简便计算优秀教案
灵活应用简便计算的教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灵活应用简便计算的教案,以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简便计算技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技能:1. 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法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 熟悉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如折半计算法、快速乘法法、快速除法等。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学会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进而轻松运用简便计算法求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教师应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着重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部分复杂题目的转化和想象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大量例题辅助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授课环节部分,教师将主要讲解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折半计算法、快速乘法法、快速除法等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
练习环节部分,教师将提供大量计算题目以及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解决。
教师将在解答环节中讲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并对学生不会的地方进行温故知新和科普教育。
四、教学内容及具体实施(一)计算法的介绍教师应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引导认识折半计算法、快速乘法法、快速除法等简便计算法,说明这些计算方式的效率及其在具体生活中的体现。
示例一:折半计算法定义:折半法就是把又一长群中等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折成2份,剩下的部分分成相等的份数。
运用场景:折半法适用于计算较长数的积和差、面积、体积、容积等问题。
例如:计算表面积如果一张长方形桌子的长是2米15厘米,宽是1米21厘米,则这张桌子的面积是多少?解析:2米15厘米=215厘米,1米21厘米=121厘米2.15≈2,1.21≈1将215÷2=107.5 ≈ 100,将121÷2=60.5 ≈ 60,则这张桌子的面积大约是100×60=6000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
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导读:本文简便计算(参考教案二),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一)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并说说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为什么?25×40= 2600÷100= 24×9+24=8×125= 2.5×3.6= 2.4×0.5+0.5×3.6=1300÷100=50×9×2= 15.31-(0.31+3.5)=21×100= 4×7×25= (16.8+1.47)÷0.7=2.小结并引出新课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4 1.8×2.58+1.8×1.42+0.5=(1)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思考: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学生试做。
(3)投影打出学生试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出简算的依据。
1.8×2.58+1.8×1.42+0.5=1.8×(2.58+1.42)+0.5(根据乘法分配律)=1.8×4+0.5=7.2+0.5=7.7。
2.试做:1.56×1.7+0.44×1.7-0.7=学生试做后,订正,学生讲解。
1.56×1.7+0.44×1.7-0.7=(1.56+0.44)×1.7-0.7(根据乘法分配律)=2×1.7-0.7=3.4-0.7=2.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50+30)×75 50×75+30×75=80×75 =3750+2250=6000(只) =6000(只)(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利用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提高孩子计算速度
利用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提高孩子计算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利用数列规律进行加减法运算。
利用数位对齐进行加减法运算。
利用拆分和合并法进行加减法运算。
2. 练习题:针对每种简便运算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简便运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种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简便运算方法。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的重要性。
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整体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加减法简便运算方法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
2. 练习题纸: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的题纸。
3. 答案解析:为学生提供答案解析,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设计有趣的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2.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加减法题目。
3. 举办计算速度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速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简便运算。
2. 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3.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加减法运算的简便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简便计算教案
初中数学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邻数位的加减法- 进位和退位的简便计算方法- 拆分和合并数字的技巧2.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邻数位的乘除法- 倍数和分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拆分和合并数字的技巧3. 应用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列式计算的技巧- 化简式子的方法- 单位换算的技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a.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邻数位的加减法:例如,计算123+45时,可以先计算3+5=8,再计算2+4=6,最后计算1+0=1,得出结果168。
- 进位和退位的简便计算方法:例如,计算123+456时,可以先计算3+6=9,再计算2+5=7,最后计算1+4=5,得出结果579。
- 拆分和合并数字的技巧:例如,计算123+456时,可以将123拆分为100+20+3,将456拆分为400+50+6,然后分别相加,得出结果579。
b.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邻数位的乘除法:例如,计算123×45时,可以先计算3×5=15,再计算2×5=10,最后计算1×4=4,得出结果5530。
- 倍数和分数的简便计算方法:例如,计算123×4时,可以先计算123×2=246,再计算246×2=492,得出结果492。
- 拆分和合并数字的技巧:例如,计算123×456时,可以将123拆分为100+20+3,将456拆分为400+50+6,然后分别相乘,得出结果57928。
c. 应用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列式计算的技巧:例如,计算345×6+234时,可以先计算345×6=2070,再计算2070+234=2304。
《简便计算(例3)》参考教案
简便计算(连除一、教学内容例 3,练习八(1至 3 。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放师:前面我们共同研究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
出示: 25×(4+8 5×99+5 800— 36— 264师: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请同学们任选一道,写在练习本上。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生 1:我计算的是第一题:25乘 4加 8的和,先把 4和 8与 25分别相乘, 再相加好算,得数是 300。
生 2:第三题先算两个减数的和等于 300,再算 800— 300等于 500。
师:同学们用简便方法完成了这 3道题。
看来, 同学们能够认真分析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合计算。
这节课, 我们继续探索简便计算的知识和方法。
(出示课题:简便计算(二(二探索新知,发现规律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今年我们学校组织植树活动的情景。
你能想起有关植树活动的哪些信息?(待学生思考评析,屏幕显示植树情景图,每组种多少棵树苗?师:谁来说一说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小组?每组种多少棵树苗? 教师表述:“ 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 5棵树苗”并板书。
师:我还知道学校购买树苗花了 1250元(板书。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生:每棵树苗多少钱?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把相关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给同学们听听。
2.独立解决问题。
师: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这个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
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具、学具准备1.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 cm、宽10 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1/5×4)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
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
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1笔合旅嫖颐抢刺教址质?乘分数怎样计算。
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分配律:a×(b+c)=a×b+a×c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新知讲解:1. 乘法交换律:通过举例说明两个数相乘,无论怎样排列,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3×4=4×3;5×7=7×52. 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三个数相乘,无论怎样组合,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3)×4=2×(3×4);(5×6)×7=5×(6×7)3. 乘法分配律:通过举例说明一个数分别与另外两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例如:5×(2+3)=5×2+5×3(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对乘法简便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简化计算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乘法简便计算的例子,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化计算。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人民路小学刘长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简便算法中,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知道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介绍高斯是如何解决1+2+3+…+100 的。
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只要勤思多想,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出示问题:25⨯ 7 ⨯4 问:如果按照计算顺序,会先算什么?简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5和4是什么关系?25×4 =100。
所以可以列式为: 25⨯ 7 ⨯4 =25 ⨯4 ⨯7 =100 ⨯7 =700 25和4是一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数互为好朋友?125和8、2和5。
我们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找朋友法。
练习:125 ⨯5 ⨯2 ⨯82、出示问题:567+55 -67 问:哪两个数之间有关联?可以先算。
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放到一起,就是给数字搬家。
此法叫:搬家法。
练习:123+65+267+35368—49+32—5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共同探索方法:123+65+267+35368—49+32—51 =(123+267)+(65+35)=368+32—(49+51)=390+100 =400—100 =490 =3003、出示问题:137+98 问:98接近哪个整百的数,还差几?可以如何列式。
加100会多2,就应该减去2。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3.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1) 利用数列的规律进行计算。
2) 利用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
3) 利用拆分、合并法进行计算。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测量等。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3. 实际问题情境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 新课讲解:a. 介绍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b.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简便计算方法。
3. 练习环节:a.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和讨论。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环节:a.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b.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b = b + a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b = b × a[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二)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_ 30 _ 20 24 4035 4 25 4 45 2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_=( ) ( ) 30=( )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_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第一种解法6 _ 5=72 5 =360(元)第二种解法6 (_ 5)=6 60 =360(元)你发现什么?使学生明确(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 _ 5= 6 (_ 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板书课题:简便算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35 5 2 学生试做(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35 5 2 =35 (5 2) =35 10 =350(3)拓展补充45 2 9.(4)学生完成做一做.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5 _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_分成4 4,这样25 4 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25 _ =25 (4 4) =25 4 4 =100 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2)拓展补充_ _怎样算比较简便?三.巩固发展1.填空(1)27 4 5 (2)_ _=27 [( )○( )] =_ [( )○( )]=27 [( )○( )] =_ [( )○( )]=27 [ ] =_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46 25 4=46 [( )○( )]3.练习二十五1题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5.练习二十五5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4题.六.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教学分析: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教学重点: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教师行为:导引目标1.口算(投影出示)240 20 360 40 450 30 350 70450 50 630 70 800 100 240 802.填空,把下面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35=( ) ( ) 54=( ) ( )32=( ) ( ) 40=( ) ( )25=( ) ( ) 28=( ) ( )3.应用题(小黑板出示)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订正.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解法解同一应用题,观察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明确:已知数相同,计算结果也一样,只是运算顺序不同.教师说明:也就是说两个算式相等.教师板书:90 2 3=90 (2 3)教师:抛开具体的事理,单看两个算式,90 2 3还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积计算填空练习_0 4 5=_0 ( ) _0 5 4=_0 ( )240 5 6=240 ( ) _0 5 2=_0 ( )教师提问: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投影出示)教师:学习了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除法中的简便计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教师板书课题.二.创造条件教学例3 (1)出示例3 390 5 6 引导学生汇报,先算出5和6的积,再用积30去除390.提问为什么?因为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简便.反馈练习_60 8 5引导学生口述思路.(2)练习810 9 2怎样计算简便?教师巡视把学生的不同作法板书并比较810 9 2 810 9 2=90 2 =810 (9 2)=45 =810 _ =45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连除法时,如果两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先乘起来,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教师提示:计算时方框的步骤不必写出来.(3)反馈练习:_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补充:_0 _ 2(加强对比灵活运用)教师巡视,指点差生,集体订正.组织研究教学例4 教师:在例3中,我们利用这一规律把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来简算.(1)出示例4:420 35 教师:你能进行简便计算吗?420 35 420 35=420 7 5 =420 5 7=60 5 =84 7=_ =_请同学们比较两种作法哪种要简便?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简便,因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诀求商,所以比较简便.(2)教师小结:在计算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怎样使计算比较简便,就怎样计算.三.引导创新_1页做一做(幻灯出示)350 25 480 32四.反思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教师提示: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使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范文三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内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师:〝一打〞是多少个?(_个)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1.教学教材29页例8(1).(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预设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3 4) 25=3 (4 25)=3 100=300(个)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10+2) 25=10 25+2 25=250+50=300(个)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_ 25=_ (100 4)=_ 100 4=_00 4=300(个)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 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①这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教材29页例8(2).(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预设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330 5 2=66 2=33(元)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 (5 2)=330 10=33(元)(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330 5 2=330 (5 2)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 b c=a (b c)(b.c均不为0).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简便计算.32 _5=(________ ________) _532 _5=32 (________ ________)32 _5=(________+________) _532 _5=(________-________) _5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30页1.4题.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优秀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优秀教案1.了解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商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的定义和性质。
2. 商的简便计算方法。
3. 应用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课堂讨论法。
3. 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出商的定义和性质,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这时就需要用到商的概念。
2. 讲授商的定义和性质商的定义:如果a除以b得到的商是c,那么我们就说a是b的c倍,记作a=b×c。
商的性质:(1)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商的大小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有关系。
(3)商的符号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有关系。
3. 讲授商的简便计算方法商的简便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1)竖式计算法例如:计算126÷6。
首先将6写在除号下面,将126写在除号上面,然后按位计算,从左到右依次写在下面,最后得到商为21。
(2)倍数计算法例如:计算64÷8。
首先找到8的倍数,即8、16、24、32、40、48、56、64,然后在这些数中找到最大的一个数,即64,此时8除以8得到1,所以64÷8=8×1=8。
4. 应用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解:将12÷6得到的商21写出来,每个朋友分到的苹果数就是21个。
再例如: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盒12元的巧克力,他最多可以买几盒?解:用30÷12得到的商2写出来,小明最多可以买2盒巧克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商的简便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P43《简便计算》例3教学目标:1、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能结合除法的运算,合理选择简便方法进行简算,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媒体出示:749—149-380 425—139—161 856—190—256)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连减算式,那么连除算式又可以怎样简便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除的简便计算。
(媒体出示)[设计意图说明:三道不同的连减算式,既复习了运用不同的简便方法灵活解决连减计算题,又和本节课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几道题的方法引起思考,很容易的联想到除法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新授:探究一:操作感悟(小组合作)师:请同学们拿出12根小棒,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列出算式表示你分的方法。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媒体出示:①[点击红色按钮]我们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再把每份的6根都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算式是12÷2÷3=6÷3=2(根)②[点击黄色按钮]把12根小棒,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份,其实就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了6份,算式是12÷(2X3)=12÷6=2(根)③[点击蓝色按钮]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再平均分成3份,与先平均分成3份,再平均分成2份结果是一样的,用算式表示是12÷3÷2=4÷2=2(根)师:同学们用了三种分法写出了3个连除的算式,解答了同一个问题:最后每份小棒有2根,结合大家分小棒的过程,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这三个算式都算出了最后每份小棒有2根,所以这三个算式相等。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和操作,发现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探索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2. 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发展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题库。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连除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连除的计算规则。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连除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给出拓展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作业要求:1. 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2. 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连除运算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问题驱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连除的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练习巩固:适量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减的运算顺序:先算第一个减数,再算第二个减数。
2.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将连减转化为减法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
如:一幅画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导入新课《连减的简便计算》。
2. 探究新知:(1)讲解连减的运算顺序:先算第一个减数,再算第二个减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将连减转化为减法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新知。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连减的运算过程和简便计算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3. 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连减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八、教学拓展:1. 对比连减和连加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简便计算方法,如结合运算律、分解因数等。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课题名称:简便计算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任意版本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纸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通常使用哪些简便计算方法?步骤二:讲解(1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如: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等。
2.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习题集中关于简便计算的练习题。
2.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解决疑惑。
步骤四:拓展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3.学生代表分组展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简便计算的重要性及应用。
2.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简便计算基本概念: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百分数计算等基本方法:平方定律、平方和差定理、积因子法等实际应用问题:XXX(问题示例)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简便计算为主题,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建立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四年级《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加法和减法口算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问:你会做加法和减法吗?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异同,并概括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Step2: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1.通过幻灯片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向学生解释,加法是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减法是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一个差值。
2.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加法和减法的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则。
Step3:数学游戏1.列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纪录在黑板上。
如:12+10=56-8=33+12=74-23=2.引导学生归纳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并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Step4:小组合作练习1.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口算题练习,其他同学互相监督并纠正错误。
2.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将计算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小组检查答案。
Step5:应用练习1.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求解。
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一本书,花了12元。
他给了收银员一张20元的纸币,需要找多少钱?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回答问题,并解释他们的思维过程,分析他们的思维逻辑。
Step6:课堂小结1.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技巧和方法。
Step7: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口算解答。
2.鼓励学生编写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并交给老师和同学互相做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简便方法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由复习计算入手:(投影分别出示)325+497=482+507=113-98=325+500=678+200=825-400=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可以得到有些题目计算起来很简单。
比如:325+500=678+200=825-400=引出本课课题:简单计算。
(二)、例题讲解:1、教师投影出示例题图片2、先让学生读题,通过画面你能得到那些信息,给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创设情境,同时也感觉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启发学生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试着列式。
4、小组内成员先交流自己的算法,在说说自己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巡视,维持小组讨论的纪律,同时对需要帮助的小组给予指点。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
5、展示问题1:198+96=198+100-4=294(本)让这样小组做的同学解释为什么减4。
展示第二种列法时也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减2 。
(注意让多个小组都得到发言的机会)教师适时给予小结,让学生得到肯定的回复。
还可以为了竖式进行计算验证简便方法计算的对误。
根据生答,教师适时板书。
6、展示问题2:展示解法:406-198=406-200 +2小组讨论并反馈加2的原因。
同时对537-299=537-300+1也作出相应的讨论和解释。
教师再次给予小结,让学生得到肯定的回复。
(三)、习题巩固。
练习1: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需要学生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练习2: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反馈,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
练习3:教师给予讲解并举例,再让学生思考得出其他答案。
(四)课外拓展及小结:1、展示拓展练习,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精品教案)《简便计算》优秀讲课稿范文
(精品教案)《简便计算》优秀讲课稿范文《简便计算》优秀讲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讲课稿,讲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把讲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简便计算》优秀讲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简便计算》优秀讲课稿范文1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我将从课标要求、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六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第一方面: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时期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经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觉和明白数及运算的意义,体味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进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实际咨询题的意识和能力。
2、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要求学生:①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究并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举行一些简便运算;②依照具体事情挑选正确和适当的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进展思维的灵便性;③感觉数学与现实日子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咨询题。
真正体验到“数学源自日子,日子折射数学”。
第二方面: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要紧的基础工作算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举行简便计算。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差不多接触到了有关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殊是关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几个要紧的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简便计算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并说说哪些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为什么?25×40=2600÷100=24×9+24=8×125=2。
5×3。
6=2。
4×0。
5+0。
5×3。
6=1300÷100=50×9×2=15。
31-(0。
31+3。
5)=21×100=4×7×25=(16。
8+1。
47)÷0。
7=2.小结并引出新课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41。
8×2。
58+1。
8×1。
42+0。
5=(1)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思考: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学生试做。
(3)投影打出学生试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出简算的依据。
1。
8×2。
58+1。
8×1。
42+0。
5=1。
8×(2。
58+1。
42)+0。
5(根据乘法分配律)=1。
8×4+0。
5=7。
2+0。
5=7。
7。
2.试做:1。
56×1。
7+0。
44×1。
7-0。
7=学生试做后,订正,学生讲解。
1。
56×1。
7+0。
44×1。
7-0。
7=(1。
56+0。
44)×1。
7-0。
7(根据乘法分配律)=2×1。
7-0。
7=3。
4-0。
7=2。
7。
3.小结: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某一部分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应该怎么办呢(局部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就要在局部进行简便计算。
) 教师:我们要认真审题,有时虽然整个数目不能简算,但还应注意某一部分是否符合简便运算的特点,只要有一部分符合,就应该使用简便计算。
即:局部能简算的要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反馈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一组’(1)11。
72-7。
85-(1。
26+0。
46);(2)13。
8×7。
6-(4。
29+3。
31)×8。
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订正。
(1)11。
72-7。
85-(1。
26+0。
46)=11。
72-7。
85-1。
72=11。
72-1。
72-7。
85(符合减法性质的特点)=10-7。
85=2。
15;(2)13。
8×7。
6-(4。
29+3。
31)×8。
8=13。
8×7。
6-7。
6×8。
8(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13。
8-8。
8)×7。
6=5×7。
6=38。
思考: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这两道题从题目本身上看,不符合简算的特点,不能进行简便运算。
但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某一步符合简便运算的特征,就在这一步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在计算过程当中,哪一步能简算,就要在哪一步进行简便运算。
因此,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还要随时观察每一步算式的特点。
二组:(0。
19×5。
4+2。
6×0。
19)×12。
5。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讲解:(0。
19×5。
4+2。
6×0。
19)×12。
5=0。
19×(5。
4+2。
6)×12。
5(根据乘法分配律)=0。
19×8×12。
5(符合乘法结合律)=0。
19×(8×12。
5)=0。
19×100=19。
思考:这道题中,可以进行几次简便运算为什么(这道题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因为题目中的括号内符合乘法分配律,而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又出现0。
19×8×12。
5符合乘法结合律,所以可以进行两次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在简算一次之后,还能进行简便运算,称为二次简算。
所以,我们在进行一次简便运算之后,还要提高警惕,随时发现可以简便运算的算式。
三组:3。
2×0。
9+0。
32;9。
5×8。
8+0。
02×95+9。
5;202×99-198。
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3。
2×0。
9+0。
32=3。
2×0。
9+3。
2×0。
1=3。
2×(0。
9+0。
1)=3。
2×1=3。
29。
5×8。
8+0。
02×95+9。
5=9。
5×8。
8+0。
2×9。
5+9。
5=9。
5×(8。
8+0。
2+1)=9。
5×10=95202×99-198=101×2×99-198=101×198-198=(101-1)×198=100×198=19800202×99-198=202×99-99×2=(202-2)×99=200×99=19800思考:这几道题怎样做才能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
)小结:有些题目需要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
四组:(6。
81-2。
572)×(1-5。
7÷5。
7)=(6。
81-2。
572)×(1-1)=(6。
81-2。
572)×0=0这道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差为什么没有计算出来(因为第二个括号中的差为零,不管第一个括号差为多少,相乘的积都为零。
)小结:如果最后相乘的因数中有一个为零时,其它的因数不必计算。
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时,一定要全面审题,时刻提高简算意识,根据题目中数字及符号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能否简便运算。
能简算的说出简算方法,不能简算的说出运算顺序。
(1)6。
25+37。
5÷1。
25×8;(2)20-6。
75+3。
25;(3)2。
5÷0。
4×0。
078;(4)9。
8+0。
2-9。
8+0。
2;(5)1。
2×4÷1。
2×4;(6)0。
65×76+2。
4×6。
5;(7)25。
25×0。
6×4÷0。
6-0。
09。
3.思考题:填空:(1)[(1。
8-0。
6)÷□+2。
5]×0。
4=3。
4;(2)填同一个数。
□-□+□+(□÷□×□-□)=10。
4.课后作业:P40: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利用加法、乘法的五大定律及减法、除法的两个性质,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运算,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上定律及性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
因此在复习中,通过口算对简算的方法进行梳理,学生明确掌握各自的特点及方法,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做好准备。
在新授课及练习中,引导学生有层次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确定简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板书设计简便计算例41。
8×2。
58+1。
8×1。
42+0。
5=1。
8×(2。
58+1。
42)+0。
5=1。
8×4+0。
5=7。
2+0。
5=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