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利用简便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数字;
3. 能够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
1. 理解简便计算方法;
2. 掌握使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认识简便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加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相加和交换律简便计算加法;
3. 学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减去和借位简便计算减法;
4. 学习乘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分解乘数和合并乘数简便计算乘法;
5. 学习除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倍数法和估算商数简便计算除法;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
教学辅助:
1. 教案PPT;
2. 课堂小板书;
3. 计算题练习册。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育部参赛_加减法简便计算_王军芳
由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话题引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说说什tm
在教学时,要充分借鉴其他老师的劳动成果——网上搜索到的优秀教案,从其他老师的教案中可以预料到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学习他们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策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善用互联网,教学更轻松!
【注意: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算理。】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是接近整整百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学生接受比较快,但对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再加上”、“少减了,再减去”的道理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充交流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指出“399接近400,所以把它看做400来计算,多加了1,所以还要减去1。。在随后451减去198中,把198看作200,371-200多减了2,所以要加上2。要特别强调运算算理,重点要使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再加上”、“少减了,再减去”的道理。接着再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学生通过练习真正理解了算理,从而使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解决: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能简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百科】青蛙/view/7917.htm
【百科】蛇/view/6134.htm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1)凑整法(2)交换律(3)结合律(4)分配律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意义及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提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加减法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运算定律的分类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运算定律的分类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一、加减法的运算定律1.结合律对于任意的a、b和c三个数,有(a+b)+c = a+(b+c)(a-b)-c = a-(b+c)结合律的意义在于,无论使用哪种加法、减法先后顺序,得到的结果总是相同的。
2.交换律对于任意的a和b两个数,有a+b = b+aa-b = -(b-a)交换律的意义在于,无论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的结果总是相同的。
3.分配律对于任意的a、b和c三个数,有a×(b+c) = a×b + a×c(a-b)×c = a×c-b×c分配律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拆分运算式,把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化为拆开的若干个简单的运算式。
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1.结合律对于任意的a、b和c三个数,有(a×b)×c = a×(b×c)a÷b÷c = a÷(b÷c)结合律的定义和加减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2.交换律对于任意的a和b两个数,有a×b = b×aa÷b = b÷a交换律的定义和加减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3.分配律对于任意的a、b和c三个数,有a×(b+c) = a×b + a×ca÷(b÷c) = a×c÷b分配律的定义和加减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三、小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题目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运算定律。
以下是一些教学案例:1.加减法的结合律比较简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1) (5+7)+9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 13+(6+9)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3)(4-1)-7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4)8-(2-9)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分配律相对来说稍微有些难度,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1)4×(3+5) = 4×3+4×5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9×(2-5) = 9×2-9×5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3) (40-20)÷4 = 40÷4-20÷4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4)(6-3)÷2 = 6÷2-3÷2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3.乘除法的交换律也比较简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乘除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1)5×7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7×5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12÷4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4÷12的计算结果是多少?(3)6×(2×4)的计算结果是多少?(6×2)×4的计算结果是多少?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运算定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数学应用中,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运算定律来得到解决。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
2. 学生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效率。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运算定律的学习和理解
2. 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 新知学习:
- 分别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并通过实例演示。
- 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和证明这些运算定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
- 出示一些简单的算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及时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4. 总结归纳: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运算定律。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加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找出运算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实际生活的工具。
同时,通过简便计算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1) 定义和解释乘法分配律。
(2) 分析和讨论乘法分配律的特性。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旁指导。
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效果: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3.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测试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分配律:a×(b+c)=a×b+a×c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新知讲解:1. 乘法交换律:通过举例说明两个数相乘,无论怎样排列,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3×4=4×3;5×7=7×52. 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三个数相乘,无论怎样组合,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3)×4=2×(3×4);(5×6)×7=5×(6×7)3. 乘法分配律:通过举例说明一个数分别与另外两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例如:5×(2+3)=5×2+5×3(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对乘法简便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简化计算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乘法简便计算的例子,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化计算。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背景分析: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计算水平总体不高,不少学生一提到计算就十分反感,认为这是老师在故意为难自己。
最初接触各种类型计算时确实存在一定的接受难度,但是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学生自然能发现,很多教学内容是以简便计算为目标的,这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时,我设计了这节课。
这部分内容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结果。
这两种情况分别在例题和“试一试”中进行教学。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验简便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目标: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试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片断:一、自主探究教学例1(一)提出问题师:上周,我们进行了“红色研学活动”为了这次活动,同学们自己准备了午餐消费记录单,我们对单价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发现买薯片这种零食的人数最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激情导课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师:在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其实,减法式题也有一些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
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计算出题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展示交流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板书:234-66-34 = 234-(66+34)= 234-34-66这个小组的同学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都很有道理。
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师:你真棒。
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_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2.教学课件;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讲解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可以先提问学生:小数乘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小数乘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小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讲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方法(10分钟)1.教师可以先将两个小数的乘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算结果; > 示例:0.5 × 0.2 = ?2.然后,教师可以讲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方法:–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将两个小数的末尾的0去掉,例如0.5 × 0.2可以转化为50 × 2;–然后进行整数的乘法计算:50 × 2 = 100;–最后根据小数点的位置,将结果恢复为小数:100可写为1.00;–注意:最后的结果可以简化为一个约简的小数。
案例分析与练习(15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
例如:步行马拉松比赛中,小明用了2.5小时走完15公里的比赛路程。
请问小明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 设小明的速度为V,由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的公式可知:V = 15公里 / 2.5小时 = 6公里/小时。
> 将6公里/小时转化为米/秒,1公里等于1000米,1小时等于3600秒,所以:6公里/小时 = 6 × 1000 / 3600 = 6000 / 3600 = 1.6667米/秒。
> 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小明的速度约为1.67米/秒。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和复习。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具体问题。
中小学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3. 常见数学问题的简便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3. 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进行分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4.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计算方法的关键点。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教学课件案例:1. PPT课件:介绍基本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2. 练习课件: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测试练习卷题: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3. 解答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准确性。
4. 应用题:考查学生将所学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辅助计算工具,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练习本:为学生提供书写练习的空间,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3. 教学卡片:制作含有不同计算题目的卡片,方便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竞赛。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局: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2.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课件和讲解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1.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为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2.接着,引入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简便运算的规律,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的含义。
3.然后,结合生活实例,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展示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简便运算的实用价值。
4.最后,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简便运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
3.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简便运算技巧。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简便方法,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3.帮助学生理解简便运算的原理,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简便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简便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讨论、交流、互助,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小学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计算的简便方法2. 乘除法计算的简便方法3. 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4. 常见数学问题的简便解决方法5. 课堂练习和测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计算的规律。
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简便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计算方法:讲解加减法、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4. 解决问题:讲解常见数学问题的简便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和测试: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简便计算方法。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如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库等。
2. 准备实物教具,如计算器、小卡片等。
3.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用于教学导入。
八、教学环境布置:1. 教室座位布置:采用圆形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简便计算总复习》教案
1.教学重点
(1)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等,以便在简便计算中迅速得出结果。
(2)四则运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包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减法的性质,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3)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如利用加、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以及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在简便计算总复习这一章节中,对乘法口诀和四则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同学能够迅速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点简化计算过程,而部分同学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个环节让我意识到,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在计算“123 + 456”时,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将其变为“456 + 123”,简化计算过程。
2.教学难点
(1)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难以迅速准确地应用乘法口诀,导致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低。
解决方法:通过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乘法口诀的熟练度。
(2)四则运算定定律简化计算。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简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这个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势,需要我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简便运算: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乘法运算律。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如乘数、被乘数、积等。
(2)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提出问题:如何进行简便计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3 × 24 ×5 = 5 ×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即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4)=(2 × 3)× 45 ×(2 × 4)=(5 × 2)×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即 a ×(b × c)=(a × b)× c。
(3)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4)× 2 = 3 × 2 4 × 2(5 6)× 3 = 5 × 3 6 × 3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课程计划: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总复习教案
课程计划: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背景数学是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科目,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
学习数学可以加强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增强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拔高知识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等。
而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加强融入现代科技手段的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因此,本课程计划《简便运算》总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夯实初中学习的重点,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知识盲点,增强数学素养,为孩子的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应用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并且对于能否选择适当的运算法则进行判断。
2、基本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相关运算法则,并且做到在运算中随时进行数字的单位转换。
3、学会用图形演示并计算应用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4、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深入和全面掌握,增强数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根据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中的《简便运算》进行系统总复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十进位与进位2、乘法积比较、平均数3、约分4、小数法5、百分数法6、小数的计算7、分数乘除8、小数的乘除此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针对性增加或补充其他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步骤本次教学计划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示范讲解、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互动提问:从前面课程复习入手,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以评估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灵活运算过程:通过类比、图形演示等方式,教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法则,并在运算解答后,引导学生成立正确的运算过程。
3、小数和分数:引导学生结合文化知识,全面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及其相关运算法则,并分别进行简单的数字单位转换。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课题名称:简便计算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任意版本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纸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通常使用哪些简便计算方法?步骤二:讲解(1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如: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等。
2.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习题集中关于简便计算的练习题。
2.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解决疑惑。
步骤四:拓展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3.学生代表分组展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简便计算的重要性及应用。
2.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简便计算基本概念: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百分数计算等基本方法:平方定律、平方和差定理、积因子法等实际应用问题:XXX(问题示例)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简便计算为主题,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建立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简便计算教研组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探讨简便计算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计算素养,我校数学组于近日开展了以“简便计算”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对简便计算教学的认识,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简便计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简便计算教学的目标和策略。
2. 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简便计算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简便计算教学模式。
3.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简便计算教学的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前期,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读教材,分析学情,针对简便计算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备课。
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简便计算的内涵和意义(2)简便计算的教学目标(3)简便计算的教学方法(4)简便计算的教学评价2. 课堂教学展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推选出两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两位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简便计算的教学过程。
(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简便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简便计算的规律。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则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内涵。
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3. 教学反思课后,两位展示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其他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大家认为,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体现了以下优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关键字】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整理》优秀教学案例《简便运算的整理》教学案例【凑整思想】:师:让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出结果,看谁的计算速度最快。
在说完结果后,要向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看第一道题。
(通过展台出示:516+302)生1:818。
师:你的反应真快!生1:我是这样想的。
我把302拆成300和2,先用516+300=816,然后用816+2=818。
(师在展台上将学生的方法写在题目的后面)师:嗯,是个很好的方法。
接着来,第二道!(通过展台出示:356+97)生2:453。
我把97看成100-3,用356+100=456,然后在用456-3=453。
(师在展台上将学生的方法写在题目的后面)师:第三道。
(通过展台出示:749-505)生2:244。
师:看来你已经找到口算的窍门了,给大家说一说吧。
生2:我把505看成500和5,这样用749先减500等于249,然后再减5就等于244。
我发现这几道题目里面的数字都是可以进行拆分的,这样算起来就很快了。
(师在展台上将学生的方法写在题目的后面)师:真是个好办法,让我们来看最后一道。
(通过展台出示:625-298)生3:327。
我把减298看成了减300,这样就得到325。
因为多减了2,所以用325+2=327。
(师在展台上将学生的方法写在题目的后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道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你的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四道题的计算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先把算式中的数转化成整百的数,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最后结果不变。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点,把这个数转化成和它靠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这样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像这种思想,在数学中叫做“凑整”。
(板书)【灵活的使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课件出示:说出下面各题简算的第一步:(1)5.62+3.9-2.62+4.1 (2)125×32×25 (3)3.5×9.9(4)42÷35 (5)387-(187+94)(6)51×2.8+4.9×28生1:第一题用(5.62-2.62)+(3.9+4.1),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蝶变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简便计算》。
几天前我就为这节课开始做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并且预想了好多种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同时想好了应对方案。
因为我自己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决不能平时指导学校老师工作,自己上公开课反而“掉链子”。
可我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早读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想着到底是哪里没准备好。
这时,一贯“多事”的王小芳拿出数学书跑上来,边翻边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上《简便计算》了?”她这一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了读书,拿出数学书开始翻起来。
对,就是这里了!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翻书行为,并让他们把数学书都交上来。
虽然满脸疑惑,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地把数学书交了上来。
可王小芳、学习委员陈珠和班长杨佳丽三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就是不肯给我。
陈珠说:“您把我的书收上去了,我还怎么学习呢?”“我是让你们把书借给六年级的学生看一看,待会儿上课就会还给你们的。
放心吧,保证不会弄坏的!”我连哄带骗地把最后三个“小气鬼”的书给“抢”了过来。
上课了,我并没有把书发还给学生。
看到听课老师一个个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神色开始显得紧张起来。
王小芳一脸愕然,杨佳丽和陈则开始小声抱怨:“老师骗人。
事先又不告诉我们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还把我们的书借给六年级的人看,上课了又不还给我们。
待会儿我们怎么回答得来问题呀!”
看到她们付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
师生互相问好后,我故作无奈地说:“唉,六年级那些学生可能没有你们聪明,说四年级的书太难看懂了,请求我让他们再看一节课,我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平时我又总是在办公室夸你们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所以这些老师听说你们把书借给了六年级的同学,就想趁此机会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是不是没有书也能学会。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们看?”
在我的几顶“高帽子”和“激将法”之下,这些孩子们果然“上当”了。
脸上的紧张神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
王小芳也从愕然中惊醒:“放心吧,我们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
于是开始上课。
我把课本上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利用打印好的例题代替了书本。
由于没有了书本上的提示和答案,学生个个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不但寻找到了书本中提示的方法,而且还共同探究出了另外的简便方法。
这是一节学生真正放飞思维的课。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于生活。
所以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十分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有着太多的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书本牵着鼻子走。
只有让学生真正脱离教材的束缚,把数学融入生活,给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脱离了教材束缚的学生,破茧成蝶了!
【附:案例片断】
(问题情境一)书店新到四种书,定价分别是:《教育心理丛书》56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1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19元,《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24元。
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1)把每三
本书的价钱相加……(2)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第一种:把每三本价钱相加。
①56+31+24=80+31=111(元)
②56+31+19=56+50=106(元)
③56+19+24=80+19=99(元)
④31+19+24=50+24=74(元)
……
第二种: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然后每次去掉其中一本书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130-19=111(元)
②130-24=106(元)
③130-31=99(元)
④130-56=74(元)
第三种:先算出两本价钱较高的书的总价,再用100减去这个总价,看看剩下的两本书中哪本书的价钱更接近这个差。
①56+31=87(元) 100-87=13(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②56+24=80(元) 100-80=20(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问题情境二)《知识小百科》48元,《科学家的故事》47元,王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应找回多少钱?
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①100-48-47=52-47=5(元)
②100-(48+47)=100-95=5(元)
③100分成两个50 50-48=2(元)
50-47=3(元) 2+3=5(元)
④100-48-47=100-50-50+2+3=2+3=5(元)理由:把两个减数48和47都看成50,这样100减去这两个数时就分别比原来多减了2和3,所以要加上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