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农村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农村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

作者:付贵兴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2期

贫困问题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共同难题,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不同的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贫困问题,我国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国家发展实情去制定相对应的扶贫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在我国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贫困理论主要包含两点内容,即是贫困问题的起源以及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根据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来看,造成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贫困与阶级的贫困。其中,针对于消灭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都表示消灭私有制以促进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之外,并无其他解决办法。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社会也不断出现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中针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比如在毛泽东时期,党和中央领导人不仅正面承认了社会主义中贫困问题的存在,而且也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中国化进行首次尝试,通过不断改革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力求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也因此开展了“三大改造”、“工业化”以及“土地改革”等政策活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社会的初步脱贫。时至邓小平领导时代,通过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实行了改革开放,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促使我国以更快的步伐去推动经济的发展,真正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现如今,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指导下,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系列讲话中也提出了中国的扶贫观,力求推行精准扶贫,做好扶贫工作。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中国化的发展运用进行分析,得知扶贫是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农村扶贫工作这一块,更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因此,“精准扶贫”也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现阶段的国家发展战略。

2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缺失

我国社会发展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且不断将其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这一点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有具体的体现。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2.1 农村扶贫精准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农村扶贫工作中的对象标准、扶贫程序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真正的贫困户有所遗漏,难以有效践行精准扶贫。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农村的贫困户受益率仅有17.6%,可见农村扶贫的精准度低下;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政策中还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了无息或是低息的贷款,但许多贫困户对这方面的政策并不了解,真正享受到该政策红利的贫困户极为有限,导致这一精准扶贫方式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扶贫效果。

2.2 农村脱贫状况不稳定

这一点主要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家庭变故等原因造成的已脱贫的农户又重新掉落至贫困线以下,这一问题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并不少见,甚至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如中西部地区)这种脱贫又返贫的现象极为严重。以市场变化因素为例,许多农村贫困户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而洋葱、鸡蛋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则会直接影响贫困户的收入,收入的降低使其又重新陷入贫困,导致其脱贫状况极不稳定。

3 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农村扶贫路径选择

通过上述的深入分析可得知,当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工作急需有正确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并且对扶贫工作方法要有一定的改善。

3.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助推农村扶贫工作开展

实际的农村扶贫工作中,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则首先要对扶贫对象有精准的识别。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基层工作,对农村的贫困人口、贫困原因等展开细分,同时构建详细的数据库,基于此在结合相关扶贫政策将具体福利落实到真正的贫困农民手中,进而助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进行扶贫对象确定的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判断农户是否真正贫困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可单纯地以农户收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构建更为多元且自主的评价体系予以评判,准确识别真正的贫困农户,从而实行一区一政策、一村一政策、一户一政策。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有力践行。

3.2 坚持以群众为基础,助推农村扶贫工作开展

以群众为基础去开展农村扶贫工作,重点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与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尊重群众提出的意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去切身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对农村扶贫资料的具体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从中总结出农村贫困户重点关注的利益问题与热点问题,将其作为基础去对下一步的扶贫规划进行优化。基于此,从具体的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来讲,可通过村民会、评议会等形式去加强宣传,广泛听取更多农村群众的意见,不仅要让农村群众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同时还应鼓励农民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自主参与与监督等。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精准扶贫实际需求的充分展现。

总之,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无论是从最早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还是中国的历代领导人,都提出了针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策略,而这些策略的提出实际上也都未超出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范畴。在该理论指导下,文章也对其中国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所存在的几点缺失,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提出了两点具体农村扶贫路径。

(作者单位:344800中共江西抚州市金溪县委党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