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

本文将对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进行分析。

一、政策支持1. 农业生态化政策为了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生态化政策。

其中包括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推动农田水利、农林牧渔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农民使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方法和农业资源。

2. 生态补偿政策为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生态补偿政策。

通过给农户提供经济奖励,鼓励他们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3.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为提高农村生态农业的产出和效益,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供农业科技指导和培训,推广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农产品的质量。

二、措施实施1. 优化土地利用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中,优化土地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政府通过划定农用地、林地和草地的利用范围,并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发展农田水利,改善田地排水条件,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建立农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政府在一些农村地区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和推广可行的生态农业模式、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基地可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示范,帮助他们了解和学习生态农业的先进经验,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3. 发展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府积极发展农村环境监测体系。

通过监测土壤、水体、气象和农作物生长等指标,及时了解农村的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4. 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开展农业生态文化节、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农民传递生态农业的理念,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帮助他们转变传统农业观念和习惯。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财政农业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农业领域的财政资金支出,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农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政府对农业领域的财政支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过去几年来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内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具体数字为29.7%、30.1%、30.5%、31.2%。

可见,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在整体财政支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对政府财政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增加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支出可以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财政资金的增加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农业支出结构的研究从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来看,农业生产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重点。

这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一直比较大,包括农资补贴、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支出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农业科技和农业保障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收入保障非常重视。

尽管财政农业支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支出的投入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浪费和错配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农业支出投入不够精准,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农业支出中的财政补贴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农业补贴投入并不能真正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财税政策思考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财税政策思考
的 综 合 性 农 业 生 产 体 系 。
虽然 自 1 9 7 8年 以 来 , 国家 对 “ 三 农” 的 财 政 投 资 一 直 增 长, 但在 政府 的财政 支 出中 , 财政支 农 的比例却 相对减少 。 从 历 年数 据看 , 1 9 7 8年 到 2 0 1 0年 财 政 农 业 支 出 总 体 呈
态农 业生 产 。
( 3 ) 政府 是生态 农业 建 设 中所 必需 的公 共 品 的提供 者 。
生态 农业 建设是 一个 系统性 的工 程 , 必 须 保 证 有 足 够 的 生 产 工具 , 必 须保 证有效 的制度 和 法 律 的提 供 , 必 须 保 证 生 态 型 的 生产方 式为农 户 的最佳选 择 ,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生 态 农 业 建 设
我 国经济发 展方 式转 变 的重点 领域 和重大 任务 , 支 持 现代 农
业 发展 与转 型 升级将 成为 我 国财政 的基本 职责 。


我 国 建 设 生 态 农 业 的 财 税 政 策 提 出 的 意 义
的整 体效 益 。然 而 , 在生 产 中, 农户 是具 有经济 人理 性 的 , 在
完善 我 国发 展 生 态农 业的 财税政 策 的措 施 。
关键 词 : 生 态农 业 ; 财 政 ; 税 收 ;财 政 补 贴
农 业是 国 民经济 的基础 , 是 财 政 收 入 的 源 泉 。 由 于 基 础 设 施条 件 落后 、 污染 排 放 问题 突 出、 科 技 支 撑 能 力 不 强 等 原 因, 农业 发展 方式 的转 变 显得 更 为 迫切 ,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成 为
来, 我 国发展 生 态农 业取 得 了一定成 绩 , 但我 国在 发展 生 态农业 过程 中 , 法律 制度 、 产业 管 理制 度 及组 织制度 还 不尽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指政府将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为目标。

以下将会从必要性和作用点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必要性1.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农村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农业产业链和农村支撑点,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大量投入资金,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

2.带动困难地区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贫困和困难现象,这些地方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进行支持和扶持。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投入资金,改善农民生活,扶持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经济,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追赶。

3.实现国家战略布局“三农”工作是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点。

实现国家战略布局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三农”投入,为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二、作用点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生产生活保障。

政府可以建设生产型基础设施,如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合作社等,也可以建设生活型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还可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保护。

2.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扩大农民的收入和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3.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经济的投入,扶持符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乡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生态农业的政府扶持政策

生态农业的政府扶持政策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及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3、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生态农业的政府扶持政策
一、农业补贴分为十二大类
1、适度规模经营补贴;
2、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贴;
4、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
5、农机购置补贴;
6、畜牧水产发展补贴;
7、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补贴;
8、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补贴;
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贴;
10、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补贴;
11、农业结构调整补贴;
12、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大豆种植者补贴;
二、农业补贴政策重点补贴有九种
2017年6月财政部出台了新文件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农业补贴政策重点补贴有九种,国家希望通过补贴政策来弥补我国农业生产的短板,改善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结构;具体来说,国家补贴政策更倾向于下面9种人:
3、大范围土地弃耕抛荒3年以上者;
4、未经批准将农业用地基本农田挪作建设用地者;
5、耕种过程中造成地力丧失、严重环境污染的;
四、各种补贴的支持范围
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目前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结合等,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有一千万亩,粮改饲也扩充到431个县;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探析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探析

107 110 141. 51
20. 08 19. 13 20. 2
1997 1998 1999
766. 39 1154. 76 1085. 76
560. 77 626. 02 677. 46
73. 17 54. 21 62. 4
159. 78 460. 7 357
20. 85 39. 9 32. 88
[ 作者简介 ]刘光俊 (1976 - ) ,女 ,山东泰安人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财 政与 税收 。 ·104 ·
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 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当年国家经常性收入的
入的增长幅度 。”实际上 ,1979 - 2004 年间有 12 年财 增长幅度 。[ 2]
[ 关键词 ] 生态农业 ;财政 ;财政补贴 ;税收 [ 中图分类号 ] F812.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971X(2008) 01 - 0104 - 05
引言 我国农业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等生态问题 ,同时还存在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 、 农膜污染等面源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 等一系列问题 ,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 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农业正是 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人 们对现代农业的深刻反思之后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 方式 ,吸取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 ,以节约资 源 、保护环境 、注重健康 、增加 效益 、持续发 展为特 点 ,充分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
243. 55 269. 04 323. 42

论我国加快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

论我国加快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
还 是 靠 天 吃 饭 , 遇 到 大 的 自然 灾 害 , 一
的行为 规范及 国家刘他们 的引导 、扶 观层 次上的投资 主体 ,中央 政府财政 就歉收甚至绝收 , 业生产极不稳 定。 持、 农 促进方式 , 外商对我 国农业投 资的 投资范 围主要是 全国范 围内涉及全局
因 此 单 靠 农 业 本 身 积 累资 金 发展 是 相 当困 难 的必 须 由 国 家进 行 大规 模 投 入 。
形成长效的约束 。 具体 地规定 中央和地方 政府 以及各级 减轻 农 民负 担的同 时,短期内不可 避 ( 建立健全 农业 投资法律法规 财 政之 间的职 能范围和 相应关 系 ,明 免 地对县 乡造成较大的 冲击 ,地方财 一)
【 章 编 号 :10—46( 0) 2 4— 3 文 9 11 2 9 0— 9 0 0 0 【 稿 日期 :2 0 - 3 收 0 9 0 -1 0
民的直 接补贴 、农 资增资村 和直接补 县级 以上地方财 政每年对农 业总投入
贴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局 地试验等) 未 的增长 幅度应 当高于其财政 经常性 收
取 一些有 力的措 施来加 以保障 。 关键词 :财政 ;农业 ;投 入政 策
【 图 分 类号 :F 1 . 中 82的认 同 ,从而积 极参与农 体 ,主要投资范 围是辖 区范围内及农
业生产 经营投资 ,保障我 国农业产 业 户生产 经营层次领 域为 国家和地方大
范围界 定和相应 限制 、鼓 励措施等 在 利益 的大型农业 水利设施 ,地方各级 实践中 急需解决 的重大 问题均未做 出 政府财 政则主要 负责本地 区范围内涉
为 了实 现 我 国 财 政 对 农 业投 资 ,促 进 规定 ,而这些 内容 都是 实现 农业投 资 及本 地区 利益的 农业水 利项 目建设 ; 农 业 增 长 方 式 的 转 变, 本 文 建 议 应 采 渠道的 多样性 ,保 证国 内外 投资 主体 而集体 和农户是微 观层次上 的投资主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
( ) 大专项资金 的整 合力度 。一 的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 二 加
金分布面广点多 , 具体分到每个项目的 是将农发资金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生态 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资金分配和项
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等其他涉农资金进 目绩效评价全过程 。要充分发挥纪检 、
( 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有的地 行有效整合。既可以有效解决资金多头 监察 、审计 、财政等部门监督职能作 四) 方领导对惠农资金管理 认识不到位 , 法 管理等问题 , 又有利于基层乡镇财政加 用,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的长效 制意识不强, 加之人员少, 管理力量薄 强监管 , 同时资金整合后可以发挥集中 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进
( 作者单位: 福建省财政厅监察室)
责任编辑 : 袁中 良
( )加 大财 政投 入 力度 。一 是按 作” 一 的要求, 建立健全科学、 规范、 覆盖
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过来 , 造 的补助标准。省级惠农重点项目逐步减
( )完善 强农 惠农 资金 监督检 查 四
成一些专项资金在性质上本是相同或相 少或取消市县配套比例 ,以减轻基层财 和绩效评价机制。要探索建立全方位、 近的, 只是 由于其资金归属和分配权分 政 负担 ,为支持和保护农业基础地位, 重复 提 高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坚强 的财力保 制,将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关 口前移,把 补助和使用效率不高问题屡有发生。二 障。 是专项资金未能发挥最大使用效益。资 资金量都较少。 监督的重心由事后监督为主向立足源头


给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带来困难。 个部 门资金, 由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 门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加强项 目
个别地方存在冒领、 套取、 截留、 挪用财 报分管领导审批, 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发 跟踪问效,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并重、奖 政惠农专项资金现象。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财政支农支出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财政支农支出是指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投入的财政资金。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方式和规模等因素,都会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等。

四、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3. 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 直接补贴和农业保险:政府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随着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也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少,但也在逐步增加。

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

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
2 0 1 3年 第 l 2期
边 疆经 济与文 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Ⅲ RE
Nm l 2 . 2 01 3
( 总第 1 2 0期 )
G e n e r a 1 . N0 . 1 2 O
【 边疆经济 】
扶 持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的 财 税 政 策 探 讨
一 一
二 、制约生 态农业 发展的财税 政策 因素 1 . 缺 乏必要 的农 业生 态税
2 O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许多 O E C D国家都 针对 化肥 、农 药等农 业投人 品开征农 业生态 税 。通过 开 征这 种税 ,将农 业生 产者对环境 造成 污染 的成本 内 部化 ,从 而 引导农 民减 少化肥 、农药 等 的使用 ,鼓 励 农 民发 展 有 利 于生 态 环 境保 护 的生 态 农 业 。例 如 ,瑞 典 、奥地 利 和芬 兰从 2 O世纪 9 0年代 开征 化 肥 和农 药税 ,其 收入 专 用 于对 农 业 部 门 的环 境 投 资 ;而我国目前税收的绿色化程度不高 ,生态税还 处 于空 白 ,专 门针对 农业 生态环境保 护设 置 的农 业 生 态税更是 无从谈 起 。普通农 产 品生产过 程 中使 用 化 肥 、农药 造成农 业环境 污染等外 部性成 本不 是 由 生 产者承 担 ,而是 转嫁给 了社会 。显然 ,农业 生态 税 的缺 失会 使 农 业 生产 者 为 增 加 产量 过度 使 用 化 肥 、农药 等生产资 料 ,这 与生态农 业发展 理念 相违 背 ,并最终制 约生态农业 的发展 。 2 .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不尽合理 保持 生物 的多样 性 ,维 护农业 生态 系统 的稳定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但我国现行的 农业补贴政策大多数是 出于粮食增产和农 民增收 , 关注的仍是农业补贴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农业补贴 的生态 效益 ,不但 没有起 到激励 和引 导农 民发展生 态农 业 的作用 ,反 而 在一 定 程 度 上 起 到 了逆 向 调 节 。 比如粮食直 接补贴 与种植补 贴 ,尽 管鼓励 了农 民的种粮积极 性 ,但 由于这种 补贴针对 的主要 是粮 食作 物 ,极易 导致 农 民不断增加 粮食作 物 的种植 面 积 而减少其他 作物 的种植面 积 ,这就人 为 的引起农 业 生产结构 的不 良变化 ;同时 ,由于在 政策 的实施 中 ,粮 食补贴 数额 主要 与种植 面积挂 钩 ,这 样就会 促使农 民为 了获得更 多 的补 贴而去 不断扩 大耕地 面 积 ,甚 至去 开垦不适合 种植 的土地 。毋庸 置疑 ,这 种 补贴 的后 果不仅 导致种植 结构 的失衡 ,还 可能 会

关于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

关于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

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中国政府推行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

政策背景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于2004年开始实施,旨在通过直接向农民提供经济支持,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根据政策,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向农民提供补贴,用于农产品生产和农村发展。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一个重要经济效果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向农民提供经济支持,政府鼓励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农产品生产。

这种直接的经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引导农业向着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另一个经济效果是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传统农业多数依靠自然资源,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直接向农民提供补贴,政府帮助农民减轻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拉动农村市场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还对农业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对某些农产品提供更高的补贴,农民更倾向于种植或养殖这些受益农产品。

这导致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低效益的农业产业逐渐减少,而一些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得到了扩大。

这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域发展差异由于中国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果。

东部地区相对经济发达,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主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而在西部地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对扶贫和农民生计的帮助更加显著,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贫困。

环境影响尽管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环境影响的问题。

一些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补贴,可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问题愈加突出。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分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一、必要性1. 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保障“三农”发展,才能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减轻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

3. 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

保障“三农”发展和稳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安全稳定水平。

农民的稳定生产生活,也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二、作用点1. 促进农业现代化。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现代农业的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2. 推进农村社会发展。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推进农村社会发展。

3.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民收入、食品安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律服务、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总之,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

除此之外,还可实现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全面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刍议

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刍议

从财政 支出的角度 出发 , 采取各种财政手段 , 大对农 业生态领域的 支持 力度 , 加 治理和 改善 农业生 态环 境 , 不仅
能 更 好 地 建 设 顺 利 进 行 的 有 效 保 证 。
[ 关键词 ]生态农业 ; 现代农业 ; 循环农业 ; 财政 支 出政 策
[ 财政 与税 务 ]
扶 持 生态 农 业 发 展 的财 政 支 出政 策 刍议
邵 晓琰
( 连交通大学 爱恩 国际学院 ,辽宁 大连 162 ) 大 10 1
[ 摘
要 ]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 当前和今 后一段 时期我 国经 济社 会发展 的一项 重要任务 。建
设 新 农 村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就 是 要 发 展 农 村 生 产 、 设 现 代 农 业 。 生 态农 业 是 现 代 农 业发 展 中的 一 项 重要 内容 。 建
[ 图分 类 号 ]F 1 .5 [ 献标 识 码 ] [ 中 80 4 l 文 A 文章 编 号 ] 6 l 12 2 0 0 一 0 7— 4 17 一7 1 (09) l 0 9 0
Te t tv u g s o s O lt ic p n iu e Po iis t v lp o o ia r c lu e n a ie S g e t n i he F salEx e d t r l e o De eo Ec lg c lAg i u t r i c
S A0 a — a H Xio —y n
( E nen t n l n tue a a i tn nv r t D l n 16 2 , hn ) I N Itra o a Is tt,D l n J oo gU ies y, ai 1 0 1 C i i i i a i a a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财政支持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财政支持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参考。

一、财政支持政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支持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对农业现代化进行支持和保障的政策。

财政支持政策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生产资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财政支持政策可以通过拨款、补贴、贷款等方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 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政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开展现代化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3. 风险保障: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

财政支持政策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设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风险保障。

4. 公共服务提供:财政支持政策可以用于提供农业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支持。

财政支持政策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引导、风险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支持。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补贴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业现代化所需资金巨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有些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依然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2. 政策措施不够灵活:目前我国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补贴和补助模式上,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农村扶贫、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了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环节。

因此,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具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和作用点。

首先,“三农”财政支出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村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潜力,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其次,“三农”财政支出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促进农民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积极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和转移就业。

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保障,增强农村各项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三农”财政支出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农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化等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与研究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而财政支持政策是农业现代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财政支持政策的必要性农业现代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农民和农业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财政支持政策是农业现代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财政支持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政策,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施。

首先是财政资金补贴政策。

我国财政部门定期向农业主体发放农业补贴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是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对农业和农村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和退还政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减负支持。

再次是贷款贴息政策。

我国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现代化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降低农业投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策落实不到位。

由于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和不合理性,导致财政支持政策的落实效果不佳。

其次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部分地方财政资金管理不到位,导致农业现代化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影响了财政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再次是政策衔接不畅。

由于不同政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我国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 ]
二� 财政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行 性 (一 )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需要财政拨款加以 扶持 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产 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造成农业收益率低, 另 外农产品供求弹性小, 农业面临相当大的市场风 险, 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脆弱性 � 生态农业新上项目尤其是有机农业在经 营初期具有资金投入多 � 风险大 � 收益低的特点, 且生态农业项目在投入初期农民不认可, 不愿意 承担失败的风险, 加之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困 难, 国内市场销路并不乐观, 同时有机农产品是 以高科技 � 高投资为后盾的, 私人不愿承担投资 风险, 不愿投入, 这就需要财政的扶持� 农业的弱质性,生态农业的高风险性, 导 致商业银行不愿介入 , 民间资本不愿投入, 这就
表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结构分析表 � 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
) � �
��
200 �. ��
新 疆农垦经济
年又下降为 % � 但是与国
农 村金 融
年农业 支出占财 政支出的 比重上升 到 % , 但是 际比较,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值远远低于西 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根据财政支农支出占 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较, 发达国家的支农水 平约 为 % % ,其中 美国 和欧 盟分 别达 到 在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中, 用于促进生态农 业� 有机农业发展的项目没有专门立项 �近几年 来, 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农业的投入, 主要投入了 % 和 % , 巴基斯坦 � 泰 国� 印度 � 巴 西等发展 中国 家约 为 % % ,按 照相 同口 径,
200 �. ��
新 疆农垦经济
农 村金 融
我国财政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 路径选择
刘光俊 袁建华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也在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与投入。

财政农业支出作为政府用来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及其变化、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现状及变化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主要包括财政投入、农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物资补贴等各种资金支持形式。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9年,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总额达到2.27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中央财政农业支出1.17万亿元,地方财政农业支出1.09万亿元,分别增长7.5%和10.2%。

在财政农业支出中,农业补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业生产补贴主要用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粮食生产结构性调整的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生产补贴的支出额也在持续增加。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补助资金的增加,大力促进农村实施综合改革,提高农业财政运行效率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农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区域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生产方式滞后和生产条件落后的问题,缺乏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调整,农业也逐渐成为了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之一。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不仅关乎农业发展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期为农业发展和财政政策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是指政府每年为农业提供的直接财政资金支持,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补贴、农业科技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业生产补贴资金高达1.3万亿元,科技投入达到1.6万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更是超过2万亿元。

这些庞大的资金规模充分显示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应该关注其对农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虽然财政支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部分财政支出并未真正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而是流入了一些不必要的领域或者被挪用、浪费。

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并不高,有的资金支持并未真正起到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

我们需要从规模扩大转向质量提高,更加注重财政农业支出的合理使用和实际效果。

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是指财政资金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和用途。

目前,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主要包括了农业生产支持、农村发展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

首先是农业生产支持方面,这是财政农业支出的重点和基础。

农业生产补贴、种补奖励、农业机械补贴等直接投入到农业生产环节的支持资金,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农村发展保障方面,这主要包括了农村贫困救助、社会保障政策、农民退耕还林等支出,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再次是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这是财政农业支出的创新和动力源。

政府投入在农业科研、技术培训、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支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王金秀郑志冰世界银行专题报告《2020年的中国》论及中国未来20年改革发展前景时指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采取什么手段保持良好的环境状态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

我国在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等问题严重,保护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业财政投入政策取向上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支持农业环保的重要性(一)外部性是财政支持农业环保的理论基础1.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地综合治理。

由于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农民环境意识较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及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深,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的外部效应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政府应直接承担起市场不能或不愿介入的责任,采取各种财政手段,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的私人成本与收益能接近相应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2.农业污染的危机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石油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石油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特征。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用量达4000多万吨,农药的用量达130万吨,农膜的用量达159万吨,在实现农业高产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已经到了土、水、气立体污染的程度。

目前,我国受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因污染每年粮食减产100多亿公斤。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制约我国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由于农业污染的隐蔽性和广泛性,难以制定一套技术检验条例普遍性地指导农业环保实践,治理起来很困难。

实施绿色农业补贴计划的正向激励机制可以使农业生产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使调整后的私人成本包含了本国和国际环境成本,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取向的要求1.以“三农”为重点推进公平,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公共财政对农业环保的支持是市场化取向的中国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实施的环境资源配置,从环境、公平、效率等角度全方位出发,建设健康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财政发展的目标,又是财政发展的条件。

为实现这种公平环境不仅需要注重横向的代内间的公平还要注重纵向的代际间的公平,现在财政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靠掠夺资源、污染环境、单纯追求GDP为代价而牺牲未来时态财政的利益。

财政不仅关注当代的发展,而且关注后代的权利,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国加入WTO以后,各国绿色壁垒导致财政支农新导向。

加入WTO后,我国向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区出口的大批农畜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卫生检疫超过国际通行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索赔,部分大宗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际绿色壁垒影响,每年的损失约90亿美元。

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在全球掀起绿色浪潮背景下实施的农产品贸易保护合法手段。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打破绿色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保护农业环境。

因此,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下政府对农业生产支持的重点必须发生转移,农业严重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不得不使财政支农政策反映出环保的绿色化要求,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府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应符合加入WT0后所应施行的“绿箱政策”的要求。

(三)我国财政涉农投入的问题1.生态农业投资偏弱。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财政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推进农业环保发展上财政支农存在严重不足,没有发挥宏观调节的导向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0.8%,只有发达国家的1/2~1/3。

在现有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前提下,用于环保的农业投入明显偏低,使用分散,项目繁多,大大减弱了财政支农的作用,难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财政支农结构错位。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研技术投入明显偏低;二是农业生态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并通过内部传导机制,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三是信息保障体系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农既不符合绿箱政策的要求,又不能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需要。

3.财政对农补贴方式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补贴大多以价格补贴为主,且主要用于农产品购销环节及农用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膜、农药等。

此类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农业发展,却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甚至危及农产品安全。

由于农业补贴大多采取暗补的方式,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予以补贴,受益的一般为农用生产资料等中间企业,农民没有直接收益,间接补贴明显有悖财政支农绿色化目标和“绿箱”政策的要求。

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财政投入政策选择(一)以环保为切入点,建立长效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国债投资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在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型期,配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应以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来支持一些社会效益较好,有广阔国际市场前景,但需要动用大量资金的绿色农业产业项目和生态农业工程。

1.制定财政支持农业环保政策。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不仅是资金投入,还包括政策的引导及外部环境的建设。

应科学规划,全面实施农业发展战略。

规划要以生态经济平衡作为优先考虑的原则,充分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应加大财政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环境污染预防支持力度;鼓励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传统农业的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生物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执行,使其能够真正起到绿色导向的作用。

2.提高财政农业环保支出地位,加大财政对绿色农业的投入。

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主要有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农业三项科技费用及农村救济费等项目。

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看,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总额偏低,近几年所占比重还存在下降趋势,其中用于农业环保的投入更少,对绿色农业倾斜已远远不能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应单独安排相应的农业环保支出列入经常性预算,把每年增加的一部分财政收入投入农业环保预算资金,并保持一定增长比例,主要投向农业污染防治、环境监测、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环境保护管理事务、风沙荒漠治理等。

通过政府直接投入资金,解决农业经济外部性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业财政投资结构1.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农业的基础。

长期以来形成的掠夺式粗放经营模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农业防灾、救灾体系,提高绿色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江、大河治理及大型灌溉水利设施的更新和配套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天然林防护计划;三是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2.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环保农业生产是按照生态规律进行各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保护,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增值联系起来,追求二者的统一与协调发展。

现代化生态农业技术具有正外部效应,使得企业没有投入的积极性,决定了政府是绿色农业技术的供给主体。

政府应直接投资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建立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并利用高新技术对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生长建立长期绿色监测、预警预报及跟踪系统。

财政应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财政贴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生态农业。

政府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符合加入WTO后“绿箱政策”的要求,是打破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

3.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为财政投入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信息保障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农业环境监测中心信息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农业信息供应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有助于农户与政府在环保问题上减少矛盾,更快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控和提高测试手段,加快发展新的环保技术。

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管理技术标准及检测信息系统,为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4.充分运用“绿箱”政策,转变农业补贴方式。

目前,我国的对农补贴还不到农产品总值的2%。

按照绿箱政策要求,从目前的农产品产值和补贴水平测算,大约有近1500亿元的补贴空间。

应调整补贴结构,由主要补贴流通环节更多转向补贴绿色生产的环节和农民,这样不仅符合世贸组织关于补贴只能用于支持技术开发、地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精神,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绿色意识,减少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按照绿箱政策要求,我国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价格补贴:退耕还林还草、休耕、生态农业;对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补贴;开展环境规划计划等。

此外,我国还可以争取通过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通过农业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环境补贴,地区援助补贴,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农业环境保护补贴机制,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可增强环保功能而且强化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三)以效率为导向,合理定位财政的职能1.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生态农业。

对绿色农业的投入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民营资本要素流向绿色农业项目和生态工程,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财政可以采取直接财政贴息、政策性银行、投融资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和外商投资,开辟绿色支农的新渠道,加大利用行业内部资金和外资股份集资融通的工作力度,改善绿色农业基础条件,支持国有、民营工商企业投资绿色农业项目。

2.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农业财政环保事权与财权。

中央与地方财政在农业环保上事权与财权界定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各地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程度和范围。

一般来说,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如在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的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工程、大江大河等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治理,基础性农业环保科技研究,大范围自然灾害防御等主要由中央负责筹集资金并治理;而对于地区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小流域环境治理、地区性的应用性农业环保科研等则由地方财政负责。

总之,农业环境保护方面财权与事权的清晰,有利于解决环境治理纷争,为农业发展过程中引起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提供财政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