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是1989—1995年,设计作品多为城市建筑,“纠缠”是这一时期作品表现 的特征。他认为纠缠是一种符号性或者隐喻性的概念,是一种对基础现象学思想本 质的形象表达,真实地体现了我们对自然和原始的理解。霍尔认为建筑的本质存在 于知觉与物质现象的纠缠之中,建筑能塑造一种关于空间与时间有生命力的、能感 知的纠缠,以此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中霍尔将“纠缠”这一概念演绎得淋漓 尽致,设计主题“卡斯玛”的含义就是“交错搭接”,它包含 城市与景观的几何形态与建筑质量的纠缠,并且各自都在建筑 形态中得到反映。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景观规划将托罗湾延伸至建筑跟前,为将来沿逐渐变窄的水面进行的公众 活动提供了一处场地,同时也能倒映出芬兰会堂,还为南侧创造了新的滨水区域。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水平光照与如城市镜子般的水面交相辉映,把博物馆与赫尔 辛基的托罗湾核 心联系在一起: 在天气晴朗的日 子里,真如阿尔 托所说的一般: “延伸至拉普 兰”。立面上 根据水面的延展 和深度而作的变 化,都考虑了现 今多种规划中停 车用甲板的设置 以及与快速路的 联通。
史蒂芬·霍尔
个人简介: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顿, 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1976年在纽 约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在八十年代美国 后现代建筑主义时期,东岸以他为首,西安则 以弗兰克·盖里为首。
个人建筑关键词:现象学 类型学 建筑与场所 锚固 纠缠
史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
现象学的设计思想:霍尔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这个尽端开敝的空间系统同时暗示着背后 另一区域的存在,这与矩形组织和集中式构图 那样限定好了参观者的行进方式不同,但它同 时考虑到了观赏某些作品所需的宁静气氛。博 物馆内部交织的空间避免了传统空间的单调死 板和表现上的过度复杂。在博物馆内部,动态 的流线,曲线的坡道和楼梯,都积极引导着空 间中景象的交互,引导参观者选择自己的参观 路线。与分级布置或固定流线的空间系统不同, 这个开放尽端、较为随意的流线更能驱使人们 停顿. 思考和 发现。。
艺术表现
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 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在霍尔的设计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 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 但这是一种需要形而上学的物理学。建筑是依据场地所有的内涵而 设计的,建筑与场地相融合又达到超越物理的、功能的要求。实质 上,这是通过建筑与场地的现象学的、经验的结合而得来的。霍尔 将其称为“形而上学的连环”或者是“诗的连环”,也就是他在 1991年出版的《寻找锚固点》一书中所提出的"将建筑锚固在场所 中"。所谓的锚固点,就是作为“内在知觉”(innerperception)的现 象(经验)结合在作为“外在知觉”(outerperception)的特定秩序 中。
作品分析:霍尔重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对场所的亲
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根 据他的设计思想可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年,正如他的 作品集称作“锚固”一样,在这一阶 段,霍尔重视“从直觉和真实经验上 把握建筑与场所的现象关系”,并用 丰富的地方建筑类型加以强化,使作 品体现出“对人、建筑与场所关系的 本质把握”,其中艺术家住宅是霍尔 类型学设计的代表作。他在这个设计 中尝试了对城市文化与形式结合的探 索。马撒曼圆宅是一座长廊式的海滩 住宅。在这里建筑与场所的融合使人 感受到真实的自然与生活的体验。
艺术表现
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在真实的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对 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 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这有两个层次,一是强调建筑师个人对建筑 的真实知觉,通过建筑是个人独特的精力去领悟借鉴美好真实的事 物,二是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建筑塑造上创造出一种是人能够亲身体 会或引导人们对世界进行感受的契机。面对场所、环境和建筑必须 依靠人们的纯粹的意识、知觉来进行自我关照从而获得个人真实的 经验和知性。那么,建筑所呈现出的现象是如何为人们的知觉所感 受的呢?霍尔对可以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现象作了分析和总结, 他把它们称之为“现象区”(phenomenalzones),即纠结的经验、 透视空间、色彩与光影、夜空间、时间片断和知觉、作为现象镜的 水、声音和细部。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霍尔很关注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研究。他认为“地方建筑中有着大量的类型与几何美”,这也正是当代建筑中所缺 少的。霍尔通过“强调地方建筑而将社会性和文化带回到设计中”,他认为类型学是从 对各种地方建筑的观察中得到的一种归纳性的方法,并为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 理论指导。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交 织”的设计概念 来自建筑构成、 城市以及景观等 几何形态上的交 错融合,而这一 切都经由建筑形 态做着直接表达。 一条含蓄的文化 轴线以曲线的方 式将博物馆与远 处的芬兰会堂联 结,同时又有一 条“自然轴线” 将建筑与周围景 观以及托罗湾相 联系。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位 于赫尔辛基的 中心地段;西 面是国会大厦, 东邻埃列尔· 沙 里宁设计的赫 尔辛基火车站, 北边不远则是 阿尔瓦· 阿尔托 设计的芬兰会 堂。基地的挑 战性来自多种 城市格网在此 处的交汇,亦 来自邻近纶念 性建筑的影响, 以及用地不远 处托罗湾开敞 的三角状形态。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设计有个常见问题:多层堆叠的剖面设计只允许在顶部采进天光,而下 部楼层只能完全依靠人工照明。在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我们从两点出 发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弧面的存 在使得水平入射 的自然光偏转之 后经由中部向下, 由此从上到下的 渗透到各个楼层。 其次,设有天窗 的弧状屋面为顶 层下部的展室提 供了光线的另一 种分布方式。建 筑的曲线构成和 交错的形态,以 及空间与光线的 交织扭转,使得 展室获得了不同 程度的自然采光。 内部的近矩形展 室与外部的完整曲面的高度也是一致的。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成都来福 士的理念源于 杜甫对三峡的 表述:“支离 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 间。三峡楼台 淹日月,五溪 衣服共云山。” 他还表示,成 都来福士是一 个不可复制的 建筑,之后将 在此设置一个 四川博物馆旧 空中展馆。同 时,还设计了 高科技馆以及 杜甫馆。
第三阶段:1995年到现在,霍尔一直在不断地充实自己,不论是美国MIT学生公 寓的“多孔建筑形态”还是中国环状混合塔的“杂交与漂浮”,都是这一思想的 全新阐释。
• 当代MOMA
理论基础
霍尔的理论从本质上说,他还是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但他也 不满于现代主意建筑过于具体,过于冷酷的结构表现。他强调他的设计目的 是在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从这种思维出发,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 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他的作品深入下去就 能丰富的设计内涵。霍尔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 充分反映。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 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 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 舒尔兹(C.Norberg-Schulz)。他的一系列著作, 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居、住、思》 (BuildingDewlling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他自 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 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 是场所。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 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带给人们多种空间体验。我们关注 当代艺术作品的范畴,并且考虑到了艺术家的 不同个性——比如那些需要在宁静氛围中表达 作品全部张力的艺术家。一个展陈空间既要满 足表现主义艺术家,例如维托· 阿康西的要求, 也不能拒绝像阿格丝· 马丁和理查德· 塔特尔这样 的艺术家对空间的要求。近乎矩形体量的展陈 空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拥有一面弧墙——由 此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创造出了宁静而不失 生动的展陈背景。房间的安静决不意味着乏味, 它们的 不规则 形态同 样充满 着变化。
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曾受到几位重要人物的影响。首先是在学生时期,赫曼· 彭德教 授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亲身经历建筑的体验,不能相信照片。” 这影响了以后他现象学建筑关的形成。其次在建筑领域中,路易斯· 康关于想法与建 筑之间的神秘结合让霍尔着迷。他还喜欢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建筑经验和触觉领 域的著作。对霍尔后期建筑观影响最大的是美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霍尔认为:“建筑是被束缚在特定场所中的。一座建筑物不像音乐、绘画、 雕塑、电影以及文学那样,它总是与某一地区的经历纠缠在一起……建筑不仅仅是 因场地而形成。它更是通过一种链接、一种引申出的动机来体现其内涵的。建筑一 旦与场地融合在一起,就超越了它物质和功能方面的需求。”他认为:“建筑思维 是一种真实现象中进行思考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开始时是由某想法引发的,而这种 想法来自场所。”所以“整体和真实的把握场所现象,并据此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中” 就是霍尔的设计思想所在。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Steven Holl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成都来福士由世界建筑大师Steven Holl主导设计,包括建筑面积75,645 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73,784平方米的商场,43,228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 13,214平方 米的服务式公寓和 27,671平方米的 Boutique Office。 按照绿色建筑 的标准,成都来福士项 目中运用了地源热泵供 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 系统、冷热水蓄藏、中 水回用、屋顶与裙楼绿 化、就地取材、太阳能 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节能环保措施,并已经 申请了美国绿色建筑委 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我们希望借由博物馆的设计来 表达这样的理念--建筑,艺术和文化 不是分离的学科,他们同属于城市和 景观的整体。通过对细部和材料发展 的关注,博物馆带来了动态而微妙的 空间形势,南面向城市展开而北面融 入景观。
独特的几何形状所拥有的神秘的内 部与外部视野--犹如相扣的两只手, 共同呈现出对公众的邀请姿态。内 部的景象与外部景观是相互的,可 以翻转的,同时也构成了处于这特 殊地点和环境的基地--一个建筑和 景观的综合体,一个当代艺术博物 馆。
理论基础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采用的是梅罗· 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斯蒂 文· 霍尔。在诺伯格· 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 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建筑是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 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同时也承认建筑与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 倾向的关系。所以,霍尔的建筑中包含了场所因素、个人经验、建 筑本身存在因素的密切联系。他的这种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地点因 素、地点的历史环境、规划条件、历史因素都考虑在内。他认为, 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 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同样扮演着“艺 术广场”的角色,开放并且 能灵活适应各种舞台活动: 演出,舞蹈,音乐会以及研 讨会等等。首层的咖啡厅同 时向花园和门厅开敞,位置 的特殊使其能够适应一些非 正式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或 者圆桌讨论。报告厅配备有 最先进的影视设备,它那玻 璃构建的连续背立面,使人 们在走过建筑时可以观察到 内部的景象:举办讲座的时 候,这开敞的景象也许能够 吸引外面人行道上的观众驻 足,甚至参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