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读后感
弟子规第六讲读后感
![弟子规第六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059e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a.png)
弟子规第六讲读后感《弟子规》是一部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最近学习了《弟子规》的第六讲,让我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第六讲中强调了许多重要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其中“信”这一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应当放在首位,欺骗和胡言乱语是绝对不可以的。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能听到各种虚假的信息,看到一些人为了利益而说谎骗人。
然而,真正能够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永远是那些诚实守信的人。
比如在商业领域,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保证产品质量,不夸大宣传,不欺骗消费者,那么它必然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份额。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也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被消费者所抛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也应如此。
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别人愿意与我们交往、合作。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一句让我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言行。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表现自己或者迎合他人而说很多话,但却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其实,说得太多反而不如少说,只要说的是真实、有用的话就好。
而且,我们不要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别人,要真诚待人。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例子。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总是滔滔不绝,但所说的大多是空洞无物的话,这样不仅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反而会让人觉得浮夸。
而那些说话简洁明了、真诚实在的人,往往更能让人感到信任和可靠。
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语,避免废话连篇,努力做到言简意赅、真诚实在。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则告诫我们要远离那些奸诈、巧妙的话语,粗俗、肮脏的言辞,以及市井粗俗的不良习气。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充满恶意和攻击性的言论,这些不良的语言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也反映了使用者的低下素质。
凡出言
![凡出言](https://img.taocdn.com/s3/m/933f436148d7c1c708a14566.png)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儿童读本,被誉为“童蒙养正宝典”。
这本书的前身是宋朝大儒朱熹撰写的《小学》。
朱熹在这本书中教导孩子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
后来,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吸取《小学》里面的精华,并对《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孔夫子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阐发,编成《训蒙文》,又经清朝贾存仁改编更名为《弟子规》。
这本书全篇1080字,36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深受孩子们喜爱。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2806d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第一篇: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第二篇: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读后感弟子规分享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对我印象最深。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做为一个人要言之为信。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也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反复无常,说了不算,做而不守信的人打交道。
假如你已经和对方已经约好了的事情,而对方却临时变卦,如果是一些小事,徒增一些不愉快。
可如果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事情,可能会令你终生恨恨,如你在某处遇险,说好了救援队伍却迟迟不到;如某高校在招生时许诺包分配可最后却袖手不理,如你准备进高考考场时,对方说把准考证送过来却迟迟未到等等。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1bb7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a.png)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弟子规的第四章主要讲的是信。
这一部分观看下来,给我带来了挺多的思考。
看到一开始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就感觉这真的是非常基本却又极其重要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承诺未兑现的情况。
就像我曾经答应朋友要在某个时间帮他做一件事,结果那天因为自己的疏忽忘记了,这其实就是一种违背信的行为。
当时我觉得自己好像犯了一个不是特别大的错,可是当从弟子规这边理解到,哪怕一句话出口,就要以信为先,我才意识到我的行为是不妥当的。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提到的那些因为欺诈和妄言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的事例。
看着古代那些因为说妄语而使得自己声誉受损、失去他人信任,最终一无所有的故事,我就在想,虽然现代社会没有那么严厉的惩处方式,但是失去信任这件事也许比古时的惩处更为严重。
我们现在身处网络社会,信息真假混杂。
有那些靠欺骗赚钱的网络诈骗分子,他们随意地违背信这个字,给很多人带来伤害。
而我们自己呢,有时候可能不经意地也会传一些不实的消息,这虽然看似小事,但其实也是违背了信。
就好比在一些社交群里看到某个消息觉得很惊讶就随手转发,而没有去求证真假。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一点我理解起来也很有感触。
有时候我们为了让自己显得很有才华或者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就会说很多话,甚至会有一些讨好奉承或者夸夸其谈的话语。
我在团队里面就碰到过这样的人,总是长篇大论,但仔细想想并没有多少实际有用的内容。
看完这部分之后,我明白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简洁务实才是重要的,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诚实地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总的来说,这一章关于信的内容真的在时刻提醒我要审视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与人交往中要更加注重诚信,重视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c2a1d8050876323112128e.png)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上海市崇明县上海市崇明县实验小学五(3) 黄静娴《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信读后感
![弟子规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fa2d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6.png)
弟子规信读后感《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信”这一部分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当我们翻开《弟子规》中关于“信”的篇章,那些简洁而深刻的语句,犹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一句教导我们,开口说话,诚信应当放在首位。
回想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与亲朋好友的交流,还是在工作学习中的沟通,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
倘若随口说谎,或者信口开河,最终只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逃避责任,对父母撒了一个谎。
虽然当时躲过了一时的责备,但是内心却备受煎熬,而且当父母发现真相后,他们对我的失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谎言带来的后果是如此严重。
从那以后,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告诉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会陷入夸夸其谈的误区,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言简意赅,用最真实、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个真诚的建议,胜过千言万语的吹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这句让我明白,那些虚伪狡诈的话语、粗俗肮脏的言辞以及市井粗俗的习气,都应该坚决戒除。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的言语充满了负面和不良的元素,不仅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更会侵蚀我们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保持文明、礼貌和尊重,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递正能量。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这是在告诫我们,在没有亲眼见到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言论;对于没有确切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传播。
如今,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极为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实信息的传播。
我们在面对各种传闻和消息时,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盲目跟风,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
弟子规诚信读后感(精选3篇)
![弟子规诚信读后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596f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b.png)
弟子规诚信读后感(精选3篇)诚信篇1今天学习了《弟子规》第四部分《信》,使我明白做事情要诚信为先,做人要诚实守信。
其中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说谎话和不诚信的语言,怎么可以呢?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明朝一个叫宋濂的人很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
他只好向别人借书,可是别人不想借给他,就说十天内必须把书还回来,但那本书不可能十天看完。
为了能借到书,宋濂答应第十天一定归还。
到了第十天清晨,晚上下了整整一夜大雪,天寒地冻,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了,可宋濂还是把书如期归还给了书主。
书主很感动,就让他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借书。
我们应该像宋濂一样做一个守信的人。
姑姑开了一家小家电,来的许多客人都是回头客,就连好多新顾客也是老顾客介绍来的。
这都是因为姑姑的经营以诚信为本,以诚信待人,所以生意异常兴隆。
姑姑也经常说,她这几年做生意,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
《弟子规》之《信》让我懂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弟子规诚信读后感篇2《弟子规》文字虽少,内容却博大精深,我们学的还远远不够,其精髓绝不是短时间内我们能感悟透的。
但有一点,我认为:《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提法、做法与现代社会不符,我们不能全盘肯定;而其实质性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如讲孝道、讲友爱、讲文明、将礼仪、讲诚信、讲修养等这些精髓的东西没有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
这就要求我们学《弟子规》的知识及在践行方面做到: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做到“日新又新我常新”.普及以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带来深远影响,亦将是我们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和原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做,始于《弟子规》,为人之本也!弟子规诚信读后感篇3“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df853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d.png)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1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这都源于《弟子规》,它使我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话语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还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当那天在房读《弟子规》以后,我才真正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
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当时父母的感受,没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样子。
感谢《弟子规》,它使我明白,为人于女,最应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好比我们人生中的太阳,太阳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赋予了世界的生机。
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
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
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
这是我读《弟子规》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我会用我最真实,最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2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羞愧,还没有严重到“亲有过”,只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已经内心十分不耐烦了,总觉得时代变了,老古董的思想应该遗弃,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十分羞愧。
弟子规信的心得体会
![弟子规信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4c3d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1.png)
弟子规信的心得体会“信”,在《弟子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教导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坚守诚信,言行一致。
通过对“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深刻的心得体会。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一句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要摆在首位,欺骗和胡言乱语是绝对不可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轻易地许下承诺,却未能认真去履行。
比如,我们可能会随口对朋友说:“明天我陪你去做那件事。
”然而到了第二天,因为各种原因就忘记了或者不愿意去了。
这样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我们在他人心中的信任。
真正的诚信,是一旦说出了话,就想尽办法去做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让我明白了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过多无用的话,要说就说真实、有用的话。
有时候,我们为了表现自己或者迎合他人,会说一些言不由衷、花言巧语的话。
但这样的言语往往是空洞无物的,甚至可能会误导他人。
相比之下,简洁、真实的表达更能传达我们的想法和情感,也更能让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在交流中,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用真诚的心去交流,而不是靠巧言令色来获取他人的好感。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这句告诉我们要远离那些虚伪、粗俗、下流的语言。
如今的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网络语言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言辞。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这些负面的语言所影响,更不能主动去使用它们。
文明、优雅的语言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交流环境。
当我们摒弃了那些不好的语言,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纯净和美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在没有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言论;对于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传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但其中很多都未经证实。
我们常常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然后不假思索地就转发或评论。
但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造成谣言的传播,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甚至伤害。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a9d52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0.png)
弟子规第4章观后感《弟子规第四章观后感》弟子规的第四章讲的是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它就像一声警钟,在我们这个时代太有警示意义了。
尤其是在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感觉假话有时候比真话跑得还快。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讲述古人对待承诺极其慎重的事例。
那个场景让我联想到现在很多人随口就答应事情,但却很难做到。
比如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那种答应说要一同出游或者是帮忙做事,结果到时候却完全抛之脑后的人,这些人根本没有做到凡出言,信为先。
还有讲“话到嘴边留半句”的部分,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一些。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举的例子,一个人因为说话不谨慎,得罪了他人,给自己招来了麻烦。
当时我就想到自己曾经因为说话太快没过大脑,不小心冒犯了一位朋友。
就是那不经思考的几句话,差点就失去了这个朋友。
这和弟子规里说的真的是相呼应啊,所以看完后我明白了言语的力量很大,要用好这个力量就必须要谨慎,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说。
对了还记得那段关于不对虚词绮语的阐述。
现在很多人喜欢夸夸其谈,讲很多花里胡哨但空洞无物的话,看古代的智慧就对这种现象很不认同,言语应该是真诚有用的。
这一章还讲到不要轻易相信传闻的事情,要多查证。
曾经有一次看到网络上一个惊人的消息,特别容易让人信服。
但是后来官方出来辟谣,这才知道自己差点被不实的传闻误导了。
就如弟子规中所说,我们要学会判断,不被谣言所左右。
这一章真的让我对言语这个日常的东西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明白了不管是说话还是听别人说话,都要有个正确的态度。
言语的信用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立身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盖房子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稳,随时都可能有危险降临到自己身上。
弟子规信读后感
![弟子规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015fe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弟子规信读后感《弟子规》中的“信”这一部分,真的让我感触良多。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就像警钟一样在我心里敲响。
它说的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呢?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经历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逛街。
前一天晚上,我们在电话里说得好好的,第二天上午十点在商场门口碰面。
结果第二天,我早早地就起来收拾,满心期待着这次的出行。
我九点半就到了商场门口,满心欢喜地等着朋友的到来。
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朋友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心里想着她是不是路上堵车了,或者是有什么突发情况。
于是,我掏出手机给她打电话,结果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我的心情瞬间变得糟糕起来,心里埋怨着朋友怎么能这样不讲信用。
我在商场门口来回踱步,不知道是该继续等下去,还是自己先去逛逛。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朝我跑来,正是我的朋友。
她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一个劲儿地跟我道歉,说早上闹钟没响,起来晚了,手机又没电了,所以没能及时跟我联系。
看着她满脸的愧疚,我的气一下子消了大半。
我们走进商场,一边逛一边聊天。
我跟她说:“你知道吗,今天你没来的时候,我心里可难受了。
咱们约好了时间,你没来,我就觉得特别失落,感觉自己被放鸽子了。
”朋友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错啦,以后一定不会这样了,‘凡出言,信为先’嘛,我这次没做好,你可别生我气啦。
”逛着逛着,我们看到了一家卖饰品的小店。
我看中了一对耳环,可是拿起来一看,发现有点瑕疵。
老板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这没啥大问题,不影响美观的,姑娘你就买了吧。
”可我心里想,这怎么行呢,买东西也得讲诚信啊,有瑕疵就是有瑕疵,不能因为老板的几句话就稀里糊涂地买了。
于是,我放下耳环,拉着朋友走出了小店。
朋友说:“其实老板那么说,你要是心动了买了也就买了,反正也不是特别贵。
”我摇摇头说:“那可不行,‘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不能因为老板说得好听,咱就不讲究实际情况了。
《弟子规》第四则
![《弟子规》第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b20b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2.png)
《弟子规》第四则《读〈弟子规〉第四则有感》《弟子规》第四则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这一则呀,就像一位智慧的小老师,在我耳边不停地念叨着那些做人的道理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约好了周末一起去公园玩。
那可是我满心期待的事儿呀,就像小老鼠盼着奶酪一样。
到了周末那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可是呢,我突然接到另一个同学的电话,他说有个超酷的游戏展,问我想不想去。
哎呀,我一听就心动得不行,那游戏展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在向我招手呢。
我当时差点就想跟他走了,把和小明的约定忘得一干二净。
这时候呀,《弟子规》里“凡出言,信为先”这几个字就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着我的脑袋。
我想,如果我就这么走了,那我不就成了说话不算话的小坏蛋了吗?小明要是知道了,得多伤心呀,就像他满心欢喜地打开自己最爱的糖果盒,却发现里面是空的一样。
所以呀,我就拒绝了那个同学,还是按照约定去了公园和小明玩。
那天我们在公园玩得可开心了,笑声就像一串串铃铛在风中摇晃。
再说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吧。
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小红,她呀,就特别爱说话。
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她就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有时候她讲的那些话呀,就像棉花糖一样,看起来很大一团,但是没什么实在的东西。
而且她还老是为了讨别人欢心说一些夸张的话,这就不对啦。
说话就应该实实在在的,就像盖房子一样,每一块砖都得是真材实料的,不然房子就会塌掉的。
有一次,我们小组讨论问题,本来大家都在认真地想办法,她却在那里不停地说一些没用的话,把大家的思路都打乱了。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她能按照《弟子规》里说的去做就好了,少讲些没用的话,多讲些实在的东西。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我们在学校里呀,可不能说那些不好听的话。
弟子规信读后感
![弟子规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994a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4.png)
弟子规信读后感《弟子规》中的“信”这一部分,初读时觉得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可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生活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一句让我想起了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逛街。
出门前,天气看起来还不错,阳光明媚的。
我想着应该不会下雨,就没带伞。
结果,逛到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
朋友说:“咱们赶紧找个地方躲躲雨吧。
”我却拍着胸脯说:“没事,这雨肯定下不大,咱们接着逛。
”然而,没过多久,雨就哗啦啦地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
我们俩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为先”的重要性。
如果我当时没有随口就说那些不靠谱的话,而是认真考虑一下天气的变化,做好应对的准备,也许就不会有这么狼狈的经历了。
同时,我也明白了,说话不能随便,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同事小李。
小李是个特别能说的人,每次开会或者讨论问题,他总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他挺有想法的,可时间长了,就发现他很多时候都是在说一些空洞无物的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而且,为了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说服力,他还经常用一些夸张的词汇和手法,让人感觉很不真诚。
渐渐地,大家对他的话也就不太在意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同事小王就很不一样。
小王平时话不多,但每次发言都能切中要害,言简意赅。
他说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实实在在,让人信服。
从他们两个人身上,我明白了说话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这一点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尤为重要。
现在,各种信息满天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消息未必是真实的。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了一条消息,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严重的事故。
我当时没多想,就跟着转发了。
后来才发现,这条消息是谣言,根本没有这回事。
这让我感到很愧疚,因为我的随意转发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4939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4.png)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1这几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弟子规》的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颇深,尤其是《弟子规》“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说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要花言巧语。
你问我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约我出去玩,我俩约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园的车站等,不见不散。
可等到那一天时,因为是个下雪天,我作业还没写完,那时天气又很冷,家里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业写完再说吧。
可等我写完作业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铺天盖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约定,于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出去。
我打开门,一股冷风迎面扑来,吓得我一哆嗦,耸了耸脖子,赶快把门关上,“好冷呀!”心里想:还是不出去了吧,家里太暖和了,舒服极了。
第二天晚上,我打电话约他,他妈妈说他发烧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妈妈把他强行拉回去的,我听了,惭愧极了。
读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说得对,我不应该失信,那样就没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会越来越少。
从今以后,我应该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说是否。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精选范文5篇2“勿谄富,勿骄贫”,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时,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
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
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
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总是喜新厌旧,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没有丝毫好处的。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12dae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8.png)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群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容许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容许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懊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扩展阅读弟子规读后感今年寒假我学了《弟子规》,它是清代的秀才李毓秀写的蒙学读物,分为总叙、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局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听父母的话,父母叫的时候,你不能慢吞吞的,父母让你干什么的时候,你的行动不能懒惰。
我平时在家里,父母叫我干什么活的时候,我总是慢吞吞的不想干。
学了这句话之后,我以后就要听父母的话,不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你应该好好认真地听,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顺承父母的话。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读后感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66da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5.png)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读后感弟子规分享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对我印象最深。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做为一个人要言之为信。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也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反复无常,说了不算,做而不守信的人打交道。
假如你已经和对方已经约好了的事情,而对方却临时变卦,如果是一些小事,徒增一些不愉快。
可如果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事情,可能会令你终生恨恨,如你在某处遇险,说好了救援队伍却迟迟不到;如某高校在招生时许诺包分配可最后却袖手不理,如你准备进高考考场时,对方说把准考证送过来却迟迟未到等等。
所以我们都希望和自己打交道的人都守时守信,能够说到做到许下的诺言都能够承兑。
反之,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诚信。
言必行,行必果。
既然已经说过了那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没有那份能力,那就不要四处许诺。
所以我们在答应帮助某人做某事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能做到,不要一片好心滥用。
轻诺者必寡信。
诚信是一种好的品德,每一种好的品德的养成都必须有一个好的习惯。
能够将诚信做到形于外而修于内,那必须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哄小孩子哄惯了,信口开河,好似天底下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久而久之,对朋友、对亲人、对同事、对上司都是一种随口既来的应承、许诺,保证。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之举必落下无信的诟病。
在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于岗位描述中没涉及到的边缘工作,我们可能不是主动拿过来做好,而是能推则推,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对于与同事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可能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出积极的沟通,而是以“泾渭分明”的态度来处理,导致分工上可能出现的“公共走廊”无人负责,对于下属、同事或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们可能不是推心置腹的沟通和帮助,而是不负责任的评论,甚至是无端的指责,对于工作中碰到的困难甚至是失误,我们可能不是设法克服困难以实现自己对工作的承诺,而是找出各种理由来原谅我们自己,对于我们客户提出的各种期望或要求,我们可能不是很耐心的与客户沟通,站在客户的角度多考虑,而是简单的认为客户的要求幼稚,甚至无理,尤其是碰到困难不能实现承诺时,我们可能不是发扬拼搏精神,而是表现出无可奈何。
读弟子规感受[精选3篇]
![读弟子规感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d9da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8.png)
读弟子规感受[精选3篇]【读弟子规感受第1篇】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
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
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
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
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
《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
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
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经过爸爸同意,邀请一位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我家做客。
他同意了,并且跟我说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见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吃着我准备好的零食,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怎么还不来?”我嘟囔了一句“也许因为路上堵车吧,应该马上就会到了。
”我自我安慰道。
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我打了一个哈气,抬起头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钟:已经是9:30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会不来了吧?不可能!最后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他去别的同学家玩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星期一,当我怒气冲冲的找他算账,他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只见他“彬彬有礼”的说道:“你并没有邀请我去你家玩,你这属于诽谤行为……”“什么?”我火冒三丈,结果他把我气的一个星期都没理他。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表示人要遵守与别人的约定,不能失去信义。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十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90ee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b.png)
最新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十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在这么多道理中,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说出来,就要讲信誉,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不信。
意思是:对人真诚,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但对人虚伪无信,本来相信,也不敢再相信。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应该议论信誉。
记得思品书里有一篇写宋庆龄的文章。
宋庆龄小时候,折纸折得很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上了。
她的同学小珍看到了,羡慕地说:你的折纸真漂亮。
明天我去你家。
你教我折纸,好吗?宋庆龄一口了没问题。
第二天,宋庆龄的家人本来要去奶奶家,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容许小珍的'事,所以他没有去奶奶家。
他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很多纸等小珍。
然而,小珍没有来。
她不老实。
但宋庆龄一点也不懊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来,但我做了一个讲信誉的人!宋庆龄从小就有着优秀的品质,长大后成为一代伟人,的喜欢。
我给大家一句话: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标准。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认真遵守《弟子规》中的每一条。
我们应做到孝敬父母。
如今,父母们都把我们捧在手心里,无比的'疼爱我们,可有的孩子却不知道感恩,目无尊长。
《弟子规》上说:“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还能做到孝顺父母,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更别说父母是那么的爱着我们,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
好似父母做什么事都是理所应当,我们为什么不替父母想一想?我们难道不应该谅解谅解父母吗?“冬那么温,夏那么清,晨那么省,昏那么定”,意思是:我们照顾父母时,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帮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谅解父母,尊敬父母。
不能给父母丢脸,照顾好父母,好好孝顺他们。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e40b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d.png)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弟子规优秀读后感篇1《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依据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成的。
它告知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观察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群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誉,不能食言。
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对人真心真意,原来不信任,也会信任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原来信任的,也再不敢信任了。
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当讲信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
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活灵活现。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观察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容许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原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容许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预备了很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
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懊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誉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终,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优秀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特别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导要尊敬仔细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怪、批判,应当虚心、服从地接受。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同龄孩子学习不愿用功,特别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准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果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分享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对我印象最深。
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做为一个人要言之为信。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也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反复无常,说了不算,做而不守信的人打交道。
假如你已经和对方已经约好了的事情,而对方却临时变卦,如果是一些小事,徒增一些不愉快。
可如果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事情,可能会令你终生恨恨,如你在某处遇险,说好了救援队伍却迟迟不到;如某高校在招生时许诺包分配可最后却袖手不理,如你准备进高考考场时,对方说把准考证送过来却迟迟未到等等。
所以我们都希望和自己打交道的人都守时守信,能够说到做到许下的诺言都能够承兑。
反之,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诚信。
言必行,行必果。
既然已经说过了那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没有那份能力,那就不要四处许诺。
所以我们在答应帮助某人做某事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能做到,不要一片好心滥用。
轻诺者必寡信。
诚信是一种好的品德,每一种好的品德的养成都必须有一个好的习惯。
能够将诚信做到形于外而修于内,那必须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哄小孩子哄惯了,信口开河,好似天底下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久而久之,对朋友、对亲人、对同事、对上司都是一种随口既来的应承、许诺,保证。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之举必落下无信的诟病。
在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于岗位描述中没涉及到的边缘工作,我们可能不是主动拿过来做好,而是能推则推,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对于与同事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可能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出积极的沟通,而是以“泾渭分明”的态度来处理,导致分工上可能出现的“公共走廊”无人负责,对于下属、同事或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们可能不是推心置腹的沟通和帮助,而是不负责任的评论,甚至是无端的指责,对于工作中碰到的困难甚至是失误,我们可能不是设法克服困难以实现自己对工作的承诺,而是找出各种理由来原谅我们自己,对于我们客户提出的各种期望或要求,我们可能不是很耐心的与客户沟通,站在客户的角度多考虑,而是简单的认为客户的要求幼稚,甚至无理,尤其是碰到困难不能实现承诺时,我们可能不是发扬拼搏精神,而是表现出无可奈何。
这些等等的
不能做到信的表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诚信理念。
1、对企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是诚信的基础,激情的来源。
因此,作为一个员工,要热爱公司,热爱这个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要顾全大局,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不做任何有损公司利益的事,不讲任何有损集体团结的话。
2、对工作的责任心是诚信基本的外在表现。
在工作中要对公司负责,对上、下级负责,对自己本人负责。
3、令行禁止、遵章守纪是诚信基本的评定标准。
我们每一个人按公司的经营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按制度办事、按合同办事的良好习惯。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原则,把我们到工作更上一层楼,企业才会更加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