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尊敬的读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措施非常重视。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教师更是教育的基石。
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设计更优质的课程以及实施教学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强调的是,专业建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还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与协作能力,培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教学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积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要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积极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您再次和我联系。
祝好,(您的文章写手尊称)尊敬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一直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今天,我想和您一起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希望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再次强调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专业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更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需要。
《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械制造、焊接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学校焊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焊接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初步掌握一些有关焊接设备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焊接维护常用焊接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焊接生产基本技术和操作能力;掌握焊接电工工艺性,掌握焊接电工生产的组织与安全技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电弧焊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电弧焊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熟悉各类基本焊接方法的焊接过程、实质、特点、适用范围,熟悉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及其行为、质量保证措施,了解常用典型电弧焊设备的结构组成、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再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能正确选择、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焊接设备,能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和具体的焊接结构及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焊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工艺措施;初步能提出焊接工艺的改进、提高方案;能分析焊接过程中常见工艺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电弧焊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常规电弧焊方法焊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才能够真实地评价学生的综合 实 验能 力 , 从 而激 励学 生 重视 实验 、 独 立思 考 , 最 终 达 到提
高 实验 教学 质量 的 目的 。 四、 改革 后 的实 验教 学效 果
2 . 让实验过程更加系统。整个实验课程体系是 由易到
难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验证性实验 , 让学生熟悉
阅 文献 、 制 定 实 验方 案 、 独立 完 成 实 验 过 程并 分 析 实 验 结 果, 最终 完成 实 验报告 。 3 . 增加实验讨论环节。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结束后 , 对
f 1 1 宋佰 芬, 马金柱 , 刘哲 , 等.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性 实验教学改革
初探U 1 . 黑龙 江 畜牧兽 医 , 2 0 1 0 , ( 1 2 ) : 1 6 6 — 1 6 7 . 『 2 1 江虹. 化 学综合性 实验 的研 究及设计 U 】 _ 贵 州教 育学院学报 ,
所『 2 l 3 1 。1 9 9 8 年高等院校实施新专业 目录后 , 原焊接设备 与 工艺专业并人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专业 , 焊接仅仅是
个 专 业方 向。但 焊接 专业 知 识领 域 涉及 到材料 科 学 、 工 程力学 、 电工 电子技术 、 自动控制 、 计算机等多 门基础 学
一
焊接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 , 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 焊 接 已在许 多工 业 部 门 的金 属 结 构 制 造 中几 乎 全 部 取 代铆
接 。 目前 , 世 界 主要 工业 国家生 产 的焊 接 结构 占到钢 产 量
的5 0 % ~6 0 %t I 。
些 问题 , 提 出具 体 改革措 施 , 实践 证 明该 措施 切 实可行 。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说明、课程内容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焊接结构学时:60授课对象:焊接专业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定位《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焊接结构生产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又有较强的焊接结构现场生产实践性。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强调围绕企业生产为主,积累经验,学会在生产现场进行独立分析、创新设计各种焊接辅助设备,主要内容包括:引导项目:焊接结构(梁、柱、桁架、支架)的生产与管理,主导项目: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包括变形与应力控制);焊接接头的结构设计;焊接结构件的装配、定位、检测、焊接的全过程;焊接工艺的审定;典型案例的分析等。
通过对焊接结构件的生产管理,学会钢结构类、承压类设备的焊接设计、焊接工艺思路与程序,注重焊前准备、焊接过程控制、焊后检测等环节,生产中体现各种准备要素(包括相应文件资料),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课程设计1.能力目标(1)熟悉焊接结构课程的主题框架(2)能对焊缝、焊接接头的各种类型进行优势比较(3)熟悉焊接梁、柱、桁架等结构件的生产流程(4)熟悉焊接生产中注意的问题(焊接应力与变形)进行分析与控制(5)熟悉焊接结构件生产的装配、定位、检测要求(6)熟悉焊接工艺性审查的主要内容2、知识目标(1)熟悉各种焊接接头、基本符号、各种焊缝特点的基本知识(2)掌握焊接结构生产的工作流程与步骤(3)掌握控制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方法,了解形成的主要原因(4)熟悉焊接结构件装配、定位器的使用3、态度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2)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4、工作目标能进行焊接生产项目的管理,利用各种知识形成体系,具备生产中设计简单夹具、定位机构、旋转机构的能力,对各种焊缝、焊接接头的布局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装配—焊接的顺序选择,熟悉承压类设备焊缝的代码编号,焊接工艺编码语言,能根据焊接装配图纸掌握焊缝、焊接位置的全局关系。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气体保护焊实作》课程为例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智能焊接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气体保护焊实作》课程为例王一龙1,2 杨新华1 王艳芳1 刘振华1,2 徐广胜1,2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2.高性能航空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摘 要: 本文针对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气体保护焊实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任务和目标。
将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融入《气体保护焊实作》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知识点、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之中。
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气体保护焊相关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学生技能强国、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以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智能焊接技术 气体保护焊 专业课 课程思政1 引言《气体保护焊实作》课程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群”中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纵向深入学习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中船舰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制定的《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主要内容有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焊接质量分析与控制。
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气体保护焊基本知识及技能,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查阅专业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及报国情怀。
本课程内容安排按照焊接实际生产过程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技能训练项目中,通过焊接方面的大国工匠事例、大国重器工程等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学生技能强国、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以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在教学组织方面采用“双师授课法”,校内理论教师主要承担焊接工艺的讲授,校内实训教师承担难度较高的实作单元教学任务,确保让学生接受“适用”的理论知识与“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
《焊接方法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论文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探析摘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育模式,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焊接技能、综合素养的培养。
此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技能培养;焊接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18-02《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是我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它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取证以及以后的上岗工作提供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以“掌握基本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
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一、课程的教学历史分析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我校较新的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每届在校生只有一个班,人数在20-40不等。
起初学校的实训设备较少,又没有合适的、固定的实训场所,教学多在教室进行,实践环节只是走马观花。
2008年,学校一次性投入50万元左右,购买了大量的焊接实训设备,并组建了焊接实训基地,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往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先理论教学、后实训实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中各自独立了出来。
这样就导致了多数学生在实训时忘记了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训的操作。
使得在教室中教过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时还要重复讲一遍,致使动手操作的时间被占用、被缩短,技能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整体设计1、通过课程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现在的企业的产品由实用型向高品质方面转变;同时,按照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往毕业生实际工作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毕业生主要在造船企业、石油化工建设企业就业的比较多,这些企业在焊接方面虽然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和新装备,但是传统的半自动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及自动埋弧焊依旧是其主要的生产装备,而且对于操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企业甚至直接依据国际标准来进行产品检测,所以,这类行业需要大量的焊接技师和高级技师、以及相关的基层技术及质检人员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作者:孟凡玲,武小娟,孙焕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8期摘要: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焊接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
关键词:焊接工艺;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28-021引言焊接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焊接已在许多工业部门的金属结构制造中几乎全部取代铆接。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生产的焊接结构占到钢产量的50%~60%[1]。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焊接专业,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焊接专业,到2000年,设有焊接专业的院校已经发展到60多所[2,3]。
1998年高等院校实施新专业目录后,原焊接设备与工艺专业并入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专业,焊接仅仅是一个专业方向。
但焊接专业知识领域涉及到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门基础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4],焊接专业被合并到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里面之后,大部分焊接课程内容被压缩,实践学时也被缩短,近年来一直被人们倡导的重基础、宽口径教育模式对国内焊接技术人才的来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目前焊接专业的学生到了工厂的生产实际当中,很难适应工厂的技术要求,更难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因此,焊接人员的培养应走向基础教育与就业培训相结合的道路[5]。
国内高校各焊接专业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5,6],加强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必要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设计也是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的必要阶段。
围绕贺信精神的“高效焊接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围绕贺信精神的“高效焊接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蔡笑宇林三宝董博伦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3年第11期)摘要:焊接技术标志着制造业技术的水平,焊接专业承担着為我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的任务。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焊接专业人才是焊接专业的根本任务,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价值引领,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贺信精神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引了方向。
本文以焊接专业课程“高效焊接方法”为例,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教学特点,围绕贺信的内容与精神,分析本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本门课的授课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并以“变极性等离子焊接”一课时教学为典型案例,论述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贺信精神;课程思政;高效焊接方法;教学设计收稿日期:2022-12-22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1]:“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增强学生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正如总书记2009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视察时所讲:“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要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装夹具及装备设计
• 工装夹具(薄件)(包括:支撑部分、夹 紧部分、定位与限位、导电通路等)
• 焊接转胎 • 焊接变位机 • 焊接操作机(机械手)(包括伸缩臂式、
龙门架式等)
需完成的任务
• 总装配图A0一张 (手画)、主要零部件图2 张(可机绘打印)
• 设计说明书1份(手写,5000字以上。内容 包括设计要求、焊接工艺方案选择与确定、 承力结构尺寸的确定与校核、驱动器件和传 力结构的设计选择等。 )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
• 设计内容 • 需完成的任务
设计内容
• 焊接工艺的制定 • 焊接工装夹具及装备设计
焊接工艺的制定
• 焊接方法的选择(涉及设备,需考虑效率和成 本)
• 焊接材料(填充材料)的选择 • 焊接工艺规范的制定(工艺措施:坡口、预热
否、焊接层数、层间温度等;工艺参数:焊接 电流、电压、焊速、干伸长、气流量等。) • 焊后质量检验方法
时间安排
• 布置任务、选题、集中指导
1天
• 焊接工艺的制定(选择焊接方法、材料或转胎)设计与计算 2天
• 绘制设计图
3天
• 撰写设计说明书
1天
• 答辩
1天
操作机
转胎
操作机与转胎组合
变位机
结束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焊接方法与工艺》课程标准
《焊接方法与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基础》《焊接基础技能实训》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焊接方法与设备选择能力、焊接材料选择能力及焊接工艺制订能力,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自动化技能及应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金属材料焊接性基础知识、焊接操作方法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焊接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及焊接行业岗位需求,围绕焊接方法与设备的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及焊接工艺制订等关键能力,反映机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焊接方法为主线,设置熔焊基础、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条电弧焊及工艺、埋弧焊及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及工艺、TIG焊工艺、气焊气割及工艺、焊接安全技术等8个模块,19个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焊接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熟悉焊条电弧焊、埋弧焊、COz气体保护焊、T1G焊鸨极僦弧焊、气焊与气割等常用焊接方法的过程、实质、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各焊接方法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保证措施,能进行初步操作。
焊接专业制图教学教材改革探讨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 ,是定 向培养技术人才的技术 学校 。 通过焊接制图的教学 , 培养 学生 的识 图能力 、 专业 能力 和分析问题 、 与相应地 , 职业学校所使 用的教材 , 也必然符合将来就 业岗位的特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 点, 必然需要适应它 自身 的要求。随着职业 学校教 学方法 与模式改 本 书在 内容安排上 以焊接结构生产 的识图 、 制图为主线 , 根 据 革 的深入 , 密切联系企业生产 实际 , 将企业生产 的案例搬人 课堂 已 最新 的国家技术标 准, 结合典型焊接结构实例使教材做到科 学和规 成 为了职业学校常规教学的手段 。那 么, 教材如何 适应 教学方法 的 范。针对焊接专业实际 , 重点突出 、 详略得当 , 内容包括制图基本 规 改革 以更好地切合 当前学生学习方式及企业发展的需要 ; 是我们 当 定 投 影 的基 本 知 识 工 程 制 图基 础 、 视图 、 剖 视图 、 断面图 、 局 部 前努力的主要方 向, 也是 我们进行教材改革的依据。本 人在 近几年 放 大 图 、 展开图 、 工 程 图样 中 的焊 缝 的 表 示 及 标 注 、 零 件 图 与 装 配 图 直担任焊接专业 《 机械制 图》 课程 的教学 。教学 中发现 , 现行使用 金属结构 图焊接装配图识读 。本教材设置选学内容 , 本书立足于基 的《 机械制 图》 教材 中讲解 的内容和焊接专业学生必须 掌握 的内容 本 理 论 的 阐述 , 注 重 实 际 能 力 的培 养 , 书 中 各 章 节 编 人 了大 量 的 和 有一定 出入 。而 目前还没有与焊接专业制 图与识 图相匹配 的教材 。 实践 紧密结合 的图例 , 并配有焊接结构工程 图纸实例 , 教材充 分体 为 了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 使毕业生与企业更好 的无缝对 现 了“ 应用性 、 实用性 、 综合性 、 先进性” 原则。 接, 适应市场 的需要 , 本人一直考虑本 着够用实用 的原则 , 对教材 进 2 . 2课 程 设 计 的 理 念 和思 路 行 改革 。编写一本适合我们学校焊接专业学生 的制 图教材 , 教材选 本 课 程 是 研 究 和 绘 制 焊 接 图样 原 理 和 方 法 的基 础 课 也 是 焊 接 用 和编写 , 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 。由于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刚刚起 加工专业学生 的必修课 。主要培养学生牢 固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 , 步, 到 目前 为止还没有与焊接专业制 图相配套教材 出版 , 因此 编写 熟练掌握绘图和读 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 的空间想象力及 焊接专业教材迫在眉睫。 下面是笔者就焊接专业教材 的编写的几点 耐心 细致 的工作作 风和态度。为学好 其他各 门专业课 打下 良好基 见解。 础。 课程遵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紧密联系培养 目标 1 当前职 业 院校 焊 接 专 业 制 图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的特 征 , 坚持够用 、 实用的原则 , 坚 持“ 紧密联 系焊接专业 ” 的原则 , 1 . 1教 材 方 面 筛选 出学科 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 高制图基 目前焊接专业的制图与识 图教学使用的是机械类专业 的《 机械 础 知识 、 形成一个 以培养学生综合 能力 为主体 , 突出焊接岗位要求 制图》 ,《 机械制 图》 教材 中有相 当内容是针对机 电专业 的 , 所举 例 为 目的实用性基础理论课程 。 其设计思路为课程针对焊接专业毕业 子也大多是和机电 、 数控专业相关 。 而焊接专业 与机 电、 数控专业在 生就 业 岗位 和 未来 发 展 需 要 , 基 于校 企 合 作 、 行业论证的《 焊 接 制 造 专业类 别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培养 目标 的要求也有很 大的不 同 , 岗位 职业 标准》 、 《 人才 培养方 案》 、 《 国家 职业技能 鉴定 课程考核标 而构建 。 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 , 强调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 , 此教材 中讲解 的好 多内容为焊接类 不要求掌握的 , 而对 如 : 金属的 准》 结构图 、 展开图 、 焊接结构图和焊接符号 、 焊缝 的图形表示等焊接专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 自主学习 , 插 图直观 、 清晰 , 通过大量的焊接结 业必须掌握 的内容介绍很少 , 给焊接专业 的制 图教学带来一定 的困 构实例和 图文并茂 的表现形式 ,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 内容 , 难, 现行教材不能满足新时期下 的教学需要 , 在征得焊 接类专业教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加强基本识 图技能 与绘图技能 的培 师意见后 , 认为焊接制图课程 的教学改革 日益迫 近。为配合焊接专 养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焊接三维实体设计”教学探索
收稿日期:2021-02-01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YB06);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3116)作者简介:迟露鑫(1979-),女,副教授,chiluxin200195@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焊接三维实体设计”教学探索迟露鑫,王新鑫,丁雪萍(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4)摘要:“焊接三维实体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引入4E 原则的教学模式,并构建课程多维考核评价方案,提高学习主动性,强化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4E 模式;焊接三维实体设计;教学改革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1.04.051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1)04-0168-02新时代需要多样化、个性化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
根据近几年焊接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意见,特以焊接夹具课程设计所需为突破口,开设“焊接三维实体设计”专业选修课程。
然而,在课程实际讲授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想象不到位、创造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论课时不多的情况下,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急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学生三维设计能力的需求。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CATIA 三维设计课程还存在普遍共性的问题[2]:①逐条讲解法。
教师讲解、操作演示常用命令,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学生有效接受的知识量不够,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未预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上操作练习容易遗忘,很难让学生将前期学习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②人机分离。
CATIA 三维设计命令多,修饰特征多样化,教师课上对着软件操作讲解,学生边听边观看,老师讲得费力,学生也难以理解消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课程 建设 既是 内 涵建设 的切 入点 , 也 是 内 涵建 设 的 落 脚 点 。 程 建 设 与 改 革 是 课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核 心 , 是 教 学 改 革 的 重 也 点 和 难 点 。 于 工 作 过 程 导 向课 程 的 概 念 基 及 特 征根 据 不 来 梅 大 学 技 术 与教 育研 究 所 以 劳 耐 尔 ( u e ) 授 为 首 的 职 业 教 育 学 Ra n r教 专 家 的研 究 , 谓 工 作过 程是 “ 企 业 里 为 所 在 完 成 一件 工 作 任 务 并 获 得 工作 成 果而 进 行 的 一 个完 整 的 工 作 程 序 ” “ 一 个 综 合 的 、 ,是 时 刻 处 于 运 动 状 态 但 结 构 相 对 固 定 的 系 统 ” “ 业 教 育 要 培 养 具 有 参 与 设 计 工 作 。职 和 技术的能力 ” 思想 , 西欧 教育界 、 的 在 企 业 界 及 社 会 学 界 都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并 发 展 成 为 西 方 职 业 教 育 的 主 导 思 想 。 世 本 纪 初 ,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职 业 教 育 理 论 以 逐 渐 传 入 我 国 , 管 还 没 有 形 成 体 系 , 其 尽 但 中一 些 核 心 的思 想 已被 我 国职 业 教 育 界 所 接 受 , 其 在 高 职 课 程 建 设 领 域 , 多学 校 尤 许 对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学 习 领 域 课 程 进 行 了深 入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者 认 为 , 工 作 过 笔 以
程教 学 模 式 。 关 键 词 : 作 过 程 高职 院校 焊 接 课 程 体 系 工 教 学 改 革 中图分 类号 : 7 G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关于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新思考
关于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新思考摘要: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在传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上与产业发展脱节,加剧了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的局面。
本文在充分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项目化的模块划分和工作任务式教学的实践,探索高职教育在焊接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实践,同时,也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尝试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焊接;专业改革;项目化;工作任务式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69-021 现状与背景分析近年来,钢结构制造业迅速发展,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这些产业的发展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提供了良好的行业支撑和专业发展空间。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就业主要面向锅炉压力容器、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钢结构设备制造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生产技术管理、焊接检验以及焊接结构生产等工作,专业市场需求有巨大潜力。
但在行业调查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中,显示出两大明显特征:一、行业和市场始终保持对毕业生的旺盛需求;二、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工程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尤其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核心技术类课程,对专业知识的综合需求和工程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让学生难以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更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应用领域、不具备足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剧了焊接专业一线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匮乏的局面。
因此,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主导和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的局面必须改变。
而国内众多院校在焊接专业教学实践和改革模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建立了理论培养模式的框架,却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实际,难以取得改革实践的突破;②发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问题,难以形成教学实践和教改理论的互补共进。
《焊接结构与产》课程标准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焊接结构与生产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学时数:140学分: 72013年5月《焊接结构与生产》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焊接结构与生产》是焊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焊接及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关于焊接结构生产的国家基础技术标准知识,了解锅炉、压力容器、核电容器生产的常用标准和规程,了解造船、建筑工程、水利、电力、铁路桥梁、机车车辆、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等行业常用标准及规程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分析和控制焊接应力和变形的能力,熟练掌握预防和消除应力、变形、断裂的工艺手段,了解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具备布置一般焊接生产车间、组织管理生产和安全的能力。
本课程是《焊接工艺技术》、《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电工》、《焊接检验》等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专业技术课程,是《船舶原理》等选修课程的前修课程。
三、参考学时 140学时四、学分 6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焊接应力、变形和断裂等基本理论和预防、控制、消除它们的设计与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处理焊接结构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具备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工艺性审查等焊接工艺文件的能力,具备布置一般焊接车间、组织管理生产和安全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工艺纪律的习惯、认真对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细节的基本态度。
1.能正确分析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会制定预防、控制和消除焊接应力和变形的设计与工艺措施。
2.能正确分析焊接结构发生断裂的材料、工艺、环境因素,会制定防止断裂事故发生的材料选择与处理措施和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措施。
3.能正确识读焊缝代号和焊接结构图,会正确选择焊接接头的组成、种类和形式以保证焊接结构产品的生产质量。
4.能根据产品图样、技术要求和生产性质,制定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流程,会选择焊接工艺评定项目、焊接方法与设备、工艺装备等。
焊接模拟仿真在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表 1 教 学 项 目及 教 学 目标
序 号 学 习项 目
l 2 笔 和 笔 筒
门专 业 拓 展 课 。 该 课 程 以创 意 设 计 为 载 体 ,采 用 项 目教 学 法 ,通 过 学 生 自主 设 计 并 制 作 创 意 作 品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践 ” 的 认 知 规 律 , 以 理 论 与 实 践 一 体 化 的 教 学 形 式 将 教 学 要 求 、 技 能 目标 与基 础 理 论 、 专 业 技 能有 机 地 结 合 ,不 单
纯 追 求 学 科 的系 统 性 和 完 整 性 ,而 是 根 据 培养 目标 的能 力 因 素 和 岗位 需 求 ,筛 选 出 与 焊 接 培 养 直 接 有 关 并 且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的 基 础 理 论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内容 , 配 合 技 能 要 点 ,
实 用 性 的产 品 意 识
小 型 体 育 工 艺
二 、课 程 目标 及 教 学 项 目选 取
通 过 与 行 业 、 企 业 专 家 对 切 削 加 工 操 作 岗位 的 调 研 ,
器 械 的 制 3能 对 零 件 进 行 车 4 切 削 加 工 2 能 按 设 计 要 4 质量意识 作 削加 工 基础知识 求 高 质 、 高 效 5 安全意识
正 的现 实 对 象 的 操 作 ,有 其 不可 替代 的 局 限性 。必 须 注 意 的 是 ,采 用 仿 真 模 拟 实 训 , 决 不 能 抛 开 真 实 的 实 训 过 程 ,
在 这 两 者 之 问 应 注 重 扬 长 避 短 、 交 替 操 作 ,这 样 才 能达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 焊 接 实 训 教 学 不 应 该停 留 在 传 统 的实 训 模 式 上 。 教 师 要 改 革 教 学 模 式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在 实 训 教 学 中 采 用 开放式 教学模式 ,适 当引入仿真模 拟实训 ,节能 降耗 , 从 而 降低 实 习成 本 ,增 强培 训 效 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焊接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针对焊接专业课程设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
关键词:焊接工艺;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28-02
1引言
焊接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焊接已在许多工业部门的金属结构制造中几乎全部取代铆接。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生产的焊接结构占到钢产量的50%~60%[1]。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焊接专业,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焊接专业,到2000年,设有焊接专业的院校已经发展到60多所[2,3]。
1998年高等院校实施新专业目录后,原焊接设备与工艺专业并入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专业,焊接仅仅是一个专业方向。
但焊接专业知识领域涉及到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门基础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4],焊接专业被合并到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里面之后,大部分焊接课程内容被压缩,实践学时也被缩短,近年来一直被人们倡导的重基础、宽口径教育模式对国内焊接技术人才的来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目前焊接专业的学生到
了工厂的生产实际当中,很难适应工厂的技术要求,更难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因此,焊接人员的培养应走向基础教育与就业培训相结合的道路[5]。
国内高校各焊接专业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5,6],加强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必要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设计也是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的必要阶段。
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焊接方向的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完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学习常见焊接结构如梁、容器等的结构设计方法,熟悉各种结构的焊接工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焊接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7,8]。
本次教研改革从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其熟悉工厂里常用的标准和法规,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焊接结构和生产设计的过程。
2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连贯性差。
在我校以往的焊接课程设计中,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分开进行
的,各自为政,两个课程设计之间联系很少。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结构的具体用途确定结构的选材,计算结构的尺寸,并根据受力情况布置焊缝,确定最终的焊接顺序。
考核时学生要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装配图。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也要先进行结构设计,然后选择焊接方法,确定焊接设备和最终的焊接参数,编制工艺卡。
学生要提交的也是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装配图。
两个课程课程设计各用时三周,时间紧迫。
尤其是焊接工艺设计,有一周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结构设计,进行工艺设计的时间不够充足,很难达到最初预想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焊接专业的老师认为将两个课程设计分开进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对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2.2对标准和法规的认识不足。
不管是焊接结构课程设计还是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其实都是对标准和法规的具体应用。
比如设计压力容器时,应用的就是从gb到jb再到hg的一系列标准和法规。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任课老师多为学院派,对工厂里法规和标准的应用缺乏充分的认识,所以对标准和法规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很多时候不是按照标准和法规来规范指导,错失了教会学生学习标准和法规并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3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措施
焊接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以上两点不足,我们本次教学改革就是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改善教学效果。
3.1相互联系,挖掘深度。
针对两个课程设计各自为政,联系不足的缺点,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学生在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时选用相同的题目,做完焊接结构设计之后,直接对这个结构进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除了原有的内容,再增加焊缝的标注、焊接顺序的选择、焊接坡口的设计等内容,增加的内容都是从业后焊接技术人员常用的知识;焊接工艺设计的内容也由原来只设计工艺卡而变为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考试和焊接工艺设计一整套内容。
课程设计改革后,在相同的课时里,增加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和实际联系得更多。
尤其是焊评和焊考,在教学中并不涉及这些内容,而工厂里又广泛应用,增加这样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为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
3.2学习标准,重视法规。
我国焊接专业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很多工作后的学生反映在校期间,对工厂里常用的标准和法规接触较少。
工作初期无所适从,要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标准和法规,适应工厂里的工作。
如果在校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并应用标准和法规,将减少工厂的过渡期,更快地适应本职岗位。
针对以往不重视标准和法规情况,本次教学改革确定一切以标准和法规为导向,教育学生尽早学习和应用标准和法规。
焊接结构的设计,大到整体尺寸的计算,小到一个螺栓的选择,都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教导学生如何应用一套整套标准体系以及标准之间的涵盖关系。
焊接工艺、焊评、焊考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对学生灌输一
种思想,将来的工作就是吃透标准和应用标准。
另外,在立足本国标准的基础上,像学生介绍国际iso标准,美国asme标准和日本jis标准等常用的标准,使学生不仅能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也为适应走向国际化的制造业打下基础。
4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实施情况
根据教学改革具体内容,我校焊接专业教师已经进行了三年循序渐进的实践。
2010年,进行小范围的尝试。
1/4的学生按照教改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两个课设使用同一个题目,课设内容按标准和法规进行设计。
通过教师评定和学生反馈两种途径,确定教改可行且效果良好。
2011年,全部学生都执行教改的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由30%,增加到50%。
平时成绩即为和老师探讨时的表现,以此鼓励学生多学,多问。
2012年,巩固前两年的成果,并对工作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适应工厂的能力增强,适应时间缩短,与同时工作的其他人比,增加了发展的机会。
学生同时也反馈了很多应该改进的地方,为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动力和资源。
5收获与体会
焊接专业是材料、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课程设计则是焊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两个课程连贯性差和对标准和法规重视不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进行实践。
促进了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了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专业人才,弥
补了当前本科生“通才”教育的不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方洪渊.焊接结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j].焊接,2002,12(5):16~18.
[3]闰久春,吴林.加入wto以后中国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焊接,2004,13(9):26~28.
[4]邹家生,蒋成禹.老专业新办的问题与对策-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7-89.
[5]陈少平,王文先,孟庆森,张红霞.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9-81.
[6]初雅杰,王章忠,吴梦陵.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焊接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42-44.
[7]曹永胜,吕迎,张敬强,庄明辉.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2010,(1):92-93.
[8]闰焉服,刘建萍,冯丽,张柯柯.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资讯,2008,(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