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医学知识之牙痛

医学知识之牙痛

牙痛
【辨证分型】
1.风热牙痛牙痛阵发性加重,龈肿,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减,受热则痛重,形寒身热。

口渴。

舌红苔白干,脉浮数。

2.胃火牙痛牙痛剧烈,齿龈红肿,或出脓血,甚则痛连腮颊。

咀嚼困难,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数。

3.肾虚牙痛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微红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咬物无力。

午后加重,腰脊酸软。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1.针刺法
治则: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处方:合谷颊车下关
随证配穴:风火牙痛配外关、风池;阴虚牙痛配太溪;胃火牙痛配内庭。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2.耳针法
选穴:神门屏尖牙
方法:毫针刺,每次取2~3穴,强刺激,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穴位注射法
选穴:合谷下关
方法:柴胡或鱼腥草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注射l 次。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多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组脉络而为病;或胃火素盛,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或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根脚浮动而隐痛。

辨证首先辨牙痛的虚实,属何脏腑,牙齿位于口内,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之脉入于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实证,多由于风火邪毒侵袭,或胃火上蒸,伤及牙体及龈肉所致;虚证,多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

故临床辨证,大致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及虚火牙痛三种类型。

总的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泻火止痛,或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风火牙痛:【证见】牙齿疼痛,呈阵发性,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牙龈红肿。

全身或有发热,恶寒,口渴。

舌红,苔白干,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1.主方薄荷连翘方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2.中成药牙痛一粒丸,每次取1~2丸,填入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处,外塞一消毒小棉球,防止药丸滑脱,并注意将含药后渗出的唾液吐出,不宜咽下。

3.单方验方处方:生石膏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荆芥6克防风6克青皮5克生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胃火牙痛:【证见】牙齿疼痛剧烈,呈持续烛锐痛,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牙齿明显叩痛,有松动浮起感,局部臖核肿大压痛。

全身可见发热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

舌苔黄厚,脉象洪数。

【治法】清胃泻热,凉血止痛。

【方药】1.主方清胃散加味。

处方: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牡丹皮12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升麻6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若胃腑积热,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里泻热;若肿连腮颊,加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清热解毒。

牙痛中医辨证

牙痛中医辨证

牙痛中医辨证【正文】对于牙痛的中医辨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辨证。

一、病因分析1.外感因素:a.外感风寒:牙齿感觉冷痛,寒冷加重,伴有恶寒、畏寒等症状。

b.外感风热:牙齿感觉灼痛,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

2.内伤因素:a.脾胃虚弱:牙齿感觉胀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b.气虚血瘀:牙齿感觉隐痛,疼痛不骤,伴有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

3.其他因素:a.气血不和:牙齿感觉刺痛,疼痛频繁发作,伴有情绪波动、易怒等症状。

b.肝郁气滞:牙齿感觉胀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伴有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

二、辩证分型1.风寒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冷痛,寒冷加重,伴有恶寒、畏寒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寒邪有无,寒邪入牙,治疗重点是祛寒散寒。

2.风热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灼痛,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热邪有无,热邪炽盛,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

3.脾胃虚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胀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脾胃虚弱,脾胃失调,治疗重点是健脾益胃。

4.气虚血瘀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隐痛,疼痛不骤,伴有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气血虚弱,气血运行不畅,治疗重点是益气活血。

5.气血不和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刺痛,疼痛频繁发作,伴有情绪波动、易怒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气血不和,情绪失调,治疗重点是调和气血。

6.肝郁气滞牙痛:症状特点:牙齿感觉胀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伴有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

辨证要点:辨肝郁气滞,情志不畅,治疗重点是疏肝理气。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附带的牙痛中医辨证病例以及相关的中药处方。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牙医执业许可证:指经过相关教育和培训,并通过国家考试获得的医生执业证书,取得合法牙医执业资格。

2.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学中一种通过辨别病情、分析病因、辨证施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中药处方:中医治疗中所使用的草药配方,根据患者病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而成。

治牙痛须分寒热

治牙痛须分寒热

中医将牙痛分为寒性和热性两种。

热性牙痛,患者有明显灼热的疼痛感,舌头和牙龈呈深红色,舌苔发黄,总觉口渴,想喝凉水,有时牙龈还白胀;而寒性牙痛,患者的舌头和牙龈顏色较淡,一遇到凉的东西,牙痛的感觉就加剧,是一种剧烈的疼痛,不感觉口干,有时喝热水才会觉得舒服。

一般来说,热性的牙痛比较好发于体质较壮实的男牲,尤其是平时比较急燥、口气重、血压高、容易发火和喜欢喝酒的人;寒性牙痛好发于虚寒体质的人,一般易感冒的老年人以及怕冷的女性比较容易发病。

对于热性牙痛,可以用升麻、知母各15克,煎汤服,效果比较好;寒性牙痛,可用细辛5克煎汤漱口,或直接将细辛研末放于患处。

牙疼的辩证治疗方案

牙疼的辩证治疗方案

牙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牙疼多由风火、胃火、肾虚等原因引起。

下面将从中医辩证治疗的角度,为大家介绍牙疼的辩证治疗方案。

一、病因分析1. 风火牙痛:由于风邪侵袭,导致牙髓神经受刺激,引起牙痛。

常见症状:牙龈红肿、疼痛,遇冷热疼痛加剧。

2. 胃火牙痛:胃火过旺,热毒蕴结,导致牙痛。

常见症状:牙龈肿痛,口气臭秽,食欲不振。

3. 肾虚牙痛:肾阴虚,牙齿失去滋养,导致牙痛。

常见症状:牙齿松动,牙龈出血,腰膝酸软。

二、辩证治疗方案1. 风火牙痛(1)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2)方药:加减银翘散组成: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薄荷、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

加减:若牙龈红肿明显,可加石膏、黄芩;若疼痛剧烈,可加川芎、白芷。

(3)外治法:外敷冰硼散或金黄散,以消肿止痛。

2. 胃火牙痛(1)治法: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2)方药:加减清胃散组成:生地黄、黄连、黄芩、升麻、牡丹皮、生石膏、甘草。

加减:若牙龈红肿明显,可加石膏、黄柏;若口气臭秽,可加薄荷、白芷。

(3)外治法:外敷冰硼散或金黄散,以消肿止痛。

3. 肾虚牙痛(1)治法:滋阴补肾,固齿止痛。

(2)方药:加减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加减:若牙齿松动,可加骨碎补、狗脊;若牙龈出血,可加槐花、侧柏叶。

(3)外治法:外敷云南白药或珍珠散,以固齿止痛。

三、注意事项1. 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感染。

2.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疾病。

6. 若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总之,牙疼的辩证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中医6个牙痛分型证治法和治牙痛歌诀

中医6个牙痛分型证治法和治牙痛歌诀

中医6个牙痛分型证治法和治牙痛歌诀一、蛀虫牙痛“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

”这种牙痛辩证的时候很容易,一般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你只要看看他的牙齿,“齿牙破损”就基本确定了。

“此等之痛,必须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

”方用五灵至圣散:五灵脂10 ,白薇10,细辛2,骨碎补2,各研为细末。

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或用破颜丹外治,甚效。

丹砂1,麝香,0.5冰片0.5雄黄3为细末,将末搽于痛处,口吐涎而痛立止。

二、虚火牙痛这里虚火一般就是肾虚火。

这种牙痛的辩证也很简单,主要是晚上痛得特别厉害,有很明显的时间特性。

用方之法就是经常所说的引火归源,方用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就可以了,原文说“一剂而痛止,再剂而痛不发也”,临床上确实是这样,我从来都是只叫病家抓两剂药,并且都是两剂之内就好了的。

但我很少用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而是用原文提供的制火汤:熟地30生地15玄参15肉桂3骨碎补5车前子5,水煎服。

为什么都会用到骨碎补?原文是这样解说的:“但补水引火之药,不先入齿中,则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补以透入齿骨之中,而后直达于命门之内,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三、实火牙痛一般不管是哪个脏腑的实火,都可以用治牙仙丹:玄参30,生地30,水煎服。

一般都会好起来,但如果想见效快的话,就要“分经以治之”。

怎么分?原文有讲到:“两门牙上下四齿,同属心包也,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肾也。

大牙亦属肾。

”心包火加黄连2;肝火加炒栀子6;胃火加石膏15;脾火加知母3;肺火加黄芩3;肾火,加熟地30。

一般3剂就搞定了。

一般认为肾经只有虚火而没有实火,这其实是片面之见,肾经当然也应该有实火。

就在前两天,我目前正在治疗的那个肺癌晚期患者,就跟我说他的牙痛。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牙齿是骨,是肾,足阳明经络在上牙龈,手阳明经络在下牙龈,所以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

牙痛的原因不同,包括胃火、风火、肾阴不足、冷热刺激和蛀牙,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综合征分化。

1.胃火上盛: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至不能咀嚼、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

治疗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问题。

石膏25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麻10克,淮牛膝15克,大黄6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刁竹10克,疼痛甚至白芷10克。

如果牙齿过敏,每次接触热都会治疗疼痛。

2.肾阴不足,虚火发炎:牙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牙齿摇晃不固,或有牙血,余无特殊。

治疗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25克,女贞15克,茱萸10克,淮山15克,淮牛膝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0克,细辛3克。

如果牙龈红肿,可以加知母10克,黄柏6克。

3.风寒牙痛:症状突然发作,头额两侧疼痛,势如闪电,牙龈不红不肿。

其中,如果疼痛像闪电一样游走,那么头额和脸颊的疼痛就是风痛。

如果吸收冷空气和冷物体,就会疼痛,固定部位的人就会疼痛。

治疗祛风、散寒、止痛。

以当归10克、细辛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川椒5克、桔梗6克、甘草6克为主。

桂枝6克,防风6克,白芥10克,桔梗10克,苏叶6克,细辛3克,刁竹6克,白芍10克,甘草5克。

无论风痛还是寒痛,都可以用10克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每天用煎水漱口多次。

4.龋齿牙痛:蛀牙引起的牙痛也很常见。

单纯口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最好结合局部治疗。

当归10克,生地12克,细辛6克,白芷10克,连翘10克,苦参10克,川椒5克,黄连10克,乌梅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5克,冰片0.5克,共研为细末,用消毒棉包一点药末,放入龋齿洞。

流口水后,疼痛可以停止。

也可以用牙痛一粒一粒塞进洞里,效果一样。

【温馨提示】以上中药方仅供参考,患者需辨证用药。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因为肾主骨,牙齿也是骨头,所以牙齿是肾精的外现。

牙齿在骨头中是最为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

中医说“牙是肾之苗”,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

中医有句话说:“肾绝牙齿长,肾气绝,牙龈缩。

”肾主收藏,牙齿代表收藏力,“肾气衰,发堕齿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说:“足少阴气绝,则骨枯。

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则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

大意是说,我们的肾属足少阴。

而少阴脉潜藏在深处,能濡养骨髓。

若是肾气衰绝,少阴脉中的经气不荣,就会导致骨髓失养。

若是骨髓失于濡养,那么骨骼和肌肉之间就缺乏了亲和力。

于是,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牙龈萎缩,牙龌脱离了对牙齿的依附。

因此,我们所见到的情形就是,牙齿变长且充满了污垢。

这就是肾精肾气将绝的表现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牙,因为只有肾气有余力才长牙。

所以,孩子长不长牙,长牙快不快,多不多,早不早都是肾气的表现。

大瓣的牙齿叫“马齿”,表示元气厚,底气足。

牙是肾之苗,牙龈为肉,属脾,牙龈包住牙就叫土克水,这个克不是灭掉,而是管制,是保护你的,叫土克水而生水。

所以,五行相生,是让你生命成长的东西,而克,是保护你生命的东西。

如果没有肉的约束,你的牙早就掉了。

所以要想保住牙,先要保住牙龈,就是先补脾。

脾的外相就是牙龈,牙龈不好,早晚会造成心脏的问题。

脾和心的关系是火生土,也就是说心是脾之母,牙龈不好,就是脾的问题了,儿子出问题了,母亲一定不好过。

所以在脾经里有一条叫“心下急痛”,也就是说脾病会造成真心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疼痛起来特别难忍,吃不好,睡不下,甚至涕泪俱出。

这是脏腑的火太旺了,上行于牙齿而呈现出来的象。

不泻其火是不见效果的,但是火有不同。

有虚火,有实火,虚火动于脏,实火起于腑。

在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肾火。

都是牙疼,怎么区别呢?不同部位的牙,有其不同脏腑的归属。

牙痛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牙痛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牙痛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这是关于牙疼的定义,咱们今天就来讲一下。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咱们应该都有过牙疼的经历,都知道那种滋味。

去医院看的时候会说是这种那种的炎症,开上一堆消炎药,或者是坏掉了,必须拔掉。

有些情况,牙坏掉了,必须拔掉,即使不拔,它也失去了一个正常牙齿所具有的功能;龋齿有洞的也一定要去补,如果食物残渣掉进去就会刺激里面的神经,到时不去医院是不行的。

但一般的牙疼就不用太紧张,因为我们身上其实就有祖传下来的“消炎药”,而且效果比任何西药还要好,还要快。

但前提就是必须分清是什么类型的牙痛,是实火牙痛还是虚火牙痛。

在中医来讲,牙疼确实是分虚两种,这样分简单明了,下面我就谈一下牙疼的治疗。

首先看是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牙疼一般疼痛比较剧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比较明显,主要是晚上发作,有的火大的一晚上脸就能肿;虚火疼痛一般不太明显,老是隐蔽作痛,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牙龈红肿不太明显。

其次要分是上牙还是下牙痛。

因为上下牙齿所联系的经脉不同,上牙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下牙与足阳明胃经相连。

这里我主要分五个方面来谈牙痛:胃火牙痛、肠火牙痛、肾虚牙痛、龋齿牙痛和智齿牙痛。

胃火牙痛是指下牙痛,是实火牙痛,多是因为热邪传导了胃经,或者因为吃多了辛辣食物造成的,一般疼痛比较剧烈,甚至吃任何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

昨天一个朋友半夜找到我,说前天跟朋友聚会,喝了点酒,没想到牙疼得难以忍受。

我问他是上牙疼还是下牙疼,他说下牙。

我看了一下,牙龈很红,这说明胃火很盛。

这时取内庭穴、颊车穴和手三里穴,使劲掐按,5分钟后就能见效。

肠火牙痛,主要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是上牙疼,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

它的症状和上面说的胃火牙痛差不多,但是取穴的时候一定要以祛大肠火的穴位为主。

我的经验是,选用合谷、曲池、手三里。

合谷是治疗肠牙痛的特效穴。

牙痛的中医辩证论治

牙痛的中医辩证论治

牙痛的中医辩证论治一般多按胃热和肾阴不足所致阴虚内热两大类型辩证论治,胃热常用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丸等药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足阳明胃经上行入齿,胃热上行引起牙痛;肾虚常以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或骨碎补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肾主骨,齿仍骨之余。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特别丰富,辨证论治极其细致,舌诊、面诊都可以细分五脏六腑定位诊断,牙痛也可按五脏六腑详细论治,以一方加减变化统治之。

收效显著。

中医古籍记载的对牙齿的脏腑分属定位如下:上门牙四个属于心经,下门牙四个属于肾经;上左前三牙属于胃经,下左前三牙属于脾经;上左后三牙属于胆经,下左后三牙属于肝经;上前右三牙属于命门,下前右三牙属于小肠经;上右后三牙属于大肠经,下右后三牙属于肺经[1]。

将32颗牙齿分属心、肾、脾、肝、肺、小肠、命门、胃、胆、大肠。

根据脏腑表里对应关系肾对膀胱,又据下文加减用药判断,个人认为中医古籍中记载的上前右三牙属于命门应为属于膀胱经。

治疗牙痛基本方:防风5克、荆芥5克、生石膏5克(原方为煅石膏,考虑为两者药性不同,应为生石膏)、青皮5克、牡丹皮5克、生地黄8克、生甘草10克[1]。

牙痛属热,如为虚热,将上方去生地黄,加熟地黄。

虚热和实热的区别除了根据其它症状判断,还可以参考疼痛的程度,痛缓为虚,痛甚为实。

加减法:上门牙四个疼痛属于心经加黄连、麦冬各5克,下门牙四个疼痛属于肾经加黄柏、知母各5克;上左前三牙疼痛属于胃经加白芷、川芎各5克,下左前三牙疼痛属于脾经加白术、白芍各5克;上左后三牙疼痛属于胆经加加龙胆草、羌活各5克,下左后三牙属于肝经加柴胡、栀子各5克;上前右三牙加属于命门当归、茯苓各5克,下前右三牙疼痛属于小肠经加木通、车前子各5克;上右后三牙疼痛属于大肠经加大黄、枳壳各克,下右后三牙疼痛属于肺经加黄芩、桑白皮各5克。

方解:方中的防风、荆芥祛风、生石膏、牡丹皮、生地黄清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因此用量较大,因此不是调和药性。

牙痛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者:杨通煊
牙痛临床常见。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收效良好,临床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型论治。

1.胃火上炎型:牙痛多以上牙为主,牵引头痛,面觉灼热,牙龈红肿,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泄胃热。

方用清胃散加减:生地15克,当归15克,黄连10克,丹皮12克,升麻15克,枳实12克,芦根20克,生石膏30克,山栀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型:牙痛时做时止,牙龈色紫而肿,痛齿摇动,口燥咽干,头晕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各15克,丹皮15克,山药12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黄柏15克,骨碎补12克,牛膝12克。

水煎服,每日l 剂。

3.寒入少阴型:牙痛,齿龈不红不肿,恶寒,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温经散寒。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9克,附子3克,细辛3克,羌活9克,防风9克,川芎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牙疼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牙疼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牙疼,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腔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牙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牙疼的方案。

一、中医对牙疼的认识中医认为,牙疼主要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1. 肝火旺盛:肝火过旺,气血瘀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牙疼。

2. 胃火旺盛:胃火过旺,热邪内生,上攻牙齿,引起牙疼。

3. 肾虚牙痛:肾主骨生髓,牙齿为骨之余,肾虚导致牙齿失养,引发牙疼。

4. 风寒侵袭:风寒侵袭牙齿,导致气血凝滞,引发牙疼。

5. 胃火上炎:胃火上炎,上攻牙齿,引起牙疼。

二、中医治疗牙疼的方案1. 内治法(1)肝火旺盛型牙疼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推荐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2)胃火旺盛型牙疼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推荐方剂:泻心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大黄、生地黄、当归、丹皮、甘草。

(3)肾虚牙疼治疗原则:补肾益髓,养血止痛。

推荐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鹿角胶、鹿角霜。

(4)风寒侵袭型牙疼治疗原则: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推荐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常用药物:川芎、白芷、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5)胃火上炎型牙疼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推荐方剂: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大黄、生地黄、当归、丹皮、甘草。

2. 外治法(1)针灸疗法牙疼穴位:合谷、颊车、下关、风池、曲池、足三里。

操作方法:每次选取2-3个穴位,使用针刺法或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拔罐疗法牙疼部位:牙齿周围。

操作方法:将火罐置于牙齿周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按摩疗法牙疼部位:合谷、颊车、下关、风池。

操作方法:用手指轻轻按揉以上穴位,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如牙周炎、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等都可引发牙龈肿痛,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牙龈肿痛的呢?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

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患者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

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用:清胃散加减。

方剂组成:石膏25g,黄连10g,生地15g,丹皮6g,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黄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痛甚者可加白芷10g。

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患者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

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方剂组成:熟地25g,女贞15g,萸肉10g,淮山15g,淮牛膝10g,泽泻10g,骨碎补10g,细辛3g。

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3.风寒牙痛患者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

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

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

治以祛风、散寒、镇痛。

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g,细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

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g,防风6g,白芥子10g,桔梗10g,苏叶6g,细辛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

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g,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这种牙龈肿痛是由龋齿引起的,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

内服方用:定痛散。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简介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来分型和鉴别不同类型的牙痛。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牙痛分型和鉴别方法。

牙痛的中医分型1. 寒凉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寒冷的季节,表现为牙齿发冷、患处疼痛剧烈,可伴有龋齿、牙龈肿痛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寒凉牙龈炎、虚寒牙冷病等。

2. 热症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炎热季节或体内有热毒时,表现为牙齿发热、患处红肿疼痛,可伴有口臭、流脓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热毒牙痛、火热牙痛等。

3. 湿热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患者体内湿热偏盛时,表现为牙齿患处湿润、疼痛阵发性明显,可伴有口苦、口臭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湿热牙痛、淤血牙痛等。

4. 血瘀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牙齿遭受外伤、血液循环不畅时,表现为牙齿患处疼痛刺痛,可伴有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血瘀牙痛、牙痛出血病等。

中医的牙痛鉴别方法1. 病史鉴别: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牙痛的起病时间、发作频率、症状变化等,可以初步判断牙痛的分型。

2. 舌诊鉴别: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等特征,以及舌体的颜色、形状等,可以判断牙痛的归属和体质特征。

3. 脉诊鉴别: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象的弦滑、细数等特点,可以判断牙痛的分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4. 症状鉴别: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口干苦、牙齿松动、龈出血等,可以进一步确定牙痛的具体分型。

结论中医在牙痛的分型和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病史鉴别、舌诊鉴别、脉诊鉴别和症状鉴别,可以帮助患者准确分型、明确病因,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建议患者在牙痛发作时及时就医,并寻求中医的专业帮助。

中医牙痛常见三种证型,教你牙痛简易判断的方法

中医牙痛常见三种证型,教你牙痛简易判断的方法

中医牙痛常见三种证型,教你牙痛简易判断的方法2017-04-11 17:07健客社区中医牙痛常见三种证型以牙齿及牙龈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

牙痛常见证型牙痛有:①风火牙痛。

证见牙齿痛,牙龈红肿疼痛,遇冷则痛减,遇风、热则痛甚,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火,解毒消肿,方用清瘟败毒散等。

②胃火牙痛。

证见牙齿痛甚,牙龈红肿,或出脓渗血,牵及颌面疼痛、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等。

③虚火牙痛。

证见牙齿隐隐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伴有心烦失眠、眩晕,舌红嫩,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等。

病证名。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

”形成本病的原因有四:①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

患牙得凉痛减。

治宜疏风、泻火、解毒。

用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减治疗;②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痛,患牙得热痛减。

治宜散寒止痛。

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③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

治宜滋养肝肾。

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

④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致龈肿腐溃,或齿牙腐蚀,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热、除湿、止痛。

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

此外,龋齿、蛀蚀亦可致牙痛。

教你牙痛简易判断的方法1、病牙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疼痛,而当刺激去除后疼痛可消失。

是:可能是龋病(龋齿)。

2、自发性剧烈牙痛,不易忍受,可向同侧头面部放射,夜间或安静时更为剧烈。

往往不能准确地指出病牙部位。

初期遇冷热等刺激时可使疼痛加剧,但后期(化脓期)则用冷水反可使疼痛减轻。

3、自发性持续性牙痛,向同侧头颞部放射,与冷热等刺激无关。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一、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胃火型1、临床特点:牙痛临床特点是牙龈红肿而痛,口唇红、喜冷食,舌质红紫苔黄或白厚,脉数。

2、治疗:方用白虎汤化裁。

方药组成:石膏30克、知母20克、甘草5克、粳米10克。

若大便燥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连翘10克,如便燥如羊屎则加大黄、黄连、黄芩各15克,若眉棱骨痛者加白芷、柴胡、薄荷各12克。

妇、幼及老年体弱者则减量或慎用。

二、寒热错杂型1、临床特点:此型牙痛临床特点为齿龈疼痛,得寒得热而牙痛程度无增重或减轻。

2、治疗:处方以小续命汤化裁。

方药组成:桂枝10克、白附子(久煎)10克、川芎10克、麻黄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风10克、黄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如口渴多饮、小便黄、舌红苔白或厚或微黄、脉数,则去人参用沙参,方中黄芩、白芍用量增至40克;若口不渴、苔白薄、小便清长,则小续命汤中桂枝、白附子、麻黄用量各增至13克,而黄芩、人参用量减至6克。

三、风邪型1、临床特点:本型牙痛临床的特征是不畏冷热而齿龈痒痛,甚或难忍,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数。

2、治疗:方用归芎散化裁。

方药组成:全当归35克、川芎15克、白僵蚕30克、蝉蜕30克、防风10克、薄荷(后下)10克、连翘10克;面白、唇白、舌淡红、脉沉者去川芎、连翘、薄荷,加黄芪50克;伴心悸怔忡则加阿胶30克。

四、龋齿型1、临床特点:龋齿型牙痛的特点是初期无症状,仅表现牙齿组织变白,继则逐渐变成黄褐色。

后病变部位的牙齿组织变软脱失,坏成龋洞,常因食物进入龋洞受到刺激而疼痛。

2、治疗:方用小续命汤化裁。

偏寒者加细辛6克、偏热重者加石膏20克医|学教育网整理。

并用2%硼酸漱口,早、中、晚各1次。

五、肾虚型1、临床特点:该型牙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是自觉牙齿松动或觉增长而痛,或麻木不仁,小便清长或微黄,脉细或细数。

2、治疗:方用知柏地黄汤化裁或七宝美髯丹化裁。

【名医临床绝技】牙痛验方牙痛中医辨证治疗

【名医临床绝技】牙痛验方牙痛中医辨证治疗

【名医临床绝技】牙痛验方牙痛中医辨证治疗牙痛的治疗牙痛是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及冠周炎等引起的一个共同症状。

其发病原因很多,包括牙源性、非牙源性两种因素,其中龋齿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凡风热邪毒侵犯、胃火熏蒸、冷风侵袭、气血凝滞,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或牙失所养,皆可伤及牙体或牙龈而致牙痛。

下面介绍的名医名方及各种治疗方法,为笔者多年来习用的有效方剂,也是比较快速止痛的秘方。

牙痛桴鼓汤治牙痛【方药组成】生地20克升麻10克川芎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5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后下)细辛3克骨碎补10克白芷10克赤芍15克地龙15克生甘草10克地骨皮20克【临床加减】胃热盛者加生石膏50克(杵);心火旺盛者加黄连7克;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

【病案举例l】占××,男,55岁,农民,1973年3月初诊。

主诉:右上第一、二后臼齿疼痛约半年,曾多次服用中西药物,并做针灸治疗,但仅能短时止痛,不能除根,以致影响劳动及吃饭。

痛剧时同侧头部亦牵痛,必须注射镇静药后,方能减痛数小时,一直迁延未能痊愈。

检查:患齿不松动,不红肿,未见龋洞,口臭,便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上方加生石膏50克,生大黄8克(后下),服药2剂,牙痛止。

为巩固疗效,继服2剂,3年未见复发。

【病案举例2】张××之妻,51岁,农民,1968年4月初诊。

左上最后一个臼齿疼痛约半个月,不时出现电击样疼痛,疼痛剧烈,有如锥刺、刀割,每次疼痛约1分钟左有,瞬息即止,间隔数分钟又发作。

常以手掩面以减轻痛苦,既往无类似病。

检查:患处齿龈稍红肿,齿舌龋洞。

叩击息齿立即引起同侧第Ⅱ、Ⅲ支三叉神经剧痛。

舌尖红,少苔,脉象浮数。

给予上方3剂,服完后疼痛完全停止,数年未再复发。

【病案举例3】马××,男,33岁,大同市人,1973年8月就诊。

左侧上臼齿疼痛一月余,近半个月引起同侧太阳穴及眉棱骨上剧痛。

中医辨治牙痛

中医辨治牙痛

中医辨治牙痛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6期刘铭玉(诸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诸城262200)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经经脉络于龈中,故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及不重视自我保健等因素有关,中医分为以下五型进行辨治。

风火牙痛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

揖处方铱金银花30 克,蒲公英20 克,生地黄15克,连翘12 克,牛蒡子、竹叶、荆芥、白芷、知母、僵蚕、黄芩各10 克,甘草6 克。

水煎,每日1 剂,早晚分服。

风冷牙痛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

治宜疏风散寒止痛。

【处方】川芎茶调散加荜茇6 克。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出血,有时张口困难,伴有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生地黄、连翘各15 克,黄芩12 克,黄连、牡丹皮、白芷、地骨皮、玄参、大黄各10 克。

升麻6 克,水煎,每日1 剂,早晚分服。

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午后与夜间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有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等,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症状。

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处方】山药30 克,生地黄15 克,知母、黄柏、山茱萸、牡丹皮、泽泻、骨碎补、狗脊、牛膝各10 克。

水煎,每日1 剂,早晚分服。

肝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加重,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

治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处方】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黄连、牡丹皮各10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痛中医辨证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

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

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2、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

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

”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

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

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3、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

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

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3.1、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

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

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

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

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清胃泻火、凉血止痛。

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3.2、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

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

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3.3、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

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
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

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

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

疏风、散寒、止痛。

3.4、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3.5、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

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3.6、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

《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

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

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

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

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3.7、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

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冷热皆痛。

4、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
4.1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

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4.2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
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4.3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