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汉武帝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六篇)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汉武帝塑像从“攘夷辟境”方面讲,汉武帝不仅制止了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平定了南越、东越、西南夷,臣服了西城三十六国,而且打败了从商代起就威胁着北方的匈奴,导致宣元时期匈奴臣服于汉,开拓的疆土当然是历史上任何帝王都无法与他相比。
从“崇演礼学方面讲,汉武帝制礼作乐,像以前一切帝王一样祭天、祭祖宗、名山大川;他之前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去过一次,他却封禅六次,以告成功于天;又在甘泉祭三一,在汾阴祭后土;他之前郊祀不用乐舞,他用了乐舞等等,都表明“崇演礼学”超过了以往的帝王。
从“制度文章”方面看,汉武帝尊儒术而悉延百端;发展乐府歌诗,订立采诗夜诵收集民歌的制度;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改革选举制度、监察制度、设立内朝、改革军制、设置官营农业、盐铁官营等等;他在实行德治的同时,又重视法治;他重视知识分子,在哲学、文学、史学以至天文历法诸方面的成就都闻名后世。
这说明在“制度文章”方面也超越了以前的帝王。
总之,汉武帝是位既吸收了以前帝王的长处,又超越以前帝王的皇帝。
他文治、武功俱佳,是位在事业上超越以前帝王功绩卓著的皇帝。
应劭说他“冠于百王”就反映了他应具有的崇高的历史地位。
同时,这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名人对汉武帝的一些评价(二)从应劭称赞汉武帝“冠于百王”之后,后来称汉武帝对整个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不断出现。
如曹植赞汉武帝说:“世宗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从赞扬武帝“功越百王”来看,其意与应劭类似。
到了明代,李资评价武帝说: 孝武绍(继)黄帝以增廓,皆千古大圣,不可轻议。
孝武乃大有为之圣人也。
当其时拓地几二万余里,视汉高所遣不啻倍之。
……有为之功业已大矣。
《中国古代史》中说:“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
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这种形象的语言,告诉人们汉武帝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各代的历史人物。
此外,还有的学者分别从某一方面如从文化上、制度上、疆域上等论述了汉武帝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的。
汉武帝的生平评价该怎么写
汉武帝的生平评价该怎么写汉武帝在古代史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为什么大家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我国古代帝王的评价,而我今天要评论的就是“略输文采”的汉武帝。
对于汉武帝刘彻,自古以来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就是褒贬不一的。
身为一代帝王,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从小立志击败匈奴,还大汉以太平盛世,在他统治时期,确实重创了匈奴统治,但连年征战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的灾难,他成为人们口中的暴君;他为了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不惜牺牲数万人的性命,他又成为人们口中的昏君;他喜爱自己的女人,但为了大汉的江山,他又不得不忍痛把她杀掉。
其实汉武帝的一生,扮演了太多的角色,走进这些角色,我们会发现他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他也是普通人,却要承受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所以在我的眼里无论是那些赞它为千古一帝的人,还是那些贬他为昏君暴君的人,他们可能都没有设身处地的想过汉武的的种.种无可奈何。
汉武帝的评价2若说汉武帝的从政道路源自一场婚姻也不为过,景帝时期前太子刘荣被废后,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在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帮助下,刘彻成功夺得太子之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皇室宫廷更是如此,代价就是刘彻必须取长公主的独女陈阿娇为妻,武帝即位后,阿娇成为皇后。
陈皇后自知刘彻能够登上大位她母亲长公主功不可没,所以她在后宫为所欲为,骄悍无比,完全不把刘彻放在眼里,长公主也自恃拥立有功,一再的向武帝求取私利。
武帝对其母女厌恶至极,但迫于窦氏及长公主的权力,他不得不将一切苦楚都埋在自己的心底,他当时内心的无助,我想没有人能说感同身受。
汉武帝的评价3建元元年,年仅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为王,他一上位就广纳人才,准备一改自高祖以来的“无为”政策,大力推行“儒政”。
也正因为如此,他触犯了实际掌权的太皇太后窦氏的思想权威,于是宫廷在无形中被分成两派,一派是以年轻皇帝为主的儒学派,另一派是以窦氏及诸刘列王贵戚为主的老庄学派。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
作为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不足。
首先,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
他取消了诸侯国,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他还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监察和审判的力度,提高了官员的廉洁程度。
此外,汉武帝还实行了教育改革,推崇儒家思想,重视士人的培养,为后来的文治主义制定了基础。
其次,汉武帝在军事方面也有不少的贡献。
他打击了羌族、匈奴等外族的侵扰,稳定了北方边疆。
他还派遣张骞等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此外,他还发动了南征越南的战争,扩大了中国的领土。
这些军事措施为汉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力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汉武帝的统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他实施的中央集权政策导致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衰落,让皇权过于集中,后来埋下了腐败和不稳定的种子。
其次,汉武帝胡亥即位后,出现了严重的宦官干政,导致朝政混乱,国家衰落。
同时,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汉武帝的盲目扩张导致国力损耗,给中国的后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此外,虽然汉武帝重视文化教育,但对异己意见却采取了极端的压制手段,对儒家以外的学术流派进行打压,限制了学术的多元发展。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的统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他推行了农业改革,鼓励农桑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
他还发展了铁路运输,修筑了众多的道路和运河,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
此外,他还推行了货币统一制度,方便了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
这些措施对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统治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他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的改革措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这么一个人的存在,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范文1另一位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汉宣帝对曾祖父汉武帝评价非常高,要为他加庙号(大汉非有大功大德的皇帝不能加庙号),认为他文治武功之大以至言辞都无描述:“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
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
”班固在盛赞汉武帝功业的同时,又可惜“如汉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只谈文治,竟然无一字提及他的武功。
后世的司马光对汉武帝评价比较苛刻:“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汉武帝的评价范文2及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擒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
南越尉(赵)佗总百粤,自称帝。
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已。
甚者,兴师十余万众,近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
诸侯郡守连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
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
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余郡。
对于汉武帝刘彻的评价该怎么写
对于汉武帝刘彻的评价该怎么写汉武帝一改其父亲和祖父的短命的定律,他从十几岁便开始做了皇帝,到去世时七十岁。
五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他以铁腕似的政策,创下了汉朝的盛世时期,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几多质疑。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评价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当然一而再发生。
如果仅仅因为这一战争是中国人发起的,我们今天中国人受益了就不去谴责反而去歌颂,我们又何以自证中国人乃是文明人呢?一切基于利益而非道义基础上构建的历史观,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不休的战争。
如果中国富强了,就可以如汉武帝时代一般随意发起对外战争,那么有一天,中国衰微了,被周边列国侵略了,被国际列强吊打了,那么我们还能谴责谁呢?中国从来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民族国家自立于此世间,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
汉武帝评价2自古至今,中国历代多数王朝的统治者之治下并非国力不充足,人民不富庶,然而他们在发动对外战争上从来慎之又慎,更多是进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自卫反击战。
中国文明从来没有建立过所谓的“先发制人”的侵略理论,这一正向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指导着我们。
新中国立国以来,并不是没有展开过对外战争。
朝鲜战争、对印战争,对越战争都是有限战争,都是基于受害者立场而发起的反击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今天的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再如汉武帝刘彻那样不要脸的去发动一场场不义的对外战争了。
汉武帝评价3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汉武帝评价4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武帝评价5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但在晚年,刘彻却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相较于一生从未滥杀一位大臣的秦始皇,这无疑是刘彻的不及.。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政策和行为备受争议。
然而,无论如何评价他,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的皇帝之一,他开辟了中国的西北边疆,并向南部地区进军。
通过这种扩张,中国得以控制重要的贸易路线,为国家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他还出兵匈奴,为解决边境纷争问题作出了重大努力。
其次,汉武帝在内政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
他实行了一系列农村政策,减轻了农民的税负,并通过注重农业水利的发展来增加农民的生产能力。
这些政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下令修建了一系列宏伟的工程,如修建了大运河和长城,这些工程的修建对交通和国家的防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同时也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做了一系列重要的。
他成立了国子监,使得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他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大力推行儒家思想,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家的地位。
然而,汉武帝的统治也有一些争议和负面影响。
首先,他采取的一系列封建制度导致贵族集权的增加,中央集权的削弱。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现象的出现,也增加了对皇帝个人的依赖。
其次,汉武帝在外交政策上的决策备受争议。
他曾多次发动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政压力。
虽然他对于国家的发展有所贡献,但他过分倚重军事手段,而忽视了外交和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汉武帝作为一位历史名君,他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的统治政策和行为充满了争议,但他作为一个君主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繁荣和稳定。
他的贡献不容忽视,但也应该看到他的缺点和失误。
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一位勇于冒险,实施的能干皇帝,他为中国的发展和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是怎么评论汉武帝刘彻(精选4篇)
大家是怎么评论汉武帝刘彻(精选4篇)大家是怎么评论汉武帝刘彻篇1汉武帝政治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善于用人。
班固说,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提供了伟大的历史贡献,重要原因之一,是汉武帝能够“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儿宽传》后的赞语中,列数了当时许多身分低下者受到识拔,终于立功立言的实例,指出正是由于汉武帝的独异的文化眼光和非凡的文化魄力,使得这些人才不致埋没,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灿的文化景观。
如班固所说,当时,“儒雅”之士,“笃行”之士,“质直”之士,“推贤”之士,“定令”之士,“文章”之士,“滑稽” 之士,“应对”之士,“历数”之士,“协律”之士,“运筹”之士,“奉使”成功之士,“将率”果毅之士,“受遗”而安定社稷之士等,不可胜纪。
班固所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总结,是符合当时人才队伍最为雄壮的历史事实的。
当时不仅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杰出的军事人才,司马迁、董仲舒、桑弘羊、张骞、司马相如、李延年等人的文化贡献,也使得他们在千百年后,依然声名响亮。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开明干练的“群士”“异人”能够焕发精神,多所创建,这一历史时期于是“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对于当时人才辈出的形势,《汉武帝大传》的作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有些个案研究,如对“李广何以难封”的讨论,是有值得肯定的学术深度的。
论者引录了《汉武故事》中记录的颜驷事迹:汉武帝乘辇来到郎署,看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郎”。
汉武帝问:“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以文帝时为郎。
”汉武帝诧异这位在自己祖父当政时就已经作了“郎”的颜驷,何以始终未得提升,又问道:“何其不遇也?”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
景帝好老,臣尚少。
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是以三世不遇。
”安作璋、刘德增先生说,“这个故事的真伪已难以分辨,但武帝喜欢任用年轻有为之人,却是事实,像卫青、霍去病、终军、桑弘羊等人,都很年轻。
汉武帝的个人评价有哪些
汉武帝的个人评价有哪些汉武帝的成就有哪些,这个问题很难概括,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个人评价1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空前统一,国力强盛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一政治方面: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二思想文化方面:A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B在长安兴办太学,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三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富商豪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四军事方面: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被削弱;B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
C 进军西南东南,平定南方的地方割据政权,开疆拓土。
但是汉武帝征伐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也极大的消耗了西汉的国力,武帝好大喜功封禅耗费无数,总之到武帝晚年西汉府库已消耗殆尽,繁重的徭役和税赋以使农民苦不堪言,小规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汉武帝时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
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繁盛丰实的创造性的成果。
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值得重视的意义。
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变化,汉王朝才开始真正地面对世界。
正如张维华《论汉武帝》一书所说:“张骞通西域,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即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亦具有重大意义。
”《淮南子》和《史记》是汉武帝时代的两座文化丰碑。
此外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名家名作迭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相如及其作品。
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赋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
这些赋以气势恢廓,景物华美,词藻奇丽为特征,正反映了当时文化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采。
汉武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汉武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汉武帝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还是过多余于功呢?那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范文1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
”《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瓒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
”据颜师古说,臣瓒生活的时代“在晋初”。
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瓒还见过。
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
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
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
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
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汉武帝的评价范文2、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如何评价汉武帝
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汉武帝的评价:1. 政治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包括建立中朝、设置刺史、颁行推恩令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他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推行察举制和太学制度,加强了官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2. 经济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盐铁官营、铸造五铢钱、修建水利工程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他重视农业,推行耕战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同时,他还开拓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的商业繁荣。
3. 文化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包括独尊儒术、兴办太学、设置乐府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推崇儒家思想,实行礼乐制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他还创作了《史记》等重要的历史著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4. 军事上: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政策,包括征讨匈奴、开拓西域等,扩大了中国的领土和影响力。
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加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
同时,他还平定了百越之乱,扩大了中国的南方领土。
5. 缺点和错误:然而,汉武帝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穷兵黩武,过度扩张领土和权力,导致国力疲惫,民生凋敝。
同时,他还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外,他在晚年时期颁布了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和失误。
综上所述,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评汉武帝
公元前一世纪,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录求开拓生存环境。
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
由于的原因,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
他的名字叫刘彻。
刘彻排行在第十王,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意登基。
刘彻做了皇帝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进行改革,但他的设想受到祖母窦太后代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
但汉武帝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他善于等待时机,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祖宗崇信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
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史、任廉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准、算缗告奸。
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套与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
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
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
历史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
同时,他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但多变的人。
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动人心弦。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然而,任何巨人都并非完美的圣人。
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晚年时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乱”。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优秀10篇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优秀10篇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篇一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
而且一提到汉武帝,又离不开“好大喜功”的评价。
今天我们看他的纪录,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特出的人物;但他的功业,仍要在长期的历史上评判。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
所以我们读他的传记,一定要上与“文景之治”相陪联袂,而下面“从霍光到王莽”,更与他一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汉武帝刘彻,出身离奇。
他的母亲王氏进宫前已婚,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
她的母亲亦即是未来皇帝的外祖母,强将她从金家夺回,进与皇太子,是为景帝。
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至141年登基,实足年龄当不过15岁。
兹后他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是享国最长的君主。
这纪录直到18世纪才为清朝的康熙打破。
从各种资料看来,刘彻的胆子大,也富有想象力,如他常化装微行,几遇不测。
他打算进攻西南夷,就在长安附近凿地作“昆明池”,以便习练水军。
在其他范围之内他也不拘形迹。
例如他母亲曾再婚,又有金氏女,人家都隐匿不敢提及,他听到此事,就公然亲自寻访他的半姊,并赐她名号田宅。
他的皇后卫子夫曾为歌伎,他宠爱的李夫人,曾为娼女。
汉武帝也不是一介蛮夫,没有文华辞藻的雅致。
他的宫廷里,既有正派的儒生如董仲舒,也有恢谐人物如东方朔,更有名士如司马相如。
我们再看他悼李夫人的赋(班固称武帝自作),“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而且他又似乎看见李夫人的形影,作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则又可以想象他不是没有情感的人物。
刘彻未曾在战场里实际指挥作战,但是每有重要战事的部署,今人所谓“战斗序列”的安排都是由他自己作主。
而且他也知人善用。
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卫青的侄子,都以外戚创立不世军功。
霍光与霍去病为异母兄弟,兹后更成为汉朝宫廷里的中枢人物。
只有李夫人之兄李广利被任为贰师将军,作战不利降于匈奴才算是武帝任人的最大失策。
武帝对待臣属,也视人而定。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2篇)
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汉武帝逐渐发觉了巫蛊的虚妄,“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
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知道了太子当时采取非常行动确实出于不得已,于是“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把围捕太子的官员全家杀光,算是给太子出了口气。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悲剧已经酿成,所谓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不过是一种安慰。
汉武帝必须重新考虑自己身后事宜,最终他选择了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可是刘弗陵很小,必须有心腹大臣辅政,于是想到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
霍去病死后,这奉车都尉的职务一直是霍家人连任,从霍子侯到霍光,奉车都尉相当于“中央___主任”和中央卫戍部队总司令,丝纶出纳,职居密务,当然得是皇上信任的人!汉武帝决定传位给刘弗陵,但是他也决定处死刘弗陵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理由是“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
女住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绝不给钩弋夫人仗着太后身份干涉政治的机会!“杀其母而立其子”皇权的绝对权威面前,人的感情再一次一文不值!关于汉武帝的客观评价(2)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
作为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不足。
首先,汉武帝在政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
他取消了诸侯国,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他还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监察和审判的力度,提高了官员的廉洁程度。
此外,汉武帝还实行了教育改革,推崇儒家思想,重视士人的培养,为后来的文治主义制定了基础。
其次,汉武帝在军事方面也有不少的贡献。
他打击了羌族、匈奴等外族的侵扰,稳定了北方边疆。
他还派遣张骞等使者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武帝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汉武帝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汉武帝这个皇帝当的是好的还是坏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征和四年(前89)六月,六十八岁的汉武帝刘彻下了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诏”——轮台诏。
在与匈奴进行了四十三年的战争之后,汉武帝终于痛苦的接受了这一事实,彻底降服匈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汉帝国已无力再战。
汉帝国此时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此前两年(前91),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巫蛊之祸”,遭陷害而被迫发动政变的太子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追随儿子而去;第二年(前90),汉武帝后期最倚重的将领大将军李广利阵前投降匈奴,几乎已宣告了刘彻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的最后破产。
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挫败之外,刘彻此时也败光了文景之治积攒了几十年丰厚家底,《汉书》中的说法是“海内虚耗”,“天下户口减半”。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轮台诏之前的三个月,汉武帝在泰山附近的封禅仪式上,据说还曾作过比轮台诏更为深刻的自我批评:“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在司马光看来,汉武帝所为已无限接近了秦始皇的暴政(“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给了一连串负面的四字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
如果不是“晚而改过”的轮台诏,汉武帝岂能“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但无论如何,正是在司马光的笔下,汉武帝才被加倍赋予了晚年幡然悔悟的政治形象。
对此,史学界直至近年来还存在着诸多争议。
辛德勇先生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指出,司马光刻意强化汉武帝晚年改过是带有政治目的的,是为了和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唱对台戏,隐隐有讽喻赵宋天子“改过”,早日与变法切割的意思。
汉武帝的评价2陈苏镇先生在《<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一书中更是认为,轮台诏“并未全盘否定武帝数十年的开边事业,更未否定其全部事业”;轮台诏也不意味着武帝改变了原来的主张,“他只是推迟了征服匈奴的时间,放慢了经营西域的节奏”。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关于汉武帝有人说他暴政横行,也有人说他战功赫赫,那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但是实际上汉武帝刘彻多数的侵略行为对于两千年前的中国是毫无意义的,无论是北击匈奴,还是南征百越,都带来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支出大于收益——以当时的中国人口和生产力,根本无力对这些新征服的地区加以完善的治理。
当这些土地被纳入中国版图之后,等同于在中国周边开了无数台抽血机,于是原本富庶自足的中国再次凋敝。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即以以祖训的形式告诫其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
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朱元璋固然也是一个暴君,但是对于发动对外征伐战争却有无比清醒的认识。
汉武帝的评价2他立国之后,即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
从政治伦理而言,朱元璋所言至为光明正大——中国应该打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而不是倚仗中国之富强,如汉武帝一般无故发起侵略战争。
这样不义的战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当然一而再发生。
如果仅仅因为这一战争是中国人发起的,我们今天中国人受益了就不去谴责反而去歌颂,我们又何以自证中国人乃是文明人呢?一切基于利益而非道义基础上构建的历史观,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不休的战争。
如果中国富强了,就可以如汉武帝时代一般随意发起对外战争,那么有一天,中国衰微了,被周边列国侵略了,被国际列强吊打了,那么我们还能谴责谁呢?汉武帝的评价3中国从来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民族国家自立于此世间,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
自古至今,中国历代多数王朝的统治者之治下并非国力不充足,人民不富庶,然而他们在发动对外战争上从来慎之又慎,更多是进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自卫反击战。
对汉武帝的历史评价200字
对汉武帝的历史评价汉武帝是刘氏子孙里最脍炙人口的一个君王了,百姓对他的称赞来自于他的政治业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汉武帝确实为百姓谋福利。
但要是客观的来说说对汉武帝的评价,虽对大汉朝有功,但骨子里却是个无情之人。
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对汉武帝身边的女人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她们侍奉在汉武帝的左右看似风格但是一不小心便会落得个不得善终。
一代君王,立过四个皇后,这恐怕也是继汉武帝之后便找不出第二个的。
这些女子都是在失去汉武帝的信任与宠爱之后才觉得生无可恋而自寻短见的,古代女子以夫为天,失去了夫君的仰仗自然也就没有了依靠,不想苟活在这世上便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思想。
但是放在今天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离个婚就要死要活的人还是少数的。
对汉武帝的另一个评价是此人极其迷信,我们知道刘恒喜爱占卜非常痴迷,但是这个汉武帝却比他爷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甚至痴心妄想的四处求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
这样极端的做法,在历代君王中倒是非常少见的。
看了上面这些对汉武帝的评价,我们知道在汉朝里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在后宫里他连一个合格的丈夫都称不上,无德便治国就相当于治标不治本。
汉武帝的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个儿子,其生母就是窦漪房。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期间最著名的就是平定“七国之乱”。
刘启在西汉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因为他和父亲刘恒的“文景之治”给“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最后是西汉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刘启出生在代地,当时父亲刘恒还是代王,而母亲只是吕雉送去代地的宫人。
刘恒为帝时,其原配王氏已经亡故了,生下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因此刘恒的儿子中刘启最大,而且比较贤明被大臣推荐成了太子,于是薄太后让窦漪房成为皇后。
刘启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失手打死过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因此刘濞记恨刘启。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为汉景帝,先是提拔了晁错,使其成为三公之一。
晁错告诉刘启要提别提防吴王刘濞,因为他谋反的野心越来越多,所以建议刘启进行削藩。
汉武帝的评价
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名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也是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的时间长达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被后人誉为“武帝圣祖”,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改革,推动了西汉的繁荣和发展。
他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克服了西汉初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
他还大力推行农业、水利和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在军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发动了多次战争,扩大了国土,统一了南越、匈奴等少数民族地区。
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贸易的交流。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他推行均田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他还推行了铸币、度量衡和邮政的统一,方便了商品的交流和流通。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文化方面,汉武帝十分注重教育的发展。
他设立太学,选拔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他还修订了《礼记》、《易经》等经典著作,推动了汉代文化的繁荣。
他还亲自撰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汉武帝在位期间,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开国之君”。
他的评价之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国家的政权。
他不仅推行了均田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通过改革军制、设立太学等措施,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和文化水平。
他的政治改革为后世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发动了多次战争,扩大了国土,统一了南越、匈奴等少数民族地区。
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贸易的交流。
这些外交政策的成功,使中国在当时成为东亚地区的领导国家。
汉武帝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皇帝,也是对历史影响著名的一个名角,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武帝的评价1当然,我们还是要承认,三位史学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无法相互取代。
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汉武帝时代,就必须综合考虑三位史学家的意见。
比如司马迁,他的优势在哪里?因为有着和汉武帝直接接触的经验,使得司马迁看到的汉武帝有血有肉。
我们从“迷信神仙”的角度来看一下。
谈到汉武帝的性格和信仰,《史记》里有一篇《封禅书》,把汉武帝迷信鬼神、痴迷于成仙的行为、心态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
司马迁通过近距离观察,只用了四个字就把汉武帝的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冀遇其真!”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总有一次能碰到真的神仙。
同样是这件事,在班固笔下意义就大不一样。
班固说你不能光看到汉武帝求仙时的荒.唐可笑,也应该看到,汉武帝的这些行为,是在加强和上天的沟通,以确保汉朝的长治久安。
我们不能说班固是在歪曲事实,替汉武帝辩护。
班固生活在汉武帝之后一百多年,虽然不算近,但也不太远,正好在汉武帝影响力的“射程”范围内。
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班固本人就非常相信“天人感应”学说。
还是汉武帝求仙这件事,到了司马光这儿,又有不一样的处理。
《资治通鉴》描写汉武帝,是希望汉武帝时代的经验和教训,能对以后的统治者起到帮助作用。
所以司马光谈到汉武帝晚年自我反省的时候,专门讲汉武帝对自己迷信方士、神仙非常后悔,下令把所有方士全都罢免。
司马光是要告诫后世的皇帝,千万别学汉武帝,为了求仙而劳民伤财。
神仙没求到,搞得老百姓怨气冲天,那是不值得的。
通过这样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各用一个词,概括出三位史学家的不同。
汉武帝的评价2司马迁是在记录历史。
他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事都记下来了,里面夹杂着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的特点是鲜活生动。
而班固是在解释历史。
班固整理汉武帝时代的历史,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要确立西汉王朝的伟大性。
对汉武帝的评价
对汉武帝的评价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
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第一帝国.但这个帝国的寿命却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
当代伟人毛泽东亦非常欣赏汉武帝,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总而言之“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
前人的评价已充分肯定了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业绩。
然而,正如美国学者享德里克·房龙所说:“对任何一件历史问题都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
”本人在此将竭尽驽钝,对汉武帝功绩略述一二。
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是强盛的一代,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更使它登上了鼎盛高峰.《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他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雄才大略,因此受到了历代史学家对他的充分认可和赞叹。
在国家治理方面他顺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政治制度,调整经济政策确立主流统治思想,促使封建制度基本成熟和定型。
首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强化中央集权,保证政治统一。
其次,完善官吏选拔制度,举“贤良”任“能人”对封建社会的合理任官制度影响重大.汉武帝通过对察举制的加强和完善,使汉代吏制“资选"和“任子”制的重大改革和调整,为社会的下层有抱负的贫寒人士提供了施展他们才华的机会,也为封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执政时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下面是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原文与解析。
原文一:韩非曰:“古之王者,终身为之,不使民知其可也”。
汉文帝、汉景帝以宏安之世,方以仁义教诲百姓,而未尝废宗庙之事。
至于汉武帝,比于三代之王者,行义更笃。
解析一:韩非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是积极的。
他认为古代的真正皇帝应该坚持施政,而不是依赖民众的认可。
汉文帝、汉景帝在治理国家时,重视以仁义教育人民,同时也始终忠于宗庙之事,以尊重祖先。
而汉武帝在比较三代的王者时,更加注重行动上的正义,对国家百姓更加关心。
原文二:景帝崩,文帝立,时年十一岁,以贞观之善政而中兴。
察贤良方正,庶无罪过;更始立德行,以观纪纲,丕建基业;东平元年。
解析二:史记提到汉武帝在即位时年仅11岁,但凭借贞观之善政使国家再度繁荣昌盛。
他善于发现贤能之士,重视廉正方正的人才,以确保国家没有罪过。
另外,他重视道德修养,以规范社会纪律和行为准则,巩固了国家基业。
这些措施使得东平元年成为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原文三:武帝好文学,宫室画栋、聚会狱,饰极点矣。
巧充技巧,略忘贞观。
汉光武以来,文章勤敏之盛,以汉武帝最多。
解析三:史记中还提到汉武帝非常喜爱文学艺术,修建宏伟的宫室,绘制精美的壁画,完成了一些独特的建筑工程。
然而,他过于追求艺术的繁复与技巧,有时忽略了贞观之道。
相对于汉光武帝以来,文学艺术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巅峰,这表明他对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原文四:彼世之孝子,亦可以到庙堂矣;彼世之忠臣,亦可以治天下矣;彼世之英雄,亦可以为始基矣;彼世之事君者,亦可以得其道矣。
此世之重任也。
解析四:史记中评价汉武帝是一位具有孝子之心的君王,他尊敬祖先,遵循祭祀之道。
同时,他又是一位有忠臣之才的皇帝,懂得如何治理天下,充满智慧。
他也是英雄的开创者,为日后的世代立下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一世纪,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录求开拓生存环境。
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
由于的原因,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
他的名字叫刘彻。
刘彻排行在第十王,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意登基。
刘彻做了皇帝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进行改革,但他的设想受到祖母窦太后代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
但汉武帝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他善于等待时机,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祖宗崇信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
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史、任廉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准、算缗告奸。
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套与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
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
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
历史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
同时,他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但多变的人。
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动人心弦。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
然而,任何巨人都并非完美的圣人。
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晚年时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乱”。
在内乱平定之后,他勇于认错,全面反思回顾自己的一生,嘱咐儿子对外采取和平路线不称霸,并为儿子选配了一位归顺的匈奴王子今日蝉作顾问。
——百度知道对汉武帝的精彩评述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
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
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
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
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
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
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
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
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
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
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
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
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
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
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
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
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
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
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
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
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
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西祠胡同评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长,约有五十四年(前140年—前87年)。
在他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业绩令后人瞩目,同时他的过失也受到后人的多方评论。
我们认为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他的过失。
汉武帝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当时历史的时代影响和限制,我们不能拿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古人,每个个体都要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不能超越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我们认为汉武帝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加速了历史的前进步伐,从而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取决于他的个人魄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汉武帝,给他一个公允的评价。
一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力量强盛,社会经济经过汉初几代君主的经营,到汉武帝时进入繁荣时期,而政治上的隐患依然存在。
虽然经过文、景两帝的分化消弱,但从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汉高祖废除异姓王,分封同姓为王,并与诸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致使王国势力日益强大。
文帝时经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软弱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景帝时,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夫晁错针对当时的政治危机,提出了严厉的“消藩”主张,认为诸王“消之亦反,不消亦反。
消之,其反亟,祸小。
不消,反迟,祸大”,最后引发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爆发和最终的平叛,是西汉王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虽然中央免除了地方王国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但王国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很大,他们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如何进一步消藩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汉武帝在政时期所面临的迫切的政治问题。
鉴于前朝的教训,为进一步削减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积极措施。
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继续推行汉景帝时实行的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的政策,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1]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行“推恩令”,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2]“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3]通过“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其后,汉武帝以诸侯王和列侯的“酎金”成色不足而削夺了一大批爵位,又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颁布“左官律”、“附益法”,更进一步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动。
汉武帝强硬的政治手腕骤然生效,从此以后,“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
[4]汉武帝通过对诸侯王的一系列削权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王国的势力,有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对于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也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其措施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
由于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
他们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干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先后几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
通过迁徙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加强了中央集权。
针对地方豪侠,汉武帝任用一批酷吏,诛锄豪强、游侠。
这些豪强为霸一方,是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大毒瘤,他们“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勾结地方官吏,为虎作怅,严重危害汉政权的稳固。
汉武帝任用酷吏如张汤、杜周、周阳由等,他们都实行苛刻的刑律和强硬的手段打击地方豪侠的猖狂气焰,致使地方豪侠闻风丧胆,这对提高专制皇权、抑制地方豪侠的专横起了积极的显著作用。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疆域广阔,为加强中央对全国范围的控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置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
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这对国家的政局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相同步,汉武帝在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手段,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统一币制等经济政策。
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耗费巨量财富,用尽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国家出现财政危机。
边境粮草不接,内地流民增多,而“富商大贾,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冶铸鬻盐,财或累万而不佐公家之急,于是黎民重困”。
如何保证国家经济能够正常运转,更主要的是如何在经济上实行国家的统一调配,为此,汉武帝实行了严厉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