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终极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定义】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
(一)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人类创造的。

它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传承人
传承人与阶级无关
(二)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

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从传承的原生程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

那些已经被改编或改造过的,也不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六)从传承范围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节日仪式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者都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历史价值②文化价值③艺术价值④科学价值⑤社会价值
一、历史价值
非遗的历史价值是指它在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认识历史的三条途径:1.典籍2.文物3.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又可分为——
1.证史价值
2.正史价值
3.补史价值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

《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三、艺术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帮助人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域间审美生成规律与演变规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艺术价值不一定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共有,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建筑技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等都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四、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帮助我们解读人类历史上所创各种科技成就,并利用这些成就来创造新科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认识价值与借鉴价值。

五、社会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种社会价值。

常见的错误评估标准
1.以政治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
2.以当代审美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
3.以经济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
4.以规模大小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
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
在遗产价值评估中,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定性性质的评估体系外,还要考虑到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其他因素,并通过这套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成世界级、国家级、省区级以及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实现对非遗的差别性保护。

那么,这个影响非遗价值评估体系究竟应该包括那些方面?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主要指标又是什么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品质上的优秀度有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时间上的跨越度有关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信息上的承载度有关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状态上的原生度有关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性格上的独特度有关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存量上的濒危度有关
关于濒危型遗产的保护
2002年,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时,率先将“濒危遗产”列入遗产优先保护行列。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年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
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赫哲族伊玛堪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简答题)
原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创新性,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章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又叫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指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进入到田野中(村落、社区、活动场所),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范围包括:所有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调查。

二、进入田野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查研究的准备)
1.调查点选择的基本点
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即要有极端值的地区
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便于从个案到一般
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减少熟悉调查点的时间和成本
四是要选择前人调查过的著名社区:便于比较,观察其变迁历程
2.资料的准备
如调查地所在县、乡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经济发展情况、县乡政策、习俗、名人及著作的历史事件等,熟悉大环境,提前进入调查角色。

这些可以从网上查找,中国期刊网:了解当地的习俗、习惯、禁忌等。

3.确定采访对象
4.拟定调查提纲
5.必要的物资准备
访谈物资:笔记本、录音笔、照相机
礼物物资:可以买几包烟,也可以准备一点糖果,或者其他的小礼物
生活物资:多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多带几个塑料袋、必要的药品、女生还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个塑料盆或桶
6.心理准备: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做好被别人翻白眼和受委屈的准备,做好心灵被震撼的准备
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1)(简答题)田野调查有哪些原则?
①同吃同住,同劳动②随乡入俗,看菜吃饭③穿着得体,话语平实④保守秘密,遵循伦理
(2)如何开头?开头就像写论文的导语一样,关系到整个访谈质量的好坏。

开头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式,二是缓慢预热式。

缓慢预热式可以分为:
①称赞式(房屋、健康、小孩)
②共识式(如国家和村庄一些关心的事情,如新农村建设)
③天气式(包括天气情况、收成情况等)
总的原则:见机行事、灵活运用(湖南话:见子打子)
(3)如何选择语言?
一是称呼得体,体现尊重、尊敬。

如大伯、大婶、爷爷、奶奶、您老、叔叔、阿姨等
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尽量使用当地的用词
三是进入当地场境,使自己变成村庄一员。

如使用咱们、咱们村、我们、我们村。

要多使用您、您老等尊敬人的话语、通俗易懂的口语
(4)调查的三大柔性问题:
怎么接近调查对象?
拉近距离、现场感受、亲自体验、闲聊会有意外收获
怎么获得信任?
○1打扮要平实、自然,不要打扮成古怪、凶恶、娇艳的模样
○2村庄熟人带领,以增强信任感
○3出示证件,表示自己没有恶意,而且能够为调查对象带来某些方面的好处○4力所能及的帮助调查人解决疑惑或困难
○5保证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
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一是穿插介绍自己的情况;二是与对方产生共鸣,融入到对方的故事中去;三是不时进行眼神交流;四是多使用感叹语言和身体语言
调查的三大关键问题:怎样提问?怎样倾听?怎样回应?
调查的二大技术问题:怎样做记录?怎样做札记
调查的目标问题: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写研究报告?
调查的四大关键环节:望、闻、问、切
⑴望
一望房屋,二望穿着,三望家具,四望电器,五望厨房,六望厕所。

通过“望”对其家庭状况做出基本的判断及对其生活态度的判断
⑵闻
一闻泥味,二闻屋味,三闻人味,四闻烟味
⑶问
问什么:家庭基本情况必须问,如家庭人口、姓名、年龄、学历、工作情况、耕地情况、收入情况、婚否、健康与否(问这三者要有技巧)。

调查提纲罗列的问题必须问
除了问“怎么样”外,还要多问“为什么”
怎么问:从简单到复杂
从易到难
从闲聊到进入正题
问的方式:直截了当、迂回穿插、启发诱导、旁敲侧击。

还可以投石问路、顺水推舟、顺藤摸瓜、借题发挥、层层深入
⑷切
调查研究中的“切”,就是要善于甄别被调查者说的真话,还是假话。

县、乡、村干部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
注意辨别农民开玩笑式的回答
四、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章人生礼俗
人生仪礼:指人的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体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范热纳:通过仪礼)
一、成年礼俗
1.概念:又叫成人礼、成丁礼,是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获得了成人社会所具有的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的权力
2.成人礼的形式:(1)冠、笄礼(女子)(2)文身、刺身(纹面女)(3)染齿、凿齿、拔牙(4)穿裙子礼、穿裤子礼(5)割礼
3.(简答题)成人礼的文化意义○1建立标志系统○2完成死亡—再生过程
4.成人礼是一种古老的婚姻形式,体现了人生仪礼具有标记
二、结婚礼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名词解释)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纳采是最早的礼节,属于现在的提亲阶段。

主要由媒人进行沟通,传达男女两家的旨意。

问名:它是纳采后由媒人到女方家请教女方的姓名、生辰,以备合婚之用的礼俗。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之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

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结婚的原意就是黄昏的时候成礼,昏时成礼与古代曾流行的掠夺婚存在着直接联系,是乘着夜幕进行抢掠的习俗遗存。

而且根据礼俗,迎亲者还得穿上黑色衣服,连车子也是黑色的。

2.种类繁多的婚姻形态
(1)抢婚——也称抢亲,学术上又叫“劫夺婚”或“掠夺婚”
(2)表亲婚——表亲婚也称中表婚、姑表婚或姑舅亲,是血缘婚和亚血缘婚姻关系的一种残留形式
(3)转房婚——俗称叔接嫂(兄终弟及婚),学术上也叫收继婚,逆缘婚,是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学术上又称做“逆缘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

表现有兄亡嫂嫁给弟、姊亡妹续嫁给姐夫等,转房婚也应当说是一种财产继承转移的变异形式)
(4)入赘婚——入赘婚也称招养婚,实行女不出嫁招赘男性成员入女家,以从妻居的方式结成婚姻的形式(所谓入赘婚,指的是男的嫁到女家,成亲落户。

这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传宗接代招上门女婿。

也叫“倒插门”)
(5)服役婚——服役婚也叫服务婚,是买卖婚姻的一种异化形式,它以男子到女方家中劳动从而获取婚姻的允诺其意义等于男子以劳动补偿女方家庭损失劳动力的价值
(6)童养婚——童养婚是女方幼年时即被男家收养,长大后再成婚的特殊婚俗(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极端的包办婚姻的形态。


(7)指腹婚——指腹婚是一种由双方父母在孕期就决定的婚俗,也叫“胎婚”、“指腹联姻”或“指腹裁襟”
(8)共妻婚——共妻婚是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旧时它主要流行于藏族、门巴族、景颇族、纳西族等民族中
(9)试验婚——试验婚是采取在正式结婚前男女同居以确定自己伴侣的婚俗。

这样同居,是男女之间恋爱之后,根据习俗规范经过一些具体礼仪而进行的,目的是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是过去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婚姻形式,以未正式结婚之前先举行试婚同居仪式为婚俗特点,是自愿婚的一种萌芽形式)
(10)典妻婚——典妻婚是一种丈夫将妻子作为物件客体公开标价典租与他人的婚俗(是旧社会买卖婚派生出来的临时婚形式。

以男方用财产租用已婚女子做临时夫妻为其特点媒证—订约—下聘—迎娶)
(11)不落夫家——不落夫家是一种在结婚后妻子不立即与丈夫开始共同生活,而是在婚后回到娘家,待到生子或一定年限后,才最终完成与丈夫同居的婚姻形
式,也称“坐家”或“坐娘家”(已出嫁的女子,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

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
(12)阿注婚——阿注婚是一种自由选择伴侣以建立暂时或较稳定的性关系的对偶婚制。

阿注婚是纳西语,意为“朋友”(我国永宁纳西族现行的一种“望门居”婚俗形式,以女方为主,招夫,男不过门,只到女家偶居为特点)
(13)冥婚——冥婚就是当事男女双方死后结成婚姻的习俗,其最终表达方式是合葬,冥即阴界,死人生活的空间,因此冥婚也称“阴配”、“幽婚”或“鬼婚”,民间也有称“结鬼亲”或“嫁死人”的(冥婚是死去的人找配偶。

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

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
三、丧葬礼俗
1.丧礼源于原始信仰
2.礼俗杂交的仪式
(1)送终初丧
第一,送终;第二,更衣;第三,点引路灯;第四,停尸,第五,招魂;第六,报丧
(2)入殓成服
第一,浴尸;第二,入殓;第三,成服;第四,守灵;第五,接三;第六,吊丧
(3)出殡安葬
第一,择出殡日期;第二,出殡用乐;第三,启灵用丧;第四,埋葬;第五,答谢亲友和助丧者
(4)做七祭祀
3.丰富多样的葬法
(1)土葬
(2)火葬:火葬是一种用火将尸体焚化的葬法,也叫“焚尸”、“火化”或“熟葬”
(3)水葬: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入江河湖海的葬法
(4)天葬:天葬也称“鸟葬”、“兽葬”或“野葬”等,在藏族、蒙古族、门巴族等民族中盛行
(5)悬棺葬:悬棺葬是一种将尸体置入棺内,凌空悬挂与悬崖峭壁上的葬法
(6)树葬: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者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作的棚架上
第一,直接置尸于树;第二,间接置尸与树
(7)腹葬:腹葬是一种将死者分而食之的葬法
4.奇奇怪怪的葬式
(1)一次葬——一次葬就是对尸体进行一次性的处理
(2)二次葬——二次葬是一种对死者的尸体和遗骨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分别处理的葬法
(3)屈肢葬——是一种身体卷屈之后进行埋葬的葬式。

有蹲式和卧式两种屈肢形式
(4)俯身葬——所谓俯身葬就是死者采用扑倒的姿势加以埋葬,其中有直肢,也有屈肢
(5)割体葬——亲人去世后经常采用或割去指骨、割去趾骨以示悲哀的方式,目的可能是祭献给死者或用以表达哀悼,甚至以此加强与死者的联系,减少恐惧、焦虑。

这种独特的葬式,学术界称它为“割体葬”。

第四章民俗类非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即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一、服饰民俗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
原因
自然原因
保护身体——保护功能
遮羞——遮羞功能
社会原因
显示身份——标志功能
显示个性——表达功能
审美——审美功能
(一)服饰的起源
1.创始说——遮羞功能
进化论——保护功能
突变说——遮羞和保护功能同步
《圣经》中《旧约全书》的创始说:亚当和夏娃起初不穿衣服的只因听蛇的怂恿,偷吃了禁果,眼睛明亮了,才扯下无花果树叶遮住下体——遮羞说
人的羞耻观念是在服饰产生前还是服饰产生后?(无明确答案)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人类脱掉大面积的体毛,随着毛发的脱落,皮肤裸露,而那个时候人还要生活在草莽之中,所以皮肤受到荆棘的刺伤是必然的事情。

另外,皮肤裸露在冬天的话会受到寒冷的侵袭,于是他们找来一些东西裹在身上,服饰便产生了——保护功能
质疑:人为什么要脱掉大面积的体毛呢?人的体毛与服装有何关系?(进化后的人身体上仅存的体毛又都是保留其功能的)
早期人类用纹身(文身)来表达对神秘之物的崇拜,纹身可看做是早期服饰的雏形之一,纹身到服饰的转变,体现了服饰的标志功能、审美功能、保护功能。

2、巫术导致服饰的产生
早期岩画上的巫术面具与地下埋藏的早期饰物,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衣服杰作(法国三兄弟洞窟壁画——鹿角巫师)
3、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剪影式造型
4、原始人创造佩饰之首,最重要的是考虑到自身乃至一个部族的生存与繁衍。

即使有审美意识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宗教快感。

在服饰起源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显示”,即佩戴兽乐兽角来显示自己的英勇果敢或力大无比。

其他有关服饰起源的学说
保护说——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倒有可能是导致服装起源的一种促发力
吸引异性说
本能说
生是根本。

原始人为了生存、繁衍而劳动。

劳动创造了工具,也创造了服装
○2人类的服装与佩饰,从抽象的精神的方面说,起源于生之保护,由此起步并逐渐成形
○3针对人的自然属性而言。

对于社会的人来说,穿衣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二)(简答题)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即质、形、饰、色、画。

在人类早期社会,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

而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服饰成为观念变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五服: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以父系血亲为纽带,按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穿不同的丧服。

丧服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求吉心理的体现(彝族鸡冠帽)
3.天人合一的观念
衣裳制
中国人认为上衣下裳的穿法就是对天地之别的认识,这一秩序不可颠倒
上衣象天,下裳象地,代表“天地之法”,帝王的上衣多为玄色,玄为黑色,下裳为熏色,熏为绛红。

冕服采用两种颜色,上以象征为明之天,下以象征黄昏之地。

蕴含天人合一的观念。

深衣制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文气息。

深衣是将上衣与下裳分别裁剪后缝合;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以应“天圆地方”;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表示人要正直向上。

4.体现了“礼乐”文化
礼是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其本质内涵是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在深受礼文化影响的阶级社会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各阶层的成员,从衣食住行到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随便逾越。

而服饰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重要工具。

中国服饰中的颜色、纹样、配饰等特征,便是;礼文化的鲜明物化形式。

5.表现民族自我意识
6.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实行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和推行洋务运动的清朝官吏之间关于服饰问题的一场争论。

7.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阴阳五行与服饰颜色
五行:金、木、土、水、火
五色:白、青、黄、黑、赤
方位:西、东、中、北、南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周:红色为高级服色
秦:黑色为最高级服色,帝王百官都穿黑色衣服
汉:黄色成为最高级服色,皇帝穿黄色衣服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王莽禅让获得刘氏政权,从土德。

刘秀推翻王莽,恢复汉室,火生土,从火德,尚红。

魏晋南北朝,按五德相生原理,更换交替。

隋替北周,属火德,尚赤。

唐替隋,火生土,属土德,尚黄。

唐—清:黄为高级服色
二、饮食民俗
孔孟食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

包括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时。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沾酒市脯不食。

不撒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孟子
食志:不碌碌无为白吃饭
食功:以等值的劳动成果换取养生之食
食德:吃正大清白之食和符合礼仪进食的原则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用烹饪至味谏说商汤的故事,首创中国烹饪的“本味”之说。

详细记载了用水,用火,调和等与肴馔烹饪成败的关系,世界上最早的较完整的烹饪技术理论著述。

汤之伊尹,袚之于庙,爝以火,衅以牺。

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

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獲臊,草食者膻。

恶臭尤美,皆有所以。

凡味之本,水最为
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出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

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腴”
(简答题)《吕览.本味》被后世尊为“厨艺界的圣经”,其主要贡献是:
1.正确指出动物原料的性味与其生活环境和食源相关。

2.强调火候和调味在制菜中的作用
3.介绍了一些烹饪技艺,如水的运用、五味的调和、火候的掌握。

4.归纳出菜品质量检测的八条标准,并主张“适口者珍”
5.较详细地列出了天下名产特产。

如“肉之美者”、“鱼之美者”、“菜之美
者”、“饭之美者”、“水之美者”和“果之美者”。

在《本味篇》中,伊尹还列举了当时各地的代表性食物以及动物植物原料的特性。

他的见识之广足令今天自诩为见识超前的现代人汗颜。

比如在最美味的肉类填空题里,伊尹最推崇的是猩猩的唇、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等。

味道比较好的调料,伊尹认为是四川阳朴的姜、桂阳招摇山的桂、越骆(古国)的香菌、鲤鱼和鲔鱼肉做的酱、大夏(古国)国的盐、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长泽的鱼子等。

这样精致的调料几个现代人用过?
《吕氏春秋.尽数》中提出人在心态、精神、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均应调节得当、轻重适度。

如“出门即车,进门即卧,每日大鱼大肉,醇酒不断”的生活不仅是道德的堕落,同时也是健康的大敌。

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心态必须保持平和安详,避免过度刺激,不受大喜、大怒、大忧、大哀等不良情绪的骚扰。

在饮食方面,吕不韦第一次提出“定时定量”的观点,不要饥饿,也不要过饱。

对于那些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的食物切勿贸然入口;居住环境也力求做到冷暖、干湿适宜,防止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等侵袭。

“五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顺应阴阳五行养五脏
阴阳五行是随着宇宙间的“五时”,“五方”进行的。

五时:春、夏、秋、冬、长夏
五方:东、南、西、北、中央
它们相互依存:东方属木,木旺于春;南方属火,火旺于夏;西方属金,金旺于秋;北方属水,水旺于冬;中央属土,土旺于长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