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终极资料

合集下载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

43个非遗文化遗产简介内容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位居其首。

古琴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 duu)。

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

中国篆刻中国篆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

关于非遗的资料

关于非遗的资料

关于非遗的资料一、什么是非遗?非遗全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个性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曲艺、口头传统与表演艺术、传统体育与游戏、民间美术、传统医药、民间工艺等十大类近百个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二、非遗的特点1.文化多元性非遗内涵广泛,从民间古老的手艺到庙会、民俗,无不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多元性。

2.生命力强非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后,其鲜活、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依然饱含生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仍具有独特魅力。

3.文化独特性中国非遗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它的价值比较文化普遍更具有较高的本土性、纯正性和历史深度。

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1.政策保护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多项政策和措施得以实施和推进。

例如,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成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开展了非遗先锋人物的评选等。

2.社会参与社会力量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一些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媒体和专业文化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3.传承师徒制非遗传承一般以师徒制为主,传授的是独门绝技和技巧,这种方式在许多非遗项目中仍保留至今。

这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延续下去,也能够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

四、非遗在当今社会的意义1. 文化传承非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保护和传承非遗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2.文化交流非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通过非遗的交流,不仅能丰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形式,也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观念的交流,并表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

3.经济价值非遗的保护可带来经济效益,非遗文化旅游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非遗文化加之于现代审美主张之中,将会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拥有更高的价值。

总之,作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医非遗文化遗产

中医非遗文化遗产

中医非遗文化遗产中医非遗文化遗产指的是传承于中医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技艺、传统知识、经验和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非遗文化遗产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以下将从中医非遗的定义、传承与保护、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医非遗文化遗产是指通过世代相传、实践操作和口述传统方式传承的中医技艺和知识体系。

它包括中医诊疗技术、针灸、推拿、草药配伍理论、方剂制备方法等多个层面。

这些技术和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承载了中医的精髓和智慧。

因此,中医非遗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俗性和文化承载性的特点。

其次,中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保护中医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医非遗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

传授中医技艺和知识需要徒弟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并得到老师或家族传承人的指导和验证。

这种传承方式使中医非遗得以在实践中生活并不断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推进,中医非遗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保护中医非遗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如设立专门学院、组织学术交流、加强研究和整理文献资料等。

此外,法律法规的倡导和鼓励中医非遗的传承者进行创新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中医文化的保护,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中医非遗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中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医的实践水平和治疗效果,进一步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另外,中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中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种传统文化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责任。

总之,中医非遗文化遗产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对中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促进中医非遗的传统与创新,提高中医的实践水平和治疗效果。

中国非遗竹编简介

中国非遗竹编简介

中国非遗竹编简介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是一项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编织、编结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实用或装饰品的技艺。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竹编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明,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人发现了竹子的优良品质,利用竹子的韧性和柔韧性,创造了竹编艺术。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竹子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物品,被誉为“君子之器”,因此,竹编作为一种与竹子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也被视为吉祥、纯洁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竹编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精细的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竹材,经过处理和晾晒,使其具备柔韧性和稳定性。

然后,将竹材切割成不同长度和形状的条状物,再经过润色、烟熏等处理,使其富有光泽和耐久性。

接下来,使用各种编织、编结的技法,将竹条交叉编织或编结在一起,形成各种图案和构造。

最后,经过修整、磨光等工序,制成精美的竹编制品。

竹编的种类繁多,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竹篮、竹席、竹椅等器具类的竹编制品,具有轻便、坚固、通风等特点,在农村地区得以广泛应用。

而竹帽、竹扇、竹刻等装饰类的竹编制品,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缀和艺术品。

竹编的技艺不仅体现在实用品上,还广泛应用于建筑、园林等领域。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竹编被用作屋顶的覆盖材料,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竹编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给人们带来了自然、清新的感受。

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竹编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也逐渐减弱。

为了保护和传承竹编这一传统艺术,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竹编的宣传和推广,培养更多的竹编工艺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竹编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非遗竹编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产。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简介范文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简介范文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简介范文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刺绣等多个方面。

其中,满族传统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乐器而著称。

著名的满族乐器有二胡、马头琴、三弦等,这些乐器都有着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音色。

在传统舞蹈方面,满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舞姿展示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

满族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化妆和服饰而闻名,是满族人民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

此外,满族绘画和刺绣也是满族非遗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艺术形式充满了浓郁的满族传统元素,展示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相关的文化机构和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努力确保满族非遗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也为大众了解和欣赏满族非遗文化遗产提供了机会。

满族非遗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世人所称道。

通过传承和保护满族非遗文化
遗产,我们不仅能够增进对满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非遗小常识

非遗小常识

非遗小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遗小常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由特定社会群体共同创造、传承与实践的文化遗产。

“非遗”一词兴起于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的缩略词。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小常识一:非遗包括哪些内容?非遗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术等几个方面。

其中口头传统包括民间传说、谚语、谜语等,表演艺术包括传统戏曲、曲艺等,社会实践包括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医药等,仪式和节庆包括传统婚丧嫁娶、宗教仪式、节日庆祝等,知识与实践技术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知识等。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传统和智慧。

非遗小常识二:非遗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什么?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兴盛。

非遗小常识三: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措施有哪些?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国家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成立了相关机构和组织,专门负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各级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各地区还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基地,负责对非遗进行科学保护、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同时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中国京剧:京剧是融合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国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国皮影戏:皮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茶叶品鉴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除了以上几个项目,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如中国武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这些非遗项目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与自然环境和物质文化遗产相区别的非物质性文化财富,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和实践相关的技能等。

以下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资料: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代表着某个地区
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态,更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3.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有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代表作名录。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等,
辅以书面记载、影像记录等手段。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人才短缺、年
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
爱好者共同参与。

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传承。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目录一、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4)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4)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 (7)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17)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 (25)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29)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3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34)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37)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 (38)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8)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47)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62)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和简介。

(76)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6)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5)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17)四、重要会议 (127)文化部召开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 (127)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工程 (133)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和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39)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14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49)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在云南隆重召开 (15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60)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163)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上的致词 (164)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66)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7)“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171)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中国两项目申遗 (174)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牡丹江市召开 (175)文化部召开“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 (177)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会议----周和平通报2006年工作进展和2007年工作思路 (178)文化部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通气会 (179)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省部联席会议召开----孙家正周和平丁伟李春城柯尊平葛红林出席 (181)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召开 (182)中国珍稀剧种研讨会在京召开 (184)2007中国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开幕 (186)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首博举行 (187)全国民委系统民族文化工作现场会在广西召开 (187)中国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开幕 (188)首届中国哈萨克族音乐保护传承研讨会召开 (189)香港大学在京举办昆曲与《牡丹亭》国际研讨会 (19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博览会开幕 (19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京召开 (191)国家给了我们荣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侧记 (19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193)蒙古国首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暨学术研讨会开幕 (195)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195)震区“非遗”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198)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200)五、我国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201)京剧 (201)中医诊法 (202)景泰蓝制作技艺 (203)雕漆技艺 (204)河西宝卷 (205)梁祝传说 (206)江南丝竹 (207)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208)狮舞 (209)花鼓灯 (211)昆曲 (212)苏州评弹 (213)山东大鼓 (215)吴桥杂技 (216)抖空竹 (217)泥塑 (218)苏绣 (220)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221)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222)针灸 (223)端午节 (225)祭孔大典 (227)妈祖祭典 (228)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30)阿尔巴尼亚民间低声部复调音乐 (230)斯洛伐克新兵舞 (231)格鲁吉亚复调演唱 (232)西西里木偶剧 (233)基努文化空间 (234)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235)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 (236)帕兰克-德-圣巴西里奥的文化空间 (237)瑞宾瑙-艾基舞剧 (238)奥鲁罗狂欢节 (239)巴勒斯坦希卡耶说书 (240)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241)尼日利亚的艾法预言体系 (242)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 (243)朝比木琴音乐 (244)七、我国已被列入名录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5)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45)蒙古族长调民歌 (246)昆曲 (247)古琴艺术 (248)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49)九、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58)十、中国和韩国申遗民间争议及其详情 (26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18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旅游局、宗教局《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非遗文化内容的简介

非遗文化内容的简介

非遗文化内容的简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人的活动和实践为基础,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并被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喜爱的文化表达形式和传统知识、技能及其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传统医药、工艺制作等方面。

以下是其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介: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美的服饰艺术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2.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以中草药的使用和针灸、推拿等独特的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独特的茶具、茶具艺术和茶道礼仪展示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茶艺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茶艺之一。

4. 四川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川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特殊的脸谱艺术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5. 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墨画和工笔画为代表。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意境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6. 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中国传统工艺制作包括陶瓷、丝绸、剪纸、刺绣、木雕等多个方面,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工艺制作技艺和风格。

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乐器和演奏技法而闻名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8. 中国传统舞蹈:中国传统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较高地位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口头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多种类型。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非遗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保护非遗文化的任务非常重要。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保护那些受到外界威胁的非遗文化。

直到现在,许多非遗文化因为受到现代化以及文化大跃进等因素的侵蚀,越来越多地处于危险之中。

一旦失去了这些文化传统,我们将无法接受来自过去的警醒以及教育,这会使我们损失文化之财,也会导致我们的文化认同降低。

因此,保护非遗文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文化工作。

那么,如何保护非遗文化呢?在保护非遗文化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非遗传承学校,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推广非遗文化等。

我们同样需要保障非遗文化的权利。

政府应该采取实际的措施,保障非遗文化中的权利,以及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防止非遗文化被侵犯及遗失。

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同样重要。

这是非遗文化贡献于人类的终极目的,也是非遗文化存续的重要保证。

非遗文化传承应该是源远流长, 长久不衰的,不断扩大的,而不是日益逝去的文化遗产。

因此,非遗文化传承应该得到政府、文化机构和民间各界的积极推动。

如何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呢?非遗传承需要一种大力度、高属性、低形式的传承方式。

这就要求传承者要有一个真正的科学、严谨、专业的态度,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必须要有传承的责任和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把非遗文化传承纳入教育体系中。

让每个人都了解传统文化,懂得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让非遗文化得到流传、传承、发展。

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保护非遗文化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让它们永葆生机、绽放光芒,成为我们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8最新】陇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文word版 (4页)

【2018最新】陇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陇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我国界定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间习俗十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文魅力的重要资源,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是我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

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有3项(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被列入其中。

甘肃省已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入选的项目总计22项:陇南影子腔、文县玉垒花灯戏、西和春官歌演唱、康县木笼歌、两当号子、康县锣鼓草、康南毛山歌、康县唢呐艺术、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礼县春官歌演唱、徽县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礼县井盐制作工艺、成县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康县寺台造纸术、武都三仓灯戏、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武都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等340项。

近来,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南地区被列入“三区”之一的“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内,这对于传承创新影响陇南的十种特色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文脉之根的戎羌、氐文化据考古资料显示,在陇南的西和县宁家庄、礼县寺高头、徽县柳林古人类遗址中都有与距今7000多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同时期、同类型的文化遗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

截至202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676项遗产项目,对应于140个国家;其中,中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非遗可不是“非常遗憾”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句话,你是不是更糊涂了那就听创雅文化娓娓道来吧!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式存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世代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如谚语、对联、绕口令等;表演艺术,如民间杂技、戏剧曲艺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如中医针灸;传统手工艺技艺,如龙山黑陶制作技艺、面塑技艺等。

一其实,非遗并不神秘,它是随口哼唱的民歌,它是喜闻乐见的民俗,它在寻常百姓的剪纸刺绣中,它也在文人墨客的笔墨纸砚中···读到这里,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非遗”,再往下看啦!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共有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地政府都有相应的非遗保护中心。

传承人也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县级非遗传承人。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多少

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多少

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多少沈四小朱波娜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多少》,我在收集这个讲座资料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我们童年的所看到的一些仪式,所做的小游戏,所念的童谣原来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如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族语言(包括方言)等。

普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普陀方言、民间谚语、谜语、民谣、传统童谣等。

2、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竞技。

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曲艺等。

普陀越剧、舟山锣鼓、滃州走书、普陀木偶戏、跳蚤舞、马灯船灯舞、渔工号子、民歌小曲唱新闻、民间器乐《三六》、《喜则》、《紫竹调》等。

传统竞技有舟山船拳、传统船上竞技、高跷、传统儿童游戏。

3、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

如民间五匠手工技艺、传统渔农生产工具制造技艺(木帆船、帆蓬、传统网具制造及打渔绳结。

碾子、石磨、老式木犁、耖、耙、水车、泥马制作)、传统建筑技艺、传统家具及生活器具制作技艺、渔农产品传统加工技艺(螺门三鲍鳓鱼、三鲍黄泥螺、三矾海蛰、梭子蟹、黄鱼鲞、墨鱼鲞加工。

普陀佛茶制作、年糕、青饼加工、普陀老酒酿造)。

民间美术有民间绘画、雕塑、民间刺绣、扎编等。

普陀渔民画、船板画、普陀船模、普陀木雕、普陀根雕、铜雕、建筑装饰木雕、石雕等。

4、传统礼仪、节庆、民俗活动。

包括人生礼仪(普陀传统生育、婚嫁、寿辰、丧葬习俗及拜师礼仪)、岁时节令(传统民族节庆、廿四节气)、生产商贸习俗(渔民出海前祭祀龙王、渔业生产“谢洋”习俗,种田习俗)。

民间信仰(观音信仰、龙王信仰、妈祖信仰)、消费习俗、民间庙会活动有桃花会、祭海、三月半会。

5、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普陀渔民观察天象知识、普陀民间医药知识等。

6、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实物和文化空间。

如百年老店葆仁堂、老字号德顺坊酒业及巴哈鳗干面等。

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范文)

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范文)

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范文)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范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中国52个非遗手艺分别是?2、非遗文化有哪些手工艺?3、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4、非遗文化有哪些手工艺5、非遗项目有哪些??6、我国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中国52个非遗手艺分别是?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皮影戏、剪纸、古琴、二十四节气等。

皮影戏(Shadow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表演形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非遗文化有哪些手工艺?1、团扇团扇也叫宫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团扇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

最早出现在商代,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定义】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一)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是人类创造的。

它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有传承人传承人与阶级无关(二)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

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从传承的原生程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

那些已经被改编或改造过的,也不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六)从传承范围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节日仪式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者都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①历史价值②文化价值③艺术价值④科学价值⑤社会价值一、历史价值非遗的历史价值是指它在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认识历史的三条途径:1.典籍2.文物3.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又可分为——1.证史价值2.正史价值3.补史价值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

《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三、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帮助人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域间审美生成规律与演变规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价值。

艺术价值不一定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共有,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建筑技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等都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四、科学价值科学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帮助我们解读人类历史上所创各种科技成就,并利用这些成就来创造新科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认识价值与借鉴价值。

五、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种社会价值。

常见的错误评估标准1.以政治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2.以当代审美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3.以经济价值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4.以规模大小作为评估非遗的重要标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在遗产价值评估中,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定性性质的评估体系外,还要考虑到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其他因素,并通过这套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成世界级、国家级、省区级以及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实现对非遗的差别性保护。

那么,这个影响非遗价值评估体系究竟应该包括那些方面?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主要指标又是什么呢?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品质上的优秀度有关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时间上的跨越度有关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信息上的承载度有关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状态上的原生度有关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性格上的独特度有关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其存量上的濒危度有关关于濒危型遗产的保护2002年,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时,率先将“濒危遗产”列入遗产优先保护行列。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赫哲族伊玛堪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简答题)原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创新性,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章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一、什么是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指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进入到田野中(村落、社区、活动场所),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范围包括:所有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调查。

二、进入田野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查研究的准备)1.调查点选择的基本点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即要有极端值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便于从个案到一般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减少熟悉调查点的时间和成本四是要选择前人调查过的著名社区:便于比较,观察其变迁历程2.资料的准备如调查地所在县、乡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经济发展情况、县乡政策、习俗、名人及著作的历史事件等,熟悉大环境,提前进入调查角色。

这些可以从网上查找,中国期刊网:了解当地的习俗、习惯、禁忌等。

3.确定采访对象4.拟定调查提纲5.必要的物资准备访谈物资:笔记本、录音笔、照相机礼物物资:可以买几包烟,也可以准备一点糖果,或者其他的小礼物生活物资:多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多带几个塑料袋、必要的药品、女生还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个塑料盆或桶6.心理准备: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做好被别人翻白眼和受委屈的准备,做好心灵被震撼的准备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1)(简答题)田野调查有哪些原则?①同吃同住,同劳动②随乡入俗,看菜吃饭③穿着得体,话语平实④保守秘密,遵循伦理(2)如何开头?开头就像写论文的导语一样,关系到整个访谈质量的好坏。

开头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式,二是缓慢预热式。

缓慢预热式可以分为:①称赞式(房屋、健康、小孩)②共识式(如国家和村庄一些关心的事情,如新农村建设)③天气式(包括天气情况、收成情况等)总的原则:见机行事、灵活运用(湖南话:见子打子)(3)如何选择语言?一是称呼得体,体现尊重、尊敬。

如大伯、大婶、爷爷、奶奶、您老、叔叔、阿姨等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尽量使用当地的用词三是进入当地场境,使自己变成村庄一员。

如使用咱们、咱们村、我们、我们村。

要多使用您、您老等尊敬人的话语、通俗易懂的口语(4)调查的三大柔性问题:怎么接近调查对象?拉近距离、现场感受、亲自体验、闲聊会有意外收获怎么获得信任?○1打扮要平实、自然,不要打扮成古怪、凶恶、娇艳的模样○2村庄熟人带领,以增强信任感○3出示证件,表示自己没有恶意,而且能够为调查对象带来某些方面的好处○4力所能及的帮助调查人解决疑惑或困难○5保证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一是穿插介绍自己的情况;二是与对方产生共鸣,融入到对方的故事中去;三是不时进行眼神交流;四是多使用感叹语言和身体语言调查的三大关键问题:怎样提问?怎样倾听?怎样回应?调查的二大技术问题:怎样做记录?怎样做札记调查的目标问题: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写研究报告?调查的四大关键环节:望、闻、问、切⑴望一望房屋,二望穿着,三望家具,四望电器,五望厨房,六望厕所。

通过“望”对其家庭状况做出基本的判断及对其生活态度的判断⑵闻一闻泥味,二闻屋味,三闻人味,四闻烟味⑶问问什么:家庭基本情况必须问,如家庭人口、姓名、年龄、学历、工作情况、耕地情况、收入情况、婚否、健康与否(问这三者要有技巧)。

调查提纲罗列的问题必须问除了问“怎么样”外,还要多问“为什么”怎么问: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闲聊到进入正题问的方式:直截了当、迂回穿插、启发诱导、旁敲侧击。

还可以投石问路、顺水推舟、顺藤摸瓜、借题发挥、层层深入⑷切调查研究中的“切”,就是要善于甄别被调查者说的真话,还是假话。

县、乡、村干部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注意辨别农民开玩笑式的回答四、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第三章人生礼俗人生仪礼:指人的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体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范热纳:通过仪礼)一、成年礼俗1.概念:又叫成人礼、成丁礼,是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获得了成人社会所具有的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的权力2.成人礼的形式:(1)冠、笄礼(女子)(2)文身、刺身(纹面女)(3)染齿、凿齿、拔牙(4)穿裙子礼、穿裤子礼(5)割礼3.(简答题)成人礼的文化意义○1建立标志系统○2完成死亡—再生过程4.成人礼是一种古老的婚姻形式,体现了人生仪礼具有标记二、结婚礼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名词解释)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纳采是最早的礼节,属于现在的提亲阶段。

主要由媒人进行沟通,传达男女两家的旨意。

问名:它是纳采后由媒人到女方家请教女方的姓名、生辰,以备合婚之用的礼俗。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之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

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结婚的原意就是黄昏的时候成礼,昏时成礼与古代曾流行的掠夺婚存在着直接联系,是乘着夜幕进行抢掠的习俗遗存。

而且根据礼俗,迎亲者还得穿上黑色衣服,连车子也是黑色的。

2.种类繁多的婚姻形态(1)抢婚——也称抢亲,学术上又叫“劫夺婚”或“掠夺婚”(2)表亲婚——表亲婚也称中表婚、姑表婚或姑舅亲,是血缘婚和亚血缘婚姻关系的一种残留形式(3)转房婚——俗称叔接嫂(兄终弟及婚),学术上也叫收继婚,逆缘婚,是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学术上又称做“逆缘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

表现有兄亡嫂嫁给弟、姊亡妹续嫁给姐夫等,转房婚也应当说是一种财产继承转移的变异形式)(4)入赘婚——入赘婚也称招养婚,实行女不出嫁招赘男性成员入女家,以从妻居的方式结成婚姻的形式(所谓入赘婚,指的是男的嫁到女家,成亲落户。

这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传宗接代招上门女婿。

也叫“倒插门”)(5)服役婚——服役婚也叫服务婚,是买卖婚姻的一种异化形式,它以男子到女方家中劳动从而获取婚姻的允诺其意义等于男子以劳动补偿女方家庭损失劳动力的价值(6)童养婚——童养婚是女方幼年时即被男家收养,长大后再成婚的特殊婚俗(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极端的包办婚姻的形态。

)(7)指腹婚——指腹婚是一种由双方父母在孕期就决定的婚俗,也叫“胎婚”、“指腹联姻”或“指腹裁襟”(8)共妻婚——共妻婚是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旧时它主要流行于藏族、门巴族、景颇族、纳西族等民族中(9)试验婚——试验婚是采取在正式结婚前男女同居以确定自己伴侣的婚俗。

这样同居,是男女之间恋爱之后,根据习俗规范经过一些具体礼仪而进行的,目的是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是过去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婚姻形式,以未正式结婚之前先举行试婚同居仪式为婚俗特点,是自愿婚的一种萌芽形式)(10)典妻婚——典妻婚是一种丈夫将妻子作为物件客体公开标价典租与他人的婚俗(是旧社会买卖婚派生出来的临时婚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