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八年级上册1-3章综合训练

八年级上册1-3章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2.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5.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做法是()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7.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凝固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9.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10.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12.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二、填空题1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14.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15.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检测卷(附答案)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10.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贴于面颊,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用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6. 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4. 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虎啸蛙鸣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C.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D.电视遥控发出的红外线不是电磁波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2.2.2液化

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㊂高尔基23第2课时 液 化1.能说出液化的状态变化情况.2.知道液化过程向周围环境要放热.3.知道液化的两种途径.4.能解释白起 ㊁ 液化石油气 ㊁露 ㊁ 雾 等现象的形成过程. 开心预习梳理,轻松搞定基础㊂1.物质从 变为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物质要 (填 吸 或 放 )热.2.使气体液化可采用 和 两种方法;我们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 温下用 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的.3.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㊂4.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5.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A.寒冷的冬天,人在呼吸时口中呼出 白气 B .深秋的早晨出现大雾C .夏天自来水管壁上常有水珠D.春天来了,冰冻的河面开始 解冻 7.被100ħ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ħ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100ħ的水蒸气比100ħ水温度高B .100ħ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较多的热C .100ħ的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较多的热D.100ħ的水汽化时要吸热8年级物理(上)24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液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9.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 .进行消毒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10.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 和 热气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 .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1.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甲和热水乙,上方都盖有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将能看到( ).A.甲㊁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都有小水珠B .甲㊁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都有小水珠C .甲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㊁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有小水珠D.甲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㊁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有小水珠12.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多选题)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1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还是下层的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第2课时液化1.气态液态放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常压缩体积3.汽化压缩体积4.(遇冷)液化在铁板上放些冰块以降低铁板的温度或着打开壶盖,把铁板放到壶盖上方以增加水蒸气量冰熔化吸热5.液化汽化6.D7.B8.A9.C 10.D 11.C12.A㊁C13.液化放出。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第一章复习课

,请 举 固 体、气 体 发 声 的 例 子 各 一 个:固
体发声:
;气 体 发 声 :
.
12.街 道 上 应 广 泛 种 植 树 木 ,能 对 降 低 环 境 温 度 起 到 调 节 作 用 ,从 声 音 角 度 而 言 ,树 木 还 能
在
减弱噪声对城市的影响.
15
8 年 级 物 理 (上 )
13.发 生 的 大 地 震 会 给 人 民 群 众 造 成 了 重 大 损 失 ,因 为 地 震 产 生 的 声 波 属 于
A.声 波 能 传 递 信 息 ,也 能 传 递 能 量
B.“禁 止 高 声 喧 哗 ”中 的 “高 ”是 指 声 音 的 音 调 高
C.只 要 物 体 在 振 动 ,我 们 就 一 定 能 听 到 声 音
D.两 名 宇 航 员 在 太 空 中 能 直 接 对 话
2.对
下
列图
中现
象
的解
释不 踿
正 踿
(填
“次声波 知 到.倒 塌 房 屋 中 的 一 些 被 困 人 员,
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 出 声 音 ,被 及 时 获 救 .
14.扩音机的作用是( ).
A.提 高 音 调
B.加 大 响 度
C.改 变 音 色
D.音 调 、响 度 都 改 变
15.下述有关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确的 踿
是(
).
3.风 声 、雨 声 、读 书 声 ,其 中 发 声 物 体 分 别 是 14
、
、
.
生 命 本 身 与 幸 福 不 是 一 个 相 同 的 概 念 。 ——— 司 汤 达
4.你观察过小提琴吗? 下述关于小提琴音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9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包含答案)——3章 光现象自我评价

3章光现象自我评价1.2018·鞍山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2.图中小狗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3.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A.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B.可以灭菌消毒C.有荧光效应,可以鉴别钞票真伪D.有热效应,可以传递热量6.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C.水面“折”枝D.雨后彩虹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D.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9.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10.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3-L-4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________.11.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3-Z -7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0:21B .21:10C .10:51D .12:0112.日食是由于光沿________传播形成的现象,观察日食时,不能用眼睛直接正对太阳,某同学用脸盆装上稀释后的墨水,从墨水中观察到了日食奇观,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是太阳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13. 如图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4.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15.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________所示的位置.(填“甲”或“乙”)1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m/s ;雷雨天气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图3-L -9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18.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而在教室某些位置看黑板,只看到一片光亮,看不清粉笔字,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20.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都是由同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试找出点光源,并画出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过程应选择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3)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面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面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5)改变A的位置,重复(3)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6)实验中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薄玻璃板(1)做这个实验时,教室里的光线应该________(选填“明亮”或“较暗”)更好.(2)若实验中把薄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若实验中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如图乙,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某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答案1. C2. C3. C4. A5. D6. B7. D8. A9. B10. 165 7:20(7点20分)11. C12. 直线;反射;虚13. C14.漫直线15. 乙16.3×108空气中的光速大于声速17.如图所示18. 漫反射;镜面反射19.如图所示21. (1)较薄(2)较暗(3)前像与物的大小相等(4)后(5)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22. (1)较暗(2)不会;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解:如下图所示:。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声速6.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8.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的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s敲打铁轨一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3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10m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C.在2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2.在真空环境中能传播的是()A.太阳光B.次声波C.超声波D.鸣笛声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 m/s D.不能传递能量2.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这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固体传声效果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宿迁文明二十条》中第七条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了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8.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迄今有3 000多年历史.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D.可以根据音调来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9.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10.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高山呼喊,若经过10 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那么我们可以断定()A.高山距离我们1 700 m B.高山距离我们3 400 mC.高山距离我们170 m D.高山距离我们340 m11.星光中学有一个150 m×70 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操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丙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____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________越大.14.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15.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6.小明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17.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8.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19.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闹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嘀嗒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量: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把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来探究音调和声源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1)小华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明看到钢尺的振动________(填“变快”“不变”或“变慢”),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3)小丽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22.如图所示,王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检查身体.请你思考回答:(1)医用听诊器是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可以传递信息”)的道理.(2)医生运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运用听诊器可以改善()A.声源的响度B.声源的音调C.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D.人耳听到声音的音调(3)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什么途径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橡胶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声音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医生的耳朵的,说说你的见解.答案一、1.A2.C3.B4.C点拨:“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不会影响鼓声的音调;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不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显然,只有选项C中的说法是正确的.5.C点拨:次声波是指发声的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与响度无关;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B点拨: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声音是以水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图乙中改变试管中的水量可以改变试管内空气柱的长短,吹气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正确;图丙中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D错误.7.B点拨:用手触摸喉咙,可感觉到声带在振动.用手触摸锣面,可感觉到锣面在振动;敲击音叉后,接触脸颊,可感觉到音叉在振动;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探究的是影响音调的因素,不属于声音的产生问题,显然,只有选项B不能完成探究目的.8.B9.B10.A点拨:高山与我们的距离s=vt2=340 m/s×10 s2=1 700 m.11.D点拨:由图可知,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12.A点拨:近处的A能录到高音、低音,远处的B只能录到低音,说明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远;音调的高低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频率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远.二、13.振动;空气;响度14.超声波;真空点拨: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15.音色;响度16.响度;喇叭(或听诊器等);空气17.空气;声源三、18.(1)1;2;3(2)1;4;6(3)80;1.5点拨:(1)由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要验证猜想一: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改变弦的横截面积,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可见,选用编号为1、2、3的弦可以完成实验.(2)应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弦1、4、6验证猜想二.(3)应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弦验证猜想三,因此编号5的材料长度为80 cm,横截面积为1.5 mm2. 19.(1)小(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答案合理即可)20.(1)乒乓球摆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音叉的振动进行放大(3)①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变大②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把纸屑放在鼓面上,用鼓槌击鼓(或把振动的音叉放到水中等,只要能显示出声源的振动即可)21.(1)不能;听到的声音不是钢尺振动产生的,而是钢尺打击桌面产生的(2)变快;变高(3)D22.解:(1)可以传递信息(2)C(3)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理由:松软的橡胶管传声效果不好,使用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到达人耳的声音的响度.。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1 引 言一㊁奇妙的物理现象开心预习梳理,轻松搞定基础㊂1.用你身边的放大镜正对太阳,并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小的亮点.用一根火柴的头部置于亮点,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取一小段蜡烛,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水和酒精的杯子中,你会看到蜡烛在这两种液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浮沉情况,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心得.重难疑点,一网打尽㊂3.试一下,取一个熟鸡蛋和一个生鸡蛋,同用较大端竖在桌面使其旋转,能观察到( ).A.都很快停止转动B .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C .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D.都会转动较长的时间4.一根铁丝,用手控制在某处反复弯曲拉直,然后用手摸一下弯曲处,会有什么感觉?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支铅笔垫在文具盒下面,仍用手拉动,此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B .比第一次小C .两次一样大D.感觉不到手上有力8年级物理(上)26.取两面小镜A B ㊁B C ,成垂直摆放,如图所示.取一支铅笔竖立在图示S 位置,看一下镜内的铅笔像有( ).A.1个B .2个C .3个 D.4个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7.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 ,勇于 ,善于 ,联系 .8.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1)洒在地上的水会 ;(2)人在奔跑中脚遇到石块等障碍物时身体会向 方倾倒;(3)在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会看到 .9.对待物理探究的实验,正确的看法是( ).A.一种有趣的游戏B .少数科学家进行的事业C .解开物理之谜的途径D.可有可无的活动10.谈谈你对勤于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探索物理规律 的看法.小轿车后窗玻璃上为什么有细条?冬天,小轿车内外的温差比较大,里面热,外面冷.坐在车里面的人不断呵出的水汽往往在车窗玻璃上凝结,形成一层白白的霜花.这样,车外的景物就看不清楚.然而,驾驶员在行车㊁倒立中需要随时知道车后的情况.怎么办呢?人们把小轿车的后窗玻璃做成双层,里面粘上带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通电后电阻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霜花,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就会融化蒸发掉.所以小轿车后窗玻璃上的细条,实际是一件特制的电热除霸器.有了它,即使天气再冷,从小轿车里向后看时,外面的景物都能一目了然.引言1.火柴被点燃.2.在水中上浮,在酒精中下沉.3.B4.会发烫(热).5.B6.C7.观察提问探索实际.消失前整杯水变红9.C10.略。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1.2乐音的特性

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㊂屠格涅夫7二㊁乐音的特性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㊁响度㊁音色.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开心预习梳理,轻松搞定基础㊂1.取一根橡皮筋用左手两个手指将其绷紧,分别用右手指轻弹和重弹一下橡皮筋,听到声音是 (填 轻弹 或 重弹 ,下同)的响一些;同时可观察到 时橡皮筋摆动的幅度较大一些.2.在一把梳子的梳齿上,用硬纸片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时,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与下列描述中相同的是( ).A.划动快的发出声音尖细,纸片振动较快B .划动慢的发出声音尖细,纸片振动较快C .划动快的发出声音尖细,纸片振动较慢D.划动慢的发出声音尖细,纸片振动较慢3.房间外面有熟人说话时,你尽管没看到这个人,但是仍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重难疑点,一网打尽㊂4.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 .从生活的经验及探究声音强弱实验中,可得出声音强弱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5.如图所示,音叉的左齿旁悬挂着一个轻小球.当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的右齿时,听到和看到的是( ).A.轻敲的一次响度小,小球向外摆动大B .轻敲的一次响度大,小球向外摆动大C .轻敲的一次响度小,小球向外摆动小D.轻敲的一次响度大,小球向外摆动小6.观察二胡上的两根弦,发现它们是用同样材料制成但 不同,用弓弦拉动时可发现 弦发出的音调较高,音调较高的弦其振动 较大.7.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8年级物理(上)88.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 响度 或 音调 ).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9.用水壶向水瓶灌水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听到灌水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㊂10.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 ㊁ 和 .11.小鸡和老鸡在鸣叫时音调高的是 ,此外在它们声音中肯定不相同的还有 .12.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B .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C .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13.拉二胡时,当按住琴弦的手指向下(拉弓处)移动时,再用同样的力拉动时,你听到的二胡声发生变化的是( ).A.音调变低B .响度变小C .音调变高 D.响度变大14.你认为一根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简述实验步骤及结果)瞧,中考曾经这么考!15.(2011㊃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 .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6.(2011㊃山东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 1(D o ) ㊁ 2(R e ) ㊁ 3(M i ) ㊁ 4(F a )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1.重弹重弹2.A3.声音特征:语调㊁口音等.4.响度振幅5.C6.粗细细频率7.男生女生8.音调音色9.音调升高空气振动频率提高.10.音调响度音色11.小鸡音色12.D 13.C14.提示:可能与弦的粗细㊁长短㊁松紧程度等有关.15.C丙㊁乙㊁甲㊁丁。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B.向 频 率 较 低 声 波 范 围 转 移
C.范 围 逐 渐 变 小
D.范 围 逐 渐 变 大
5.物理学中把振动 频 率 低 于
Hz范 围 的 声 音 叫
,该 声 波 具 有 的 特 点 是
的能力强.
6.声 呐 是 海 事 部 门 常 用 的 仪 器 .它 是 利 用
波 的 定 向 性 好 ,在 水 中 传 播 距 离 远 等 特
8 年 级 物 理 (上 )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知 道 人 耳 能 听 到 的 声 音 的 频 率 范 围 . 2.知 道 超 声 波 的 特 点 和 用 途 . 3.知 道 次 声 波 的 特 点 、危 害 和 利 用 .
开 心 预 习 梳 理 ,轻 松 搞 定 基 础 。
1.对一条尚未拉紧的橡皮条,轻 轻 拨 动 一 下,你
仿哪种动物的功能吗? 声呐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19.用 声 呐 测 定 某 海 底 深 度 时,从 发 出 到 收 到 信 号 共 需 5.6s,已 知 声 波 在 水 中 的 速 度 为 1500m/s.求 该 处 海 底 深 度 .
13
四 、人 耳 听 不 见 的 声 音
1.能 不能 2.利用超声波. 3.20 20000 4.C 5.20 次声波 绕障碍物 6.超声 7.A 8.次 远 9.B 10.严重危害 控制 11.不 探伤(测) 造影 12.声呐 13.B 超 声呐 超声波清洗器 14.B 15.B 16.D 17.B 18.蝙蝠.声音来回传播要时间. 19.4200m
C.超 声 波 响 度 比 次 声 波 要 大
D.上 述 结 论 都 正 确
16.下列各个动物中,能听到次声波的是( ).
A.蝙 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出其中的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闹钟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我们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的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由实验可得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A. 正确B. 错误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A. B. C. D.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 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 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 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橡皮筋B. 改变用力大小,敲鼓面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用相同力拨动钢尺D. 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6.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身,如果能分别发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 甲、乙、丙、丁B. 丙、乙、甲、丁C. 丁、甲、乙、丙D. 丙、甲、乙、丁7.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次,蜜蜂每秒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A. 能感到蝴蝶飞过B. 能感到蜜蜂飞过C. 都能感到它们飞过D. 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8.人在闭上双眼时,仍能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方位,这是利用A. 回声效应B. 双耳效应C. 骨传导D. 声音立体效应9.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如图所示,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声,听诊器能A. 增大声源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B. 增大声源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C. 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 缩短听者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增大11.下列有关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的声音B. 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的真空向前传播C. 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所以人听不见D.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物体12.下列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 清洗精密机械B. 粉碎体内结石C. 超声波测速仪D. 制成超声波加湿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14.学习了让“信息”飞起来中波的特征后,小夏用示波器显示了几种声音的振动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波的特征分析可知:______可能是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的同一个位置发出的两个声音,______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的两个声音。
《1课3练》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含答案)第一章走进中考前沿

.
12.(2011·吉林)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 鼾 声 通 过
传 到 小 轩 的 耳 中,影 响 了 小 轩 的 休
息 ,这 种 声 音 属 于
.
三 、实 验 与 探 究 题
13.(2011·山东菏泽)很多同 学 有 过 疑 问 “声 音 具 有 能 量 吗? 它 具 有 的 能 量 与 声 音 的 响 度 和 频 率 是 不 是 有 关 呢 ?”某 同 学 对 其 中 两 个 问 题 进
能 使 它 前 面 的 “蜡 焰 跳 舞 ”,说 明 声 波 能 传 递
.
6.(2011·四川广安)某种 昆 虫 依 靠 翅 的 振 动 发 声.如 果 这 种 昆 虫 的 翅 膀 在 2s内 振 动 了 600
次 ,频 率 是
Hz,人 类
听 到 该 频 率 的 声 音 (填 察内容
为 保 证 每 次 实 验 声 音 的 频 率 相 同 ,你 的 做 法 是
.
14.(2011· 河 北 )阅 读 短 文 并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 能 够 听 到 声 音 的 频 率 范 围 从 20Hz到 20000Hz.低 于 20Hz的 声 音 叫 次 声 波 , 高 于 20000Hz的 声 音 叫 超 声 波 .
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 摩 托 车 上 安 装 消 声 器
B.在 道 路 旁 设 置 隔 声 板
C.工 人 戴 上 防 噪 声 耳 罩
D.上 课 时 关 闭 教 室 的 门 窗
二 、填 空 题
5.(2011·新疆)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 的 声 音,是 通 过
传 播 的;发 出 较 强 声 音 的 喇 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同步测试题有答案1.1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真空中___________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2.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介质形成 __________ 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__________。
3.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 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_________,这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
5.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6.《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中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7.如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_________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 __(强/弱)。
8.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10.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1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桶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1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15.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大钟有回声 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 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18、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拨动琴弦,琴弦发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2、下列选项中不是声音基本特征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
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音调4、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5、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晓理说“请小声讨论,不要影响其他组同学讨论。
”这是提醒晓理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腾冲当地节日中会敲响三声木鼓:“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
(1)其中鼓响是由于木鼓______产生的;(2)声音是通过______进入现场村民耳朵的。
2、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
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巨大的声音是音箱的纸盆___________发出的。
3、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我们能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______进行辨别的;公鸡打鸣的声音可以传的很远,这是由于它的______比较大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3
29.(6 分 )某 同 学 用 5 只 粗 细 相 同 而 高 矮 不 同 的 瓶 子 做 如 下 实 验 ,如 图 甲 ,用 嘴 分 别 对 着 5 只 瓶 口 吹 气 ,发 现 瓶 子 越 高 ,发 出 的 音 调 越 低 ,由 此 现 象 你 认 为 : (1)嘴 分 别 对 着 5 只 瓶 口 吹 气 ,5 只 小 瓶 都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2)5 只 小 瓶 发 出 声 音 的 音 调 不 同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3)应用上述结论,说明 吹 笛 子 时,用 手 指 堵 住 不 同 笛 孔,笛 子 能 发 出 不 同 声 音 的 原 理 (如 图 乙 ).
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 化 居 住 环 境
B.缓 解 “热 岛 效 应 ”
C.降 低 噪 声 污 染
D.减 少 大 气 污 染
三 、简 答 题 (共 16 分 )
26.(3分)向较远的人喊话时,为了方便对方听清楚,在不采 用 任 何 其 他 器 材 的 前 提 下,应 采 取
产生声音;
线
(2)买瓷 碗 时,人 们 常 会 敲 一 敲 瓷 碗 通 过 声 音 来 判 断 是 否 破 损,这 主 要 是 根 据 声 音 的
不同来识别的;
(3)声 波 可 以 用 来 清 洗 钟 表 等 精 细 的 机 械 ,说 明 声 波 具 有 传 播
的性质.
二 、选 择 题 (每 题 2.5 分 ,共 35 分 )
减 弱 噪 声;射 击 运 动
员 在 靶 场 上 练 枪 时 ,都 应 带 上 耳 罩 ,这 是 从
减弱噪声.
封 7.各种材料的隔音性能是
(填 “相 同 ”或 “不 相 同 ”)的 .除 隔 音 材 料 外 ,物 理 学 还 利 用 声
波 知 识 “以 声 消 声 ”来 控 制 噪 声 ,这 种 技 术 叫
甲
乙
四 、实 验 设 计 题 (共 13 分 )
30.(6 分 )小 明 想 比 较 几 种 材 料 的 隔 音 性 能 ,除 了 待 检 测 的 材 料 外 ,可 利 用 的 器 材 还 有 :音 叉 、机
械 闹 钟 、鞋 盒 .在 本 实 验 中 适 合 作 声 源 的 是
.
小 明 将 声 源 放 入 鞋 盒 内 ,在 其 四 周 塞 满 待 测 材 料 .他 设 想 了 两 种 实 验 方 案 :
D.声 音 在 介 质 中 传 播 时 ,声 音 能 量 会 减 少
20.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弹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他是根据( ).
A.音 调 不 同
B.音 色 不 同
C.响 度 不 同
D.音 调 、音 色 、响 度 都 不 同
21.环保要求控制噪声,在不同场合设有各种警示牌,其作用是( ).
什么措施? 为什么?
27.(3 分 )小 提 琴 在 演 奏 时 能 发 出 各 种 音 符 ,请 说 明 小 提 琴 演 奏 时 能 影 响 各 种 音 符 的 因 素 .
28.(4分)参照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m/s),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两条. 几 种 物 质 中 的 声 速v(m·s- 1)
C.只 要 物 体 在 振 动 ,我 们 就 一 定 能 听 到 声 音
D.在 医 院 里 医 生 通 常 利 用 超 声 波 震 动 除 去 人 体 内 的 结 石 ,说 明 声 波 能 传 递 能 量
2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 发 展 越 来 越 注 重 以 人 为 本.如 城 区 汽 车 禁 鸣、主 干 道 路 面 铺 设 沥
12.声音在冰块、空气、铜棒中传播时,速度由快到慢的正确排列是( ).
A.冰 块 、空 气 、铜 棒
B.空 气 、冰 块 、铜 棒
C.铜 棒 、冰 块 、空 气
D.铜 棒 、空 气 、冰 块
13.通常讲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 ).
A.音 调 较 低
B.响 度 较 小
C.音 色 好 听
D.声 音 破 碎
姓名
┈┈┈┈┈┈┈┈┈┈┈┈┈┈┈┈┈┈┈┈┈┈┈┈┈┈┈┈┈┈┈┈┈┈┈┈┈┈┈┈┈┈┈┈┈┈┈┈┈
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四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 、填 空 题 (每 空 1.5 分 ,共 36 分 )
1.在鼓面上 放 上 些 碎 纸 屑,在 另 一 面 用 鼓 锤 敲 击 时,会 听 到 鼓 声,同 时 看 鼓 面 上 的 纸 屑 在
A.高 于 10000Hz
B.低 于 20Hz
C.高 于 20000Hz
D.20Hz~20000Hz
19.下列关于声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声 音 在 空 气 中 传 播 速 度 最 快
B.声 源 振 动 频 率 低 于 50Hz的 声 音 叫 次 声 波
C.用 较 大 的 力 敲 击 物 体 时 ,发 出 声 音 的 频 率 也 较 高
班级
学校
1
14.对蚊子飞过的声音最恰当的描述是( ).
A.音 调 高 、响 度 大
B.音 调 高 、响 度 小
C.音 调 低 、响 度 小
D.音 调 低 、响 度 大
15.我们平时能听到蚊子在耳边 飞 行 时 发 出“嗡 嗡”的 声 音,但 听 不 到 蝴 蝶 飞 行 时 发 出 的 声 音,
其原因是( ).
、
、
、
.
31.(7 分 )为 了 探 究 小 提 琴 琴 弦 发 声 音 调 与 琴 弦 粗 细 的 关 系 ,请 设 计 一 个 实 验 来 探 究 ,简 述 所 需
器材及操作步骤.
4
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1.跳动 发声体在振动 2.介质 340m/s 3.声波 能量 4.音色 音调 5.振动无规则 不符合环境要求 6.声源处 人耳处 7.不相同 有源消声 8.次声波 20000 9.定向性 测距 10.振动 空气 噪声 11.(1)振动 (2)音调 (3)能量 12.C 13.B 14.B 15.B 16.C 17.B 18.C 19.D 20.A 21.A 22.A 23.B 24.C 25.C 26.手 在 口 边 做 成 喇 叭 状 .防 止 声 能 向 四 周 散 失 . 27.弦 振 动 部 分 长 度 不 同 28.通 过 分 析 上 表 ,可 得 一 以 以 下 与 声 相 关 的 结 论 :
A.从 声 源 处 减 弱 噪 声
B.从 传 播 途 中 减 弱 噪 声
C.从 人 耳 处 减 弱 噪 声
D.上 述 说 法 都 正 确
2
22.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减 弱 回 声
B.防 止 声 音 振 坏 墙 壁
C.增 大 声 音 的 频 率
D.增 强 响 度
23.如 图 所 示 ,是 城 区 到 龙 洞 堡 机 场 高 速 公 路 某 路 段 两 旁 安 装 的 隔 音
墙,其目的是 减 小 车 辆 行 驶 时 产 生 的 噪 声 对 公 路 两 旁 居 民 的 危
害.这种减小 噪 声 危 害 的 方 法 主 要 是 在 下 列 哪 个 途 径 中 实 现 的
;教 室
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 音 可 以 通 过
传 播;正 在 静 心 思 考 的 小 娟 忙 用 手 捂
住 耳 朵 ,她 认 为 小 明 的 歌 声 是
(填 “乐 音 ”或 “噪 声 ”).
11.根 据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完 成 下 面 内 容 :
(1)刮 风 时 ,风 吹 树 叶 哗 哗 响 ,是 因 为 树 叶 的
(1)不 同 的 介 质 传 播 声 音 的 速 度 不 相 同 . (2)气 体 传 播 速 度 < 液 体 传 播 速 度 < 固 体 传 播 速度. (3)对同种 介 质 而 言,温 度 越 高 声 音 传 越 播 快,如 空气. 29.(1)瓶内空气 的 振 动 (2)瓶 内 空 气 柱 长 度 不 同, 振动快慢不同 (3)手指按 住 不 同 的 孔,改 变 了 管 内 空 气 柱 的 长 及 振 动 快 慢 ,改 变 了 声 音 的 音 调 。 30.机械闹钟 B 细沙 泡沫塑料 棉布 锡箔纸 31.提 示 :选 同 种 弦 线 ,长 度 也 相 同 ,张 紧 程 度 也 相 同 .
A.蝴 蝶 飞 行 时 声 音 的 响 度 小
B.蝴 蝶 飞 行 时 声 音 的 音 调 低
C.蝴 蝶 飞 行 时 声 音 的 音 色 差
D.上 述 三 个 原 因 都 有
16.两个歌唱家在表演二重唱时,有关他们发声的三要素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
A.音 调 和 响 度
B.响 度 和 音 色
C.音 调 和 音 色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让人边听声音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细沙 泡沫塑料
A.距 离 鞋 盒 50cm 隐约听到 隐约听到 听不到 听不到
时听到的声音
B.测 量 的 距 离/cm
80
100
30
40
你认为较好的是方案
.
通过实 验 得 到 的 现 象 如 表 格 所 示,则 隔 声 性 能 由 好 到 差 的 顺 序 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