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成长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成长与反思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郊中学:文世国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成长的研究都指向了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和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意义策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成长的研究都指向了教师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无独有偶,我国特级名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下面笔者欲就教学反思的意义和策略作粗浅探讨。一、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人的认识就在于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行动,否则就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反思就是使现有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就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能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若没有这种反思,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教训的吸取,那么,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一般型”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他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教学反刍。这无疑是教师很现实的、融汇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过程系统地解决课

堂教学中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按照教师成长阶段理论,教师的成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一渐变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反思性实践,可以使教师教学行为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经验型教师区别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与反思能力。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目的动机、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教学行为,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做出科学的反应,优化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尽快接近或达到“专家型”。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反思,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需要学习,是反思性学习,是教师针对解决的问题去创造性学习。原因之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之二,反思源于问题,大多数问题无现成的答案;之三,反思又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科学理论的掌握源于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旨在理论的重构与重建的反思是最高境界的反思。所谓理论的重构与重建,就是要将那些教师在反思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但通常又难于表达的“缄默知识”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一种“明白的知识”。在这种理论的重构与重建过程中,教师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行动中的知识,而且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

二、做一位反思型教师的策略

(一)反思意愿是前提

意愿大于方法,反思意愿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先决条件。做一件事情,心不甘情不愿,是做不好的。杜威认为个体反思要具有三种态度:一是虚心,二是专心,三是责任心。责任心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所以,教师应该立足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投入教学反思工作。要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不能把反思理解为加重教学负担,是多余的累赘。

(二)加强学习是支撑

反思意识和能力要增强必须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师才能随反思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上真正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否则将很难有所为。

(三)反思技能是核心

教学专家说:多看则明,多听则聪,多思则准,多干则成。所以教师必须掌握4种基本技能(1)观察技能,即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情况,及时记下并做好教学的调整,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聆听技能,即善于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乐于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记下来,改进教学,增强教学的科学性;(3)分析技能,即课后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等进行及时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总结技能,即要善于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经常看自己所写的教后记录,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抛开肤浅的、表面性的东西,注重对规律的揭示,对真理的发现。

(四)笔耕不懈是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反思的最有效方式是把反思落实在文字上——写教学反思”。只要教师勤于记录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记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灵感顿悟,记下教学环节的把握技巧,记下同事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记下他人的宝贵意见,记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而写好教学反思,定能使教师的成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撰写原则

撰写原则包括:一要有明确教学行为的认识,供他人借鉴。二要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基础,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反思,所以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三要求真务实。要坚持实实在在,材料真实可信,最好是“原汁原味”的。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加工提炼或升华,但要有真情实感。四内容要新颖。在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要注意捕捉在教学瞬间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在报刊杂志上从未见到或者没听别人说过的案例,加以整理和剖析,这样才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撰写格式

第一种是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式就是开头叙述教学实录,然后对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