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端茶送客等茶风俗

合集下载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不同的饮茶方式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不同的饮茶方式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不同的饮茶方式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

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

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

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

宋代的福建北苑为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北苑茶叶质量优良,自南唐始即列为贡茶。

至北宋太平天国初,为有别于民间产茶,特置“龙凤模”,以龙凤为型,制成团茶,即历史上有名的“龙团凤饼”,色、香、味均为上品,名冠天下。

当时的“大小龙团”为宋代着名贡茶。

“大龙团”每八饼为一斤,创制人为丁谓,江苏苏州人;小龙团二十饼为一斤,创制人为蔡襄,福建仙游人。

两人均在福建督造贡茶任上时创制。

始创于福建建安一带的斗茶,因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不仅能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南宋浙江绍兴茶区,在制茶方法上还开始出现了炒青法的雏形,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研膏团茶为条形散茶,使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都为之一变,为我国的绿茶产制打下了基础。

元代时,开始用鲜叶放在锅里蒸煮,以制成整片叶子的散茶,名日“蒸青散茶”。

至明代时终于出现了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炒青制法。

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取初萌之精,吸泉至鼎,一瀹便啜”,世代流传至今。

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

明代有关饮茶的着作,约有上百篇之多。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

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紧压茶。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介绍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介绍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介绍中国的茶道也是有流派之分的,中国的茶道有哪些派别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之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

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

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

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请国,一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一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着名的"甘露事变"。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磋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

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诈七年八家与夏议和,宋封元是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纲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

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在我国清代,官场钦荣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

在隆重场合。

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

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

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

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茶的礼俗文化象征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茶的礼俗文化象征在《红楼梦》中的体现

子是很多的。如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 风尘怀闺秀》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
士隐笑道: “ 今夜 中秋, 俗谓 ‘ 团 圆之 节’ , 想尊兄旅寄僧房, 不无寂寥之感, 故特具小酌, 邀 兄
… …
不可阙者, 柴米油盐酱醋茶” 。然而, 相对于俗谚里
排名其前的“ 柴、 米、 油、 盐、 酱、 醋” , “ 茶” 在与人们 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 已经生发出了其他深层 次
甄家并没有直接入席 , 而是先“ 茶” , 等“ 毕” 方入席 , “ 茶” 之作为待客之礼 , 由此可见一斑 。
《 红楼梦》 第十七 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 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中, 元春归省的有关描写是 “ 茶 已三献, 贾妃降座, 乐止。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元春虽然是贾家的女儿, 但她“ 才选凤藻宫” 、 “ 被加
封为贤德妃” 之后 , 在等级 制度极度森严 的封建社
( 一) 有关于 敬
既然茶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普遍的作用是作为人 类 生活 的必需 品 , 在 日常 生 活 中必 不 可少 , 那么 , 就
如同 中 国人 见 面 往 往 相 互 问候 一 句 “ 吃 了 吗? ” 一
样, 有客登 门, 主人往往首先是“ 奉茶 ” ——在这里
伐柯人通好 , 议定礼, 往嫁报定。若丰富之家 以珠翠
首饰 、 金器 、 绢金裙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 在这里 , 男方给女方下聘 , 即是以茶 为礼, 称为“ 茶 礼” , 定婚也因之被称为“ 吃茶” 、 “ 纳茶” 等。 ( 二) 有关于祭
由此可见茶之作为贡品的悠久历史 。
2 0 1 3 年第 3 期 第2 9卷 ( 总3 1 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茶的礼仪和规矩

茶的礼仪和规矩

茶的礼仪和规矩
茶的礼仪和规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礼仪:在泡茶前,需要将茶具清洗干净,并用开水烫一遍茶壶与茶杯,不仅可以起到清洁作用,还有温杯作用。

2. 敬茶礼仪:首先是倒茶,不能倒满,容易溢出烫伤人,也不能倒得太少,显得诚意不足。

倒茶的顺序要讲究先尊后卑,一般按照老幼、地位高低来分先后顺序。

作为受茶方,要有回敬反应,即如果是长辈倒茶,要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如果是小辈,则用食指在桌上弹两下,以此表示感谢。

3. 续茶礼仪:如果喝茶途中来了新客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不然就有了懈怠的意义。

如果看到客人杯子见底,或者茶水放了很久已经凉了,要注意跟客人续茶和换热茶。

如果这一波茶水用完,想换另外茶叶品种,就要先询问客人是否愿意。

4. 品茶礼仪:品茶礼仪第一步体现在端茶上。

在端茶时要用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拿杯,也不要握住被扣处,这样做会显得粗鲁和不卫生。

5. 避免发出响声:喝茶时讲究轻拿轻放,如果身为客人在喝茶的时候把茶碗茶盘弄得乒乓乱响,会显得自己素质不高,没有礼貌,“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之疑。

6.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头冲也称为洗茶,是洗掉表面的灰尘和异味,头冲是不能敬客的。

二冲、三冲味道口感最好,四冲以后茶味就会越来越淡了,就该换茶了。

7.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敬酒时可以满杯显示对客人的尊敬,但喝茶时却不能斟满,因为茶水太满容易溢出烫伤人。

8. 再三清茶,是为逐客:如果客人已经来一阵子再端茶出来,按照中国老规矩,这是暗示要送客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茶艺师。

奉茶礼仪要点

奉茶礼仪要点

奉茶礼仪要点
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千年。

而奉茶之道,更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以下便是奉茶礼仪的一些要点。

1. 选茶:首先要了解客人喜好,选择适合的茶叶。

若客人不特别指定,一般推荐优质的绿茶或乌龙茶。

2. 取水:最好使用山泉水或纯净水,避免使用自来水。

煮水时,要确保水沸腾。

3. 清洁茶具:每次泡茶前,都应清洁茶具,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使用过的茶具应及时清洗,以备下次使用。

4. 泡茶:用热水冲泡茶叶,水温应根据茶叶种类而定。

一般绿茶水温为70-80℃,而乌龙茶和红茶则需要沸水。

冲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茶叶过熟。

5. 端茶:双手递给客人,以示尊重。

同时,要注意避免手指触及杯口。

6. 添茶:如客人杯中茶水少于三分之一时,应及时添茶。

如客人表示不再饮茶,则不应再为其添茶。

7. 静心:泡茶时,应心平气和,不可分心。

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对茶叶的尊重。

8. 仪态:坐姿端正,微笑待人。

在奉茶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优雅的仪态。

9. 语言:与客人交谈时,应使用敬语,避免使用粗话或俚语。

同时,要善于倾听,不打断客人的发言。

10. 谢客:在客人离开时,应道谢并送客。

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主人的修养体现。

tea的用法总结大全

tea的用法总结大全

tea的用法总结大全想了解tea的用法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tea的用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tea的用法总结大全tea的意思n. 茶水,茶,茶树,午后小吃vt. 给…沏茶vi. 喝茶tea用法tea可以用作名词tea的基本意思是“茶叶,茶树”; 也可指“茶水”,指用开水倒在晒〔炒〕干的茶叶上泡制而成的饮料; 还可作“茶点”解,指包括茶在内的一种小吃,这种小吃通常有三明治和饼干,有时称为午后茶点。

a tea指“一种茶,一客〔次〕茶点”,teas指“多种茶,多客〔次〕茶点”,tea统指“茶”。

tea用作名词的用法例句A nice cup of tea will soothe your nerves.一杯好茶可以使你的心绪平静下来。

Id like to place an order for some tea with you.我想从贵公司订购一些茶叶。

Tea plants grow well on the fertile mountain land.茶树在这片肥沃的山地上长得很好。

tea用法例句1、Ill make the tea and you pop off for a while.我来备茶,你去歇一会儿吧。

2、America imports about 190 million pounds of tea a year.美国每年进口大约1.9亿磅茶叶。

3、At tea-time, Victoria sang duets with her Consort, Prince Albert.喝下午茶的时候,维多利亚与其夫君艾伯特亲王表演了二重唱。

milk tea 真的不是奶茶啦!外国人根本不这么说要是说起奶茶,大家对它的英文名字第一反应是不是“milk tea”呢?其实外国人真的不这么说啦!!奶茶的真正名字是“bubble tea”(因为奶茶的顶部是有一层绵密的奶盖“泡泡”) bubble [b?b(?)l] n. 气泡,泡沫那要是说起milk tea它其实更多的含义是milk+tea的英式奶茶直接把奶冲到茶里,另外还会配上点心呢~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地区,这是华人比较多的地区,奶茶则直接使用波霸的音译“boba tea”奶茶其他5个比较流行的几个名字1. boba tea 波霸茶2. bubble tea 泡泡茶3. foam milk tea 泡沫奶茶4. pearl tea 珍珠奶茶5. tapioca tea 珍珠奶茶(珍珠茶珍珠的原料是木薯粉tapioca) 当你点单是时,该怎么用英语表达呢?I want a cup of bubble tea.我想要点一杯珍珠奶茶。

茶文化-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茶文化-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
中 国 茶 文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 元代茶文化是承宋
汉族知识分子丧失了仕进之路,许多人沦 为社会下层。 宋朝遗民皆醉心于茶事,借此表现清节, 磨砺意志。 茶文化发展至元,又出现了返朴归真的迹 象,不但散茶冲泡渐趋流行,饮茶环境也从 华丽的茶室向自然界转移,饮茶日益向自己 的本来面目回归。
– 诏令进一步破除了传统束缚,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
• 采用了育苗移栽的方法。 • 制茶炒青技术发展逐渐超过了蒸青方法。 • 黄一正的《事物绀珠》辑录的“今茶名”有97种,绝大多数属 于散茶。
中 国 茶 文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二)饮茶方式的转变 • 散茶饮用在明代成为主要的饮茶方式。 • 文震亨《长物志》“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 瀹茶法。
(2)饮茶与自然环境的完全融合。
– “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 明窗净谈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 出尘表。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 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
中 国 茶 文
第六章 明清茶文化
(3)开一代清饮之风。
– 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 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 自然之性也。” – 主张保持茶叶本身的色、香、味以“遂其自然之 性”。 – 创造了自饮茶以来所未有的“茶灶”。茶灶以藤包 扎,后盛改用竹包。惠山竹炉又称“苦节君”, 表示逆境守节的意思。 – 朱权在茶具上多有省俭,黜金银不用而代之以竹、 木、石等物,使茶又回到了清俭的轨道上来。
饮时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闻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宜辍作事观剧发书柬大雨雪长筵大席翻阅卷帙人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不宜用恶水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麸炭粗童恶婢不洁巾各色果实香药不宜近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舍良友清风明月纸帐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树文化中国茶第六章明清茶文化三清代茶文化清代茶文化既是传统茶文化的终结也是现代茶文化的开始

中国被称礼仪之邦喝茶礼仪

中国被称礼仪之邦喝茶礼仪

中国被称礼仪之邦喝茶礼仪 中国向未被称为“礼仪之邦”。

现代人一提起“礼”,便想起封建礼教、三 纲五常。

其实,儒家思想中的礼,不都是坏的。

比如敬老爱幼,兄弟礼让,尊师 爱徒,便都没有什么不好。

人类社会是一架复杂无比的大机器,先转那个把手, 那个轮子,总要有个次序。

中国人主张礼仪,便是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

茶使 人清醒,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

南北朝时,茶已用于祭礼, 唐以后历代朝廷皆以茶荐社稷,条宗庙,以至朝廷进退应对之盛事,皆有茶礼。

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

种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仪。

朝廷春秋大宴皆有茶议。

徽宗赵浩作有《文会图》。

无论从徽宗本身的地位或这幅画表现的场景、内容都 不可能是一般文人闲常茶会。

图的下方有四名诗者分待茶酒,茶在左,酒在右, 看来条的地位还在酒之上。

巨大的方案可环坐十二个位次。

宴桌上有珍差、果品 及六瓶插花。

树后石桌上有香炉与琴。

整个宴会环境是在阔大的厅园之中,决不 似同时期书斋捧茶,或刘松年《卢全烹茶图》、钱选《玉川烹茶图》那样自在闲 适。

可见,这是礼仪性茶宴。

当然,、比朝廷正式茶仅要灵活、自然,而较一般 茗饮拘谨得多。

由此可见,文人以茶为聚会仪式,或朝廷亲自主持文上茶会已是 经常举动。

所以,在《宋史·礼志》、《辽史·礼志》中,到处可见“行条”记 载。

《宋史》卷一百一十五《礼志》载,宋代诸王纳妃,称纳彩礼为“敲门”, 其礼品陈学、酒、彩帛之类外,还有“茗百斤”。

这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 必行的礼仪。

自此以后,朝廷会试有茶礼,寺院有茶宴,民间结婚有茶礼,居家茗饮皆有 礼仪制度。

百丈以茶礼为丛林清修的必备礼仪。

《家礼仪节》中,茶礼是重要内 容。

元代德辉 《百大清规》 中, 十分具体地规定了出入茶寮的规矩。

如何入蒙堂, 如何挂牌点茶,如何焚香,如何问讯,主客坐位,点茶、起炉、收盏、献茶,如 何鸣板送点茶人„„规定十分详细。

至于增堂点茶仪式,同样有详细规定。

浅谈茶文化对秘书人员礼仪素养提升的作用与机制

浅谈茶文化对秘书人员礼仪素养提升的作用与机制

浅谈茶文化对秘书人员礼仪素养提升的作用与机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礼节。

对于秘书人员来说,礼仪素养是其工作必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人员学习茶文化对其礼仪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探讨茶文化对秘书人员礼仪素养提升的作用与机制,为秘书人员礼仪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标签:茶文化;秘书人员;礼仪素养;提升一、茶文化对秘书人员礼仪素养的提升作用(一)学习茶文化有利于提升秘书人员的形象礼仪形象礼仪,是指秘书人员的仪容仪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等。

一个人的形象礼仪往往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秘书人员要协助领导的各项工作,自然免不了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其中个人形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因此形象礼仪是秘书礼仪修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沏茶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茶艺师,仪容仪表、着装要得体,举止要端庄,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

如茶艺师的长发要盘起,短发不遮面;着装整洁大方,不宜太艳丽、袒露;举止温文尔雅,不宜急躁等。

作为秘书人员,同样要求长发要扎起,短发要干练精神,着装要符合职业要求,处事要淡定,不能慌乱。

秘书人员的形象礼仪与茶艺师的形象礼仪实际上的共通的,都讲求着装、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要得体等。

秘书人员学习茶文化,注意自身的形象礼仪,便能更加充满自信与自尊,在从事秘书工作时也能建立更佳的形象礼仪。

(二)学习茶文化有利于提升秘书人员的接待礼仪接待礼仪,是指迎接、接洽、招待的一种礼仪。

秘书掌握好接待工作各个环节的礼仪工作,有利于秘书更好履行职责,为公司树立良好形象,因此接待礼仪是秘书礼仪修养的重要体现。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以茶会友,不亦乐乎。

“来客不筛茶,不是好人家”,这句俗谚就表达了“客来敬茶”的重要性。

以茶待客,更是最恭敬的礼节。

有客人来,用礼貌的用语如“请”、“欢迎”,紧接着请客人就座,为客人奉茶、续茶,送客送到门口等,都体现了茶文化中的待客之道。

对于秘书人员来说,接待来访客人并为客人奉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乎公司在外来人员心目中的形象。

四大品茶礼仪

四大品茶礼仪

四大品茶礼仪品茶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喜欢饮茶。

因此,如有可能,在上茶前,应征询一下来宾个人的意见:“请问您想喝一点什么饮料?”并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几种选择,如白开水、矿泉水、咖啡、麦乳精、果茶、果珍、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等。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古代茶宴的礼仪

古代茶宴的礼仪

古代茶宴的礼仪:
1.备茶:根据客人喜好准备茶叶。

2.净具:清洗茶具,特别是客人用的茶杯。

3.取火:点燃煮水的炭火。

4.候汤:等待水烧开。

5.煮水:当水初沸时,舀出一勺热水注入茶碗中以温壶,再次注水至七分满。

6.投茶:将适量茶叶投入茶壶或茶盏。

7.冲茶:当壶中水剩下三分之一时,再将剩余的水冲进茶壶,让茶叶充分展开。

8.分茶:将茶汤倒入茶盏中,先倒给地位高的客人,然后再依次给其他客人。

9.请茶:用茶盘托着茶杯,送到客人面前,邀请客人用茶。

10.品茗:让客人仔细品味茶汤,欣赏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1.叙话:在品茗过程中,主人要与客人叙话,增进友谊。

12.送客:品茗结束后,主人要送客,并邀请下次再来。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包括鞠躬礼、伸手礼、叩手礼等。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

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

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叩手礼:意指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单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谢你的寓意。

有的地方,前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必须双手指叩击茶桌以示谢谢。

此外,还有迎客礼、送客礼等。

敬茶礼仪标准的上茶步骤是双手端茶(不接触茶杯杯口),附在杯托附近,置于客人右手附近,是最适当的做法,同时注意茶汤七分满,并需要及时更换茶叶,添加茶汤。

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之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

品茶礼仪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所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随便”。

主人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

”不要视而不见,不理不睬。

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

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

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

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

关于敬茶的礼仪

关于敬茶的礼仪

关于敬茶的礼仪关于敬茶的礼仪敬茶步骤敬茶步骤大致有如下几点。

首先,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其次,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接着,装茶: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然后,请茶: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还有,续茶: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最后,茶艺:表演茶道技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

敬茶礼仪程序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喜欢饮茶。

因此,如有可能,在上茶前,应征询一下来宾个人的意见:“请问您想喝一点什么饮料?”并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几种选择,如白开水、矿泉水、咖啡、麦乳精、果茶、果珍、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等。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客来敬茶琛瓯洗尘礼仪介绍

客来敬茶琛瓯洗尘礼仪介绍

客来敬茶琛瓯洗尘礼仪介绍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

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

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清朝的茶文化与茶道习俗

清朝的茶文化与茶道习俗

清朝的茶文化与茶道习俗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清朝,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并形成了独特的茶道习俗。

本文将介绍清朝茶文化的特点以及茶道习俗的演变。

茶文化在清朝的发展起源于明朝,但是在清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清朝皇家非常重视茶文化,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茶会,且继承了明朝的一些茶会活动,如皇帝和文武百官品茶、聚会交流。

茶在这个时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饮品,也是社交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元素。

在清朝的宫廷中,茶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皇帝每天都会举行茶会,邀请贵族、官员以及文人墨客品茶。

在这些茶会上,不仅可以感受到茶的独特风味,还可以欣赏到独特的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在清朝被高度重视,茶师们被视为宫廷文化代表。

除了宫廷茶会,清朝的普通百姓也非常热衷于茶文化。

茶摊成为了街头巷尾常见的风景,茶馆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茶馆中,人们可以品味各种茶叶,闲聊天事、听音乐、观戏剧。

茶馆成为了人们交流、放松心情和寻求灵感的重要场所。

在清朝,茶道习俗也经历了一些改变和演变。

茶道强调礼仪和仪式感,是一种将茶饮制作和享用过程化繁为简的艺术。

在清朝的茶道习俗中,人们注重茶具的选择、茶叶的烹制以及品茶的技巧。

茶道注重内外宣泄,强调“清心寡欲”,追求精神的宁静和自我修养。

茶道习俗不仅仅在宫廷中流行,也传播到了民间。

按照茶道的传统,泡茶成为了一种艺术,人们追求泡出最合适的茶水,去除杂质、调整温度和时间来保证茶的口感。

茶道习俗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了品味和欣赏茶的水平。

除了茶道习俗,清朝还有一些茶具和茶具艺术形式值得一提。

例如,茶壶在清代的发展尤为迅速,各种造型独特的茶壶不仅成为了实用工具,还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人们注重茶壶的制作工艺、色彩与造型的搭配,追求“品茗同音、品味前人”的目标。

此外,茶具的收藏也在清朝达到了巅峰。

茶具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喜爱。

茶水的礼仪的重要事项

茶水的礼仪的重要事项

茶水的礼仪的重要事项茶水的礼仪的重要事项敬茶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有客来敬茶之礼。

随着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茶道、茶礼、茶艺已经通过不同的表现渗透到了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里不仅开辟了一个别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类名茶、特色茶点也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小茶楼。

普通百姓家虽然没有专用的茶室,也结合自身条件,配备有茶具和茶叶。

绿茶、花茶、白茶、黄茶不需洗茶,否则将损失茶叶有效成分;而经发酵的如红茶、黑茶、青茶(如铁观音、乌龙茶等)都需要经过洗茶,保障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敬茶步骤敬茶步骤大致有如下几点。

首先,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其次,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

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接着,装茶: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然后,请茶: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

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还有,续茶: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最后,茶艺:表演茶道技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

敬茶礼仪程序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端茶的礼仪有哪些端茶送客是什么意思

端茶的礼仪有哪些端茶送客是什么意思

端茶的礼仪有哪些端茶送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但凡有朋友或同事到访,出于礼貌,总会给来者泡上一杯茶水,以示友好和关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端茶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端茶的礼仪首先说泡茶:要选择洁净的杯子,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头道茶首先要进行漂洗,以去除附着在茶叶上的异味杂质,使茶叶保持原有的纯正,选择适宜的开水进行冲泡,泡出的茶清澈透明,既耐看又好喝。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抓杯子不讲究方式,不管手上有没有汗渍,直接握住杯口;有的为图省事,5个手指伸入杯内,一抓一把,也不顾及杯子是否会留下自己的汗渍、指纹,抓一把茶叶放入杯中开水一冲就算完事,这样泡出的茶实在是不太雅观,也不会有人愿意喝。

端茶:通常情况下是两只手端杯子,一来表示对客人的诚意,二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端茶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双手保持平衡,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最好是用盘托杯这样会比较安全,也能保持茶杯的平稳,又便于客人从你手中接过杯子。

在给老人或长辈倒茶水时,应该双手端杯,身体略微前倾,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有的人端茶比较随意,不注重细节,5个手指一齐上,一把拈住杯口或一只手端杯子,递到客人面前,这样做对长辈或来者是不够尊重的。

接茶: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在日常交往中,面对长者给自己倒水,必须要起身双手去接杯子,这样才显得对老人尊敬。

如果你不喝茶,事先得给对方一个信息,这样不至于给对方增添不必要的烦劳,也是出于对对方的一种礼节。

在接受同事或同辈的倒茶时,可双手接杯,也可单手接杯,但说声谢谢还是不可少的。

现实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接茶者,由于自己身份地位略高于倒茶者,就对对方不屑一顾,认为对方给自己倒水那是应当的,有的手也不伸,身如板上钉丁,尽管倒茶者双手递上,他也会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姿势,哪怕是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

清代端茶送客等茶风俗

清代端茶送客等茶风俗

清代端茶送客等茶风俗清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和巩固,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这一切使得清前期出现了封建盛世与承平的局面。

这为清代的饮茶和茶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

有清一代,从宫廷到民间,从豪门大户到市井细民,在饮食文化生活中,对茶的重视,绝不亚于对食品的器重和喜爱。

清朝时,散茶被广泛食用。

就茶叶加工而言,可分为粗茶和精茶。

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大多使用祖传的茶,而精茶则主要用作大陆人民饮用的商品。

明代有绿茶、黄茶、红茶、白茶和红茶。

乌龙茶出现于明末清初,六大茶类基本齐全。

现代中国分为两类:基本茶和再加工茶。

可以说,按照不同的制作方法确定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红茶,正式形成于清代。

清代民间社会生活中,饮茶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与饮茶有关的礼仪甚多。

清代民间的婚嫁中,茶叶更是必不可少。

据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淮南一带人家,男婚女嫁,若互换八字,双方家长皆满意时,男方要给女方家下定亲的聘礼,名为纳征。

这一环节是进入婚姻阶段的重要标志,此次礼品是整个婚前礼中分量最重的一次。

礼品中“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

这一习俗沿自宋代,取其“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之意,清有些人认为茶树的贞操不会动摇,而茶馆的雇佣意味着婚姻将永垂不朽。

根据清代赋格的《说雨》记载:“今天的婚礼是以茶为货币租用的,这在汉代和汉代都很常见,不在正厅使用。

”由此可见,用茶是一件严肃谨慎的事情,只能在与校长结婚时使用。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清代,原有的各具风采的地方茶俗继续流传,而新兴的、特色浓郁的地方茶俗,丰富起来,有许多甚至沿习至今。

如广州“上茶楼,吃早茶”的习俗,江苏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等地区的工夫茶,都是由清代延续至今的。

清代饮茶风俗,对现当代茶俗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清代江南的一些地区,人们喝茶时,往往有“必须有食物相伴”的习俗。

端茶送客的历史由来

端茶送客的历史由来

端茶送客的历史由来一个典型的国人交往的例子是:我国古代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

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

这样的惯例,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话又不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贸然说出的尴尬,这就是古代“端茶送客”的典故,这也是茶用于古代日常交往的典型案例。

而这个典故源于何时呢?在全球各国看来,中国是传统的东方文化的典型,对国人为人处事和表达交流想法的印象是:谦虚、含蓄,遇事需要沟通的时候,往往比较含蓄,而非像西方人那样,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的沟通。

据清代末期朱德裳《三十年见闻录》记载: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夏之时前去拜谒巡抚大人,按礼节不能带扇子。

这位县令却手执折扇进了巡抚衙门并且挥扇。

巡抚见他如此无礼,就借请他脱帽宽衣之机把茶杯端了起来。

左右侍者见状,立即高呼“送客”。

县令一听,连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很狼狈地退了出去。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清代官场上盛行的风俗“端茶送客”。

那时,下属拜见上司,上司虽让侍者泡茶相待,但大都不喝。

当上司举起茶杯做欲喝状时,则是下“逐客令”的表示,侍者会立刻高呼“送客”。

当然,清代官场上的客来上茶,坐久了也是可以喝的,但须上司举手称“请茶”且上司先饮,下属才能端茶品饮。

如今,这种“端茶送客”的做法除了在影视中所能见到外,现代生活中不多见。

实际生活中,有时有些客人说话不停,而又不顾及主人是否有时间有兴趣听的时候,人们又希望有“端茶送客”这样含蓄约定俗成的惯例,让双方都能体面收场。

但类似“端茶送客”的方式方法还是不难找到的。

比如,注意随时掌握谈话的节奏,控制谈话的主题,事情谈完后,面带微笑提示自己还有事情,改日再谈等。

还有,适当地抬腕看表或抬头看钟也是一种潜在送客的方式,这虽然是不太礼貌的方式,但当对方不注意尊重别人意愿,一味地耗费时间时,只有这种含蓄的送客方式了,这与“端茶送客”方式异曲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端茶送客等茶风俗
清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和巩固,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这一切使得清前期出现了封建盛世与承平的局面。

这为清代的饮茶和茶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

有清一代,从宫廷到民间,从豪门大户到市井细民,在饮食文化生活中,对茶的重视,绝不亚于对食品的器重和喜爱。

清代人们普遍饮用散茶。

茶叶就加工而论,又可分为粗茶与细茶两大类。

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多用祖茶,细茶则多作为市易之物,供内地民众饮用。

明代已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之分。

明末清初乌龙茶出现,六大茶类基本齐全。

中国现代则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

可以说,依据制造方法不同而确认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红茶,正式形成于清代。

清代民间社会生活中,饮茶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代,与饮茶有关的礼仪甚多。

清代民间的婚嫁中,茶叶更是必不可少。

据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记载,淮南一带人家,男婚女嫁,若互换八字,双方家长皆满意时,男方要给女方家下定亲的聘礼,名为纳征。

这一环节是进入婚姻阶段的重要标志,此次礼品是整个婚前礼中分量最重的一次。

礼品中“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

这一习俗沿自宋代,取其“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之意,清
人认为茶树贞洁不移,以茶行聘,寓意婚姻天长地久。

据清代福格《听雨从谈》记载:“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

”这表明用茶行聘是一件严肃慎重的事情,并且只能在娶正室时才用。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清代,原有的各具风采的地方茶俗继续流传,而新兴的、特色浓郁的地方茶俗,丰富起来,有许多甚至沿习至今。

如广州“上茶楼,吃早茶”的习俗,江苏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等地区的工夫茶,都是由清代延续至今的。

清代饮茶风俗,对现当代茶俗有着直接的影响。

清代江南一些地区,民间啜茶时,常有“必佐以肴”的习俗。

而品茶时所佐之茶食,又《清稗类钞》载,清代镇江人啜茶时,“必佐以肴。

肴,即馔也。

凡馔,皆可曰肴,而此特假之以为专名。

肴以猪豚为之。

先数日,溃以盐,使其味略咸,色白如水晶,切之成块,于茗饮时佐之,甚可口,不觉其有脂肪也”。

扬州人饮茶喜食干丝:“盖扬州啜茶,例有干丝以佐饮,亦可充饥。

干丝者,缕豆腐干以为丝,煮之,加虾米于中,调以酱油、麻油也。

食时,蒸以热水,得不冷。

”长沙茶肆,茶客茗饮时更有食盐姜、菜菔之风尚。

清代茶俗也有许多陈规陋习,有时简直近乎滑稽。

官场的“端茶送客”,就是其中之一。

凡上司召见属下,大官接见小官,或言语不合,话不
投机,或正事已毕,对方却无意告辞,上司便双手端起茶杯,侍从见了齐呼“送客”,“端茶”也就成了“逐客令”,属下不得不起身告辞。

清人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就描述了一幕“端茶送客”的闹剧。

申守尧等一伙佐班去见新制台,大家毕恭毕敬,声息俱无,原来预备的许多话要回禀,及见了制台,竟说不出半个字来。

制台见无话可说,就端起茶碗送客,众人也只得端起茶碗。

这时,忽听“啪哒”一声,不知是谁的茶碗跌碎了,茶泼了一地,连制台的袍子都溅湿了。

这种“端茶送客”的耍威风,只能是大官对小官,而且职卑者只能忍气吞声,如果想来个“对等”行动,是要准备拿自己的顶戴花翔开玩笑的。

本文有茗山生态茶业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