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案例

合集下载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苏州科技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第二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第三章西周第一节西周的建立与巩固第二节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第四章春秋第一节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第五章战国第一节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六章秦第一节秦朝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秦末农民起义第七章西汉第一节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第三节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第八章东汉第一节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九章三国、西晋第二节三国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西晋的门阀统治第十章十六国、东晋第二节东晋在江南的统治第十一章南朝、北朝第二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第三节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十二章隋朝第一节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第十三章唐朝第一节唐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第三节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五节隋唐文化第十四章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第二节北宋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经济第三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第十五章金、南宋第二节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第三节对峙局面下的金朝社会第十六章元朝第二节元朝的统治制度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五代辽宋金元文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七章明朝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第四节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与明末农民起义第十八章清朝第二节君主专制政体的进一步加强第四节清前期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第五节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社会第六节明清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第二节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第三节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第四节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第五节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故争第二节中法战争第三节中日战争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第二节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第三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六章辛亥革命第一节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第二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第五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第六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第七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第一节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第二节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第四节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第五节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三节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节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第二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第一节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第二节苏维埃革命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第四节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第二节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第三节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第四节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第五节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第五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一节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二节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第四节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第一节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第二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第三节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三.考试书目:1.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复习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考试书目,把握基本史料,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分析能力。

我国通史考试大纲

我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Ⅰ、考试内容及要求对中国通史的了解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古代史部分(1)中国历史的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曙光(2)上古三代:夏、商、西周寻觅中的夏;东亚雄邦:商;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3)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4)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大一统”帝制的确立;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汉武帝时代;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东汉的盛衰;汉代的文化与科技(5)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动荡中的南北中国;乱世中的文化自觉(6)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隋唐开国重建统一;盛唐的社会与文化;“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7)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8)大一统的再实现:元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元朝的科技与文化(9)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10)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康乾盛世”的治道;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2 近代史部分(1)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战后的中国社会(2)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第二次鸦片战争;咸同时期的朝局;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4)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思潮与学术;诗歌与散文;科技与译书(5)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7)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戊戌变法和政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8)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诗界革命”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9)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中国的曙光(11)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小说与戏曲;教育与科学3 现代史部分(1)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3)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打乱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国共两党配合得较好的战役,八路军 取得平型关、雁门关战役和袭击阳明 堡机场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 重大胜利 武汉、广州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9月--10月
1938年4月--5月 1938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赵登禹1933年喜峰口抗战有功,晋升为二 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7月下旬,被任命为二 十九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28日,在奉命转 移时,遭日军截击而牺牲。31日国民政府追赠 为陆军上将。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平津作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1937年7月 1937年8月--11月
1931年9月18日夜,依据石原莞尔的策 划,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 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 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 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 之花”。1929年任关东 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 侵华活动。1948年被判 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 刑。
1931年9月18日夜, 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
正面战场
形势恶化

政治诱降 枣宜 豫湘桂
陆 交 通 线


积极反共 “溶共、防共、 消极抗战 限共、反共”
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
独裁统治的加强:保甲制度、特务统治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日本的 “诱降” 政策 国民党 的反共 立场
转向 反动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五届五中全会”
“溶共、防共、限 共、反共”
消极抗战 分裂 投降 退步 积极反共
独裁 掠夺 垄断
抢夺 果实 果实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案例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江苏省兴化市城东镇初级中学高学宽【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本课是北师大版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多媒体展示动感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分析、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这段历史。

潜移默化地体味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本课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①解放战争何时全面爆发?②国共双方在战争之初情况如何?③进入第二年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温故知新,也为本节课预热增温,情感蓄势。

)二、本课内容呈现1、战略决战①“关门打狗”决战东北②大军合力战淮海③兵临城下直取平津2、百万雄师过大江(内容的呈现,给四个小组亮明了主攻方向,学生们跃跃欲试。

)三、分组探讨每个子目的内容组成评比小组(由各小组派两名代表组成,本组代表不为本小组评分),公布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六章国民党在大陆的崩溃

第六章国民党在大陆的崩溃


①表现: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和美国记 者安娜· 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集中优势 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②内容:
A、政治上:基本点就是要入手发动群众,全党 人民群众亲密合作,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 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 B、军事上: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即采取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C、经济上:必须持久打算,努力增加生产,后 行节约,自力更生的经济方针。




2、各解放区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军胜利突出重围。 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七战七捷,主动撤往山东。 在华东战场,一九四七年一月二日至二十日,华东野战军 主力在峄县枣庄地区歼敌两个整编师师部、四个旅及一个 快速纵队,五万三千余人,生擒两个师长。 东北野战军,针对蒋介石“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采取 南打北拉、南北密切配合、集中力量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 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七年四月,进行了四保临江 三下江南战役,歼敌三万五千余人,坚持了南满,巩固了 北满,并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结束了敌人在东北的攻势。 从1946.7—1947.28个月中歼灭GMT军队66派71万人, 每月9万人。 从1947.3GMT将战略改为重点进攻。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崩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5.9~1949.10)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 一、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形势与国共两党根本对立 方针。 • (一)抗战胜利的政治形势。
• 国际 • 国内
• (二)国共两党根本树立的方针。
• 1、GMT:坚持内战,独裁方针,提出“国家统一,政治民主”的口 号。 • 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 3、中间势力: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历史八上《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历史八上《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获解放
4.历史意义: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
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政 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 造了稳定的环境。
P26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 包围的策略?
防止敌人向国外逃窜,给以后的革命 和建设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留下隐患。
兵力部署:一野:大西北 二野:大西南 三野:华东 四野:华南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部队行进在戈壁滩上
蒋 阴谋 和 被揭 谈穿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全 解中 放国
向全国进军
展示了彻底歼灭国 民党、解放全中国 的决心
摧毁了国民党的政 权
追剿国民党的残余 势力
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 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的下列行动中,体现了诗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 神的D是( )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根据图一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历史信息?
(2)从图一到图二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
斗争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参 考 答 案
(1)抗日战争后共产党努力争取 和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参 加重庆谈判;蒋介石内战准备不充 分,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 石真内战,假和平等。
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后举行入城式
全 国 领 土
基 本 解 放
形 势 图
战果:
1.到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西 南和中南部分地区以外全国大陆上的大部 分地区。
2.到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 行动宣告结束。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 国民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 5.24 国民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上册5.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战略决战前的形势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

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

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

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

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

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

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

同时决定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

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我军的正规军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昆明各界为“一二•一” 惨案的死难烈士出殡。
4.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1月10日,根椐《双十 协定》规定而召开的各抗日党 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开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 中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 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 无派社会贤达9人。这些代表 中左、中、右三个方面的都有 。会议分政府组织、施政纲领 、军事问题、国民大会和宪法 草案等5个小组进行讨论。
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而我 且们 能不 够但 打必 败须 毛 蒋打 泽 介败 东 石蒋 。介 石 ,
——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一切 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的《美亚杂志》 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志刊登此谈话的期刊封面。
为了打退国 民党对解放区的 军事进攻,我党 在政治上建立最 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军事上采取集 中优势兵力,各 个歼灭敌人的作 战原则。 人民群众积极当兵支援共产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四、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
中间路线破灭
政治 危机
国民党 统治区 的政治 经济危 机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危机
——毛泽东《关于西北战场的作 毛泽东等在转战陕北的 战方针》 行军途中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五日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 沙家店战役示意图

沙家店

瓦窑堡
羊马河 蟠龙 延
定 河
黄 河
青化砭 西
延安

返回
孟良崮战役示意图
济南

青 岛

孟良崮

微 山 湖
临沂

徐州


返回
经过三天多 的激战,我军于 16日上午,全歼 整编第74师,师 长张灵甫被击毙, 有力地配合了陕 北和其他战场的 作战。

《中国通史(现代史)》教案(精)

《中国通史(现代史)》教案(精)

《中国通史(现代史)》教案历史系李宝明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中国通史(现代史)》教案第一章国共合作的酝酿教学时间:2010年2月22日、23日、26日教学目的: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

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应用唯物史观来评价孙中山的伟大转变,熟练掌握国共合作酝酿的历史进程。

掌握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基本概貌。

教学时数:6学时讲授对象:历史系历史学2008级文博旅游、文物博物馆专业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学难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学方法:讲授法,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思考题: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国共合作的酝酿过程。

2、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中共一大第二章国民革命教学时间:2010年3月1日、2日、5日、8日教学目的:了解国共合作的基本概况。

掌握国民革命的意义。

理解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熟练掌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表现。

掌握北伐战争的历史进程、“四一二政变”、黄埔军校、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五卅运动、戴季陶主义、“三一八”惨案、北京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时数:8学时讲授对象:历史系历史学2008级文博旅游、文物博物馆专业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教学难点:国共合作过程中的斗争教学方法:讲授法,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思考题:1、“四一二政变”、黄埔军校、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五卅运动、戴季陶主义、“三一八”惨案2、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教学时间:2010年3月9日、12日、15日、16日、19日教学目的:了解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红军反“围剿”斗争。

掌握民党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

了解国民党军阀的混战和中间政派的活动。

理解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必要性。

掌握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名词解释:《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1、好人政府。

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

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

进行裁兵运动。

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名词解释: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

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

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6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的是()。

[2013年统考真题]A.《小二黑结婚》B.《荷花淀》C.《暴风骤雨》D.《红旗谱》【答案】C【解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了农村妇女即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红旗谱》是梁斌的名作,作品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描绘了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的名作,是一部反映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

2.中国史学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点的学者是()。

[2011年统考真题]A.王国维B.顾颉刚C.钱玄同D.胡适【答案】B【解析】1923年2月,顾颉刚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二、名词解释1.黄炎培[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答: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

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答: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彻底崩溃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彻底崩溃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彻‎底崩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迅速‎崩溃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是‎抗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明白第三条‎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最后破产‎是历史的必‎然,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学时)‎了解抗战胜‎利后不同党‎派的建国主‎张和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而作‎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1.抗战胜利后‎不同党派的‎建国主张。

2.重庆谈判。

(授课内容)1.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不‎同党派的建‎国主张(1)国际形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国际进步‎力量空前壮‎大,帝国主义的‎力量大为削‎弱。

战前,英、德、法、美、意、日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六‎大强国。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被彻‎底打败,英、法两国元气‎大伤;唯有美国远‎离战区,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战争结束时‎,美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1/3,黄金储备的‎3/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美还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和核垄断‎。

凭借其强大‎实力,美从战时的‎“民主兵工厂‎”开始充当“世界宪兵”和“霸主”。

其外交政策‎也由“孤立主义”变为“世界主义”。

在亚洲它首‎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但从全球角‎度看,整个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明显不如‎战前。

与此相反,国际间进步‎力量不断加‎强。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损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却以其对‎反法西斯斗‎争胜利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大大提高‎了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社、九三学社、致公党等民主党派纷纷发表 声明,谴责美军暴行,支持学生运动;坚决要求美军立即撤出中国;一些民主 党派的机关刊物出版了“抗暴特辑”、“反暴特刊”以抗议美军暴行。由沈崇 案引发的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标志着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高涨的到来。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一)、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基本状况: 1、战后的国际形势 (1)有利方面:
(2)不利方面:
2、战后的国内形势 (1)有利方面: (2)不利方面:
货币贬值
挤兑黄金(1948,上海)
饥民
施粥(1948.12.上海)
施粥(1948.12.上海)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危机 1、对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
“李闻惨案” 2、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 和改组政府

行宪国大(吴稚晖宣布选举结果)
第一届总统
3、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二)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1、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
署和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A、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提出 B、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内容 C、争取东北,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D、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具 体措施
E、实行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意

(2)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调整和建立各战略区党的领导机构,加
强党的领导
3、解放区的练兵、减租与土地改革和生
产运动
第二节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与人民解放区的 战略防御(1946.6—1947.6)
一、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军事进攻与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一阶段 分割包围,切断 退路。
第二阶段 各个歼灭被围国 民党守军。
第三阶段 傅作义率部接受 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攻克天津(1949年1月15日)
1949年1月15日下午3点,人民解放军历经29个小时,全歼天津守敌13万人,活捉 国民党军天津守备司令陈长捷等人。当日,天津军管会主任黄克诚、天津军管会副主 任兼天津市市长黄敬等政府领导进入市内,宣告天津军管会和天津市政府成立,并立 即开始了对天津的接管工作。
解放区农民小车队
↑解放区农民组成支援前线解放军的单 架队
←解放区农民大车运输队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解放区的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军鞋
解放战争时期,仅华北、东北就有260万人参军。广大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 护伤员。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沈崇事件”
“美军滚出去!” 学生们写在电车上的反美暴行标语
当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时,1948年11月 底,中央军委决定发动平津战役。东北野 战军80万人挥师入关,同华北地区的人民 解放军一起,迅速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 口、北平、塘沽一线的5个孤立据点上。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 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 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 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的战 略性决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地歼 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 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 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示意图

第六讲: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第六讲: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6
中国军队向忻口推进,以堵日军南下之师
徐州会战(37.12~38.5)
• 1938年3月,日军突入台儿庄, 4月,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 战基本围歼了台儿庄的日军。 这次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 民的抗战精神,阻止了日军的 迅猛进攻。
中国守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坚守不退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 令李宗仁赴前线
第六讲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
主要问题
国民党统治地位的确立 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失败
2
一、国民党统治地位的确立
1、国民党由纷争走向“统一”
1927年4月国民党内出现三个中央党部,全
国出现了武汉汪记国民政府、南京蒋记国民 政府、北京奉系安国军政府三个政权的鼎立
局面。
3
宁 汉 对 峙
——张治中1948年3月1日在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的演说,《张治中回忆录》,第766页。
70
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分析
①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应有发展。
②农业凋敝。
③官僚资本“一枝独秀”。 ④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71
物价上涨速度


1945-9月,100 1946-9月,1475 1947-9月,12534 1948-1月,36939 1948-5月,142468 1948-6月,256397 1948-7月,755165 1948-8月,1368049
5
2、“二次北伐”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终结
6
蒋统一国民党后,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统一中国。国民 革命军共40多个军70万人,以蒋为全军总司令,何为总参 谋长。
张作霖的安国军兵力约40万 6月1日,北伐军分三线向京津发动全面进攻。张作霖见 大势已去,3日退出北京,安国军实行总退却,撤往山 海关、锦州一线。4日,张作霖乘坐专车到沈阳附近皇 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但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是不利的,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国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党的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制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
蒙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zou yu靠边沿的地方), 长达6400千米,海岸线之3200千米,重要港口六,山脉七,丰腴平
原四。”这时,新政学系头目、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向蒋介石建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 阶段开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建国。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中间阶级、民主党派的主张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 立“中国型的民主”的方案。1945-1946年,民联、民建、民
“接收大员”有的是 官架子、枪杆子、大帽子, 还要加上那 张天师的灵符般的封门条子…… 这样,他很快就有了金子, 有了房子,
有了车子,
有了女子, 这样,他很快就通货膨胀一番,

从一个瘦子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胖子!








你瞧,此刻,我们可敬的“大员” 正从豪华的跳舞场 坐着流线型的车子, 抱着香喷喷的女子, 回到皇宫般的屋子, 脸孔上露出“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得意忘形的样子, 手里擎着斟得满满的杯子 面对着会唱歌的眼珠子, “亲爱的玛丽,我的‘甜心’” 你说,抗战八年, 我们怎么不该 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子?
背景
早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便从峨嵋山
上跑下来,抢收胜利果实;同时,大批军队也从西南隅一 拥而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陆路、水路、空路,兵涌如
潮,奔赴全国各地,抢着受降,收复失地。接收官员如蚁
出巢,你争我夺,敲诈勒索,沦陷区人民称他们是“五子 登科”:抢车子、房子、金子、衣服料子和婊子,“三阳 (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
进、民促、九三学社等先后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在1947年更
名。这些民主党派,在反对内战独裁,促进政协召开、维护政 协路线的行动上,同共产党结成同盟。
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月28日-10月10 日 大致经过:蒋介石在“假和平、 真内战”策略下,1945年8月14日、 20日、23日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去 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 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 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 飞(右一)与前来迎接的国 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 民党进行谈判。 美国特使赫尔利(左三)飞 赴重庆前在在延安机场。
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5年9月—1949年10月)
本章重点:掌握抗战胜利后的三种建国主张,国
民党召开的“制宪国大、行宪国大”,
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新中国
成立的伟大意义等。【4学时】
本章内容框架 ︱
第一节 第二节
国民党挑动内战 解放区的自 卫反击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议道:“可邀中共领袖毛泽东来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国是,如 毛泽东来,则谈;若毛泽东不来,则是无视和平、失理之举。若谈
得成,可迫使中共交出军队,若谈不成,则共产党是破坏和平。无
论谈与不谈,我党均能争取时间,加紧部署,择机讨伐!”重庆谈 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诗歌中的“接收大员”

斯 大 林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后 的 国 内 形 势
2.三种建国主张
(1)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提出“国家统一,政 治民主”口号 国民党一方面逼迫或引诱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行 “军令政令统一”;另一方面又玩弄召开“国大”的把戏,给国民 党发动统治披上合法民主的外衣。
1945年9月,蒋介 石命令阎锡山进攻解放 区的电令
第三节
现代史上哲学、科学与文学的 发展
第一节
国民党挑动内战 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一、战后三种建国主张的斗争 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三、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与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四、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 中间路线破灭
一、战后三种建国主张的斗争
1.战后美国、苏联的对华政策 (1)美国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 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 个统一的亲美政府;短期 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 控制中国”。
毛泽东离开延安,飞赴重庆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与蒋 介石合影
结果: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 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一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 “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 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二确认国 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12月,美国 五星上将马歇尔被任为 总统特使,前往中国调 停国共关系。 马歇尔来华后组成的三人军事 小组张治中、马歇尔、周恩来
(2)苏联
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帮助共产党发 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美 国对付苏联的工具。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 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 苏 友 好 同 盟 条 约
《 双 十 协 定 》
2.停战协定的签订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 华政策声明,并于1945年 12月20日派特使马歇尔来 华调处国共冲突,12月27 日国共重启谈判。1946年1 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 战协定。由双方向所属部 队发布停战令,并规定于1 月13日午夜12点停火。 1946年初,毛泽东在延安设宴欢迎 三人停战小组成员马歇尔和张治中
罗斯福发言指出:“ 有5亿 中国人站在美国一边,这在‘紧 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是 会‘非常有用的’。”
美国政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全面干涉中国内政,甚至介入中国内战-----它不敢,因 为怕遭到舆论谴责; 第二、撒手不管中国的事情-----它舍不得,因为它已经在蒋介 石身上投了很多钱; 第三、调停国共关系,遏制中国内战,以保住蒋介石的执政地位。 美国政府权衡再三, 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