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统计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两党歼敌统计

抗日战争两党歼敌统计

战役共军统计日军统计战役国军统计1平型关1,0002631淞沪会战60,000 2广阳伏击战1,000632太原会战40,000 3晋察冀区反八路2,0001383南京保卫战15,000 4三次破习平汉路1,200134徐州会战50,000 5冀中1938年春季1,0001035武汉会战 200,0001,5001746随枣会战40,000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7易(县)涞(源1,400717枣宜会战23,000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4,0001008南昌会战12,000 9晋察冀区1938年5,0002789上高会战20,000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5,50018510晋南(中条山)会战9,900 11冀南1938年反“6003011第二次长沙会战20,000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3,00018812第三次长沙会战50,000 13115师陆房突围1,30019913浙赣会战30,000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8003114鄂西会战40,000 15太行区1939年夏2,00011415常德会战50,000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2,50019316豫中会战4,000 17北岳区1939年冬3,60013817长衡会战60,000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8007018桂柳会战30,000 19冀中1940年春季3,00018419缅北会战90,0002,20012720雪峰山会战30,000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21129师白晋铁路破60023合计873,9004,490348差异率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23冀中1940年夏季2,6008024百团大战43,2803,22325太行区1940年秋2,800133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2,3009627太岳1940年冬季260222,500154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合计102,2306,741国共歼敌人数比例差异率 6.6%国共歼敌人数倍数15日军统计40,67226,0007,60032,00097,00013,0009,0009,00015,0003,9627,0006,00017,1484,00020,0003,35060,00016,00040,00027,000453,73251.9%1.91.5%67.31。

中国抗日战争各省牺牲人数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各省牺牲人数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各省牺牲人数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各个省份都牺牲了很多英勇的士兵。

那么你知道大概是牺牲了多少人数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抗日战争各省牺牲人数统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抗日战争各省牺牲人数调查1广西,刚军著称的桂军,1200万人口,抗日出兵人次达100万人,人均最多,也最善战。

2四川,一句话无川不成军,当时四川六七千万人口出兵人次达300万人。

3湖南,湖南当时只有3000万人口,出官兵230万,淞沪会战湖南一省出兵占中方总兵力的1/6。

国军五大主力至少有两支是湘军。

抗战第一年日军已经打东北到湖北,之后硬是被拖在湖南拖了七年,最后连受降地点都在湖南。

抗日战争各省出征兵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重庆,广西是大后方补充兵源最多的地方,也就汉奸最少的省。

现在大部分人都说汉奸最多的省是东三省,这是表面上普遍的看法,其实恰恰相反东三省沦陷区中汉奸最少的。

首先,9.18时东北军受命撤离东北,虽说被指责不抵抗的骂名,但这不是汉奸,留下的东北军残部大部分转变成抗日义勇军,当伪军的很少,我们误认为伪满洲国军是汉奸组成的,其实伪满洲国军是满人和少数蒙古人组成的军队。

第二,9.18以后日本统治下的东北,也就是伪满洲国,不像关外沦陷区那样残暴,不能说是太平但相对安定,没有像关外那样到处都是汉奸。

汉奸最多的省是,河南省。

河南战役,五万名中国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缴械我们看的电影1942灾民,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呢?我们选择了后者。

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写的《蒋介石传》都有记载,看了令人不得不信河南农民的确是帮助日军消灭了本国部队。

抗日战争伤亡最多的——川军战斗中的川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激昂,再次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从1937年7月7日开始,持续了8年之久,对中国人民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本文将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总体伤亡情况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惨重。

根据相关研究和统计数据,中国军队伤亡人数超过400万人,其中包括阵亡、负伤、被俘以及失踪的士兵。

中国军民总共遭受的伤亡人数甚至更加庞大,据估计超过2000万人。

二、军队伤亡统计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经历了艰苦的战斗。

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游击队,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军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1. 正规军伤亡情况中国军队中的正规军是主要的战斗力量。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战役中。

据统计,中国军队的阵亡人数约为130万人左右,负伤人数超过250万人。

2. 游击队伤亡情况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游击队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据统计,中国游击队在战争中遭受的伤亡人数约有50万人,其中阵亡与负伤人数各占一半。

三、民众伤亡统计除了军队伤亡外,中国人民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日军在侵华期间实行了种种残暴行为,包括无差别轰炸、屠杀平民以及实施“三光”政策等。

据统计,中国民众在战争期间的伤亡人数高达1800万人以上,其中包括直接被杀害的和间接死亡的人数。

四、战争后的伤亡统计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并没有意味着伤亡统计的终结。

战争对于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例如,许多战争老兵和平民伤残以及未能恢复正常生活,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五、伤亡统计问题与争议伤亡统计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由于战争期间信息传播不畅,地域广阔,伤亡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备受争议。

同时,还存在着日本侵华军队对伤亡数据进行掩盖和篡改的问题。

因此,在确定具体的伤亡统计数据时需要审慎对待。

抗日战争相关统计数据及点评

抗日战争相关统计数据及点评

抗日战争相关统计数据及点评一。

敌、我伤亡对比及点评:我军战时伤亡情况:中方共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含:总记阵亡人员2200万人【国军阵亡将士135万人,共军阵亡将士60万人,其余为普通民众】,其余为普通民众;注:次统计仅为约数,且不含港、澳、台等沦陷区即被日本731部队秘密虐杀而无法统计的人员数量。

)。

敌军战时伤亡情况:日方总计伤亡700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伤亡约185万(此数据是日方自己的准确数字)人(期中含阵亡军人45.6万人)。

点评:敌、我军人阵亡数字基本为1:4左右,说明日军的训练、战斗意志、武器装备---等方面确实强与我军,这进一步证明日本的侵略是找有预谋的;而我方巨大的民众伤亡数字更放映出当年我们应对战争准备的不足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是何等的残暴---!二。

敌、我被俘人员的情况:我方战士被俘人员情况:除部分变节分子外,基本无生还的可能,且大部分死于日本731部队的虐杀和日本北海道等地的艰苦劳作------!敌方战士被俘人员情况:部分死于自杀或伤重不治,其余被改造于战后释放;战后国共双方共计义释日方战俘314万余人(其中关内释放2141600人,关外释放110万人),加上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释放的国、共留用战俘等,总计释放日本人402万余人,无一虐杀!点评:战后由于国、共党争,兄弟相戕,无疑使日本免于本应受到的惩罚,这是我们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并接受这一历史教训!如果当年有机会认真地对日本军国主义彻底清算,他们还有机会和我们争钓鱼岛吗?可惜历史没有后悔药可循!回顾历史,对我们今后该有什么样的启迪呐——!三。

敌、我财产损失情况:我方战时财产损失情况:战时总计耗费600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及美元当时在中国购买实物水平计算,基本可折合约6000盎司黄金;且日本在战时抢劫我大量矿产、文物、民间财物-------尚未计算在内(数量也无法准确计算);另日本在战时无偿征用我大批劳工,抢劫我大量工厂、机戒设备、原料、成品及半成品------尚未计算在内;------!敌方战时财产损失情况:战前日本正爆发经济危机,出于转移国内注意力的目的日本冒险侵略中国,所以日本除了几条本就该死的烂命,基本没什么损失;倒是得益于战士从中国劫掠的大量资源和战后不用养活军队,战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国民走上富裕的生活道路;所以日本人应该感谢日本战败------!点评:我不想再说什么!我只想怎样才能把我们当年的损失从日本人那里捞回来,只因为钓鱼岛的愤怒---!只因为日本的忘恩负义------!四。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与战争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与战争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与战争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持续了8年时间。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和牺牲,不仅对抗了外国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抗战伤亡统计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民众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根据历史资料和研究,中国的抗战死伤人数大约在2000万以上。

其中,军队伤亡约占一半,平民伤亡约占一半。

这些伤亡人数在世界战争史中属于极其庞大的数字。

在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承受了相当大的伤亡。

特别是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对无辜平民进行了暴力和屠杀,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逐渐壮大,民众也积极参与到战争中。

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精神使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到了战争的后期,中国军队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获得了胜利,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巨大震动,也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积极组织抗日游击战争,有效地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抗战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战争还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其次,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在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采取了烧杀抢掠的战略,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了无情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为了支持战争,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和顽强的抵抗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然而,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代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以更好地认识抗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一、战争初期的伤亡统计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中国的军队处于严重的装备和组织不完善状态。

而日本帝国却已具备高度现代化的军事实力,强大的武器装备使其在初期战役中占据了很大优势。

中国军队承受了沉重的伤亡,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人。

二、战争中期的伤亡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大意义,全国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合力。

中国政府开始加强战时经济的调整和武器装备的改进,壮大自己的抗战力量。

在这一时期,中国军队斗志高昂,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

然而,由于日军在数量和技术上的优势,中国军队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统计,战争中期,中国的军队和民间的伤亡人数已经上升到数百万,其中包括无数的壮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战争后期的伤亡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发起了一系列有效的反攻行动,逐渐将日军逼退。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充满了残酷与牺牲。

据统计,在抗战最后一年,中国军队与民众仍然有数百万的伤亡,其中不乏妇女、儿童和老人。

四、战争伤亡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伤亡统计数据表明,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破坏。

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家庭的破碎,城市的毁灭。

同时,大量的军事物资和民用资源被消耗殆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此外,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屠杀也给中国人民心灵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然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也得以展现。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抗日战争各战役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各战役伤亡统计

战役名称时间八一三凇沪抗战(1937.08.13—11.12)平型关战役大捷(1937.09.25)忻口战役(1937.10.13—11.12)太原会战(1937.10——11)台儿庄战役大捷(1938.03.24—04.07)武汉会战(1938.06.11—10.25)广州战役(1938.10.09—10.29南昌会战(1939.03.17—03.27)随枣会战(1939.05.11—05.24)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0914—10.15)桂南会战(含昆仑关大捷)(1939.11.15—1940.02)其中昆仑关战役(1939.12—1940.02)枣宜战役(1940.05.01—06.18百团大战大捷(1940.08.20—12.05)豫南会战(1941.01.25—02.07)上高会战(1941.03——0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5)冀中反扫荡(1942.03——08)中条山战役亦称晋南战役(1941.05.07——05.31)仁安羌大捷(1942.04.17——04.19)鄂西会战(1943.04——1943.05)常德会战(1943.11.02——1944.01.06)豫湘桂战役含豫中、长街、桂柳会战)(1944.04——12)参加双方军力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日军坂垣师团两个联队,日军4个师团,日军四个半师团14万人,日军第十、第五师团3万余人,日军35万余人,日军第21军的3个师团,日军4个师团12万余人,日军第11军第3、第13、第16师及骑兵第4旅,10万余人;日军第11军4个半师团10万余人,日军3万余人,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日军第11军7个师团56000余人,日军15万余人,日军第11军3个师团,日军6.5万余人,日军第11军12万人,日军第11军4个师团12万人,日伪军5万余人,日军华北方面军7个师团又3个旅团15万人,日军第33师团第214,第215两个联队7000余人,日军第11军10万余人,日军第11、第13军2万余人,日军51万人,国军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八路军一一五师1万余人。

抗日战争损失及伤亡人数统计表

抗日战争损失及伤亡人数统计表

抗日战争损失及伤亡人数统计表光看中国的大家的确觉得中国在2战中受害严重其实战争是残酷的被地面战争波及到本土的几个国家损失都很惨重看看二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伤亡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另外的就是这个中国军队死亡的数字可能不太准其他资料显示的到中国军队伤亡的都是130万-180万之间不过当时很多是中国人民自发组建的人民抗日队伍(象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那样)很多后来也加入了我们的正规队伍难以清晰区分计算世界上各国认可的官方统计中:在第二战中,全球军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受伤人数超过1.3亿,伤亡总数达1.9亿人。

其中,平民死亡人数约2730万人。

盟军军队中,苏联军队死亡人数890万,中国军队死亡148万,英国军队死亡人数38万,美军38万。

法西斯国家也受到重创:德国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士兵死亡人数达600万;日本军队伤亡人数为216.1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平民死亡数占了世界总认输的的1/4 而军队死亡数只是苏联的1/7,德国的1/9,日本的1/2。

以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这3个国家的军事科技(人家坦克飞机就几万辆中国抗战初期连机枪炮兵部队都没有)只损失这个数字我们就打败了有先进武器的日本的确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其中人民抗日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应该里面还算上了国民党抗日部队的伤亡了)要不说打的是日本是被我们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的呢。

哎再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吧各大战场死伤数:苏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

德军以及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

双方死亡比例1.54:1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1.7:1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0:总表:国名死亡受伤合计死伤苏联2680万3300万6000万中国1800万1700万3500万德国800万2000万2800万波兰650万100万750万日本290万400万690万南斯拉夫170万300万470万美国38万150万190万英国40万120万160万意大利20万50万70万法国30万20万50万二战伤亡概况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的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

本文将就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民房损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城乡无数民房遭到了摧毁和破坏。

据统计,中国的城市民房损毁总量约为7.3亿平方米,农村民房损毁总量约为24亿平方米。

这些民房的损毁给中国的城乡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二、工业设施损失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工业设施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据统计,中国的工厂、矿山、电厂等工业设施总计损毁约为22.3万个,工业设施的损失总额达到了150亿美元。

这些损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

三、交通运输系统的破坏抗日战争对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据统计,中国的公路总计损毁达到了22万公里,铁路总计损毁近万公里,河港码头也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这些交通运输系统的损毁给中国的物资运输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战争期间中国的后勤保障困难重重。

四、文化损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古迹、文化建筑和重要的文物无一幸免地被摧毁。

例如,中国的故宫、颐和园等文化遗产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种文化损失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伤害。

五、人员损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还有大量的人员牺牲。

据统计,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军民伤亡总计达到了3500万人次,其中包括了近3000万的平民伤亡和近500万的军人伤亡。

这些惨重的人员损失对中国家庭、社会和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是巨大而惨重的。

从民房损毁、工业设施损失、交通运输系统的破坏到文化遗失以及人员损失,都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本文将介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并提供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以展示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和巨大付出。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经历了数场激烈的战役和战斗。

据统计,中国军队在这段历史时期共计伤亡约1500万人。

其中,军人阵亡约300万人,负伤约800万人,其他伤亡人员包括战俘、失踪和残疾人。

这些伤亡数字令人震惊,揭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抗日战争的硝烟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进攻和侵略,付出了巨大的壮烈。

中国军队伤亡统计中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牺牲。

这些军人不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为了保卫家国,捍卫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伤亡统计数据也显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敌人的进攻下,孤军奋战,打出了寸土必争的战斗精神。

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中国军队的抵抗为整个国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的伤亡统计数据还突显出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的严重破坏。

在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装备来支持作战,这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战争也导致了大量的战区流离失所者和难民,使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和顽强精神,也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整个国家坚定地走上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道路。

尽管伤亡统计数据令人沉痛,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中国军队的付出和奉献。

他们的英勇和无私精神铸就了中国抗战的辉煌,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纪念抗日战争英烈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历史的教训,努力维护和平与稳定。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坚决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让战争的悲剧永不再现。

总结起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揭示了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正文】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期间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统计数据,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情况。

一、战争伤亡统计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伤亡不可估量。

根据历史资料和相关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死亡人数高达2000万以上。

其中,军队伤亡占了很大比例,约为1400万人左右。

由于战争环境的复杂性,很多战士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同时,还有大量的中国平民也遭受了战争的摧残,其中包括无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因此,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二、战争损失统计除了战争伤亡,中国抗日战争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战争期间,中国各个城市和乡村遭受了轰炸、封锁和抢掠。

城市的基础设施、工厂和农田都遭受了严重破坏,这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千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

同时,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社会秩序的崩溃、人口流离失所、教育系统的瘫痪,都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由于战争的持续时间和范围,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是长期的,甚至可以说是持久的。

三、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统计,我们不能简单看待。

这些数字背后代表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的对抗,更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后代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统计也提醒着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维护和平。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个生命和家庭的痛苦,每一处损失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牢记那段惨痛的岁月,珍惜和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在陈述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之前,必须强调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8年时间的抵抗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伤亡和破坏,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个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军队和民众的伤亡总数超过了3000万。

其中,军队的伤亡人数约为100万,平民的伤亡人数约为2900万。

这些数字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程度。

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主要包括战场上的军事伤亡和平民的受伤和死亡。

在军事伤亡方面,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游击战,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战斗中的伤亡主要来自于枪炮的轰击、爆炸物的破坏和化学武器的攻击。

同时,由于医疗设施的不完善,许多伤员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导致伤亡人数进一步增加。

平民的伤亡也是抗日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日本侵略者不仅炮轰村庄、城市,还对无辜的平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其中最为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此惨案中,日军对南京市的居民实施了残忍的杀戮,估计有几十万甚至更多的中国平民被杀害。

此外,日军还对其他地区的平民进行了虐杀、掠夺和强迫劳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除了直接的伤亡人数,抗日战争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大量的财产和基础设施损失。

日本侵略者破坏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摧毁了桥梁、铁路和公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不仅严重影响了战争期间的经济发展,也对战后的重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还需要指出,这些数字并不是最终准确的。

由于战争期间数据的不完全和统计的困难,真实的伤亡人数可能要高于以上所述。

然而,即使是这些初步统计的数字已经足以说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抗争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通过深入了解和准确统计战争中的伤亡情况,我们能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并借此向为国家独立和繁荣奉献的抗战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伤亡人数惊人。

本文将对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战争伤亡统计进行概述,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所经受的巨大磨难。

1. 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中国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这场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37年至1945年的抵抗阶段和1945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阶段。

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和民众进行了艰苦的抗击,为保家卫国献出了无数热血。

2. 中国的战争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所遭受的战争伤亡是巨大的。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军民伤亡总数估计达到了数百万人。

具体的数字在历史记载中有所不同,但无疑都表明了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2.1 中国军队的伤亡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是直接面对敌人的主力部队。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的总伤亡人数约为270万人。

这其中包括战死、战伤和失踪的军事人员。

中国军队不仅在战斗中频繁遭受日军的袭击,还要面对恶劣的战斗环境和困难的补给条件,为保卫国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2.2 民众的伤亡除了军队伤亡外,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众也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在敌人的疯狂轰炸和侵略行动下,无辜的中国百姓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民众的伤亡人数达到了数百万人。

这其中包括因战火导致的伤亡、失踪以及逃亡所致的流离失所等。

3. 抗日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战争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3.1 国家层面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团结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性,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3.2 个人层面战争使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数不尽的家庭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

战争也造成了许多人的伤残,导致了许多人结下一生残疾。

4. 总结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伤亡统计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拼搏和牺牲。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毁统计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这些损失不仅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还包括对各个城市、乡村和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

本文将就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损坏进行统计和介绍,以准确反映这段历史时期的惨痛真实。

一、战争损失统计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期间中国各地受到了大规模的轰炸、烧毁和破坏。

根据历史记载和相关统计数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人员伤亡总数超过3000万,其中包括军队和平民。

此外,大量的城市和乡村被摧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二、城市的战争损坏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抗日战争中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害。

据统计,北京市内有超过七成的建筑物被炸毁或损坏,包括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的损失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在抗日战争中也饱受战祸。

城市的基础设施、工厂和铁路等重要设施遭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

据统计,战争期间,上海的建筑物损失率超过六成,大量企业和工厂被摧毁或关闭。

3. 南京:南京是抗日战争期间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市之一。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南京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使得南京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具纪念意义的城市之一。

战争结束后,南京的修复工作也十分艰巨,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农村的战争损坏抗日战争期间,农村也是重要的战略区域,很多乡村遭到了战火的蹂躏。

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户的房屋等遭到了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

另外,日军还对农村地区实施了烧毁、劫掠和屠杀等恶劣行为,这使得农村民众的生活遭受了重大的影响。

四、经济财产损失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根据统计,战争期间,中国的战争经济损失超过了1000亿美元。

这些损失主要来自于生产资料、交通运输设施和农田的损毁,以及对工厂、矿山和企业的破坏。

战后的经济重建工作也十分艰巨,需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与评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与评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与评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场战争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员伤亡统计与评估是研究这场战争的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进行统计与评估。

一、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统计中国作为东方大国,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数量巨大。

据估计,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总伤亡人数超过3000万人,其中包括了军队及民兵组织的伤亡人数。

兵员伤亡主要分为战斗伤亡和非战斗伤亡两个部分。

战斗伤亡主要指在实际战斗中受到敌方攻击导致的伤亡。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伤亡人数约为2000万人。

这些伤亡主要发生在战斗行动、阵地防守以及突击战等战术行动中。

在这些战斗行动中,中国军队壮烈地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非战斗伤亡则包括疾病和意外伤害导致的伤亡。

由于长期战斗和恶劣环境条件,大量士兵患上了各种疾病,甚至死于饥饿和寒冷。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导致非战斗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在后方运输线上,不少士兵死于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情况。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中的非战斗伤亡人数约为1000万人。

二、兵员伤亡评估对于抗日战争中的兵员伤亡进行评估,不仅仅是简单地统计数字,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全面了解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首先,需要考虑到抗日战争持续时间之长。

自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以来,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八年之久。

这长时间的战争导致了大量的兵员伤亡,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因此,在评估兵员伤亡时,需要考虑到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冲击。

其次,需要考虑到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牺牲精神,为保卫国家的独立、自由和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挑战,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标志。

因此,在评估兵员伤亡时,需要考虑到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歼敌数统计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歼敌数统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英勇斗争,该战争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直延续至1945年。

在这八年的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不仅面临着巨大的人员伤亡,还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本文将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伤亡统计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惨重。

根据历史记录,战争爆发第一年(1937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就达到了数十万人。

接下来的几年内,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近280万人,其中包括阵亡、受伤和失踪。

中国民众伤亡更加惨烈,伤亡人数高达1500万人。

这些伤亡数字仅仅是战争期间的初步统计,实际伤亡数字可能更高。

二、经济损失统计除了人员伤亡外,中国还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给中国的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济损失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70%以上。

这些损失主要来自于城市的破坏、交通运输系统的瘫痪以及工业设施的损毁。

在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不仅破坏了中国的基础设施,还烧毁了无数农田和房屋。

这导致了粮食和生活物资的短缺,加上苛刻的征粮政策,使得中国人民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此外,由于日军的轰炸和破坏,许多中国城市被摧毁,大量的市民流离失所。

三、社会损失统计除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外,中国抗日战争还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损失。

战争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的动荡和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受损。

许多人丧失了家园和亲人,不得不四处流离失所。

大量的妇女和儿童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遭受了各种暴行和侵犯。

此外,战争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严重破坏。

许多历史文物和古迹在战火中被摧毁,无数珍贵的书籍和文献也在战乱中失去了。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令人痛心,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使得他们战胜了艰难困苦,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抵抗和坚定的意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侧重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以展现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领土,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日寇,在拼死抗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根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在与日本军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总共伤亡超过300万人。

其中,阵亡将士近100万人,负伤者约200万人。

这些数字无法完全反映出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因为在战争中还有大量的战俘和失踪者,这些壮烈牺牲的将士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不可替代的损失。

许多家庭失去了父亲、子女、丈夫,无法挽回的痛苦使人心碎。

然而,这种巨大的牺牲并没有动摇中国人民坚持抵抗的意志,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决心,使得抗日战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中国军队以自愿入伍、浴血奋战的士兵为主力,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和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士兵坚守阵地,誓死抵抗,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除了军队的伤亡统计之外,抗日战争还造成了中国军民的巨大伤亡。

根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民众伤亡的总人数超过2000万。

这些人民包括被轰炸、屠杀、饥饿和疾病夺走生命的平民,他们没有穿上军装,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国家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是英雄,是无名的英雄,他们的伤亡统计证明了他们作为抗日战争中最坚决的斗士之一。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仅仅是战争的冷冰冷数据,这些牺牲并无法真正衡量士兵们的英勇和付出。

然而,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们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揭示历史真相和守护国家苦难的证据。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与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与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与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历时8年之久,对中国的战争事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承担了巨大的伤亡压力,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中国军队伤亡情况的背景与概况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这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军队在这期间的伤亡人数可谓惨烈。

据估算,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总伤亡人数约为350万人,其中包括军队阵亡、伤残以及战俘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2. 中国军队伤亡情况的具体统计数据虽然具体数字难以找到确切的记录,但是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大致的统计数据。

根据不同的来源和研究,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伤亡情况如下:2.1 军队阵亡人数根据不同的机构和研究报告,中国军队阵亡人数大致在200-300万人之间,其中包括将士们在各个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斗成员。

他们是在保卫国家、人民和家园的过程中付出了最高的代价。

2.2 伤残人数另外,伤残也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100万中国军人因战斗而导致伤残,这些伤残人员华丽地抛弃了生的希望和完整的身体,为祖国的自由和民族的尊严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2.3 战俘人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成为日本的战俘。

根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将近80万人被日本俘虏。

他们忍受了非人的酷刑和残酷的折磨,但是依然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

3. 伤亡背后的伟大牺牲与奉献这些伤亡数据背后蕴含着中国军队将士们的伟大牺牲与奉献。

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于这场艰苦的斗争,并且付出了生命和血汗的代价。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的壮丽史诗。

4. 英勇战斗的背后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与坚韧。

尽管伤亡惨重,他们仍然能够与日军展开顽强的抵抗,保卫着每一寸祖国的土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在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中国人民为了自由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进行统计分析。

伤亡统计: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人数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据估算,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约为300万人以上,其中包括战死、负伤和失踪的士兵。

而中国平民的伤亡更加惨重,达到了数百万人之多。

战争导致了大量的城市破坏、村庄被毁以及民众因战乱而丧生。

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军民为了国家的自由和安全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经济损失统计:除了人员伤亡外,中国抗日战争还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农田被破坏,农业生产受阻,粮食和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严重不足。

工业部门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许多工厂被摧毁,设备损坏,生产能力丧失。

战争还破坏了交通和基础设施,导致交通运输困难,经济活动受阻。

根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的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之多。

社会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伤亡和损失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加深了人们对抗日情绪和民族意识,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英勇表现激励了无数人在抗战中作出贡献。

同时,战争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使得重建工作变得异常艰巨。

然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的精神克服了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与损失统计数据令人震惊,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自由和安全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人员伤亡以及巨额的经济损失。

然而,战争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深深烙印。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统计
阵亡中国将领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菏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6日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年5月6日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年5月18日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年1月9日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1月3日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年1月25日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年2月3日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年5月9日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年5月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砦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年5月13日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年9月16日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年9月6日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24日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日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追赠原军衔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年6月23日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年7月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年8月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年5月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年7月4日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追授),暂5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年11月21日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年12月1日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年5月5日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年9月7日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年5月13日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年6月浙江孝丰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注:1.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大多没有军衔,更没有得到追授;
2.,相当于少将及以上军衔之将领名单由于字数限制无法列明。


左权,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罗忠毅,新四军6师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江苏溧阳
彭雄,新四军3师参谋长,1943年3月17日,江苏连云港
东北抗日联军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县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汤原县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县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龙江省桦川县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勃利县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穆棱县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图县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县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县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龙江省德都县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内蒙古阿荣镇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宁安县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魏拯民,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桦甸县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黑龙江省鹤岗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黑龙江省庆城(现黑龙江省庆安县)伤亡情况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包括汪伪军、伪满军、伪蒙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

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

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

(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

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

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

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

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

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损失,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损失。

具体损失构成如下:
阵亡160603人
失踪87208人
被俘45989人
负伤290467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