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骨架的显微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点和功能;2.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高倍显微镜及相关配件;2.镜片、载玻片、取样夹等实验用具;3.新鲜叶片和肝脏组织样本;4.显微镜使用说明书;5.PPT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显微镜的作用和结构,并让学生回顾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并讲解其功能和重要性。

重点讲解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线粒体的细胞呼吸作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3.1实验准备将新鲜叶片切成薄片,然后用镊子或取样夹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将肝脏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同样固定在载玻片上。

3.2观察叶绿体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镜头至最近焦距,然后逐渐转动粗调,使得图像变清晰。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3.3观察线粒体将载玻片中的肝脏组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调节焦距至清晰。

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位置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4.实验总结(10分钟)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点和功能,并和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5.实验报告(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观察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6.课堂交流(1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并就其中的问题和展示作出评价和提问,老师予以指导和提醒。

四、教学延伸:可以结合图书和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

五、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2.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3.学生观察和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学生能够解释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认识到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形状、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形状、结构和功能2.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的描述。

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与描述:学生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和实物样本。

2. 教师准备显微镜和解说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纸和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作用。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记录观察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就观察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疑问。

5.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点。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骨架的显微结构教学设计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骨架的显微结构教学设计

《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骨架的显微结构》教学设计[课题来源]课题源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设计理念]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生物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有部分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并且创新可以从多方面得以实现。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有效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及面向全体学生等理念。

[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本节实验包括三方面内容:(1)显微观察叶绿体;(2)显微观察线粒体;(3)细胞骨架的成分和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前面的实验训练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显微镜了。

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完成本实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描绘细胞质基质的流动性情感目标:1.体验实验中的愉悦情感2.形成探究与合作意识能力目标:1.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进行观察及捕获、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难点: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改进与创新]对于实验的改进应该集中在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形式以及实验的拓展延伸等三各方面。

改进不但有利于实验本身,而且在改进过程中也会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好处,且在获得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实验课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形式和实验拓展延伸上。

(1)材料的改进:教材中观察线粒体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该材料不但取材较难,而且成功率低,观察效果也不理想(图1)。

因此我将其改成了洋葱内表皮(图2),不但易于取材,而且效果也显而易见(图3)。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分享预习资源,方便学生获取和教师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实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参与小组内的讨论和汇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和实物模型等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如显微镜下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效果:
-结构:双层膜结构、类囊体薄膜、基质
-功能:光合作用
2.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案】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设计(1)

【教案】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设计(1)

课题:2.2 细胞质第1课时叶绿体和线粒体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学习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二课进行其它细胞器(1)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2)说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说两者的共同之处(1)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2)建构模型1.重点:(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观察细胞中叶绿体2难点:(1)将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2)叶绿体的观察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细胞器模型、印制细胞器图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部分导课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情景】在制造药物的现代化工厂里,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有的负责成分设计,有的负责生产合成,有的负责抽样质检,有的负责加工包装…部门间分工明确、各其职,同时又通过流水线相连而通力合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仔细研究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你会发现它们就像是更加精巧和高效的微型工厂。

不同细胞器就如同工厂里的不同车间,你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过哪些细胞器?你了解它们的功能吗学生思考利用图片展示细胞图像清楚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带着问题去学习今天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播放第二张PPT)【提问】任何系统要维持自身的稳定和有序,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人。

一家现代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动力装置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而言,“动力装置”在哪里?“发电站”又是什么结构呢?叶绿体和线粒体明确学习任务第二部分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第三部分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讲授新课教师出示线粒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出示叶绿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和分布。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学生能够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理解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步骤。

2. 教学难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教具:显微镜。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

实验材料。

2. 学具:学生显微镜。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 结果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发展。

1. 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技能。

3.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其他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2. 学生可以探索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化和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八、教学参考资源:1.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和资料。

2. 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籍。

3. 科学杂志和学术文章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研究。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2.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难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哪些能量转换器吗?”2. 新课:讲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

3. 演示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记录观察结果。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操作技能。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片和模型,用于讲解和展示。

2. 准备高倍显微镜和相关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3. 准备实验报告表格,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八、教学资源1.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片和模型。

2. 高倍显微镜和相关实验材料。

3. 实验报告表格。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相关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2.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四、具体操作步骤1. 准备工具:高倍显微镜、盖玻片、切片刀、切片夹、试管、滴管等。

2. 准备样品:可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或动物肝脏等组织作为观察的样品。

将样品切成0.1mm左右的薄片。

3. 制作玻片:将切好的组织块放在盖玻片上,用刀片压平,将盖玻片盖在上面。

4. 调整显微镜: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先用低倍镜观察,调整焦距,找到感兴趣的细胞。

5. 调整高倍镜:保持焦距不变,转换到高倍镜,使用调节螺丝微调镜头,调节至清晰度最佳。

6. 观察细胞:在高倍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可以看到叶绿体是绿色的类圆形体,线粒体是长条形体,通常有棕色的颜色。

7.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过程,包括观察的组织、细胞、细胞器等等。

五、教学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设备和样品造成损害;2. 观察时,要尽量保持镜头和组织样本的干燥和清洁;3. 调节像差调节螺丝时,要缓慢转动,以免影响视觉效果。

六、教学扩展可以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植物或动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数量,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玻片、使用显微镜等活动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及观察表述能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显微图像,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

2. 难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的细微差异。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显微图像。

高倍显微镜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关知识。

了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器的知识。

教师介绍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3. 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学生评价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同伴评价对方的观察结果和分享内容。

同伴评价对方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六、教学步骤:1. 教师演示:教师使用高倍显微镜演示如何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师讲解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2.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每组使用一台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步骤,自行操作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学生操作显微镜时要轻柔,避免剧烈晃动。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器的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能够识别和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

3. 情感目标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器。

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高倍显微镜、显微镜台、载物台、切片器、盖玻片、载玻片等。

2.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剂(如健那绿)等。

3. 教学资源: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它们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操作:a.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高倍显微镜。

b. 演示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器,包括调节镜头、调整光线等。

c. 指导学生使用切片器切取植物叶片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切片。

d. 引导学生将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盖玻片覆盖,轻轻压紧。

e. 调节显微镜镜头,使切片进入视野。

f. 引导学生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并用染色剂进行染色。

4. 结果讨论:引导学生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讨论它们在细胞中的功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的功能。

2. 复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准备下一节课的实验。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功能的记录和理解。

2.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概念、作用以及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物质与能量的观念,认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实验,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进一步稳固装片制作方法及高倍显微镜使用的考前须知。

3.能够依据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制订观察试验方案,画出两者的形态图片,提高探究能力。

4.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相关实验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车间指的是什么(线粒体、叶绿体)两者的形态及功能特点是什么(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园地;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园地。

)追问:两种细胞器主要分布在什么细胞中呢,它们真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呢引入新课——(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新课教学1.制定方案教师提问:叶绿体和线粒体本身是否有颜色,需不需要染色观察(叶绿体本身含色素不需染色,线粒体本身无色,需染色观察。

)教师讲解线粒体的染色方法:用1%的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追问:能否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所需的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用动物细胞,比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及器具:提前处理的黑藻,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

引导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制订并完善实验方案。

以提问的方法回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找学生代表演示讲解。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象清楚。

)2.实施方案,开展实验提供黑藻、菠菜、葫芦藓叶片以及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等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并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能够识别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显微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步骤。

2. 教学难点:(1)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2)高倍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藓类植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染色剂等。

2. 实验器材:高倍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切片刀、镊子、滴管等。

3. 教学资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显微图像、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引入细胞器的学习;(2)提问:什么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讲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介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2)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3)指导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4. 结果分析:(1)学生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2)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

5. 总结拓展:(1)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讨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3. 观察其他细胞结构,如核糖体、内质网等,并简要描述其特征。

六、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1)询问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理解和认识;(2)了解学生对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及线粒体》的说课重点学习的教案稿文本.docx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及线粒体》的说课重点学习的教案稿文本.docx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说课稿一、教学指导思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 个实验,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之前的 4 个实验以及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低倍与高倍显微镜的操作观察以及临时装片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训练和巩固该能力。

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章节中,由于细胞器不是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因此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多样性细胞器的真实存在。

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不仅巩固和训练了实验操作特别是显微镜使用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真实地感受到细胞器的存在。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是生物学一个重要特征,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犹如万花筒,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独特之美。

本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材料进行观察,提升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感性认识。

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观察时,必然会遇到不同的操作难题,学生必须以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以依托,发挥创新精神解决问题。

教学时不仅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更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实验操作的深层原因,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水平,然后才可能打破课本传统实验方法的束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观察活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形态大小分布与运动教学难点:(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染色,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2)使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叶绿体、线粒体大小的方法2、突破策略:教师做好预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并拍摄较好的实验照片以供学生观察;提前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比较好的观察材料给学生选择;课前做好充分材料仪器准备;提前设置好板书以及实验导学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小组长,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通过实验导学案的问题串化解学生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中遇到的难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能够正确识别叶绿体和线粒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如何正确观察和识别叶绿体和线粒体。

2. 教学难点:(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准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资料;(2)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3)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2)介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2)学生动手操作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特征;(2)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展示实验报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以及对实验心得的反思。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馈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骨架的显微结构》教学设计
曹刚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长春 130021)
[课题来源]
课题源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设计理念]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生物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有部分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并且创新可以从多方面得以实现。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有效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及面向全体学生等理念。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本节实验包括三方面内容:(1)显微观察叶绿体;
(2)显微观察线粒体;
(3)细胞骨架的成分和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前面的实验训练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显微镜了。

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完成本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描绘细胞质基质的流动性
情感目标:1.体验实验中的愉悦情感
2.形成探究与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1.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进行观察及捕获、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改进与创新]
对于实验的改进应该集中在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形式以及实验的拓展延伸等三各方面。

改进不但有利于实验本身,而且在改进过程中也会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好处,且在获得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实验课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形式和实验拓展延伸上。

(1)材料的改进:教材中观察线粒体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该材料不但取材较难,而且成功率低,观察效果也不理想(图1)。

因此我将其改成了洋葱内表皮(图2),不但易于取材,而且效果也显而易见(图3)。

图1 图2 图3
(2)实验教学形式的改进: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其实也可以用于实验教学中,教材中原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生虽然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在本节实验教学中引入探究元素。

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通过学生自带不同的实验材料,
观察和介绍不同实验材料得到的不同结果,探究产生不同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最后得到结论,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实验材料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同时学生通过探讨如何让叶绿体流动,再付诸于行动,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通过加热和机械损伤等处理方法叶绿体真的动了。

如此生动的实验结果必然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

图4 图5
(3)实验的拓展延伸:细胞骨架对于学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微观结构,仅凭教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图6)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我在本节实验的基础上拓展了细胞骨架的观察,在实验中我依然选择洋葱内表皮作为材料,通过脱蛋白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细胞骨架。

图示说明:
一、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阐明实验原理、讲解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实验原理:
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如果将叶片的横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某些植物幼嫩的叶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

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自带材料(藻类和各种绿叶)
实验步骤:
(1)载玻片滴一滴清水

(2)镊子取一小片叶(注意:如菠菜叶等要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3) 放入水滴

(4) 盖上盖玻片,观察
注意事项:在观察黑藻前10 min,用40℃的水浸泡黑藻的叶。

这样的叶用于制作临时装片,便于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随细胞质而流动。

2.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并讨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结果解决探究问题。

及时利用数码互动显微镜交流各小组所观察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解决探究问题“选择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得出材料的选择原则及重要性。

二、观察线粒体
1.阐明实验原理、讲解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含细胞色素氧化酶系。

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以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发生作用时,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状态。

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呈现蓝绿色的线粒体。

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洋葱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
(1)载玻片滴一滴健那绿

(2)取洋葱内表皮,放入健那绿内染色10~15分钟

(3)吸去染色液,加蒸馏水

(4) 盖上盖玻片,观察
注意事项:
(1)在适宜的温度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可以将健那绿染液保持在37℃,尽可能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染色期间保持在生活状态。

(2)用健那绿染液染色时,要染色10~15 min。

在此期间要适当添加染液,以保证细胞不干燥。

2.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并讨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结果解决探究问题。

及时利用数码互动显微镜交流各小组所观察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解决探究问题“1.具有较多线粒体的细胞在功能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用健那绿染液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染色剂?”。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实验结论。

三、观察细胞骨架
1.生物兴趣小组汇报
(1)实验原理:
1.考马斯亮蓝R250是一种普通的蛋白质燃料,它可以使各种细胞骨架蛋白质着色,并非特异地显示微丝,但是由于有些细胞骨架纤维在该实验条件下不够稳定,例如微管;还有些类型的纤维太细,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因此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微丝组成的张力纤维,直径约40nm左右。

2.M-缓冲液有稳定细胞骨架的作用。

其中的咪唑是缓冲剂,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和EDTA (乙二胺四乙酸)螯合Ca2+离子,溶液中并提供Mg2+离子,在此低钙条件下,骨架纤维保持聚合状态并且较为舒张。

3.Triton X-100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去污剂)。

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细胞时,可将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不受破坏而被保存。

这样,使细胞骨架图像更清晰。

(2)实验过程:
1.取材2.抽提3.冲洗4.固定5.冲洗6.染色7.制片
注意事项:
1.各步洗细胞要轻,勿使细胞脱落。

2.由微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张力纤维)是一种动态结构,细胞充分贴壁铺展时纤维挺直、丰富;反之,细胞收缩变圆,应力纤维弯曲,甚至部分解聚消失而显稀少。

(3)实验结果分析、阐述细胞骨架本质和作用
2.教师总结补充
四、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构,思维深度探究
教师活动:
总结四个问题
1.选择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具有较多线粒体的细胞在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用健那绿染液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染色剂?
4.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于实验的伦理基础进一步加深。

[板书设计]
[教学体会与反思] 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骨架的显微观察
一、显微观察叶绿体二、显微观察线粒体三、显微观察细胞骨架
1.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2.实验原理: 2.实验原理: 2.实验原理:
3.实验过程: 3.实验过程: 3.实验过程:
(1)实验一定不要离开创新,实验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中才能越来越易于操作和便于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和益处。

(2)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加强实验模式的研究,将实验内容适当拓展,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实验,创设条件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在做中学,探究中领悟。

(3)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学生统一的结果,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比如本课中设置问题,学生探究实验去鉴别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

(4)高考命题常以实验形式出题,特别是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及探究,学生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完成这部分题。

如在前面我让学生思考的那四个问题,其实高考也无外乎于此。

总之,这种亲身探究、生生互动的实验场景和开放式的实验探讨模式、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新课程为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只有不断思考,勇于创新,才能分享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