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一、引言颅脑疾病是指脑组织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肿瘤等。
对于这些患者,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希望对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二、护理目标1. 缓解病人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维持脑功能稳定,防止并发症。
3. 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1. 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感觉、运动等。
观察瞳孔大小和反应、面部表情、言语能力等。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呼吸和氧气供应。
定期清洁口腔,避免积痰和窒息风险。
3. 管理疼痛,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疼痛控制。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 溶液平衡管理,对于短时间内大量排尿或排尿困难的病人,需要进行溶液平衡管理,保持水分平衡。
5. 预防感染,保持病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和衣物。
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
6. 促进康复,根据病情和医嘱,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能力。
7. 饮食管理,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提供平衡的膳食。
注意观察饮食是否适合病人的消化系统,如有必要,可以进行饮食调整。
8.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家庭支持体系。
四、护理注意事项1. 注意病人的安全,避免摔倒和意外伤害。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约束措施。
2. 给予适当的隐私和尊重,尤其是在个人卫生方面。
3. 定期观察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监测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低刺激的氛围,帮助病人休息和恢复。
6. 进行病情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和预后,以增加他们的了解和合作度。
五、结论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我们能够缓解他们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1一、A11、确诊颅内动静脉畸形必需的检查是A、MRIB、CTC、脑血管造影D、颅骨摄片E、头颅摄片2、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需的检查是A、MRIB、CTC、脑血管造影D、颅骨摄片E、头颅摄片3、检查颅内肿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措施是A、颅骨摄片B、脑超声波探测C、脑血管造影D、脑室造影E、CT及MRI4、急性脑出血应首选的检查是A、X线B、CTC、MRID、DSAE、PET5、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是A、情绪激动、剧烈活动B、睡眠状态C、头部创伤D、使用抗凝药物E、寒冷二、A21、患者男,50岁,高血压病史10年,因和邻居吵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呕吐,左下肢无力麻木,疑诊为出血性脑卒中,最可能的出血部位是A、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核壳B、小脑C、脑干D、脑核E、小脑扁桃体2、患者,女,54岁因记忆力减退,智力降低2个月收入院。
患者情绪淡漠,患者其它症状良好,疑诊为颞叶肿瘤,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安排的检查是A、脑电图B、颅内压C、PETD、头部CTE、智力测定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静脉畸形必须的检查方法。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需的检查方法。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对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脑室受压和脑组织移位、瘤周脑水肿范围有重要意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肿瘤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因为CT对脑出血定位准确,价格经济实惠,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
X线对脑部病变的诊断不明显,DSA主要用于诊断脑血管畸形,MRI、PET价格昂贵,故首选CT。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卒中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有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是高血压病人主要死亡原因。
30章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十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转移到颅内)。
常见原发性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共同表现——颅内压增高+局灶症状。
1.颅内压增高慢性、进行性加重,重者可引起脑疝,轻者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最终失明。
若瘤内出血可发生急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症状与体征A.额叶肿瘤——精神异常,如淡漠、情绪欣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B.中央前、后回肿瘤——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C.颞叶肿瘤——视野改变和幻觉;D.枕叶肿瘤——视觉障碍;E.小脑肿瘤——共济失调;F.鞍区肿瘤——视力改变和内分泌功能障碍。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最常用。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早期发现肿瘤,确定脑肿瘤恶性程度及脑功能。
◆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查——垂体腺瘤。
【治疗原则】1.手术——主要。
2.放疗。
3.化疗。
第二节颅内动脉瘤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多数位于大脑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
病因:①先天性缺陷;②后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破坏所致。
中老年人多见。
【临床表现及诊断】小动脉瘤破裂前无症状,较大动脉瘤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应症状。
动脉瘤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有运动、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
出血流至蛛网膜下隙——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因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血管造影——确诊。
【治疗原则】及早手术,或介入治疗。
第三节颅内动静脉畸形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脉与静脉直接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多在40岁以前发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1.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畸形血管破裂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2.癫痫。
3.运动、感觉、视野以及语言功能障碍,智力障碍及精神症状。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

治疗方法
手术、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等。
护理在颅脑疾病治疗中的角色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 孔变化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心理支持
颅脑疾病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护理人员需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 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进 食、排便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04
颅脑疾病病人的康复护 理与出院指导
康复护理
康复评估
肢体功能康复
首先对颅脑疾病病人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 ,包括肢体功能、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 方面,为后续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制定合适的 运动康复计划,如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 肉力量训练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语言和认知康复
随访安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及时了 解病人的恢复情况,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健康宣教
在随访过程中,继续进行健康宣教,强调良好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的 重要性,促进病人全面康复和健康生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颅脑疾病病人的评估与诊断 • 颅脑疾病病人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 颅脑疾病病人的康复护理与出院指导
01
引言
颅脑疾病概述
01
02
03
疾病类型
包括颅脑损伤、脑出血、 脑梗死、脑部肿瘤、颅内 感染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 清等。
记录变化。
颅内压增高
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 局灶症状:动脉瘤可压迫邻近脑组织出现相应 的局灶症状
• 出血症状:多突然发生,部分病人有运动等诱 因。一旦动脉瘤破裂破裂出血,病人可出现剧 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甚 至发生脑疝
• 蛛网膜下隙内的血液可诱发脑动脉痉挛,甚至 脑梗死。
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 护理
颅内动脉瘤
• 意识障碍 与颅内出血有关 • 潜在并发症 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发
作、术后血肿
✓护理措施
• 建立规律生活,避免激烈运动等,以防颅内出血 • 高血压和癫 发作者,按时服用降压药、抗癫痫药
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 护理
脑卒中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 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 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及体征称为脑卒中(stroke)
✓辅助检查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 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头颅CT检查或 MRI扫描也有助诊断
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 护理
颅内动脉瘤
✓处理原则 •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以及
控制动脉痉挛
• 手术治疗: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是首选的治疗
方法,也可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 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出现 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意识不清
– 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常应用肝素预防脑梗死
➢穿刺点局部血肿
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 护理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发
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动脉瘤栓塞术后,定期脑血管造影随访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PPT课件

在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手 术前后、伤口处理、导管插入等各个环节,以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 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
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增强病人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处理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清创、更换敷料、 使用敏感抗生素等,以控制感染并防止其扩散。
危险因素
颅脑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例如,老年人 容易发生脑血管病;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颅脑外伤;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某些 颅脑疾病的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颅脑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性质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抽搐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视力
新型技术在颅脑疾病中应用前景展望
神经影像技术的进展
介绍了最新的神经影像技术, 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 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
探讨了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如 深部脑刺激(DBS)和经颅磁刺 激(TMS),在颅脑疾病治疗 中的潜力和优势。
再生医学与基因治疗的前 景
脑梗死患者护理
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脑循环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窒息。
遵医嘱给予改善脑循环 药物,促进脑部血液供
应。
预防并发症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 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
发症的发生。
常见颅脑疾病术后的护理

(5)胃出血 (6)顽固性呃逆 (7)癫痫发作
(1)出血
颅内出血是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 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至48小时内。 病人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 醒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 底或电凝止血痂脱落,
其它如病人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 蓄积、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 压骤然增高,也可造成再次出血。故术 后应严密观察,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 一旦发现病人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 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为防止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再出血, 必须保持术后病人安静,若发现病人 躁动不安,在排除颅内压增高或膀胱 充盈的因素后,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5、病情观察及护理 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颅前窝手术 后常有额眶部水肿,可给予冷敷以减 轻不适。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 况,加强敷料更换和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切口感染。
③肺部感染 多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全身 情况差的病人,若未能及时控制,可 因高热及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或加重脑 水肿,甚至发生脑疝。
预防脑手术后感染的主要方法有:
常规使用抗生素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
(3)中枢性高热
多出现于术后12至48小时内,体 温达40度以上,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瞳孔缩小、脉搏加速、呼吸急促等症 状,一般物理降温效果差,需及时采 用冬眠低温治疗。
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 腔留有较大空隙,24小时内手术区 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身时发生 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为病人 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 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 或震动。
2、营养和补液 一般颅脑手术后一日可进流质饮食,第 二三日给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 通饮食。较大脑手术或全麻术后病人有恶 心、呕吐,术后可禁食1至2日,给予静脉 补液,待病情平稳后再逐步恢复饮食。术 后长期昏迷的病人,主要经鼻饲提供营养, 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 误吸。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2、熟悉颅内压增高及头皮损伤的主要身心状况。
3、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主要的护理措施。
4、了解颅脑损伤的分类。
5、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
6、掌握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教学过程与内容】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颅内压增高一、概述㈠概念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
㈡正常值颅内压正常值在成人为70—200mmHg,儿童为50—100mmHg。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00mmH2O,可导致脑疝。
㈢病理生理㈣类型1、根据病因不同⑴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多由于颅腔狭小或全面性脑实质的体积增加所引起如: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⑵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多因颅内有局限的扩张性病变引起如:颅内肿瘤2、病变发展快慢⑴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出血、高血压脑内出血⑵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恶性肿瘤⑶慢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良性肿瘤二、护理评估㈠健康史颅内压增高的原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⑴脑体积增加⑵脑脊液增多⑶脑血流量增多⑷颅内占位性病变2、颅腔容积缩减⑴先天性畸形⑵大片凹陷性骨折㈡身心状况1、头痛:最早最主要的症状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在清晨和夜间加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2、呕吐呈喷射状3、视神经乳头水肿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合称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4、意识障碍⑴急性病人:进行性意识障碍⑵慢性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5、生命体征变化:Cushing (库欣)综合征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后先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和呼吸加深变慢,继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不规则,终于呼吸停止,最后心脏停搏而死亡6、脑疝⑴定义脑疝是指当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⑵常见类型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⑶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①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频繁呕吐②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③瞳孔改变先是患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迟钝;接着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最后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④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⑤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⑷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快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㈢诊断检查1、头颅X线摄片2、无损伤性脑成像检查3、脑造影检查4、腰椎穿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明显的患者禁用三、护理诊断⑴潜在的并发症脑疝⑵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⑶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有关⑷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⑸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长期不能进食、呕吐、用脱水剂有关⑹营养失调与频繁呕吐、长期不能进食等有关⑺有外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⑻便秘与大量、长期应用脱水剂及限制水摄入量有关⑼排尿异常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尿反射障碍有关⑩排便失禁与意识障碍较深致排便不能自主有关⑪思维过程改变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四、护理措施㈠治疗原则1、去除原发病因2、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者⑴控制脑水肿,采用脱水治疗⑵激素应用⑶冬眠低温治疗⑷巴比妥类药物治疗⑸过度换气⑹脑室引流㈡具体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⑴意识状态意识障碍分级法:意识状态分五级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法:最高分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⑵瞳孔观察⑶生命体征变化⑷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⑸肢体活动和癫痫发作情况⑹颅内压监测2、防止呼吸道梗阻3、体位床头抬高15o—30o的斜坡卧位4、控制液体入量成人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尿量不少于600ml5、控制高热⑴使用冬眠药物之前可使用镇静剂⑵冬眠药物使用30分钟后再加用物理降温⑶降温以肛温32℃—34℃较为适合⑷停止冬眠疗法,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6、维持营养7、肢体活动障碍的护理8、症状护理9、注意心理护理10、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11、脑疝的急救与护理⑴立即脱水治疗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ml (15—20分钟内输入)⑵保持呼吸通畅,给氧⑶可急症行手术治疗12、脑室引流的护理⑴引流管护理原则⑵引流袋放置位置、引流速度,日引流量要注意⑶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不超过3—4天⑷拔管要求第二节颅脑损伤一、头皮损伤㈠概述1、头皮解剖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其中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三层连接紧密,不易分离,帽状腱膜下层和骨膜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2、分类⑴头皮血肿①皮下血肿②帽状腱膜下血肿③骨膜下血肿⑵头皮裂伤⑶头皮撕脱伤㈡护理评估1、健康史原因:钝器伤、锐器伤或机械力牵扯2、身心状况⑴头皮血肿①皮下血肿:常见于产伤或碰伤②帽状腱膜下血肿:头部受到斜向暴力③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⑵头皮裂伤⑶头皮撕脱伤3、诊断检查㈢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休克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损伤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积血、头皮完整性破坏有关4、疼痛与损伤有关5、恐惧与外伤刺激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㈣护理措施1、头皮血肿⑴较小血肿,不需特殊处理,可加压包扎,早期可冷敷,24—48小时后可热敷⑵较大血肿,加压包扎,一般不穿刺抽吸血肿液2、头皮裂伤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争取在24小时内清创缝合3、头皮撕脱伤加压包扎止血、防止休克,应保留撕脱的头皮,避免污染,用无菌敷料包裹,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内,争取6—8小时内手术二、颅骨骨折㈠概述颅骨骨折的类型1、按骨折的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2、按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3、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㈡护理评估1、健康史:骨折的原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2、身心状况⑴颅盖骨折①线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局部压痛肿胀②凹陷性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⑵颅底骨折骨折部位瘀用部位胞脊液漏可能累及的脑神经顷前窝眶周、球结膜下「熊盾眼”征、“兔眼”征0 f届嗅神经、视神经曲中窝乳突区、颈部量漏或耳漏面神经r听神经顿后窝乳突部,咽后壁、枕部无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3、诊断检查头颅X线摄片:颅盖骨折可确诊颅底骨折一般需通过临床表现加以诊断㈢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颅内感染2、疼痛与损伤有关3、感知改变与颅神经损伤有关4、恐惧与受伤无心理准备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㈣护理措施脑脊液漏的护理护理重点:一抗二要三避免四禁1、一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二要:要头高斜坡卧位;要保持鼻、耳道外面清洁3、三避免: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剧烈咳嗽4、四禁:禁止耳鼻道填塞、冲洗、药液滴入和禁腰穿三、脑损伤㈠概述1、概念脑损伤是反映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2、脑损伤的分类⑴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脑损伤和闭合性脑损伤⑵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①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②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3、颅内血肿分类⑴依血肿的来源和部位①硬脑膜外血肿②硬脑膜下血肿③脑内血肿⑵依时间①急性颅内血肿:3天以内发生②亚急性颅内血肿:3天到3周以内发生③慢性颅内血肿:超过3周4、脑损伤的机制⑴直接损伤①加速性损伤②减速性损伤③挤压伤⑵间接损伤①传递性损伤②挥鞭性损伤③特殊方式损伤⑶旋转损伤㈡护理评估1、健康史⑴开放性脑损伤:锐器伤或火器伤直接造成⑵闭合性脑损伤:钝性暴力或间接暴力2、身心状况⑴脑震荡脑震荡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临床表现:①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②逆行性遗忘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中无红细胞,CT检查亦无阳性发现⑵脑挫裂伤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一般超过30分钟②头痛与恶心呕吐③局灶症状与体征④颅内压增高与脑疝⑶颅内血肿①硬脑膜外血肿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先昏迷,后清醒,最后又昏迷,即出现“中间清醒期”b.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无“中间清醒期” c.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或无早期无意识障碍②硬脑膜下血肿a.急性:无“中间清醒期”,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疝症状出现较快b.慢性: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3、诊断检查⑴脑脊液检查⑵头颅X 线摄片⑶CT 扫描硬膜外血肿: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硬膜外血肿:新月形或半月形密度增高影 ⑷颅脑超声波 ⑸脑血管造影㈢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 脑疝、出血与意识水平降低有关 与反射活动降低有关 与脑干受损有关 与严重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有关 与损伤、手术和脑室引流有关 7、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高热、高渗利尿剂应用、尿崩症和不能正常进食等有关8、营养失调与呕吐、长期不能正常进食有关9、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和手术切口有关 10、有外伤的危险与癫痫抽搐、躁动、感觉障碍等有关 11、排尿异常 与排尿反射障碍有关12、便秘 与大量、长期应用高渗利尿剂及卧床有关13、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受损有关㈣护理措施 1、治疗原则⑴开放性脑损伤:清创缝合术⑵闭合性脑损伤: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和脑疝2、具体护理措施⑴保持呼吸道通畅⑵病情观察①意识状态的观察②生命体征的观察③瞳孔的观察④神经系统体征⑶颅内压的监测⑷体位2、3、 4、 5、 清理呼吸道无效 有误吸的危险 体温调节无效 低效性呼吸型态 有感染的危险⑸控制脑水肿⑹防治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⑺预防感染⑻营养支持⑼对症护理与并发症处理①排尿异常②躁动的护理③便秘④高热的处理⑤五官及皮肤护理⑥外伤性癫痫⑦消化道出血的护理⑧外伤性尿崩症的护理⑩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出血②感染③中枢性高热④尿崩症⑤胃出血⑥顽固性呃逆⑦癫痫发作⑪健康教育【课堂小结】通过该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好颅内压增高病人的诊断、主要护理措施以及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病人的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
-卫生资格-370外科护理-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共51题)

-卫生资格-370外科护理-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共51题)1.小脑病变可以引起解析:因为平衡中枢位于小脑,所以小脑肿瘤可以引起共济失调。
答案:( B )A.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B.共济失调C.记忆力障碍和精神改变D.耳鸣和幻听E.视幻觉2.中央前、后回肿瘤可以引起解析:临床研究表明,中央前、后回肿瘤可以引起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答案:( A )A.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B.共济失调C.记忆力障碍和精神改变D.耳鸣和幻听E.视幻觉3.额叶病变可以引起解析:临床研究表明,额叶病变可以引起记忆力障碍及精神改变。
A.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B.共济失调C.记忆力障碍和精神改变D.耳鸣和幻听E.视幻觉4.枕叶病变可以引起解析:因为视觉中枢位于枕叶,所以枕叶病变可以引起视幻觉。
答案:( E )A.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B.共济失调C.记忆力障碍和精神改变D.耳鸣和幻听E.视幻觉5.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析:颅内压低于 10~15cmH2O,此时将引流瓶降低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故 A 错误。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提请医师对照 X 线摄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故 B 错误。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故 C 错误。
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影响脑脊液循环;故 E 错误。
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故 D 正确。
答案:( D )A.颅内压低于 10~15cmH2O,此时将引流瓶抬高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B.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可将引流管向外全部抽出,再重新插入脑室C.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D.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E.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用盐水冲洗6.关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创腔引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析:因为创腔引流的目的是引流血性渗液和气体,使残腔逐步闭合,故 A 不对。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病因
后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创伤性动脉瘤
临床表现:
出血症状 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大 小及周围解剖结构 1. 未破裂可无任何症状 2. 破裂出血即表现 为SAH与颅内血肿 1.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 瘤---动眼神经麻痹 2.巨大动脉瘤形成局部 占位,影响视路视力视野 改变
前交通动脉瘤及破裂出血的示意图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直径小于3cm者可采用伽马刀治疗。
第三节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一、颅内肿瘤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 继发性肿瘤: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
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为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 脑室及脑干。
颅内肿瘤好发部位:
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大脑半球的皮层下
室管膜瘤——脑室壁
髓母细胞瘤——小脑引部
脑膜瘤——与蛛网膜颗粒分布一致,多见于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 神经鞘瘤——桥脑小脑角 垂体腺瘤——鞍区
3D-DSA 图示
治疗
非手术治疗:绝对 卧床休息,对症处 理,控制血压,降 低颅内压,预防痉 挛,止血。
手术治疗: 开颅夹闭动脉瘤蒂 是首选方法。也可 采用动脉瘤血管内 介入治疗。
动脉 瘤血 管内 介入 治疗 示意 图
护理措施:
告知相关知识
1.避免诱因 2.注意安全 3.及时就诊
预防再次出血
临床表现:
疾病早期: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如畏寒、 发热、头痛、呕吐及颈项强直。
脓肿形成后:颅内压增高或局部脑受压症状。
病人可突发高热、昏迷、全身抽搐、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处理原则
急性期:高效广谱抗菌素控制感染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

02
颅脑疾病病人的评估
初始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通过观察病人对周围环境 的感知和反应,判断其意 识障碍的程度,如嗜睡、 昏迷等。
颅内压评估
注意病人有无头痛、呕吐 、瞳孔异常等颅内压增高 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减 轻颅内压。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病人的肌力、肌张力 、反射等,以了解颅脑病 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持续评估
正常范围内。
呼吸监测
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
吸氧。
脉搏与血压监测
定时测量病人的脉搏和血压,观 察有无异常波动,及时汇报医生
。
意识状态观察与记录
Glasgow昏迷评分
定期对病人进行Glasgow昏迷评分,以客观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程 度。
瞳孔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异常 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沟通
由于颅脑疾病可能影响病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护理人员应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与病人 沟通,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倾听与耐心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和家属的担忧,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 和安慰。
非语言沟通
对于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颅脑疾病病人,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 言方式,理解其情感和需求,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肠内营养支持
液体管理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 胃造瘘等方式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避免液体过 多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根据患者的尿量、 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05
颅脑疾病病人的康复护理与出院 指导
康复护理
康复评估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是指发生于颅骨及脑部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多种病症。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恰当的护理。
下面,我将介绍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1.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避免和预防压疮的发生。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病情恶化的迹象。
-保持患者的卧位,减少头部的运动和转动,避免剧烈的活动和劳累。
-提供合适的营养和水分,避免过度或不充分的进食和饮水。
-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包括病人的被动运动、康复训练和功能性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2.脑外伤病人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维持通气和氧合。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提供适当的刺激,帮助病人恢复意识。
-定期翻身,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引起的压疮。
-保持镇痛和止吐药物的使用,控制疼痛和恶心的出现。
-提供安静、平稳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光刺激。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瞳孔反射、四肢运动、感觉等,以及定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等。
3.脑肿瘤病人的护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定期检查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肌力和感觉等。
-提供病人需要的营养,包括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分次进食,避免厌食和体重下降。
-提供病人的情绪支持,积极沟通和倾听病人的想法和感受。
-定期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
4.脑炎病人的护理:-保持病人的安静,避免精神刺激和剧烈活动。
-控制病人的发热,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观察体温的变化。
-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特别是意识状态、瞳孔反射、四肢运动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提供适当的营养和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脱水。
-卫生资格-368护理学-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共15题)

-卫生资格-368护理学-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共15题)1.治疗颅内肿瘤首选的方法是解析:无答案:( A )A.手术治疗B.化学治疗C.放射治疗D.免疫治疗E.脱水治疗2.脑室引流术后患者引流管护理方法,不妥的是解析:当引流管被小血凝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或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故本题选 D。
答案:( D )A.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 15cmB.妥善固定引流管C.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 500mlD.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E.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3.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解析: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由于畸形血管破裂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较常见的症状是癫痫,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也A.视力障碍B.癫痫C.头痛D.运动障碍E.意识障碍、头痛4.诊断颅内动脉瘤最重要的检查是解析: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诊断】小的动脉瘤破裂前可无症状,较大动脉瘤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应的局灶症状。
动脉瘤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部分病人有运动、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
破裂出血流至蛛网膜下隙,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因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需的检查方法。
答案:( E )A.X 线片B.CTC.MRID.脑脊液检查E.脑血管造影5.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是解析:无答案:( B )A.脑膜瘤B.胶质细胞瘤C.小脑瘤D.垂体瘤E.听神经瘤6.开颅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解析:无B.颅内出血C.中枢性高热D.尿崩症E.癫痫发作7.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解析: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其他少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类淀粉样血管病及脑肿瘤等。
答案:( C )A.颅内肿瘤破裂B.颅内动脉瘤破裂C.高血压脑动脉硬化D.动静脉畸形E.头部创伤8.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直接的证据是解析:脑脊液呈血性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直接的证据。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 (4)对意识障碍,偏瘫,抽搐等病 人加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 (5)颅内A瘤间接手术前应作脑耐 缺血试验 (6)营养支持 (7)大小便处理
• (8)注意沟通方式 (9)心理支持治疗
• (10)健康教育 a、训练生活自理能力 b、指导病人避免情绪波动,精神紧 张,过度劳累 c、控制全身性疾病 d、功能训练
• 多形性胶质母C瘤,亦为极恶性,对 放疗、化疗均不敏感;
• 星形C瘤恶性程度低,约占胶质瘤的 40%,生长缓慢,常有囊性变,切 除,亦有 良恶性之分,后者时有术后复发。
• 2、脑膜肿瘤(menigioma)约占
颅内肿瘤的20%,好发于中年女性,
良性之多,生长缓慢,如能全切,
• P5 焦虑/恐惧/预感性悲哀
• P6 PC:脑疝/颅内压增高
•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 (一)术前护理
• 1 一般护理 (1)体位:斜坡卧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对 降低颅内压有利(2)营养支持(3)加强生 活护理 适当的活动和休息,适当的活动可减
少血栓性静脉炎和压疮的发生防止意外发生无 力和瘫痪者的护理上注意防止坠床或跌碰损伤
• •1.本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 2.写出本病的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
• 诊断:①右侧硬脑膜外血肿②右颞骨线形 骨折
• 依据:①外伤史 ②中间清醒 ③伤侧瞳 孔大,对侧肢瘫 ④超声波中线移⑤X线 显示骨折线
• 治疗:手术清除血肿,术后按脑挫裂伤处 理.
•
处理原则
• 1、降低颅内压 • 2、首选手术治疗 • 3、放疗:钴60 、直线加器 、高
能量X线机 4、化疗 5、其他治疗
护理评估
• 1、健康史 • 2、身体状况 • 3、心理-社会状况
医学课件:外科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内肿瘤
良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 等。
感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 脑炎、脑膜炎等。
病理生理学
01
02
03
神经功能受损
颅脑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受 损,影响认知、运动、言 语等。
颅内压改变
颅脑疾病导致颅内压升高 或降低,引起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脑血流改变
颅脑疾病导致脑血流改变 ,影响脑部氧供和代谢。
颅脑疾病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脑震荡
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硬膜外血肿
持续性昏迷或中间清醒期,伴 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 ,可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痛、恶心、呕吐,可伴有抽 搐和意识障碍,可有偏瘫、失
语等定位体征。
03
CATALOGUE
概述
定义和背景
颅脑疾病是指一系列涉及大脑结 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脑炎、脑膜炎、脑梗死、脑出血
等。
这些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和死亡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
成严重威胁。
外科护理在颅脑疾病病人的治疗 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 好的护理能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
果和生活质量。
颅脑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08
CATALOGUE
颅脑疾病病人的病情监测与紧急处理
一般病情监测方法与频率
监测方法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 等。
监测频率
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如病情稳定可每4-8小时观察一次。
紧急情况识别与处理流程
识别流程
当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肢体偏瘫、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立 即报告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 呕吐 意识障碍。少量出血可无症状。
(2)癫痫 成人21%--67%为首发症状。
可单独出现,也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 与脑缺血、病变周围胶质样变及出血后含铁血红素刺激大脑皮质有关。
(3)头痛 可单侧局部,也可全头,间断性。
(4)神经功能障碍 4%--12%急性或进行性。
2颅内动静脉畸形和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难点:脑卒中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教学手段及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
提纲
一、颅内动脉瘤
病因、分类、分型、
临床表现、
临床分级
诊断与处理原则
护理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临床表现、
诊断与处理原则
护理
三、脑卒中
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处理原则
护理
(2)血管内栓塞治疗:血供丰富体积较大
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畸形血管是否消失。
5、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a、意识障碍
b、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颅内压增高 脑疝 癫痫发作和
教学主要内容及步骤
备 注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它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和脑卒中。
一、颅内动脉瘤
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是造成珠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
主要见于40---60岁的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6、处理原则
首先及时、快速、有效处理。
(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
a、绝对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控制血压 ,降低颅内压 。
b、钙离子拮抗剂:可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痉挛。如尼莫通 尼莫地平
c、氨基乙酸:抑止纤溶酶的形成,预防再次出血。
(2)手术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 :开颅夹闭动脉瘤蒂是首先方法。
颅内动静脉可位于大脑半球的任何部位,呈楔形,其尖端指向侧脑室。直径最小的不到1cm,最大10cm
发病特点;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
1、分类
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
静脉畸形
静脉曲张
2、临床表现
。
1分钟略讲。
2分钟详讲,重点演示,强化。
1分钟慨述导入。
2分钟略讲。
3分钟重点详讲。举例,分析,图片。
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
a、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不能内收及上、下视,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
b、珠网膜下腔血液可诱发脑动脉痉挛。
c、广泛脑动脉痉挛可导致脑梗死,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4、颅内动脉瘤临床分级(Hunt级 中度至重度头痛,颈项强直,除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损。
检查方法及意义。
4分钟详讲,重点强化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分钟略讲。
4分钟重点讲述,举例,分析,判断。
2分钟详讲,强调做好环节管理的必要性
b、预防再出血
休息:单间 安静 免情绪激动和便秘 ;
药物治疗
止血剂 镇静剂 脱水剂,维持血压稳定。
c、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预防和控制感染
药物性低血压 头晕 意识改变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
3、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a、严重的珠网膜下腔出血。
b、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漓、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
c、部分病人出血前可有运动、劳累、用力排便、咳嗽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无明诱因或在睡眠中破裂。
(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位置、大小及毗邻解剖结构。
Ⅲ级 倦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Ⅴ级 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
Ⅳ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5分钟,
重点讲述,举例,分析,判断,提问。
2分钟略讲。
1分钟略讲。
1分钟重点详讲
5、辅助检查
脑血管造影
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必要检查,可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数目等。头颅CT、MRI可有助诊断。
好发部位:大脑动脉环 邻近动脉主干。
1、病因
先天性缺陷: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
后天性退变: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弹力板破坏
感染
创伤
2、分型: 囊形(球形、葫芦形、漏斗形)
梭形
壁间动脉瘤
分类
(1) 依动脉瘤位置分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表现为运动、感觉、视野及语言功能障碍。
3、诊断
(1)脑血管造影
是确诊颅内动静脉瘤的必要手段,可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供血动脉、引流精密以及血流速度。
(2)CT
(3)MRI
(4)脑电图检查 患侧大脑半球病变区及其周围可出现慢波或棘波。
4、处理原则
手术
(1)伽马刀治疗: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直径<3cm
血栓形成迹象
d、颈总动脉压迫试验
目的: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试验迫,建立侧支循环。
方法:用手指按压患侧颈总动脉,直到同侧颞浅动脉波动消失。
时间:开始5分钟,直到20--30分钟,病人不出现头昏、眼黑、对侧肢体无力和发麻等表现,才可实施手术治疗。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 脉直接与静脉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畸形血管周围的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授课章节
第二十九章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授课对象
2007级护理学
本 科
学 时
2
时 间
2009-11-4
授课地点
教师
教学
目的
要求
了解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和脑卒中分型和病因
熟悉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和脑卒中诊断和处理
掌握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和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性护理
中动脉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 :椎动脉瘤
基底动脉瘤
1钟概述导入。
1分钟,略讲,强调概念。
1分钟,略讲。
4分钟概述性略讲,图片介绍。
大脑后动脉瘤
(2)、依动脉瘤直径分:
小型动脉瘤 直径<0.5cm
一般型动脉瘤 直径0.6—1.5cm
大型动脉瘤 直径1.6—2.5cm
巨大型动脉瘤 直径 >2.5cm
动脉瘤栓塞术
7、护理
(1)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
a、知识缺乏诱因和出血表现
b、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颅内压增高
脑疝
脑缺血
(2)护理措施
a、告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知识
避免诱因::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和情绪稳定,注意有效休息;
注意安全, 不单独外出和洗澡锁门;
及时就诊:有出血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