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
手型手法步法腿法
跳跃身型身法眼法运动特点
手型:
(一)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
(二)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过于弯屈。
(三)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也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
手法:
(一)组别:
第一组(扌朋、捋、挤、按):1、揽雀尾及懒扎衣2、捋挤势3、转身大捋4、如封似闭
第二组(抱、分、靠):1、野马分鬃2、白鹤亮翅3、斜飞势4、手挥琵琶5、斜身靠及背折靠
第三组(搂、推):1、搂膝拗步2、倒卷肱
第四组(云、转):1、云手2、单鞭
第五组(托、架、挑、穿):1、左右穿梭2、闪通臂3、金鸡独立4、穿掌5、高探马
第六组(拳法、肘法):1、搬拦捶2、搂膝打捶3、栽捶4、肘底捶5、掩手肱捶6、滚肘
第七组(双拳绕打):1、双峰贯耳2、披身伏虎3、弯弓射虎4、上步七星第八组(下势):1、雀地龙2、海底针
第九组(发劲):多种发劲的动作
(二)基本要求:
1、揽雀尾、懒扎衣:
(1)“(扌朋)”出的臂必须呈弧形,高不过口,肘关节稍低于手,手指既不可软缩无力,也不可僵硬挺直。后手可按在体侧,也可随前手同时(扌朋)出。两臂要保持弧形。
(2)“捋”的动作无论弧形大小,都必须呈圆形或曲线,不可直着回抽;两腿移动要分清虚实,上身不可俯仰歪斜。
(3)“挤”时两臂向前须撑圆,前臂高不过口,同时要和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4)“按”时两臂不可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过头,手腕微塌。按掌要与向前弓腿协调一致。
(5)全部动作中,虚实转换必须与身、手、步协调一致;身体要保持正直,转动时以腰为轴,不可手动腰不动。平圆转换的揽雀尾或懒扎衣动作,回转时要以腰带动两臂旋转,不可只用两臂转动或直抽直推;手高不可过头,身体不可前俯后仰。
2、捋挤势:“捋”和“挤”的要求同前。
3、转身大捋:“捋”时两臂稍屈,两掌心斜相对,与转腰换步协调一致。
4、如封似闭:两掌后收时以肘关节牵引,边分边翻转,不可扬卷前臂;按掌要求同前。
5、野马分鬃:无论是交叉抱或上下抱,两臂都要保持弧形;左抱右分或右扮左分,腰部旋转起主要作用;分手和弓腿要协调一致;臂与腿须上下相对;前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肩;
弓步的前膝与脚尖垂直。
6、白鹤亮翅:单手向上亮掌或向内亮掌,臂都要保持弧形,不可折成三角形或伸直,另一手按于体侧;如双手向上亮掌或向前亮掌,则两臂不可伸直,手指要舒展伸开,但不可僵直。
7、斜飞势:要领同“野马分鬃”,惟分靠动作幅度较大。
8、手挥琵琶:面向斜前方,肩胯要上下相对,两肩松沉,两肘坠合,前手高不过眼,后手举在胸前或停在前臂的肘内侧,两臂保持弧形;腰背正直,臀部不可突出。
9、斜身靠、背折靠:上下两臂皆成弧形斜向外撑,周身须完整,力达肩、背或上臂。
10、搂膝拗步:推掌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由上向下劈打,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搂须上下协调一致,身体须平衡稳定,不偏不倚。
11、倒卷肱:身体平衡,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动作要协调,不要手动脚不动或脚快手迟;后手回撤要走弧形,不可直抽,推出之臂不可伸直,转动时以腰为轴;退步要轻灵,脚前掌先着地,然后全脚踏实,重心后移。转身倒卷肱时,要先移重心,再转身提步;下搂手不可走直线,前推手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向下劈盖。前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要沉肩垂肘,身体正直,转动灵活。
12、云手:无论手心向内或向外,运转都要呈立圆,速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臂不可僵直或屈成三角形,手高不过眉,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肩不可上耸;两掌云转要与转腰胯,移动重心协调配合,不可只是摆动两臂而无腰的转动,身体也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脚尖应向前或略外展;并步时两脚应距离10—30厘米。
13、单鞭:无论单推掌或左右推掌,两臂皆不可伸直,手高不可过头,勾手不可僵劲,后臂也不可过横或过张;头要顶,腰要松,肩要沉,胸要含,腕要柔,避免挺胸收腹。
14、左右穿梭:两手上托和前推要协调一致,两臂成弧形。前推之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腰;旋转不可僵滞,方向要明确;保持沉肩垂肘,松腰敛臀。
15、闪通臂:前推和上托时,前后必须协调。两臂皆成弧形,前掌高不过头,低不过口;身体中正不倚,松腰松胯。
16、金鸡独立:无论挑掌和撑掌,臂都要成弧形;支撑腿稍屈站稳,另一腿大腿提平。
17、穿掌:掌心向上,沿另一手臂向前伸穿,掌、指部要伸展,臂稍屈,带有含蓄的力量。扑面掌时,用俯掌(掌心向下)向前伸推。
18、高探马:向前穿推之掌高不过眼,后掌收在小腹前。
19、搬拦捶:手臂不可伸直,搬(压)拳和拦掌动作要有明显的弧度,不可直来直往;身体转动与两臂动作要配合恰当。
20、搂膝打捶:拳由腰部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裆;打拳和弓腿、松腰协调一致,不可弯腰突臀;搂膝动作同前“搂膝拗步”。
21、栽捶:拳从上向前下方打出。高举时拳不过头,栽打时臂斜向前下方。身体可稍向前倾,臀部不可突起。
22、肘底捶:可用一掌一拳,也可双掌变拳。两臂要保持弧形,两肘不可夹紧,背不可拱,臀不可突。
23、掩手肱捶:拳自腰间向前撩出,高不过腰,低不过裆,拳心向下。注意转腰拧胯,蹬脚顺肩。崩弹时要完整有力,也可不发力向前撩拳。
24、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左或向右格挡。
25、双峰贯耳:两掌经两侧向前上方横打,高不过头,低不过口,相距约一头宽,拳眼斜向下,两臂如钳状;两肩要沉,两肘不可扬起。
26、披身伏虎:两拳上不过头,下不过腰,上下相对,两臂成半圆形;身体不可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