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血脂异常生活方式干预

合集下载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方军; 富双玲; 李玉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26【总页数】1页(P44)【关键词】血脂异常;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临床观察【作者】方军; 富双玲; 李玉兰【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人民医院甘肃民勤 733399; 甘肃省民勤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甘肃民勤 7333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血脂异常,就是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1]。

因此,应当重视血脂异常的治疗。

美国学者于2006年提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的正确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我国于2010年制定了“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的专家建议”[2]。

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于纠正血脂异常至关重要。

笔者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干预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科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就诊过程中发现的93例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中56例愿意接受非药物治疗,且坚持到底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其中37例不愿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中,年龄20~58岁,平均(40±6.8)岁,其中女性16例,男性40例;对照组中年龄20~60岁,平均(41.4±9.8)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中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3]:TC≥6.22 mmol/L、LDL-C≥4.14 mmol/L、HDL-C<1.04 mmol/L、TG≥2.26 mmol/L,其中任何一项异常即为血脂异常。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高血脂症的预防和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脂症的预防和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脂症的预防和生活方式干预概述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长期高血脂症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因此,预防高血脂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改变生活方式的角度探讨高血脂症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一、科学饮食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至关重要。

1. 控制总能量摄入摄入过多的能量会造成体重增加,对于胆固醇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定期监测自己的体重,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饮食摄入,避免超量进食。

2. 偏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还能降低胆固醇水平。

同时,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脂组织以及黄油等。

3. 限制盐摄入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有关,而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适当限制食盐摄入,控制每日盐量在5克以下是很重要的。

二、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体力活动消耗的总能量,并促进脂肪代谢。

参与定期的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可帮助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1. 有氧运动心血管康复专家推荐至少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这样的锻炼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跳舞等。

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HIIT锻炼是一种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通过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和恢复期,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氧化能力。

3.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帮助减少总体脂肪含量并增加心肌代谢。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导致高血脂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损害血管壁并导致血脂异常。

大量饮酒则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四、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发生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脂水平。

对血脂异常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后的观察

对血脂异常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后的观察
生 活 方 式 治疗 对 血
【 关键词 】 体检人群 ;血脂异常 ; 康教育 ; 健 生活方式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 + 6 9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7 06 — 2 07 81 21 )1 — 0 8 0
Obs r ton fe e va i a t r Car yi o he Tr a m e fLie — syl o he Pa int t r ng utt e t nto f t e f r t te s wih Abno m alBl d pi r oo Li d
杨黛 仙
湖南省 自治州 中医院,湖南 吉首 4 60 10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生活方式治疗 在血脂异常人群 中的作用 ,观察其效果。方法:10例在体检中发现的血脂异 常者,随机分为实 0
验组和对照组 ,对 实验组进行生活方式治疗 ,对照组未进行 生活方式治疗 ,两组均未使用药物降脂 ,随访 6—9个月 ,平均 7 6个月 ,复查 . 血脂 ,以检测血脂结果是否达到 目标值进行对 比。结果 :经统计 学处理 ,两组血脂 在达到 目标 值方面存 在显著性 差异 ( P<0叭 ) . 。结论 :
YANG n i n Xu x a
Hu a tn mo s P ee t r CM o p tlDax a n n Au o o u r f cu e T h s i ii n YANG ih u Hu a 1 0 0 a Js o n n 4 6 0
Ab t a t sr c :Ai :T n e t ae t e p e e t n a d te t n f i m o i v si t h r v n i n r ame t f g o o l e—s l o ep t nswi b o ma bo d l i ,a d o s r e t ef r h a i t t a n r l lo i d n b e v y t e h p t e e e t.M e o s 1 0 p t n swi b oma lo i i ,d s o ee n t e p y i a e a n t n,wee d vd d i t b e v t n h f cs h t d : 0 a i t t a n r l o d l d e h b p ic v r d i h h sc l x mi ai o r ii e o o sr a i n o g o p a d c nr lg o p r n o y r u n o t u a d ml .Car u h e t n f i o r r o tte t a me t f y r o l e—syeo h b e ain g o p,b td o n t e c n r l o p,a d tl n te o s r t u v o r u o n t h o t u o og r n u e n dc n n b t o p rr d cn i i . Wi s o me i ie o oh g u s f e u i g l d r o p t a6—9 mo t sf l w —u h nh ol o p,w ih i 7 6 mo ts o v r g h c s . n h n a e a e,w e x mie ere a n t e b o d l i o c mp r n e t e h rte r s l h sr a h d t e t g tlv 1 Re ul: Af rs t t a ra me t h r r i- h lo i d t o a e a d t s wh t e e u t a e c e h e e e. p h r a s t t t i i l e t n ,t e ewe e s e a sc t g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一、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二、血脂与脂蛋白♦要点提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⑶。

三、血脂检测项目•要点提示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栽脂蛋白B、脂蛋白(a)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四、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五、ASCVD 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二维用防⅛超育危人与度堂过X2次户■ASCVD •忤城发生过1次尸亶ASCvD 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隙因・r®ASCVD ・华ACSAjetVl 年);<2>既往心肌便死病史(除上JtMS 以升). ⑶堂ID 性的卒中更:川有行族的MIfWallr 病变.ιut 稚受过血或■建或鱼般高危险困,Il)LDL-C■1£mmol/L .再次鬟生尸重第ASevD .件. (2)单发"心出I 劣<55岁,女(65岁I 0)«*nARiSMAfi<*«LDL-C»49πvno ∣∕L] 网及住*CABG 或Ra 史 ⑸■碌病16)高而后 (7)CKD3-4期 I8)⅞U8极高电人目不有含ISK 触标;t 的M 他ASCvDe«1ASCVD 砧除粥秆硬化饯心射置残胸ACS *性冠脉爵合及LDL-C 依密ItIS 金白的WiieABG 冠状动鞋畀路移植京POH 座记状动酷介入治"TCSRBfiBSICKDIfttIIKffHDL-C 离由ItMi 管台窜国BTBMl 体■指触ImmHg«0133kPa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引言: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结构的调整,血脂异常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成人血脂异常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制定本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一、背景与目的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明确的指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分类与诊断根据血脂成分的异常程度,血脂异常可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通过测量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对血脂异常进行初步诊断。

若血脂异常持续存在,则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遗传性血脂异常。

三、预防与干预1.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控制:推荐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10%。

(2)适量增加非饱和脂肪酸摄入。

(3)限制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30g,女性不超过20g。

2.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在BMI指数超过24时,应积极进行减重。

4.戒烟限酒:提倡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四、药物治疗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2.他汀类药物:适用于富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症。

3.纤维酸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LDL-C水平,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4.贝特类药物与噻唑烷难解残基(Niacin):适用于谨慎选择的特定患者群,如高危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五、随访与评估对于已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脂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高血脂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关键指标

高血脂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关键指标

高血脂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关键指标高血脂,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至关重要。

那么,到底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呢?首先,饮食控制是重中之重。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是关键一步。

像动物内脏、黄油、油炸食品等,都富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应该尽量少吃。

取而代之的,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蛋黄、动物脑等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患者要谨慎食用。

同时,要注意糖分的摄入,尤其是添加糖。

过多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

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它们不仅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胆固醇。

除了饮食,体重管理也是一个关键指标。

肥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腹部肥胖。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运动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运动不仅能够消耗热量,减轻体重,还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血脂的代谢和转运。

另外,戒烟限酒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过量饮酒则会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使血脂升高。

睡眠质量也会对血脂产生影响。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脂质代谢。

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对于高血脂患者的康复十分有益。

心理状态同样不容忽视。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影响血脂代谢。

学会放松心情,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维持血脂的稳定。

定期监测血脂指标也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环节。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

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实施相对复杂,在基层转化应用困难,本规范综合基层高血压管理实践经验,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在《浙江省血脂异常社区综合防治规范》试点实施基础上,经优化整合,形成基层血脂异常健康管理规范,用于个体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

1概要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血脂异常健康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管理流程、管理内容、随访管理和效果评价。

本规范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健康管理相关基层单位等对个体开展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服务。

1.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指南(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2)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 年);(4)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年);(6)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7)临床营养操作规程(2016 年);(8)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2016 年);(9)浙江省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2016 年)。

1.3术语与定义1.3.1血脂异常(1)在未服用调脂药物情况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升高的患者,即符合下列一项或以上者:TC ≥ 6.2 mmol/L;LDL-C ≥ 3.4 mmol/L;TG ≥2.3 mmol/L;(2) 既往有血脂异常史,目前正在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

血脂异常的防治优选全文

血脂异常的防治优选全文

京必舒新
40mg*14片
血脂康胶囊
0.3g*24粒
价格(元) 62.70 54.43 75.9 51.359 68.21 42.3 23.31 22.69 43.47 29.9
血脂异常的治疗
调脂药物治疗——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
不良反应
1.肝功能异常: LAT、AST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者, 应 减量或停药。3倍以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观察, 部分患者可恢复至正常。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7-28.
主要内容
01. 血脂与脂蛋白 02. 血脂检测项目 03. 血脂异常分类 04.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05. 血脂异常治疗
01
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与脂蛋白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 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04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依据ASCVD 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总体心血管危险 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的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 岁 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
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 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ASCVD10 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 岁者,评估余生危险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影响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影响

督。 以确保 干预 的有 效性 。① 在 营 养师 和 主管 护 师 的 指 导下 。 定个 体化 的膳 食结 构 。第 一 是增 加 膳 食纤 制 维 含量 。 患者 多食 蔬菜 、 果 和谷 类食 物 。 高 植物 嘱 水 提
甘 油三 酯( TG)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DI 或 极 低 密 度 脂 、 L )
蛋 白增 高 。 密度 脂 蛋 白 ( 高 HDI) 低 。血 脂 异 常 时 。 降 脂 质在 动脉 血管 内膜 下沉 积引 起 动脉 粥 样 硬化 。 引发 心 脑血 管疾 病 。 由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发 生 与 发 展 时 间较 长 , 故一 般 人 出 现 血 脂 异 常 后 并 无 不 适 的 感 觉 , 亦 无特殊 临 床表 现 。 只有 引起高 血 压 、 心 病 、 卒 中 冠 脑 等 危及 生命 时 。 们 才 真 正 意识 到 血脂 异 常 的 危 害 。 人 因此 , 积极 提 倡 降脂 治 疗 , 效 控 制 血 脂 , 冠 心 病 有 在 二级 预 防 中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血脂 异 常最 基 本 的 防治措 施 是行 饮 食 控 制 和 增 加 运 动 等 生 活 方 式
理 的膳 食 结 构 、 动 方式 及 运 动量 . 立 联 系监 督 本 . 周 电话 沟 通 1次 . 月 回访 1次 。3个 月后 进 行 评 价 。结 果 干 运 建 每 每 预 后 干 预 组 膳 食 结 构 、 动 、 重 改善 率 均 显 著 优 于对 照 组 ( P< 0 0 ) 总 胆 固醇 、 油 三 酯 、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运 体 均 ,1. 甘 低 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 P O 0 ) 结 论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可 增 强 患 者 的保 健 意 识 和 自我 管 理 能 力 , 而 有 效 控 制 血 脂 水 均 < , 5。 从

中国血脂指南试题及答案

中国血脂指南试题及答案

中国血脂指南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4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多久进行一次血脂检测?() [单选题] *A. 每半年B. 每年(正确答案)C. 每两年D. 每三年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首要干预的血脂指标是()。

[单选题] *A.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B.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正确答案)C. 甘油三酯(TG)D. 总胆固醇(TC)3. 对于低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的理想水平应低于()mmol/L。

[单选题] *A. 2.6B. 3.4(正确答案)C. 4.1D. 4.94.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通常可使LDL - C水平降低()。

[单选题] *A. 15% - 30%B. 25% - 50%(正确答案)C. 30% - 45%D. 50% - 60%5. 以下哪种他汀类药物在相同剂量下降低LDL - C的幅度相对较弱?() [单选题] *A. 阿托伐他汀B. 瑞舒伐他汀C. 普伐他汀(正确答案)D. 匹伐他汀6. 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需重点监测的不良反应是()。

[单选题] *A. 胃肠道反应B. 肝毒性C. 肌毒性(正确答案)D. 肾毒性7. 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当甘油三酯(TG)达到多少时,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 [单选题] *A. 2.3 mmol/LB. 5.6 mmol/L(正确答案)C. 11.3 mmol/LD. 22.6 mmol/L8. 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

[单选题] *A. 总胆固醇(TC)B.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C. 甘油三酯(TG)(正确答案)D.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9.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单选题] *A. 依折麦布(正确答案)B. 考来烯胺C. 考来替泊D. 海博麦布10. PCSK9抑制剂主要适用于()。

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的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的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的生活方式干预高血脂症,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健康杀手”,悄悄地威胁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那么,什么是高血脂症呢?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水平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当这些脂质在血管壁上逐渐沉积,就会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想要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生活方式的干预至关重要。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疾病的入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首先,饮食的调整是关键的一步。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是重中之重。

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这些可都是高血脂症的“罪魁祸首”。

我们要多选择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坚果、橄榄油等。

它们就像是血管的“清洁剂”,能够帮助降低血脂水平。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不能忽视。

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脂质。

而且,它们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的整体健康都有益处。

控制食物的分量同样重要。

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避免暴饮暴食。

少吃多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血糖和血脂的大幅波动。

除了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的“利器”。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能量,提高脂质的代谢效率。

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这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脂质的消耗。

而且,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让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更加强健。

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改变。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脂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

而过量饮酒会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增加高血脂症的风险。

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也有着重要意义。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四、 血脂异常诊断流程
• 血脂异常诊断流程见图1,
血脂结果 ASCVD危险分层
继发性因素
确定LDL目标值
不达标
达标
选择血脂异常的治疗方式
定期观察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图1 血脂界常诊断流程
五、 血脂异常的干预
(一)生活方式改变 •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 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 mg,尤其是ASCVD等高危患者,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脂 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 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例,建议毎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 50%~65%,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nr); • 戒烟,限酒; •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 指南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每日剂量可降低LDI.-C 25%~50%)作为我 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或LDL-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 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如依折麦布,注意观察降脂药物的治疗反应。
• 推荐中等强度的他汀(每天的剂量)包括:阿托伐他汀10-20 mg;瑞舒伐 他汀5~ 10 mg;氟伐他汀80 mg;洛伐他汀40 mg;匹伐他汀2~4 mg;普伐 他汀40 mg;辛伐他汀20~40 mg;血脂康1.2 g。
五、 血脂异常的干预
(2)他汀的安全问题:
• 他汀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绝大多 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但有少数患考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与他汀相关的 症状,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常见表现如下:

血脂异常的干预方法

血脂异常的干预方法

血脂异常的干预方法作者:叶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4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血浆胆固醇水平与发生冠心病风险之间成线性相关。

经典研究包括Framin gham研究、MRFIT研究以及Interheart研究等。

亚太地区队列研究发现,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血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5%。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为11.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

调脂治疗降脂治疗在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中有重要作用,其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在不同人群(包括血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或无明显升高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约30%,降低脑卒中约30%,且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的下降与胆固醇下降的绝对值密切相关。

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控制血脂水平可使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减少约10%。

血脂异常危险评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强调了调脂治疗中心血管危险评估的重要性,不同的危险分层,降脂治疗的措施和血脂目标值不同。

用于血脂异常危险评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低HDL-C血症,肥胖(BMI≥28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65岁),年龄(男≥45岁,女≥55岁)。

干预建议●一般人群健康体检应包括血脂检测。

<40岁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LDL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

在LDL-C达标时,非HDL-C成为降脂治疗的次级目标(即LDL-C的目标值+0.78 mmol/L)。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目标值控制
这些高危人群的血脂目标控制 值通常要比一般人更严格,医 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指导
医生还会给高危人群提供更细 致的饮食、运动、戒烟等生活 方式改善建议。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脂指标 稳定在理想水平。
血脂异常的并发症预防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的临床诊疗流程
初筛检查
1
通过基本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血脂指标。
2
诊断确认
3
根据检查结果和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血脂异常类型。
4
定期复查
5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危险因素评估
分析病史、生活方式、代谢状况等相关因素。
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管理的多学科协作
1 健康风险
吸烟和饮酒会显著增加心脑血 管疾病、多种癌症以及其他慢 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会成本
烟酒成瘾会给个人、家庭和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 成本。
3 戒除困难
4 对健康干扰
吸烟和酗酒是十分顽固的习惯, 需要持续的决心和专业的医疗 帮助。
吸烟和饮酒会对血脂异常的预 防和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 治疗难度。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和关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每个人必须重视的重要预 防策略。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药物治疗的需要。
饮食调整的具体措施
增加优质蛋白
多摄入瘦肉、鱼肉、鸡蛋等天然 高蛋白食物,有助于提高HDL胆固 醇水平。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是一份旨在提高我国血脂管理水平的权威性指南。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系统地介绍了血脂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血脂异常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我国血脂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血脂管理服务,从而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与诊断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异常。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准确分类和诊断至关重要。

(1)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表现为TC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

(2)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表现为TG水平升高,其他血脂指标可能正常。

(3)混合性高脂血症: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特点。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他血脂指标可能正常或升高。

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如下:(3)HDL-C < 04mmol/L(40mg/dl)为降低;(4)LDL-C ≥ 14mmol/L(160mg/dl)为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临床情况。

在进行血脂异常的诊断时,还应关注其他相关指标,如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目前常用的临床分类是根据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进行分类[6]。

根据非HDL-C水平的不同,可将血脂异常分为以下四类:1)理想状态:非HDL-C<2.6mmol/L;2)轻度升高:2.6mmol/L≤非HDL-C<3.1mmol/L;3)中度升高:3.1mmol/L≤非HDL-C<3.8mmol/L;4)重度升高:非HDL-C≥3.8mmol/L。

二、诊断一)筛查对象1.成人1)所有40岁及以上人群;2)18~40岁人群中,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2.儿童1)家族性高脂血症家族史;2)肥胖;3)糖尿病;4)高血压;5)其他代谢性疾病。

二)诊断标准1.成人1)理想状态:TC<5.18mmol/L,非HDL-C<2.6mmol/L,LDL-C<3.37mmol/L,TG<1.7mmol/L;2)轻度升高:XXX<6.22mmol/L,2.6mmol/L≤非HDL-C <3.1mmol/L,3.37mm ol/L≤LDL-C<4.14mmol/L,1.7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6.22mmolXXX<7.76mmol/L,3.1mmol/L≤非HDL-C<3.8mmol/L,4.14mmol/L≤LDL-C<4.92mmol/L,2.3mmol/L≤TG<5.6mmol/L;4)重度升高:TC≥7.76mmol/L,非HDL-C≥3.8mmol/L,LDL-C≥4.92mmol/L,TG≥5.6mmol/L。

2.儿童1)理想状态:TC<4.4mmol/L,非HDL-C<2.8mmol/L,LDL-C<2.8mmol/L,TG<1.5mmol/L;2)轻度升高:XXX<5.2mmol/L,2.8mmol/L≤非HDL-C<3.3mmol/L,2.8mmol/L≤LDL-C<3.4mmol/L,1.5mmol/L≤TG<2.3mmol/L;3)中度升高:5.2mmoXXX<6.2mmol/L,3.3mmol/L≤非HDL-C<3.8mmol/L,3.4mmol/L≤LDL-C<4.1mmol/L,2.3mmol/L≤TG<4.4mmol/L;4)重度升高:TC≥6.2m mol/L,非HDL-C≥3.8mmol/L,LDL-C≥4.1mmol/L,TG≥4.4mmol/L。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0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原创实用版)目录1.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2.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3.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4.血脂异常的治疗5.血脂异常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正文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成分的浓度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对血脂异常的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2020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2020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是由中国心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指导血脂异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该指南的制定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高血脂异常的诊治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根据血浆中脂质成分的浓度来定义和分类,常见的血脂异常包括: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升高。

3.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降低。

5.混合型血脂异常: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血脂异常同时存在。

三、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脂质成分的检测结果。

对于血脂异常的评估,除了检测血脂浓度外,还需要考虑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以综合评估血脂异常的程度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四、血脂异常的治疗血脂异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个方面: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 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程度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血脂异常的管理-生活方式改变性治疗(TLC)和其他措施

血脂异常的管理-生活方式改变性治疗(TLC)和其他措施

血脂异常的管理
第二章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三节生活方式改变性治疗(TLC)和其他措施
郭远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
•药物治疗
•其他措施

血液净化(脂蛋白净化)•外科手术(肝脏移植、部分回肠旁路术、门腔静脉分流等)
血脂异常的治疗
02 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
•合理膳食,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控制体重、增加适度的运动

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戒烟、限盐、降压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 (10):937-953.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血浆净化(血浆置换):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尤为纯合子。

需至少2周1次
•外科手术:少数非常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可考虑部分回肠末端切除术或肝脏移植术
•基因治疗:针对基因缺陷,尚未用于临床血脂异常的治疗
02 血脂异常的其他干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是个体策略的一部分,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

干预包括:
1、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价。

饮食治疗的前三个月优先考虑降低LDL-C。

因此,健康管理师应通过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是否进食过多的升高LDL-C的食物; ②是否肥胖; ③是否缺乏身体活动; ④如肥胖或缺乏身体活动,是否有代谢综合症。

我们一般推荐使用高脂血症患者膳食评价表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患者所进食的升高LDL-C的食物,以便有效指导下一步的干预
2、平衡膳食.基本原则:
①控制总能量以调节到保持目标或以理想体重为目标;
②脂肪占总能量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应不高于总热量的7%,膳食胆固醇<200mg/d,植物固醇2g/d,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1:1;
③复合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能量55%-65%;
④蛋白质占饮食总能量的10%-15;
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10-25g/d;
⑥注意选择低生胆固醇指数食物有助于控制血胆固醇水平。

3、控制体重。

主要原则是减少总能量摄入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4、增加身体活动。

单纯血脂异常无其他合并症者,应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对于合并其他慢性病者,应在健康管理师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以锻炼进不感觉疲劳为原则,每天至少消耗200kcal热量。

5、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实施方案。

主要是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也鼓励开始轻、中度的身体活动。

6、戒烟。

7、限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