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8篇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8篇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以来,空间站环境已经变得整洁舒适和秩序井然。

除了有航天员辛勤整理的功劳,也有空间站结构上的收纳便利。

原来是天和核心舱内部大有乾坤。

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期间,行李包裹是用特制的包装袋收纳起来,捆绑在核心舱内壁。

这样航天员进驻的时候,就能够更直观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内容和状态。

但如果任由这些包裹留在舱内,看上去不够整洁,并且会占用航天员大量的活动空间。

那些暂时用不到的包裹,就会被收纳进空间站的夹层之中。

收纳的秘诀,就在地板上的这些储物空间。

视频中,聂海胜和汤洪波打开了摄像头最近处的储物间。

汤洪波整个人趴在地板上,将手探进去寻找包裹,聂海胜手中还拿着一支手电筒帮他照明。

在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大型包裹。

像这样的储物空间,在空间站中还有不少。

可以说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轨生活,空间站设计者们集智巧思,设计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并且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反复验证。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自6月17日发射以来,“出差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生活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他们身体状况怎么样?如何确保身体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鲜事?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剧透来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简单!“自助式”体检和常规锻炼确保航天员身体健康关灯睡觉?“摸黑”只为眼底检查许多全身性疾病往往发生眼底病变,如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

在太空中,眼底检查作为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的重要项目,有利于对航天员身体状况进行实时跟踪。

特别是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生活了一个多月,可能会出现一些空间病症状,“体检”就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负重奋进 航空报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负重奋进 航空报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重奋进航空报国作者:张东孔令华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8年第03期王福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以微波介质陶瓷及在空间条件下的评价、微纳米形态压电功能陶瓷膜制备、陶瓷纤维催化剂水净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攻关和国防预研等项目计2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项。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高等学校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靠什么打自己的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回答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树品牌。

学校在五十五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二是构建了高水平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在“十一五”期间,南航着力实施“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和制度创新”四大战略,为建设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传统薪火相传纵观南航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学校的面貌日新月异,而南航人“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历久常新。

这是推进南航加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真正优势。

在几代南航人身上,稳定地表现出了三种精神特质:一是航空报国、科技强军的国防使命;二是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创业精神;三是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一流意识。

这三种精神要素构成了南航“负重奋进,航空报国”办学传统的基本内涵。

南航1952年建校,1955年向我国航空工业输送了第一批毕业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航空科技人才。

南航初创阶段的实践表明:国防使命,创业精神,一流意识——这三条主线从一开始就界定了南航“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特色。

1958年,学校研制出了“南航1号”无人机,随后又研制了2号、3号无人机,为此后的无人机研制工作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技术。

南航人曾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下研制成功了一批国防急需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架“长空1号”中高空无人靶机,我国第一台三轴液压飞行模拟转台,惟一由我国高校自行研制的轻型直升机——“延安2号”直升机以及重要国防装备。

“问天”高几许,俯首叩苍穹

“问天”高几许,俯首叩苍穹

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

院刘宏院士、谢宗武教授团队和中科院长光所联合研制。

投入“问天”发射相关科研工作。

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上面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以及火箭发动机结构的高性能设计与制造,使火箭结构减重和系统动力学性能提升显著。

机电学院刘维伟副教授,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窦满峰教授课题组自动化学院窦满峰教授课题组承担了问天实验舱太阳翼展开机构驱动电机的研制工作,着力突破空间极端环境下稀土永磁电机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为空间站太阳翼在轨展开、驱动机构对日定向跟踪提供支持。

问天实验舱研制的南航力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是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在中国航天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南航人的默默助力。

自动化学院王莉教授领衔的“智能配电系统”团队面向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器智能并网控制及保护技术研究,实现了功率的通断控制和安全保护,解决了能源的最优利用和统一调配问题。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参与了长征系列多型运载火箭贮箱焊接结构研制任务,开发了跨尺度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助力长征5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超级绝热复合材料课题组陈照峰教授、杨丽霞讲师开发的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成功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低温实验保冷设备。

团队历经六年,经过上百次实验开发出超低导热长寿命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突破了气相纳米氧化硅微结构调控、复杂真空成型和封装安装技术瓶颈,提高了飞船内空间利用效率,为飞船开展超低温试验提供了解决方案。

航天学院陈传志副教授领衔研发的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已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的研制,该技术通过单驱多动纯机械联动润滑方案,解决定向装置传递链路复杂、摩擦大、误差累积致油膜厚度控制难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定向装置隔离域面的分区精准润滑,为我国实验舱的研制贡献了南航力量。

一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

一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
子师范找到一份教员 的工作 ,勉强维持 了
家 庭 的 生活 。14 年 底 , 国民党 军 队进 95
时周围人建 议我去北洋大学,因那里工程 方面师 资比较 强,这 也符合我的志愿。我 去 了北洋 大学读工程 ,丁 国瑜去了北京大 学 。15 ,全 国 大学 院系 调整 后 ,我 92年
在清华大学航空 学院正念 二年 级,当时选
驻沈 阳并接收学校 。隔年暑假在学校设训 练班 ,教师要穿军装 ,结业时给每人发一 张加入 国民党的 申请表 。母亲说年纪大 了
享受 国务 院特殊津贴 15 97年 6月,钱 学 森 教授 给 华 东 航 空学院的师生写信 : “ 我们 国家现在还 是
联也没有关系 ,但始终 困惑为何两 次被 选
主 青年 联盟 盟员。那 时大家都很穷 ,中学
助 学金 也很 少,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想 以 同等学历报 考大学,毕竟那时上 了大学吃
大学 )和东京女子美术大学上 学,当时还 师 。父亲过世后 ,母亲年轻 守寡 ,辛苦抚
曾在张学 良的胞弟张学铭家 中做过家庭教 饭就有 了保证 , 以给家中省下 一笔 费用 。 可 1 5 ,部分 大 学 开始 春季 招 生 , 9 0年
分 以上 ,成为首批录取 的 4个人之一 ,到
父亲到他身边担任机要秘书 ,当得 知父 亲
只得作罢 。张学 良将军 曾送给我父亲有他 签名的柯达照相机以作留念 。 幸 好 非教 徒 的母 亲 ,年 轻 时得 到基 督教青 年会 资助 去 日本 留学 1 O多年 。先
后在京都 同志社女子 学校 ( 为京 都女子 现
7 了。他从淡 水中学毕业后 ,因家里弟 代 妹多 ,就应招到 台北一家 日资 电器 公司工
作 ,自觉负担家庭 。由于勤奋和聪 明被调

南航发展史

南航发展史

南航发展史
南航,即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是中国国内的一家重要航空公司,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南航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航空学校运输队,这可以视为南航的起源。

随后,该运输队发展为南京航空学校军事运输部队,开始运营民用航班。

1950年代,南京航空学校被迁至广州,成为南京航空学院(现为中国民航大学的前身),该学院开始培养航空人才。

同时,南京航空学院从军事运输航线扩展到长途民用航线,开展了广州至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的航班。

1988年,中国政府对民航事业进行了改革,南京航空学院与其他航空公司合并,成立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南方航空公司成立初期,航线主要集中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南航逐渐开设国际航线,扩大了航线网络。

21世纪初以来,南航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4年,南航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合作组建了中国航空联盟,进一步提高了南航的市场竞争力。

此后,南航相继开通了许多国际航线,拓展了国际航空市场。

南航还积极进行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与联盟,与荷兰皇家航空、新加坡航空、天津航空等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了航线网络,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至今,南航已成为中国民航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拥有广泛的航线网络和现代化的机队。

南航还不断引进新的航空器和先进技术,提升航空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航天科学家先进事迹

航天科学家先进事迹

航天科学家先进事迹航天科学家们的先进事迹无疑是人类进步的见证。

他们通过勇气、智慧和毅力,为探索宇宙、提高科技水平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航天科学家们的成就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可能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及其先进事迹,以此致敬他们的伟大成就。

1. “宇航之父”谭哲先生谭哲先生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宇航之父”。

他负责主持并组织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在1960年4月24日,当“东方红一号”成功地发射升空时,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的卫星的国家。

谭哲先生的杰出贡献为中国航天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尼尔·阿姆斯特朗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美国NASA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在1969年7月20日,他成为了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一员,并在当天成功登上月球。

他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了人类探索精神不断前进的象征。

3. 瓦莱里·波利亚科夫瓦莱里·波利亚科夫是苏联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飞行的人类。

在1961年,他搭乘“东方一号”飞船成功地完成了108分钟的飞行任务,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他的壮举不仅在航天科学领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后来的许多宇航员铺平了道路。

4. 约翰·格伦约翰·格伦是美国宇航员,他于1962年成为第一个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宇航员。

他搭乘“友谊7号”飞船完成了3个小时和23分钟的环绕地球的飞行任务,为美国的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投身于航天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5. 王洪文王洪文是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他负责主持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并将中国的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王洪文的先进事迹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雄心壮志。

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五篇)

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五篇)

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五篇)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五篇)>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精选篇1)从望月兴叹到飞船登月,从浮想联翩到身临其境,神七载着中国人的希望与理想再次履步。

“五、四、三、二、一、发射!”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时刻,全国人民屏住呼吸,观看着神七飞向天空,随后便是一阵热烈的欢呼。

2008年9月27日16时30分,我至今还记得这一伟大时刻,翟志刚首次出舱行动,全国人民顿时拍手欢呼,他是中国行走太空的第一人,他在月球上印下的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动力。

当他手中拿着五星红旗,在月球上向全国人民招手时,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翟志刚、刘伯明这两位出自鹤城的航天英雄是我们鹤城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的成功凝聚了自己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磨练,他们的伟大壮举将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翟志刚、刘伯明这两位出自鹤城的航天英雄成功登天激发了我想当航天飞行员的梦想,古老的疆土英雄辈出,今天正崛起一代新人,长大的我将接过航天的接力棒,带着五星红旗承载着中国研制的最新飞船飞蓝天。

月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将留下我的足迹,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太空。

曾几何时,中国是一个航天事业落后的国家,而今天神一至神七的发射不仅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正在腾飞,更向世界人民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曾消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越来越强烈,我们为有这样的国家而骄傲。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翟志刚、刘伯明为榜样,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浩瀚的宇宙神秘无限,飞天的梦想千年不断,让我们的飞船越飞越远,探索宇宙的更多奥秘。

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素材摘抄(精选篇2)浩瀚的宇宙,神秘而宁静。

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向往的地方。

如今,有人圆梦,有人却变成了不是“主角”的英雄。

他是邓清明,我国唯一一位未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邓清明曾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之后被挑选入航天员队伍。

南航大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

南航大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

南航大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
南航大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刚刚成立航天局,开始发展国家的航天事业。

南航大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并支持这项重大的国家事业。

在1956年,南航大担负起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

当时,南航大集结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射入轨。

这标志着南航大在中国航天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后,南航大继续参与了许多重大的航天项目。

在中国开展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南航大派出了大量的航天人才,为宇航员的培训、发射任务的执行以及航天器的研发和测试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航大也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探月工程,研发了许多重要的航天器和仪器。

南航大还牵头组织了许多国际航天合作项目。

与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等国际航天机构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南航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中的研发与实验工作,为全球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航大在航天领域也得到了许多荣誉和奖励。

多位南航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获得了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他们的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航天工程中。

总之,南航大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是一部值得骄傲和纪念
的历史。

南航大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陈舟励志故事

陈舟励志故事

陈舟励志故事
航天之梦,是陈舟从儿时至今的追求。

在高一,他便将南航航天学院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我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

终于,来到了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南航,他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他用每一个白天成长,推演万物规律;用每一个夜晚沉淀,贯通学科边界。

三年如一日,早晨7:30离开宿舍,夜晚11:30回到宿舍,放弃大学以来的每个暑假而选择留校攻关科研,将每分每秒用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付出终有收获,他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稳居专业第一,斩获六十三项个人荣誉。

阶段性的收获并没有使他迷失方向,陈舟说,在逐梦航天的路上,连国士无双白发苍苍的院士们都奋战在第一线,正值青春年华的航天学子,应当不忘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报国使命,将青春热血挥洒于自身的成长与祖国的建设。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程师,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大一军训刚结束,陈舟便师从康国华老师,加入微小卫星实验中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主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式卫星地面管理终端”大学生自由探索项目,叩开了科研的大门。

在此次历练之后,他对科研展开了更加疯狂的探索。

经过三年的沉淀,现如今,作为本科生的他已主持参加十三项国家级、省部级、校院级项目。

在学术的路上,他不安于所取得成就,而是学以致用。

疫情期间毅然返校,加入盛汉霖老师指导的零一战队,最终夺得国际无人飞行
器创新大奖赛总冠军,并打破历届赛事纪录。

夺冠归来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与努力——每一次踏月而归,每一次假期驻守,才能汇聚成这夺冠的点点滴滴。

他说:“我们的每次出征,都是为了守护永远镌刻在我们身上的烙印——我们是南航人。

”。

国之安全 我之使命——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葛春鹏

国之安全 我之使命——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葛春鹏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国之安全 我之使命——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葛春鹏 谢明昊“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寄语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葛春鹏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涟漪。

随着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颁布与施行,足可以领略国家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使得如葛春鹏一样在网络世界中,持技术之刃,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的卫士更觉重任在肩。

时代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全行业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信息产业的变革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也在不断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方式。

身处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像是大数据库中的一个节点,每一天的基础生活,如衣食住行的相关行为均会产生许多的数据,个人隐私的载体也慢慢从藏于抽屉中的日记本换成了每日不离手的智能手机。

然而,“一键直达”的消费模式在带来以几何倍数飞升的生活便捷度的同时,也滋生出某些投机之徒蠢蠢欲动的牟利之心。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传播迅捷”与“隐私泛滥”一体两面,于是,尽致发挥互联网效用的关窍则在于每一位参与者的道德自觉和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

葛春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深耕多年,更是深有所感,所以他决心为捍卫民众隐私安全、保卫国家信息安全而奋斗终生。

在大事记中成长20世纪末,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兴起,计算机逐渐被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葛春鹏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即将报考大学之际,领略到了计算机的魅力。

“那个时候不知道计算机技术的复杂原理,只是单纯地认为它很神奇,通过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似乎可以将自己与整个世界都链接在一起。

”新奇的事物点燃了葛春鹏求索路上的斗志,怀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葛春鹏走进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但众所周知的是,从求学到学会真正的科研之间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进入大学的第二年,葛春鹏仍未树立好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那时候,他根本不清楚“科研”到底是在做什么。

“我想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工作,想为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但我对具体的规划却很模糊。

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简介(精选5篇)

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简介(精选5篇)

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简介(精选5篇)事迹材料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简介,盼望大家喜爱!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简介(篇1)16年前,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直刺苍穹,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沸腾了。

从这个小镇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名字响彻神州大地;8年前,这个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小镇再度成为喧闹的海洋。

聂海胜担当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又一次逐梦苍穹;又一个8年过去了,已是57岁老将的聂海胜担当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继景海鹏后,我国其次位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他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这位诞生于荆楚大地的航天老将,正续写着我国载人航天的新传奇。

老将出征“海胜可能又要飞了!”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放射在即,网上始终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

虽然最终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盼着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学校同学,同一年的。

”村民张女士说,自己已到了带孙子的年纪,聂海胜却还能凭借优秀的身体条件和精彩的力量征战太空,实在太了不起。

一听说宇航员将在太空待上一段时间,张女士有些不解:“他们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张女士娘家离凡庄村不远,她小时候也熟悉聂海胜,“他学习成果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聂海胜时,乡亲们都喜爱亲切地称他为海胜。

聂海胜家的老宅在村里一个叫聂庄的自然村落。

1964年,聂海胜就诞生于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那时,他的家庭特别贫困,常常吃不饱饭,但父母总会想尽方法让他读书。

聂金山家在聂海胜家老宅对门,他比聂海胜大5岁,是隔代的堂兄弟。

聂金山说,海胜小时候话不多,但特殊勤劳,会跟他一起推着车去运牛草。

海胜的身体条件也很好,游泳特殊厉害,大家都游不过他。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航天那些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事儿。

你知道杨利伟不?他可是咱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呐!那时候,谁也不知道太空里到底啥情况,他就敢去闯一闯。

当他坐着神舟五号升空的时候,全国人民的心都跟着提起来啦。

他在太空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开路。

据说,他在返回地面的时候,因为飞船的强烈震动,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他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还有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了一个数据,能熬上几个通宵。

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

有个老专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头发都熬白了。

家里人生病了都顾不上照顾,心里只想着航天事业。

他们的付出,才让咱们的航天梦一点点变成现实。

还有那些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就为了心中的航天理想。

他们在偏远的基地里,埋头苦干,不怕吃苦,不怕累。

有个小姑娘,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冰天雪地里守了好几个小时,手脚都冻僵了,可她脸上还挂着笑容。

你说,咱们中国航天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就是因为有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嘛!他们的故事,真的让人感动,也让人骄傲!《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亲,咱来唠唠中国航天那些感人的事儿!你想啊,嫦娥奔月那只是个传说,可咱们现在真的能把探测器送到月球上去啦!这背后的故事可太精彩啦。

比如说,那些为了设计火箭的工程师们,他们天天对着一堆图纸和数据,眼睛都快看花了。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零件,能争论得面红耳赤,就为了做到最完美。

有一次,一个小组为了让火箭的推力再大一点,反复试验,失败了无数次,可他们就是不放弃。

终于成功的时候,大家都抱在一起哭了,那场面,太感人啦!还有那些在发射现场的工作人员,顶着大太阳,或者冒着严寒,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有个小伙子,本来准备结婚的,可是因为任务紧急,婚礼推迟了好几次。

他的未婚妻也特别支持他,说航天事业更重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航天人事迹最新一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航天人事迹最新一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航天人事迹最新一览2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胸怀强国梦、矢志强军梦、献身航天梦,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征战太空的超凡本领,先后14人次勇闯苍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航天人事迹最新一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航天人事迹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为航天员,也叫宇航员。

航天员的分类,按职业性,分为职业和非职业两类,按任务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

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

航天员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作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2021年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2021年10月,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10月15日21时40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举行。

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航天员选拔标准第一,年龄。

美国所选拔的航天员,大多在40—45岁左右,年龄稍大,飞行经验比较丰富,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可以应付得了。

但是我们国家选25—35岁,主要是取了美、苏双方优点的做法,综合起来感觉到比较合适。

因为航天员从入选以后到开始训练,要起码经过4年以上。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及成就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及成就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及成就我国航天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启动,彰显了中国人民拥护科学技术、攻克困难的雄心壮志。

20世纪80年代,技术力量在航天领域得到突出表现,使我国航天技术走向成熟。

196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东方红”火箭搭载发射升空,改变了中国航天的历史,也是人类航天道路的一次里程碑,成为航天强国的象征。

1985年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航天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紫金山”型运载火箭发射,成为中国方程式大池一瞥和中国人造卫星计划的一次重要技术飞跃,完成了太空遥控回收任务和暂时空间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大飞跃。

1990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洲际导航卫星和测绘卫星以及第一颗民用通信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纪元。

200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艘人居住伴星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和第一艘太空船重新发射,圆了中国进入宇宙时代的理想之梦,标志着中国实现从宇宙探索到宇宙运行之间的飞跃。

2006年9月24日,成功发射了中国向南极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2007年9月25日,中国第一台实现两颗中间轨道星的同时动态跟踪的杰出系统,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从半封闭任务转向完全开放任务,使航天强国成为现实。

2009年9月27日,中国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发射器-“长征五号B”,发射了中国首个放射性探测空间实验卫星“天兔”,使中国又迈出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进入到深空研究领域。

2011年10月31日,中国发射的“神舟八号”搭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了南航的飞行任务,也改变了航天史,它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奠定了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重要基础。

2013年6月11日,中国发射成功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它用于发射中国第一颗微重力卫星“实木一号”,这标志着我国从技术性探寻进入到实用性应用,为推动航天科学发展和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情讲故事 用心做工作

用情讲故事 用心做工作

用情讲故事用心做工作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0期编者按:7月14日,工信部在京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讨会。

部属高校、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部分通信管理局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人就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研讨。

会前,与会代表一起观摩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做的《顶天立地谈信仰》主题党课,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青年党员和青年干部代表参加了党课。

徐川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和事例,讲述了如何端正入党动机和做合格党员的问题。

党课从一篇尖锐犀利的思想汇报入题,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让人自然而然、由心而发地坚定信念:我要加入党、我要跟党走,充分体现了信仰的力量,显示了潜移默化式、真情感染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这种讲党课的新方式、新方法,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生动例子。

新时期新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如何保证实效,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着力提高针对性、有效性、感染力,是所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研讨环节,全体与会人员结合徐川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精神,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加强会议成果交流,大力推动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断开创实效型思政工作新局面,现将部分代表发言要点摘录如下,以供学习参考、启发借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从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学会和学生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方案”这两个关键词所呈现的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样本和一种观测角度,既有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百花齐放的尊重,更是信心十足雍容大气的坚定表态。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立足校园,立足人才培养和青年成长,特别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值得花大力气精耕细作:第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组织的感情;第二,培养学生对传统的亲近和对文化的温情。

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五篇)

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五篇)

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五篇)>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篇1)一个蔚蓝色的世界,让我们展开幻想的翅膀;一篇篇奇妙的古代神话蕴含了我们对那里的向往。

那里,神奇而美好;那里,恐怖而巨大;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未解之谜——就是浩瀚的宇宙。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总想去月亮上看看嫦娥。

可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中国,开始了圆“航天”梦的努力!2008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

中国首次奔月,在月球上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足迹,并在月球留下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虽然只迈出了一小步,但是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航天事业将更加辉煌!就在后来这短短的4年里,中国完成了多项“航天”行动,还发明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人造月球卫星;继而将地球生物送往太空,并让神九、神八、神十与天宫一号舱口连接;并为在月球上的月球车打下基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振奋人心!也许数年后,人类已经迁居到其他星球,可是,我知道,人们的追寻“航天”梦的脚步一定不会间停的!不论怎么样,人们的“航天”梦将会传递火炬一样,永不停歇,一代接一代传下去。

那个时候,人们或许用超级的航天飞船,穿过黑洞,通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恐怖的黑洞变成了走向全新世界的通道;用带有改变气温的仪气的飞船,改变金星、水星、天王星、海王星恶劣的环境,让人类可以在那里定居;我还要让高速宇宙飞船成为人类“航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未来,让神话不只是向往,它能够让这片蔚蓝色的世界不再是谜,而是梦境一般美的花花世界。

我常想:若是我也能像刘洋大姐姐一样,为中国航天出一份力,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那将是那么美妙!梦想会充满能量,我要让每一个美好航天梦化作多彩的涂鸦;让每一个拥有航天梦的人成为快乐的童话,都收集在宇宙这本多姿多彩的童话书里。

如今,许多人都已加入到航天事业中去,为中国、为世界的航天史上添上浓重的一笔。

每一个拥有着航天梦的人啊,努力吧,美好的明天等着你浩瀚的宇宙也迎接着你,让我们带着梦想去航天!航天精神人物事迹素材(篇2)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南航学子寻“军工记忆”,献礼祖国七十华诞

南航学子寻“军工记忆”,献礼祖国七十华诞

专访一:何仕武:当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负责任,干一天就要把本分工作做好。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哪怕是最后一天在岗位上,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不减工作标准不降,返聘与坚守对他来讲其实不算什么。

七十年代的时候,何仕武住着工业单位,追寻航空航天功臣们的历史足迹,感受老一辈航天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和崇高风范。

位,65位实位大学“青马工程”从去年十月一日开始,位航空航天工作者,篇实践日志,24幅手绘作篇人物专访,频,19组实践首改编歌曲,20篇微信推送……团队成员将实践成果带回学让航发精神感染更多南航学子,传承“老航天”的伟大精神!以下图:何仕武正在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由食堂分隔出来的,仅有十平方米的狭小房屋。

在厂里,他和同事三个人一个月要生产200台涡喷6发动机。

工作的时候,衣服湿透了,炉子烧穿了都不能休息。

“一个人顶多坚持一分钟就要换人,轮流倒班,累的中午饭都吃不下。

”年轻的时候吃得起苦,才能耐得住日后的风吹雨打。

对于蜗居般的岁月,他说自己没有任何怨言;对于高强度的工作,他不但没有懈怠,更坚持着细心论证而非沉溺于经验主义。

在当时涡喷6转厂后,加工产品出现了问题,当时采用的是数控加工,但方方面面找了很多原因都无果。

“最后才发现,在转厂前加工的对象采用的根本不是数控加工。

工艺方法和设备都变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细心论证才不容易出差错。

”当问到何仕武最想分享的事情是什么,他坚定地道出“爱国”。

七十多岁的老人能脱口迅速说出这个词,足见他心中的中国烙印之深。

“国家强大了,我们活的才有尊严”。

作为老军工,何仕武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无论多么艰苦他都无怨无悔,他说,“国家李进安:“课本之外”的微分消元的发动机时,需要在飞机上转动惯量的数据。

当时,俄罗斯也没有关于这个现成的数据。

那时候,转动惯量的测试方法就是用绳索吊着两个钢锁,在两侧扭摆,然后测量它的震动周期,最后算出对轴的转动惯量。

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

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

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1. 引言中国的航天事业自从1956年开始发展以来,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飞跃和突破。

在每一次辉煌的背后,都是一批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无名英雄们。

他们是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专家,他们是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先锋。

本文将为我们带来这些无名英雄们的故事,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的奋斗和付出。

2. 背景介绍祖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探索空间的愿望逐渐显露,而这一愿望正是由一群无名英雄们践行的。

在那个时代,航天事业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些无名英雄们凭借着科技创新和无比的毅力,逐步实现了人们对太空的探索梦想。

3. 无名英雄的故事3.1 开创航天事业的第一步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

无名英雄们深知技术和人才的欠缺,但他们依然决心寻找突破点。

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航天科技专家邓稼先提出了“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一下子点燃了无名英雄们的热情,他们纷纷投身到这项伟大事业中,为祖国的航天梦奋斗着。

3.2 在太空的突破与探索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突破。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无名英雄们默默地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在1966年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个突破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更标志着中国加入了太空探索的行列。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无名英雄们相继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和空间实验室的建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丰腴贡献。

3.3 坚持科技创新的精神无名英雄们在航天事业中体现出了坚持科技创新的精神,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探索。

当1950年代邓稼先在发动机研究中遭遇困境时,他创造性地找到了解决之道,最终成功突破了发动机技术的瓶颈。

这种破解难题的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带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航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
南航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航天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有着发展航天技术的迫切需求。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

而为了满足航天事业的需求,南航开始与国家航天部门展开合作。

南航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在航空器材、运输保障等方面共同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南航先后承担了国家航天计划中的多项任务,包括承担航天器的空中运输任务。

1999年,中国发射第一颗载人“神舟”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而在此之前,南航就积极参与了“神舟”飞船的运输任务。

南航的飞机被用作运输火箭、航天器部件等重要货物的工具,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此外,南航还积极推动了国内航天事业的国际合作。

例如,南航与俄罗斯航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航天器的国际运输任务。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南航继续承担航天器运输等任务。

而南航作为国内一家领先的航空公司,始终将国家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并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
展。

这些努力和贡献使得南航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合作伙伴,为国家的航天梦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