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教育管理角色的位置上走下来,承担起服务学生的角色。高校要建立起让社会、家长放心的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机制,同时要处理好教育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标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作者简介)邵国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浙江金华321004)

高校学生工作担负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今天,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围绕高等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如何处理好教育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的关系,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服务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是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服务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交换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互相服务的行为。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高等学校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制约,如充足的资金、高质量的生源、优秀的师资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承诺的履行,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步子将会走得更快,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生构成成分、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等等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在现代社会里,服务就是竞争力。学校要把服务学生的手段方式、思想理念等渗透到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重新定位,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生工作服务机制,彻底改变“机关化”工作作风,真正从“机关化”向“市场化”转变,从行政管理干部的角色向专家型、服务型的角色转变。

2.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年提高。我国已经或者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初期。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精英的标志,而是变成了一种消费,大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者,一个特殊的教育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学生有权利要求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更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优质教育服务。而且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他们判断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在学校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是否满意等等。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追求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而且重视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价值;不仅追求高等教育的学术价值,而且重视高等教育的条件与环境价值。

大学生既关心眼前的利益,也关心长远的利益;既关注精神性收益,也关注经济性收益。高校学生工作在注重教育人、培养人功能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强调现代高等教育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大众消费的,因此要努力提供手段和方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优质服务。

3.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分制的实施就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学分制使得传统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寝室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一切要求我们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式,从教育管理制度到工作运行机制,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从而促使高校学生工作者真正实现从教育管理型向服务指导型的角色转变。

后勤服务社会化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亮点。随着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学生之间将不仅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同时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容易引发大学生无明确目的、无组织、有悖于现有社会规范的失控、破坏行为,从而影响高校校园的稳定。因此,后勤服务社会化给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高等学校的发展和高校校园的稳定,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管理向全方位的整体性开放式教育管理转变,必须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增强教育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

4.坚持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今后几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2002年有毕业生123万人,2003年将有175万人,2004年将有232万人,到2005年将超过250万人,在4年的时间内,毕业生的总人数比2001年增长117%。二是国际经济大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加入WTO使得我国的经济受国际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更加直接。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9.11”事件后,作为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其经济进入衰退期,这种不利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由此而导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减弱。三是社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尽管社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但在今后几年这种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四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一味地追求高职位和高收入。面对当前和今后几年内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就业信息;同时加大毕业生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的深度与广度,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重新定位,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机制

首先,要更新观念。一是要树立学生是学校主体的思想。学校是为学生存在

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应围绕学生来进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学校的一切改革都应有利于学生的成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位置,而不应该仅仅考虑教职员工的利益和学校本身的利益。二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而且更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者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提倡科学服务。科学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的制度性。制度是检验服务质量的依据,要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切实可行的服务学生的工作运行与保障机制。二是服务的情感性。即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体现情感性,多一些尊重学生人格的人文关怀。三是服务的全方位性。全方位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服务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学习条件、设施、环境的改善,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创造各种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提供心理咨询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等;服务的质量要以学生满意为标准。总之,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作好全面、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学生的准备。四是服务的公平性。这里的公平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与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思想表现好的学生与表现差的学生态度要平等;另一方面对不同需要、不同条件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方法,那种用完全一致的标准对待具有不同需要学生的做法,表面上似乎很公平,实质上是不公平的。

第三,要提倡创新服务。创新是各项工作力求优质高效的关键所在,有创新才能谈创优,创新和优质服务是密不可分的。创新主要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作风创新,同时还包括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手段。创新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和自身优势,我们每一位高校学生工作者都要把优质服务、创新服务作为新世纪的追求,力求以较优、更优、最优的工作质量服务于学生。

第四,服务要讲究实效。高校学生服务工作只求实效,不求形式,更不可搞表面文章。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办事,从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开展工作。对学生提出和反映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加以处理,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协调、处理好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总之,服务学生既要讲态度、讲方法、讲作风,更要讲水平、讲质量、讲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面向学生的服务体系,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