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合集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中根据标志物的不同,可分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标本的处理标本的主要来源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活体组织各种实验动物和人体活检组织。

标本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应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各种体液、穿刺液标本量少,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吹干后保存备用。

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的改变。

蛋白质类: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多糖类:用10%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去除黏液物质:透明质酸酶等;去除类脂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

冷冻切片可使抗原达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

抗原的保存与修复使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重要步骤。

常用方法有:1.酶消化法无花果蛋白酶为轻度消化酶;胰蛋白酶为中度消化酶;胃蛋白酶为强消化酶。

2.盐酸水解法操作中应注意掌握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及水解时间,以最大限度暴露抗原而又不破坏抗原性为目的。

3.微波法将石蜡切片置于缓冲液中,凭借微波辐射产生的高热效应及高速分子运动能量解开交联蛋白,暴露被掩盖的抗原决定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三、组织包埋和切片
(一)石蜡包埋切片 (二)恒冷箱切片
(一)石蜡包埋切片 (二)恒冷箱切片: 防冰晶 1、骤冻 2、10〜30%蔗糖溶液
异戊烷
干冰
组织块
冰冻切片包埋模具配 套O.C.T包埋剂使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序
以ABC法为例
ABC
生物素 化二抗
一抗
组织抗原
染色程序:
组织采用石蜡切
片或恒冷箱切片, 片厚5~10 m 或者10 ~ 15 m 。

细胞爬片制作



将处理好的盖玻片放入接种了细胞的培养 瓶或六孔板内。 待细胞生长达到60%以上后取出玻片。 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2h以上。 可加甘油封存置于零下20度保存。
细胞涂片制作




离心将细胞收集出来,用预冷的 PBS洗2-3遍,最后用PBS将细胞 重悬。 吸取30-50ul(可根据细胞量调整) 滴至处理过的载玻片上,然后涂抹 均匀。 待稍微风干以后加4%多聚甲醛溶液 覆盖细胞,固定2-4小时。 在细胞上加一层甘油放-20℃保存。
常用酶类标记物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H2O2和DAB(diaminobenzidine, 二氨基联苯胺) 为其常用底物,产物为稳定的棕黄色沉淀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BCIP
(5-bromo-4-chloro-3-indolyl-phosphate,5-溴-4-氯-3-吲哚-磷酸盐) 和 NBT(Nitro-Blue-Tetrazolium,四唑氮蓝)是AP的常用底物组合, 其中,NBT作为氧化剂, BCIP作为AP底物。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 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能够在超微水平上精确定出基 因位点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 法
胶体铁是一种阳离子胶体,将抗体分子标记上胶体铁,通 过普鲁蓝反应呈色,胶体铁颗粒有一定大小,还具有一 定电子密度,可用在电镜和光镜水平的抗原定位研究。
酶免疫电镜技术
酶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酶的高效率的催化作用对其底物 的反应形成不同的电子密度,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证明酶的存在,从而对抗原进行定位。
LSCM 应用广泛
细胞器研究-籍特异性荧光探 针。图像清晰,可动态观察 活细胞
罗丹明123染细胞线粒体
鬼笔环肽染涡虫纲扁虫肌动蛋白丝
肿瘤细胞间通讯研究
检测人类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Y
Y
Z
Z
X
X
焦平面(水平面或xy切面)及沿光轴(垂直平面或xz切面)光学切面模式图
分层扫描、光学切片
细胞测量
细胞“CT”片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LSAB)
链霉亲合素(Streptavidin SA)是从链霉菌培养物提取的一种纯 蛋白,不含糖基,有4个生 物素结合位点,并且具有高度的亲 和力,其功能类似亲合素。
利用生物素结合的二抗与酶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蛋白就组合成酶标链霉亲合 素-生物素方法
第五节 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原理:是以游离的亲合素作为桥联剂,利用亲合素的多价性,将检
测反应体系中抗原、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与标记生物素联结起来 ,达到检测反应分子的目的。 由于生物素化抗体分子上连有多个 生物素,因此,最终形成的抗原-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酶标生物 素复合物可积聚大量的酶分子;加入相应酶作用底物后,即会产 生强烈的酶促反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藤黄微球菌 绿色-活菌 红色-死菌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Mart-1 抗原修复前
抗原修复后
抗原修复
加热法的注意事项 :
✓达到规定的温度(92~95 C以上) ✓维持一定的时间; ✓避免切片干涸 (抗原可能完全丢失); ✓加热后必须经过室温自然冷却20~30分钟,使 未折叠的蛋白分子链恢复天然构型; ✓修复液:最常用的是pH6.0的0.01mol抗原修复液的容器 中,加热至沸腾,持续10~15分钟。
优点:操作简单、经济,适用于所有的实验室, 缺点:对封闭牢固的抗原决定簇暴露不理想。
抗原修复
微波照射法 :将玻片放入装有抗原修复液的容器 中,置微波炉加热至95℃以上,持续l0~15分钟, 冷却后,按免疫组化染色步骤进行。
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
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ABC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
➢ 免疫荧光法: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基本原理: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 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 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 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 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
抗体
✓ 抗体的结构:
每个抗体都含有两个较小的 蛋白质 (轻链)和两个较大的 蛋白质(重链)。组成 抗体 的这四个蛋白质通过二硫键 ( S-S )结合在一起。
➢ 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该端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 Fc(fragment crystalline):
常用固定剂
丙酮: 对抗原性的保存好,但脱水性更强,较少 用于组 织标本。
组织学切片制作
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中最常用的制片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对特定蛋白质、抗原等生物分子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项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在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所使用的抗体是针对特定抗原表位设计和制备的,因此能够高度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目标抗原。

这意味着在复杂的细胞和组织环境中,该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到我们感兴趣的特定分子,而不会与其他相似或无关的分子发生交叉反应。

这种特异性使得免疫组织化学能够在细胞和组织中精准地定位特定的蛋白质、激素、受体等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通过使用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可以明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类型,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性。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特定的抗体可以检测到大脑组织中异常积累的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 蛋白,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高灵敏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即使目标抗原在样本中的含量很低,通过适当的抗体标记和检测方法,也能够被检测到。

这对于检测微量的生物分子,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病理变化轻微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采用了更加灵敏的检测系统,如增强化学发光法、荧光染料标记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同时,优化的样本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也有助于充分暴露抗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临床实践中,高灵敏度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的微小转移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科研领域,它能够检测到细胞内低丰度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揭示生命活动中的细微调节机制。

三、定位准确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在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中准确地定位目标抗原。

通过将抗体与显色剂或荧光标记物结合,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抗原在细胞内的分布位置,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切片粘合剂的使用:
(1)多聚赖氨酸(分子量300KD):0.5%浓度。 (2)APES试剂(3-氨基、丙基三氧基硅烷) 干净载玻片→丙酮5min →用镊子夹住浸入APES试剂( 1ml+50ml丙酮) 1~3次→纯丙酮洗二次→干燥玻片→用铝箔 包好,室温或4℃保存备用。 (3)铬矾明胶液:铬矾0.5g 明胶5g H2O2 1000ml (4)甲醛明胶液:40%甲醛2.5ml 明胶0.5g H2O2 100ml
待稍微风干以后加4%多聚甲醛溶液覆盖细胞 ,固定2-4小时。
在细胞上加一层甘油放-20℃保存。
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
直接法
间接法
注意事项
一、抗体的保存
浓缩抗体:有效期内,只需放在 4℃冰箱内,保存时间可达1-3年。
即用型抗体:理论上在4 ℃冰箱内 可保存半年左右。
PBS或抗体稀释液稀释的抗体:一般 只可放置1-2个月。
2)免疫酶标方法 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
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 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 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
切片的制作
组织的固定 组织石蜡包埋 切片
组织材料的固定
目的:
(1)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和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 的固有形态。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和酶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 性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与自然状态时相仿。防止组织细 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和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固有形态
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 使用的有ABC法、SP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

第七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用资料】

第七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用资料】

(immunofluorescence cytochemistry)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技术
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上用ADAM12 T3 反义探针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C,D), 而正义探针在癌旁的正常组织中只见 到很弱或阴性信号(E,F)。D和F分别是 C和D的黑视野图像。
定量免疫 组化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流程
(protein A immunocytochemistry) (7)生物素-亲合素系统介导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biotin-avidin system cytochemistry)
3.按应用方式不同分类
(1)免疫电镜组化技术 (immunoelectromicroscopy cytochemistry)
固定剂选择
• 血涂片:丙酮,福尔马林(胞质蛋白,BCR) • 细胞涂片:95%乙醇、carbowax. • 冰冻切片:乙醇、丙酮、多聚甲醛 • 石蜡切片:福尔马林(需抗原修复)、氯化汞(胞浆蛋白)
PLP/PLDP(糖类、脂类)、乙醇、丙酮
固定方法
• 浸泡法 • 蒸汽法 • 注射、灌注法 • 微波固定
• 注意事项: • 自然冷却、避免蒸干、条件统一,结构改
变,适当加入螯合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本流程
一、样品的制备 二、抗原抗体反应 三、化学呈色反应 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其分析
染色策略
ABC PROCEDURE UTILIZING 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 (CSA)
组织细胞的固定
(Fixation)
➢ 要求:
➢ 完整性、天然性、抗原性、便于后期操作
➢ 策略:
➢ 快速脱水、阻断酶活、保持抗原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目录CONTENTS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五节第六节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主要因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免疫标记电镜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过程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制备特异性抗体3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与制备基本过程5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记物呈色反应6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类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标记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标记物不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0104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应用酶标抗体(抗原)与组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分布位置和性质,也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定量的目的。

标本类型:组织切片、组织印片和细胞涂片等。

分类酶桥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 )法双桥PAP 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 )法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技术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技术直接法间接法直接法间接法优点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检测敏感性高制备一种酶标二抗可用于检测多种抗原或抗体缺点敏感性低制备的抗体种类有限特异性不如直接法操作较为繁琐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桥法:抗酶抗体作为第三抗体,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连接起来,形成酶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图12-1)。

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是在酶桥法基础上加以改良。

PAP法首先将酶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组成可溶性复合物(PAP复合物,图12-2)。

该复合物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呈五角形结构,非常稳定。

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PAP复合物的抗酶抗体连接起来,此时要求特异性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的动物种属相同(图12-3)。

第12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12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抗原的保存与修复
酶消化法
盐酸水解法 高压锅法
常用的抗原 暴露、修复
方法
微波法 煮沸法
抗体的处理与保存
抗体的选择: 应注意选择具有高度特异和稳定的抗体,根据需要决定采用 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的稀释: 抗原抗体反应要求有合适的比例,过量或不足均不能达到预 期结果。 抗体的保存 : 在保存抗体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抗体的生物活性,防止抗体 蛋白质变性。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直接法:将酶直接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与组织细胞内 相应的抗原进行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最 后用酶底物显色。
间接法: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先将第一抗体(特异 性抗体)与相应的组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 用第二抗体(酶标记的抗体)与复合物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 。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又 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 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 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
第四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原理
利用高电子密度的颗粒性标记物(如胶体金、铁蛋白等 )标记抗体,或用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反应能产生高电子密 度产物者如HRP标记抗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对抗原抗体反应 中的高电子密度标记的抗原(抗体)进行亚细胞水平定位的 技术。
相较于其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光镜下进行抗原定位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定位更为精确,可定 位至细胞膜、细胞器,在探索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等 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检验医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验医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固定剂的选择:所有的标本固定必须根据其性质 及所进行的组织化学反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剂
各种抗原的固定
抗原 蛋白质 微生物 病毒外壳 多糖 黏液物质 类脂质
固定剂或处理方法 乙醇、甲醇 丙酮、三氯化碳 胰蛋白酶 10%甲醛或微火加热 透明质酸酶 乙醚、丙酮
二、抗 原 的 保 存 与 修 复
➢ 抗原修复:使在制片过程中被遮蔽的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的过程。
四、结 果 判 断
➢ 对照实验: 阳性对照:选择含已有抗原的标本(证明整个显色程序正确,尤其待检标本呈 阴性结果时更为重要) 阴性对照:选择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排除假阳性)
➢ 确证实验: 空白实验:PBS(排除内源性酶) 替代试验:与待测抗原的同种动物非免疫血清(证明阳性反应不是由异嗜性抗 原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吸收或阻断试验:用过量已知抗原(可溶性)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已知阳性的 标本应呈阴性或弱阳性(证明免疫组化的阳性结果是与天然抗原相同的抗原 抗体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概念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技 术 (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 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 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 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类: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 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电镜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 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
抗体的纯化; 3.将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 4.标本的处理与制备; 5.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记物呈色反应; 6.观察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也称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是由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方法,能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组织切片上的特殊蛋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多糖、受体、病原体等。

利用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带有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物,从而证明这些抗体或抗原物质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分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蛋白标记技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结合起来,既保持了传统形态学对组织和细胞的客观、细致形态观察的优点,又克服了生物化学、免疫学反应只能定性和定量不能定位的缺点,已成为生物医学各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中日以显出巨大的实用价值,尤其在肿瘤病理学中已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

标记在抗体上的荧光素
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IgG (间接荧光抗体)
兔抗人角蛋白的IgG(特异性抗体)
人组织细胞中的抗原(如角蛋白)
直接法间接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示意图
组织切片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细胞的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兰色为细胞核,红色为角蛋白) (兰色为细胞核,绿色为上皮膜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这一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显著的特点。

首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这是因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种抗体只会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目标分子。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针对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抗体能够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中相应的抗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这种特异性使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准确地检测到目标分子,减少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即使目标抗原在组织中的含量很低,通过使用高亲和力的抗体和灵敏的检测系统,也能够被检测到。

这对于早期疾病的诊断和微量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尤为重要。

例如,在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阶段,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再者,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实现原位检测。

这意味着可以在组织细胞的原有位置上观察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相比于其他一些检测方法需要将组织细胞破碎提取成分进行分析,原位检测能够更好地保留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研究细胞的功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研究肾脏疾病时,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特定蛋白在肾小球、肾小管等部位的分布情况,从而深入了解疾病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具有多标记能力。

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抗体标记不同的抗原,从而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组织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例如,在研究肿瘤微环境时,可以同时标记肿瘤细胞标志物、免疫细胞标志物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综合分析肿瘤与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组织和细胞标本有哪些?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为什么要做抗原修复?有哪些方法?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的修复液是pH6.0的0.01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抗体的保存:抗体储存容器应由不吸附蛋白质的材料制成,常用的有聚丙烯,聚碳酸酯和硼硅酸玻璃。

如储存的抗体中蛋白浓度很低(10-100mg/L),就应另加隔离蛋白以减少容器对抗体蛋白的吸附,隔离蛋白常用0.1%-1.0%的牛血清白蛋白。

绝大多数已稀释的抗体应存在4℃-8℃条件下,以免冻融对抗体蛋白产生有害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
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
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
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
1. 样本制备:
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
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
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
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
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
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
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
光染色方法。

染色液的浓度、荧光染料的带电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均可能影响荧光出现的位置和持续时间。

4. 可视化:
标记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可视化。

这通常涉及到一些嵌
入介质和反应物,如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盐标记、酶标记
和辅酶等。

这些物质对于电镜、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高分辨显微镜等均非常重要。

5. 分析和解释:
分析和解释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最终成果的判断步骤。

通过对样本可视化后的图像进行解析和解释,可以得到有关目标受体的各种信息。

例如,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膜受体、细胞内结构、分泌物和标记分子等,以分析其存在和定位、以及功能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等。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研究和
治疗。

例如:
1. 癌症研究: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相关抗原(如HER-2,EGFR等)对癌症进行诊断、病理评估和治疗监测。

2. 细胞分析:在免疫分析中,可以使用不同标记的抗体
来鉴定细胞类型、种类和状态的变化等。

3. 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对组织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定位和
定量来确定它们的类型和数目,从而对感染的评估和治疗提供帮助。

4. 免疫功能分析:该技术可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
对免疫系统功能进行研究和评估。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提供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对生物样本以及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进一步认识。

第二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展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也在不
断更新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最新进展。

一、单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单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研
究热点之一。

它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定位受体,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药物代谢、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干预等过程。

该技术最近被用于研究实体瘤性肺癌领域,相关工作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时间的达到新水平。

二、数字病理学技术
数字病理学技术是一种通过数码化的方式将切片显微镜
图像化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视化程度。

数字病理学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图像采集和制作,并且是一项与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计算机视觉
和数字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

三、多品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多品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指利用多种标记的抗体对一份组织样品进行同时染色。

这种技术可以在单个切片中检测多种分子,并精确定位于组织中的位置。

多品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于研究复杂疾病、评估疗效以及药物研发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人工智能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筛选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通过基于模型的方法来识别各种异常情况。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典型样本中标识特定抗原,并基于这些抗原,建立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对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和药物研发的支持。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疾病发现、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具可靠性和更实际的方法。

随着相关技术的的不断提升,我们相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将在生命科学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