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死亡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也称晚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一、观点1、、老年丧失期观;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期以后心理机能开始衰退,称作“老化”,心理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丧失。
理论依据: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心理活动随着有机体的变化而变化;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的。
2、毕生发展观;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提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中老年也在发展;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性;心理发展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不单纯是年龄。
消除对老年人的偏见;很多老年人虽然在速度及反应能力上有所减退,但其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智慧可以弥补。
二、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记忆的年老变化:记忆广度、机械记忆、再认和回忆等渐退或下降,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关于记忆力下降的机制解释:1、记忆加工过程速度变慢是下降的根本原因;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根本原因。
思维的年老变化,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
三、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适应退休的四个时期: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人际关系的变化:夫妻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死亡的来临:库伯勒-罗丝提出死亡过程的5个阶段:否认;愤怒; 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情绪、情感特点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1、冷落感2、孤独感3、疑惑感4、忧郁感5、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生命意义、死亡态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生命意义、死亡态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刘连龙;郭薇;刘婷婷;豆建【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3(033)019【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死亡态度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对251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与其主观幸福感(SWB)之间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水平越高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P<0.001).②老年人的死亡态度与其SWB间的关系密切,越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死亡的老年人,其SWB得分越高.③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与其死亡态度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生命意义除了与死亡恐惧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外(r=-0.139,P<0.05),与死亡态度中其余4个维度(即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④死亡恐惧可以作为老年人生命意义与SWB之间的中介变量,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则可以作为老年人生命意义与SWB之间的调节变量.结论对老年人开展科学的生命意义教育和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SWB.【总页数】3页(P4803-4805)【作者】刘连龙;郭薇;刘婷婷;豆建【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1.7【相关文献】1.养老院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典型相关分析 [J], 孙梦霞2.养老院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典型相关分析 [J], 孙梦霞3.生命意义对科技人员专注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 牛端;黄崴4.夫妻依恋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希望和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J], 谢其利;宛蓉;兰文杰5.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意义源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韩静;胡惠菊;唐启群;成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DOC)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生与死是人生的大事,对于一个生命的诞生,大家都喜悦迎接。
但对于生命的结束,则因其涉与太多复杂情绪与各种禁忌,导致社会文化对死亡普遍的不愿触与,甚而加以排斥、避讳。
虽然如此,但谁都知道,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庸者,只要是生物,都会有死亡的一天。
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要接受的结局,但每个人对死亡的观点却都不同。
面对未知的死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解脱,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好的终结,更有人感到恐惧并避讳不谈。
而不同年龄的人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更是不同的。
那到底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国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对死亡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
并了解现阶段多数中国人的心态是趋于乐观还是悲观。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在网络上派发调查问卷和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当场回收并对调查问卷与时补充修正。
内容包括对死亡的态度、对死亡的一些看法和观念、接受死亡的情形以与想到有关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等。
其中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85份,有效问卷560份,应答率95.73%。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摘取):回答人比例性别数男24042.86%女32057.14%回答人比例年龄层数15岁以下387.14%16-2332257.14%24-306110.71%31-406010.71%41-50397.14%50以上203.57%203.57受教育程度回答人比例数没有受过正式教育00.0%小学254.46%初中6010.71%高中559.82%中专/技校8014.29%大专或大学非本科11320.18%本科20736.96%本科以上203.57回答人比例是否有宗教信仰数有8214.64%冇42885.36%回答人比例听到死亡,你觉得?数觉得无所谓9917.86%心里害怕28050.0%不害怕 18132.14%回答人比例你认为哪种死亡最常见数自杀193.57%谋杀00.0%病逝14325.0%交通意外24142.86%自然灾害9717.86%自然死亡6010.71%回答人比例当你听到有人自杀时,你会?数漠视冷淡8314.29%表示愤怒15728.57%惋惜怜悯32057.14%回答人比例是否想过死亡之后的事数有(至第11题)23642.14%冇(至第12题)32457.86%回答人比例你有过自杀的念头吗?数从没有过34060.71%偶尔会有22039.29%经常会有203.57%回答人什么原因有自杀的念头?比例数家庭矛盾22039.29%情感问题26046.43%金钱问题18132.14%事业挫折11921.43%人际关系矛盾6210.71%其他13825.0%你觉得你对死亡的态度是?回答人数比例坦然20035.71%忌讳认为不吉利6010.71%不会讳忌死亡,但也不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30053.57%你的死亡观是?回答人数比例对于死亡感到恐惧与焦虑 8715.54%尽可能地避免去想到或提与死亡 16930.18%死亡是一件很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事情 23040.07%死亡是疼痛与苦难的解脱 122.14%对死亡后的生命有所期待 6211.07%从表格数据我们可知:1.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当,,分别占57.14%和48.76%,总体趋于平等。
由“死”观“生”的老年人死亡教育研究
CHEN S h i —c h a o
( C o l e g e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v e r s i t y , J i n h u a , 3 2 1 0 0 4 )
Ab s t r a c t : Ch i n a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u n t ie r s w i t h l a r g e s t n u mb e r o f a g i n g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f a s t e s t t r e n d o f a g i n g i n he t wo r l d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he t a g e d i s b e c o mi n g he t f o c u s o f a t t e n t i o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a n d f a c i n g d e a t h w i t h a s c i e n t i i f c w a y i s he t s e v e r e r e a l i t y f a c e d b y he t a g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d e a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f o r he t a g e d .B y a n a l y z i n g he t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d e a h t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x p t o —
发展心理学老年人死亡观
发展心理学老年人死亡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也逐渐增多。
老年人的死亡观念与其他年龄段的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心理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死亡观,发展心理学对老年人死亡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老年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死亡的观念逐渐变得成熟和深刻。
他们更加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逐渐靠近的现实。
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如何面对死亡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好余生。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有些老年人对死亡持消极态度,他们害怕面对死亡,不愿意谈论或思考自己的死亡。
这可能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或对离别的恐惧。
而另一些老年人则对死亡持积极态度,他们接受死亡的到来,并且愿意面对和准备自己的死亡。
这些老年人更加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和享受生活。
老年人的死亡观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的经历、性格和价值观都会影响他们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
一些老年人可能有着乐观的死亡观,他们相信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开始。
他们相信有来世或轮回的存在,对死亡持有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有着悲观的死亡观,他们认为死亡是无法逃避的,是一种终结和消失。
这些个体差异使得老年人的死亡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积极的死亡观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当老年人能够正视和接受自己的死亡,他们更能够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
他们会更加关注家人和朋友,更加重视人际关系的质量。
同时,积极的死亡观也能够减少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人的死亡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干预和帮助: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教育。
通过向老年人传达关于死亡的正面信息和理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死亡。
同时,提供有关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让老年人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
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I)克服怯懦思想。
目前,老年人的自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自杀本身就是怯懦的表现,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比死更有意义。
(2)正确对待疾病。
疾病是人类的敌人,它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存。
和疾病做斗争,某种意义上就是和死亡作斗争。
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重组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任何人都不是为了死亡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关键。
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才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提出生命的尽头,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从而思考怎样去追求自己的思想,怎样去度过自己的岁月。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整个人生观的思考。
(4)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准备。
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面临的是走向人生的终极一一死亡。
人们追求优生、优活,也希望善终、优死,即使临近暮年、濒死也不逊色。
认识和尊重临终的生命价值,这对于临终的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死亡教育的真谛所在。
如何与老人谈身后事
如何与老人谈身后事作者:晚晚来源:《晚晴》2016年第04期“死亡”对很多老人来说是个晦气、不吉利的话题,唯恐避之不及。
乐生恶死虽是人之常情,作为儿女,我们希望老人长寿。
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因此,当父母、老人进入老年后,他们的身后事,我们做儿女的理当考虑,理当关心。
若生前只字不提身后之事,往往给老人和家人带来很多痛苦,留下不少遗憾。
生活中,有些晚辈虽想和老人聊聊此事,却不知如何开口。
本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乔宽元教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秘书长罗冀兰、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龚楠,教您如何与老人谈身后事。
国人缺乏死亡教育生活中,很多老人和儿女不愿谈论死亡,原因何在?乔宽元:相对来说,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之前的人们,更能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往往在活着时就把寿衣、棺材准备好了,对死亡没有太多恐惧和焦虑。
而我们这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早年受到迷信熏陶,后又受到教条影响,没能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陆林:我认为,这和国人缺乏死亡教育有关。
曾有位80多岁的老人向我求助,他的老伴由于癌症晚期命不久矣,而他却无法面对,甚至想随老伴而去。
这位老人早年留学,素质很高,但因缺乏死亡教育,无法正视亲人离去,更别提谈论身后事了。
缺少死亡教育的人不仅因惧怕死亡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是极端行为,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罗冀兰:国人缺乏死亡教育,无法正视死亡,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终关怀”的发展。
2015年,世界针对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临终关怀情况调查显示,我国排名71。
临终关怀的内涵是,通过适宜的医学手段,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折磨,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精神安抚,帮其安排好身后事,从而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平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老人和晚辈聊聊身后事,有什么意义,是否必要?陆林: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尤其对那些处于疾病晚期的老人。
一方面,聊聊身后事能让老人自己选择是否在人生终点接受没有必要的治疗,延续没有意识的生命;另一方面,讨论身后事是个正视死亡的过程,老人懂得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死,反而利于身心健康。
临终关怀—老年人的临终教育
科学的认识死亡
协助临终老人减轻恐 惧,焦虑情绪
正确的对待死亡
二、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你是重要的 因为你是你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 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 帮助你安然逝去 但也会尽一切努力 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临终护理之母 桑得斯博士
主要内容
小结
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名词的定义 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 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死
临终患者 呼唤死亡教育的人本关怀
亡
教
育
护士 掌握死亡教育的有关知识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
义 大众 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临终老人死亡教育要点
老年人的临终教育
【 目 录】
content
1 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名词的定义 2 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一、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名词的定义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 对人进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 待死亡。
《医学伦理学辞典》
二、老年临终教育相关内容
死亡教育的目的
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 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可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老年病学英文课件:End of Life Care
How to recognise the dying patient
• Indicators of irreversible decline, gradual but progressive
– Profound weakness – Drowsy and disorientated – Diminished oral intake, difficulty taking
Speech, Dietary)
Goals of EoL care
Patients are enabled to have
a ‘good death’
1) Patients: symptoms controlled, the quality of life increased, leave peacefully
• Hospice in the USA
– Volunteer Team to provide supportive 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 Medicare Hospice Benefit: 1980’s • Non-Cancer diagnoses now more frequent than cancer diagnosis for hospice care.
National Council
Place: Home Hospital Hospice CareHome
……………………………………………………………………………
Preference 56% 11% 24%
4%
Cancer 25% 47% 17%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 适应原则 • 整体原则 • 系统原则 • 发展原则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以及死亡 (1)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帮助老年人日常生活,保持健康心态 (1)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鼓励老年人适当用脑、适量运动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豁达大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3.指导老年人安善处理家庭关系 (1)面对代沟应求同存异相互包容 (2)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 (3)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4.注重老年人价值体现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5.改善和加强老年心理卫生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2)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讲重点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
与促进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 维护与促进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 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 认知效能: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 情绪体验 :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 自我认识: • 人际交往: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 适应能力:
高龄老年人的人生意义和死亡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a n d t o t a l s c o r e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 T h e r e w a s a p o s i t i v e c o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n a t u r a l a c c e p t a n c e s c o r e a n d t o t a l
Li f e a s we l l a s At t i t ude t o wa r ds De a t h i n El de r l y Pe o pl e
Ge L i a n g, Wa n g Hu a, Zh o u Ha n, e t a 1 .
l i f e , th e h i g h e r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b e i n g s c o r e ( P= 0 . 0 2 1 ) . T h e r e w a s a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s c o r e s o f t h a n a t o ・
【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 人生意义 ; 死亡态度; 主观幸福感 【 中圈分类号】 R 4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5 5 1 1 ( 2 0 1 4 ) 0 3 - 0 1 6 8 - 0 4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u b j e c t i v e We U—b e i n g a n d Me a n i n g o f
p h o b i a a n d a n x i e t y, e s c a p e f r o m o ie r n t e d d e a t h a c c e p t a n c e , a p p r o a c h i n g o i r e n t e d d e a t h a c c e p t a n c e , d e a t h a v o i d a n c e
构建老年人和谐生命——关于老年人生死观的思考
老人生病 , 老人怕死 的心理 就表现得 十分强烈 。例如 , 些 有 老人 生病 后 , 医生 的话 简直就 是金 口玉言 , 有医生 的话 他 只 们才相信 : 医生说他没病 , 立 即神 清气爽 ; 他 否则 , 他将垂 头 丧气 , 眉苦脸 , 愁 茶水 难进 。有 的老人甚 至害怕 晚上睡下起 不来 , 睡觉 都不敢平躺着 , 而是把后背垫得高高的半躺着睡。 其实 , 重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怕死的心态。有人对晚期癌症 病 病人的调查显示 , 7 %的被调查者“ 有 5 想到死亡” 时感到“ 害 怕、 恐惧和悲伤 , 没有病人感 觉到是喜悦 或新生 的开始。 ”
第 2 第 1期 6卷
2 1 年 3月 01
景 德 镇 高专 学 报
J u a f i e h n C l g o r lo n z e o l e n J e
V 12 . o . 6 N0 1
Ma .2 1l r 0
7
构 建 老 年 人和 谐 生命
— —
关 于老年人生死 观的思考
龄超过 5 5岁的老人 自杀 , 占所有 自杀者 比例 的 3 %。老年 6 人又是我 国 自杀率 最高的人群。 自杀原 因虽然很多 , 但与不 能正确地解决生死 问题关 系密切 。所 以, 老年人若要拥 有健
期间笔者和爱心护理院院长们谈到老年人是否怕死 的问题。
一
康幸福的 晚年 , 必须正确认识生死问题。
而且 “ 患病较重 、 自我感觉身体较差 、 常常求医者较身体状况
好 者更惧 怕死亡。 - 这个结果 与上面提 到的“ ”4 不怕死 ” 的调
查结果恰 好相 反。对 于死 , 身体 健康 的老 人 又是什 么 态度
呢?20 0 6年 4月 2 0日郑 晓 江教 授在 “ 0 6中国现代 陵园 20
老年护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老年护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第1篇】老年护理学习心得体会这次有幸参加xx省老年护理新动向学习班,这次学习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独特,让我开阔思路,增加临床护理理论,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对老年护理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延缓衰老,提高其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葛炜的专题讲座,他用生动精炼的话语道出了老年保健的关键所在。
一、懂得1个重要,即要始终清醒地懂得人这一辈子健康最最重要,1、要明白:健康是1,其余的一切都是1后面的0,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也是0。
2、要强调:身体是一切一切的载体,健康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他还说到带病坚持工作是领导最不应该做的事,他强调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越忙越要照顾好自己;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家人不负责。
二、明确2指标,就是要明确判断自我保健好坏的2个指标:心情要快乐,行为要健康。
三、强健3最佳,即强健的最佳方法是预防;强健的最佳制度是个人负责制;强健的最佳途径是脑途径。
途径有很多,比如嘴、手、身,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通过脑子,才可以更改观念,转变态度,掌握新知识。
四、知晓4个圆圈,健康是4个圆圈(即所谓大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健康),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其中心理健康最最重要,也最难做到,这也是我们老年护理的难点,但一定要努力去做到。
五、坚持5个策略1、一定要学会合理膳食,记住4个吃:每天吃:牛奶、大豆及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薯类是蔬菜之王,它所含的纤维能降低之类吸收,促进肠蠕动,预防直肠癌。
吃一个地瓜,就像吃了物理扫把。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水,要喝足!每天10杯水(200ml一杯),就当浇花一样,按时间排着喝水,清晨慎补水,餐前补水最养胃,多喝看不见的水。
老人的死亡教育与生前预嘱老护理学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死亡教育的内涵
(2)台湾学者的定义:死亡教育专家黄天中教授 认为死亡教育乃教育每一个人明白和接纳死亡,使 每个人有知识、有能力来处理死亡带来的种种问题, 抚导悲恸,舒解情绪。
高雄师范大学张淑美博士定义为探究死亡、 濒死与生命关系的历程,能帮助认识生命的意义, 正确面对死亡,思考其在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 重要性。
2019/10/19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五、做好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 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 践和社会教育。在临终关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 做好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死亡教育,引导临终病 人正确对待死亡。
2019/10/19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什么是死亡教育?
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的教育,是探讨与死亡 相关主题的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 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 • 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悲痛程 度,缩短悲痛过程。 •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死亡教育,现已 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门学科。
•(2)英国实施现状:1998年,英国的立法机关将生前 预嘱的相关法律条款包括。此规定认为任何形式的生前 预嘱都是有效的,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甚至是以含蓄 的词汇表达的方式。
•(3)加拿大实施现状:帮助病人起草自己的生前预嘱。
2019/10/19
湖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
生前预嘱实施现状及发展
2.国内的发展 • (1)中国台湾:2000年6月,我国台湾地区制定并通 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条例规定20岁以上具有完 全行为能力的末期病人有权预先设立生前预嘱,有权选 择是否采用安宁医疗,并且该选择可以随时由病人或委 托人撤回。 • (2)中国香港:生前预嘱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老人病故前的心理描写
老人病故前的心理描写
首先,老人可能会感到恐惧。
面对未知的死亡,他们可能会担
心自己未来的去向,害怕离开亲人和朋友,以及害怕面对死亡带来
的痛苦和不便。
这种恐惧可能会导致焦虑和不安。
另一方面,老人也可能会感到平静和接受。
有些人在面临死亡
时会找到内心的宁静,接受生命的自然循环。
他们可能会感到对过
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平静,准备好面对死亡。
此外,老人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失落。
他们可能会思念过去的美
好时光,以及对未来无法实现的梦想和计划感到悲伤。
对于即将离
开的亲人和朋友也会感到难过。
在心理描写中,还可能出现对生命的反思和回顾。
老人可能会
回顾自己的一生,反思自己的成就和遗憾,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
留下的价值。
总的来说,老人病故前的心理描写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过程,包括恐惧、平静、悲伤和反思等多种情绪。
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但这一时刻往往是人生中最为深刻和真实的体验之一。
老年人的死亡教育与生前预嘱
三、老年人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
• 1.克服怯懦思想 老年人自杀值得关注。 • 2.正确地对待疾病 积极的心理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
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充足的信心是疾病的良药。 •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任何人都不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来到
这个世界上的。因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人 心理活动的关键。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才构成了人生 的意义。 提出生命有尽头,可以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从而思考怎 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度过岁月。对“死”的思考,实际 上是对“整个人生观”的思考。
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
• 4.恐惧型 不惜代价,寻找起死回生的药方,如服 用一些滋补、保健药品,千方百计延长寿命。
• 5.解脱型 • 6.无所谓型
既要关注老年人的病理生理改变,也要了解其面 对死亡的常见心理,关注老人精神和心理需求。 要尊重老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其生命尊严。
2023/6/7
五、做好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 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 践和社会教育。在临终关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 做好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死亡教育,引导临终病 人正确对待死亡。
2023/6/7
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1.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和面对死亡 生命都经过孕育期, 然后出生、成长到衰老,最后死亡。
• 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无法体验的对象,人活着 时,死非常遥远;当死降临时,已体会不到什么是死。 人们对死亡的害怕、焦虑、恐惧等,是活着时有的感受, 而死亡一旦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反应都消失了, 也就无所谓恐惧了。
2023/6/7
四、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
• 1.理智型 • 2.积极应对型 • 3.接受型 ①被动接受型:部分农村到60岁,子女就
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10
第三节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二、临终老年人前常见的症状与护理 (三)呼吸困难
(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入适度的热量,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做好口腔和穿刺部位护 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 效排痰。 (4)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 11 (5)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 (6)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 (7)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
15
15
5
5
第二节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二、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一)正确地认识死亡 (二)正确地对待疾病 (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6
6
第三节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一、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一)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心理障碍加重 思虑后事,留恋亲人
7
7
第三节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12
第三节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二、临终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与护理 (五)大出血
(1)应准备好镇静剂、止血药及吗啡,以便随时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 、止血及止痛,并配合医生进行其他止血处理。 (2)卧床,呕血患者床头抬高10°~15°或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致窒 息。 (3)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 (4)监测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出入量。 13 (5)判断有无再次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注意安抚。 (6)当患者大出血时,陪伴患者并且握着他的手,减轻或消除患者的 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7)如便血频繁,可在老人肛周垫上纸垫,每次排便后应拭净,保持 臀部清洁。
(1)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环境。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时应当注意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9 (4)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疼痛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姓名:陈金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郑晓江20080501摘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国虽然姗姗来迟,但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是世界其他各国都无法相比的,“老年人问题”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以各种形式『F逐渐由后台走向前台,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老年教育也逐渐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方向。
在众多老年人问题中,生死问题无疑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
因为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最直接面对的就是生命的结束和死亡到来。
这也是老年人能否实现晚年幸福的关键所在。
可惜,时至今R,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另一方面,关于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正如火如荼地推动着,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类的热门话题之一。
为了从全人的角度认识生命教育,也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死困惑,本文试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生命教育。
文章首先探讨了老年人的人生观问题,目的是使老人乃至全社会能币确认识人生老年以及老年人的人生意义。
对于处在人生最后阶段的老年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等价值观念去衡量其人生意义,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无价的,任何外在价值在人的生命面前都是非常渺小的!老年人感到人生有意义的主要标度是老年人是否感到生活幸福充实。
因此,接下来讨论了老年人幸福观及老年人幸福的获得问题。
幸福的获得离不丌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获得幸福手段的正确把握。
道德在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年人正确的幸福观离不丌道德的规导。
而老年人对死亡的认识,在是否获得幸福上则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第三,本文又分析了老年人死亡观、死亡态度以及死亡观与死亡态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老人全面理解生死,正确对待生死,最后,本文先梳理了我国传统社会超越生死的方法,后又分析了当代老年人超越生死之可能。
在传统生死智慧基本消解和破解的当代社会,人们必须为人类的精神找一个合适的栖息之地,因为,人类精神的焦虑和飘忽不定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其次,老年人也必须『F确认识死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充实生活,获得人生幸福,从而从容面对死亡,“死而无撼”。
关键词:老年人;生命教育;人生观;幸福观;死亡观(一) 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的缘起1.缘起之一:当代多数老年人在生死问题上“言行不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如火如荼。
老年人是最直接面对死亡的人群,当代中国老年人是如何认识生死,又是如何处理生死问题的呢?抱着此问题,笔者于2007年9月10同一20同对南昌市社会福利院颐养中心、江西省老年大学进行了老年人生死观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7%的老人“不害怕”死,17%的老人“有点害怕”死,6%的老人拒绝填写。
此调查结果与曾建国教授1991年对上海城市老年人生死观的调查数据比较接近,曾教授的调查结果是:74.9%的老人对自然死亡“并不害怕”,“有点害怕”的为18.3%,“非常害怕”的为6.3%。
n1另外,天津医科大学崔以泰教授于1988年8月至1991年12月问组织的对上海、天津和河北等部分地区进行的“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的调查,也只有18%的被调查者对死亡恐惧。
口1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将得出当代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对自然死亡内心是坦然的,认为死亡并没有什么可害怕的”∞1结论。
当代中国老年人对死亡真的很“坦然’’吗?笔者曾见一老人,医生已经给他下了“死亡通知书",他也已经不能进食,即使如此,在他临死前数天仍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不愿死去,一直痛骂其子女不给他治病,真的是“死不瞑目”,瞪着眼睛死去!我们再到医院看看那些病重而面临死亡者,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们也还不想死,“慨叹:为什么要死?’’H1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因被误诊为中期结肠癌,在预感来同无多的情况下,张老先生也坦言“这时我对生的欲望特别强烈。
”希望一假我十年’,我就可以完成我想要写的书”。
晦’有人对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有75%的被调查者“想到死亡”时感到“害怕、恐惧和悲伤,没有病人感觉到是喜悦或新生的开始。
’’∞1而且“患病较重、自我感觉身体较差、常常求医者较身体状况好者更惧怕死亡。
"Ⅲ这个结果与上面提到的“不怕死”的调查结果几乎恰好相反。
对于死,即使是身体健康的老人也害怕。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在一次演讲后被几十位来听讲的老人团团围住,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说:“郑教授,您这样讲死亡,我们就放心了。
州引这句话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心声,它表明当代中国大多数老人们原来对死亡不“放心’’。
此“不放心"自然隐含着对死亡的恐惧、害怕。
面对死亡,谁人没有失落、无奈和恐惧?谁人能保持住沉稳安静?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不仅凡夫俗子如此,圣人贤者亦如此。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临死前曾悲壮地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归1其中的悲凉、无奈透露出孔子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心理。
孔子也曾期望“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u训希望再多活几年,好好研读《易》。
历史上,怕死硕十学位论文者,追求长生者不曾断绝,秦始争、汉武帝更是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找所谓的长生不死之药;而在民间,则逐渐演生出了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道教。
清朝易学家焦循生了一场大病,为逃避死亡,他到孔庙许愿说,如果病能好,他就好好发挥孔学。
结果其病真的好了,他也真的完成了《易学三书》。
面对死亡的临近,上至圣人下至普通百姓,无不有强烈的求生惧死心理。
怕死的事实也得到了人们承认和重视,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临终者恐惧死亡的心理反应。
如美国著名生死学家罗斯(E·Ross)教授于1969年出版《论濒临死亡与死亡》(On Death&Dying)一书,该书提出著名的临终病人恐惧死亡心理历程“五阶段论”。
为减轻临终者因恐惧死亡而产生的痛苦,1967年,英国护士西赛莉·桑德斯博士(Dr.Cicile Saunders)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圣·克罩斯多弗医院(Sant Christopher’S Hospice)。
此后,临终关怀医院在其他各国相继建立起来,我国亦于198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这说明临终者恐惧死亡的事实一直存在,人们也一直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去克服它。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怕死的心理是事实存在的,而我国当代老年人一般情况下羞谈“怕死”。
也就是说,在没有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老年人一般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其怕死的心理又表现得非常强烈。
老年人在生死问题上“言行不一”自有其难言之隐,它反映出当代我国许多老年人对死亡仍不能坦然待之。
而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更难处理。
因为,对一个人来说,问题说出来,可减少心理压力,心理好受些,且问题说出来就可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说出来,憋在心里更难受,压力更大,且问题不说出来就无法找出解决的办法,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此种对死亡的惧怕会在老人的心理上形成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霾,这势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为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获得晚年幸福,我们不仅要帮助老年人敞开心扉,坦言怕死和怕死的原因,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老年人减少对死亡的恐惧,获得晚年幸福。
这是进行老年人生命教育的现实原因。
2.缘起之二:“老年人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而且是全球性问题。
为引起全球重视老龄化问题,联合国1990年第45届大会一106“次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1992年会议把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
老年人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问题也将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之一。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1l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
据最新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49 亿。
全国老龄委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J下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
到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届时,老龄化水平将达31%,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96。
并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未富先老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些情况必然给我国带来许多复杂的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家庭、个人以及经济、2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政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老年人如何认识生命、死亡与幸福等核心问题上。
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以及国家的发展问题。
这种情况下,解决老年人的生死困惑无疑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老年人生命教育将越来越重要。
可喜的是,我国已逐渐重视起老年人问题。
3.缘起之三:现代老年学研究较少有生命安顿的内容自1939年被誉为“老年学之父”的Koran chevsky在英国伦敦主持成立老年学研究会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老年人问题,‘各种关于老年人的学科相继建立起来。
到现在为止,已形成为独立学科的主要有衰老生物学、老年医学、社会老年学、老年社会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等。
这些学科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为了使老人延年益寿,过上快乐、幸福的晚年;一是想减少和避免老年人问题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很晚,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1984年丌始,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始招收老年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003年正式设立老年学专业。
1986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成立,1999年我国重新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同时我国学界除翻译了大批相关老年人的外国著作,也出版了一批著作,如许淑莲著《老年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孙颖心著《老年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邬沧萍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邬沧萍、姜向群主编《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专题咨询组编著、陈可冀主编《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和寻找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这些研究可能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个老年人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生命和死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