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合集下载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时期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更安全,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本文根据社会需求以及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对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582-01一、概述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会计工作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一个简称。

会计工作经过电算化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同时也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81年8月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开始应用。

第二阶段为1983年到1988年,这一阶段在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发展速度仍比较缓慢。

第三阶段为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

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以erp 软件为代表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一)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也逐步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

在会计方面应用电子计算机,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其优点要明显优于手工会计,因此,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总之,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但是因各个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不同,所以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知识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知识

3.普及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 快速进入普及和深化阶段,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发展的十年。 (二)会计信息化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国民经济、社 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概念日益为大众熟悉。 1999年4月,在 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会计信息 化”这一名词。
(三)会计软件的发展
(先)1.专用会计软件:自行开发,缺点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后)2.通用会计软件:从市场上购买,解决了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 发的问题 3.会计软件产业(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早期主要是专用软件的发展 B.通用会计软件发展阶中已经提出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变 C.会计软件产业发展阶段我国会计软件高速发展、数量增加、质 量提升阶段 D.早期会计软件可以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功能 (四)制度建设(2点比较重要)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核算评审问题补充规定》是( D )年颁布 A.1999 B.2011 C.1980 D.1990 (五)人才培训 a.学历教育(大专、本科)1996—建立博士点 b.继续教育(电算化培训班)
(二)会计职能得以更好发挥,从而推进会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发 展 1.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 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2.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 进一步发展
判断:
1.1988年,财政部发布《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 B ) A、正确 B、错误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技术支持 平台,就连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B ) A、正确 B、错误 3.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一、会计电算化概念1.产生: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发展:(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是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推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展开会计分析等。

(3)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等。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必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种种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能够选择到最正确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必需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它的功能有: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支持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兑、网上报关等。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1.提升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升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作强度。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狭义: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2.广义: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软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3.会计角度: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操作,实现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4.发展:会计电算化是ERP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1981年8月长春一汽研讨会提出概念;(2)基本特征: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自身账务处理系统;(3)局限:计算机为高级计算工具,只为了解放会计人员手工劳动;(4)未能主动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5)形成企业信息孤岛;(6)1989、1990年:确定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度和标准。

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将单向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融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2)打通企业内部信息孤岛;(3)会计信息、业务信息无缝衔接,彼此共享和利用;(4)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形成有机整体,单项会计核算升级为全面电算化;(5)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蓬勃发展;(6)按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电算化:合理规划和运用资金,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会计决策电算化:又称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DSS),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在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2)将各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要求,融合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3)为企业流程重组提供了条件;(4)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转变;(5)渗透融合阶段虽然出现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概念,但其实质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名词解释会计电算化

名词解释会计电算化

名词解释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管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它将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过程,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实现了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存储、处理和报告。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提供更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动化处理,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会计业务的自动处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 数据集中管理,会计电算化将会计数据集中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控制,方便了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报告。

3. 数据共享与交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支持了企业内部
的协同工作。

4. 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设置各种权限和审计轨迹,加强了对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减少了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5.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管理层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审计等多个领域。

通过会计电算化,企业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对保护企业财产、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1.1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数据的处理速度、传输速度和文件共享能力方面的不断突破与提高,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子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1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及内涵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通过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来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会计信息是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信息的关键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电子计算机上处理工资,使电子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

而后的半个多世纪,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它不仅使得会计数据处理手段发生很大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书

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书

【例题1-6】多选题: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A.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
B.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
C.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
D.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
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
会计管理电算化阶段
会计决策电算化阶段
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
会计管理电算化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宏观管理(指代表国家的财政部门)
微观管理(指企事业单位)
1.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2.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试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试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增强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按其理论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相互隔绝。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电算化中财务与业务不协同、没有实时动态的财务信息来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弊端日益凸显。

为了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逐渐浮出水面。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自从1979年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次进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试点至今,会计电算化事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在财政部门、专家学者、会计软件用户和厂商的共同努力下,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数据处理工具替代手工会计核算的技术与方法,同时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不仅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还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并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同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更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3.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4.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5.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

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

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会计电算化简介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四个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

1981年8月,长春一汽,会计电算化概念。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了计算机管理。

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引入会计专业判断。

多方法+判断模型(原本由人力完成的复杂的会计专业判断转变成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公式和模型,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相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2008年6月六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三会一部一署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报告指引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来源惟一、实时共享)。

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一)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它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

第一阶段:会计机械化
会计机械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前身,它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
种使用机械设备辅助进行会计工作的方法。

这一阶段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会计机、打印机、打孔机等,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账目记录、报表生成等工作。

第二阶段:会计电子化
会计电子化是指会计工作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储存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会计人员开始使用电子设备如电子计算器、电子表格软件等,进行数据计算、账目记录等工作。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子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的会计工作仍然是手工进行,只是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完成部分工作。

第三阶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设备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账目记录和报表生成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如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等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阶段: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共享、协同处理以及智能化管理的阶段。

会计信息化将
会计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结晶,为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实现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的方式。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会计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

一下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机械化辅助期(1960年代-197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机械辅助的会计工作,如使用会计计算器和会计机械式记账机。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简化会计工作的操作,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

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期(1980年代-1990年代)进入计算机技术应用期,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让会计电算化得以快速发展。

会计系统开始由主机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构成,主机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终端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第三阶段:网络化办公期(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进入网络化办公期。

会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点的人员可以实时共享数据和协同工作。

第四阶段:云计算时代(2010年至今)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提升。

云计算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安全。

不仅如此,云计算还为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功能选择。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应用,如ERP系统、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更加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等。

因此,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解决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机械辅助、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办公和云计算时代四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将会继续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更多创新和效能。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摘要:在新时代下,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化正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的发展方向, 是会计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变革发展会计信息化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

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

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

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

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

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

财务软件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财务软件打印出来。

会计电算化课后简答题及答案

会计电算化课后简答题及答案

第1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1.怎样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人员运用以会计核算软件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电算化有何特点?①处理工具电算化②数据存储隐形化③数据传输自动化④核算程序综合化⑤人员构成多样化⑥数据处理集中化⑦内部控制全面化3.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是什么①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②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③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④促进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⑤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事物的发展,推动会计制度改革⑥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4.何谓会计信息系统?有何特征?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为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的系统。

特征:①综合性②庞大复杂性③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④会计信息的信息量大⑤内部控制严格5.从会计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发展趋势如何?①科研试点阶段②自发发展阶段③稳步发展阶段④竞争提高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6.账务处理系统有何特点?规范性强,一致性好;综合性强,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起核心作用;控制要求严格,正确性要求高。

7.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何特点?a 、数据量大、数据在计算机内保留时间长;b 、数据处理的频率较低;c、数据处理方式较简单; d 、数据综合查询和统计要求较强;e 、需要灵活地证、表定义功能.8.薪资管理系统有何特点?a、数据量大; b 、业务处理的时限性、准确性要求高;c、计算复杂,但核算方法简单d 、涉及面广;e 、项目繁杂;f 、原始数据来源分散。

9.记账凭证是会计数据还是会计信息?是会计数据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1)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数据是指从不同来源或渠道获得的、记录在“单、证、账、表" 上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1、1998年以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 段。 这阶段,会计电算化走出了就会计而会计,就财务而 财务。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财务也从财务的 供应商,进入了全面企业管理的供应商。 2、发展了10年,在另外一个程度上,应该深化的会计 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3、融到了整个企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也就更 大。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用友软件公司1988年成立 4、财务软件开始正式走向市场化,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正式推向市场; 5、政府也在这个时候介入管理,从此,我国会 计电算化工作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6、1994年开始,政府开始做培训—会计电算化 培训工作(至今),贡献极大;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79-1988年,自主研发阶段 2、第二阶段:1989-1998年 ,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9-2008年 ,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4、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管理信息化
2008年会计算化电信息化会议的召开; 我们会计电算化走向了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1、我们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跟国际的标准 一起,推进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发展。 2、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会计电 算化的国际化。 3、从财务部门应用、企业管理应用,现在走向 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也是政府在这 个管理规范、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1、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颁发了《会计核算 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信息学与一体的边缘学科。

它的基本含义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会计电算化: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只会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条件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养与发展。

概念区别: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会计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按照跨级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划分(1)会计核算电算(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跨级核算业务(2)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财会人员合理的规划和运用资金,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主要任务: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财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生产决策,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会话系统,不是代替人决策二:会计信息化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的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会计电算化内容

会计电算化内容

内容分析:前三章偏理论和知识,分别是会计电算化的概述、环境和要求。

第四章为金蝶软件(KIS9。

0)的操作要求,包括账务处理、报表、应收付、工资、固定资产,要求对基本操作比较熟悉。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2.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3.适应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发展要求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4.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我国电算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当时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3年,微机在国内市场大量出现,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纷纷组织力量开发会计软件。

基本特征,是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目的是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

还没有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管理的变化:财政部1989年底和1990年7月,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例题】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是()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C。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D.《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正确答案』D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20世纪90年代: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统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主要特征为:以会计核算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减少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数据共享。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 发展缓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时我国经济改革刚刚起 步,尽管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管理现代化的呼声日 渐高涨,部分企业已开始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但相当多单位 的领导还没有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更没有向管理要效益的 观念,可以说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另一 方面,当时我国计算机设备十分缺乏,性能相对较低,价格又十 分昂贵,汉化的工具软件很不齐全,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才 更是寥寥无几,缺乏会计电算化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 使用UNIAC-1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 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 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 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 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 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 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算化的发展却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初步走向正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1)计算机性能价格比呈几何级数上升。以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计算机网
络理论为代表的软件科学的发展,使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水平大为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切都为开发高质量的会计 电算化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物质和人才条件。 • (2)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1990年7月又颁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 审的补充规定》,这两个文件的颁发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们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高会计核算软件开发质量,形成和完善我 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3)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通用会计软件 的研制得到发展,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市场初步形成,这一切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 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考点总结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讲会计电算化简介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时间:2.事件:(1)1981年8月,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2)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3)1989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3.缺点:(1)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2)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3)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4)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5)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4.特点:(1)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2)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3)提高劳动效率和输出速度;(4)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1.时间:20世纪90年代2.特征:(1)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2)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3)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4)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5)所有原始数据只需要输入一次,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3.事件:(1)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向电算化整合;(2)全面电算化;(3)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4.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初级阶段)、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 事件:(1)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2)内部控制研究刚刚起步;(3)构建ERP系统的指导思想还不清晰;(4)尚未能自觉地围绕内部控制关系理顺其会计信息系统;(5)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2.特征:(1)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2)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3)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4)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5)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会计业务做出了系统的规范;(6)企业纷纷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7)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了进一步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8)一些大型企业大幅减少了核算层次,规范了资金账户管理,缩短了提交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9)改革内部财务会计机构设置(10)真正是会计人呀从繁琐低效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带加强内部控制等工作中(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1.事件:(1)财政部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6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以及与会计相关的控制;(2)2006男7月,发布者---六部委(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6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2004年4月,财政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审计署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导书》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导》(4)2006年,财政部在中国会计住在准则委员会下设立了XBRL(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组织(5)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标志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迈新的台阶。

2.特征:(1)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2)传统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求,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方向发展;(3)构建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的ERP系统,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4)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5)从会计电算胡发展到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流程管理ERP第三阶段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了进一步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

企业纷纷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第四阶段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系统方向发展。

第二讲会计核算软件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三个阶段(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二)会计核算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模仿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程序,应用于会计单项业务的处理(解决数据量大、计算简便但需多次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各个单项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实现系统的集成;会计业务之间彼此不能连贯执行、会计信息不能共享、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不明显。

2.文件管理阶段会计部门内部所有单项业务的有机整合3.数据库系统阶段会计部门与其他管理活动结合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财务会计:日常财务作业、生成报表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可以灵活设置核算对象,从财务角度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其目的是整合并优化企业资源,信息集成要求数据“来源统一,实时共享”。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一)按照适用(通用)范围划分1.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一般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

(一次开发,多次使用)2. 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又称定点开发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专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

可在通用的基础上,开发专用模块适应特殊行业。

(二)单用户和多用户---按硬件结构划分单用户:安装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上,单独运行,生成的数据只存储在各自的计算机中,计算机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多用户:安装在服务器上,主机和终端同时运行,会计人员共享会计信息。

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使用的是多用户会计核算软件。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构成(二)各模块的功能【要求】识别账务与报表模块的功能。

会计核算软件报表处理模块能够提供完成企业对外、对内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生成、浏览、打印、分析等功能。

(三)账务处理模块与主要核算模块间的联系1.账务处理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凭证数据的传递。

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该模块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模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对于整个单位而言,通过账务处理模块可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而对每个核算岗位来说,可以从账务处理模块获得主要的核算数据。

四、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一)相同点:1.目标一致 2.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复式记账)4.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大体一致凭证-账-报表;取消账账、账证核对;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本质上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因此,两者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基本相同。

(二)区别1.会计核算工具不同(算盘与计算机)2.会计信息载体不同(纸张与磁性介质)3.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4.账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登记总账)5.内部控制方式不同(岗位分工与人机控制:手工内控方法移植到软件)特点:软件控制与人工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向综合控制发展。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第一讲计算机基本知识一、计算机种类1.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数字电子、模拟电子、数字模拟混合式计算机;2.用途:通用机与专用机;3.规模: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4.从用户应用角度: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计算机。

区分:微型计算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服务器:用来帮助大量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或资源的硬件设备。

终端:由显示器、控制器及键盘合为一体的设备。

没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也没有自己的内存。

广义网络终端: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网络的计算设备,如个人电脑、网络电视、可上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三、数据和字符编码排序1.数据: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2.字符编码排序:按照ASCII表中的字符排列顺序,同类字符:排在前面的码值小,排在后面的码值大;不同类字符:数字小于大写字母小于小写字母第二讲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输入设备1.定义:向计算机输入各种信息(程序、文字、数据、图像等)的设备;2.常用: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输入器、写字板、触摸屏、数码相机等;3.Windows95的流行使得101和104键的键盘成为主流。

二、输出设备1.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2.硬拷贝的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

3.显示系统=显示器+显示卡显示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显示器的质量,更要看显示卡的质量。

三、运算器1.小名:算术逻辑单元,简称ALU。

2.两种运算:在控制器控制下完成算术(加减乘除)运算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部件。

3.从哪取数,又存哪:运算器不断从存储器中获取数据,经运算后将计算结果再返回存储器。

四、控制器1.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地工作。

2.基本功能:从内存中按顺序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

3.CPU: 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构成。

五、存储器1.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2.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的地址存入和取出各种信息。

3.存储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基本单位,每个字节都有自已的编号,称为“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