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的形态练习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题(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1-3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乙丙甲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地势D. 基岩性质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左图示意风化坑剖面,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4-6题。
4.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右图所示的()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5.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6.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
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
根据材料完成7-8问题。
7.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综合练习【有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综合练习【有答案】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在西藏米林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
当地江水水位季节变化大,冬春季多大风,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图中图1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 风力堆积B. 流水堆积C. 冰川堆积D. 海浪堆积2.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 印度洋海滩B. 沿岸山上的土壤C. 塔克拉玛干沙漠D. 附近沙洲和河床3.该河谷的主导风向是A. 北风B. 东北风C. 偏西风D. 偏南风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B. 花岗岩C. 玄武岩D. 石灰岩5.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 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 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 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6.和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相同的是A.雅丹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沙坝D. 海滩7.读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A.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8.风沙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采用防沙的工程措施是A. 退耕还林B. 加强监测C. 石方格沙障D. 修筑堤坝读右图回答9-10题9.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A.挪威B. 新西兰B.日本 D. 西班牙10.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风力侵蚀11.下列地貌与其所受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 “U”形谷——流水侵蚀作用B. 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沉积作用C. 风化壳——风力沉积作用D. 雅丹地貌——风力侵蚀作用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 1 - 第二节风成地貌........................................................................................................ - 10 -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 19 - 章末综合测验................................................................................................................ - 28 -第一节流水地貌基础训练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地形陡峻、松散物质多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
(√)5.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1选A,2选C。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课后强化训练第二单元:训练2地球的表面形态
训练2地球的表面形态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如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1~2题:1.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设C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6~7题:6.庐山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7.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8~9题。
8.Ⅳ单元地貌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9.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10.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11.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12.在高一·三班刘明同学的家乡发现了出露地面的煤层,如下图中的C、D、E处。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阶段测试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第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阶段测试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河流上游剖面,甲、乙、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面,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北流向西南B.自北流向南C.自东南流向西北D.自南流向北2.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甲B.乙C.丙D.丁3.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D.地壳抬升—水位稳定左图为我国云南省某村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该村石灰岩广布,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200毫米。
该村梯田呈碗碟状,远看像是螺丝上的螺纹,故称“螺丝田”,右图为“螺丝田”景观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螺丝田”分布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溶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5.“螺丝田”分布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热量不足B.降水稀少C.地表水不足D.植被覆盖率低6.促进“螺丝田”分布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A.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食产量B.适当修建梯田,发展旅游观光C.整体移民搬迁,留住绿水青山D.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土地盐碱化雅丹作为一种典型地貌,其奇特的相态特征吸引人们长期关注。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广泛分布着条形型岗,其上存在多个突起,这些实起呈现流钱型。
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
若将平台面以下由陡崖或陡坡国合起来的垄岗看作基座体,平台面以上的多个突起为雅开,就形成了数个雅丹分布在同一基座体上的现象,叫做雅丹共基座现象。
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共基座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罗布泊雅丹共基座景观分布区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8.雅丹共基座景观的形成表明当地①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错分布的地层②雅丹地貌处于形成过程初期阶段③盛行风风力大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④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为新月型移动沙丘示意图。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课时训练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课时训练一、单选题送别角(CapeFarewell)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
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物理风化C.冻融风化D.海浪侵蚀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A.海蚀崖、海蚀柱B.海滩、滩涂C.渴湖、海积阶地D.沙坝、沙嘴3.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本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形似牛轭,称为牛轭湖;在迁徙改道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为河流故道,读“长江荆江段部分河道示意图”,①处经人工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附近河段的影响是()A.流速减慢B.流量增加C.含沙量增大D.淤积加快读下列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上面四副图哪个是典型的风力地貌()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准噶尔盆地7.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D.冬季温暖湿润8.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波浪侵蚀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石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该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哪种岩石形成()A.玄武岩B.石灰岩C.板岩D.石英岩11.在河口处形成的三角洲地貌主要是由于()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切割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2.2地球表面形态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解析:图示表明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错动,形成断层(丙);而丁为遭受外力侵蚀后的地貌。
答案:D读“地貌景观图”,完成第2~3题。
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第2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断层是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也属于内力作用。
第3题,石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2.D 3.C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完成第4~5题。
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析:第4题,注意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需要自己画出该沉积岩层的实际埋藏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②处为向斜成谷;③处为断层成谷。
第5题,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应是断裂下降。
答案:4.D 5.C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往往以苍劲的对联形式呈现。
如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
2019年秋高一地理必修1练习:2.2地球表面的形态(湘教版)
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A 卷课内练习时间: 15 分钟满分: 40 分一、选择题(共 24 分)当地时间 2019 年 1 月 27 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
据此回答 1~2 题。
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 ( )A .地壳水平运动B .地壳垂直运动 C.岩浆活动 D .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 ( ) A .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 D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安第斯山②青藏高原③黄土高原④珠江三角洲⑤东非大裂谷A .①②③B .④⑤C.①③⑤ D .①②⑤答案: D解析:③④ 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读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4~ 5 题。
4.甲板块为 ( )A .美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 ) A .安第斯山 B .阿尔卑斯山C.喜马拉雅山 D .科迪勒拉山答案: 4.D 5.C 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读“ 地质,完成 6~7 题。
8.庐山属于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火山答案: C解析: 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
9.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 )A .华山B .日本富士山C .喜马拉雅山D .渭河平原答案: D解析: 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
10.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犸猛洞,洞深 的总长度达 250 km 。
犸猛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化作用B .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C .流水堆积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答案: B解析: 溶洞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解析: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新疆气候干旱,风力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答案:1.C 2.D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图23.图1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解析:第3题,图2所示的是张裂运动,是岩浆上升形成岩石之处;图1中②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形式与图2最相符。
第4题,张裂边界一般易形成裂谷和海岭,再结合图中断层箭头运动方向,可知张裂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故最可能形成裂谷。
答案:3.B 4.D导学号74420020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7.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解析:第5题,丁处岩层最新,向两翼变老,故为向斜。
第6题,甲处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第7题,甲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大,岩层破碎,受外力作用易形成谷地;丁处为向斜构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答案:5.C 6.A 7.D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9.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8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且甲处刚好处在槽部位置,故C项正确。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一活规范训练 222地球表面形态 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8、9、10、115、6、712、13、14、15、17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6、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石地貌。
该处花岗石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
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石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根据资料完成1~2题。
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B.火山堆C.冲积扇D.风蚀洼地解析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
花岗岩岩石致密,因此,在它形成时不会有“蜂巢”,所以“蜂巢”的形成只能是外力作用,即风力侵蚀造成的。
而风力侵蚀作用还能形成风蚀洼地。
答案 1.C 2.D读下图,回答3~5题。
3.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4.该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5.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
A.石钟乳——侵蚀峰林——侵蚀作用B.石钟乳——侵蚀峰林——沉积作用C.石钟乳——堆积作用峰林——侵蚀作用D.石钟乳——堆积作用峰林——堆积作用解析第3题,该地形为我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和发育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另外该地的石灰岩广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含有CO2的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A、B两项的叙述只说明了一个方面,均不全面。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2地球表面形态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非标准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 000多米,但是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却是8 844.43米。
据此完成第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2.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A.搬运作用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解析: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使地壳抬升隆起形成的,属内力作用。
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是外力侵蚀使高度降低的结果。
答案:1.B 2.D(2013·河北衡水高一检测)读“板块示意图”(图甲),完成第3~4题。
3.图甲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他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乙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台湾岛的形成过程与图乙相同B.图乙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图乙相同D.图乙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解析:依据图示陆地轮廓,a为非洲板块,b为印度洋板块,c为太平洋板块。
①②③为生长边界,④为消亡边界。
图乙表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台湾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为板块张裂形成。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答案:3.D 4.A(2013·河北沧州高一检测)某校高一(2)班同学在实施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某山地地貌的地质构造如下图所示,完成第5~7题。
5.形成该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海浪冲击6.关于图示地貌正确的描述是()A.①处地貌反映的是“背斜成谷”B.②处地貌反映的是“地堑成山”C.③处地貌反映的是“地垒成谷”D.④处地貌反映的是“向斜成山”7.图示地质构造中可能储存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⑤解析:第5题,该地岩层发生明显的褶皱弯曲,是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的。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同步训练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同步训练一、单选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分别位于何种地貌()A.瀑布、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C.三角洲平原、沉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在2007年6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导致图中溶洞形成的因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4.导致图中石柱形成的因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5.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如图示意该地三维地质模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羊水河出露的地层晚于中石院天坑B.大嘴山和三帽山均为断块山C.乌江流域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D.仙女山的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7.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下图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
下图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上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A.12、1月B.3、4月C.7、8月D.10、11月9.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坡坡陡B.背风坡坡缓C.该地定向风为西南风D.两翼指向下风向读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两题。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2.2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基本要求1. 由于海水的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 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2.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3. 下列说法,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A. 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4. 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B.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成C.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D.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5.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③黄果树瀑布①2013年7月4日墨西哥第二高山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②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的形成④黄土高原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读图L2-2-1,完成6~7题。
图L2-2-16. 图示地质构造中,属于褶皱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7. 图示地质构造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局部板块示意图(图L2-2-2 ),完成8〜9题。
8. 图中①姻段板块界线中,与其他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9.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A.aB.bC.cD.d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图L2-2-3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读图L2-2-2 图L2-2-311.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原理相似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12. 读图L2-2-4 ,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呈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 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形态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当地时间2016年1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
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C.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D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安第斯山②青藏高原③黄土高原④珠江三角洲⑤东非大裂谷A.①②③ B.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⑤答案:D解析:③④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读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板块为( )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C.喜马拉雅山 D.科迪勒拉山答案:4.D 5.C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解析:泉水一般从地下含水层渗出,然后经断层处涌出。
7.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C.背斜 D.断层答案:D解析:图中原有地层应早就形成,最后由于断层将各岩层断裂错开(先褶皱后断层)。
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庐山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
9.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华山 B.日本富士山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答案:D解析: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
10.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犸猛洞,洞深64 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 km。
犸猛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B解析:溶洞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
据此回答11~12题。
1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A解析:石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1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二、综合题(共16分)13.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8分)(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方向上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降水平(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解析:第(1)、(2)题,要求据图判断,经过读图可以知道甲地岩层向上凸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地岩层下凹,应为向斜。
a、b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应为断层。
且由图示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该地地壳受到了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导致岩层发生了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走向的弯曲变形。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类,其中水平运动起着主导作用。
第(3)题,由图分析:甲构造属于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风化、侵蚀;褶皱构造上面又形成了新的地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发生了下降,形成了沉积环境,为外力沉积提供了基础。
第(4)题,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隧道的选择地点。
反之,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下凹缺少支撑功能,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沿岩层向隧道内渗流,导致隧道潮湿,不能修建隧道。
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14.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变质作用②侵蚀作用③内力作用④外力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③②或⑤①⑤或②(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太阳能(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B卷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①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②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③黄果树瀑布形成④黄土高原的形成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地震等。
黄果树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均属于外力作用。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2~3题。
2.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A、B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3.下列地形区的成因与图中所示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群岛C.东非大裂谷 D.马里亚纳海沟答案:2.C 3.C解析:根据六大板块的划分和分布规律易判断,A处为非洲板块,B处属于印度洋板块。
根据箭头标注,板块之间相对运动,该处边界应为板块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D.自A向B由老到新答案:D解析: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
5.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B解析: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弯曲的,应为向斜构造,地貌名称是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可以以苍劲的对联形式呈现。
如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
据此完成6~7题。
6.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见于(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答案:B7.④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哪种外力作用(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B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回答8~10题。
8.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答案:D解析: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
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岩层。
9.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在哪处打井( )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答案:D解析: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甲处煤层在①岩层形成前被外力剥蚀,不会找到煤炭。
10.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②形成以后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外力侵蚀、挤压上升、外力沉积B.挤压上升、外力沉积C.挤压上升、外力侵蚀、地壳下降、外力沉积D.外力沉积、地壳水平挤压答案:C解析:据图可看出,该地区岩层先被挤压形成褶皱隆起,后被外力侵蚀;再后来该地区地壳下降,外力沉积形成了①沉积岩层。
11.如图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答案:D解析:景观图为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长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下面图1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类型,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12~13题。
12.油页岩属于图2中的( )A.甲 B.乙C.丙 D.三者皆可答案:A解析:油页岩具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属于沉积岩;再根据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可判断甲为沉积岩。
13.地质作用N最可能是(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答案:C解析:乙可以形成丙,则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丙。
二、综合题(共34分)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