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教育学
第一章
新课改有着清晰的改革思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发展性的人(2)具有独特而
完整的人(3)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新课程改革:(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2)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3)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角色如何转变?(1)变“管理者”为“组织者”(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3)变“传授者”为“合作者”(4)变“教师表演”为“学生体验”(5)变“知识裁判”为“对学生全面
关注的良师”
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1)因材施教是全面发展的前提(2)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的归宿(3)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
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同步发展、统一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常规由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和教务行政工作常规构成。
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包括: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课外辅导、学生成绩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教务行政工作常规包括:教师的教学计划于总结、听课与评课、检
查与评定、业务学习、教学研究等相关教学工作的明确规定。
校本研究制度应体现以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在
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为研究目标,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以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为基层单位,以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课例、案例、论文为主要载
体等特点。
学生评价制度:要“以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原则”
我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要目的。
不同风格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共同的原则:(1)方向性(2)科学性(3)针对性(4)可行性(5)人文性(6)民主性
第二章
课程体系存在“三重三轻”、“三多三少”的现象:(1)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2)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3)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4)学科课程太多,活动课程太少(5)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太少(6)分科课程太多,综合课程太少
课程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后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3)综合课程(4)潜在课程
综合课程特点:(1)符合儿童认识世界的特点(2)有助于增强学科间的横向关系(3)有助于减负(4)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潜在课程概念:也称环境课程、隐性课程,它是在学校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但又对学生的成长和知识增加、情感的培养产生影响。它集中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环境主要是:校园的布局、建筑设计、雕塑、壁画等方面的建设。
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更重要它包括: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歌等方面的建设,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园精神和师生精神等一系列的精神文化
课程规划有哪些构成?(1)课程目标(2)课程设置(3)课程结构(4)课程实施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方面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包括: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
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而选修课分为限选选修课和
任选选修课。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课程管理任务:明确规定有统一课程向三级课程转变,同时规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任务。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1)目标取向(2)过程取向(3)主体取
向
“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家,已有20多年历史了。
校本课程的概念:由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依
据国家课程与教育目的,结合学校内外的环境和资源,针对本校学
生实际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四个特征:(1)补充性(2)自主性(3)民主性(4)实践性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呢?主要有四个阶段:(1)挖掘与评估课程资源(2)确定目标(3)组织与实施(4)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误区:(1)极端性(2)应试性(3)重复性(4)简
单性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概念:主要强调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通过依
托专业组织,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是从“普通人”发展成为“教育者”
的过程。
教师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
教师专业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
育科研能力等、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师素质: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业的教育素养、健康
的心理素质。(P49 -51论述题结合新教师论述)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教师教育”改革(2)校本培训(3)反思与交流(4)专业发展学校
新教师概念:指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不满三年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特征:(1)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2)教研双馨
第四章
校本教研有三方面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应该包括三大要素: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的具体开展有四个阶段: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三课一思”模式:说课、看课、评课、反思
学校科研与管理:(1)思想管理(2)目标管理(3)组织管理(4)制度管理(5)队伍管理(6)操作管理
“教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个基本任务。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特质化的品质。
教师的善是教师德性的核心,是必定会给学生带来益处的行为。
自我修养是实现教师德性的根本
教师的教养是教师德性的外表表现。它包括教师的教仪、教态、教行。
教师的涵养是指教师德性的内在体现。它包括教师的情怀、风范和
操守等方面的结构。
第五章
德育的概念: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道德、
法律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与法律素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
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