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定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通货?

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对现实流通中一切流通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硬币和纸币,也包括支票、债券、信用卡等信用工具。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和纸币一样也在市面上流通。什么是通货膨胀?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什么是纸币?

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不能兑换黄金,本身有没有内在价值,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因此,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投入到流通当中的货币主要指纸币发行量过多所导致,而纸币发行量过多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对抗财政赤字的增加所采取的措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并以此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

蔽性,并且简便易行。当它们用滥发的纸币向厂商订货,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向政府职员、军人等发放薪饷时,即是通过这种种渠道把大量的纸币投入流通之时,一般人并不会马上知道这些纸币是不代表任何价值的纸片。

通货膨胀是统治阶级剥削和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统治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用机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大量的利润。

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进行反革命内战和加紧对全国人民进行掠夺,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

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元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却从这种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中,搜刮了难以数计的巨额财富。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

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货币主义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

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

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