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第二章二、填空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教育心理学第13章课后习题 (2) (1)

一、选择题
1.一名学生在某次测验后发现自己成绩优异,从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科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这表现了测验的。
2.要了解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态度,最好使用。
3.教师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属于。
4.某教师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出一个作文题测验学生的语文成绩。
从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做法难以保证测验的。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是依据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的过程。
2.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量的,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教师自编测验有两种类型,即和。
4.选择题由和两部分组成。
5.一个有效的自编测验应该具有良好的和,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2.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
3.简述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之间的异同。
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冯特A.1879 B.1897 C.1789 D.1798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第⼀章教育⼼理学概述⼀.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理学》这是西⽅第⼀本以教育⼼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钠C.布鲁钠D.⽪亚杰2. 世界上第⼀本以“教育⼼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理学的创始⼈是___D__A.桑代尔B.斯⾦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之间传递信息的⼯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理学属于_____C____A.⾃然科学B.社会科学C.⾃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诞⽣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理学是研究⼈的__B__的科学A.⼼理活动的规律B.⾏为何⼼理活动的规律C.⼼理与⼼理活动的规律D.⾏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理学之⽗的⼼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乌申斯基10. 教育⼼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理D.基本⾝⼼11. 教育⼼理学研究中,所采⽤的⼿段和⽅法应能促进学⽣的⼼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A.学与教的⼼理规律B.学与教的⼼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者相互作⽤的⼼理规律13. 要求把⼈的⼼理看作是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的⼀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理学主要受到__C___ A.实验教育学三.简答题41. 学习教育⼼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42. 简述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
(好)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全)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精析】A 教育心理学成熟期.人本主义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精析】B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精析】D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学环境包括( BE)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精析】B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2.教学媒体包括( ABCDE)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E.图片【精析】ABCDE 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___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教育学、心理学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__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3章 学习的迁移)【圣才出品】

第13章学习的迁移一、名词解释1.学习迁移[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中山大学2011年考研]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
从迁移的方向而言,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看,迁移又可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根据迁移的程度,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2.概括化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考研]答: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来的。
贾德以水中打靶的实验说明: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对原理学习得越透彻,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
亨得里克森等人在贾德的实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而且指出,概括化的过程不是自动化的,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二、选择题1.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
[2008年全国统考]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D.普遍迁移【答案】B【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迁移又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
2.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2009年全国统考]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答案】D【解析】A项,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B项,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C项,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D项,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各章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答案: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评估与评价、学生发展、教师心理等。
第二章:学习理论试题: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何不同?答案: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实现的,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第三章:学习动机试题:1. 什么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满足感等内部因素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学习动机。
2.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反馈、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等。
第四章:认知发展与教育试题: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2. 教育如何适应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答案: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教育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具体操作的学习材料,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抽象思维的训练。
第五章:教学策略试题:1. 什么是直接教学法?2. 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 直接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通过听讲、观察来学习。
2.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探索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第六章:评估与评价试题: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2.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评价?答案:1.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用于指导教学和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了解和干预人的心理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个体发展水平。
2. 学习动机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期待和学习目标等要素。
3. 自我效能感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它影响个体的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是影响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4. 智力发展参考答案:智力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以及这些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5. 课程设计参考答案: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等要素,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系统规划,以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
二、简答题1. 请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价心理、发展心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2. 请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和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功能包括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个体发展。
培养方法有:激发学习需要,设置合理目标,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以及提供积极反馈等。
3. 请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方面,高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习成功。
4. 请简述智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智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可塑性和个体差异性。
整体性表现在各个方面能力的相互关联,连续性体现在发展过程中的持续变化,阶段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塑性指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和提高,个体差异性指不同个体在发展水平和速度上的差异。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 )和维持两大功能。
A.促进B.合作C.提高D.优化秩序2. 学生只能坐着用耳朵听,眼睛看,不能动口动于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3.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 •课堂纪律 D •课堂行为合模式称之为(A )oA.课堂结构B.教学结构C.学习结构D.班级结构6. 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A.民主型B.放任型C.集权式D.监督式C. 4. 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A )。
A. 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D.同情5.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 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B )o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B )oA•群体气氛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8.群体规范即约束群体成员的(B ),它是群体内部各成员间保持思想、情绪、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基本保证。
A.纪律B.行为准则C. 方向和范围D.活动范围9.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A. 一般群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特殊群体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 )o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11.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D )。
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1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A )o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15.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D)。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 学生B.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学生B. 教师C.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 教学媒体B. 教师C.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4、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生B.教师C. 教学过程D. 学习过程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 20世纪20年代以前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年。
A. 1903年B. 1913年C. 1924年D. 1879年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 1879年B. 1903年C. 1913年D. 1924年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
A. 桑代克B. 冯特C. 斯金纳D. 布鲁纳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 桑代克C. 苛勒D. 华生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里学》D. 《教育心里学大纲》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里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 乌申斯基B. 卡普切列夫C. 列昂节夫D.鲁宾斯坦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在1903年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A. 桑代克B.冯特C. 华生D. 苛勒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 教学内容B. 教学环境C. 教学媒体D. 教学过程14、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学习动机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其朝着一定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等。
2. 认知风格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性,如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整体型与分析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这些风格会影响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自我效能感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某一特定行为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信念。
它影响着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
4. 模仿学习答案:模仿学习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并复制他人行为来获取新技能或行为方式的学习方式,它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了观察、模仿和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5. 归因理论答案:归因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自己及他人的行为原因的理论体系,主要探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属问题,如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等内外因素。
二、填空题:1. _____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学生如何获取、保持和应用知识。
答案:学习过程2. 根据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发展水平由两种心理机能决定,即现有的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
答案:发展水平;发展区3. 布鲁纳提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_______学习。
答案:有意义4. _________是指个体在某种情境下已经习得的一种反应,在类似的情境下自动地、无意识地重复出现的现象。
答案:经典条件反射5. _________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答案:学生的先前经验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答案:C.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答案:D. 自我实现需要3. 关于教育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当前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B. 教师应着重教授学生已完全掌握的知识C. 教育的目标应当设定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下D. 教学内容只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可答案:A. 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当前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4.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斯金纳B. 加德纳C. 华生D. 维果茨基答案:B. 加德纳5. “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策略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奥苏贝尔B. 加涅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答案:A. 奥苏贝尔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元认知策略?A. 监控自己的理解状况B. 调整学习策略C. 设定学习目标D. 对记忆材料进行组织E. 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答案:A.B.C.E.2.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成功或失败归因?A. 能力B. 努力C. 运气D. 任务难度E. 教师的评价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属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法的特点?A. 强调学习新材料的意义构建B. 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C.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D. 注重教师讲解与示范E. 提倡使用直觉和逻辑推理答案:A.B.C.E.4.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习得?A. 观察到的行为后果B. 模范人物的特点C. 个体的认知能力D. 个体的性格特质E. 外部强化与替代强化答案:A.B.C.E.5. 以下哪些是有效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A. 明确清晰的课堂规则B. 积极的师生互动C.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D.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E. 严格控制学生的自由度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固定不变的看法,它可能阻碍我们准确理解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每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每章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每章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3.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答案: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评估与评价、学习动机、认知发展等。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紧密相关,它为教师提供了理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
第二章:学习理论试题:1.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答案: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实现的,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如信息加工、知识结构等。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激励和个人成长。
第三章:认知发展与教育试题: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3. 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强调了教师和同伴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3. 信息加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学习策略的培养、记忆技巧的教授等。
第四章:学习动机试题:1. 什么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何解释学习动机?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兴趣和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学习。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模拟题

一、选择题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B )。
A.一一般群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特殊群体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
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集体D.正式群体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D )。
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7.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B.及时解决问题C.增强信息的沟通D.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8.在人际交往的( C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感情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9.( B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A.集体目标B.集体舆论C.集体凝聚力D.集体规范1O.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D )。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二、填空题1.( 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以及(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是:(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以后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B、乌申斯基C、维果斯基D、布隆斯基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B、教学过程C、教学媒体D、教学手段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布鲁纳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并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选择题: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 .个体 B. 松散群体【C】C.集体D .联合群体2、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是A .群体规范B .群体动力C .群体凝聚力3、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考虑的应是【A .减少课堂混乱B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学生学习成绩D.学生的视力B【B 】D .群体气氛】4、非正式群体【A A.自然涌现的领袖C.有正式推选的领袖】B. 没有领袖D .有老师指定的领袖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C】大小B.年龄C.性质D.性别6、某几个同学喜欢学习文化知识、喜欢踢足球、热心帮助同学他们所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是【D 】P208A. 破坏型 B .消极型 C .中间型D.积极型7、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扰乱集体活动的行为应归于【D 】P215A .过错行为 B. 品德不良行为 c .犯罪行为 D .问题行为8、课堂上师生交往形式效果最好的是【D】A .单向交往B.双向交往 c .多向交往D .民主交往9、在班级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是【B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意志成分D .行为成分10、群体压力下成员放弃白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B】P209A.规范 B .从众 C .认同 D .内化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B 】P205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1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P208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1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D】P208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1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P208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1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三章 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练习题一、判断题。
1、关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阿尔波特的实验表明,群体对个体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到阻碍作用。
()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该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3、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4、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5、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6、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所以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没有影响。
()7、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
()8、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9、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0、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第三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11、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二、选择题。
1、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3、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5、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7、多项选择题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选择题:
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个体 B.松散群体
【 C 】
C .集体D.联合群体
2、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是A.群体规范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
3、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考虑的应是【A.减少课堂混乱B.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C .学生学习成绩D.学生的视力B
【 B】
D.群体气氛
】
4、非正式群体【A
A.自然涌现的领袖
C .有正式推选的领袖】
B.没有领袖
D.有老师指定的领袖
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C 】
A.大小 B .年龄 C .性质 D .性别
6、某几个同学喜欢学习文化知识、喜欢踢足球、热心帮助同学,他们所组成的非正式群体
的性质是【D】P208
A. 破坏型B.消极型C.中间型 D .积极型
7、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扰乱集体活动的行为,应归于【D】P215
A .过错行为 B.品德不良行为c.犯罪行为D.问题行为
8、课堂上师生交往形式效果最好的是【D】
A .单向交往
B .双向交往c.多向交往D.民主交往
9、在班级人际关系的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是【B】
A. 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10、群体压力下,成员放弃白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B 】P209
A. 规范B.从众C.认同D.内化
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B】P205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1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 】P208
A.目的和内容 B .共同语言 C .深厚友谊 D .约束力量
1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D 】 P208
A.最终结果 B .中间环节C.目标D .最高阶段
1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P208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 .只有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 .没有政治意义
1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B 】 P208
A.群体压力 B .群体动力 C .群体凝聚力 D .群体规范
16、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B 】 P210
A.课堂规范 B .课堂气氛 C .课堂管理 D .课堂纪律
17、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B 】P212
A.课堂管理 B .课堂纪律 C .课堂规范 D .课堂控制
18、 ( ) 曾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D】
P210
A.戴尔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勒温
19、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C 】 P212
A.群体内的合作 B .群体内的竞争 C .群体间的合作 D .个体的能力
20、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B 】 P215
A.对象相同 B .概念不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二、填空题
1、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一是吸引与排斥,二是__合作与竞争_____。
P212
2、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____放任型 _______等三种类型。
P210
3、班级越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就越__大 _________。
P206
4、班级越大, ____内部越容易 _______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
P206
5、班级越大,学生间交往频率就越__低 _________。
P206
6、群体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生活 _________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P207
7、不少心理学家提倡开展__群体间的 _________竞争。
8、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传递信息、__沟通思想 __、交流情感的过程。
P211
9、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_吸引力 __________。
P209
1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__情绪状态___p210
ll、课堂纪律是学生课堂行为 __准则与控制 _________。
P212
12、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__准则和控制 _________p212
13、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__各种人际关系________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p205
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
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 __对抗 _________和三种。
P210
15、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课堂情境 ___
16、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 联合群体 ____和 _集体 ____三个阶段。
17、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
的行为,即 _从众 ___ 。
p209
18、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 ___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9、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_学生 ____ 、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20、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人际关系 ____的影响。
P214
21 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语言符号系统____ 和 _ 非语言符号系统___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22、_人际吸引 ___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_认知协调__情感和谐及行动
统一为特征。
P211
23、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创设 ____和 _体贴 ____。
P213
24、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 ___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
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25、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_剥夺学习权利___等手段。
26、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潜在威胁的 ____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