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种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2024年农业工作计划6篇

2024年农业工作计划6篇

2024年农业工作计划6篇农业工作计划篇1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央、省、__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强力夯实农业基础,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农业“三品”工程,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种植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25.6万亩,其中水稻55.6万亩、预计产量18.03万吨;玉米8.1万亩、预计产量1.96万吨;豆类3.2万亩、预计产量0.57万吨;花生18.94万亩、预计产量3.26万吨;蔬菜36.5万亩、预计产量66.8万吨,甘蔗6.7万亩、预计产量38.2万吨、产值2.17亿元,其它2.96万亩等。

面积和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方向发展。

2、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叶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新种植规模的茶园面积13000亩,全市茶园总面积增至73400亩,预计茶叶总产量4000吨,增长11.1%,总产值15亿元。

3、牧渔业健康发展,我市畜禽产肉总量7.11万吨,同比下降2.23%。

生猪饲养量稳中有降,比去年下降2.84%;牛只饲养量5.8万头,同比增加6.64%,其中存栏量4.6万头、出栏肉牛1.2万头;三鸟饲养量稍有回升,同比增长1.87%。

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5.35%。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815公顷,渔业总产量28905吨,同比增长5%。

其中养殖产量28347吨、江河捕捞量558吨,种苗生产面积57公顷,孵化鱼苗49500万尾,种苗培育6800万尾,投放鱼种吨。

渔业总产值3.0686亿元,同比增长5.2%。

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一)有序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和确权试点工作10月16日印发了《__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形势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在对农作物制种产业的强劲政策支持下,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正面临着新机遇。

我市种业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仍处于靠后地位,限制种业发展的客观问题较为突出,农作物种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种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优化基地市域布局,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提升种业整体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育种创新能力较低。

企业自主选育,审定推广的新品种少,且推广面积小。

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科研单位与企业缺乏有效协作,育种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分别掌握在科研单位和企业,流通少、利用率低,育种创新能力有限。

二是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注册资本XXXX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共XX家,自主开展育种研究的企业仅X家,大多数企业只从事种子生产和经营。

小麦和水稻种子生产基本只能满足市内生产需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以代繁为主,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企业仅X家,企业整体的育种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力十分有限,没有能影响和带动种业发展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三是种子生产水平不高。

我市种子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种子生产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生产随意性大,供种保障能力弱。

基地建设离“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四化”基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监管和服务手段落后。

基层种子管理机构检验仪器、取证等设备相对缺乏,制约了种子质量检测及种子案件查处。

新品种试验、示范、信息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无法在良种和农户之间形成有效对接。

种子管理机构不完善、队伍不健全,缺乏工作经费,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品质优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提升育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优化基地布局,全面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繁制种基地,逐步推进种子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有力促进全市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繁荣。

北京种业发展规划

北京种业发展规划

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二○一○年十月前言北京种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显著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北京已初步确立了全国种业发展的“三中心一平台”地位。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已进入建设世界城市新阶段。

种业是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产业,对于提高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促进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种子大会,为进一步发挥首都发展优势,推动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推动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世界城市建设,根据《2009年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第25号要求,结合《“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编制了《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今后几年首都种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透视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和未来趋向,洞察了北京种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转型提升方向,谋划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布局和重点工程,提出了推进北京种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

本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行政辖区,实施年限2010-2015年。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意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等规划和政策文件。

本规划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四大种业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统计数据。

投资概算以2009年12月市场价格为准。

本规划由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六个部门共同组织,由中国农业大学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制。

关于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于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种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种业体系建设、品种优化改良、科技创新、产业链条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种业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种业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和监管。

在种业体系建设方面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种业体系规划,包括从种子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规划,并制定配套政策和标准;2.强化种子产业市场监管,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打击假劣种子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3.加强对种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鼓励优质和有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发展。

二、品种优化改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品种的优化改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在品种优化改良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品种改良研发投入,培育适应各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2.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品种改良合作,建立品种改良技术创新联盟;3.完善品种审定和认证制度,提高新品种审定速度和效率。

三、科技创新科技是种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对于种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鼓励科技成果向种业领域转化;2.加强种业科技创新评台建设,鼓励各地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联合研究评台;3.推广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民对种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率。

四、产业链条建设种业的产业链条建设对于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增加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业链条建设方面,建议:1.加大对种业产业链条的布局和规划,通过产地基地建设,实现从种子繁育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产业链布局;2.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种业产业链条建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农业产业集裙,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3.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促进种子的加工与销售,优化产业链条。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中)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中)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中)打开文本图片集(接上期)四、发展布局(十七)科研目标和重点。

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棉花、油菜、花生、甘蔗、苹果、柑橘、梨、茶树、麻类、蚕桑、花卉、香蕉、烤烟、天然橡胶等15种重要经济作物为重点,开展相关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挖掘高产、优质、抗病虫、营养高效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展种子(苗)生产轻简化、机械化、工厂化以及加工贮藏、质量检测、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品质测试等相关技术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十八)生产布局。

按照“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打造种子生产优势区,全面加强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种子生产能力。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强化基地管理,优化基地环境。

五、重大工程(十九)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工程。

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生物育种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

支持开展育种理论、方法、遗传机理等重大课题和现代育种、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质量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深度评价、材料规模化创制与利用,支持水稻、小麦、大豆等常规品种和马铃薯、甘蔗、果树、茶树等无性繁殖作物品种选育,全面提高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十)商业化育种工程。

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改善育种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建设育种研发中心、种子加工处理中心、品种测试体系和展示示范基地。

支持企业开展杂交作物育种材料筛选、组合选配与测试、新品种试验示范,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

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科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科研单位人才、技术、资源和科研成果,加快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

(二十一)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种业公司五年战略规划(2017-2021)

种业公司五年战略规划(2017-2021)

种业公司五年战略规划(2017-2021)一、公司总体战略 (4)二、发展战略目标 (4)三、发展战略规划 (5)1、种子产业战略 (5)2、食品与贸易战略 (5)3、供应链金融战略 (6)4、职能战略 (6)四、十大核心战略举措 (7)五、战略组织实施 (8)“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农业与种业转型变革和加速发展的机遇期。

公司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甘肃与新疆,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十分明显,国家及各部委出台一系列扶持西部、支援新疆的政策,使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政策叠加优势和后发优势。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目前处于GDP中速增长阶段。

政府加大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再平衡,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

伴随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经济发展的深刻复杂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带一路”核心战略思想。

这是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中国版”全球化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基础设施能力优势布局陆路开放或向西开放、海路开放或向东开放,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与贸易。

我国种子市场规模约为819亿元,其中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规模相对有限。

未来2-3年将是玉米种子行业寒冬期,种植面积缩减、临储政策取消、玉米价格走低与库存高企;国内玉米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国内玉米种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与营销是核心竞争力;时代呼唤新一代玉米品种的出现,未来行业成长将主要依靠种子价格提升;种子销售模式由卖种子向销售系统化种植解决方案转变;从国际种业巨头成长历程看,兼并收购是种子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食品产业是近五万亿规模的市场,呈现高于GDP的增长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食品消费仍然将有近50%的增长,达到七万亿以上。

食。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二〇一二年六月前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所属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在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的专项规划,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和专业性。

《规划》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从产业、布局、功能和支撑能力等层面落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任务,统筹城乡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深度开发农业多功能,使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首都鲜活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保障、宜居城市的生态景观基础保障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为首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规划》。

《规划》的覆盖范围是本市所有行政区域。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目录一、“十一五”回顾 (4)(一)农业多种功能全面开发 (5)(二)都市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5)(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7)(四)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7)(五)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8)(六)惠农政策与机制不断创新 (9)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10)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发展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产业布局 (18)(一)总体布局 (18)(二)重点产业布局 (19)五、主要任务与重大工程 (26)(一)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6)(二)完善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28)(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首都农产品市场控制能力 (30)(四)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31)(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2)(六)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3)(七)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能力 (34)六、保障措施 (40)(一)加强组织领导 (40)(二)制定相关政策 (40)(三)强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 (41)(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 (42)七、环境影响评价 (42)(一)农业水土资源保护 (43)(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43)(三)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控制 (43)(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 (44)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时期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起步发展阶段。

农发种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3月制订)

农发种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3月制订)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3月制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司战略管理体系,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和各所属公司(以下简称“各企业”),所属公司包括公司全资、控股、拥有实际控制权及托管的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指各单位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及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和措施的总体谋划。

发展战略和规划是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编制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的基本依据,也是确定所属公司经理层任期目标的主要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是指通过战略和规划的分析与制定、实施与控制、监督与评估,以保证公司实现发展目标动态的不间断管理过程。

第五条本办法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分为总体规划(公司本部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各所属公司规划(各所属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专项规划等。

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总体规划以五年期为编制重点,三年发展规划采取滚动编制的方法,在初始年度制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从第二个规划年度始,相应后推一年,形成新的三年规划。

第六条本办法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的原则;(二)必须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三)必须突出主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四)坚持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能第七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规划的决策机构。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作为公司战略规划的审议和监督机构。

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对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二)负责审议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三)负责监督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执行;(四)负责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执行效果的评价。

种业研发中心规划

种业研发中心规划

种业研发中心规划窗外是万亩良田,楼内拥有全国先进的分子育种仪器和设备,短时间可精挑细选出最具优秀性状的种子,从而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够活力满满地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

10月,本市最大的种业科技科研楼、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标志性建筑——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包括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等率先入驻,科研工作开始运转。

未来,研发中心可满足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和种业行业对现代育种技术、检验检测、成果交易转化等方面服务需求。

据介绍,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位于种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是园区规划的首期科技创新孵化承接空间,紧邻于家务乡中心区,总用地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为8.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有一站式办公、科研办公、检验检测、会议展览等,分为A、B、C、D座楼宇,园区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种业双创服务平台等已经陆续搬迁入驻。

作为种业科技园区的“王牌”,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位于研发中心D座,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以分子育种和生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育种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种业创新链不同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据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技术总监靳凤介绍,分子育种就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借助分子标记等技术,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有用基因,其特点就是速度快、容量大、准确度高。

目前,实验室拥有近500套世界一流的高通量基因型检测相关设备,高效DNA提取,高通量SNP/SSR分子标记检测,是国内设备最先进、装备最齐全的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于今年顺利获得CASL国家资质认证,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取得CASL资质的第三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

什么是CASL?靳凤表示,CASL是中国合格种子检验机构(China Accredited Seed Laboratory)的英文缩写,取得该项资质后的检验机构可以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出具有证明作用的种子质量检测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22•【字号】海政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的通知海政发〔2023〕9号各相关单位:现将《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1.海淀区耕地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3年重点任务分解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年4月22日海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2023年—2030年)为加快推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京政发〔2021〕20号)、《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京发〔2021〕9号)、《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海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为动能,聚焦农产品稳产保供、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城市景观、文化传承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园区化、经营专业化、科技示范化、农业品牌化发展,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优质高效生产基地、标准模式输出高地、休闲旅游打卡地、皇家耕稼文化承载地和减排固碳绿地,努力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领航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省加大对县级种子管理机构设备的配备,由省级统一采购种子执法车辆下发各县级执法单位,防止被其他单位挤占。

二是逐步在具备条件的县建立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保障品种试验基础设施完善,建立分布科学、高效可靠的品种测试网络。

三是继续实施支持每县建立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站项目,构建完善的基层种子质量检验体系。

四是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建立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2]。

在种业发展基金中可以设立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资金,加快地方特色优异珍稀的种质资源开发应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探索新途径。

3.2 积极扶持农业种业企业 从政策保障、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扶持陕西双亚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积极按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申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目前拥有合法审定的品种但是不能上市经营的现状;同时可以在陕南扩大洋县地方特色农作物——黑谷的生产面积,提升品质和产量,推进优质米产业化步伐,提高黑米市场知名度和份额,带动汉中特色优质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化经济效益,带动食品加工、包装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3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一是在做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的同时,要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

特别是马铃薯、甘薯及蔬菜等特色作物种子,经济价值高,应加强产前监管,防止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二是积极探索食用菌菌种、中药材种苗的管理,规范食用菌菌种、中药材种苗经营市场,为当前农村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三是继续加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规范试验程序、试验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地为省级品种审定、鉴定登记提供可靠的测试依据。

3.4 加大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工作 建议省、市级继续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给予专项支持。

在工作中除示范展示主要农作物品种外,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可每个县组织示范展示具有本县地方特色的优异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成特色商品,为当前产业扶贫服务,实现种业产业提质增效。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种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粮食产能工程、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农业良种化工程等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增强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切实解决好种子问题,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

全省从事农作物育种的教学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已达130家,每年培育并推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及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品种50个左右,大豆、水稻及马铃薯育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逐年提高。

建设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化供种率达到65%,实现了精选加工、包装和标牌销售,其中杂交玉米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

种子救灾备荒工作逐步加强,国家和省两级救灾备荒种子年储备总量达到350万公斤。

三是种子企业实力稳步增强。

“育繁推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作物种业十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品牌。

全省有3家企业成为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四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省、市(地)、县(市、区)都建立了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

(一)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速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已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业振兴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快我国种业振兴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种业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1. 到2025年,种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种子供给体系更加完善,种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2. 到2035年,种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种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种子供给体系更加健全,种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 完善种子供给体系,提高种子质量。

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流通、检测等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提高种子质量和供给效率。

3. 加强品种培育,推动新品种推广应用。

加大对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力度,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打造种业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动种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种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种业发展活力。

2.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种业发展。

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品种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种业振兴的资金保障。

3.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种业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调节、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推动种业振兴。

五、落实机制1. 建立健全种业振兴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种业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强对种业振兴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种业振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代种业园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业园区建设)

现代种业园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业园区建设)

现代种业园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业园区建设)现代种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促进种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它将种业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种业创新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种子、种苗和农业技术支持。

现代种业园区通过设施化种植、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种子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现代种业园区的意义1、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种业园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集成了种子种苗的生产、试验、推广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农业对高质量种子的需求。

通过园区的创新和协同效应,可以提高种子种苗的质量和适应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推动种业技术创新现代种业园区为种业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种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物质场地和人才资源的集聚,种业企业可以共享设施、设备和人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同时,现代种业园区还可以提供科研试验基地,为种业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提供有利条件,推动种业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3、加强产业链协同现代种业园区将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格局。

种业企业可以通过园区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实现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企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同时,园区还可以为农作物的产销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

4、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种业园区通过推广高质量种子种苗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园区还可以引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二、现代种业园区的建设规划1、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现代种业园区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考虑到交通便利、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类淑霞张士运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01期摘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北京市2003年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新休闲观光农业、籽种农业、设施农业、会展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等新模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凸显成效。

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内涵重点向创新农业、商品农业、高端农业、城市产业、文化农业等方向转变。

根据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农户调研,笔者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1.01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的“三农”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随后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北京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要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现阶段,北京市提出调结构、转方式,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1 北京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1 北京农业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北京市提出了发展都市型农业的要求。

21世纪初,北京市正式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方向。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确定,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实现功能多样化、布局区域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景观田园化、环境友好化。

种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

为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强对“十四五”种植业的宏观指导和有效引领,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种植业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连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购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给我市种植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克服严重干旱、强降雪、低温、暴雨等自然灾hai,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优新品种和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革技术展示示范,加快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步伐,较大规模地开展粮油高产和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专业化防控技术,加强马铃薯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粮食、瓜菜生产和特色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种植业呈现快速高效发展态势。

1、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十三五”期间, 粮食生产持续五年增产。

粮食连续增产、创新高。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66.1万亩,总产预计突破350万吨,增加50.2万吨,增16.7%。

“十三五”期间粮食年均递增2.4%,粮食单产达到273公斤,增加15.4公斤,增6%,年均增1.2%。

2、设施农业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十三五”期间, 设施农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05万亩,增加88.9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1.7万亩,大中拱棚37.9万亩,小拱棚15.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县(区)1个,5万亩以上的县(区)9个。

形成了设施类型多样、规模效益同增、农民积极参与、园区化建设、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3、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十三五”期间,围绕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加快优质粮、瓜菜、马铃薯和油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优质粮食产业带包括引黄灌区水稻、小麦和全市玉米,优质粮食播种面积583.5万亩,其中小麦123.7万亩,水稻124.7万亩,玉米335.1万亩,优质粮总产预计270万吨,平均亩产预计455.2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二○一○年十月前言北京种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显著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北京已初步确立了全国种业发展的“三中心一平台”地位。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已进入建设世界城市新阶段。

种业是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产业,对于提高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促进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种子大会,为进一步发挥首都发展优势,推动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推动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世界城市建设,根据《2009年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第25号要求,结合《“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编制了《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今后几年首都种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透视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和未来趋向,洞察了北京种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转型提升方向,谋划了北京种业发展的布局和重点工程,提出了推进北京种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

本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行政辖区,实施年限2010-2015年。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意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等规划和政策文件。

本规划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四大种业管理部门相关业务统计数据。

投资概算以2009年12月市场价格为准。

本规划由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六个部门共同组织,由中国农业大学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制。

部分郊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业企业参与了规划编制。

本规划以打造“种业之都”为根本目标,基于北京种业的优势分析、问题剖析、趋势研判,提出了未来几年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的“2468种业行动计划”,即围绕建立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种业交易交流服务中心两大基本目标,以种植、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四大种业为载体,以杂交小麦、抗旱型玉米、优势瓜菜(草莓)、食用菌、专用马铃薯、种猪、奶牛、蛋种鸡、肉种鸡、种鸭、鲟鱼、观赏鱼、盆栽花卉、切花、鲜果、绿化树种共十六个种业优势品种为重点,以八大基础工程为主要措施,全力推进首都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规划预计总投资25.5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15.58亿元,约占总投资的61.0%,社会筹资9.96亿元,主要是企业投融资,约占总投资的39.0%。

规划实施期内,预计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60亿元。

编写组2010年10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北京种业发展现状 (1)一、发展现状概述 (1)二、国内外经验借鉴 (4)三、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四、推进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北京种业发展布局 (13)一、布局依据 (13)二、布局原则 (13)三、布局思路 (13)四、布局方案 (14)第四章重点工程及投资概算 (22)一、重点工程 (22)二、投资概算 (37)第五章效益分析 (39)一、直接效益 (39)二、间接效益 (39)第六章保障措施 (41)一、加强组织领导 (41)二、加大政策支持 (41)三、加强机制创新 (41)第七章 2010年建设内容 (44)附表1:部分在京的从事育种和研发的科教机构名录 (49)附表2:部分在京的种业企业(含苗圃)名录 (50)附表3:世界、中国及北京种业前十强企业名录 (52)附表4:2010-2015年在京科研单位基因研究情况调查及成果预测 (54)附表5:重点工程项目投资方向 (56)附表6:重点建设内容核心任务分解表(2010年-2015年) (63)附表7:重点建设内容投资进度表(2010年-2015年) (66)第一章北京种业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概述(一)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北京种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事业恢复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种植种业实行“四自一辅”的工作方针,即主要依靠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自繁自养、发展耕牛为后来畜禽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种业实现了四大家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林果种业以国有和集体苗圃育苗为主,花卉育种研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种植种业转向“四化一供”阶段,产业发展逐渐从“事业阶段”向“产业阶段”过渡;畜禽种业的市场优势开始形成;水产苗种产业初步形成;林果花卉种业出现了以产业形式发展的雏形。

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种植种业开始实施“种子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相继颁布实施,种业步入产业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畜禽种业进入以服务科技型绿色牧业、休闲牧业、精品畜牧业为主要目标的快速发展阶段;水产苗种整体优势稳步上升,水产名优品种占总产量比重提高幅度接近40%;林果苗木育苗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苗圃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7万亩。

“863”计划列入花卉育种内容,花卉种业的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产业巩固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九五”末期,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包括籽种农业在内的“六种农业”。

2007年,北京市确立了开发四种功能、发展四种农业的总体思路,并将发展籽种农业作为开发农业生产功能的首要内容。

北京市初步形成了种业的“三个中心、一个平台”发展格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发展现状北京已初步形成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研发水平全国领先。

北京市拥有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专业育种者1000多人。

北京地区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39万份,列世界第二位。

北京市育种、检测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20%,祖代蛋种鸡全国市场占有率20%、良种奶牛冻精40%、祖代肉种鸡50%、虹鳟鱼苗种40%、鲟鱼苗种50%;林果花卉育种研发科研网络初步建成。

北京已成为种业企业的聚集中心,总部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北京是国内种业企业聚集密度最大的地区,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61家,其中部级发证企业28家,占全国的11%,市级发证企业64家,区县级发证企业233家,零售商1036家;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育繁销一体化企业11家,占全国的12%;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具备种子进出口权的企业11家,占全国的10%;外商投资企业8家,占全国的24%;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的企业有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

北京已初步成为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据统计,2008年,北京种业销售额达到46.85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5%,其中种植种业销售额超过27亿元,占北京市场份额的57.6%,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左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左右1。

畜禽种业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北京市场份额的34.2%,水产种业销售额为1.25亿元,占北京市场份额的2.7%,林果花卉种业为2.6亿元,占北京市场份额的5.5%。

北京进出口种子贸易额已达6000万美元左右,占全国贸易额的35%以上,占全球贸易额的2%左右。

北京种畜禽交易活跃,每年从北京口岸种畜禽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北京的种畜禽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

北京种子大会已成功举办17届,是全国种子交易会之首,2009年成交额达5亿元人民币。

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成功落户北京,首都种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1数据来源:国际种子联盟(ISF)2008年统计数据,其中2008年全球种子市场价值为365亿美元,中国为40亿美元。

北京搭建了种业发展服务平台,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初步搭建了“10+1+5”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每年有几千个国内外品种在京郊进行试验示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研、企业与生产单位数千人参观、考察和观摩。

北京市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品牌,如“中蔬”、“京研”、“一特”、“奥瑞金”、“中育”、“华都”、“顺鑫”、“金星鸭业”等,北京逐步成为国内外种业发展的重要核心。

(三)发展趋向研判北京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沿着“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总部化”的总体方向,逐步从产业巩固发展阶段向产业优化提升阶段演化,从传统的随机、模糊、粗放的育、繁、推理念逐步向精确育种、精益生产和精准推广的新型理念转变,从科研育种模式主导逐步转向商业育种模式与科研育种模式有机结合。

二、国内外经验借鉴(一)国内种业发展经验借鉴市场化运作。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种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化主体。

变革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确立了企业在种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性,调动了积极性,壮大了我国种业的整体实力。

多元化产权。

逐步形成了国有、民间、外资三大资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种业混合所有制结构,为我国种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活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国外种业发展经验借鉴在育种研发上,国外种业注重将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同时借助高强度的育种投入树立和巩固竞争地位。

在组织模式上,国外种业注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并借助商业育种与科研育种的有机结合,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体制机制上,国外种业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兼并和重组行为频繁,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的显著特征。

三、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种业发展的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近年来,首都种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仍存在种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与国际跨国种业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能力较弱。

(二)种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亟需完善现阶段,我市由政府引导支持、种业企业主导、科教机构参与、“农投、农担、农保”等社会组织积极介入、城乡居民受益的种业创新机制仍未完全建立。

目前,政府投入种业的研发资金比较分散且大部分用于国家科教机构,但其难以成为市场主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且造成了市场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难以做大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