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都德(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精品】最后一课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
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
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
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
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
7《最后一课》都德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品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一)字词(课件展示)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郝叟懊悔钥匙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四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2月9日,《咬文嚼字》发布20xx央视马年春晚中几处语言使用错误,如: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词写成:“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
”而不知道“沧海桑田”指的是从沧海到桑田的变化,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并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说语言应当灵活运用,这样太较真没必要;有人说,对于语言的运用要严谨应当尊重传统。
对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对于祖国语言,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态度?学习小说《最后一课》后,你一定会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课堂的改变与文章的主旨1、自读课文,思考: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这节课与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教室气氛一阵喧闹,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不平常的严肃悲伤听课的人只有贪玩的小学生还有专心的老头,前镇长,邮递员韩麦尔先生衣着随便,紧敲戒尺穿上礼服,十分温和2、是什么的外在变化使得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并将改教法语为教德语。
3、又是怎样的内心活动促使镇上的居民、韩麦尔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现得如此不同?镇上的居民感到悔恨,伤感韩麦尔先生感到内疚,悲愤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与感染归根结底:强烈的爱国之情。
4、在当时的背景下,韩麦尔老师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好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合文中句子和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补充资料:A、法国极端重视保护法语,国内几乎看不到英语标示,法国人也对说英语普遍感到反感与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就马上灭绝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实用法语而无法阅读自己民族的历史。
最后一课教案【最新4篇】
最后一课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最后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
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
作品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
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一、教学理念1、“长文短教”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
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可学点、可教点较多,教学设计时教师的取舍尤为重要,应力求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突出最精华的部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读写相联系,以读促写作。
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着许多值得借鉴,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又不乏表现力的语言等等,应力求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⑴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⑴ 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情感目标:领会文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最后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短篇小说的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qídǎo) ----------( gěng) 住钥匙()气氛()合作探究一、导入二、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最后一课》都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国历史上的德国统治时期,理解人民对德国统治的反抗;2. 理解小说《最后一课》中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最后一课》中的主要情节与主题;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3. 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启发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 引导学生表达与发表个人观点。
四、教学准备:1. 复印小说《最后一课》的文本;2.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题。
五、教学过程:导入:1. 对学生进行铺垫,引发话题,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2. 打开小说《最后一课》文本,呈现故事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
主体部分:1. 学生独立阅读《最后一课》;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4. 板书相关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5. 进行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
拓展部分: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呈现;2. 学生个人发表观点:鼓励学生个人发表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见解;3.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
教学总结:1. 小结本课内容,回顾小说《最后一课》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2.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词汇和短语;3. 展示学生个人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2. 继续阅读小说《最后一课》,做好读书笔记。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 评估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完善教案,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最后一课》都德教案的基本框架,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小说内容,增强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同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关于都德的最后一节课优秀教案案例大全
关于都德的最后一节课优秀教案案例大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下面是Wie大家收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关于都德的最后一节课优秀教案案例大全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5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5篇)《最后一课》记录了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因为普法战争法国失败而被迫关闭的事情。
整篇文章中,都德并没有去广泛地谈自己的祖国如何之好,沦落敌国如何之痛。
他只是从细微处入手,借助了小弗朗士的视角,以一个孩子的口吻,以一个孩子的心去感受丧失祖国的哀伤。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最后一课》教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篇一《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感所闻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慨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我让学生收集了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这一课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梳理小说结构,第二课时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深层内涵。
初次默读,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让学生将作品认真仔细阅读一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会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使学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师布置了很多任务,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
在分析小弗朗士的过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写,分析老师,主要分析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由于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我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评价。
并在互动中强化目标。
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
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对于课堂容量大的课,应该充分预习,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学案发放也应更提前一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多方面的训练。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
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都德的最后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2. 理解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3. 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2. 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于教育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利用多媒体展示都德的照片,向学生介绍都德是谁,以及他的一些重要事迹。
2. 正文(30分钟)a. 讲解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重点包括:- 都德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努力读书获得了奖学金进入名校就读;- 都德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 都德创办了一所学校,致力于为工人阶级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都德提倡全面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都德的思想理念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 分组讨论都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所听到的讲解来进行讨论。
3. 拓展(10分钟)a. 学生代表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4. 总结(5分钟)a. 总结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并强调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都德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以及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启发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并且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热爱,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一、直接入课,引入背景资料(屏幕显示)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二、介绍创作技巧,积累新字词(屏幕显示)《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屏幕显示积累字词)宛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三、课文细读,明确写作方法(屏幕显示)课文细读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1、细读“我的教室”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请大家思考:这一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安静地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老师评点)(屏幕显示)设置场景人物出场渲染气氛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
《刷子李》的场景是在刷墙的屋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场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里。
2、细读“我的课”师:细读课文的第21段。
请大家继续安静地读,思考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细节写得好?5分钟,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屏幕显示)抒写细节渲染氛围3、细读“我的老师”4、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第24段到课文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屏幕显示)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点)(屏幕显示)暗写时间点示背景照应伏笔脸色描写声音描写表现心理全身力量几个大字抒发真情定格描写渲染悲情余味悠长爱国之情(屏幕显示)当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
四、结课师:今天我们阅读的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同学们,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小说中的细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培养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常识性了解小说的文体常识。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并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3、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培养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的情感。
3、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和平年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带动了一个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反之,在战争年代,一个战败国的民族语言又有怎样的际遇,他们的人民又会如何自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去看看。
课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
(板书:《最后一课》)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注释1: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板书:小说)3本文作者是谁?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叶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作者:都德)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学生讨论。
师明确、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都德最后一课教案
都德最后一课教案都德最后一课教案都德《最后一课》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呢?教案应该怎么去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都德最后一课教案,欢迎参考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2.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形象。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完成积累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习1、检查词的音形义2、明确学习目标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4、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举止是这首交响乐的主旋律,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的其他学生是主旋律的配合,而那些细节刻画的布告牌、金龟字、鸽子那么是一个又一个跳跃的爱国主义的音符。
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人物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等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决意志。
一、内容呈现1、教师带表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想象。
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同学复述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体会字里行间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设置问题情境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请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要求说出感人的原因,并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
三、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种不一样表现在:气氛不一样──不平常的严肃安静气氛代替了往日的喧闹。
学生不一样──上课前的规规矩矩在座位上代替了往日的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老师不一样──夹着铁尺严肃地踱来踱去代替了拿着戒尺紧敲桌子,温和地叫我坐好代替了往日的责骂,漂亮的礼服代替了平常的装束……这种种不同为最后一课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势。
同时,这种种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了学生、老师以及镇上的人们的强烈震动,表达了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话题二: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说说变化的原因吗?明确: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1、《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小说的要素。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鲜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1、收集有关和文中背景的资料,提取自己感兴趣的消息。
2、分析人物,体会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有关及背景。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部剧本。
1866年写了第一篇小说《磨房书简》,1868年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
二、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郞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
情节:小学路上、上课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小说开头写普鲁士兵在操练和两年一直有坏消息、暗示时代背景、交代社会环境。
三、深入探究问题:小弗郎士尽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明确: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国的语言,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感情。
指名读:18~20。
四、讨论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
五、拓展与课外最后一课对比,说说异同。
六、小结学生从内容主题、手法等方面全面小结。
【课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例如: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全部都读出来,不会将相关的、有兴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
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欠缺,例如:在12~16段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表现,学生只能注意到贪权,对待老师的态度,未能注意到对待书本的态度这个方面,说明在提炼信息方面,视而不见的情况还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 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法国战 败。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签订 《法兰克福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 两省被割让给了德国。
Page 4
小说知识
Page 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
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Page 45
发蕴 人含 深深 思意
5、本文特点 : 以 小
见大
老师、孩子
爱国主义精神
Page 46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 描写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Page 6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duó
惩罚 督学 踱来踱去
hǎo sǒu
郝 叟 祈 祷
懊悔
à o
chéng yào shi qĭ dăo
钥 匙
gĕng
哽
dū
膝头
xī
小 弗 郎 士
fú láng
ng 多音多义字: (nì )宁可 宁 ní ( ng)安宁
qiăng ( )强迫 帖(tiě)请帖 强( ng)强大 qiá ng (jià )倔强 tiē)妥帖 (
(tiè )字帖
Page 8
内心具有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感
Page 33
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原因
1、认识到了残酷的现实 2、韩麦尔先生情感的感染
3、内心具有的爱国主义情 感
Page 34
拓展
1.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爱国 主义情感。在民族危急关头,它 表现为——救国。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Page 35
2. 我们怎样来表达爱国 之心?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表现中心
韩麦尔
穿礼服 ( 教师的命运) 态度温和 教育学生学好法语 紧密 联系 耐心讲解 连上四节课 对国家校园的依恋( 国家的命运)
Page 19
语言描写
直接表现中心
“最美,最明白,最精确” (强烈爱国情感的体现) “亡了国……钥匙”
Page 20
1、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需要掌握的词的解释:
征发: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 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听录音
Page 10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 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 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最后一课
都 德
Page 1
标题——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的
最后一堂法语课
一般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范围 2.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3.一定程度暗示文章中心 4.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标明全文的线索
Page 2
都 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 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 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 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 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 中的杰作。
Page 41
小弗郎士在文中的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线索)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Page 42
3、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 风和日丽 反映出小弗郎士天真贪玩、无忧无虑 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 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Page 39
2、人物描写 韩麦尔先生——服饰、神态、动作、语言
服饰: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神态:柔和、严肃、惨白、呆 语言: 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最后……” 评论 法国语言 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 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 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 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 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今天
安安静静,跟星 期天的早晨一样。
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 关课桌啦,大家怕吵 的座位上了。还 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有镇上的人。
Page 15
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 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 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漂亮礼服。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Page 27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把描 写小弗郎士的语句划出来。
Page 28
小弗郎士的变化:
平
对入侵者 对老师 对法语
时
最后一课
痛恨、愤慨 理解、尊重 重视、珍惜
不在意 害怕 讨厌
对法国
无意识
Page 29
热爱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难过
懊悔
害怕 (幼稚)
诧异
珍惜 (成熟)
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Page 30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 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 年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 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 分为:
一、上课路上
(1-6) 序幕 (7-10) 开端 (11-23) 发展 (24-29) 高潮、结局
二、上课前
三、上课中 四、下课后
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 节的?
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
Page 13
朗读第一部分,请你找出环境 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一下他们 的作用。
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等景物描写反映
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 心态。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 社会环境 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 悬念,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做好 铺垫。
Page 14
阅读第二部分,请你找一找这天上课前的 情形和往日有何丌同?其原因何在?
平时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 气氛 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
Page 21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 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 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Page 22
a.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 国的统治和封锁; b.“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c.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 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 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Page 23
一方面表现出他对祖国的必胜 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 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之中。
Page 24
1、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的思想感情?
转、拿 、使 、写 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2、找出表现韩麦尔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分析它 的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 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Page 25
分析人物形象 1.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人?
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责任感,和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
Page 26
2、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 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 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 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 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 什么?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 岁 ”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 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4、品味重点词语
Page 43
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上学路上所见:天气、画眉
表现中心
(对比暗示不幸)
兵、布告牌
上课前教室里:反常气氛 老师态度 老师衣着 镇上的人
(渲染悲怆气氛)
Page 44
4、细节描写: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 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军号声 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 韩麦尔“秀边的小黑丝帽” 郝叟老头“初级读本”“大眼镜” 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
Page 31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韩麦尔先生的影响
Page 32
对敌人的恨——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 出来的: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命令 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了?
有较强的自尊心——听了铁匠的话,想到他在拿我 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
教 师
表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及镇上人们的强 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Page 16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 象?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Page 17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 先生的?其作用何在?
2.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 小弗郎士?其作用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