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次要责任是什么
医疗纠纷的侵权责任由谁承担

医疗纠纷的侵权责任由谁承担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若有过错导致患者受损,应承担赔偿责任。
此责任包括支付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因此,医疗损害责任应由医疗机构承担。
法律分析1、医疗损害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支付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拓展延伸医疗纠纷责任分配原则及实践分析医疗纠纷责任分配原则及实践分析是指在医疗纠纷中确定责任承担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操作的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医疗纠纷责任一般由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共同承担。
具体责任分配原则包括医疗机构负有管理责任、医生负有医疗责任、患者负有自我保护责任等。
在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是否到位、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等因素,进行责任的判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医疗纠纷的具体情况、证据的充分性等因素。
因此,对医疗纠纷责任的分配需要综合法律、医学、伦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公正、合理的责任分配。
结语医疗损害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支付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医疗纠纷责任分配原则及实践分析是确保公正、合理的责任分配。
根据法律、医学、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是否到位、患者自我保护能力等,进行责任的判定。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过错赔偿标准次要责任是什么?【热门下载】

医疗过错赔偿标准次要责任是什么?【热门下载】近年来, 医患关系趋于紧张, 医疗纠纷是导致医患矛盾的罪魁祸首。
而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中, 双方达不成一致的赔偿方案占了主要位置。
对于医疗过错, 按照规定可以将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并且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
那么医疗过错赔偿标准次要责任是多少?小编根据相关知识给大家具体讲一讲。
一、医疗过错次要责任对于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1、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 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 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故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 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 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 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 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二、医疗过错赔偿项目包括哪些?如果医疗行为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过错鉴定, 结论存在医疗过错的, 则适用《民法通则》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之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具体如下:其赔偿计算标准如下: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费等收款凭证, 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 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 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 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 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 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 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民法典》最新医疗损害责任解读

《民法典》最新医疗损害责任解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一声“通过”,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其中第七编第六章为“医疗损害责任”,这一章的前身为《侵权责任法》。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过错属于职务行为(左栏为《侵权责任法》条文,右栏为民法典条文,下同)文义上更加精确。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过错属于职务行为,应当由其所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告知方式有变,“书面同意”变“明确同意”“具体说明”可以避免医疗机构采取格式化的书面告知形式,这种 告知往往流于形式,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将“书面同意”修改为“明确同意”,体现出了告知方式的改变,不 再限定于书面形式的告知,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口头、录音、 录像、律师见证等多种方式,只要取得了患方的明确同意,即符合法律规 定。
“书面同意”和“明确同意”还是有所区别。
“明确同意”是指患 者或家属不仅要签字,还要明确表示对整个治疗内容的理解,实际上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之前临床上应用的知情同意书都是打印好的,家属只需要在签名处签 字即可。
但这种方式却埋下了隐患,在案件审判中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有的患者或家属签了字,但面对法官的时候却称并不清楚具体内容,医生 让签字就签了。
现在,有的医生会让患者或家属亲笔书写对病情了解,同意手术方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 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 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 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 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 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 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 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 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积极要求手术等字眼,并签名,以表示他明确知道并且同意进行治疗。
法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中,该院却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以该医疗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及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患者李某,男,60岁,因患肺癌于2018年8月1日入住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给予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于2018年8月15日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患者家属随后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对医院进行调查。
经调查,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三、案例分析(一)医疗过错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以下医疗过错:1. 诊断错误:患者入院后,医院未能准确诊断其病情,导致治疗措施不当。
2. 治疗延误:在患者病情恶化后,医院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导致患者死亡。
3. 抢救不当:在抢救过程中,医院未能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导致患者死亡。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以下责任:1. 医疗事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责任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完全责任。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

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浙江省医学会文件浙医会〔2010〕17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医学会:为规范我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障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有关部门规定,省医学会制定了《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加执行。
各市医学会在鉴定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医学会医鉴办联系。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保障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有关部门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学会应当依法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第三条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损害鉴定。
第四条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包括医疗行为有无过错、患者损害后果(包括伤残等级)、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过错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第二章鉴定的提起和材料提交第五条医学会接受人民法院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人应当提交鉴定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包括委托人信息、医患双方信息及委托鉴定内容。
第六条委托鉴定应当缴纳鉴定费。
人民法院委托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医患双方中的一方在专家鉴定组组成前足额预交;医患双方共同委托的,由医患双方在专家鉴定组组成前分别预交鉴定费的一半或由双方自行协商缴纳。
第七条医疗损害鉴定需向医学会提交以下材料:1.患者就诊期间的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原件;2.患者就诊期间的医学影像片;3.医患双方的陈述及答辩材料;4.医学会因鉴定需要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医学会根据鉴定需要可要求委托人或医患双方提交有关材料的复印件。
由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医患双方如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异议,由人民法院组织医患双方质证后重新提交。
民法典案例解析--侵权责任编--医疗损害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医疗损害责任一般规则的规定。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的替代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一般条款的基本内容是:(1)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只有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的,才对在该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所受损害承担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只有法律另有规定时,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如民法典第1223条规定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2)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要件是:1)患者与医疗机构有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患者是在该医疗机构就医的自然人;2)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人身损害;3)患者的人身损害与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有因果关系;4)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过失。
(3)承担责任的责任形态是替代责任,即具备上述四个要件的,构成医疗损害责任,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而不是医务人员。
(4)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之后,依照民法典第1191条第1款关于用人单位责任的规定,可以向有重大过失的医务人员进行追偿。
医疗损害责任一般条款的作用是:(1)指导本节规定的各种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2)对于本节规定的没有责任规范的医疗损害问题,以及本节没有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类型,符合本条规定的,适用本条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依据,前者如民法典第1220条只规定了救助义务没有具体规定违反救助义务造成损害的责任,后者如医疗管理过失造成患者损害,都没有具体条文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都可以适用本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分为四种类型:(1)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民法典第1219条);(2)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民法典第1221条);(3)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民法典第1223条);(4)医疗管理损害责任(没有具体条文规定,应当适用第1218条确定责任)。
医疗过失有哪些情形

医疗过失有哪些情形一些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自己的过错问题造成患者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一般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医疗过失,医疗过失具体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形,那么医疗过失有哪些情形?下面就由我为你介绍相关内容。
一、医疗过失有哪些情形第一种情况是技术过失这种过失是指根据医务人员的相应职称或相似情况下的一般水平,由于能力不及或经验不足而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发生失误,导致对病员危害结果的产生。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虽然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病员造成危害结果,但是轻信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有利的客观条件能够避免或者克服,因而导致了判断上和行为上的失误,致使对病员危害结果发生。
第三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在医疗事故发生中,根据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及技术水平,应当预见到和可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到;或者对于危害病员生命、健康的不当做法,应当做到有效的防范,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做到,致使危害发生。
如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规章制度和履行职责,对危重病员推诿、拒治;对病史采集、病员检查、处理漫不经心,马虎草率,擅离职守;或遇到不能胜任的技术操作,既不请示上级医师,也不请人帮忙,一味蛮干;或擅自做有禁忌症的手术和检查等,而造成了对病员的危害结果。
二、医疗过错与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1、概念上的区别。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事故以外,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2、医疗事故与医疗过错在适用法律上存在差异,从而在鉴定、赔偿数额等存在明显不同。
前者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者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医疗过错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机构。
按照医疗事故赔偿所得要低于按照医疗过错赔偿所得。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四篇)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医疗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技术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纠纷。
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国建立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一、医疗事故处理制度1. 事故报告和调查医疗机构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有责任及时报告,并展开调查。
对于患者的死亡、重大损害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报告给上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以保障信息透明和监督追责。
2. 事故鉴定和认定医疗事故需要经过事故鉴定或认定程序,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事故鉴定由医疗机构专家或相关部门进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为规范进行评估。
3. 赔偿和补偿医疗机构对于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购买医疗责任保险来分担赔偿责任。
对于遭受损害的患者,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获得经济赔偿和精神抚慰。
4. 追究责任医疗事故责任追究主要包括纪律处理和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和行政赔偿等。
医疗机构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内部调查和纪律处分,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医务人员,司法部门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协商和调解医疗纠纷处理的首选方式是协商和调解。
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通过沟通协商达成平等互利的解决方案。
当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解。
2. 仲裁和诉讼当协商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医疗纠纷可以通过仲裁和诉讼来解决。
仲裁是指通过仲裁委员会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审理和判决。
3. 专业评估和鉴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对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进行专业评估和鉴定是必要的。
通过相关专家对医疗纠纷进行评估和鉴定,可以确定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损害的严重程度,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
三、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度1. 医务人员责任追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造成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应当追究其个人责任。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怎么认定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怎么认定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责任认定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于确定当事人在特定事件中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是责任认定中常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法律原则。
主要责任的认定主要责任是指在特定事件中承担主导和决策责任的责任。
主要责任的认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权力和控制:主要责任通常归属于拥有权力和控制权的人、组织或机构。
例如,在公司中,高级管理层通常承担着主要责任,因为他们对公司的规划和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一个人或机构拥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在特定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例如,在医疗事故中,医生通常被认为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们具备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患者的健康负有重大影响。
3.违反法律或合同约定:如果一个人或机构违反了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并由此造成了损害或损失,那么他们可能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那么司机可能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法律原则在主要责任的认定中,有几个法律原则需要考虑:•近因原则:根据近因原则,主要责任应该归咎于直接导致损害或损失的原因。
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或决策直接导致了特定事件的发生,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预见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强调主要责任人应该预见到他们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潜在的损害或损失。
如果主要责任人没有合理地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并相应地行动,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次要责任的认定次要责任是指在特定事件中承担次要决策或从属责任的责任。
次要责任的认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从属地位:次要责任通常归属于在特定事件中担任下级或从属地位的人、组织或机构。
例如,在公司中,员工通常承担着次要责任,因为他们在公司的运营和执行过程中处于下级地位。
2.领导者的指示:如果一个人或机构在特定事件中是按照领导者的指示或命令行事的,并且没有自主权和决策权,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认定为次要责任人。
医疗事故鉴定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医疗事故鉴定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重要性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确定医疗纠纷赔偿的核心依据,医疗事故鉴定是处理医疗纠纷最重要的环节,绝大部分医疗案件,如果确定为医疗事故或在医疗行为中医疗机构有过错,患者就能够获得赔偿,反之患者就很难获得赔偿。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确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医疗机构不仅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且要承担行政责任,对医院及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都有很大的影响,故医患双方都应当高度重视。
2、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
如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提出鉴定申请;如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保护,鉴定亦没有实质意义。
3、那些当事人和机构可以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 法院委托;2)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3) 患者本人;4) 死亡患者的近亲属,顺序为:①配偶②子女、父母③兄弟姐妹;5) 医疗机构4、哪些情况下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2)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3) 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4) 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5) 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6)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5、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是多少?市级医疗事故鉴定费为2500元,省级为5000元。
6、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谁预缴付?1) 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2)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3)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4) 法院首次委托鉴定的,由医疗机构缴付;5) 对首次鉴定不服,再次申请鉴定的,由申请再次鉴定人缴付;6) 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医疗过错责任8种情形

医疗过错责任8种情形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违反医疗规范、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损害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医疗过错责任共有八种情形,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误诊或延误诊断误诊或延误诊断是最常见的医疗过错之一。
医务人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全面或检查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对患者的病情判断错误或延误诊断,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的治疗进程。
二、手术失误手术失误是指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疏忽大意或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导致手术失败或引发并发症的情况。
手术失误可能包括手术部位错误、器械残留、伤及健康组织等。
三、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指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疏忽、操作失误或药物选择错误等情况。
药物错误可能导致患者用药过量或用错药物,进而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四、不当处方或不当用药不当处方或不当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或指导患者用药时,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导致药物搭配不当、用药剂量错误或药物过敏等情况。
这种医疗过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不良反应。
五、隐瞒病情或不充分告知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如果医务人员隐瞒病情或不充分告知,导致患者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或出现不可预见的后果,就构成医疗过错。
六、违反手术风险告知义务在进行高风险手术时,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如果医务人员未履行手术风险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全面,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并发症或后遗症,就构成医疗过错。
七、不当使用医疗器械或设备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或设备时应当遵循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疗效果。
如果医务人员因使用不当导致患者受伤或出现其他不良后果,就构成医疗过错。
八、违反职业道德或伦理规范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对患者负责。
如果医务人员因违反职业道德或伦理规范,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或遭受不公平对待,就构成医疗过错。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管理办法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管理办法一、医疗纠纷的防范(一)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医患纠葛,或患者对诊疗护理过程不满意,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失误,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伤残或死亡,以及诊疗过程中,加重了病人痛苦等情况,要求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事件。
医疗纠纷的防范,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全员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认真开展医院规范化建设,加强医疗、护理、医技、后勤支持等关键要素的管理与控制,做到从根本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院要不断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
(三)医院要建立和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四)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遵守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德规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德医风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六)医务人员应当依法执业,持证上岗,根据聘任职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总结诊疗经验,一丝不苟地做好诊疗过程的每一个时间点、行为点等细节工作,如:接诊病人、入院指导、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查房、换药、医嘱的制定与执行、标本的送验、报告的返回、病例讨论、会诊、出院随访等。
(七)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疑难、危重、术前、死亡讨论)、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医嘱制度、查对制度,危重、疑难病人及围手术期病人管理等核心医疗制度,对病人认真实施病情评估,及时处理危急值。
加强医学生法律意识 深入学习医疗损害责任

加强医学生法律意识深入学习医疗损害责任发表时间:2013-08-05T10:58:51.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董桂霞[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需求医疗服务的同时,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也不断地增强。
董桂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需求医疗服务的同时,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也不断地增强。
近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
加强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和能力,对医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法律教育,尤其是了解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与归责原则,对即将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医学生医疗损害责任属于侵权法律责任,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对医疗损害的民事处理上都被纳入到侵权法中。
我国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条内容,但是其中包含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即不仅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保护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还要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构成、归责原则及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涉及患者权益受到侵犯的其他事项,如患者隐私、医疗产品和过度医疗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为统一我国医疗纠纷处理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1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医疗损害责任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过失,并因这种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所形成的民事法律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包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1]。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存在医疗过失、医疗过失造成患者损害后果和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4篇)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县卫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医疗事故纠纷责任追究制度。
二、医院应经常加强职工医疗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并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
三、医院应对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进行全面调查,妥善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按规定书面报告县卫生局。
四、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医疗风险防范意识。
五、医务人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
六、凡做出处理的医疗事故纠纷(包括司法处理、行政处理和协商处理)必须查明事故纠纷原因、事故纠纷性质、事故纠纷责任,并进行责任追究。
七、责任追究分为责任事故纠纷追究和技术事故纠纷追究。
八、责任事故纠纷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引发的医疗事故纠纷,应从严处理。
经司法、行政处理的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纠纷(含二级)或经协商处理赔偿金额在____万元以上的(含____万元)医疗事故纠纷,追究院长、业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和责任医师、责任护士的责任,取消单位年终评奖评先资格,院长、业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不能评为优秀等次,责任医师或责任护士评定为较差等次,责任医师或责任护士给予降职、降级、降薪、停止执业处理,两年内不得晋升技术职称。
经司法、行政处理的二级以下(不含二级)医疗事故纠纷或经协商处理赔偿金额在____万元以下的医疗事故纠纷,追究业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和责任医师或责任护士的责任,取消科室年终评奖评先资格,业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不能评为优秀等次,责任医师或护士评定为较差等次,给予降职、降级、降薪处理,一年内不得晋升技术职称。
九、技术事故纠纷是指由于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造成的医疗事故纠纷,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后果从轻处理。
医疗过错责任划分标准

医疗过错责任划分标准摘要医疗过错责任划分标准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如何界定医疗人员和医院的责任。
准确定义和划分医疗过错责任对于维护医疗秩序,保护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医疗过错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并对当前医疗过错责任划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引言医疗过错责任划分标准是现代医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关乎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也关系到医疗事故的赔偿和医疗纠纷的解决。
然而,在实践中,医疗过错责任划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医疗过错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然后探讨当前医疗过错责任划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医疗过错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医疗过错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医疗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或手术等医疗行为前,应将相关信息充分告知患者,取得其明确的同意。
如果医疗人员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未征得患者的同意,造成患者损害的,应承担医疗过错责任。
2. 小心注意原则小心注意原则是指医疗人员在诊断、治疗或手术等医疗行为中应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小心谨慎的态度。
如果由于医疗人员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患者损害,应承担医疗过错责任。
3. 客观标准原则客观标准原则是指判断医疗过错的标准应以医学科学知识和专业标准为依据,而不是以个人主观意愿或经验作为判断依据。
只有在医学科学知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客观判断医疗过错责任的存在与否。
4. 合理期望原则合理期望原则是指患者对医疗结果应该具有合理的期望。
即使医疗人员按照科学和标准的医疗程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或其他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医疗人员不应对此负有责任。
二、当前医疗过错责任划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医疗过错责任划分标准已经有了明确的原则和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标准不一致由于医疗标准的不一致性,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对医疗过错责任的划分存在差异。
医疗事故责任的划分标准

医疗事故责任的划分标准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主要依据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
1. 完全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需承担100%的责任。
2. 主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需承担60%至90%的责任。
3. 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需承担20%至40%的责任。
4. 轻微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需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
请注意,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体现了过错程度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规定更为公正、合情合理。
另外,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划分标准和划分结果可以由相关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后续处理。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费的计算

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费的计算我国为方便当事人诉讼,降低诉讼费用,重新出台了《诉讼费缴纳办法》,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赔偿数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二、医疗损害赔偿原则1、医疗机构的侵权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和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立的医疗损害赔偿是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由于医疗损害赔偿的特殊性,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第四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
受害人在因果关系和过错的要件上不必举证证明,而是由法官推定,受害人只需证明自己在医院就医期间受到损害。
如果医疗机构认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自己没有过错,可以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不承担责任,否则,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成立。
因此,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医疗过错、医疗损害和因果关系。
医疗机构只要证明了一个推定不成立,即只要有一个侵权构成要件不成立,侵权责任就不能成立,就能够免除其全部赔偿责任。
2、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
在对医疗机构适用违约责任时,应当充分考虑医疗服务合同的特殊性。
因为,尽管合同法调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当病人求助于医生治疗疾病,医生也同意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并没有产生一般意义上的合同。
因为医生将做什么并未具体化、特定化,也就是说,对合同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和具体的约定。
实际上是将医生的责任建立在违反注意义务的默示协议的基础上。
三、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划分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因医院医疗过失行为受到伤害,要求赔偿损失的纠纷,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及其他原因引发的纠纷。
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发生医疗纠纷时,本人为责任人,所在科室为责任科室。
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从事医疗活动发生医疗纠纷时,带教老师为主要责任人,本人为次要责任人,带教老师所在的科室为责任科室。
但若未经带教老师同意,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发生医疗纠纷,则其为责任人,所在科室为责任科室。
受医院委派支援其他科室工作的人员发生医疗纠纷时,本人为责任人,受援科室为责任科室。
返聘人员发生纠纷时,本人为责任人,返聘科室为责任科室。
进修、实人员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从事医疗活动发生医疗纠纷时,带教老师为责任人,带教老师所在的科室为责任科室。
但若未经带教老师同意,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发生医疗纠纷,则本人为责任人,所在科室为责任科室。
经科室申请、医院批准的受邀请人员发生医疗纠纷时,由医院、科室承担责任。
但若未经医院审批、擅自邀请他人来院开展医疗活动发生医疗纠纷,则邀请人为责任人,邀请科室为责任科室。
医疗工作以外引发的意外伤害造成纠纷时,所在科室及相关职能科室为责任科室。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纠纷或纠纷苗头时,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护士长报告。
科主任应积极做好接停、调查、沟通及处理工作。
XXX不能解决的纠纷,科室主任应向职能科室、总值班室及主管院长报告。
科内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时,科主任必须立即向医院报告,医院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医疗纠纷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也可将复印件封存)交医院医务处保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并交医院保管。
患方对死亡原因提出异议时,应告知患方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医疗纠纷实行当事科室、主管职能科室及相关职能科室联合处理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过错次要责任是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医疗过错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在医疗事故发生时,医疗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有助于医疗事故的处理,那么,医疗过错次要责任是什么呢?
一、医疗过错次要责任是什么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故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二、医疗事故次要责任纠纷法院会如何判决
1、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2、法院判决主要依据医疗损害鉴定结果,法官也会根据具体案件适当调整责任系数,一般次要责任医院承担30%-40%的责任,最多49%。
赔偿金额为全部的医药费、误工费等损失金额乘以责任系数。
三、如何正确对待医疗事故鉴定
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机构通常会选择医疗事故抗辩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因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在人民法院审判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患者应重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1、认真准备医疗事故鉴定听证会上的陈述意见。
由于市级医学会的专家毕竟与各家医院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至少是当地的同行,不好轻易得罪人。
因此,在准备陈述意见时一定要对照卫生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将医疗机构存在的过错进行剖析,向专家鉴定组明确指出医方存在的医疗过错行为,结合病历资料加以指证,并提供医疗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和/或诊疗规范的依据,以供鉴定专家判断。
2、科学对待鉴定结论,认真分析鉴定报告中的分析意见,作好质证。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有失真的可能,并不当然具备证据的基本属性和鉴定结论的基本特征,鉴定结论作出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医事法学质证将直接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在结鉴定结论进行质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是质证的关键。
鉴定报告作出后,患方应有针对性地作出对该鉴定报告的质证意见。
应当持一个科学的态度对鉴定报告进行分析,关键点并不在于最终结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而应当从民事侵权构成的角度来作出一个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是人民法院认定医院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只要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且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2)构成医疗事故时的质证。
如果结论为构成医疗事故,那么相对来讲要简单的多,因为过错与因果关系都已经明确了,只要考虑损害结果与医疗事故等级是否对应以及医方的责任程度认定是否得当,如医疗事故等级明显与实际损害结果不符,或认定医方的责任程度明显与事实不符,那么患方应当结合案件事实来予以反驳,有必要时申请就该事项进行补充鉴定。
(3)不构成医疗事故不代表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而又在分析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医方存在的过错、不足、缺陷等,仅以无因果关系或无直接因果关系来予以否定,那么患方应当从医事法学及逻辑学的角度来证明和演绎该因果关系的成立。
对于无直接因果关系的认定,应明确这并非完全排除了因果关系,而构成侵权并非一定要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只要有医疗过错且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相当的、一定的或其他类型的因果关系,侵权就能够成立,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