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及单元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中的道德故事,认识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社会和人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安排:
1. 第一课:《美德故事——诚实是一种美德》
2. 第二课:《社会习俗——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3. 第三课:《尊重他人——礼貌是相处的基础》
4. 第四课:《社会实践——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5. 第五课:《少先队团体活动——团结协作会成功》
6. 第六课:《社会关系——热爱集体,做一个好队友》
教学活动:
1. 课堂讨论和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道德故事和社会习俗的反映;
2. 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
4. 班级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评估方式:
1. 日常观察记录学生言行举止和参与度,发现其中的品德表现和社会意识;
2. 定期进行道德故事或社会习俗的口头表演或书面写作,在表现中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和心得分享,评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希望以上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需要,欢迎继续咨询。
2024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2024年)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促使其发展积极的社会行为;4.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小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礼貌地与他人交流,培养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2. 与人为善: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 公民意识:介绍社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公民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
4. 劳动与奉献:教授学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举例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观念。
2. 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案例,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3.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时序:1. 第一周:身边的小事(如何礼貌地提问、感谢、道歉等)2. 第二周:与人为善(如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3. 第三周:公民意识(社区的结构和功能,社区服务的意义)4. 第四周:劳动与奉献(勤俭节约的意义,为社会作贡献)5. 第五周:团队合作(小组活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五、教学评估:1. 每周安排小组活动,并对学生的参与度、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2. 设计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题,查看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教师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服务机构,感受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2023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3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与社会1. 课程目标:- 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 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3. 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会交往场景,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 安排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了解并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并制定自己培养这些习惯的计划。
4. 评估方法:- 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估- 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 对积极向上社会行为习惯的了解程度评估第二单元:生活与学习1.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 自觉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活动:- 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和工具,如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分享和探讨学习习惯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兴趣。
4. 评估方法:- 学习计划和时间表的制定情况评估- 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分享和探讨评估- 对知识主动学习兴趣的调查评估第三单元:公民与法律1. 课程目标:-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纠纷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处理与他人之间纠纷的能力3. 教学活动:- 分享并讨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思考公民责任;- 活动中设置一些法律纠纷的情景,让学生模拟分析解决问题;- 邀请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名称:《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一:我的身体和团队合作1. 教学目标:- 了解身体的基本部位及功能;- 掌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 身体的基本部位和功能;-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的例子和游戏。
3.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播放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身体部位和功能;-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例子和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身体部位和功能的绘画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单元二:生活中的安全和规则1.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方法;- 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问题;- 对应的应对方法;- 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教授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安全问题和规则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单元三:环保小卫士1. 教学目标:-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简单的环保知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 教学内容:- 环保的重要性;- 简单的环保知识。
3.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 安排环境保护主题的手工制作或小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环保行动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环保知识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期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的成长”、“我的成长与家庭”三个单元,共13课。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1、通过“我和我的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
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要安全地成长”的学习,学生知道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儿童自主活动空间的扩大使儿童直接面对危险的几率增大,安全教育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儿童珍爱生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我的成长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
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
2023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范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意识,让他们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社会中的基本规则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教学计划以主题为单位,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1)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学习如何主动和他人打招呼,礼貌地交谈和告别。
(3)学习如何礼貌地向他人提出请求。
(4)学习如何共同分担责任和分享快乐。
(5)进行小组活动,模拟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表演。
2. 城市交通规则(1)了解城市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学习在道路上行走的基本安全知识,如过马路、使用斑马线等。
(3)学习交通灯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4)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周围的交通规则并与家长分享。
3. 家庭关系(1)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学习如何和家人沟通和相互尊重。
(3)了解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家务劳动。
(4)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4. 环境保护(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学习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学习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4)进行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参观环保设施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团体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能。
2.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社交场合的礼仪和交往方式,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等实践中,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所规定的知识点,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规则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和结构,系统地传授品德与社会知识。
2.拓展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
三、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认识自己,学会自尊(2周)2.第二单元:关爱他人,学会尊重(3周)3.第三单元:遵守规则,学会自律(3周)4.第四单元:热爱生活,学会自立(2周)5.第五单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3周)6.第六单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周)7.复习总结(1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教材内容,阐述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5.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形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教学保障1.教材: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合格的教材。
2.师资:选拔优秀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3.设施设备:保证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课外活动:组织相关课外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篇二》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素养,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的规划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纳社会规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____%.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迎接新同学探索课题:如何欢迎新的同学?教案思路:通过小组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如何欢迎新的同学,并培养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教学目标:1. 了解如何欢迎新同学,并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欢迎活动中。
2. 培养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将准备一些小组互动游戏,如“名字接龙”、“猜猜我是谁”等,在教室内设置合适的游戏场地。
2.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欢迎新同学的经历,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被欢迎的。
3. 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新同学的到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4.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如何欢迎新同学,如何与新同学展开交流。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向家人讲述他们在班级中的欢迎新同学的活动经历,并完成一份小结。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小结并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学校里的礼仪探索课题: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礼仪?教案思路:通过观察和对比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并培养学生礼仪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如尊敬老师、友好团结同学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一些礼仪问题,并帮助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 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对比现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基本礼仪。
比如,尊敬老师、友好团结同学等。
3. 良好示范:老师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展示一些在学校里遵守礼仪的正确行为。
4.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在学校里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选择一个典型的行为进行描述和评价。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一份小结,并写出一个自己在学校里遵守的基本礼仪。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与团队合作- 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并了解其他同学的介绍。
- 教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亲情与友情- 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和感受。
-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亲情活动,如一起制作贺卡、送礼物等。
3. 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 学习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重要性,教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和礼仪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
4. 爱护环境与社区服务- 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如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
- 教授学生社区服务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5. 培养公平与友善的心态- 教授学生公平和友善的重要性,以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组织学生在课堂、操场等场景下进行公平与友善的行为实践。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 考察学生对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参与活动的積極性评价学生。
3. 对学生参与环境整治和社区服务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操场等场景下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公平与友善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2. 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素材3. 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您的需求,给出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共计____字。
教学目标: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社会1.社会是什么2.社会上的人3.社会上的事4.社会上的规则第二单元: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的权利2.尊重他人的感受3.尊重他人的劳动第三单元:感恩父母1.父母的辛苦劳动2.父母对我们的关爱3.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第四单元:友善待人1.友善的态度2.友善的言语3.友善的行为第五单元:尊敬师长1.尊敬师长的重要性2.尊敬师长的表现3.尊敬师长的方式第六单元:交通安全1.交通规则2.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项3.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七单元:环保意识1.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节约资源3.垃圾分类的意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体验式学习法: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品德与社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讨论社会是什么,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2.利用绘本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的不同人群和他们的职业,并介绍他们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并讨论这些事情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1.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场景下的尊重他人的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2.利用故事、视频等教具,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技能。
第三课时:1.通过图片和活动等方式,了解父母的辛苦劳动和对我们的关爱,引导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了解、认识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能力,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初步懂得怎样爱护、珍惜自己的名誉。
知识: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事、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认识我自己2.我的兴趣特长3.爱护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五、单元课时:14课时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认识自己。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一班学生共3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3人。
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
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品社科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具体安排可能会根据学校或
教师的具体要求而有所调整:
1. 主题:品德修养与社会交往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 教学内容:
- 品德修养: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勤劳努力、诚实守信等
- 社会交往:学习如何跟他人相处、合作与分享、团队精神等
4. 教学活动:
-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验
-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社区或学校周边参与公益活动
5. 评价方式:以观察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品德与社交表现,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以上是一般品社科教学计划的大致内容,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您也可以参考当地学校教学大纲或教材,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2024年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B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道德意识;2.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功能,培养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a. 尊重他人:学习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培养学生的礼貌、谦虚和包容心态。
b. 诚实守信:明确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质。
c. 勇于负责: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d. 友善相处:培养学生善良、友好的品质,鼓励他们与他人友好相处。
2. 社会教育:a. 家庭与社会:了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学习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b. 学校与社会:认识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c. 职业与社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分类和特点,促进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思考。
3. 生活教育:a. 安全教育: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方法。
b.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c. 健康生活:学习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情境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教学:使用适当的视频和图片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4.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评价方法:1. 日常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生活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和理解善良、诚实、友善等品德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守时、守纪律等;- 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乐观、勇敢等;-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责任心。
2.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品德是什么1.1 善良品德的培养- 学生了解善良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了解善良行为的案例;- 学生参与善良行为的模拟游戏,加深理解和实践。
1.2 诚实品德的培养- 学生理解诚实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等活动,发现和讨论诚实行为的重要性;- 学生制定并实施自己的诚实行为计划。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规则2.1 守时守纪律的培养- 学生了解守时和守纪律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生活实例分析,探讨守时和守纪律的重要性;- 学生制定并遵守个人守时和守纪律的计划。
2.2 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学生研究和了解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活动,掌握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学生分析和讨论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第三单元: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3.1 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学生研究如何制定合理的研究和生活目标;- 学生通过课堂练和个人辅导,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计划。
3.2 时间管理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研究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通过时间管理游戏和案例分析,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书籍、互联网等。
第四单元: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4.1 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 学生研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表达自己的乐观心态;- 学生分享和传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他人。
4.2 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培养- 学生研究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意义;- 学生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探讨勇敢面对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分享和鼓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经历和心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社会、遵守法律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1.1我们的学校1.2学校生活有规则1.3学校里的一天1.4我们班的班规1.5快乐的节日2.第二单元:家庭生活2.1家庭的温暖2.2家庭中的责任2.3家庭里的和谐2.4家庭与社区2.5家庭安全3.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3.1社区的环境3.2社区的规则3.3社区的服务3.4社区的活动3.5我们与社区4.第四单元:公共生活4.1公共秩序4.2公共道德4.3公共安全4.4公共卫生4.5公共参与5.第五单元:传统节日5.1春节5.2清明节5.3端午节5.4中秋节5.5重阳节6.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家6.1国旗、国徽、国歌6.2祖国的大好河山6.3祖国的历史6.4祖国的文化6.5祖国的未来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提高道德素养。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角色职责,提高道德认识。
5.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2周2.第二单元:2周3.第三单元:2周4.第四单元:2周5.第五单元:2周6.第六单元:2周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业、绘画、手抄报等作品进行评价。
3.小组评价: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4.期末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守纪守法的品质;3. 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诚实守信与友爱互助- 讲述诚实守信和友爱互助的故事,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模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 尊重与关爱- 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 文明礼貌与公共秩序- 学习城市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爱护大自然与环保教育- 参观本地公园或动物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和动物;- 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活动,如分类垃圾等。
5. 历史与社会文化- 学习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品德与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
四、教学步骤:1. 第一周:诚实守信与友爱互助- 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团队合作。
2. 第二周:尊重与关爱- 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 第三周:文明礼貌与公共秩序- 学习城市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第四周:爱护大自然与环保教育- 参观本地公园或动物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和动物;- 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活动,如分类垃圾等。
5. 第五周:历史与社会文化- 学习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等。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品德与社会行为的表现;2.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交能力和与他人良好合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内容:单元一:尊敬父母1. 通过讲述和分析与父母关系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尊敬父母的重要性;2. 通过学习礼貌用语和行为,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意识;3. 组织学生参观父母工作场所,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
单元二:友好相处1. 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教导学生如何与同学和朋友友好相处;2. 引导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冲突的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单元三:关心他人1. 通过讲述身边关心他人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2. 教导学生如何关心患病或困难的人,并通过行动表达关心;3.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了解关心他人的实际行动。
单元四:尊重老师1. 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2. 教导学生懂得尊重老师的言行举止;3.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其他班级,了解班级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
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寓意深刻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思考。
2. 游戏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或父母工作场所,让学生实际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判断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接受程度;2. 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价,如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3. 通过作业、小组活动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优秀品德教育故事书籍;2. 社会福利机构的参观机会;3. 学校内部资源,如其他班级的参观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2周的教学时间,总计8周。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单元一:尊敬父母(2周)单元二:友好相处(2周)单元三:关心他人(2周)单元四:尊重老师(2周)。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处理策略。
二、教学内容1.个人品德培养2.人际交往与合作3.文化多样性与尊重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5.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三、教学活动设计1.个人品德培养(1)通过故事和案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与个人品德相关的概念和重要性。
(2)进行个人品德价值观的探究和思考,并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开展课堂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举办个人道德模范评选和表彰活动,鼓励学生树立榜样。
2.人际交往与合作(1)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模拟真实的社交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2)开展班级合作小项目,让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组织班级团队活动,如集体郊游、运动会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3.文化多样性与尊重(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3)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籍学生或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来讲述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通过图片和实地参观,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2)开展垃圾分类和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力量。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1)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2)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正确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
(3)开展自然灾害应急预防教育,教授学生地震、火灾、洪水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上册(三年级)第一单元:家庭与人际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掌握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课时安排:第一课:家庭的定义第二课:家庭成员及其角色第三课:家庭责任的分工第四课:家庭的举止与规矩第五课: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第六课: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理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方法:1. 观察与讨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2. 游戏与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 团队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评价方法:1. 听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表达能力;2. 学习笔记和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3. 态度和行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单元:社区与公共交通教学目标:1. 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公共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 了解保护环境和自己安全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第一课:社区的定义和构成第二课:社区的功能与服务第三课:公共交通工具的种类与使用方法第四课: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第五课: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第六课:我的社区参观与总结教学重点:1. 掌握社区的定义和构成;2. 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 培养保护环境和自己安全的意识。
教学方法:1. 观察与讨论:教师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2. 角色扮演与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模拟中体验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3. 环境保护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图片展示中的表现;2. 学习笔记和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3. 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3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10课时第一、二周我爱我的家第三、四周我们的学校第四、五周我生活的社区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8课时第七周我学会了第八周向“谁”学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第十一周大家都在学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第十二周规则在哪里第十三周规则有什么用第十四、五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6课时第十六周我是谁第十七周我的责任第十八、九周我能做好第一单元学校、家庭、社区(一)单元结构和主题思想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主题一,我爱我家;主题二,我的学校;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
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3.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4.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方法;5.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中各课的主题思想是:主题一:我爱我的家。
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主题二:我们的学校。
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认识学校的发展变化,了解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
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机构,城乡社区的生活特色,了解社区的发展,从中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体验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里的公共设施。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在教材呈现方式上,力求达到让文本与学生对话,因此教材留出了一些空白,尽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可以拓展的空间。
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每一课都注意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及探究性,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由于本单元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第一个单元,因此,本单元学习的第一步,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可采取调查、访问、参观、查阅、讨论、研究、制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和物品作为课程资源,在教法上可采用谈话式、对话式、活动式等新的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
要注意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课时计划每课2课时,共10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一)单元结构和主题思想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主题一,我学会了;主题二,向“谁”学;主题三,做学习的主人;主题四,大家都在学。
1、能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2、感受学习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探讨学习方法;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
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
理解社会变化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长辈的学习中获得鼓励和动力。
本单元各课的主题思想是:主题一:我学会了。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会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体会学习有苦也有乐,学习中有失败,就有成功。
主题二:向“谁”学。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主题三: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善于动脑筋,不怕困难,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掌握克服学习中困难的部分方法,知道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四:大家都在学。
通过观察自己周边人们学习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要进行的事,感受社会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已具有了两年的学习经验,这为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在本单元的学习探讨活动中,教材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教学内容要求。
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学习的对象不仅限于课本,还有其他多种媒体。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是一个大概念,不仅有学校内的各项学习,还包括家庭、社会里的各种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而且有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学习。
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便于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探究活动。
在呈现方式上,教材展示的内容只是学生学习中比较典型的范例,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入和组织教学的分类提示,为教学留有广阔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设计线索,依各地、各校,以及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
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基本因素,教材涉及这方面内容时,案例的选取多从积极的方面入手,即便是学习中的挫折,也是作为成功过程中的事例。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把某一方面的学习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三)单元课时计划每课2课时共8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一)单元结构和主题思想本单元由三个主题:主题一,规则在哪里;主题二,规则有什么用;主题三,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1.体验规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规则;2.感受和了解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本单元各课的主题思想是:主题一:规则在哪里。
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一些规则,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自己的相关规则。
主题二:规则有什么用。
让学生体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规则。
主题三:给自己定规则。
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要大家共同来遵守,遵守规则要靠自觉。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规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人人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讲究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更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人们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人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应当从小抓起。
本单元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侧重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采用“我和规则交朋友”的主题名称,意在拉近学生与规则的距离感,变规则是管束人的为规则是为人们服务的,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