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1教案 北京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课时)朱一花教学内容: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目标:1. 通过读、品等方法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2. 会默写诗歌,拓展积累诗歌。
教学过程预设:板块一:走进乡村,了解诗歌写作背景1.了解田园诗的由来和发展:自魏晋代以来,山水田园诗兴起,一部分人寄寓于山林田园,或干脆隐身山林之间,借山水抒其超然世事的志向,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样的诗,我们称之为“田园诗”。
到了南宋,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发展,当首推“中兴四大诗人”。
其中如杨万里,他从大自然中取材,摄取生活中随时都可看到的平凡事物,用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形成了意境新颖,生趣盎然的“诚斋体”。
他或写清幽的小池,或写夏日农村景象,善于扑捉形象,其诗充满了生活气息。
2.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写作背景:杨万里这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
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
《宿新市徐公店》写于1192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新市是地名,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
3.解题,读题。
徐公店,是指徐姓的人家开的酒店。
读题停顿:宿/新市/徐公店板块二:走进诗歌,理解诗意1. 自由读诗歌,读准诗歌。
2. 指名读,评价3. 读出景物(1)读出景物。
你能够从诗句中,读到哪些景物?圈一圈。
(2)反馈:景物有:篱落、径、树木、儿童、黄蝶、菜花(形成板书)(3)这些非常寻常的景物,在作者的诗中构成了一幅清新的乡村画面。
在作者眼里,这些景物都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笔下的乡村。
4. 读懂意思(1)齐读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2)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
二、教学思路学习古诗重在诵读感悟。
但仅有感性的认识会使古诗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
古诗教学中,让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语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住宿投宿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读准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古诗词学科工具出示古诗)(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徐公店的经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古诗的朗读、理解和欣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欣赏古诗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诗歌。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美。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准备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黑板:准备板书要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同时,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情境。
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
5.诗词背诵:培养学生熟练背诵古诗词的能力,巩固记忆。
6.诗词应用:学以致用,启发学生运用诗词进行创作或描述生活场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思考古诗词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律美,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尝试了自己创作诗词。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诗词表达出来。如果对诗词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意境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的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景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画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诗词,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创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宿、徐”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追蝶的情景,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学习诗人描写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理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展现的画面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乡村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出乡村生活的话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乡村生活充满了宁静与乐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起走进乡村,感受那里的美丽风光和童真童趣。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人物活动?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古诗描写了篱笆、小径、树、菜花、儿童、黄蝶等景物和儿童追蝶的活动。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指名读这句诗,说说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描写了稀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和刚刚长出新叶的树,展现了乡村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
体会诗句中的意境美和宁静氛围。
学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默读这句诗,说说这句诗描写了什么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描写了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蝴蝶,蝴蝶飞入油菜花丛中找不到了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分析儿童的动作和心理,感受他们的活泼可爱。
4.体会情感,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让学生说一说从这首古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总结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儿童天真烂漫的赞美。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2)了解作者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3)学会珍惜友情,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宿新市徐公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这首古诗;(2)了解作者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5)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6)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意象的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3)生字词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多媒体设备;(2)课件;(3)黑板、粉笔。
4.2 学具:(1)课本;(2)练习本;(3)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情感?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3)教师辅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5.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背诵古诗;(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3)教师点评并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诗人李白、情境;
2.理解古诗的情景描写,感受其美感;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进行情境描写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师生轻松互动,引入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主题;
2.介绍古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诗人李白的情境。
第二步:诗歌欣赏(15分钟)
1.教师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
2.分段解读古诗,讨论诗中的情景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情境描写(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古诗的情境,自由描绘《宿新市徐公店》的场景;
2.学生展示描写,互相欣赏交流。
第四步:诗歌学习(15分钟)
1.学生诵读古诗,体会韵律;
2.引导学生解读古诗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感慨。
第五步:情感体验(15分钟)
1.学生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古诗的意蕴。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促进了语文学习的深入。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增强他们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宿、徐、篱、径、翅、藤、映”等9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会写“徐、店、宿、诗、乡、绿、率”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杨万里及《宿新市徐公店》的相关背景,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古诗,学习生字词。
2. 难点:体会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PPT展示杨万里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简介《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宿、徐、篱、径、翅、藤、映”等生字进行重点讲解。
3. 精讲细读,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宿新市徐公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
4. 朗读感悟,提升情感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5.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宿新市徐公店》。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写一篇关于田园风光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朗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了诗文内容,体会了诗人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生字词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字词的正确书写。
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
但在课堂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媒体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播放录象)。
一首白居易的《草》向我们展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那么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又会将我们带入怎样一副画面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观看录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录象。
二、学习古诗1、自由读读这首诗,然后借助注释和字典,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或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懂的地点,请你标出来。
2、汇报质疑。
3、根据你的理解填补图画。
4、结合你的理解读读。
5、过渡语:稀稀疏疏的篱笆,从枝头飘落的花瓣,嘻嬉闹闹的扑蝶儿童,一片金灿灿的菜花地,老师在读完这首诗后,情不自禁地画下了这样一幅画,那么此时你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怎样一副画呢?请你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
6、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想象的这副画。
7、真是一副充满童趣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8、看到这样欢快的景象,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9、结合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首诗。
诗,并借助注释自学,标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
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篱笆、树。
边听边想象。
学生描述。
观看录象。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结合感受再读古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理解诗句大意。
通过想象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录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
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
“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
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故事和诗意。
2.学习阅读古诗,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4.在教师指导下,体会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内容和背景。
2.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背诵和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1.领会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根据诗意理解诗句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展示诗歌内容和背景介绍。
2.课堂挂图。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测试卷子和评分表。
5.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讲述相关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宿新市徐公店》的兴趣,并提出学习这首诗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2.讲解古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中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1.分段解析《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2.分角色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第四步:背诵和朗读1.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2.学生分组朗读《宿新市徐公店》,展示诗歌的魅力。
第五步: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意境和象征。
2.学生自由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步:总结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学生提出对《宿新市徐公店》的疑问和感想。
五、课堂作业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2.写一篇感想文章,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宿新市徐公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中的诗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学生珍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流畅朗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诵方式,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内容、课后练习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3.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辅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播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音频,让学生先感受整体意境。
2.听课讲解:老师解读古诗中的每个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诵古诗,纠正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自主背诵古诗,然后抽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分组朗诵: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分组朗诵古诗,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3.练习: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课时1.朗诵比赛: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诗歌或小作文。
3.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深度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做课后笔记;2.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意象创作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或一首诗歌。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徐公店住宿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作品《宿新市徐公店》;2.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3.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4. 学生跟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 学生再次朗读,加深理解。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意象:修辞:作业设计:1. 正确地朗读、背诵《宿新市徐公店》;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注重对古诗中意象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纪律方面,还需加强管理,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2)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3)了解古诗的背景文化,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2)体会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诗:《宿新市徐公店》2. 教学内容:(1)古诗的字词解释;(2)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析;(3)古诗的背景文化介绍;(4)古诗的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宿新市徐公店》;(2)理解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2)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古诗;(2)学生自主查阅字典,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古诗的字词解释;(2)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介绍古诗的背景文化。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互相借鉴学习。
5. 课堂练习(1)学生抄写、默写古诗;(2)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意象:田园风光、花草、蝴蝶意境:恬静、美好、生机盎然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偶七、作业设计1. 抄写、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游园不值》2、指名说说《游园不值》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用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四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的设计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教学目标:**- 认读和掌握生字词,如“宿”、“新市”、“徐公店”等。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全诗。
-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
-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教学过程:**- **导入**: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识字与写字**:讲解并练习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 **朗读指导**:分段教授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内容理解**: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
- **拓展活动**:例如,让学生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宿新市徐公店”,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识别他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里提供一个简化版的教学流程示例:###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 朗读并理解诗歌- 感受春天的田园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描绘春天田园景色的图片,引出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 二、识字与写字- 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 三、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
- 分段学习,逐句解读并反复练习朗读。
#### 四、内容理解- 解释诗歌大意,讨论诗中的景象。
-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杨万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 五、拓展活动- 组织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诗歌描绘自己心中的画面。
### 教学反思-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
在教学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为主,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另外,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我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本次教学中,我尽量让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但感觉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会尝试运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估计不足,没有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活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注意过身边的自然景色?”比如,路边的花、树上的鸟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观察自然并抒发情感的。
最后,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分析诗句,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领悟诗人杨万里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5.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品味。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2.教学难点
-词语的古今异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古代含义,如“新市”、“徐公店”等,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如“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诗句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文化认同: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意境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诗句,他们逐渐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诗句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古今异义,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词语解释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含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自然景色的描绘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以下方面:
1.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知识点,掌握诗歌的理解和应用技能。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诗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诗歌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理解和应用。
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的学习。这首诗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品味这首诗,感受诗人杨万里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篇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出现的一些生字生词。
2.能运用课本所学的阅读策略,分析古诗词中的诗意及情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语言形式,抓住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本所学的阅读策略,分析古诗词中的诗意及情感。
(四)教学过程1.热身打卡戴珊(1)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和歌词,体验情感和节奏。
(2)观看相应的MV,并引导学生从影像中寻找与音乐一致的情感体验。
2.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多说。
)3.学习(1)让学生读一遍《宿新市徐公店》,后教师再读一遍,使学生理解全文的大意。
(2)读音节表,让学生快速识读新词。
(3)表演《宿新市徐公店》。
(4)老师引导学生描述宿店的情境,使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背景。
(5)教师与学生就《宿新市徐公店》中出现的生词、典故进行讲解。
(6)让学生看一下《宿新市徐公店》中出现的字里行间的意象,从而理解古诗词具有的美感。
4.练习观察句子中的关键词,想象情景,并在纸上用快速画图表现出来,以此来增进理解。
5.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其中的情感。
(2)让学生抄写诗词。
(五)教学反思在阅读完《宿新市徐公店》后,我发现学生们很难做出诗词分析。
因为学生们并不知道如何分析一个古诗,以及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境、意象等等。
因此,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了课文的讲解和教学方法的指引,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看,并引导学生的发言,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一古诗词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情景来说明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