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间接法原理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
根据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通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编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是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它利用了企业净利润和各项调整来获取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按照现金流量的三个主要类别进行分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在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中,首先需要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这一部分包括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员工工资、支付供应商款项等。
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净利润,考虑到非现金项目以及净利润中已计入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或费用。
其次,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方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还包括购买和出售其他企业资产、贷款的拨款和偿还等。
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投资的实际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最后,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企业借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偿还债务、支付股息等方面的现金流出。
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时,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些活动的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现金流量情况,并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细致地考虑各项调整和相关政策,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讲义

调整利润表是为了将非现金流动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现 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调整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还需 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调整 项目主要包括经营性流动资产和 经营性流动负债。
调整目的
调整资产负债表是为了将非现金 资产和负债转化为现金流量,以 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及 其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讲 义
contents
目录
•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 •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 • 间接法的具体操作 • 间接法的实例分析 • 间接法的注意事项
01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通过分析利润表 中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的方法。
特点
间接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通过调 整非现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非 经营活动的损益和现金流,将净利润 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总结词
利用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数据,评估某公司的财务状 况和偿债能力。
详细描述
某公司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提供了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 数据,可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经营活 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表明公司具有足够的 经营活动现金流来支持其运营和偿债。现金及现金等 价物净增加额为正数,表明公司的现金储备在增加, 有利于其应对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抓住投资机会。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编制方法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 筹资活动的分类,分别对各项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和编制。
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 出情况,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编制的间接法

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若干项目的调整,最终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采用间接列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主要需要调整四大类项目:(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其基本原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
对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影响净利润的业务,一般应通过调整“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确定,此类业务涉及的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两类业务。
如无形资产摊销业务,应调整“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账户;对与净利润无关但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流动性类”账户本身的发生额确定。
如收回客户前欠账款业务,应分析调整“应收账款”账户的发生额确定。
具体项目内容说明如下:(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属于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影响净利润的业务)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的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
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
(2)固定资产折旧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
计入期间费用的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的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期末存货。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学生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1.问题提出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2001年进行了修订。
2006年,再次修订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即编制“补充资料”)。
补充资料是按“间接法”编制的。
财政部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讲解(以下简称《讲解》)对间接法原理表述如下:“由于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且包括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收益和费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将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1]然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附录:现金流量表参考格式”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2](以下简称《补充资料格式》)的固定资产折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与存货调节项目值得商榷,因为这些调节项目在原理上存在难以解释之处(注:参见本文5.《补充资料格式》调节项目存在的问题)。
与现金流量表准则相适应,我国教科书均采用了《补充资料格式》,如戴德明等编《财务会计学》。
[3]比较“《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1992年修订)附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示例格式[4],以及国外教科书中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格式,如[美]罗伯特F.迈格斯(Robert F. Meigs)等著《会计学》[5],与《补充资料格式》基本一致。
前述《补充资料格式》中值得商榷的调节项目固定资产折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与存货完全相同;其他具体调节项目一部分是相同的,另一部分是由于要求披露调节容存在差异多(或少)的具体调节项目。
因此,笔者认为《补充资料格式》实质上是沿用了国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格式,但未修正其存在的问题(注:本文认为《补充资料格式》与国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格式实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以下不再区分)。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能属于经营活动,或者投资活动 和筹资活动。属于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并且收支现金的,不 用调整;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应予以调整。如果财 务费用是筹资活动中发生的,其已冲减了净利润,不管是否 支付款项,都应调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存款利息收入属 于经营活动,收到利息也不用调整。
这个等式中,“调整项目”就是补充资料要填列 的项目,也只有“调整项目”会变动,其他两项在 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中分别确定了,这是理解间接 法的关键。
6
2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基本原理
7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基本原理
一笔经济业否影响 净利润?
否
是否影响 净利润?
否
与调整项
目有关, 是
经营性应收项目,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不包括应收股利和应 收利息。这些项目增加,与其对应的一般是收入 有关项目,增加了净利润但不涉及现金流量;当 收回应收款项时,有现金流量而不涉及净利润。
21
间接法补充资料各项目的简易填列方法
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例1: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12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 票(不考虑增值税)。
4.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即是“存货余额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减少,比如销售商品结转成本时,减少了净利润, 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如果存货增加,就使得 净利润大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之就使得净利润小于经 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此,应将本期存货的净增加数填列负 数,以便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等,反之,应将本期的净 减少额填列正数,以便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等。本项 目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数和期初数的差额填列, 期末数大于期初数的差额,则以负数填列。
间接法 现金流量 原理

间接法现金流量原理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是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将净利润最终调整为净现金流量。
在调整过程中,特别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个财务报表的项目与关系,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调整项目包括折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等项目。
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确保调整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间接法的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一、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的基本原理教师总结:三种情况可能需要调整:(1)影响净利润但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情况(2)影响净利润但不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3)产生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净利润的情况教材内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涉及的情况可以归纳为四类:(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
没有支付现金费用的业务要调整加上。
比如资产减值损失不影响现金流量表正表,但其减少了利润,所以要将其加上。
再如无形资产的摊销。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比如投资收益、财务费用等与经营活动没有关系,所以要进行调整。
(4)经营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知识点2: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范例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范例知识点3: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填列三、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具体填列方法:(1)资产减值准备填写本期的计提增加数,减去本期转回数(如果允许转回)。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填写本期计提的折旧额。
(3)无形资产摊销本期计提的摊销金额(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末与期初长期待摊费用的差额(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根据营业外收支科目的明细填列。
(7)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一般直接使用当期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8)财务费用(减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不调整(比如利息收入、手续费等),主要调整为由筹资投资活动所引起的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
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如支付的借款利息;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完成。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一、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净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是在现行的会计系统中,净利润并不仅仅包括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因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及一次性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另外,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中还包含了一些净利润没有涉及的项目,如本期支付的待摊费用中尚未摊销完的部分等。
因此,要将净利润换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
下面按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进行间接法举例分析(因新准则中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但原理一样)二、调整项目的分类分析对于《企业会计制度》列示的15个调整项目,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进行分析。
1、纳入了净利润的计算中,但是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动。
这类项目包括:计提的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
这类业务的本期发生数作为费用纳入了净利润的计算,但是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出,所以应当加回到净利润中。
2、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损失(收益)被包括在净利润中。
这类项目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以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这类调整项目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范围,但被包括在净利润的计算中。
因此,无论这些项目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现金流动,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过程中,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法为:如果是收益性项目就减;如果是损失(费用)性项目就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调整的财务费用并不等同于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而仅指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财务费用。
3、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调整数仅为期间内项目的变化数。
这类项目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递延税款贷项(借项)、经营性应收项目、存货以及经营性应付项目。
(1)待摊费用的减少。
它表现为前期发生的待摊费用在本期的摊销和本期新形成的待摊费用在本期的摊销。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
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
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二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的原理及技巧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的原理及技巧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的原理及技巧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流量的一种动态会计报表。
将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的正式会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客观要求。
1998年财政部推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实施,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评价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可靠信息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在具体编制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量之大和技术难度之高,则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不论是在对准则理解,还是对实务的操作上,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现金流量表的编辑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质量。
在人们对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倍感困难之时,借助计算机编制现金流量表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度和工作强度。
但是这更使一些现金流量表的的编制人员不去专心研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原理,反而只依靠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生成,使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情况走了样。
而只有正确地反映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
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具体地讲,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
现金流量表有主表和附表,编制的方法,主表是用直接法,也就是直接根据每一个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和现金的流出,把每一笔发生的流入和流出归结到现金流量表的每个具体的项目中,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工作量相对较大,而附表是主表的补充资料,编制的方法是用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并且主附表编制的结果有以下几个关系式1、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主表的净现金流量=附表的净现金流量二、现金流量表编制的难点目前多数资料都是说明用直接法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及编制的难点解析,但对于更难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附表,研究的却颇少。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一、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
净利润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 (4)投资损失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 (3)投资收益(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 (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1)应收账款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3)预收账款的减少(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结束)。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原理及方法详解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原理及方法详解中国总会计师·月刊104实务探讨PRACTICEDISCUSSION通过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新的视角下找到一种一般性方法,使编制的过程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的同时,提高编制的准确性已变得尤为重要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原理及方法详解许茂华现金流量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主表之一,以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受到重视。
同时,传统编制程序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
本文主要通过假设来讨论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试图通过分析,在新的视角下找到一种一般性方法,使间接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从而有效提高编制的准确性。
下面,笔者就按照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顺序开始,利用步进法并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来说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方法。
一、理想状态下的假设1.不考虑资产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因素的影响。
2.企业在本期实现的营业收入全部以现金收回,发生的成本、费用全部在本期付现。
3.未发生与本期无关的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4.应由本期承担、下期支付的有关税费已在本期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报告期内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就真实反映了企业本期实现的现金净流入情况。
假如Y企业2009 年的利润总额为5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50万元、净利润则等于450万元,那么期末货币资金相应地肯定增加450万元。
也就是说,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等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无任何调整项目,这只是一种假设,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发生。
二、资产减值因素的影响假设2009年末,Y企业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万元。
资产减值的计提或转回对企业现金流量并没有影响,但却影响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在这里不考虑纳税调整因素,下同)。
也就是说,在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因素发生了增减,但企业本期的现金流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综合假设1的情况,Y企业本期净利润则为450-3=447万元,所以,Y企业本期应收账款因计提坏账准备增加的3万元,在间接法调整中应以正数列示在调整表内。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
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
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
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
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补充资料行次金额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贷款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3)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4)无形资产摊销(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10)递延税款贷项(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3)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2)预收帐款的增加(3)购货退回(存货减少)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1)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2)预付帐款的增加(3)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4)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5)预提费用的减少(6)待摊费用的增加(7)应交税金的减少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收稿日期:2019⁃04⁃21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 三业”维度的应用型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项目编号:FBJG20170104)㊂第27卷 第8期Vol.27 No.8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19年8月Aug.2019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与方法林 玲(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州350202)摘 要:间接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理论和实务界一个难点㊂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及其应用指南,都未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原理和编制方法予以详细的说明㊂许多编报人员不理解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和逻辑关系㊂本文梳理了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并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调整项目的调整原理和方法予以解释说明㊂关键词:间接法;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编制原理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19)08⁃0078⁃04一㊁问题的提出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会计实务中的难题所在,并且问题由来已久㊂很多现金流量表的编报人员不清楚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与现金流量表主表之间的逻辑关系,部分编报人员生搬硬套,导致间接法计算的结果与直接法产生不一致,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与主表无法实现勾稽,而且很难查找不一致的原因所在㊂甚至部分编报人员为了让二者实现平衡,将差额倒挤入表中的 其他”项目的现象㊂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CAS31)和相应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应用指南,都未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原理和编制方法予以足够详细的说明㊂CAS31准则体系未对间接法下每个调整项目的调整原理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㊁不好理解的项目未予以说明:如存货㊁财务费用㊁经营性应收和经营性应付等项目的填列㊂导致编报人员对补充资料的原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㊂编报人员即使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编出来,也无法知道其编制的数据是否正确㊂目前实务中对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不够重视,部分编报人员通过excel 办公软件自动生成或通过财务软件如用友㊁金蝶等ERP 系统的财务软件来自动编制,并且编制结果不一定一致㊂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财务人员过于依赖现代技术,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报原理过于弱化,即使能编制出来,也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关系㊂二㊁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概述(一)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大部分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投资与筹资活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大㊂投资活动一般通过产生投资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净利润,还有少量的长期资产处置业务的利得和损失通过 资产处置损益”影响净利润㊂而筹资活动也是一般通过借款利息等进而产生财务费用,最终影响净利润㊂因此,投资与筹资活动与净利润的关系不是很密切㊂大部分的净利润是来源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如销售商品㊁提供劳务等活动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或出租资产等活动产生其他业务收入等㊂由此可见,企业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㊂由此,可以通过对企业净利润的调整获得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㊂间接法就是这样一种编报原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 净利润”扣除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影响后再将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㊂即从 净利润”倒算过来,从中扣除非经营活动(即投资与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以及不涉及现金流入的收入和不涉及现金流出的费用,加上不影响净利润的金额但归属于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㊂据此最终调整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㊂[1](二)间接法的基本原理推导过程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㊁销售费用㊁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记 +”) -投资损失(投资收益记 +”)-营业外净损失(营业外净收益记 +”)-所得税费用因此,从净利润中倒推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中,要将上述式中营业成本㊁税金及附加㊁管理费用㊁销售费用㊁财务费用㊁资产减值损失㊁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㊁投资损失㊁营业外净损失㊁所得税费用,这些项目区分是经营还是非经营,付现还是未付现予以调整㊂即如果是非经营性费用,不管是否付现,均予以调整增加;如果是经营性费用,则视其是否付现,有付现不调整,未付现的予以调整增加㊂再进一步将不影响净利润但属于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就能推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㊂[2]三㊁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调整项目调整原理和方法的说明(一)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调整说明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如存货跌价准备㊁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在会计核算上一般通过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来核算: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损失实际上属于企业未实现的损益,并未付现,属于非付现费用,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被扣除,因此在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需要将该项调整增加㊂(二) 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和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的调整说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㊁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业务发生时均未付现,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均做为费用已被扣除,会计核算一般为: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需要说明的是:制造费用最终结转至存货生产成本,存货销售时结转至营业成本,如果存货未销售,则该部分的制造费用留在存货成本中㊂该部分会在后续调整 存货的减少”项目中体现出来㊂[1]故以上这三个调整项目均可视为经营性非付现费用,予以调整增加㊂(三) 处置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损失”及 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项目的调整说明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会计上属于营业外支出核算的范畴, 处置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损失”一般属于 资产处置损益”核算的范畴㊂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与会计上所说的经营活动有所不同㊂根据CAS31对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定义,为除筹资和投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㊂ 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和 处置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损失”,需要调整的原因是这两项活动是属于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的范畴,属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不属于经营活动要予以调整㊂如果上述两项是处置或报废净损失,则予以调整增加,如果是处置净收益则予以调整减少㊂(四)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项目的调整说明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项目一般是由于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性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等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其属于未实现的损益,并未造成相应的现金流出㊂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波动的会计处理如下(以公允价低于账面价为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在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应该将未付现的费用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调整增加㊂同理,如果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是净收益,则应该予以调整减少㊂(五) 投资损失”项目的调整说明投资损失”项目一般指的是企业的投资项目产生的损失或者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少于企业的投资损失而产生的投资净损失㊂投资损失一般是由企业的投资活动所产生,因此其应该归属于投资活动来列报,在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应该予以调整增加㊂反之,如果投资为净收益,97第8期林 玲: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则应该予以调整减少㊂(六) 财务费用”项目的调整说明企业的财务费用有可能来源于两种活动:一种是筹资活动,如企业的财务费用大部分是由于长短期借款产生的利息及债券的利息㊁商业汇票的贴现息等㊂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如利息支出等财务费用不管其是否付现都应该视作非经营性费用予以调整增加;另一种情况是财务费用来源于经营活动,如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此类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应该视其是否在当期付现予以分别确定,如果有付现,则不需要调整,如果未付现则需调整增加㊂另外,企业在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也在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其账务处理是冲减财务费用,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不需要在此项下调整㊂因此,在对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时,不能直接取 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的金额,应该在企业的财务费用明细情况中取属于筹资性财务费用和经营性财务费用的中未付现部分予以调整㊂(七)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项目的调整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的账务处理一般为: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即使计入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大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但当期该部分并不需付现㊂这两个项目均可视为所得税费用中未付现的部分,属于上述调整原理中经营性未付现的费用㊂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予以调整增加㊂(八) 存货的减少”项目的调整说明存货的减少”项目实际上是对营业成本项目的调整㊂营业成本属于经营性费用,要将其区分为付现与未付现㊂但是如何将营业成本区分付现还是未付现是个较困难的命题㊂如果期初存货大于期末存货,说明前一期的存货在本期进行了销售或用作其他用途,先假定所有减少的存货均是销售,那么这些存货的成本在销售时已经转入当期的营业成本,但是这些存货由于是前一期留下来的,在本期并未付现(不需要购买,或者生产,所以不需要付现),因此, 存货减少”即为营业成本中未付现部分,由此将 存货减少”进行调整增加㊂如果当期存货的减少是用于其他用途,如被在建工程领用,则该存货的成本是转入在建工程的成本,并未结转至营业成本,则不需要调整,所以,在计算 存货的减少”项目时,如果存在用于其他非销售用途的存货,要从中减去㊂根据调整原理,(一)至(八)个项目的调整,是将净利润+经营性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性费用,接下来,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影响净利润但属于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㊂可以通过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和 其他”三项来调整㊂(九)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的调整说明通常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被视为收回了现金,如果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说明本期销售商品㊁提供劳务等经营性活动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营业收入的金额,或者说表示本期收回了前期销售商品的款项㊂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应该加上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的金额㊂反之,如果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说明本期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未收现金,但该部分已算入当期净利润㊂所以,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应该扣除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的金额㊂[3]但必须注意的是,计算时需扣除特殊情况下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即未收现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或者经营性应收项目中隐含的非经营活动项目㊂计算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调整项目时,可按照下式:应收票据㊁应收账款㊁预付账款㊁其他应收款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数-上述各应收项目的减少中非收现的部分(如非现金资产抵应收账款等)-上述各预付项目中属于非经营活动的减少(如预付账款中属于工程款的减少数等)(十)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的调整说明为了将当期购货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当期购货(即当期付现购货),应该计算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金额,通常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被视为购货等经营性活动未付现[4]㊂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应该加上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的金额㊂计算该项目时,可按照下式:应付账款㊁应付票据㊁预收账款㊁其他应付款㊁应交税费㊁应付职工薪酬等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数-上述各应付项目中属于非经营活动的增加08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年数(如应付职工薪酬中属于在建工程的薪酬,应付账款中属于工程或设备款的部分)+上述各项目的减少中非付现的部分(如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付账款等)㊂(十一) 其他”项目的调整说明企业的经济业务中或许还存在上述几项未能调整的部分,如企业受限的货币资金:包括不能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㊁存入的保证金和被法院冻结的银行存款等㊂这些部分的存款企业一定时间内不能动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属于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在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㊂因此,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实际情况,这些不能动用的货币资金应该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 其他”项目中予以减除㊂(十二) 税金及附加”项目的调整说明在会计实务中,税金及附加一般的账务处理为:借: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等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及时缴纳应交的税费,如消费税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所以该项目一般视同经营性付现费用,不需要调整㊂如果某些情况下,企业当期未缴纳相关的税费,未交的税费会在 应交税费”中体现, 应交税费”属于经营性应付项目,那么该部分未付现的税费就自然体现在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㊂所以,在所有调整项目中不需要出现 税金及附加”项目的调整㊂参考文献:[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2] 辛林.间接法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逻辑结构[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3):263⁃266.[3] 刘曜,林小雪,王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J].财会月刊,2012(30):77⁃81.[4] 高凡修.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难点[J].财会月刊,2018(11):71⁃74.(责任编辑:谢蓓 ) (上接第77页)上,应当选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且能够适应俄罗斯民众文化审美的产品类型,充分体现出文化层面的价值,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有特色㊁有内涵的文化产品,在文化贸易市场上树立起自身的品牌,达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两方面的目的㊂(四)不断丰富文化贸易途径文化贸易的开展,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上,更应当将文化贸易的渠道和范围扩展到有关于服务和交流的更多层面上㊂关于文化贸易服务的完善,中俄双方应当结合文化贸易活动的实际开展状态,在文化服务方面增强细节性和匹配性,以促进文化贸易活动的开展效果得到提升㊂另外,文化贸易途径的丰富,还可以通过结合俄罗斯和中国的贸易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达成㊂例如,俄罗斯这一国家从贸易的角度上来观察,具有边境线长㊁口岸数量多的特点,在两国的文化贸易质量提升上,就可以通过加强对口岸区域设施和功能的建设与完善,改善和优化通关环境,为两国文化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㊂五㊁结语总之, 一带一路”政策,是一项促进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类型㊂从中俄两国文化贸易工作开展的现状角度分析,两国的文化贸易开展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既获得了一些发展和成绩,也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㊂只有在不断的合作和发展中同步提高两国的文化贸易发展水平,才能取得更好的贸易往来效果㊂参考文献:[1] 穆畅,于善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14).[2] 李青霞.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新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8(6).[3] 李佳幸,张忠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7).[4] 秦淑娟,谷永芬.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印文化贸易合作问题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5).[5] 王艳玲,张忠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电商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8).[6] 张佳妮,马春铭,周一丹.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贸易发展的新契机与潜在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4).[7] 秦淑娟,刘慧,瞿喜妹.中国与俄罗斯文化贸易发展及对策 以 一带一路”为背景[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 郭志超,张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农业贸易对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7).(责任编辑:谢蓓)18第8期林 玲: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
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
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的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详细记录。
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其日常运营和投资。
现金流量表有两种主要的编制方法,分别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文将着重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什么是现金流量的间接法?现金流量的间接法是一种通过将净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量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将净利润中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以获得企业期间内的净现金流入或流出。
间接法通过对各项调整进行逐项说明,让用户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情况。
现金流量的间接法的编制步骤现金流量的间接法主要包括以下的编制步骤:第一步:准备期初和期末折旧和摊销表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我们需要准备期初和期末的折旧和摊销表,以便在后续的调整中使用。
折旧和摊销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一项重要费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二步:调整净利润在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中,我们需要对净利润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来计算净现金流入或流出。
这些调整包括:•增加与净利润无关的费用,如折旧、摊销和无形资产摊销等;•减少与净利润无关的收入,如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等;•调整净利润以考虑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如非经营性损益、股权激励费用等。
第三步: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完成对净利润的调整后,我们可以开始计算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包括考虑与销售和采购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经营性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税项支付等。
第四步:计算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包括考虑与购买和出售资产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收回投资和支付的债务等。
第五步:计算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我们需要计算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包括考虑与发行和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分红等相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的间接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具有以下的优势:1.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更易于理解和编制。
间接法下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间接法下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关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式来编制。
通过前面章节关于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各个项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直接法下,各项目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非常好理解,也便于报表使用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而间接法采用的是以利润表中“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进行调整,计算并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倒推法,涉及较多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概念,要读懂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需要我们仔细了解间接法下各个项目的含义,并与直接法下的对应项目进行勾兑。
(一)间接法下确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原理利润表核算出来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
同样是“赊点大米来做饭”,前者讲道理,因为我用了你的米,我就欠你钱,我做饭的成本自然要计算“米”这一项;而后者呢,我是用了你的米,可是我不是没有付钱吗?没有付饯,我Lf袋里的钱没有减少,就先不算成本。
实例4 -12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讲道理的人自己琢磨:我赚了15元,可口袋里怎么只有8元呢,仔细一算,原来李四还欠我30元,而我还欠着张三23元,这样里外抵消(8 +30 -23 =15元),我口袋里还真就应该是8元钱。
注意以间接法核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增减现金的收入与费用的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营业外收支项目,将净利润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计算过程。
为了能直观地了解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我们先来编制老母亲餐厅在第一次聚餐后、尚未融资前(指没有对肉铺投资,也没有邀请夏洛入股前)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详见表4-1:从表4-1可以看出,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将企业本期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披露过程,这种转换需要分3步进行:(1)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补充资料行次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加: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
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
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
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加:
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
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3)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加:
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折旧(减:
存货增加部分)(4)无形资产摊销(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
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
存货增加)(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
存货增加)(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10)递延税款贷项(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减:
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3)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加:
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
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2)预收帐款的增加(3)购货退回(存货减少)减:
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1)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2)预付帐款的增加(3)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4)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5)预提费用的减少(6)待摊费用的增加(7)应交税金的减少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