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章《词赋》单元,辛弃疾的《菩萨蛮》。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菩萨蛮》全文;2. 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3. 探讨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4. 解读《菩萨蛮》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2.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感受其爱国情怀;3. 领悟《菩萨蛮》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词人及作品的兴趣;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解读词中的意象、意境和主题;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5. 例题讲解:针对词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菩萨蛮》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辛弃疾简介、《菩萨蛮》词牌特点;2. 黑板右侧:意象、意境、主题分析;3. 中间区域:例题解析、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词风和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4. 作业设计: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标题: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作者杜牧及其背景;2.理解《菩萨蛮》的诗情画意,描绘了怀念故乡、对生活的思考;3.学习《菩萨蛮》中的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二、教学重点1.读懂《菩萨蛮》的意境和感情表达;2.分析《菩萨蛮》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3.理解并运用《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4.欣赏《菩萨蛮》的音乐表演。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菩萨蛮》课本;2.多媒体设备;3.配乐和演唱版本的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使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诗词导入,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迟》等,引发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兴趣。
2.前期准备 (10分钟)让学生了解杜牧的背景和杜牧与唐代诗歌的关系。
介绍杜牧的生平、诗歌创作和特点,为理解《菩萨蛮》打下基础。
3.诗词赏析 (2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本上的《菩萨蛮》,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解释生词,并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词汇与句型学习 (15分钟)分析《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学习其中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以填空、造句等方式进行练习。
5.音乐欣赏 (10分钟)播放《菩萨蛮》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其音乐表演。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感受音乐中的诗意。
6.交流讨论 (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就诗歌中的主题、诗人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展开讨论。
7.拓展学习 (15分钟)扩展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了解。
让学生选择一首杜牧的其他作品进行赏析,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此外,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写故乡、思乡的诗歌,如孟郊的《登科后》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菩萨蛮》这首诗,提高了学生对唐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诗中的词汇和句型,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韵律。
2. 熟悉《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领悟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唐代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图像展示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3. 个性化学习法,让学生自由组合阅读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1.1 唐代诗歌背景介绍1.2 《菩萨蛮》的背景与作者介绍1.3 《菩萨蛮》的韵律分析1.4 学生讨论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2.1 《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2.2 《菩萨蛮》的意象分析2.3 学生讨论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3.1 《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分析3.2 《菩萨蛮》的审美意义分析3.3 学生讨论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4.1 学生课堂朗读4.2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3 社会性写作:学生以诗歌、散文或随笔等形式,阐述自己对《菩萨蛮》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手段1. 讲义和PPT教学辅助材料2. 多媒体视频和图片3. 标准化答案和答案解析七、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和讨论。
2. 课堂笔记和作业评分。
3. 阅读测试和作品评价。
4. 学生小组和评课教师的评估性评价。
《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主要围绕词的赏析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词的作者:李清照,了解其生平及创作特点。
3. 词的篇章结构: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入剖析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菩萨蛮》的篇章结构,学会分析词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篇章结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体会画中的意境,进而引入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及《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产生与发展。
3. 篇章结构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写作技巧,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其他词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菩萨蛮》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李清照简介c. 篇章结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d.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如梦令》的意境与情感,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点:a. 词的背景知识b. 作者情感分析c. 篇章结构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菩萨蛮》一、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
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
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
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
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
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
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
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二、诵读三、鉴赏(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
这个“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还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
这里隐含游人意在回乡,否则何必“人人”向他“尽说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乡的苦衷。
(2)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
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第五、六两句,写出江南的人物美。
“似月”,是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文本解读、背景分析、艺术特色等章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主题思想;2. 品味《菩萨蛮》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对《菩萨蛮》的文本解读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朗读《菩萨蛮》,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文本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菩萨蛮》中的佳句,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白3. 创作背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4.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5. 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菩萨蛮》;(2)分析《菩萨蛮》的意象和艺术特色;(3)谈谈你对《菩萨蛮》的感悟。
2. 答案:(2)结合课堂讲解,从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3)个性化感悟,合理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艺术特色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引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一、教学目标1、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教学过程1、导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
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
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靖。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
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
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菩萨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文本解读、背景分析、意境赏析等。
具体章节为:《宋词选读》第二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
重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的讲解;词意的解读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宋词选读》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古典诗词,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作者李清照、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为学生理解词意打下基础。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菩萨蛮》,分析词中的意象、手法、情感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以“春愁”为主题的诗词,并进行分享和点评。
6.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领悟《菩萨蛮》中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清照3. 词牌:菩萨蛮4. 重点词语:离愁、春愁、绿肥红瘦等5. 意境:孤寂、哀怨、离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菩萨蛮》的意境,以“春愁”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意境的领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2. 教学目标的意境领悟;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唐宋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以及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特点,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
3. 诗句解析:a. 解析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寓意。
b. 解析下阕:“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作者简介c. 诗句解析d.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中的作用。
b. 仿写一首以《菩萨蛮》为词牌的古诗词。
2. 答案:a. 意象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诗歌氛围。
b. 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句解析部分;2. 教学目标的诗句鉴赏能力和情感把握;3.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诗句解析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仿写古诗词;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和创作风格了解。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对人道思想、文化传统、精神力量的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古诗文是必修内容之一。
《菩萨蛮》是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篇代表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与人文风情,是对南宋江南文化的典型体现。
本文将讲述《菩萨蛮》在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领悟南宋文学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风格,提高语言和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通过阅读与分析,启发学生对生命、爱情、人生价值的感悟与思考。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发展其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策略1.整体感知法:通过对整篇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化背景。
2.逐层递进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接受诗歌,提高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
3.多维拓展法:通过多元文本的比较和讨论,深入挖掘作者的人生、思想和文化内涵。
4.创新发展法:围绕课堂和课余读书活动,发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潜力,激活课堂氛围。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江南的美景与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阅读兴趣。
2.整体理解环节:学生跟读诗文,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格律、语言和意象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学艺术手法。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文艺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3.细节解读环节:教师从历史、文化、心理等多维度分析《菩萨蛮》,启发学生全面感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设计课外阅读任务,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视野。
4.创新拓展环节:设计现代版本的《菩萨蛮》,要求学生围绕现代的生活场景及其思想、情感而写一篇类似的诗歌,通过同侪互评和展示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文学创新和表达能力。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4.通过分析《菩萨蛮》的艺术语言和美学思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诗歌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其次,唐代诗歌注重表现个性,强调主观世界的表达,反映了社会大众个性解放的呼声;最后,唐代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形式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的卓越性。
针对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仿写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代诗歌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同时,通过分析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唐代诗歌的仿写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赋格是一种旋律独特、声音和谐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声部同时进行。
在文学中,赋格指的是用多个旋律和节奏不同的句子交错、重复、变幻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赋格不仅能够增加文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是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赋格的写作技巧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练习、评价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些优秀的赋格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赋格的艺术魅力,学习其重复、交错、转化等技巧;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赋格的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评价学生的赋格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菩萨蛮》。
理解并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诗词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典诗词的魅力在哪里?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收获?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菩萨蛮》,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菩萨蛮》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5.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菩萨蛮》中的画面。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菩萨蛮》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2.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菩萨蛮》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附:《菩萨蛮》原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菩萨蛮》的情感内涵,特别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对话和互动,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菩萨蛮》。
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菩萨蛮》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温庭筠的诗歌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菩萨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的题目:《菩萨蛮》2. 诗的作者:温庭筠3. 诗的主要内容:描绘了菩萨的威仪和神态,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2. 答案:背诵并默写《菩萨蛮》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诵、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诗歌内容的不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菩萨蛮》这首诗的教学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的情感态度》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词牌知识、词的背景、词的意境以及具体的词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背景知识,掌握词牌的特点;2. 体会并解读《菩萨蛮》的意境美和情感态度;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句的意境解读和情感把握;重点:词牌知识、词的背景、词的意境和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菩萨蛮》,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词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意境解读和情感分析。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菩萨蛮》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6. 随堂练习:针对词中的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主要内容:词牌特点作者及背景意境解读情感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意境解读和情感分析。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通顺,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诗词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意境解读和情感把握;2. 教学难点中的词句意境解读和情感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课堂讨论;4. 作业设计中的意境解读和情感分析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教学方法调整和诗词推荐。
一、意境解读和情感把握1. 抓住关键词:如“春水”、“柳絮”、“花谢”等,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意象,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意境;2. 关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深入挖掘词人的情感;3. 结合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词人的情感态度。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人温庭筠的生平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知识、词作的具体内容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感受《菩萨蛮》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作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菩萨蛮》词作、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词人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菩萨蛮》,感受词作的韵律美。
3. 讲解: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4. 分析: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讲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
5. 例题讲解:以词作中的一句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句词作,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温庭筠、《菩萨蛮》、词牌特点。
2. 黑板右侧:意象、情感、艺术手法、鉴赏方法。
3. 中间部分:词作具体内容、例题分析、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另一句词作,要求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古代词人的创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菩萨蛮》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词作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领悟作者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分析词牌特点,解读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菩萨蛮》,感受其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词牌特点,如对仗、意象等。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哀怨、离愁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板书内容:词牌特点:韵律、对仗、意象作者情感:哀怨、离愁诗句解析:逐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解读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意象:小山、金明灭、砧声、雁字等。
作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2)情感:哀怨、离愁。
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词牌特点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菩萨蛮(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菩萨蛮(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回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一、导入新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日我们来观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韦庄详见导学与评价二.背景介绍《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的确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当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
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清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拘束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漂亮风景和江南人悠闲得意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漂亮,手腕雪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漂亮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特别难过。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肯定会使你难过断肠。
小结:这最终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家乡勒欲归不得的回旋郁结的苦衷。
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动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嘱咐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家乡欲归不得的回旋郁结的苦衷。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温庭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全文解析、意象与意境的探讨、表现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菩萨蛮·温庭筠》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全文内容,感悟词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词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菩萨蛮·温庭筠》的背景知识,全文解析,意象与意境的探讨,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菩萨蛮·温庭筠》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背景知识: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3. 解析全文:逐句解读《菩萨蛮·温庭筠》,分析词的韵律、对仗、意境等。
4. 意象与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词中提取意象,分析其意境美,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
5. 表现手法讲解:讲解词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对仗等,并举例说明。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春日”为主题的诗词。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首与《菩萨蛮·温庭筠》风格相近的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1)背景知识:温庭筠、创作背景(2)全文解析:逐句解读、韵律、对仗、意境(3)意象与意境:画楼西畔桂堂东等(4)表现手法:拟人、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与《菩萨蛮·温庭筠》风格相近的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2.过程与方法: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②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教材分析】《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
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能够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理科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已经系统学习过词的有关知识及部分作品,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但理科生诗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闺怨题材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及情感内涵,诗歌的深层意蕴、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对于理科生都是一种较难进入的情境。
本堂课,更注重将“想象”“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鉴赏方法之外,还能够发挥想象,将诗歌转化成优美的散文。
在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做到审美与实用兼顾。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②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投影木心的《从前慢》节选)木心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明确:从前、慢、爱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与痛。
这首词的词牌叫菩萨蛮。
(PPT切换标题板书:菩萨蛮温庭筠)一、初读入境﹒感知情韵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
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
3如今这首天簌梵音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
但今人根据词的内容演绎的一首歌却流传甚广,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跟着音乐的旋律,想象在那样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喧嚣的从前,看一看她们的世界里发生着什么?她们的快乐和忧伤是否同我们一样?(PPT切换音频文件)1.欣赏姚贝娜《菩萨蛮》曲,感知情韵。
初读这首词我们会觉得它很美。
有一句前人的评价,说它:“意象绵密,富丽精工。
”但是当这首曲子为我们演绎完之后,大家心里忽然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明确:忧伤、悲伤。
(板书:忧伤)这就是我们读一首词的时候,要把握的第一个东西,感情基调。
这是一首快乐的词,还是一首忧伤的词?这是一首忧伤的词。
为什么忧伤,我们带着这样忧伤的情绪,找同学给我们朗读这篇课文。
2.结合预习,学生朗读,吟咏词句,感受诗歌的情感意韵;二、再读入情﹒以情感情经过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与诠释,我们对词的内容已经有了更为细致的体会,请思考后回答两个问题:(PPT切换两个问题)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人?明确:女人、思妇。
这首词写了一个女人的忧伤。
(板书:思妇)问题2:是什么令她忧伤?你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的?明确: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思念、期盼(可是亲爱的,你却不在我身边)描写的是一个思妇,说她在思念远方的情郎,从哪句看出来的?明确:“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太阳都起了这么高了,我还不起来,我都没有人看有点可惜,又说“我好漂亮啊,好棒啊”可惜没有人看;而金鹧鸪,“只今惟有鹧鸪飞”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忧愁、孤独,象征比较消极的意象,放在这里表示孤独的情绪。
鹧鸪本身是一个孤独的意象,你说在这里隐含着消极的情绪,但是她说“双双金鹧鸪”,怎么理解?明确:反衬自己。
通过鹧鸪来反衬,反衬什么?自己孤苦一人,没有人陪,反衬自己的孤独。
(板书:孤独)“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懒起”和“弄妆”是什么手法?描写的是她的什么?明确:动作描写,因为,亲爱的,却不在我身边。
所以我没有意思,了无意趣,从这个慵懒的行为,看出她内心慵懒的空虚的状态(板书:空虚、慵懒)什么令她忧伤?除了这种空虚、孤独,还有什么?明确:美好年华同样令人感伤。
因为没有人欣赏。
这个在古诗中大家常看见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板书:年华逝去,无人欣赏)所以她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
那么我们基本上对为什么写金鹧鸪,是反衬手法,还有呢,“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是动作描写,来表现她的慵懒和空虚,还有哪句没提到啊?明确:“小山重叠金明灭,云绕欲度香腮雪”。
小山重叠”这句本来是写卓文君的,是写她面容姣好、眉如远山,所以有“远山眉”。
小山眉经过了一个晚上之后,现在有点浓淡不均了。
然后“金明灭”,头上画的鹅黄,经过一个晚上之后也有点不均匀了,是吗?为什么要写她的残妆?明确:她头一天晚上辗转难眠,带妆入睡?睡着之后这个妆就带到第二天。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残妆。
“鬓云欲度香腮雪”还是很美,形容秀发的浓密和黑。
还有蓬松、柔软的特点。
“香腮雪”,香,是嗅觉的,所以一个从视觉的角度一个从嗅觉的角度,又写头发,又写“香腮”,表现她姿容的美好。
所以这句话还是表现她美啊,那美的作用知道了,表现她的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反衬。
无人欣赏无人陪伴的孤独三、知人论世﹒观情外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温庭筠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暖男,他好像就在那个女子的旁边,他看到了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是她的发丝、一缕气息。
所以:(PPT切换,知人论世,观情外情)温庭筠是谁?他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他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人,这样一首词?四个人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然后把本组的意见汇总,形成结论,我们组支持哪种看法。
(PPT切换,温庭筠背景知识)明确四个信息点,作为讨论的依据。
第一、据说长得很丑,但是才华横溢,号称温八叉。
第二、恃才不羁、讥刺权贵,取憎于时,被当时的人排挤,所以终身不得志,混迹青楼。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
因为混迹青楼,所以成了妇女之友。
第三、精通音律,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第四,什么是花间词派?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PPT切换)思考:温庭筠多以女子身份写相思怨离,词中是否有所寄托?明确:有所寄托。
理由一、“香草美人”的传统。
理由二、诗歌中主客颠倒的传统;理由三、向往爱情说;理由四、向往君王说;理由五、寄托对女子的同情没有寄托:理由一、性格说;理由二、花间词审美取向说;(我的观点)有寄托。
一个是,以女人的身份来寄托,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传统,在我们古诗词中由来已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开了一个不好的滥觞,张宏杰有一本书叫《中国国民性的演变》说,在中国的文人心里有一种叫妾妇心态,把自己当做一个女人,希望得到君主的恩宠,这类表达太多啦!比如说: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还有白居易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等等,以女人的身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所以无论是空虚也好,怀才不遇也好,这一类的性格特点与文人的心态一一对应。
思妇的忧伤其实是文人的忧伤,这是闺怨诗的特点。
(板书:文人忧伤)四、抚今追昔﹒释卷问情从词中走出来,放下书卷。
(PPT切换,抚今追昔释卷问情)总结闺怨诗的思想内容,表达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寂寞,她们空虚和慵懒的生活状态,她们对年华逝去无人欣赏的担忧。
有时会寄托文人怀才不遇的忧伤,还有对女子命运的同情。
风格浓丽琦艳,用很多漂亮的意象。
(板书:同情自况)正因为如此,我对这类诗有了一个看法:这类诗美则美矣,读起来总觉得,它少了沉甸甸的重量。
它既没有李白的奔放和豪情,也没有苏东坡的旷达乐观。
这类诗在讲一件事:她们用尽一生在等待一个人,而当这个人没有来的时候,只剩下无边的空虚和寂寞。
所以这类诗的思想内涵,用《红楼梦》里的词是:板书:情不情?把自己全部的热情投注到无情的人、无情的体制,最后只能剩下空虚之后的空虚。
也正因如此,花间词很快就衰微下来,被南唐后主的士大夫之词取代,从而一扫五代颓靡之气,开宋词千姿百态之风。
与情不情相比我更欣赏《红楼梦》中的另一个词,叫情情。
对有情的人、有情的事有情,对自己有情。
用心地去经营自己,然后把自己的感情用在对的人、对的事、对的时候。
对自己有情,才能对天下有情。
萧红,著名的女作家说过一句话,“女人,唯有自己有能力和勇气扶持自己的冷热悲欢时,才有真正的幸福。
”男人也是如此。
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然后,我们才可以去对别人用情,对这个世界用情。
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板书:情不情情情)五、作业1.背诵这首诗;2.搜集温庭筠更多作品,深味绮艳闺情之后故事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