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合集下载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奢壹原二景dl;-爱i—■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87O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l一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问,我国共发生大水灾l6o0多次,大旱灾也有l6o0多次.l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l5O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O多亿元.另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到我国l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另外,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其来势汹涌.目前,石漠化总面积已达28万平方千米,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有l3万平方千米,广西8.9万平方千米,云南6.1万平方千米,由于喀斯特地区表层泥土很薄,流失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再生(据专家对喀斯特地区岩石的分析.岩石风化成l厘米土层,约1.2—3.2万年时间).因此,它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李桦3.生物灾害我国每年遭受各种病虫灾害面积达l700多万公顷.恶性杂草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3O千米的速度向内地推进,而且它的种子随风飘扬,所经之途,楼顶,路旁,桥梁等,它都可扎根,安家落户,繁衍;同时,它的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带形成生态灾害,使河湖发生富营养化,阻塞河道等, 当地政府部门为其大伤脑筋,每年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如1979年一1931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在200万公顷左右,森林病虫害平均每年达lO00万公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约l3O万公顷.就全国来说,每年因虫,鼠,杂草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lO—l5亿元,粮食损失约5O亿千克.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l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目前已查明我国共发育有较大型的泥石流2000多处,崩塌3O00多处,滑坡2O00多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6个县的上万个村庄,l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O00多千米铁路线受到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1.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因降水条件而产生的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旱灾是以大范围面状出现的,涝灾则多集中于平原河谷,以面状或带状分布.暴雨灾害则以东南沿海及川西山地等地区最为严重,而且以带状或集群分布为主.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2.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灾害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它也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土壤盐碱化则以片状或斑状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河套平原,东北西部及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辽,粤,冀,闽等近岸,近海海域,其中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又是赤潮多发区.3.生物灾害在全圈._.追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其空问分布特征则多以面状或斑状分布为主.例如蝗虫的发生与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区为大兴安岭北段,晋北山地,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及新疆地区.4.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板块麓合残附近以及地质构造带上地震有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西北及川西地震带;滑坡泥石流灾害则在山地及切割高原呈集聚分布,其发生亦与气候及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滑坡泥石流多发重发区,华中及黄土高原地区为次多次重发区.▲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开城中学(233366)理轰百2003年第5期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繁,自然灾害也相继发生。

气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面对这些灾害时,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讲解将结合实际案例,从气象灾害的类型、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暴雨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导致的。

例如,2016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气候长期缺水导致的天气现象,会造成农作物歉收、草原干燥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扰。

3. 高温热浪灾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气温高会导致人们中暑、耕地干旱等问题。

2019年欧洲高温热浪灾害,导致多国出现高温纪录,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4. 风灾: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等,会给当地带来狂风暴雨、倒塌房屋等问题。

2018年台风“山竹”袭击广东,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冰雪灾害:主要包括冰雹、冰冻、雪灾等,会给农作物和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2010年北京冰雹灾害,给当地农业和交通造成了重大损失。

以上仅是气象灾害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防灾减灾措施1. 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2)加强河道的治理和维护,防止河水泛滥;(3)建设防洪堤坝,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干旱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2)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农田灌溉面积;(3)推广耐旱农作物,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4)开展干旱监测,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在中国,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还可能引发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干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如大气环流异常、季风进退异常等导致降水偏少;二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水流溢出河道,淹没低洼地区的现象。

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暴雨洪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候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其次,地形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也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虽然会带来严重的灾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伏旱时期的高温和干旱。

(四)寒潮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的过程。

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

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影响。

它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

(五)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是指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通常指日最高气温超过 35℃的天气。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洪涝 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 台风 寒潮
另外:沙尘暴、干热风、焚风、雪 灾、冷冻、风灾、冰雹、浓雾等
干旱
洪涝灾害
寒潮 台风
沙尘暴
种类多
气 象 灾 害 的 特 点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 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3.旱灾的特点: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 间长,影响范围广。 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 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 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 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5.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防止水土流失重点: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都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
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
洪情况。
因此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 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干旱
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旱灾:因气候干旱而造 成工农业生产出现损失 的状况。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和江淮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 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 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 性干旱。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分析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 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 要性。 3.掌握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 要气象灾害 【重点、难点】 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 成原因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谁规定?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则涉及到众多领域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气象灾害的种类。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热带气旋、暴雨、洪水、干旱、热浪、寒潮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

例如,热带气旋的形成,通常需要有特定的海洋和大气环境条件;而暴雨的形成,则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和适当的冷却条件。

因此,这些气象灾害的种类,是由科学家通过对气候系统的研究和理解,以及对历史气候数据的分析,逐渐确定下来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气象灾害的级别。

气象灾害的级别,通常是根据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影响较小的气象灾害,其级别较低;而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其级别较高。

例如,热带气旋的级别,通常由其最大持续风速决定;而洪水、干旱等灾害的级别,则可能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因素决定。

因此,气象灾害的级别,也是由科学家通过对灾害的实地观察和评估,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逐渐确定下来的。

那么,这些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谁来规定的呢?实际上,这主要是由各国的气象部门和国际气象组织来负责的。

在我国,国家气象局就是负责制定和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机构。

世界气象组织(WMO)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它负责制定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标准和规范,包括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的规定。

总的来说,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是由科学家们通过对气候系统的研究和理解,以及对历史气候数据的分析,逐渐确定下来的。

这些规定也需要得到各国的气象部门和国际气象组织的认可和实施。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我们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也将更加深入和完善。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象灾害

思考:
1.搜集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①由于气候干旱, 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 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 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 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 暴多发。
探究活动: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 防治措施。 提示: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 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 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 、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 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条件。
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 于夏发生 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 业发达,用水量大。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 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 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 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四、沙尘暴
1、概念:
——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 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 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种类。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干旱
灾害特点:大气中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旱、严重缺水;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华北平原易发生旱灾.此种灾害导致粮食不易生长。

2.暴雨洪涝
灾害特点: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时空分布: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寒潮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寒潮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受寒潮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
区,其简称是内蒙古。

4.台风
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春季,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降水少。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产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每年由于洪涝、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遭到了极大的缺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吧!洪涝洪涝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畜生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少等灾害。

洪涝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缺失相当严重。

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缺失达2000亿元。

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洪涝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进程,在地势低洼、地势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乃至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缺失。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产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台风台风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卑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因其造成的缺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缺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另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给农业和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市13个县(区、市)3.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重。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大雾、冰雹、雷暴、龙卷、大风、热浪、干热风、连阴雨等。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沙漠化、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严重等。

暴雨洪涝1。

概述洪涝通常是它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

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例如,1954年是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3.3万人死亡。

根据洪涝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不同,可分为洪灾、涝灾。

湿害。

其中:洪灾是指因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依照江河洪水成因的不同,又有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又以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涝灾是指因长时间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湿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灾害。

气象灾害知识介绍

气象灾害知识介绍
-02-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
1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 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2 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 特殊行业外)
台风如何预防
3
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 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 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4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 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 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 大风扰动,引起海 岸水面异常升高,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 象
危害地区
台风的危害
•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
• 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 灾最为严重
台风的危害
-01-
•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 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 4月和 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冬半年 高纬度 地区
寒潮的形成
接收到太阳光热很少
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力强
气温 很低
干冷空气 堆积,形 成密度较 大的冷气 团
强冷空气从 高纬向低纬
移动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 阴山、秦岭和南岭等, 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 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 对温暖,灾害减弱
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 广、灾情最重。
-02-
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 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 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 缺水的一种现象。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雷电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一)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之一。

其成因主要为长时间连续的强降雨,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此类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是沿海地区和江河中下游地区。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严重缺乏,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是由台风引起的风、雨、潮等自然灾害的总称。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

(四)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指因雷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事故。

我国雷电灾害多发于夏季雷暴频繁的地区。

三、防灾减灾对策(一)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针对各类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自动气象站等手段,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二)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雷电防护设施建设,减少雷电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途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让公众了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综合治理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类型,制定综合治理策略。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气象灾害种类和级别是由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且颁布通过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下面罗列的是我国有关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扩展资料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在中国,干旱的分布范围广泛,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伏旱,西南地区易发生冬春连旱。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二)洪涝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影响交通运输,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入侵时,会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北方地区受其影响较大。

寒潮可能会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畜牧业生产,还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五)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洪涝灾害(一)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

“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

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

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

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

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

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也是风灾、澌潮灾和水灾的主要来源。

因此,热带气旋有利也有弊。

利的一面是,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缓解。

害的一面是,热带气旋有许多次生灾害,如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寒潮与冷冻灾害
·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

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

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

·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可分为冷害和冻害
┄冻害:指近地面空气温度从0?C以上骤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当一段时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动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

冻害包括积雪(雪灾和白灾)、冻雨(雨凇)、霜冻害、积冰、冻害等5种。

┄冷害:指农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农作物生长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

冷害包括低温害、倒春寒、寒露风等。

我国冷冻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广、季节性和时段性强、地域性强。

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又称“倒春寒”;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后低温冷害,又称“寒露风”。

冷冻害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灾害中的水污染;地质灾害中的沙漠化。

◆风飑灾害
风飑灾害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

这种灾害易引起山洪暴发、交通通讯受阻、人畜伤亡、交通事故、灾难和火灾等问题。

风飑灾害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或冰雹,来势迅猛,危害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有的人也称它为局地风暴),但破坏性很大。

风飑灾害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风灾(包括雷雨大风和龙卷);二是雹灾;三是暴雨洪涝。

当形成灾害时常常都有,但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时三并重,有时二种或一种灾害为主。

除了旱灾、雨涝、热带气旋、冷冻和风飑等主要灾害外,我国还有一些危害仅次于上述灾害的气象灾害。

暴雨是种重要的气象灾害。

它不仅是产生洪水灾害的原因,而且还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暴雨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一般说,年雨量较大的南方的暴雨频次远高于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条件不如南方,雨水汇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灾害也更为严重。

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

特别是冬、夏季风的锋面的雨带和台风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高温和干热风
我国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高,高温也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灾害。

如果把气温大于35?C作为炎热日,那么我国东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现炎热日。

其中东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纬26~30?之间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许多地方超过40天。

特别是在南方,盛夏高温高湿往往同时出现,这就更加阻碍人体汗液挥发,因而更觉闷热难当。

近几十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增加了热害的严重性。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以至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对露天作业和年老多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

容易造成中暑、机体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称为热害,这种危害常常造成农作物减产。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它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灌浆乳熟阶段至腊熟前期,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白灾和黑灾
白灾与黑灾是我国冬季北方牧区严重的自然灾害。

白灾是降雪过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引起的灾害。

黑灾是降雪过少,干旱无水所产生的灾害。

我国牧区白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份,尤以11月份和3~4月份发生频次多,危害重。

而它影响的牧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牧区、青藏高原牧区、新疆北部山区和祁连山牧区。

黑灾主要发生在我国牧区的无水冬牧场。

这种牧场因牧草生长季节无水饮用而无法利用。

只有在冬季形成稳定积雪后才能利用。

因此无积雪或少积雪的年份,因牲畜吃不上雪,在这里放牧会遇到灾害,就形成了黑灾。

黑灾发生的牧区以我国西部的牧区居多。

·低能见度灾害
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直径2~15微米)汇集在帖地面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现象。

在大雾出现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此,我国有雾的地区大都在东南部降水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西北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则很少见。

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而四川省重庆市是多雾的城市,每年平均有69个雾日,最多一年达148天,被称为“雾都”。

由于我国主要雾区位于人口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这里也是交通运输最为频繁的地区,这就使得雾成为因能见度下降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大沙暴是大风造成的恶劣天气现象。

大沙暴使大量的尘土卷入空中,能见度急剧下降,几米外不辨人影。

它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卷走表土,破坏农田,吹走人畜,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大沙暴属于风沙的一种。

风沙包括沙尘暴(能见度小于1公里,大气混浊)、扬沙(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大气混浊)、浮尘(是尘土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日色晦暗,无灾害的大气现象)。

大沙暴多以干旱地区为主。

风沙吹走地表肥沃的表土,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大雪暴在我国除南岭以南及云南大部分地区外,各地都可能出现。

出现大雪暴时,满天雪花,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下,加上地上积雪一时无法融化,严重影响交通运输。

此时,不仅机场关闭,公路、铁路运输也可能中断,城市内的交通运输也要受到严重影响。

牧区若发生大雪暴,往往造成与外界的联系及供应中断,人畜缺少食物,因饥寒导致疾病甚至死亡,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不正常地使用化学物品(如氟,各种农药),从而又出现一些新的气象灾害,如酸雨、大气污染;加重了一些已有的气象灾害,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El Nino和La Nina、高温热浪、紫外线辐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