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及标准
影响广东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影响广东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影响广东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发布时间:2006-11-3 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出现频繁,一年四季均可产生,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因此人们很有必要对我们生活的大气空间内可能发生的天气灾害作一定的了解,争取做到防范于未然。
现逐一介绍如下:(一)寒潮和冷空气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制定的《广东省各类主要灾害性天气标准》的规定,受大范围冷空气侵袭,致使日平均气温在冷空气到达后一天内急剧下降8℃或以上、或两天内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C或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至5c或以下,这种北方来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
其标准(见表8)。
影响广东的寒潮,以广州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出现0.7次左右;粤北出现的机会较多,南部沿海出现机会少。
它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现,1月份出现次数最多。
寒潮入侵时,本地天气特点是气温骤降,气压急升,吹大北风,冷锋过境时有雨或雪;而后若受冷高压脊控制,辐射冷却剧烈常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如冷空气不断补充,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低温霜冻维持时间较长。
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大风和冻害。
冻害会给越冬各种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和水果,以及养殖业等造成较大的损失。
(二)低温和霜冻根据本台的规定,低温定义:本省某预报片≥1/3站点日极端最低温度小于等于5℃,则称该片达到低温;某市日极端最低温度≤5℃,则称该市出现低温。
广州市历年最低温度:57年2月11日,0.0度。
霜冻定义:当某气象站某天观测到地面有白霜或地面最低温度≤+0℃或地面有结冰时,则称该地出现霜冻或结冰。
视霜的严重程度分轻霜和重霜。
低温霜冻是冷空气南下导致产主的,通常它主要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现。
主要造成冻害。
广州无霜期平均有330到359天,广州市为347天。
广州市历年平均有2.6天出现霜、初日为1月2日、终日为1月19日。
(三)低温阴雨本省定义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标:中南部2月1日起、北部2月21日起出现:(1)日平均气温≤12.0℃,且持续≥3天;(2)日平均气温≤15.0℃,日照≤2.0小时,且连续≥7天。
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灾害种类术语解释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亚灾种。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亚灾种。
5.低温冷冻灾害:指气温降低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绝收,或因低温雨雪造成结冰凝冻,致使电网、交通、通信等设施设备损坏或阻断,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自然灾害。
6.雪灾:指因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严重影响人畜生存,以及因降大雪造成交通中断,毁坏通信、输电等设施的自然灾害。
7.沙尘暴灾害:指强风卷起大量沙尘导致地面能见度小于1公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8.地震灾害: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功能破坏的自然灾害。
地震震级采用中国地震局公告的地震震级填写。
9.地质灾害: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且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亚灾种。
10.海洋灾害: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在海上或海岸发生,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沙尘暴天气等级 标准
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现象,其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沙尘暴天气,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灾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沙尘暴天气带来的危害。
一、中国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沙尘暴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管理办法》,根据沙尘暴的强度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沙尘暴天气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
其中,蓝色预警表示轻度沙尘暴,能见度在1000米至5000米之间;黄色预警表示中度沙尘暴,能见度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橙色预警表示重度沙尘暴,能见度在200米至500米之间;红色预警表示严重沙尘暴,能见度小于200米。
二、美国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美国国家气象局将沙尘暴天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1英里至2英里之间;中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1/2英里至1英里之间;重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小于1/2英里。
三、澳大利亚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澳大利亚气象局将沙尘暴天气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1000米至5000米之间;中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200米至1000米之间;重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小于200米。
四、沙特阿拉伯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沙特阿拉伯气象局将沙尘暴天气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1000米至5000米之间;中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在200米至1000米之间;重度沙尘暴指能见度小于200米。
五、对比分析。
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家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国在划分沙尘暴天气等级时都是以能见度为主要标准。
同时,不同国家对于沙尘暴天气等级的划分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受到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救灾措施,以减少沙尘暴天气带来的危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6、森林生物灾害(1)森林病害:2918种;(2)森林虫害:5020种;(3)森林鼠害:160余种。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暴风雪、冰雹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御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影响1.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异常大的降雨天气,导致水稻、玉米等作物被淹没,甚至引发山洪泥石流,严重危害农田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长期偏少或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天气现象,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土壤缺水,影响农业生产。
3. 暴风雪暴风雪是指寒潮过境时,降温速度急剧并伴有强风和降雪天气,导致部分农作物被雪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4. 冰雹冰雹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具有一定透明度,在雨滴凝结而成的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降水物。
冰雹坠落时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减产、草场受损、果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提前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耐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能够减少损失。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预防暴雨冲刷,减轻暴雨对农田的危害。
4.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对于容易积水的地区,在农田中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积水对农作物的损害。
5.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棚架、温室大棚等,提高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6. 采取适时的农业措施在暴雨来临之前及时收割农作物,挖排沟排水,随时关注气象预警,做好农业生产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应对气象灾害的一项重要举措。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洪涝 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 台风 寒潮
另外:沙尘暴、干热风、焚风、雪 灾、冷冻、风灾、冰雹、浓雾等
干旱
洪涝灾害
寒潮 台风
沙尘暴
种类多
气 象 灾 害 的 特 点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 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3.旱灾的特点: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 间长,影响范围广。 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 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 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 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5.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防止水土流失重点: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都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
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
洪情况。
因此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 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干旱
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旱灾:因气候干旱而造 成工农业生产出现损失 的状况。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和江淮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 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 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 性干旱。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分析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 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 要性。 3.掌握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 要气象灾害 【重点、难点】 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 成原因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产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每年由于洪涝、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遭到了极大的缺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吧!洪涝洪涝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畜生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少等灾害。
洪涝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缺失相当严重。
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缺失达2000亿元。
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洪涝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进程,在地势低洼、地势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乃至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缺失。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产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台风台风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卑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因其造成的缺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缺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另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给农业和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市13个县(区、市)3.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重。
气象灾害
1.2013年国内10大天气气候事件2.沙尘天气的分类及尘暴天气过程;沙尘暴的形成的条件(1)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1)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2)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后两种是三个基准站,前两个是5个及以上基准站)(3)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3.灾害两个基本属性;气象灾害的分类情况;度量农业灾情的指标;灾害链现象(1)灾害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2)分类情况:按照灾害发生的因果关系可将某些灾害区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按形成过程分类:突发型气象灾害、缓发型或累积型气象灾害根据灾情轻重可将气象灾害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和微灾按对受灾对象的影响来分类: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潮、低温冷害、冰雹、龙卷风、暴雨、干旱、热带风暴等等(3)度量农业灾情的指标:灾情指一个地区受灾后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影响和生态破坏。
主要有以下几类: 1)空间指标。
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
2)时间指标:包括灾害持续时间、成灾时间及连续成灾时间。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极端天气标准
极端天气标准通常根据具体的天气现象和其影响程度来定义。
例如,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1小时降水量达70毫米以上,或6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另外,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即气象因素致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
还有大风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即预计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
以及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即预计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冰雹直径在2厘米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这些预警信号是气象局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和预测来发布的,旨在提醒公众注意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除了暴雨、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外,其他常见的极端天气还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
这些天气现象都可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在气象学中,对极端天气的定义和标准会因不同的地理区域、气候类型和时间尺度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现象,其定义和标准可能与寒带或温带的气象预警信号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极端天气的标准是根据具体的天气现象和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定义的,旨在提醒公众注意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释义
(一)自然灾害:指地震、海啸、雷击、暴雨、洪水、暴风、龙卷风、冰雹、台风、飓风、沙尘暴、暴雪、冰凌、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下沉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现象。
1、地震:指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或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面震动。
由于地震的强度不同,其破坏力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保险针对的是破坏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的有关规定,震级在4.75 级以上且烈度在6 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2、海啸:指由于地震或风暴而造成的海面巨大涨落现象,按成因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种。
地震海啸是伴随地震而形成的,即海底地壳发生断裂,引起剧烈的震动,产生巨大的波浪。
风暴海啸是强大低气压在通过时,海面异常升起的现象。
3、雷击指由雷电造成的灾害。
雷电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雷击的破坏形式分直接雷击与感应雷击两种。
(1)直接雷击:由于雷电直接击中保险标的造成损失,属直接雷击责任。
(2)感应雷击:由于雷击产生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使屋内对地绝缘金属物体产生高电位放出火花引起的火灾,导致电器本身的损毁,或因雷电的高电压感应,致使电器部件的损毁,属感应雷击责任。
4、暴雨:指每小时降雨量达16 毫米以上,或连续12 小时降雨量达30 毫米以上,或连续24 小时降雨量达50 毫米以上的降雨。
5、洪水: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
但规律性的涨潮、自动灭火设施漏水以及在常年水位以下或地下渗水、水管暴裂不属于洪水责任。
6、暴风:指风力达8 级、风速在17.2 米/秒以上的自然风。
7、龙卷风:指一种范围小而时间短的猛烈旋风,陆地上平均最大风速在79 米/秒-103 米/秒,极端最大风速在100 米/秒以上。
8、冰雹:指从强烈对流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直径大于5 毫米,核心坚硬的固体降水。
9、台风、飓风:台风指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 级或以上,即风速在32.6 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一种与台风性质相同、但出现的位置区域不同的热带气旋,台风出现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而飓风出现在印度洋、大西洋海域。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闪冕,酸雨,覆雪,冰拨,这些都是我们可能在听天气的时候都很少听到的气象名词。
除了丰富的气象名词,你知道吗,因为高层幅员辽阔,地质多样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各种地形地貌,从而也导致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严重的国家之一。
就像现在的梅雨季节,南方的很多城市出现了内陷,因灾受难的群众成千上万。
每天看天气,我们也发现了会有各种不同的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种类和等级也都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划分。
这些气象预警,警示了人民群众做好准备。
当然这些预警也都是由专业的人员机构来规定的,做这项事情的就是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了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然后和国务院有关部分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范围内的灾害防御工作。
地级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就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按照职责的分工,一级一级做好本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
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1. 气象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暴风雨、雷暴、龙卷风、台风、暴雪、干旱和洪水。
这些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可能发生,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2. 暴风雨暴风雨是一种强风和降水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降水和极大的风力。
暴风雨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暴风雨还可能造成树木倒伏、电线断裂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3. 雷暴雷暴是一种伴随有雷雨和强风的天气现象,常伴有强降水和冰雹。
雷暴天气可能引发洪水、闪电、风暴潮和暴风雨。
雷暴天气还可能造成建筑物受损、树木倒伏和电线断裂等问题。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风旋涡,通常伴随有激烈的降水和雷雨天气。
龙卷风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对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灾难性影响。
龙卷风还可能引发飞脱物、水库泄洪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5.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系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飓风。
台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造成广泛的破坏,包括房屋、农田、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
台风还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
6. 暴雪暴雪是一种强风和大雪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发生。
暴雪可能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和生活救援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影响。
7. 干旱干旱是由于长期缺乏降水而导致土壤和植被严重干旱的天气现象。
干旱可能对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8. 洪水洪水是由于大雨和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位上升的天气现象。
洪水可能引发河岸决口、农田淹没和城市积水等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9. 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对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和破坏。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0.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需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学第二章气象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22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分。
(一)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受季风影响,当季节回暖,低纬度
的暖湿气团从南向北推进并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而随着季 节的变冷,极地高纬地区的干冷空气侵入我国,在两种不同气 团的交汇和不断变化中,气象灾害的出现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
根据灾情轻重可将气象灾害划分为巨灾、大灾、中
灾、小灾和微灾。
灾情大小分为人员上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折算金额两个方面 。
2022/1/8
9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分。
3、按照因果关系分类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4、按对受灾对象的影响来分类
如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潮、低温 冷害、冰雹、龙卷风、暴雨、干旱、热带风暴等等。
2022/1/8
3344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分。
寒潮的出现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据统计,影响我国的寒潮 平均每年约5次,但多的年份可达10次,少的年份只有2次。
例如,1968年冬到1969年春多达10次,其中直接影响长江 中下游就达7次,而少的年份如1972年冬到1973年春只有2 次,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的则只有1次。
2022/1/8
1100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三十分。
综合考虑气象灾害的成因、性质、地理分布、受 害对象等情况分为10类
干旱、暴雨和洪涝、热带气旋、高温热浪、冷冻害、冰雹、雪灾 、连阴雨、沙尘暴、其它(大风、浓雾、酸雨、霾等)
引起的次生灾害有:森林和草原大火、洪水、泥石流、滑坡、 崩塌、风暴潮、巨浪、沙漠化、冰凌
象灾害。相反却显示出了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不均匀,年 际变化明显的特点。
灾害预警
一、填空题(17题)1、根据《关于下发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灾害性天气预报种类:冰雹、雷暴、中雪、大雪、暴雪、雾、浓雾、强浓雾、冻雨、霜冻、地质气象灾害(大于3级)、大雨、暴雨、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风向、风速)、高温、强降温、森林草场火险等级(大于3级)等。
2、根据《关于下发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强浓雾”是指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3、根据《关于下发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强降温是指: 24小时内最大降温达8℃或以上4、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每天制作和分发两次,早晨制作和发布未来12、24、48小时预报;下午制作和发布未来12、24、48、72小时预报。
5、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
6、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7、气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号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9、出现实况12小时内降水量已经达到53mm,并且降水可能持续,应当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10、根据预报,未来3小时的降水将超过100mm,应当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11、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编码由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固定数字“0”,代表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后两位数字代表项目。
12、由于前期连续降温,目前地表温度低于0℃,此时降水量较大,根据预报未来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路面结冰现象,我们应当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13、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14、根据《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大雨和暴雨的标准,在年降水量小于等于300毫米的地区,由所在省(区、市)气象局自行规定大雨和暴雨的标准,并报中国气象局备案,其它地区按目前中国气象局业务规定标准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及标准
暴雨(日雨量≥50mm);
大暴雨(日雨量≥100mm);
特大暴雨(日雨量≥200mm)
大风(瞬间极大风速≥16米/秒、7级以上称为大风);
强风(平均风速≥10、8米/称、6级以上的风);
飑(实发强风,出现时风向实变、风力实增、气温剧降,且常与雷暴、冰雹同时存在的天气,而产生以上天气的一条狭窄地带则称为飑线);
龙卷(积雨云底下垂的漏斗云接触地面,带来旋转风等剧烈天气的总称);
雷暴(积雨云放电的声光现象);
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对本地有影响是指本地范围内出现由热带气旋的直接环流引起的6级以上的强风和暴雨以上的降水);
干热风(多出现在春示夏初温暖季节的一种干而热的风一般取最高气温≥25℃,最小相对湿度30%,风速≥4~5米秒作为干热风标准,内陆常见,常见,本市少见);
冰雹9发展强盛且生命期长的积雨云等强风暴系统所产生的固态降水现象,本市极少见);
寒潮(受强准空气侵袭,日平均气温一天内下降8℃以上,或两天内下降10℃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致电5℃以下的天气);
低温:极端最低气温≤5℃的天气;
霜(冰)冻出现水汽凝结成霜或水结或冰或地温≤0℃(天气);
低温阴雨过程: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3天;
高温:夏日最高气温≥36℃的天气,也有把最高气温≥35℃时称为高温天气;旱涝标准:一般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作为评定降水量的偏少,偏多和旱涝轻重程度的指数 R`=
其中R 和R`分别为某地某时段的降水量和当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当R` ≥20%o 为有洪涝,当R时为有干旱;
春旱标准:夏秋连续下雨一日或数日累识雨量≥40mm为透雨以无透雨的连续天数作为划分春季旱情的标准。
具体分析按干旱标准进行。
秋旱标准:夏秋边疆下雨一日或数日累积雨量≥40mm为透雨以无透雨边疆天数作为划分旱情的标准。
具体分析按干旱标准进行。
雾;空气潮湿趋于饱和且近地面有水气凝结现象并影响能见度下降至1公里以内,多出现于潮湿无风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