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课件第1-2章
四、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迹象: 1. 以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为代表的古代社会研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主流 2. 考古学是中外学术交流中开展较早且受国外影响较大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转型的阶段 转型:研究的重心由以年代学为主的文化史研究转向全面研究古代社会
资料发表和研究方面: ✓《中国考古学报》
✓撰写出一批重要的早期研究成果
三、发展和壮大时期(1950年-20世纪80年代前期) (一) 考古研究机构的完善和考古队伍的壮大
首先是考古研究机构的建立和逐渐完善 其次是人才培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二) 考古管理工作的逐渐规范化 考古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相关法规的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三) 田野考古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与发掘水平的提高 (四) 田野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
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持续到抗战爆发,前后也进行了15次 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及大片的祭祀遗存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遗物和有确切单位的甲骨文 培养出一支业务精干、研究水平高超的专业队伍
确立了和殷墟商文化属性上更为接近的新文化——龙山文化 辛村、山彪镇和琉璃阁等重要的两周墓地 北平研究院:燕国都城遗址;宝鸡斗鸡台遗址; 西湖博物馆:良渚文化 西南和西北地区零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日本学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田野考古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 我们认为,把安特生发现和确立仰韶文化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
比较符合中国考古学发展历史的实际
(二)起步和初步发展时期(1931-1949年) 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用火遗迹
北京人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的发现和确立 周口店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37年夏天抗战爆发,前后连续进行了15次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840年以前),实现了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埃及学的形成、温克尔曼写成《古代美术史》、汤姆森提出“三期说”等。
第二个阶段是考古学的发展与成熟期(1840—1960年),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由欧洲、近东扩大到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蒙特柳斯提出系统的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等,科学的考古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第三个阶段是持续发展期(1960年以来),考古研究从文化谱系和编年工作转向阐释考古现象。
这一时期见证了“新考古学”及其他考古学流派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考古学的进一步世界化,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兴盛发展。
第一节欧美考古学简史人类探索过去的好奇心不难理解。
目前所知最早对古代实物进行探索的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
无独有偶,按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在公元前1世纪收藏“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然而在考古学或古物学研究出现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过去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文字记载、宗教信仰、口碑、传说和迷信。
直到中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至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古物的兴趣。
考古学是从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出现。
一、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年以前)(一)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15世纪后半叶,罗马收藏之风兴起,教皇、红衣主教和显贵们纷纷把自己的别墅装点成古代艺术的宝库。
第二节 中国考古学简史
第二节中国考古学简史在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考古学产生相对较晚,而且是随着西学东渐而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但在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从比较早的时期开始,不同时代的文人学者就对古代遗存,特别是古代文物有着传统的喜好。
不过,这些研究古代器物的学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了丰富的古代历史的研究,但是最终也没有直接演变为现代考古学。
一、金石学和考古学的传入(1921年以前)(一)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古人在追寻自己的历史时,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埋藏于地下的古迹和古物。
根据对古器物的收集方式和研究深度,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零星发现和研究阶段(北宋以前时期)北宋金石学产生之前,人们对地下出土的古器物和古文字资料虽然比较重视,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引用他实地调查到的古迹材料。
如在《春申君列传》中提到考察春申君故居的情况:“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他也曾“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① [加拿大]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2版),陈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汉武帝时,曾有人得宝鼎于山西汾水,献于汉武帝,故将此年改元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所献宝鼎实际上就是商周时期青铜鼎。
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美阳(今武功)得鼎,献之”(《汉书·郊祀志》)。
好古文字的张敞对这件“尸臣”鼎铭文进行过考释。
东汉时期,许慎在撰写《说文解字》时,曾注意收录和参考郡国山川出土的钟鼎彝器之上的“前代之古文”。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盗掘魏王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后经过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释读和考订,最终整理和编次为《纪年》、《易经》、《国语》、《穆天子传》等十几种古书共七十五篇。
这些古书被后人统称为《汲冢书》。
北魏时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其中对各地的古城、陵墓、寺庙、碑碣以及其他史迹多有记述,许多现在已经损毁不存,其价值甚大。
考古学概论(二)
(二)金石学形成期 (宋)刘畅《先秦古器图碑》 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元)葛逻禄廼贤《河朔访古记》 朱德润《古玉图》 (明)曹昭《格古要论》
(四)金石学兴盛期 乾隆以前偏重于石刻,仅67种著作。 乾隆以后200年达906种。 特点: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广, 产生了一些研究水平较高的综合性著作。 清末至民国初年,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罗王之学)
二、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中国考 古学的萌芽
1、19世纪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丹)汤姆森《北欧古物指南》、沃尔索 《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三期说、类型学 的开端。 1865年,(英)卢伯克:新、旧石器 中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2、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日、俄、英、法等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活 动。 安特生的考古贡献。 1926,李济首次主持田野考古。 1927-1933,中日联合考查新疆。
三、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1、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 古组成立,董作宾、李济。 2、1937年以前的中国考古 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为中心的旧石器时 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黄河流域) 商周至唐宋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3、1937—1949年的中国考古 1937—1945,南方考古,日本在华考古。 1945—1949,田野考古基本停滞,以室内 研究工作为主。
四、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1、考古队伍的壮大和发掘水平的提高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三个阶段) 3、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30多种文 化类型、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史的研究、 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 4、商周考古学的发展 5、秦汉至元明的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二 考古学的产生
• 史前古物学并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探索史前 时代的进一步分类与分期。最终在史前分 期上有突破性进展的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 背景的北欧地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 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 物学的核心方法生物分类学方法,划分了 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 三期说”实践不但成为近代考古学中类型 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 阐明人类文化史的考古学的宗旨。
•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 ,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 野工作者”。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 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 物馆爱德华· 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 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 的开端”;约翰· 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 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 考古学家”。
• 1871年,谢里曼开始发掘希腊青铜时代的 特洛伊遗址,成为近代考古学方法延伸到 后石器时代考古的标志。谢里曼被称为“ 希腊史前考古学的缔造者”。 • 谢里曼的真正贡献与特洛伊发掘的真实意 义在于,地层学第一次运用于石器时代以 后的考古发掘中。他的发掘向世界表明: 用考古发掘工作和对非文字性材料的研究 也可以建立起现代的古代史体系。
• 中国金石学,也叫古器物学,是近代考古 学“西学东渐”之前,中国本土传统“学 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唐,兴盛 于宋、清两代。
• 第一,物质基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 地之一,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二,文化基础。中国拥有最丰富、优秀 的历史文献和精于考据的传统史学体系。
• 第三,精神基础。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和 上层贵族素有重视古物的传统。 • 第四,社会基础。历代盗墓求宝者虽对文 物破坏,但客观上为金石学提供资源。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 分组成。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考古学简史第一节欧洲古物学的发展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遗存感到迷茫。
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作者”。
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的“埃及研究院”。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
后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系。
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用。
考古学专题六讲
考古学专题六讲第一讲:考古学的定义和发展1.1 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人类过去生活方式和物质遗迹的系统发掘、记录、分析和解释,以揭示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1.2 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早期考古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主要依靠探险家、冒险家等个体进行考古发掘。
•现代考古学:20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现代考古学体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包括田野调查、发掘、实验分析等环节。
•跨学科合作:近年来,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跨学科合作,扩大了研究视野。
第二讲:考古遗址与文化层序2.1 考古遗址的类型•聚落遗址:包括城市遗址、村落遗址等。
•墓葬遗址:包括古代贵族、王族的墓葬等。
•工艺遗址:包括冶炼、制陶、制瓷等工艺活动的遗址。
•宗教遗址:包括寺庙、祭祀场所等宗教活动的遗址。
2.2 文化层序与年代划分考古学通过对不同文化层次进行发掘和分析,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代。
常见的划分方法有: - 地层法:根据不同地层中出土的文物类型和特征进行划分。
- 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通过对有机材料中放射性碳14含量的测定,推算出文化层次的年代范围。
第三讲:考古学中的发掘技术3.1 考古发掘的步骤•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确定潜在考古遗址和研究对象。
•试掘:对可能存在遗存的区域进行小规模发掘,初步了解文化层次和遗存类型。
•正式发掘:对确定的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发掘,收集文物和资料。
3.2 考古发掘的技术手段•测绘技术:利用GPS、激光扫描等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精确测量和绘制。
•挖掘技术:利用手工挖掘、机械挖掘等方式,对遗址进行开挖。
•实验分析技术:借助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等方法,对文物和遗存进行研究。
第四讲: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与修复4.1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物可以维护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4.2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防灾减灾:加强文物建筑的防火、防震等安全工作。
考古学简史
(主要参考文献:陈淳《考古学理论》、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
第一节 早期的古物兴趣
考古学是在人类对古物收集和研究的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人类对古物的收集和 研究先是自发的,后来出现了自觉研究 的古物学,最终发展成科学的考古学。 但中西方对待科学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态 度,促使西方后来居上。
碳酸岩、骨牙、 贝壳等
测年范围
5万年以内
3万年以上 10万年以上 100万年以内
数千年至45万年
旧石器时代
第二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 猿、能人到直立人和智人,足有400多万年。 这期间,人类又经历了两次从非洲大陆扩散 到全球各地的漫长过程。环境变迁是促使人 类进化的根本原因,而进化本身又呈现出独 特而必然的镶嵌演化现象。“两次走出非洲” 的观点对“中国古人类是独立进化的”观点 构成严峻挑战,而中外不断出现的新发现又 使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 约13万年前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 并取代了这些地区的古老人类,成为世界各 地现代人的祖先。即“夏娃”理论,人类第 二次“走出非洲”。先前都认为是中国人祖 先的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被否定 。
旧石器时代
两次“走出非洲”地 图
旧石器时代
二、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及表现
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
北京人
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掘现场
“北京人”的石器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的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和峙峪人
1933年山顶洞遗址发掘现场 山顶洞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第二版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第二版第一讲:考古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中国考古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遗址、墓葬、文物等实物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和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讲: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考古学的基本原理是从实物出发,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细致观察和研究,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和文化特征。
考古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发掘、清理、整理、分类和研究等环节,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考古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第三讲: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领域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分为古物考古学、遗址考古学、墓葬考古学、文字考古学等不同的研究领域。
第四讲:考古学的主要发现和贡献中国考古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贡献,例如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祖先——北京猿人和元谋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墓葬和文物,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第五讲: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考古学和历史学是两门相互关联的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通过对实物的研究还原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组织形态,为历史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而历史学则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研究,对考古学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论证。
第六讲: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关系考古学和人类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和文化。
考古学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的文化演化过程,为人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人类学则通过对现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为考古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第七讲: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2 考古学原理
1、民族学与民俗学方法
通过对现存发展较慢的民族进行调查,了解过 去人类发展历程。
该方法建立在人类本身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在 相应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下研究人类早期发展 阶段有极大的作用。如考察陶器的原始制作方法 ,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研究他们的婚姻制度、家 庭、家族、部落、国家以及阶级的起源和发展, 可以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推论。
实物 遗物: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等器物; 遗迹: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 城堡、坟墓等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的研究是以物质的遗存为依据。
研究 范围
物质文化:各种遗迹和遗物; 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 精神文化:美术观念、宗教信仰等。
实物:具有社会性的产物, 而不是个人孤立的、 偶然的作品。 研究方法:遗物和遗迹的整个系列和类型。不 是孤立的、单独的一件器物,否则只能算古董, 而不能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科学资料。 探究: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传统。
二、形制学
又称类型学、器物形态学、标型学。 包括形态和制作两方面含义。
1、形制学的定义
过去人类制造、加工过的物质或痕迹在形态和 制作上的特征。
研究目的:探索它们的发展规律,进而推断时代。 是考古学特有的方法,也是田野考古方法的核心之一。 研究对象:单一遗物或遗迹,或若干种遗物或遗迹的组合 单一的,观察其形制特征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顺序,以探 索其时代性或文化典型性。 若干种组合:观察它们形制特征的共存关系,归纳整个组 合形制在时间上的演变顺序。 作为地区性的文化(类型)及其分期的标志,并进而对整 个文化(类型)的分期或几个地点之间关系提供证据。
④ 地层局限性规律 包括三方面: 第一,地层学不能用于分析地层包含物。但利用包 含物推断年代问题,地层学就只能作为基础,起检 验作用。 第二,地层学只能根据地层关系断定时序。在缺乏 叠压(打破)关系的情况下,地层学对时序的判断 就无能为力,而只能依靠形制学方法。如图 第三,在两个平行材料中,甲早于乙、丙早于丁, 而乙与丁的文化内弃有很大相似或很接近时,难以 判断丙也早于乙(或甲早于丁)。说明地层学在缺 乏地层依据时无能为力的局限性。 考古实践中明确这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将误入 歧途,造成不必要的紊乱。
第3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 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 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 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 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1984年5月10日文化部发布《田野考古
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1991年6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 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各省市 自治区各自分别公布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立各级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在文化部下 设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是我国文物考古工 作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省市自治区设立文物 管理委员会。
1、周口店遗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29年12月
2日,裴文 中发现第一 个“北京人” 头盖骨。
第一个头骨化石模型正面、侧面
周 口 店年 第北 一京 地市 点房 出山 土县
1966
北 京 人 头 盖 骨
2、殷墟遗址——商代甲骨文、宫殿、王陵
1928-1937年,发掘殷墟遗址。发掘
三、清末民国初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敦煌
经卷和汉代简牍的发现,极大的拓展了 金石学的领域,为现代考古学的传入打 下了基础。 集大成的金石学家有罗振玉、王国维等。
近代金石学研究集大
成者。语言文字学家, 甲骨文学家,文物收 藏家。 为“甲骨四堂”之一, 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著《殷墟书契考释》。 是敦煌学的开创者。 二人合著有《流沙坠 简》。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中国考古学在解放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取得 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充实了我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补史、证史和历史 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为古代的科技、水文、地质、文化艺术史以及中外关系 史的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资料。 • 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三十多年来还出版了大批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这些,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的。
器物类型学的运用1933年徐炳昶苏秉琦等人发掘陕西渭河流域周秦及汉代墓葬整理出版了斗鸡台沟东区的周秦墓葬在报告中苏秉琦首创按照器物形制学划分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的共存关系作为分期断代的标准方法为后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制学研究树立了楷模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研究考古学史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考古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直向 前进展的发现记录,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交织着错误的推断和伪 造以及考古学家拒绝历史地对待自己工作的倾向。”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1987年)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的确立
• 考古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 一、考古学出现的背景: 1.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 术的研究。 2.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远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 1841年,曾在砾石采石场工作的法国海关巡视员Jacques Boucher de Perthes(1788—1868)发表材料,表明当地发现的人 工遗物(砸击石器)是与已灭绝的动物骨骼共存的。 进化的理论建构: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_1882)在《物种起源》(1859年) 中确立了进化的观念,尤其是证明进化的核心机制是“自然选择” 或“最适者生存”。
3.开始利用古物研究历史。 18世纪末,德国学者温克尔曼开始利用古代遗物,从事欧洲古代史 的研究。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许多古代美术作品为资料,写成了 《古代美术史》这部名著。 4.“三期论”的提出。 • 1836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1788_1865) 出版了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指南,被译为《北方古物入门》,书 中指出博物馆的藏品可以依次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 时代进行划分。 • 三期说确立了一个原则,即通过史前遗物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提 出一个编年序列,进而探讨各时期的问题。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第14页/共99页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第27页/共99页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1
2
3
4
第35页/共99页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尖
圜
直
细
圈
底
底
第一章 考古学发展简史 (《考古学》PPT课件)
金石学
现代考古学
研究目的: 以证经补史
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历史
研究对象: 零星出土和传世的遗物 科学发掘所得的古代遗存
手段和方法:
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不是也不可能从传统的金石学中生长出来
(二)考古学传入中国(1895-1921年) 1. 西方学者在西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主要内容是对
社会考古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 主张用考古资料研究过去的社会组织、社
过去做出考古诠释的方法 会规模、社会结构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V.G.柴尔德
C.伦福儒
“农业革命”“城市革命” 《社会考古学研究》
认知考古学 通过与特定人群有关的一些相互关 联的遗存去了解他们共有的认知图
性别考古学 重新评估男女两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作 用,以深入探讨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
C.伦福儒 以现代人出现为界的前后两部分
• 揭露考古研究各个阶段中存在的性别偏见 • 寻找与女性相关材料,分辨其表现
• 考察性别差异问题
第二节 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金石学和考古学的传入(1921年以前) (一)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零星发现,产生于宋代,鼎盛于清中后期至民国 北宋刘敞——《先秦古器图碑》 《先秦古器记》
第一章 考古学发展简史
近代以来才逐渐发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从欧洲和北美地区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欧美考古学简史
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约2000年前的基石 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得到一定进展 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和认识 考古学从古物学的础上发展而来,至19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欧美出现
什么是考古
考古学分支
从研究旳年代范围看考古学能够划分为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 从研究旳空间看考古学可分为田野考古 学、室内考古学、区域考古学等。 从研究旳对象看,能够分为专题考古学, 如美术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等。
考古学文化
1、老式命名 2、命名原则
第二讲 什么是考古学
什么是考古学
第一节 考古学旳概念
• 考古学定义 • 考古学诠释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
• 老式命名 • 命名原则
小结
考古学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史旳一门科学。
考古学旳诠释
1、时间范围 2、研究对象 3、考古学任务 4、考古学分支
时间范围
从类猿人
到清帝陵
“身居上古世界中,风俗乡韵天地成;留 旳几根白骨在,后人考古爱好浓。”
研究对象
一是古代旳遗物 二是与人类活动有关旳遗址 三是与人类生存有关旳野生物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移动旳遗物
不可移动旳遗物
遗迹
野生植物
野生动物
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古学任务
西方:是属于人类学旳一种构成部分。 是探讨人类旳起源和进化旳问题。
老式命名
1)以经典文化命名 2)以地域或山河命名 3)以地名来命名 4)地名加前后缀 5)时代命名法 6)族别命名法 7)文化名加前缀 8)类型文化法
以经典文化命名
以地域或山河命名
黄河文化
秦文化
陶寺文化
龙山文化
以地名来命名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地名加前后缀
二里头文化
庙底沟文化
时代命名法
商文化
周文化
羌族
匈奴族
考古学导论+第2讲
一、考古学的萌芽 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 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
本章参考书目: 1、*保罗·G·巴恩主编,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年。 2、*王世民:《中国考古学简史》,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学》
689-69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3、夏鼐:《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考古》1979年5期。 4、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北京,
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产地、贸易…… 生化分析--DNA、氨基酸、脂肪酸分析…… 体质人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古病理、…… 例4、环境分析技术的发展
动物骨骼鉴定-动物群研究 花粉、硅酸体鉴定-植物群研究 例5、保存科学:纳米级的分析技术在保护科学中的应用
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二:考古学观念的转变
1、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 2、80年代“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蒙 特 留 斯 ( 右 )
--
皮 特 里 佛 斯
皮特利埃及1895年
1930
皮 特 利 ( 年 )
苏联1928年
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
摩 亨 佐 达 罗 ( )
1922
卡 特 发 掘 图 坦 卡 门 墓 ( )
1922
乌尔神庙1922
奥 尔 梅 克 文 明
柴 尔 德
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 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
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
1840
谢 里 曼 ( 年 ) 发 掘 特 洛 伊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是比较科学的田野发掘开始。 如从1863年起,意大利考古学家菲奥雷利改进了对庞培城址的发 掘方法,以一种审慎而周密的工作态度,为此后 的科学发掘打下了基础。 6.是国际考古学会议的召开。 作为近代考古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1866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次 “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会议”,这就使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在 国际学术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研究考古学史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考古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直向 前进展的发现记录,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交织着错误的推断和伪 造以及考古学家拒绝历史地对待自己工作的倾向。”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1987年)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的确立
• 考古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 一、考古学出现的背景: 1.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 术的研究。 2.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四、中国考古艰难起步 1.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开始与外国学术单位合作进行考古工作,聘请瑞典 的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作矿业顾问,与中国地质调查所一起进行古脊椎动 物化石的采集工作。1921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龙骨山遗址,发现一枚人 牙化石。 2.同年,安特生发现了仰韶文化,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个新石器时代遗址。
• 二、近代考古学的传入 19世纪末,欧洲的考古学已日渐兴盛,当时,一些中国学者在自 己的著作里对欧洲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加以运用和介绍。如梁启超 在他的《中国史叙论》中,将欧洲考古学对史前期划分为石器时 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分期法,和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比附。
1898年有字甲骨开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大量古代写本方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引起了我国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对文物研究发掘的兴趣。 19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以派遣探险队、考察队为名,潜入 我国的边疆地区测绘地图,并乘机掠夺我国的历史文物。 • 1900年敦煌石窟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外国人进入边疆掠去中国 珍贵文物。 • 扩展阅读: 余秋雨《文化苦旅》之《道士塔》《莫高窟》; 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中国开始建立考古学的学术团体,并主持 田野发掘工作。 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考古研究室, 1924年,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室又设立考古学会。 1926年,中国学者李济,首次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从而开 始了中国的考古工作。 1927年,我国开始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 1928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一颗猿人头盖骨化石,震动了世界学术界。
4. 发现龙山文化
1930—1931年,吴金鼎和李济在山东历城县城子崖进行调查发掘,刚从国外 专攻考古学的梁思永学成回国,即参加发掘工作,发现了一种以黑色陶器为 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5.“三叠层”的发现 后来,梁思永又在安阳后岗进行发掘,发现小屯殷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 文化自上而下相叠的地层关系,解决了仰韶、龙山、殷商文化的相对年代问 题,这就是著名的“三叠层”的发现。
6.器物类型学的运用
1933年,徐炳昶、苏秉琦等人发掘陕西渭河流域周秦及汉代墓葬,整理出版
了《斗鸡台沟东区的周秦墓葬》,在报告中,苏秉琦首创按照器物形制学划 分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的共存关系,作为分期断代的标准方法,为后来具有中
国特色的形制学研究,树立了楷模。
Hale Waihona Puke 7.良渚文化的发现 1936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地区也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良渚文化。 这是在我国南方第一次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 8.其他发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考古学者在抗战后方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继续开展 考古工作,发掘了史前和南诏时期的几处遗址,发掘了前蜀王建墓和四川彭 山汉代崖墓。 • 从1928年我国考古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到1948年,中国考古学经过20年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做了不少调查发掘工作,开辟了自己的道路,摸索出一套适合 中国特点的田野工作方法,积累了一批通过正规发掘的科学资料,出版了一 批考古学专著,从而为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在这段时间内,古文字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郭沫若的《卜辞通纂》 《殷契萃编》等书。
• • • •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乾隆年间“御纂”的《西清古鉴》、《宁寿古鉴》、《西清续鉴甲编》 和《乙编》 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 王昶的《金石萃编》
《金石萃编》
• •
书成于嘉庆十年(1805)。该书共160卷,所收资料以历代碑刻为主,共达1500余种, 铜器和其他铭刻仅有十余则。年代从秦到宋、辽、金。所收碑刻文字之多,在其前或 以后,都还不曾有过。 书的体例是,题目下注明碑刻、器物的尺寸和存处,汉以前的按原来的篆文或隶书摹 写,汉以后的用楷书,碑文之后附有见于各金石书或文集中的有关题跋,最后为编者 的考释或按语。
• 3.民族志和人类学家的成就 • 民族志研究者发现:早期居民和现存群体拥有类 似的简单工具和工艺。 • 人类学家则研究指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蒙昧 (原始狩猎)而野蛮(简单农业)而文明(社会 之最高级形态)的演进。
二、考古学的兴起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后期逐渐趋于成熟。 2.寻访古迹古物的兴趣继续发展。比如拿破仑远征埃及 时,研究埃及的学者同行寻访古迹古物,发现了罗塞塔 石碑
• 中国考古学在解放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取得 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充实了我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补史、证史和历史 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为古代的科技、水文、地质、文化艺术史以及中外关系 史的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资料。 • 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三十多年来还出版了大批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这些,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的。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序》
•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 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 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 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盗掘魏国古冢,出土大批竹简,被整理为《纪 年》、《周书》、《穆天子传》等十几种佚书。 •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古代城址、陵墓、寺庙等遗迹都有记载。 • 隋唐五代也有研究。如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吴协《三代鼎器录》和封 演《续钱谱》。
第二节 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
•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 以古代青铜器、石刻和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 著录和考订文字资料,已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 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剑、王昶等 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
• 中国金石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如孔子曾在太庙研究过欹器。 •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 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 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 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荀子· 宥坐》
3.开始利用古物研究历史。 18世纪末,德国学者温克尔曼开始利用古代遗物,从事欧洲古代史 的研究。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许多古代美术作品为资料,写成了 《古代美术史》这部名著。 4.“三期论”的提出。 • 1836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1788_1865) 出版了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指南,被译为《北方古物入门》,书 中指出博物馆的藏品可以依次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 时代进行划分。 • 三期说确立了一个原则,即通过史前遗物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提 出一个编年序列,进而探讨各时期的问题。
•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
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
• 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 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
• 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 宋仁宗时期的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和《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 的金石学著作。 •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则是现存年代较早且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 “探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 • 《宣和博古图》,对铜器的分类和定名有很多贡献。 • 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 录》、洪遵的《泉志》等书都是著名的金石学著作。
远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 1841年,曾在砾石采石场工作的法国海关巡视员Jacques Boucher de Perthes(1788—1868)发表材料,表明当地发现的人 工遗物(砸击石器)是与已灭绝的动物骨骼共存的。 进化的理论建构: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_1882)在《物种起源》(1859年) 中确立了进化的观念,尤其是证明进化的核心机制是“自然选择” 或“最适者生存”。
第三节 新中国考古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