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合集下载

《考古学通论》教案2

《考古学通论》教案2

《考古学通论》教案导言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地一门科学。

我们著名地考古学家夏鼐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地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地一门学科”。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地是,考古学研究地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地对象是文献资料。

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而获得的。

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再编写成报告,才能成为研究资料。

所有非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称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即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必须而且只能靠实物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信息。

所以对史前时代来说,考古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1、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获得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它包括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古代人类建筑和设施。

古代人类活动又可分为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

所以,与古代人类有关的遗迹,还有矿坑、作坊、窖藏等。

与古代人类生活活动有关的遗迹还有洞穴、聚落(村落)、城堡等。

2、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既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按用途,它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按它的质料来分,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木、漆器和丝绵织品等。

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品(如雕塑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装饰品、货币、铭刻、文书等。

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或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讲 (概论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第一讲 (概论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与“新世界”的接触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由于圣经中没有任何关于新大陆的记载,关于美洲上生活 的是否为人类,如果是,他们的存在如何解释等问题引起 了讨论。 一个热门的解释:这些人是被迦南驱逐的部落 1519年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人 (Mexica)(墨西哥) 1532年征服印加帝国(inka)(秘鲁,阿根廷等地) 主教Diego de Landa第一个欣赏玛雅日历的欧洲人 Pedro de Cieza de Leon记录前印加王国遗存,是第一个 认识到存在比印加王朝更早文明的人 1537年保罗三世颁布法令:‚美洲土著人是人类‛
世界考古学简史

‚ARCHAEOLOGY‛ 的含义:
是指对古代的研究
研究对象:人类遗存 时间范围:人类制作工具开始至昨天的垃圾 来源于古希腊语‘arkhaiologia’原意是指远
古史,如Roman Archaeology(Augustus时期)
世界考古学发展简史
(1). 古物学的兴起,考古学的萌芽 (2). 考古学的诞生 (3). 考古学的成熟 (4). 新考古学运动


18世纪末,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进步,加上欧洲经 济和军事的成长,人们开始认为现在不是比过去 差,过去不是丢失的黄金,人类可以期待更好的 未来,人类的进步依靠人类的努力和自然的发展。 这个思想为进化论埋下了种子。 这时期更多的人将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解释为铁 器时代之前的欧洲人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但是他 们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是石器本身,而是基于 对当时新世界(北美殖民地原住民)陌生文化的 观察和研究
创造‚旧石器‛(Palaeolithic)、‚新石器‛(Neolithic);
后来,拉尔泰,用古脊椎动物化石作标准, 将旧石器时代分为3期; 莫尔蒂耶,用首次发现地点作为各期的名称; 这种分期法和定名法,至今仍通用;

考古学概论(二)

考古学概论(二)


(二)金石学形成期 (宋)刘畅《先秦古器图碑》 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元)葛逻禄廼贤《河朔访古记》 朱德润《古玉图》 (明)曹昭《格古要论》

(四)金石学兴盛期 乾隆以前偏重于石刻,仅67种著作。 乾隆以后200年达906种。 特点: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广, 产生了一些研究水平较高的综合性著作。 清末至民国初年,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罗王之学)
二、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中国考 古学的萌芽
1、19世纪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丹)汤姆森《北欧古物指南》、沃尔索 《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三期说、类型学 的开端。 1865年,(英)卢伯克:新、旧石器 中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2、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日、俄、英、法等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活 动。 安特生的考古贡献。 1926,李济首次主持田野考古。 1927-1933,中日联合考查新疆。
三、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1、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 古组成立,董作宾、李济。 2、1937年以前的中国考古 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为中心的旧石器时 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黄河流域) 商周至唐宋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3、1937—1949年的中国考古 1937—1945,南方考古,日本在华考古。 1945—1949,田野考古基本停滞,以室内 研究工作为主。
四、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1、考古队伍的壮大和发掘水平的提高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三个阶段) 3、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30多种文 化类型、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史的研究、 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 4、商周考古学的发展 5、秦汉至元明的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二 考古学的产生
• 史前古物学并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探索史前 时代的进一步分类与分期。最终在史前分 期上有突破性进展的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 背景的北欧地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 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 物学的核心方法生物分类学方法,划分了 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 三期说”实践不但成为近代考古学中类型 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 阐明人类文化史的考古学的宗旨。
•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 ,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 野工作者”。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 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 物馆爱德华· 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 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 的开端”;约翰· 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 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 考古学家”。
• 1871年,谢里曼开始发掘希腊青铜时代的 特洛伊遗址,成为近代考古学方法延伸到 后石器时代考古的标志。谢里曼被称为“ 希腊史前考古学的缔造者”。 • 谢里曼的真正贡献与特洛伊发掘的真实意 义在于,地层学第一次运用于石器时代以 后的考古发掘中。他的发掘向世界表明: 用考古发掘工作和对非文字性材料的研究 也可以建立起现代的古代史体系。
• 中国金石学,也叫古器物学,是近代考古 学“西学东渐”之前,中国本土传统“学 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唐,兴盛 于宋、清两代。
• 第一,物质基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 地之一,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二,文化基础。中国拥有最丰富、优秀 的历史文献和精于考据的传统史学体系。
• 第三,精神基础。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和 上层贵族素有重视古物的传统。 • 第四,社会基础。历代盗墓求宝者虽对文 物破坏,但客观上为金石学提供资源。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 分组成。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第四节 考古学的分支
• • • • 一、史前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 二、田野考古学 三、几种特殊门类的考古学分支 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树木年轮测年法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放射性碳素碳14含碳物质动植物遗体5万年以内古地磁粘土3万年以内热释光tl陶器烧土100万年以内数百万年以内钾氩kar火成岩10万年以上裂变径迹ft火山灰玻璃石器陶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树木年轮1万年以内氨基酸外消旋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岩水合法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电子自旋共振贝壳珊瑚骨骼牙齿硫酸盐和磷酸盐数百年至数百万年整个第年代测定方法表三考古学年代的分期根据各种不同的分类法考古学将古代人类社会分为几个不同的时代
2.遗址的发掘 • 探沟法:一般用于小面积的试掘,或者对某一古 建筑物或城墙遗迹进行解剖。探沟的长度和宽度 依需要而定,一般是宽2米,长10米。 • 探方法:最适合于发掘一整片遗址,其布方方法 是在遗址已确定发掘的地方划好方格,方格的大 小与遗址堆积层的深度有关,一般是5 x 5米的正 方。
考古调查
文化遗物
地面遗迹:埃 及神庙(左)
地下遗迹:五官村大 墓(右)
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左)
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右)
研究范围
• 时间范围,考古学所研究的时间范畴是人类古代 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 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 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是实物资料。
三、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 “文化层”的形成
考古学通论
授课人:王新春
参考书目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 方法技 术》。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 [英]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杜斗成、段小强《考古学通论》。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考古学简史第一节欧洲古物学的发展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遗存感到迷茫。

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作者”。

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的“埃及研究院”。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

后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系。

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用。

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简史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主要参考文献:陈淳《考古学理论》、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
第一节 早期的古物兴趣
考古学是在人类对古物收集和研究的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人类对古物的收集和 研究先是自发的,后来出现了自觉研究 的古物学,最终发展成科学的考古学。 但中西方对待科学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态 度,促使西方后来居上。
碳酸岩、骨牙、 贝壳等
测年范围
5万年以内
3万年以上 10万年以上 100万年以内
数千年至45万年
旧石器时代
第二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 猿、能人到直立人和智人,足有400多万年。 这期间,人类又经历了两次从非洲大陆扩散 到全球各地的漫长过程。环境变迁是促使人 类进化的根本原因,而进化本身又呈现出独 特而必然的镶嵌演化现象。“两次走出非洲” 的观点对“中国古人类是独立进化的”观点 构成严峻挑战,而中外不断出现的新发现又 使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 约13万年前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 并取代了这些地区的古老人类,成为世界各 地现代人的祖先。即“夏娃”理论,人类第 二次“走出非洲”。先前都认为是中国人祖 先的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被否定 。
旧石器时代
两次“走出非洲”地 图
旧石器时代
二、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及表现
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
北京人
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掘现场
“北京人”的石器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的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和峙峪人
1933年山顶洞遗址发掘现场 山顶洞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中国考古学通论目录学:张昌卓主编的《文物与考古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值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苏著《中华文明起源新探索》(三联书店)199苏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和主编《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结构199第一章:考古学与文物基础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学第三章:夏、商、周考古学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学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学第六章:文物与考古学专题第一章考古学与文物基础理论第一节考古学与文物的基本含义1、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的起源”名称:(1)《后汉书》说马融“传古”,贾逵“古学”,桓谭“精古”,刑铮“精古”。

这里所谓的“古代研究”特指古代经典的研究(2)《考古》:北宋中期(11世纪),陆大林编著了《考古地图》,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首次出现。

然而,它的研究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的“吉祥金”(青铜)和石雕,并不等同于考古学。

在系统化之前不能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古代的“考古学”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大不相同。

(3)科学考古学:科学中的“考古学”一词,即我国将要研究的考古学的主题,是从欧洲语言翻译过来的考古学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只是在近代才形成。

它起源于欧洲,并传播到世界所有国家。

具体来说,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它只在中国的XXXX开始。

它包括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2.考古学的定义: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中表述了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以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品为基础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简史与基本理论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简史与基本理论

Heinrich Schliemann 1822-1890
Heinrich Schliemann 1858年着土耳其装
Pitt-Rivers皮特-里弗斯——完整地 提出地层学发掘原理
英国人。由一 名职业军人, 从研究火器而 开始考古生涯, 他的发掘无论 在当时还是现 在,都是科学 发掘的典范。
Pitt-Rivers在英格兰的发掘
后来知道,湖居遗址除新石器遗存外, 还包含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存; 1846~64年,哈尔施塔特的发掘; 1858~60年,拉登的发掘,证实: 欧洲史前时代应包括早期铁器时代; 凯尔特人的文化: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登文化;
两者前后相连;
希腊罗马的古典考古学 19世纪初以来,英、法、德等国的古物爱好者 相继游历、考察南欧,常将希腊罗马的石刻浮雕 等精美文物运回本国出售,或赠送给博物馆; 雅典巴台农神庙拆下的浮雕石刻,最为著名;
出土物不论精美与否,都作为重要标本;
这种审慎、周密的工作态度,
为此后庞培城址的科学发掘打下了基础;
(3). 考古学的成熟
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理论的建立, 标志着现代考古学的成熟;
1669年,丹麦地质学家N. 斯坦诺,提出,
地层学三定律:叠臵律、连续律和水平律;
200年后,即1870年,
出版:《雅典古物》、《爱奥尼亚古物》 《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古物》; 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艺术成就;
(2). 考古学的诞生
16-18世纪,欧洲古物学,现代考古学的种子;
18末至19世纪初,自然科学,土壤和养料;
现代考古学,从古物学脱胎而出,
主要:汤姆森的三期说、赖尔的均变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
查尔斯· 赖尔,《地质学原理》中,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中国考古学在解放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取得 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充实了我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补史、证史和历史 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为古代的科技、水文、地质、文化艺术史以及中外关系 史的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资料。 • 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三十多年来还出版了大批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这些,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的。
器物类型学的运用1933年徐炳昶苏秉琦等人发掘陕西渭河流域周秦及汉代墓葬整理出版了斗鸡台沟东区的周秦墓葬在报告中苏秉琦首创按照器物形制学划分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的共存关系作为分期断代的标准方法为后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制学研究树立了楷模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研究考古学史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考古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直向 前进展的发现记录,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交织着错误的推断和伪 造以及考古学家拒绝历史地对待自己工作的倾向。”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1987年)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的确立
• 考古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 一、考古学出现的背景: 1.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 术的研究。 2.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远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 1841年,曾在砾石采石场工作的法国海关巡视员Jacques Boucher de Perthes(1788—1868)发表材料,表明当地发现的人 工遗物(砸击石器)是与已灭绝的动物骨骼共存的。 进化的理论建构: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_1882)在《物种起源》(1859年) 中确立了进化的观念,尤其是证明进化的核心机制是“自然选择” 或“最适者生存”。
3.开始利用古物研究历史。 18世纪末,德国学者温克尔曼开始利用古代遗物,从事欧洲古代史 的研究。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许多古代美术作品为资料,写成了 《古代美术史》这部名著。 4.“三期论”的提出。 • 1836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1788_1865) 出版了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指南,被译为《北方古物入门》,书 中指出博物馆的藏品可以依次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 时代进行划分。 • 三期说确立了一个原则,即通过史前遗物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提 出一个编年序列,进而探讨各时期的问题。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
技术手段包括:系统地回收发掘地层中包含的动植物遗骸、孢粉 、植硅体,进行磁化率、土壤与人工制品的物理化学成分分析, 地质地貌考察等。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分。
2、聚落考古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聚落考古学逐步成长起来,成为考 古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整合性的分析古代遗存的社会 和文化意义的模式框架。
第十三页,发掘的对象而定。
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是发掘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用于对居住 遗址、墓葬的发掘。
2、资料的整理分析
就是把田野调查发掘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写成报告,予 以公布。
包括检阅核对调查发掘记录和绘图、照片,清洗出土遗物 ,修补复原、挑选典型器物和典型地层,分类排队,分析 文化性质、断代定年等。
1949年以后,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苏秉琦以
区系类型说从实践和方法上证明了类型学在中国的成功,并 以面向海洋和内陆的两大文化系统和六大文化分区演变的概
括,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并在碳-14
等技术的协助下,草绘了各地文化发展的编年体系和演变谱 系。
4、残存脂肪酸分析法
5、孢粉分析法 6、其他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人类的起源 二、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文化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旧石器考古学的概况:
旧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打 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大约从300万年前 开始至公元前1万年结束。地质时代属于第四纪的更新世, 分为早、中、晚三期。
种知识的书籍;
2、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 3、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

考古学通论 (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通论 (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伊 曼 努 尔 ·康 德 (Immanuel Kant, 1724年 4月22日—1804年2月12 日)德国哲学家、天文 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 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 创始人,唯心主义,不 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 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 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 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 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 哲学家。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在埃及骚乱中毁坏的埃及研究院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 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 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 系。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 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 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 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 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 用。
• 1830年,查尔斯·利尔(Charles Lyell)用地 层学成果说明地球曾经发生过的种种变化 ,标志着地层学的成熟。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在生物学领域,拉马克(Lamarck)于1809 年 就 证 明 了 植 物 和 动 物 物 种 的 进 化 ; 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又最终确立了生 物界的总体进化论,包括人类自身的进化 思想。恩格斯称这些进化的思潮为“人类从 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古罗马时代的很多 君主都是古物的爱 好者。 哈德良,外号勇帝 ,罗马帝国五贤帝 之一,117年—138 年在位。最为喜欢 古希腊艺术。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 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 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 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 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 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约翰·奥布里发现了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 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 阵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
• 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 的“埃及研究院”。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 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后 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 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但 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 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第一节 欧洲古物学的发展
• 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 • 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 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
• 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 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 遗存感到迷茫。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 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 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 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 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 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 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 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 ,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 作者”。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 ,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 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 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 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 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国的金石学为代表,成为考古学产生的 背景或前身。古物学和金石学主要是在一 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民 对于她的先辈文化遗留下来各种古物所萌 发的自发的好奇与朴素的兴趣,因而就去 收集、分类、保存,然后对它们的年代、 作用进行初级的探讨。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第二节 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 熟
• 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考古学的产生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一、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与 创世说和灾变论的斗争中进化论的逐步 胜利(19世纪中叶)
• 十九世纪中叶是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不断打破神学禁锢的 自然观、社会观,新思潮带动了社会面貌 的全面变化。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 律、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号称自然科 学史上的三大发现,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早在1755年,康德就提出了天体演化论, 僵化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就是从这个天文 学的新发现中被打破的。
• 在康德看来,宇宙的产生发展都是有规建 可循的,他的原始星云假说,为“宇宙爆炸 说”提供了依据。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但 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认为世界的 原始状态,宇宙是物质聚积的。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在地质学领域,1785年,詹姆斯·赫顿在《 地球理论》一书中,提出岩层叠压现象是 由于海洋、河流和湖泊中一直并继续发生 自然作用的结果。
• 1816年,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提 出井然有序的地层堆积列现象是漫长岁月 形成的、不同地层中的不同化石可以确定 岩层的年代,这就成为现代地质学的重要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