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4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地图能够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4、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指导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轻松积极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用诗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台湾省。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

2、读图,归纳主要信息课件出示台湾在地球上位置图、台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看看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大陆哪个省最近,读图归纳出台湾地形、气候等特征。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培养读图以及归纳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动教学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利用比例尺计算台湾与祖国的距离,阅读书中资料。

根据比例尺量图计算福州到基隆,厦门到高雄的距离。

阅读活动资料,讨论回答问题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地理的位置计算,从而得出台湾与祖国的距离很近,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总结该部分要点根据同学们的读图以及归纳情况,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

并且引出下课时内容。

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播放台湾农产品图,引导学生归纳台湾丰富的资源。

掌握台湾农产品的的基本情况,了解台湾是一个富饶的宝岛。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培养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利用材料能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 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三、教学难点1. 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对我国的重要性2. 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台湾省吗?请大家谈谈对台湾的了解。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2. 自主学习教师分发地图和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总结出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

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到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大小岛屿共100多个。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地图和资料,详细讲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教师讲解台湾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如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台湾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许多大型水库等。

(2)经济发展特点教师讲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的特点,如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重点发展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两地贸易往来频繁等。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台湾省的了解和认识。

湘教版初二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湘教版初二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湘教版初二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教材分析“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进展”这节教学内容是初中时期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的要紧介绍位置与范畴、自然地理环境、进展中的经济和人口与都市。

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样。

学生分析前几章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而对区域地理特点,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另外,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把握了利用图形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把握的分析方法来摸索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畴。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3、利用资料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确实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位置范畴;台湾的自然地理特点,明白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把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不多方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台湾》相关图片、资料。

2.学生预备: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展现日月潭、阿里山等图片引导:这些景观是我国哪一地区的?学生:台湾省(讲述)台湾省人杰地灵,不光有众多受欢迎的明星,还有漂亮的风景,丰富的资源,被称为我国的宝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一起学习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进展。

新课讲解知识点一、位置与范畴课件展现:“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图,通过对地图的观看,完成找出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9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9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增强对祖国领土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对于其深层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经济、文化等。

2.能力目标:通过地图阅读,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领土的热爱和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对于台湾省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特点的理解,以及经济、文化等人文特点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利用地图和案例,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案例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案例,用于直观的教学。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位置和形状。

提问:你们对台湾省有什么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

在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台湾省的自然或人文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初中湘教版地理台湾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台湾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台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 了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其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3. 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台湾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台湾省经济发展特色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台湾省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4.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台湾省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台湾省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台湾省地形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经济发展特色的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全面了解的关键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对台湾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此外,学生对台湾省的实际状况了解有限,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台湾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地理环境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台湾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地图: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图资料。

3.案例材料:选取典型的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图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地理环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

I 旦 H 塑i r J I 币 器 饕 霎 功 J / 1 J 蔷 爰 薹 l

华, 通过 引用卢梭 的名 言, 结合本节 内容 , 提升 了本节课的文化
新课程理念 , 教 学过程遵循创设 问题情境一 大问题 分解成若干
品位。( 山东省泰安市教 学 研 究室地理教研员 苏 延欣 ) ▲
使命感 、 责任感。 学情分析 : 初二学生地理空间概念 、 读图能力仍相对较差 ,
社会生 活知识信息相对狭窄 。 本节内容是分析 台湾 的位置和范 围, 对 台湾 与大陆 的关 系进行探 究和总结 , 要求学生 运用地图 说 出区域 的位置 、 范围 , 并对地理位置做 出简要评价 , 进一步培
位 。从生活现 象出发 , g l 导学生理论认知 并在 实践 中加 以完善 ,
步 骤 一 步 骤 二
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步 骤 三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 , 极大地激发和调动 了学习兴趣 。
对 于复杂的 中心地理论 , 通过创设 问题情境 引导 学生进行模式 化研究 , 化繁为简, 巧妙得 出结论 , 使原本抽 象、 枯燥的理论知识 变得直观 、 易于接受, 也展示 了较 高的教 育智慧。最后 的课 堂升
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 加工 的能力和分析问题 的能
力, 让学生学会 捕捉 生活信息 、 学会 求知 ,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 的 难度 。 同时需要创设一定 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及国情教 育, 培养学生爱 国、 爱乡 , 关注生活时政发展变化等积极 的情感
态度 。
二、 教 学 目标
课标 解读 : 课 程标 准要求 “ 认识 台湾省 自古 以来一直是祖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鲁教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鲁教版(五四学制)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内容分析:台湾省是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最后一部分,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西北地区提供学习的方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典型的案例体现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强化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为高中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前几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知识,而对区域地理特征,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另外,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利用图形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中国地图等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注明主要地理事物、能够说出目前台湾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特色。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学生能说出气候、地形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资源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教学重点:1.运用中国地图等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能说出气候、地形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资源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2.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教学难点:台湾经济特点及主要出口产品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图导入台湾模拟一次台湾之旅去哪?怎么去?(解决怎么去的问题就要清楚台湾的位置范围)1.台湾的位置范围:投影“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完成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范围。

范围:包括台湾岛及钓鱼岛和澎湖列岛等岛屿。

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地跨热带、亚热带(2)海陆位置:北濒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相对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带啥?准备啥?(要确定带什么样的衣服就要清楚台湾的气候)1、台湾省的气候气候这个部分以提问形式引出:假如让你去台湾旅游,你会带什么衣服?(中间穿插中国温度带,气候类型,四大干湿地区,台湾降水分布图引导,及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一方面,北回归线穿过这个省,另一方面四面临海;造就了台湾省气候的热和湿这两大特点。

1. 1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1. 1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教案号问题引领:台湾省在我国的什么位置?要性台全____一、自主学习(一)学习主题一:祖国神圣的领土(阅读课本P32-33,及图6.22,P34活动2)1.台湾省包括________,以及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

2.台湾岛是我国面积________的岛屿。

它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__省相望。

3、读图6.22,台湾地形以为主,东部是山脉,西部以为主。

因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4.台湾省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5. 居民中以族为主,主要是、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二)学习主题二:美丽富饶的宝岛(阅读课本P35,及图6.23,图6.24,P36活动1)1.台湾岛的风景名胜有我国东部的最高峰______山,_________山中的________潭景色迷人。

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属______带、_____带气候,温暖湿润。

________平原土地肥沃,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亚热带________。

4.结合P36活动1,台湾的美称很多:台湾盛产大米,最著名的是是“蓬莱米”,所以台湾有“__________”之称;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所以有“”之称;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所以有“”之称;森林面积广阔,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所以有“”的美誉和“”之称;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所以有“ _____”之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材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为主。

教材首先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分析了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大陆地区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了解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地图、资料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省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台湾省经济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台湾省地图、中国地图。

3.资料:台湾省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数据。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大陆地区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台湾省,属于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台湾省的基本情况,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台湾省的具体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省的具体实例为例,讲解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针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例如:台湾省的地形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影响;台湾省的气候对农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5篇

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初中地理_第四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四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四节台湾省【教材分析】本节与珠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一样,是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部分,而台湾省在我国又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具有学习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台湾的位置、范围、组成并落实在地图上。

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色,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3、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学会解释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4、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的特色5、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掌握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2、认识台湾被称为“祖国宝岛”的原因;3、能结合史料和时事说明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及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1、播放《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歌曲,让学生感受有关台湾省的一些学习氛围,从而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台湾省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教学难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台湾案例,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最新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4湘教版

最新七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4湘教版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提问,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38材料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 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板书设计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台湾省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人口密度台湾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2 2200多万 611人/km2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活动与探究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湘教版8.2台湾省的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8.2台湾省的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知识一台湾省的位置展示中国卫星图,引导学生首先找到台湾省在中国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放大地图,找到台湾岛四周濒临的海洋(相对位置)以及和它相邻的省。

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说出台湾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

学习地理,地图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通过给学生相应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准确获取区域的位置信息,形成抽象化的思维,也能较容易的记忆。

拓展台湾省的板块位置老师展示台湾省花莲县发生地震的新闻,提问学生:台湾发生地震和台湾的地理位置有没有关系?和台湾的什么位置有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全球板块分布图进行说明。

学生首先在“全球板块分布图”中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次根据刚刚学习的知识:台湾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找到台湾。

说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运动,所以台湾经常会发生地震。

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某地区发生地震很大程度上和该地区处于板块交接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比如日本等。

其次提醒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努力用课本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二台湾省的范围展示台湾省的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省的范围内有哪些岛屿?并说明,台湾省由2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²,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说出并指出:台湾省是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组成。

学生在自己动手找的过程中,记忆深刻。

知识三台湾岛的地形展示台湾岛的地形图,指导学生找出台湾岛主要的地形区以及河流。

并分析出台湾岛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

总结台湾的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其分布特点。

并补充:台湾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占了2/3,玉山海拔3952米,为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是台湾最长的河流。

学生找出台湾岛主要的地形区有:西部平原,阿里山,玉山,中央山脉,海岸山脉,雪山。

所以台湾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开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局部,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1 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资源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①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②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承转: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引入课题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活动2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3〕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2完成填空:台湾岛位于我国的〔〕海域。

它北临〔〕,东临〔〕,南临〔〕,西隔〔〕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是由________和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二、居民与人口1、播放?台湾的居民?录像。

2、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三、地形1请学生读图:读图2.28,思考:①台湾以哪一种地形为主?分布在哪里?②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小结: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

基隆离福州仅2 76 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

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

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 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

(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

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

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板书设计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台湾省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人口密度台湾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2 2200多万 611人/km2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活动与探究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