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白血病确诊标准
白血病确诊标准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术等。
1. 临床症状: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通常与家族遗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
2. 血常规检查: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3.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医生通过骨髓穿刺术,可以观察骨髓中的细胞形态,明确疾病类型。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确诊患有白血病,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
必要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身体不适请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表现
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发热:持续低热或高热,伴或不伴感染。
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腹股沟、腋下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肝脾可触及肿大。
骨骼疼痛:胸骨、四肢骨等疼痛。
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白血病的初步筛查手段,主要观察指标有:
白细胞计数: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多数患者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下降,表现为贫血。
血小板计数: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减少。
三、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是白血病确诊的重要手段,通过骨髓涂片、活检等可发现白血病细胞。
四、细胞遗传学检查
细胞遗传学检查是白血病分型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识别染色体异常和基因重排。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检测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基因融合等,对白血病的分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六、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包括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有助于白血病的分型和预后评估。
七、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完全缓解:无白血病细胞浸润证据,血象正常,骨髓象正常。
部分缓解:白血病细胞浸润减少,血象和骨髓象有所改善,但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
未缓解:白血病细胞浸润未减少或增加,血象和骨髓象无改善或恶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白血病诊疗指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使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使用供体(他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04
白血病护理与康复
心理护理
理解和尊重
理解和尊重白血病患者的感受 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
建立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 题,提供有效的沟通和支持。
白血病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每种类型的白血病在症状、诊 断和治疗上都有所不同。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 方式等。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例如TP53、RB1等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 量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案例
患者
一名25岁的女性,患有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后病情复发 。
诊断
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以治愈疾病。
治疗
患者在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供体,并 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术后接受了免 疫治疗和康复治疗。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治愈, 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
治疗
患者接受了为期12周的化疗 ,包括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
髓外白血病的治疗。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 控制,并顺利完成了化疗。
案例二: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案例
患者
一名42岁的男性,首发症状为疲劳、脾肿大 和左上腹不适。
白血病ppt课件全文
受累基因 AML1-ETO PML-RARα PLZF- RARα CBFβ-MYH11 CBFβ-MYH11
MLL MYC-IgH BCR-ABL
常见白血病类型
M2 M3 M3 M4Eo M4Eo M4/M5或其他型 L3 CML,ALL,AML
APL患者染色体异常t(15;17)(q22;q21)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活性减低或阴性,治疗有效时活性恢复,复发时下降
(三)骨髓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 高,中性中、晚幼及杆状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系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CML骨髓象
(四)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需要特殊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原始细胞/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 AL的诊断标准 ②“裂孔”现象 ③低增生性白血病 ④Auer小体仅见于ANLL,有独立诊断意义
Auer小体
细胞化学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POX) 糖原染色(PAS)
(-)
(+) 成块或颗粒状
血象
WBC:多数↑,也有正常或↓
WBC≥10×109/L——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 WBC<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多数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
RBC:多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可找到 幼红细胞
PLT:↓,约50%≤60×109/L,晚期极度减少 (<2×109/L)
骨髓象 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参见FAB分类法
3、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始 细胞≥30%;具体参考FAB分类法
4、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
白血病基本知识
LOGO
AML 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细胞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LOGO
肝脾 淋巴结
睾丸 浸润 骨骼关节
其他
淋巴结浸润
肝脾肿大:轻到重度,但并非普遍存在:主要与 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及新陈代谢增高有关 淋巴结肿大:约50%的病人在就诊时伴有淋巴结肿 大(包括浅表淋巴结和纵隔、腹膜后等深部淋巴 结) 多见于急淋
LOGO
细胞化学染色 主要用于急粒、急单、急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常用方法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
LOGO
免疫学检查 针对白血病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借 以分析细胞所属的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以区分急淋、急髓及其各自的亚型
LOGO
睾丸白血病
睾丸白血病:睾丸表现为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 性,另一侧虽无肿大,但在活检时往往也发现有 白血病细胞浸润 多见于急淋化疗后缓解后的幼儿和青年 是仅次于CNSL髓外复发的根源
LOGO
其他
白血病细胞还可以浸润至其他器官和组织如肺、 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
LOGO
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笨及其衍生物 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 肼、依托泊苷等 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
亚硝胺类物质
亚乙胺类衍生物
LOGO
放射因素 X射线、γ射线级电离辐射 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全身 级部分躯干收到中、大剂量辐射后均可诱发白血 病。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不确定
白血病 名词解释
白血病名词解释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体内的造血系统产生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
这些异常白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免疫功能,也会占据正常白细胞的位置,导致体内正常造血功能受到影响。
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病在短时间内进展迅速,而慢性白血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
根据白细胞类型的不同,白血病可以分为多种亚型,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贫血、易出血和感染等。
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骨髓穿刺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化学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放疗则利用高能量射线来杀死白血病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以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方法。
总的来说,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许多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取得长期的生存效果。
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的分型 M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FAB分类 2、免疫学分型(单克隆抗体) 3、细胞遗传学分型:染色体异常,例慢粒ph染色体
4、分子生物学分型: APL90%,有PML-RARa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ph染色体阳性
(占90%)。 它们之间可相互弥补,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有力的证
2、缓解后治疗:长期无病生存(DFS) 方案交替:HD MTX→急淋 HD Ara-C急淋、急非淋 外血干细胞移植,FLG方案
大剂量的Ara-C→ANLL、ALL HD-MTX→ALL 高H→ANLL不用于ALL LASP→ALL COAP→AL、ANLL 急淋→要防CNSL
慢粒的治疗: 1、格列卫 2、干扰素Ara-C 3、羟基脲、马粒兰、靛玉红 4、骨髓移植
⑴急非淋:经典方案:DA 3+7、HA、IDA+Ara-C、COAP、 APL:维甲酸(ATRA)、ATRA+化疗、砷剂。 二个标准疗程未CR者为难治性,提示原发耐药。 ATRA:注意维甲酸综合征
⑵急淋:VP、VDLP 加用蒽环类药物(DNA、IDA、THP、表阿等) 大剂量(HD)、MTX、Ara-C、CHOP CNL防治:包括鞘内注射、头颅放射 急白的治疗效果: 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未缓解(NR)
白血病
一、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使白 血病细胞大量堆积,并浸润组织器官,影响正常造血,临床表 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润四大症状。
Erythrocytes: transport oxygen
Neutrophil Basophil Eosinophil Monocytes/Macrophage
白血病
AML
AL
ALL
L1:小淋巴细胞为主 L2:淋巴细胞大小不等 L3:以大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骨髓形态学检测
正常骨髓象
AL 骨髓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
骨髓原始细胞>30% MPO<3% 髓系标志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 血小板抗原阴性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白血病分类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1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WBC数量不增多, 甚至减少
急性白血病FAB分类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以原始、早 期幼稚细胞为主;起病急,自然病程少于6个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以中、晚 幼细胞或成熟细胞为主;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 程为数年。
白血病分类
按照细胞类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其英文缩写
1. 缺失(deletion,del) 2.易位(translocation,t) 3.倒位(inversion,inv) 4.重复(duplication,dup) 5.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6. 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
白血病
口腔 皮肤
颈部淋巴结肿大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
皮肤浸润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总结
概念 分类 临床表现
[美][lu:'ki:mɪr]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阶段和名称 原 原粒细胞 始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段 成 熟 杆状核粒细胞 阶 分叶核粒细胞 段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11-18 圆 13-20圆 11-16 圆 10-15 圆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圆 细网状 2-6 > 3/4 >1/2 约1/2 <1/2
[美][lu:'ki:mɪr]
临床表现
出血:
出血可发生在全身,以皮肤出血、鼻出 血、牙龈出血、女性病人月经过多或持续阴道 出血较为常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斑
紫癜
牙龈出血
临床表现
肝脾 淋巴结 骨骼 关节
其他
浸润
睾丸 中枢 神经
[美][lu:'ki:mɪr]
骨髓及 周围血象 急性白血病 多为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起病 急 病情 发展迅速 病程 短
慢性白血病
多为成熟、较 成熟细胞
缓慢
发展缓慢
>一年
[美][lu:'ki:mɪr]
分类
按白细胞计数分类
• • • 白细胞增多性白病:WBC>10×109/L 高白细胞性白血:WBC>10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白血病
(leukemia)
陕西中医学院 吴炫嘉
学习目的
识记白血病概念 了解白血病的分类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概念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 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 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 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 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上以进行性贫 血、持续发热或反复感染、出血和组织器官的 浸润等为主要表现,以外周血中出现形态各异、 为数不等的幼稚细胞为例。
白血病的金标准
白血病的金标准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病人会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器官浸润等一系列症状。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较急,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或骨关节疼痛等表现,这是此病比较多见、典型的表现。
2. 血常规检查:不同类型白血病血常规有不同的特点,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同时还会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3. 骨髓穿刺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金标准,当骨髓中的幼稚的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比例超过了20%,就可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除了做骨髓形态学检查,还要做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查,能够对白血病进行更加精确的诊断。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任何相关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白血病
烷化剂、抗代谢药、DNA插入药、有丝分裂 抑制剂。注意:方案、剂量、毒性作用、用药停药 时间等。 早期、联合、充分、间歇治疗的原则。
(三)化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方案简称 VP P 药 物 VCR 剂量(mg) 1~2 40~60 用 法 备 注 每周第1天1次,静脉注射 每日分次口服,4周为1疗程
(一)化学治疗药物
药物名称
泼尼松 (Pred)
药物类别和作用
糖皮质激素,破坏 淋巴细胞
急淋 急非淋 副作用
+ 0 类库欣征、溃疡、 高血压、高血糖
长春新碱
(VCR) 巯嘌呤 硫鸟嘌呤 (6-TG)
生物碱,抑制RNA
合成,有丝分裂 抗嘌呤代谢,阻碍 同上
+
+ +
±
+ +
末梢神经炎、 脱
发、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肝损 同上
四、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疾病 患者易患白血病,如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先天性 全血细胞减少、先天性血管扩张症。
五、其他血液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 终都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总之,病毒为主要的病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 遗传为辅助因素,免疫功能缺陷有助于发病;染色体 异常,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基因突变是白血 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两个阶段:①各种原因引起单个细胞原癌基因决 定性的突变,导致克隆性的异常造血细胞生成;②进 一步遗传学改变,一个或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 因的失活,直接引起细胞恶变。 通常理化因素先引起单个细胞突变,而后因机体 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染色体畸变等 激活了癌基因并使部分抑癌基因失活及凋亡抑制基因 过度表达,导致突变细胞凋亡受阻,恶性增殖发生白 血病。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姜华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 200081)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会影响人体的造血系统,导致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的白细胞大量涌入血液中,危及患者生命。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其与遗传、环境、化学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白血病的病因。
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导致的恶性肿瘤疾病。
虽然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过多,但这些白细胞并不完全正常,无法完成正常的免疫功能,且会持续增生,最终会影响到正常造血和其他器官的功能。
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是指白细胞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导致白细胞数量迅速增加,而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则急剧下降。
急性白血病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症状包括疲劳、发热、淋巴结肿大、出血和贫血等。
急性白血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慢性白血病是指白细胞增长缓慢,常见于老年人,症状包括疲劳、贫血、失眠、食欲不振等。
慢性白血病的发展相对缓慢,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
引起白血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1)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白血病最常见的遗传因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会发生异常,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白血病。
例如,某些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中存在Philadelphia染色体,这是由于染色体9和22之间的基因交换所致。
(2)遗传突变: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例如,Down综合征患者患白血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
这类患者通常携带三个21号染色体,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
(3)家族遗传: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人患有白血病,那么他患白血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这表明,一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在家族中传递,并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化学因素研究表明,与下列化学物质长期接触的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
(1)苯: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石油化工、印刷、染料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白血病PPT演示课件
放射治疗原则及应用
放射治疗原则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和扩散,通常与化疗联合应用。根 据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制定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确定照射剂量和照射野。
放射治疗应用
放射治疗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局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的治疗。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如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放 射治疗也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素+阿糖胞苷)等,诱导治疗缓解后给予强化巩固和维持治疗。
02 03
慢性白血病化疗
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如伊马 替尼、尼罗替尼等;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可采用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化疗。
化疗药物选择
根据白血病的类型、分期、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
白血病
汇报人:XXX
2024-01-10
CONTENTS
• 白血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
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 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 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 ,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骨骼受累情况,如骨质破坏 、骨髓腔扩大等。
CT或MRI检查
更详细地显示骨骼、软组织及器官的受累 情况,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程度。
白血病
A N L L
AML-M3 AML-M5a AML-M4Eo
A L L
ALL-L2 ALL-L3
t(4;11)(q21;q23) t(8;14)(q24;q32)
ALL-L1(伴cIg表达) t(1;19)(q23;q13)
AML-M1
t(9;22)(q34;q11)
A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ph’染色体, 约20%成人和5%儿童ALL ,及50%的 Common型ALL ph’染色体(+),预 后差。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增多,疾病晚期增多更显著。 最高者可超过 100×l09/L ,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也有不少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 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血片分类检查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 甚至可高达95%以上,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 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 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 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l09/L,晚期血小板 往往极度减少。
三、巨幼细胞贫血 有时可与红白血病混淆, 但原始细胞不增多。 四、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骨髓中原、幼 粒细胞增多 . 但该症病因明确 , 血小板正常 , 原、 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及染色体异常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当血中白细胞大于100*109/L时,应紧急 使用血细胞分离,单采清除过高白细胞,同 时予化疗药和水化, 并预防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二、骨髓象
增生明显,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 30 %以上,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 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 (如切迹、凹陷、分叶等) 、染色质 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少见类型白血病
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少见类型白血 病罕见。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概述
1. 起源于造成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疾病
2. 细胞分化阻滞在中、晚幼粒阶段
3. 侵犯骨髓及髓外器官产生症状
WBC下降,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血涂片分类检查:
可见原始和幼稚细胞
伴有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
四、辅助检查
(二)骨髓象--确诊的主要依据
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
占非红系细胞30%以上,正常红系、巨核系受抑。 裂孔现象:原始细胞显著增生,而较成熟的中间阶段
的细胞缺如,并残留有少量的成熟粒细胞的现象。
分期诊断
3、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① 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 周血或骨髓中>20%。 ② 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③ 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 ④ 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⑤ 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五、治疗要点
(一)化疗: 羟基脲(首选) 马利兰 (白消安) 伊马替尼 (二)α-干扰素、脾切除、X线深部放射、中 医药等联合治疗。 (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 (四)慢粒白血病急变的治疗:同急性白血病
五、治疗要点
1. 化学治疗:烷化剂是目前的一线治疗。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为首选药物。氟达拉滨对慢淋疗
效显着,特别是对常规治疗方案失效的患者有效。 2.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肿大伴有局部压迫症状者。 3.并发症防治: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者可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脾切除。 4.生物治疗: α-干扰素等。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的临床确诊标准
白血病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或者是血常规检查进行诊断,并且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1、临床症状: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或者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在出现白血病之后,可能会导致面色苍白、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同时也有可能会引起贫血、出血或者是发热等现象。
2、血常规:也可以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比如血常规,可见异常水平的血小板白细胞。
对于白血病也可以进行骨髓活检、细胞化学染色或者是染色体核型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白血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者是阿糖胞苷注射液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bái xuèbìng]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
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1
病因
1.病毒因素
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道。
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3.放射因素
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
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
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
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如钴-60)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2分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
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
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临床表现
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
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
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
逐渐进展。
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1.发热
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
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
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发热也可以是急性白血病本身的症状,而不伴有任何感染迹象。
2.感染
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粒细胞低于正常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逐渐增加。
病毒感染虽少见但凶险,须加以注意。
3.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
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可以是首发症状。
4.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
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老年病人更多见。
5.骨和关节疼痛
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或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
逾1/3患者有胸骨压痛,此征有助于本病诊断。
6.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以轻、中度肝脾肿大为多见。
ALL比AML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慢性比急性白血病脾脏肿大更为常见,程度也更明显。
淋巴结肿大ALL也比AML多见,可累及浅表或深部如纵隔、肠系膜、腹膜后等淋巴结。
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CNSL系急性白血病严重并发症,常见于ALL和AML中的M4和M5,但其他类型也可见到。
由于常用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成为现代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盲点和难点。
浸润部位多发生在蛛网膜、硬脑膜,其次为脑实质、脉络膜或颅神经。
重症者有头痛、呕吐、项强、视乳头水肿,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可类似颅内出血,轻者仅诉轻微头痛、头晕。
颅神经(第VI、Ⅶ对颅神经为主)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和面瘫等。
8.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
ALL皮肤浸润比AML少见,但睾丸浸润较多见。
睾丸白血病也常出现在缓解期ALL,表现为单或双侧睾丸的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无触痛,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
白血病浸润还可累及肺、胸膜、肾、消化道、心、脑、子宫、卵巢、乳房、腮腺和眼部等各种组织和器官,并表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而确诊。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陈代谢亢进的表现。
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
检查时最为突出的是脾肿大,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
病情可稳定1~4年,之后进入加速期,迅速出现贫血及更多症状,然后很快进入急变期,可以急变为AML或者
ALL,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完全一样,治疗效果和预后则比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更差,通常迅速死亡。
4治疗
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预后分层复杂,因此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细致的分型和预后分层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类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通过合理的综合性治疗,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相当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或者长期稳定,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时代过去了。
1.AML治疗(非M3)
通常需要首先进行联合化疗,即所谓“诱导化疗”,常用DA(3+7)方案。
诱导治疗后,如果获得缓解,进一步可以根据预后分层安排继续强化巩固化疗或者进入干细胞移植程序。
巩固治疗后,目前通常不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停药观察,定期随诊。
2.M3治疗
由于靶向治疗和诱导凋亡治疗的成功,PML-RARα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成为整个AML中预后最好的类型。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M3患者。
治疗需要严格按照疗程进行,后期维持治疗的长短则主要依据融合基因残留情况决定。
3.ALL治疗
通常先进行诱导化疗,成人与儿童常用方案有差异,但是近年来研究认为,采用儿童方案治疗成人患者结果可能优于传统成人方案。
缓解后需要坚持巩固和维持治疗。
高危患者有条件可以做干细胞移植。
合并Ph1染色体阳性的患者推荐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慢性期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建议尽早且足量治疗,延迟使用和使用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
因此,如果决定使用伊马替尼,首先不要拖延,其次一定要坚持长期服用(接近终生),而且服用期间千万不要擅自减量或者停服,否则容易导致耐药。
加速期、急变期通常需要先进行靶向治疗(伊马替尼加量或者使用二代药物),然后选择机会尽早安排异体移植。
5.慢性淋巴细胞治疗
早期无症状患者通常无需治疗,晚期则可选用多种化疗方案,例如留可然单药治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美罗华等化疗。
新药苯达莫司汀、抗CD52单抗等也有效。
近年来发现BCR通路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可能有显著效果。
有条件的难治患者可以考虑异体移植治疗。
6.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虽然ALL、AML中的M4、M5等类型常见合并CNSL,但是其他急性白血病也都可以出现。
由于常用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做腰穿鞘注预防和治疗CNSL。
部分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颅脑脊髓放疗。
7.干细胞移植
除了少数特殊患者可能会从自体移植中受益,绝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应该做异体移植。
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供者选择、移植风险及远期预后等方面都已经有显著进步,因此,异体移植目前是各种中高危白血病重要的根治性手段。
8.新的治疗方法展望
虽然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选择性免疫治疗和各种分子靶向治疗是将来治愈白血病的希望,例如肿瘤疫苗、细胞治疗、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剂等。
5预后
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都具有多种不同预后指标,根据不同的指标,可以将这些患者分为不同预后层次,从而采取不同强度的治疗。
因此,现代医学对于白血病的认识越来越细化,所有患者在确诊后都应该尽可能完善各种预后分层所需要的全面检查,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些预后指标中,尤其以染色体和各种基因异常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