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
怎样理解地方政府学及其意义
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地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把地方政府作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可归结为: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包括对地方政府的界定和对地方政府基本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认识地方政府活动所受到的制约与影响。
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这些研究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活动的内部机制。
4、地方政府的活动5、地方政府的比较。
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1)、地方政府的地位:在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中具有不可代替性。
地方政府的设置具有必然性的必要性。
(2)、地方政府在基本特点上具有非主权性、局部性和地方性。
(3)、地方政府的作用:①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②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③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④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既出自于地方政府在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性,也出于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1)、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活动的特点,探索其活动的规律性,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2)、从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古今中外地方政府的比较,在寻求地方政府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异同、特点和优点,从而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模式。
(3)、通过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学习,提高地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使之能更为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整体的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推动地方政府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
1.1 地方政府的界定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
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区域性政府(区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区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区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区域政府。
●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
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
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
●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
●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地方政府的基本性质:●(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1.2 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1)就经济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2)就政治层面来说,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3)就社会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更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本地方民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比中央政府更能有效地提供地方公共物品。
1.3 地方政府学研究●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从规律上对地方政府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2)有利于将国际经验本土化;●(3)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2章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国家权力横向配置是国家权力按照功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进行的分配。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60分第一章绪论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
(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
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
地方政府学
一,1、地方政府的界定。
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内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通常由地方权力(议决或立法)机关和地方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不包括地方司法机关和军队。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性。
1、权力的非主权性。
主权是指对国家权力的行使,拥有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2、权限的局部性3、职责的社会管理性3、地方政府设置的必然性分析。
地方政府设置的必然性由三个维度决定:外在因素: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内在因素:中央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根本目的:实现国家的政治统治的需要。
二,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县”是全新的地域性政治实体?县的长官由国王委派,县成为国王设置的地方政府,它与国君的关系主要是行政隶属关系。
正式的地方政府由此发端。
2、近现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演变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1北京政府时期,仿效西方三权分立模式设置的地方机构,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纯属形式,地方政府的实权完全掌握在地方军阀及其部下手中。
2南京政府时期,出现重大变化,市乡镇的设置形成基层城乡分治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2人民委员会时期,混合体提放政府3革命委员会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三,1、概念解释:地方制度:地方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行政关系做出的制度安排,它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它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服从其指挥,对其负责。
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权,本身无独立的人格。
不设有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可设立地方咨询机关,但是不拥有实际的权力。
自治体地方政府: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与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居民负责。
地方政府学
1,行政体地方政府 • 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 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 机关。其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 任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它依据中央政 府的意志,秉承中央政府的命令,在中央和上级 政府的指挥下,在当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交办 的任务,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地方政府本身无 独立的人格。它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 于中央政府。它仅以代表中央政府的资格 ,在当 地行使这种权力。 • 实质: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 权限: (1)组织权 (2)财政权 (3)公务执行权 (4)地方立法权 (5)制裁权
• 优点: (1)能较为广泛地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当地地方事务 的管理,从而增进地方政治民主的发扬,能有效 地监督政府的行为。 (2)能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地办好本地的各项事务,可以 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益。 (3)地方事务的经费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经费 使用是否得当,其效果是否有利于居民,居民最 易切身体受,从而增加对政府费用使用的监督。
四、层级体制形成 一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形成,是一国 国情的客观产物,取决于一系列复杂 的因 素:人口、地域面积、民族、历史、权力 体制安排、社会发展水平等等。
国 名 国家结构 日本 单一制 菲律宾 单一制 土耳其 单一制 泰国 单一制 越南 单一制 比利时 单一制 丹麦 单一制 芬兰 单一制 法国 单一制 意大利 单一制 英国 单一制 挪威 单一制 西班牙 单一制 阿根廷 联邦制 德国 联邦制 美国 联邦制 奥地利 联邦制 印度 联邦制
层级 2 3 4 4 3 3 2 2 3 3 2 2 3 3 3 3 3 4
面积万平方公里 37.78 29.97 76.93 51.31 32.95 3.05 4.31 33.81 55.16 30.13 24.25 38.70 50.59 277.69 35.70 937.26 8.38 297.47
地方政府学全书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反映国家对所设置的地方政府应有作用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判该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
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较高层级/较低层级
• 传统国家的特点及地方政府的产生 土地为地主阶层占有 政治权力支配财富 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扩展 地方封闭性较强,形成较为独立的组织实体
亚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秦朝:郡县体制 中央政府具有绝对权威,授予地方政府权力 皇帝通过官僚体制行使地方管辖权 地方政府一般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单位:国家按照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 地域的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内涵: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由国家设置 地方政府单位必须实施对所辖地域的治理 地方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存在于浓厚帝制色彩政治体制的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 分高层级地方政府和联邦制国家中由联邦直接管理的地区的政府。
“议行合一”体制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英国的议会委员制 美国的委员会制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美国的议会经理制 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
“议行分立”体制 绝对议行分立体制——日本的市长议会制 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
相对议行分立体制——法国的市议会-市长制
“双轨”体制
同一区域内存在两个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一个是经由行 政区域地方政府议决机关选举产生的行政机关,另一个是由国家在该行 政区域设置的国家行政机关。
• 特殊型地方政府 包括除了民族区域型和城镇型两类地方政府以外的所有其他特殊型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界定:(1)从内涵上讲,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中央政府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2)从外延来看,在单一制国家,它包括全国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级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它包括联邦政府的直辖政府和联邦成员的下级政府。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
(二)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第一,权限所及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权限是局部的。
(三)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
第二章1.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2.行政区划的结构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域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概念。
(1).地方行政建制:国家设置的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是由一定地域和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
(2)地方行政单位: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
(3)地方行政区域:国家为推行政务而划分的有确定界线的区域。
三者关系(1)地方行政建制在这三者中最为稳定,或设或撤。
(2)地方行政单位在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两个方面的变化:其具体组成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改革,或其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3)行政区域是最易改变的,在同一地方行政单位管辖下,由边界调整或下属行政单位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行政区域的改变。
3.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1)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第二,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2)、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完整word版)地方政府学
题型:一、名词解释(5×4')二、简答(5×6’)三、论述(2×15’)四、案例分析(20',3小问,4’6’10'分布)一、关键术语1。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3。
政府职能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4.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5。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职能关系、方式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6。
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也就是政府间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各个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府际关系指国内各个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还要涉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等.7.职责同构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8.机关事务管理机关事务指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具体的、一般性的综合事务。
9。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10。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2、行政体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是集政治统治权、行政管理权于一身的实体。
3、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一定地域居民,为在其居住区域管理本地地方公共事务,依照国家法律组成的地方自治社团,是一个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人格的公共团体(公法人)。
自治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从事本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而不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
4、指令指定城市:是市中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即具有50万人口以上的市,经批准可叫作“政令指定城市”,在组织上、职能上与其他市不一样,类似我国的计划单列市。
现在实际要达到100万人口的,可以被批准为“政令指定城市”,目前已有11个城市。
5、大行政区: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
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也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领导着大行政区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建国初期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是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
6、大区:法国新的地方领土单位和行政建制。
法国的第一级行政划分,下分为省。
目前法国共有26个大区,其中22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余4个则位于海外。
7、封建制:古代的帝王将自己开拓的疆土,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和有功的臣民,让他们在分封的疆土上建立诸侯国,以屏天子,也称“封土建国”,并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的等级世袭爵位的一种政治制度。
8、市长一内阁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议会的执行机关由市长和内阁组成:市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由市长从议会中任命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议员组成内阁。
市长-内阁制执行机关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人。
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议会应由直接选出的市长、议会主席和议员组成。
8、市议会经理制:又称市经理制,市议会作为市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同时“聘请”1名行政管理专家为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
《地方政府学》教案
《地方政府学》教案第一章:地方政府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让学生掌握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方法地方政府学的重要性1.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地方政府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政府学的理解和看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地方政府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职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
让学生掌握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2.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力2.3 教学活动讲解:详细讲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并解答学生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能的疑问。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互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解答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能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执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掌握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策略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过程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策略和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详细讲解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模拟决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模拟决策,让学生实际操作并锻炼决策能力。
3.4 教学评估小组模拟决策:评估学生在模拟决策中的表现和决策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地方政府的关系与协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与其他政府层级、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关系与协调。
地方政府学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3.地方政府权限:指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是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限度。
4.地方制度:指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等法律、政策、惯例的总称。
1.地方行政机关:是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部分,是行使地方政府行政权的机关,是承担对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的机关。
2.地方政府的职能:是国家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3.地方政府保障社会的职能: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对本地社会性事务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为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4.地方政府关系:是指地方政府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与无隶属关系的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1.地方政府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自身事务和对辖区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法定权力,履行自己职能,进行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
2.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取得的各种收入。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中国为了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用设置特别行政区的办法来处理中央政府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
4.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种社区自治,即地方政府自治和居住区管理与服务自治。
1.简述地方政府的作用。
答: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会进步。
地方政府学
一、名词解释(5个)1. 地方政府:是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必考)2. 权力:是主体基于对特定资源的支配而使客体服从并使客体的不服从丧失正当性的一种作用力。
3. 权限:是指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范围。
4. 议行分立:是指将地方政府的议决权和执行权交由两个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而行政权由承担执行权的机关行使。
5. 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6. 政府关系:指政府之间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左右关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关系。
7.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二、简答题(要点)(5个)1.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拥有权力的性质上,在权限行使的范围上,在所承担的职责上,地方政府具有权力的非主权性,权限的局部性,职责的社会性。
⑴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⑵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第一,权限所及的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⑶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社会管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2. 混合体地方政府的概念和优缺点概念: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创建的兼具行政体、自治体两类政府特点的新型地方政府。
优点: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能确保国家行政统一和较高的效率缺点:只顾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漠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只顾地方利益,漠视国家整体利益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变化在这以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⑴从地方体制看,当代中国政府仍为混合体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⑵从行政体制看,上下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之间,除法律规定的外,只存在工作指导关系,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⑶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看,地方各级人大都设置了常设机构,县以上称为常务委员会,乡镇称为人大主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行政机关改称为人民政府4. 地方选举的作用和意义⑴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⑵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⑶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民众监督地方政府⑷地方政府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5. 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不是只限我国)⑴公民参与的扩大,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又有利于加强居民对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的监督⑵信息化促使进入信息社会的地方政府职能进入一个新阶段⑶第三部门对地方政府职能影响日趋扩大⑷地方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应适应因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而引起的多种族、多民族文化共处和交融的需要⑸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规划和协调第一、二、三部门的关系,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6.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的特征权力来源: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本行政区域全体居民。
地方政府学
1.地方政府的定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政府单位。
2.议行合一:决议权和执行权由同一个机关行使,两种权力归属于一个中心,当他们由两个国家机关分担时,执行机关从属于议决机关。
3.议行分立:议决权与执行权分属两个机关行使,两种权力分属两个中心,由两个国家机关分别承担,两个国家机关彼此相对独立。
4.绝对的议行合一:在地方政府单位中,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职责。
5.相对的议行合一:这种体制下,选民选举产生一个权力机关(通常称为议会)仅行使议决权,由它产生一个行使执行权的机关承担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或者议会行使执行权,另指机关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6.绝对的议行分立:这种体制下,选民进过两次投票,分别产生两个权力中心,各自独立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
(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日本的市长议会制)7.相对的议行分立:这种体制下,选民只投票选出一个权力机关(议会),由议会产生行使执行权的地方长官。
但在产生后,地方长官即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独立地行使职权,不受议会的干预,议会也无权罢免。
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9.增量预算:增量预算又称分项预算:以上一年度每一项目的支出数额作为基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或按一定比例,确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数额的一种预算方法10.单式预算:即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这种编制形式,结构简单,方法简便,能明确地反映预算的全貌,但缺点是不能明确地反映各项收支的差别和财政赤字的成因。
11.复试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地方政府学
1.地方政府特征:①权力的非主权性②权限的局部性③职责的社会性。
作用:①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②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石③是沟通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④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研究目的:①服务于当前的改革②寻求未来发展模式③提高地方政府管理活动的社会效益。
2.行政体特征: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直接的命令、指挥和服从的行政关系。
优:政令统一,行政效率高,有利于增进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稳定,中央政府能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地域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克服地方主义倾向。
弊:不符合政治民主这一现代精神,难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漠视当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容易遭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3.自治体特征:不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批准任命,履行职责所运用的公共权力,通过选举直接来自当地居民授予,同上级和中央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行政关系。
优:能较广泛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地方事务管理,发扬民主政治,更好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从实际出发,依据当地民众需要办好各项事务,有利于民众加强对地方政府活动的监督,促使地方行政效益的提高。
弊:容易只从当地眼前局部利益出发来处理问题,忽视国家整体利益;在缺乏有效监督控制下,可能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落实;由于地方资源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域自治体政府向当地居民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产生差距。
4.混合体特征:体系中的地方行政机关都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行政关系;但在议决机关之间关系上,保持法律监督与指导关系。
弊:在混合体政府不能良好运行时,会出现只顾接受上级行政机关指令,漠视当地居民利益,或者只顾地方利益而漠视国家整体利益。
5.层级结构: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法律上的监督关系、地域上的包含关系。
影响因素:①与国家规模有关②与国家结构形式有关③社会发达程度、经济技术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
6.地方政府职能:类型:①从政府职能与社会生存、发展关系:同维护社会生存,与居民基本需求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同促进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②层次:宏观(政府通过协调、平衡、控制使整个社会或某个领域处于有秩序状态,手段为法律经济行政)微观(政府通过依法行政,按法律规范标准监督各种具体社会行为是否符合标准,行政手段)。
《地方政府学》教案
《地方政府学》教案第一章:地方政府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的定义、性质和职能。
1.1.2 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的历史演变和我国地方政府的基本架构。
1.1.3 让学生理解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1.2.1 地方政府的定义、性质和职能1.2.2 地方政府的历史演变1.2.3 我国地方政府的基本架构1.2.4 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地方政府的定义、性质、职能、历史演变等基本概念。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讨论:学生就地方政府的作用和治理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与责任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范围。
2.1.2 让学生理解地方政府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2.1.3 让学生掌握地方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与协调。
2.2 教学内容2.2.1 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和权力范围2.2.2 地方政府责任的内涵和外延2.2.3 地方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与协调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权力范围、责任内涵等基本概念。
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在权力与责任方面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
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讨论:学生就地方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政府的权力与责任。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执行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地方政府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
3.1.2 让学生理解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机制和手段。
3.1.3 让学生掌握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中的问题和挑战。
怎样理解地方政府学及其意义
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地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把地方政府作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地方政府学研究的内容可归结为: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包括对地方政府的界定和对地方政府基本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认识地方政府活动所受到的制约与影响。
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这些研究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活动的内部机制。
4、地方政府的活动5、地方政府的比较。
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1)、地方政府的地位:在维护地方统治秩序中具有不可代替性。
地方政府的设置具有必然性的必要性。
(2)、地方政府在基本特点上具有非主权性、局部性和地方性。
(3)、地方政府的作用:①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②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③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④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既出自于地方政府在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性,也出于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开展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更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1)、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活动的特点,探索其活动的规律性,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2)、从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古今中外地方政府的比较,在寻求地方政府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异同、特点和优点,从而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模式。
(3)、通过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学习,提高地方政府各级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使之能更为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整体的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推动地方政府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政府学》教案
《地方政府学》教案第一章:地方政府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地方政府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地方政府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理解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地方政府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角色1.3 教学活动导入:地方政府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地方政府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地方政府的治理实践1.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学导论》参考资料:相关学术文章和案例研究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学的概念和原理小组讨论:地方政府治理实践案例分析第二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2.1 教学目标了解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掌握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原则和制度理解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原则和制度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2.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实践案例2.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组织与管理》参考资料: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2.5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三章: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3.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掌握地方政府在不同领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分析地方政府职能和责任的演变与发展3.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地方政府在不同领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地方政府职能和责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3.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在不同领域的职责和任务3.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职能与责任》参考资料:地方政府在不同领域的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小组讨论:地方政府职能和责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第四章: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执行4.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问题与挑战4.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问题与挑战4.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实践案例4.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参考资料: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4.5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小组讨论: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问题与挑战第五章:地方政府的关系与协作5.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掌握地方政府之间协作的形式和机制分析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与协作的挑战与机遇5.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地方政府之间协作的形式和机制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与协作的挑战与机遇5.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地方政府之间协作的实践案例5.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关系与协作》参考资料: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与协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与协作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6.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地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和方法分析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挑战6.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地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和方法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挑战6.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地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实践案例6.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参考资料: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6.5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小组讨论:地方政府财政与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挑战第七章: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7.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则掌握地方政府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的问题与挑战7.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则地方政府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的问题与挑战7.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则案例分析:地方政府政策评估的实践案例7.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参考资料: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则小组讨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评估的问题与挑战第八章: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8.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掌握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8.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8.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8.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参考资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小组讨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与机遇第九章: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趋势9.1 教学目标理解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动力掌握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分析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9.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动力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9.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动力案例分析:地方政府改革的实践案例9.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趋势》参考资料: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动力小组讨论: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第十章:地方政府案例研究10.1 教学目标分析地方政府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实践理解地方政府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与挑战掌握地方政府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地方政府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地方政府治理实践的创新与挑战地方政府案例研究的学习与反思10.3 教学活动讲解:地方政府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实践的实践案例10.4 教学资源教材:《地方政府案例研究》参考资料:地方政府案例研究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10.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地方政府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地方政府治理实践的创新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方政府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补充说明:地方政府学是一门研究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地位、职能、组织结构、决策与执行等方面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学
1、地方政府管理的层次的制约因素与划分原则:
●制约因素:地理环境;人口;国家结构形式;社会经济制度;历史传统。
●划分原则:政府间纵向关系合理化;政府管理亲民化;政治资源配置合理化。
2、地方政府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政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政府工作的内容与性质;
政府管理的信息沟通过程;政府管理环境的变迁。
3、自治体地方政府(权力特许)利弊分析:
优点: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地方事务管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有利于民主监督,提高政府效率。
不足:稳定与统一问题。
4、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控制)利弊分析:
优点:政令统一,行政效率高;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各地域的协调发展。
不足:稳定与统一问题。
漠视民主;忽视当地民众的利益等等。
[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
1、尔三分模式: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
2、歧夫三分法:垂直式行政统制型;水平式政治竞争型;相互依存型。
3、福四分法:传统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苏联模式。
1、绝对议行合一的体制:英国议会委员会制;美国市县委员会制。
2、相对议行合一的体制:议会执行委员会制(瑞典);市县经理制(美国);市行政
主任制(德国)。
3、绝对议行分立的体制: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日本的市长
议会制。
4、相对议行分立的体制:法国的市政府。
[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
1、双轨制地方政府产生的原因:央授予地方政府的治理权限,决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
事务的公共管理,对于不属于地方政府权限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各国中央政府有各
种处理方式:
●由相应的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在地方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不属地方政府系列;
●由中央在地方设置机构管理,但由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统一领导;
●在自治的地方政府外另设隶属于中央的行政体地方政府,从而形成各种情况的双轨制的
地方政府体制。
[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
1、政府功能的层次划分:政府的功能;政府的职责。
●政府的功能:处理国家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的社会关系: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处理公平
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
政府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国家的统治者,不论他们是否认识到了应当履行这些职能,都只能如此,只能主动或被动地去做。
●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政府职责的主观色彩比较强,一个政府在选择
其政府职责时在做多少、怎么做、由谁做等问题上,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
1、地方政府职能的影响因素:政府能力(自然与非自然);地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水平。
2、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征:双重性;差异性;局部性;服务性;规范性。
地方政府职能配置的特征:职责同构
●职责同构的局限分析:从历史的方面看:从计划经济体制来讲,突出条条管理的“职责
同构”符合当时资源配置方式的需要;经济转轨时期,在政府纵向间雷同的层级制组织结构下,区域性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全能主义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并存,形成了有利于非国有部门市场化的有效空间;市场经济体制下,“职责同构”的政府政治和社会管理部门开始成为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看得见的另一只手”。
从现实来看,“职责同构”下的“全能”政府管理阻碍着社会结构领域进一步分离和整合;“职责同构”下的政府权力“集分反复”,增加了政府运行的成本;“职责同构”是建立“政绩”指挥体系的重要体制基础;“职责同构”是滋长官僚主义的重要土壤。
[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
1、地方政府职能的共同点:各级地方政府职责异构;地方政府以管理和服务为基本职
责;不承担发展经济的主要职责;基层政府以提供秩序为基本责任;基层政府的服务性更突出。
2、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责的主要特点:加强区域规划;重视环境治理;改善公共设施
的提供;突出社会保障;重视教育与培训;加强休闲娱乐性服务的提供。
1、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
●优先发展防御职责,保障居民生存需要;
●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只承担部分公共事务;
●地方政府职责配置趋于法制化;
●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职责有较多的干涉,甚至越俎代庖。
1、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结构:集权、分权与均权。
2、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政党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司法控制;政治
控制。
3、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影响:说服与渗透;会议政治;非政治方式。
4、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现状:党政关系是核心;财政改革是关键;人事控制不放松;
权力配置较滞后;行政区划需调整;地方发展不平衡;基层民主不完善。
1、地方政府关系体系研究意义:
●有利于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
●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体制的优化
●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政策网络
●有助于推动政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