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规划的做法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对策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策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实践探析,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成都市现阶段城乡统筹良性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对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
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
2003年以来,成都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始了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创新实践,在深化城乡统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探索城乡协调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一)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个集中”需要城乡一体的市场基础,对市场化配置资源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市场化、资本化、一体化。
市场化是指农民房屋、集体土地经营权、林权等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资本化就是上述产权都可以象资本一样用来抵押贷款;一体化就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转(交易)没有障碍。
这些都是对现行《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突破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2007年7月,在《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面世后,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便是《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
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
这也是成都首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提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
成都最早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是锦江区。
该区从2008年初开始,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为核心,按照确权是基础、流转是关键的原则,将改革分为确权颁证、土地整理、流转交易三个环节。
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
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摘要:本文首先对西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演变进行梳理总结,其次以发达国家为例分析评价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其做法,最后提出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启示一、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演变1.20世纪50年代后,对城乡发展关系有了一系列较深入的探讨,其代表人物:(1)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是这一时段研究的经典之作。
该模型奠定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认为经济增长和现代化,需要城市—工业加速的增长和向以城市社会为基础的社会转化,需要将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因而城市掠夺农村的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应理所当然。
(2)乔根森对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等假设进行再思考,指出农业剩余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认为从一开始就必须保持丁业和农业之间的平衡发展。
(3)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指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及“农村病”的根本途径。
与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不同,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不是把农业和农村作为工业化的一个工具,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发展目标。
托达罗认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不是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而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型对现代工业部门增加就业的结果持消极态度,没有揭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于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
2.20世纪70年代后,城乡发展关系代表人物:(1)利普顿对城乡发展关系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城市人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通过“城市偏向”政策使社会的资源不合理地流入自己利益所在地区,而资源的这种流向很不利于乡村的发展,其结果不仅使穷人更穷,而且还会引起农村地区内部的不平等。
(2)Corbridge认为“城市偏向”的症结,在于低廉的粮食价格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的价格政策,偏向于城市工业的投资战略及由此引起的农村地区技术的缺乏,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落后。
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几点启示
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几点启示市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背景下,市城乡统筹发展被视为解决城乡矛盾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并提出几点启示。
一、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
传统城区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又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将城乡规划纳入统一的体系,加强城市扩张和农村发展的协调性。
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农村耕地保护、城乡环境整治等问题,确保城镇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不平衡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同时,还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力度,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城乡之间建立畅通的交通网络,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流动。
三、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融合是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城市产业结构以大型制造业为主,而农村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导。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要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互补。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可以推动城市企业走入农村,帮助农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通过确权登记、流转市场等措施,使农村土地具有更高的流动性,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做法
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做法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乡居民的生活、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变化,催生了基层治理的发展。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不易的问题,各地纷纷探索建立基层治理共同体。
下面将介绍一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做法。
一、整合资源,打造联动机制不同层级的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组织之间的协同配合是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政府可以整合各个部门与社区组织资源,促进市政、公共卫生、环保等功能的联动。
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协同配合,号召更多居民积极参与,进一步促进城乡社会治理的共同发展。
二、发挥居民的参与主体性居民作为社区的基础和核心,必须参与到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中。
由居民代表组成社区委员会,推进公共事务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同时,也要鼓励居民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组成各种社团协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育竞赛和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社区凝聚力和组织能力。
三、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使基层治理更加公开、透明、有效。
城乡社区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APP等信息化平台,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提醒度。
同时,也要采用不同形态的信访渠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共同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四、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城乡居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影响社会治理的基本规范。
相关单位应当注重法治宣传,普及法制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让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更为有序和规范。
综上所述,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各方配合,共同推进,让城乡居民更加参与、更加感受到城市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同时,也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创新机制、发挥资源引导等方面,更好地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乡镇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怎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乡镇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怎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乡镇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XX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区委政府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总体思路,而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在现阶段该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呢?笔者结合本乡实际提出如下“xxxx”的工作思路:一、“三大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主要是要解决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当前,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区域内的三大规划。
一是做好乡村发展总体规划。
包括产业发展、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二是搞好骨干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要围绕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立足一乡一品,确定自己的骨干产业;三是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教育、文化、娱乐、办公等服务设施和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使村镇也能够协调发展。
二、“三大骨干”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是产业。
一园乡镇要结合实际着力构建效益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等三大产业体系。
一是抓好效益农业。
要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二是抓好休闲观光农业。
利用乡村自然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设备;三是抓好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其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四大工程”改善基础设施一是认真搞好乡村道路建;二是认真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是认真搞好村庄建设;四是认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重点是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四大提升”推进社会事业农村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是抓好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合理配置乡村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二是抓好农民就业技能的提升。
规划城乡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规划城乡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规划城乡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全面、科学的城乡发展整体规划,明确城乡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2. 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转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4.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5.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工业、服务业、商业等非农领域就业,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鼓励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推动农民居民消费升级。
6.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民权益。
7.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增加农民福利。
8. 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加大农村住房保障力度,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
9. 推动城乡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居住和创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稳定城市人口结构,促进城市化和农业社会化发展。
10. 加强城乡信息化建设:推动城镇和农村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以上措施和方法综合运用,可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此,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主要的做法和特点,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一、统筹规划成都市制定了城乡统筹规划,明确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发展目标。
通过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布局城市与农村发展格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化土地利用成都市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建设交通互联成都市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乡交通要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缩小城乡间交通不便的差距。
同时,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城乡交通组织结构。
四、强化公共服务成都市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成都市积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乡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水平。
六、加强环境保护成都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
七、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成都市积极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力有效对接。
同时,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看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包括统筹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建设交通互联、强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六大措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区域协调,需要采取以下六项措施:一、积极开展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统筹。
完善城镇规划,引导合理分布人口和经济资源,实现城乡间信息和社会资源的协调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用地集约化,打造城乡间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城市和乡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设。
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等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提供更好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间知识和技术的传承和转化。
三、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
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发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扩大乡村就业,防止农民流失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四、鼓励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
以城镇化为重心,鼓励城市吸纳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城乡户籍制度不平等的问题。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五、完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网络。
加速城乡交通网络建设,打通城乡间的物流、信息、资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间更加平衡的发展。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间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信息化融合。
六、加强城乡居民素质提升和文化交流。
营造积极向上的城乡文化氛围,以及勇于创新、勤劳致富的乡村文化建设。
推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强城市和农村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文化互动。
以上六项措施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手段。
同时,需要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城乡居民的积极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康有序地推进。
北京等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北京等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北京等都市统筹城乡进展的要紧做法一、北京市1、政策、资金向郊区双倾斜全市对郊区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连续加大。
政策上要紧体现在支农惠农与对薄弱地区的扶持两方面,目前正在实施的三农补贴种类达15种,对生态涵养区等薄弱地区则出台了和谐进展意见,制定了一体化试点方案;与此同时,政府充分发挥了对郊区的投资引导作用,城区、郊区投资比重已从2003年的8:2调整至2009年的49:51,连续5年对郊区的投资比重超过50%。
2、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通过实施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重大进展咨询题。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包括城乡交通体系、能源与供排水设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等要紧内容。
二是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一体化配置,持续完善郊区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设森林公园、通道绿化工程、湿地与自然爱护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四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产业共建基地,强化区县合作,促进都市优质要素支持郊区进展,通过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推进现代制造业落户乡镇,通过农业基础设施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展。
3、重视治理机制创新一方面,主动探究城乡一体化进展的综合试点机制,通过北坞和大望京试点,在农民安置、产业进展、政府引导等多方面积存了体会;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主动创新城乡一体有关联的配套机制,要紧包括部门联动政策机制、金融支农服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二、天津市1、推进农村都市化让更多农民住进小城镇和新社区通过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的模式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
具体做法为:在国家政策框架内,规划建设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同时对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稳。
同时在农民规划住宅小区内划出一片土地进行市场开发,其收益用于平稳小城镇建设资金。
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差距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来统筹城乡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轨道交通、公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促进产业转移1. 推动工业转移:鼓励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 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当地政府合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四、加强社会保障1. 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就医保障水平。
2. 加强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五、促进人口流动1. 改革户籍制度: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限制,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2.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减少城市人口拥挤现象。
3.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现代化农业发展。
六、总结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移、加强社会保障、促进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以改善城乡差距,促进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
同时,也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赢。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
此外,政府还在农村地区推广了“太阳能家庭灶”等节能环保产品,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实行城乡就业政策。
城乡就业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关键。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拓宽就业渠道、扶持创业、优化职业教育等,促进了城乡就业,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发展。
政府通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县域资源环境综合规划”等制度,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城乡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领导,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实现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一、加强政府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政府应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智慧、可持续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高效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补。
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支持农村企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实现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四、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公共服务。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绿色发展。
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乡绿色发展。
六、加强城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
加强城乡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完善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融合,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
七、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对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城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实,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城乡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上,目前从上到下已形成共识,达成了明确的战略思路:那就是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的充分互动加以解决。
“城里人”要关心“乡下人”,城市要帮扶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应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从我国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来分析,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新阶段农业的问题需要工业参与解决,农村的问题需要城市参与解决,农民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劳动力转移来解决。
2、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
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
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一、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镇、乡和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规划前提下的管理,加强市、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保证一定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在资源调配、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方面能够实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规划编制要关注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1、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三、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
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特制定本工作推进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具体目标包括:1、经济发展方面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使其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
2、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城市接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3、公共服务方面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工作重点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实现城乡道路互联互通。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3、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水平。
4、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推进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在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的重要部署。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支持乡村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乡村的发展一体化。
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发挥乡村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让全社会树立良好的乡村发展理念,增强乡村发展的正能量。
二、形成城乡一体的投融资格制度。
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政策,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政策。
同时,扩大城乡间的资金交流渠道,实行投融资质制度,更好地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政府要大力实施改革,改善政府领导、管理、服务及资源配置等体制机制,加强乡村综合治理,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建设。
此外,政府还要注重农民的受教育机会,扩大城乡居民的交流合作,加强城乡社会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各方努力,政府要按照改革开放步伐,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城乡一体的投融资格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主要解读了有关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首先,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善农民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收入情况;其次,政府要推出引进资金和实施投融资质制度,以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后,政府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城乡社会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资金投融资,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步骤。
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经验交流
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经验交流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各地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在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
一、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乡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因素,实现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周边乡村的发展需求,预留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空间;乡村规划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格局,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
例如,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将一些产业园区布局在城乡结合部,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空间,又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产业升级等因素对城乡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规划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化,预留足够的发展弹性,避免因规划滞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加快产业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产业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支撑。
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二是促进农村工业发展。
结合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入驻,推动农村工业集聚发展。
三是加快服务业发展。
加强农村电商、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服务业,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乡统筹规划PPT课件
主要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 术,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等。
实践效果
某县在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明显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某镇城乡统筹规划实践
镇域概况
某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以工矿为主的镇,人口规模较小,城 市化水平相对较高。
现状分析阶段
分析城乡发展现状、问题和机遇,评估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明确规划的约束性条件。
目标制定阶段
确定规划的总体和分项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方案制定阶段
根据目标要求,制定规划方案,包括空间布局、产 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公众参与和协调阶段
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方案协调和 优化。
感谢您的观看
目标的实现。
发展趋势
未来城乡统筹规划将更加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 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推动形 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02 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重点。在 城乡统筹规划中,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
实施与监督阶段
制定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进行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 。
城乡统筹规划的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
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劳 动生产率等指标,用于衡量城
乡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社会发展指标
包括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医 疗条件、文化活动等指标,用 于衡量城乡社会发展的均衡性 和福祉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城乡统筹规划,但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局、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属于什么规划层面,是等同于城镇体系规划,还是属于一种专项规划?城镇统筹规划研究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城乡统筹规划的提法出自哪里?国家有没有明确的文件或是技术规范或是编制办法?最最实际是2个方面的问题,编制城乡统筹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来讲,编制这个城乡统筹规划到底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施?
我搜索了一下材料,供大家共享。
城乡统筹规划是在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规划缺乏对城乡空间的协调安排和快速城镇化造成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出现的新的规划类型,由于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认同的标准,各地规划在编制理念、方法、研究深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乡统筹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明确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地位与作用。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归纳出指导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依据, 分析了影响规划的主要因素,系统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与调控机制。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统筹规划相关案例,得到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理念。
本文选择十堰市作为案例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证研究。
全文的主要结论有:
(1)城乡统筹规划属于区域规划范畴,是典型的空间规划。
(2)对城乡统筹规划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包括城乡一体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城乡融合理论、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等。
(3)规划应重点研究中心镇、农业产业化、城乡联系、城镇体系、城镇化道路、城乡发展模式、空间管制、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等九大影响因素。
城乡联系是城乡统筹规划的主线,中心镇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产业联系的途径。
不同经济水平下城乡互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城乡统筹规划必须从城乡发展所处阶段着手;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制定发展对策。
(4)规划编制应侧重于城乡空间发展等宏观指引性内容,不涉及具体用地规划布局。
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空间发展规划(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产业统筹、综合交通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和城乡发展制度统筹。
(5)一般地区都处于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应选择极化发展的城乡发展模式,走生态型、资源型、文化型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6)实证研究通过选择中心镇,以中心镇为基础划分城镇经济区作为城乡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基本单元的编制思路,便于城乡统筹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规划编制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说明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是可行的。
本文提出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和途径科学的规划体系本身就是由各种规划相互补充而成。
有的从上而下编制,有的从下而上编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来编制,然后整合成一个合理的规划体系,从整体上来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这样城乡统筹规划就应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而论,应有以下几类。
(1)扩大管制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
有的地方就提出要扩大规划区的范围,如江苏省的昆山市、张家港市把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到整个市域,因为昆山市地域本来就很小;张家港市面积也才1000多平方公里,把总体规划范围一扩散,就可以对这个范围之内的所有空间资源
进行管制,再加上土地利用规划的配合,就做得比较好。
这种思路在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可以采取,但不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省份。
(2)深化市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已经比较成熟,在编制深度上要进一步提高,增强它的系统性、预警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
比方说要明确由小城镇对村庄进行组合,以及由几个村庄围绕中心村构成村庄集群等。
城镇体系规划也就可以延伸到村庄。
这样,就可以对村镇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品进行更加合理的布局,再加上土地利用规划的配合,就可以基本上从区域的角度对村镇的整治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3)把原有的区域规划空间化。
原来的区域规划往往只局限于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如何把它空间化并增加相关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保护内容,也是一种新的规划思路,对此应该在城乡统筹规划中来加以研究改进。
(4)城乡一体化的规划。
思路就是城市和农村应该一起统筹规划以解决面临的问题。
当然这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5)专项的城乡统筹规划。
因为不同的地方,所面临的城乡关系和矛盾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抓住最主要的矛盾,来修编解决这些矛盾的专项区域规划,尤其是经济欠发达、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
随着条件一步一步地成熟,再把种类专业规划整合,比较成熟的城乡统筹规划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总之,城乡统筹规划不能割断历史,要从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并从我国的国情和变化的形势出发,切实遵循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并尽量在现有的规划手段、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新农村建设。
如何评价城乡统筹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追求的核心理念。
当前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是在快速城市化、国家对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城乡空间激烈变动重组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所以在规划中出现了一些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
如目前一些地方大规模地编制各种层次规划,但多是速成品,甚至成为农民失地的始作俑者。
首先,任务式的规划编制。
很多规划没有详细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在没有产业聚集、人口没有大量机械增长的前提下,想当然地确定在近期要聚集的人口数量,盲目地扩大城镇规模,而且这项工作已作为年度考核各级政府业绩的“政绩工程”。
其次,规划变成利益重新调整的工具与手段。
城乡统筹规划实践中产生利益博弈和功利的倾向。
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长期性与眼前发展需求的紧迫性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破解难题的“现实选择”。
现阶段土地问题已成为城乡规划建设中最核心的内容,编制的城乡统筹规划某种意义上被演变为掠夺乡村建设用地的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已经被异化为“建设用地指标转移规划”,从乡村建设用地挖潜来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将其工作重点放在如何从乡村“挤压”出建设用地,却忽视了对乡村地区长远合理发展的整体考虑,更忽视了对农民根本利益的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我解读《建议》的核心观点和目的是希望利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来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将农村的资源要素依然留在农村,而不是向城市转移,造成新的不均衡。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否则有悖“城乡统筹”的目的。
第三,缺乏配套制度法规支撑的规划。
编制的城乡统筹规划也面临着实施难题。
虽然“城乡统筹”以中央文件、区域发展指导意见等形式发布,但是目前尚未有一部正式的法规对如何实现城乡统筹、促进乡村地区发展予以明确具体的规定,更没有具有法定地位的实施计划。
即使我们编制再多的城乡统筹规划,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难免在实施中受制于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的作用而不断地发生偏差。
目前我们编制的空间规划更多地表现为技术性文件,缺少“法规”的色彩,而空间规划与相关的配套法规之间几乎是完全分离的,这不仅导致了我国许多类型的空间规划缺乏法定的约束力,而且从根本上缺乏法定的实施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