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2..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极有影响的一部医学巨著,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为临床辩证施护开创了先河。
3.后汉三国时期,华佗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手术的麻醉剂。
并创造了五禽戏(虎、鹿、熊、猿、鸟),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理。
4.孙思邈《千金方》,首创用细葱管进行导尿。
5.1984年6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会上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
从此,中医护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中医护理学的任务;1.疾病预防、维护健康;2既病防变、控制病情;3.病后护理、促进健康;4.积极养护、以防复发;5.适度锻炼、养生防病。
7.标本缓急:1.急则护(治)其标法;2.缓则护(治)其本法;3.标本同护法。
8.同病异护(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护理上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异病同护(久泻脱肛和子宫脱垂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如果他们同属中气下陷,就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进行护理)。
9.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
10.五色主病:1.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血或惊风;2.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证或虚热证;3.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湿盛证。
面目身体皆黄,称为黄疸。
色黄而鲜明为阳黄,属湿热重,色黄而晦暗,为阴黄,属寒湿重。
4.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失血或夺气。
5.面呈黑色:多为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淤血。
11.望形12.普通病房温度以18~22度为宜,阴虚证、热证患者以16~20度为宜,老年病房、新生儿病房、阳虚证、寒证患者以22~26度为宜。
湿度在50%~60%为宜。
13.孙思邈,《千金方》“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唐代王涛指出“凡虚劳之病,坐卧居处,不宜冷伤,亦不得过热。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 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 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 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 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 家官学系统。
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 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
重视调理脾胃的护理
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创立了脾胃 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 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 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 “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 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 胃将理法”等
2、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
《寿世保元》更系统地论述了对养 生及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 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 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 莫生气。任我逍遥过百春。”
5、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
的医学院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 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 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逐渐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 后 备 急 方
腹水病人的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 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 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 在急救方面,指出治疗大失血休克的病 人时应禁食水。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 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 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 后命药” 掌
握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
4、饮食护理
《 千 金 方 》
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 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 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
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
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
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大一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一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是: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D. 以上都是2.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听、闻、问、切C. 望、闻、触、切D. 望、听、问、触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 整体护理B. 辨证施护C. 个体化护理D. 标准化护理4.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外治法不包括:A. 艾灸B. 拔罐C. 刮痧D. 静脉注射5. 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是指:A. 因人、因时、因地B. 因人、因证、因地C. 因证、因时、因地D. 因人、因证、因药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中的常用药物?A. 人参B. 当归C. 黄芪D. 阿司匹林7.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是指:A. 酸、苦、甘、辛、咸B. 酸、甜、苦、辣、咸C. 酸、苦、甘、辣、咸D. 酸、苦、甘、辛、辣8. 中医护理中“八法”不包括:A. 汗、吐、下、和B. 温、清、补、泻C. 消、通、固、涩D. 针、灸、拔、刮9. 中医护理学中“四气”是指:A. 寒、热、温、凉B. 春、夏、秋、冬C. 风、寒、湿、燥D. 酸、苦、甘、辛10. 中医护理中“五行”对应的五脏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胆、肺、肾D. 心、肝、脾、胃、肾答案:1. D2. A3. D4. D5. A6. D7. A8. D9. A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答: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和预防为主。
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维护。
2. 描述中医护理中的“四诊”具体内容。
答:中医护理中的“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和听其声音;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来了解病情。
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十节熏洗法
3
第十一节敷贴 法
4
第十二节湿敷 法(溻渍法)
5
[附]中药冷 敷法
1
第十三节热熨 法
[附]坎离砂 2
熨法、葱熨法 和盐熨法
3
第十四节中药 换药法
4 第十五节中药
超声雾化吸入 法
5
第十六节中药 保留灌肠法
第十七节中药 离子导入法
第十八节蜡疗 法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概述 二评估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评价 六注意事项 七针刺意外的处理及预防
第二节体质生理
一体质的生理特点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三节体质病理
一体质与发病 二体质与疾病的演变 三特禀体质
第四节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分类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第一节中药基 础知识
第二节方剂基 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应用 五常用中药及中药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藏象学说
第五节病因病机
第四节精气血津液
第六节护治原则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之间的联系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黄帝内经》始于战国形于西汉,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难经》秦汉之际《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为临床辩证施护开创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猪胆汁灌肠法,熏洗法,含咽法,烟熏法,坐浴法) 《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拔罐(角法☞牛角)孙氏千金方:唐代孙思邈,临床百科全书,首创脏器疗法、细葱管导尿法,开创医学伦理先河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施护、防护结合。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基本内容:①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属性相反的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
)②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资生的关系。
)③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数量、比例总是处于不断消减与增长的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中保持着动态平衡)④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③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④指导疾病的判断⑤确立疾病的护治原则⑥指导养生防病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并用来解释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木☞木曰曲直☞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光明土☞土爰稼穑☞受纳、承载、生化金☞金曰从革☞肃杀、沉降、收敛、清洁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闭藏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的关系。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12.吐法:亦称涌吐法。
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
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二、简答题1、煎药加水方法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2、中草药中毒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2)尽快清除毒物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5)观察病情变化,并做记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6)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7)做好一般护理3、针刺的注意事项1)孕妇腰骶部、腹部及能引起宫缩的部位不宜针刺2)对重要脏器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3)针刺眼区、颈部、小腹部以及脊椎部的腧穴时,要掌握进针角度、深度、幅度和留针时间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4、针刺意外的原因,护理和预防措施1)晕针2)滞针三、填空题或选择题1.伊尹创造汤药,标志着方剂的诞生2.《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三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A. 推拿B. 针灸C. 药物治疗D. 心理护理3.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A. 饮食B. 情志C. 劳逸D. 遗传4. 中医护理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的过程D. 疾病康复后的调理5. 中医护理学中“辨证施护”的含义是:A.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给予护理B. 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性别给予护理C. 根据病人的喜好给予护理D. 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给予护理6.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四诊”包括:A. 望、闻、问、切B. 听、触、叩、切C. 望、闻、问、叩D. 听、触、望、切7.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中的“八法”?A. 汗法B. 吐法C. 下法D. 补法8. 中医护理学中“三因制宜”是指:A. 因人、因时、因地B. 因人、因地、因物C. 因时、因地、因物D. 因人、因物、因事9.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中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辣10. 中医护理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春、夏、秋、冬C. 风、寒、暑、湿D. 酸、甜、苦、辣答案:1-5 D C D B A 6-10 A D A D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指的是因人、因时、________。
12. 中医护理学的“四诊”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称为________。
13. 在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八法”之一的“汗法”主要适用于________。
14.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________。
15. 中医护理中“四气”中的“寒”气,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1. 因地 12. 望诊 13. 表证 14. 咸 15. 收敛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的“辨证施护”原则。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定义?A. 中医学与护理学的结合B. 中医术与护理术的结合C. 中医理论与实践在护理中的应用D. 国际护理标准与中医理论的融合2.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下哪个?A. 以人为本B. 预防为主C. 个体化治疗D. 全面辨证求真3. 中医护理学中,以下哪项属于中医养生理论的内容?A. 针灸B. 推拿C. 草药疗法D. 走路锻炼4. 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大基本方法?A. 吃、喝、拉、撒、睡B. 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C. 饮食调理、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气功D. 吃药、打针、手术、化疗、放疗5.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诊察,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典型的中医诊察方法?A. CT扫描B. 血液检验C. 脉诊D. X光检查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强调的基本观点是以疾病为重点,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 )2. 中医护理学的目标是纠正机体的病理变化。
( )3.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将人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
( )4. 中医护理学所涉及的方法只有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 )5.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实践方法是推拿疗法。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护理学中的阴阳理论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其基本观点。
2.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3. 中医护理学中的“平衡”是什么意思?它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四、综合题(共50分)医护人员在中医护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你以一名护士的身份,描述一次在中医科门诊的护理实践过程。
包括患者接诊、询问病情、脉诊与舌诊、中医药治疗建议等环节。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D4. C5. C二、判断题答案:1. 错误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错误三、简答题答案:1. 阴阳理论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相对对立面组成的。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预防为主B. 整体观念C. 辨证施护D. 以上都是2. 中医护理学中的“四诊”是指哪四种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望、闻、听、摸C. 望、闻、问、摸D. 望、听、问、切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学中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虚实D. 寒热4.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行”理论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气C. 金、木、水、火、电D. 金、木、水、火、风5. 中医护理学中的“六淫”指的是什么?A. 风、寒、暑、湿、燥、火B. 风、寒、暑、湿、燥、雷C. 风、寒、暑、湿、燥、电D. 风、寒、暑、湿、燥、气6.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中医的“温里药”?A. 黄连B. 附子C. 石膏D. 知母7. 中医护理学中的“四气”是指什么?A. 春、夏、秋、冬B. 寒、热、温、凉C. 酸、甜、苦、辣D. 风、寒、暑、湿8.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是指什么?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淡C. 酸、甜、苦、辣、涩D. 酸、甜、苦、辣、辛9. 中医护理学中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有多少条主要经络?A. 12B. 14C. 16D. 1810. 中医护理学中的“脏腑”理论认为人体有多少个主要脏腑?A. 5B. 6C. 7D. 8答案:1. D2. A3. B4. A5. A6. B7. B8. A9. A 10. 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注重辨证施护。
(正确)2. 中医护理学中的“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
(错误)3.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行”理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影响人体健康。
(正确)4. 中医护理学中的“六淫”是指自然界的六种邪气,对人体有害。
(正确)5.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指的是五种基本的口味,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护理学包含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三个层面。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临床基础,以正邪论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临床认识,以辩证施护为临床护理的核心。
中医护理方法是运用辩证施护理论为指导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患者资料,判断疾病症候属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辩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热界的统一。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整体观念包括:、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3、中医整体护理。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器官组成的,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发生生理上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医认为“仍与天相应”,“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整体护理:是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护理患者的基本方法,辩证与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搜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程第一章:绪论1.1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原则、技术及护理过程的规律,以促进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康复护理的一门科学。
中医护理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观察,调整阴阳平衡,促进人体康复。
2.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认为,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
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4.注重调养:中医护理学认为,调养精神、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调养。
1.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中医护理学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尊重生命:中医护理学强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3.平等关爱:中医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平等、关爱、尊重,关注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4.敬业奉献:中医护理学提倡护理人员具备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挥护理专业价值。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五行:中医学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五行相生相克,维持自然界和人体的平衡。
3.脏腑:中医学将人体内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库汇总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库汇总1、中医护理:以调养为特色,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的护理方式。
2、整体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3、阴阳平衡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保持阴阳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4、邪正斗争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人体内外存在着多种病因,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邪正斗争的结果,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增强正气,排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重视预防观:中医护理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预防是重要的医学手段,应该注重平时调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XXX答题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有哪些?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以调养为特色,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等。
其基本原则包括阴阳平衡、邪正斗争、重视预防、辨证施护等。
2、什么是整体护理?其目的和实施方法是什么?整体护理是中医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药、饮食调养、心理疏导等手段,达到调理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实施方法包括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手段等。
1、中医护理原则中,不包括哪项内容?A。
扶正祛邪B。
同病异护C。
调整阴阳D。
随意施护答案:D2、正护法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者热之B。
热者寒之C。
实者泻之D。
虚则补之答案:D3、三因制宜护理原则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因时制宜B。
因人制宜C。
因地制宜D。
因性别制宜答案:D4、反护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热因热用B。
XXX用C。
XXX用D。
通因通用答案:D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整体观念B。
辨证施护C。
以药物为主D。
以针灸为主答案:C6、护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步骤?A。
护理诊断排序B。
制定目标C。
制定护理措施D。
实施护理计划答案:D7、标本缓急护理原则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是结合了哪些学科的护理知识?A. 中医学和护理学B. 西医学和护理学C. 心理学和护理学D. 营养学和护理学答案:A2.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是指什么?A. 望、闻、问、切B. 听、说、读、写C. 触、摸、按、压D. 观、闻、问、诊答案:A3. 中医护理学中“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护理方法B. 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性别选择护理方法C. 根据病人的喜好和习惯选择护理方法D. 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选择护理方法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常用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输液答案:D5.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础是?A. 阴阳平衡B. 气血充足C. 五脏六腑功能正常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中医护理中的“五行”理论是指?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甜、苦、辣、咸D. 春、夏、秋、冬、长夏答案:A7. 中医护理学中“八纲辨证”包括哪些内容?A.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B. 气血、津液、脏腑、经络C. 望闻问切、听诊、触诊、叩诊D. 风、寒、暑、湿、燥、火、痰、瘀答案:A8. 中医护理学中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A.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调适B. 长期服药、定期体检、避免劳累C. 过度节食、高强度运动、情绪压抑D. 以上都不是答案:A9. 中医护理学中的“情志护理”是指?A. 通过调节情绪来促进身体健康B. 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情绪状态C. 通过物理治疗来缓解情绪压力D. 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心理问题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学中常用的药物?A. 人参B. 黄芪C. 丹参D. 阿司匹林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强调“________”,即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
答案:辨证施护2.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的________相对应。
中医护理学基础特点
中医护理学基础特点
目录
01
相关知识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
04
相关治疗
05
护理措施
06
健康宣教
1
相关知识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方法等
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养生保健等原则
3.
2.
1.
2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发热
1
头痛
2
咳嗽
3
咽痛
4
乏力
5
肌肉酸痛
6
常见体征
面色:红润、晦暗、苍白等
舌苔:厚腻、薄白、黄腻等
脉象:浮、沉、迟、数等
腹诊:胀满、疼痛、痞块等
皮肤:干燥、湿润、瘙痒等
二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
常见病因
04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过度安逸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护理方法
整体护理: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症、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伤:跌打损伤、刀伤、烧伤
情志失调:焦虑、抑郁、紧张、恐惧
03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偏食、过食生冷
3
辅助检查
诊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报告与实验指导主编陈佩仪卢咏梅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指导前言中医护理学基础之第三部分中医护理技术主要由十项操作组成,是四年制中医护理本科专业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中医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丰富,通过各项操作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医临床护理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目录实验一常用腧穴取穴法——————————————————1 实验二毫针刺法的护理——————————————————3 实验三皮肤针刺法的护理—————————————————5 实验四水针刺法的护理——————————————————7 实验五拔火罐疗法的护理—————————————————9 实验六艾炷(条)灸疗法的护理—————————————12 实验七中药外敷法的护理————————————————14 实验八药熨疗法的护理—————————————————16 实验九刮痧疗法的护理—————————————————18 实验十常用推拿按摩手法————————————————20实验十一蜡饼疗法的护理—————————————————22实验报告小结表实验日期实验项目指导老师报告成绩备注实验一常用腧穴取穴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3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腧穴的取穴法;2.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功效、主治及刺灸法。
【用物准备】备暂空床(软床)治疗盘、指甲剪、橡皮条(带)、各种规格的软垫或大小不等的枕头,必要时备屏风。
【实验原理】通过学生相互作循经取穴练习,正确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功效、主治及刺灸法。
【实验方法与步骤】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
2.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局部皮肤等)。
3.操作步骤♠松开衣被,选取合适体位,垫枕,保持平稳而持久的姿势,暴露选穴部位,保暖♠选穴:采用腧穴的取穴法选穴♠揣穴:根据处方,核定准确的经络路线并用大拇指在经络上揣摸相应的穴位♠观察:受试者的面色、表情、动作等♠询问:受试者的感觉♠腧穴练习范围: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上的常用穴位及奇穴♠整理床单位,用具消毒,清洗物品,物归原处,洗手4.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记录【注意事项】练习时,学生须仔细体会选穴准确的感觉。
【参考资料】教材第二部分《经络腧穴概要》。
结果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二毫针刺法的护理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毫针刺法的原理、用物、操作步骤、针刺手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安尔碘、镊子、毫针盒(各种型号毫针)、清洁弯盘。
【实验原理】通过不同的练针手法,正确掌握毫针进针、行针方法及得气感应。
【实验方法与步骤】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查对:姓名、床号、医嘱(针刺双足三里、双内关穴)3.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叩刺部位皮肤)。
4.治疗室准备:治疗盘、安尔碘、镊子、无菌毫针、清洁弯盘、干棉球、棉签、脉枕。
5.操作步骤♠核对确认床号、姓名、诊断、医嘱开出的穴位。
♠备齐物品,携物品至床旁,核对。
♠松开衣被,保暖,按腧穴选体位,垫枕,保持平稳而持久的姿势,暴露针刺部位。
♠定穴:先用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病人感觉反应,以校对穴位。
♠消毒皮肤:穴位皮肤用安尔碘消毒(直径大于5公分),术者消毒手指。
♠选取合适毫针并检查针柄、体、尖有否松动、弯曲带钩等情况。
♠进针:左手拇(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边,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近针根处,对准腧穴快速刺入表皮后,缓慢进针。
♠行针:通过提插有酸麻胀重感觉,即为“得气”,用补泻手法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观察:预防针刺以外的发生。
♠起针:右手捻动针柄,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将针退至皮下,迅速拔出,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出血,检查针数,防遗漏。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病人,用具消毒,清洗物品,物归原处♠记录【注意事项】练习时注意掌握刺激的强度,观察受试者面部表情,询问有无不良反应,防止滞针、晕针的发生。
【参考资料】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毫针刺法》。
结果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三:皮肤针刺法的护理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皮肤针刺法的原理、用物、操作步骤、针刺手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安尔碘、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皮肤针、纱布、清洁弯盘、干棉球、棉签、脉枕。
【实验原理】同毫针刺法。
【实验方法与技巧】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查对:姓名、床号、医嘱(中度叩刺左手前臂外则5分钟)3.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叩刺部位皮肤)。
4.治疗室准备:治疗盘、安尔碘、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皮肤针、纱布、清洁弯盘、干棉球、棉签、脉枕。
5.操作步骤♠查对:姓名、叩刺的穴位、皮肤针的完整性。
♠备齐物品,携物品至床旁,解释。
♠摆体位:松开衣被,选取合适体位,垫枕,保持平稳而持久的姿势,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定穴:根据病情、处方,核定准确的穴位区域或经络路线。
♠消毒皮肤:局部涂2%碘酊,用75%酒精棉球脱碘。
♠检查丛针是否平齐无钩,针柄与丛针连接处是否牢固。
♠针刺: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处,丛针尖端对准穴位,垂直叩刺在皮肤上,迅速弹起,在如法连续叩刺,一般为70-90次/分,刺激的强弱使用中力度。
♠观察:病人面色、表情、有否晕厥趋向等。
♠针刺完毕:局部用75%酒精棉球消毒。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病人,用具消毒,清洗物品,物归原处。
♠洗手,记录。
6.评价【注意事项】叩刺时有微量出血,嘱“病人”无须紧张,可用干棉签擦拭再用酒精棉球消毒。
叩刺时避免慢、压、斜、拖、钩挑等动作。
怀疑急性传染性疾病、急腹症病人暂停叩刺【参考资料】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针灸学》之梅花针疗法。
结果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四水针疗法的护理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水针刺法的原理、用物、操作步骤、针刺手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安尔碘、砂轮、无菌纱块、药物、无菌注射器、长5号的针头、清洁弯盘、棉签。
【实验原理】通过学生相互取穴行水针刺法练习,正确掌握水针刺法的原理、用物、操作步骤、针刺手法。
【实验方法与步骤】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查对:姓名、床号、医嘱(维丁胶性钙2ml分双曲池穴位注射)3.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穴位皮肤)。
4.治疗室准备:治疗盘、安尔碘、将吸好的药液置于无菌盘内、长5号的针头、清洁弯盘、棉签。
5.操作步骤♠核对确认床号、姓名、诊断、医嘱、注射卡、药名、剂量、浓度、穴位等。
♠松开衣被,选取合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保暖。
♠定穴:按注射卡正确取穴,定位。
♠消毒皮肤:穴位用安尔碘消毒(直径大于5公分)。
♠进针注射:核对药液,右手持注射器排尽空气后,左手拇食(中)指绷紧局部皮肤,折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固定针拴,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液注入。
♠观察:病人有触电感,应立即退针改换角度再进针。
有否晕、弯、折针、药物过敏等反应。
♠拔针: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核对床号、姓名、穴位、药名、剂量、浓度等。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病人,用具消毒,清洗物品,物归原处,洗手。
♠记录,签名【注意事项】练习时,须仔细体会腧穴部位的感觉,注意进针的角度、深度及注射的药量。
【参考资料】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水针刺法》。
结果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五:拔火罐疗法的护理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拔罐疗法的原理和熟悉各种拔罐法的应用。
2.掌握拔火罐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评价。
3.体会拔火罐的治疗效应。
4.掌握拔火罐后可能出现的水疱、水气、水肿、烫伤等的处理方法。
【标本教具】/【仪器试剂】治疗盘、玻璃火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酒精灯、治疗碗(内盛1/3水)、万花油、棉签、中浴巾。
【实验原理】通过用罐具负压对穴位的吸拔,将体内的风寒、热毒、瘀血、脓血等排出体外;或使局部产生机械刺激作用、温热作用和生物作用(自家溶血),调节人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实验方法与步骤】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查对:姓名、床号、医嘱(双肾腧拔火罐,留罐5分钟),拔罐的穴位数、玻璃罐的完整性、型号、酒精的浓度(95%)等。
3.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清洁腰部皮肤)。
4.治疗室准备:治疗盘内备中号玻璃火罐2、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酒精灯、治疗碗、万花油、棉签。
另备中浴巾。
5.操作步骤:♠查对:姓名、拔罐的穴位、玻璃罐的完整性、型号♠摆体位:府卧位,暴露腰部、保暖。
♠点火:用火柴将酒精灯点燃,余下的火柴放治疗碗。
♠拔罐:用止血钳夹紧一个95%的酒精棉球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伸入罐内中段绕2周后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穴位,用同法拔另一火罐。
将带火的棉球放入治疗碗。
用中浴巾盖在罐上,留罐5分钟。
动作要稳、准、快。
♠观察:观察受试者的反应和被吸附皮肤的颜色。
♠起罐:一手夹住罐体,另一手的手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局部涂上万花油。
♠整理:协助受试者整理衣被。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火罐常规消毒备用。
♠洗手、记录6.评价【注意事项】舒适持久体位,避免直接吹风,保暖。
局部发热、发紧、发酸、痛较明显或有灼热,应取下重拔。
有晕罐先兆的处理:去罐→平卧→轻者喝开水休息;重者即通知医生并对症处理。
【参考资料】教材第十六章,《针灸学》之拔罐疗法。
结果分析: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六艾炷(条)灸疗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指导教师:【课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艾灸疗法的原理。
2、掌握艾炷的标准制作方法、艾炷灸之直接灸的操作规程、有效的评价方法。
3、体会艾炷灸的治疗效应。
4、掌握艾条灸三种操作方法和有效的评价。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条、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清洁弯盘、治疗碗(盛1/3水)、天平称。
【实验原理】通过学生相互练习,正确掌握艾炷的标准制作方法、艾炷(条)灸之直接灸的操作规程、有效的评价。
【实验方法与步骤】1、操作者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2、查对:姓名、床号、医嘱(直接灸双内关,3壮/穴)3、评估、解释、嘱受试者准备(排空二便)4、治疗室准备:♠查对:姓名、穴位数、艾炷壮数,确认周围无易燃物品♠自制标准艾炷(Φ0.8cm、高1cm、重0.1g)6壮置弯盘治疗盘内另备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治疗碗5、床边操作:♠查对,摆体位(平卧或坐位),体位舒适持久,正确选定双内关穴♠直接灸:在穴位上涂少许凡士林,分别在内关穴置艾炷1壮并点燃,火源放在治疗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