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有感
高校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122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13期总第858期No.13,2021Total of 8581 研究背景2016年11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论坛演讲中指出,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他做了一项关于北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在这些大学生中有极端的甚至选择了自杀[1]。
徐凯文将这种现象概况为“空心病”。
2 高校大学生“空心病”状况调研与分析为掌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选取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1171名学生作为样本,通过调研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需求、生活态度、自我认同、职业规划五方面的问题,来分析高校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干预“空心病”的蔓延。
参与问卷的男女比例为36.38%和63.62%;本、专科生比例为58.92%和41.08%。
参与问卷的同学中,大一至大四年级,文科、理科、工科均有涉及;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均有涵盖。
综上评判,该问卷基本可以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空心病”状况,问卷有效。
下面将具体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空心病”状况。
2.1 理想信念近年来,大学生“空心病”的出现与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丧失,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存在重要关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学生中逐渐盛行,多元价值观冲击下部分学生理想信念薄弱、价值观念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关于理想信念方面,调研显示30%的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10.85%的学生理想信念缺失,31.2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
理想信念薄弱导致大学生对人生方向的迷茫、对奋斗动力的丧失、对生活态度的悲观。
2.2 心理需求“空心病”的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强烈的自杀意念;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等[2]。
一个关于大学生“空心病”的小研究
一个关于大学生“空心病”的小研究作者:王瑜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8期一、研究背景“空心病”是指在高校在校生范围内存在的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等的一种心理状况。
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文一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第一次将“空心病”这一名词推向社会,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
徐凯文教授指出:“‘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为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 这个研究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也正是因为“空心病”的症状像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心理状况与状态,我们想知道:我们真的生病真的空心了吗?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我们希望了解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范围内是否广泛存在“空心病”这一心理状况,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
其次,本研究试图去探索导致高校在校生“空心”的原因,尝试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最后,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空心病”这个词,但却存在着类似的心理状态,他们或许还在埋怨自己,为什么提不起兴趣为什么不积极上进,我们的研究想让大家知道:这样的心理状态普遍且严重,正确地认识它是为了更好地战胜它。
三、实证研究由于数据的缺乏和问题研究的性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以山西财经大学在校本硕博研为调查对象。
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空心病得分作为内生变量,运用SPSS21.0和SPSS 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一)样本来源此次研究题为“一个关于大学生“空心病”的小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调查以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的方式,因此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方式,期间共收集了287份在线问卷,以每个题目样本量大于30为标准,剔除了非山西财经大学共计30个样本,剩余257个有效样本,样本有效率为89.55%,符合样本数量的基本要求。
浅析大学生“空心病”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析大学生“空心病”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作者:郑学栋王琪周晓丽来源:《祖国》2018年第02期摘要:“空心病”现象越来越普遍、日趋严重,引发了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全社会不妨以此为契机,开展对“空心病”的讨论和研究。
医治大学生的“空心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大学生“空心病”问题,指出了“空心病”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找寻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空心病” 形成原因解决方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焦虑已然成了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当今社会进入了全民焦虑的时代,青年人群中普遍出现了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轻生等众多心理问题,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空心病”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原因,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大学生认清现实、找寻自我,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和意义,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
2016年底,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了《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空心病”的概念。
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一场有关北大学生“空心病”的声讨与思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徐凯文的调查,北大一年级新生中,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其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更有极端的学生动了轻生的念头、放弃自己。
(一)“空心病”的概念“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可称之为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空心病”的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它又不同于抑郁症,患病者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它的主要症状有: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发地产生异常的焦虑,表现出精神障碍和精致的利己主义。
【心理分析】北大徐凯文:学生空心病与时代焦虑
/【心理分析】北大徐凯文:学生空心病与时代焦虑文|徐凯文作者简介:徐凯文,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演讲一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首先我想从今年发生的事情开始。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
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
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他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他已经4年了,入校时他非常优秀。
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他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
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还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四年了,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意,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我见过非常优秀的孩子,我要说的是,我现在所有说的学生在大学都是特别好特别优秀的学生。
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成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这是他导师告诉我的,他屡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
出院时,我问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
我表现开心一点,他们以为我抑郁就好了。
我要讲的是,他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仰望星空 自由辩论
问题1:对方立论中提出:当代青年不缺乏仰望星空的朝气。
但是,北大教授徐凯文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一文中提出了“空心病”,并指出“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30%北大学生厌学”。
而事实上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病”,他们不知道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缺乏对生活的热情,没有人生的目标,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
所以,我方认为,身处当代,物质生活丰富,脚踏实地固然重要,但是,青年发展更需要的恰恰就是仰望星空的豪情壮志。
请问对方辩友,你怎么看?问题2:《哈里•波特》的妈妈罗琳,原本是个英国的下岗女工,她如果只是脚踏实地的话,就应该摆个小煎饼摊儿呀,贩个香烟水果桂花糖呀什么的,肚子不饿才是最大的真理嘛,可她却说“我以后的收入不会比富人差”,事实上,罗琳女士日后的收入比英国女王都不差。
但凡有点志向并在日后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例外不是“仰望星空”者,所以,我方认为,青年发展更需要仰望星空的魄力。
请问对方辩友,你怎么看?问题3:十九大报告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就是强调仰望星空的重要吗?请问对方辩友,你怎么看?问题4:赤壁之战,周瑜5万人歼灭曹操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约4万--约10余万,歼灭敌人1.2万。
他们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不就是正确的指导方针?坚定理想信念吗?回答1:其实中国男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足协的问题,管理层的问题、教练问题、球队问题、团队问题还有心态的问题等等。
但是,中国的男足并不是没有实力,每一个能进入足协的运动员,都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而且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有仰望星空的决心和毅力,中国男足迟早会崛起的。
回答2:对方辩友说自己是因为看电视等主观原因没有考上公务员,后来是因为脚踏实地好好看书考上的,那么,问题来了,仅仅只有脚踏实地就够了吗?不是的,还有父母的支持、朋友的关心、刚好你报的那个岗位比较好考......等等的原因。
另外,为什么有相同的志向,你有时能够脚踏实地,有时又不能呢,追根究底是因为你仰望星空不够,在物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奋斗的目标,淡忘了奋斗的意志,脚踏实地其实很简单,就是认认真真做事,关键是让每个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仰望星空,摆正心态。
尖子生13刀刺死同班同学:你逼孩子多优秀他就可能变得多冷血
尖子生13刀刺死同班同学:你逼孩子多优秀,他就可能变得多冷血!原创/ 北洋君2018年6月20日,甘肃19岁女生跳楼身亡,与消防员的痛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围观者的起哄,冷血得令人心惊!仅仅在6天前,6月14日北京,中科院研究生谢某请同学周某吃饭。
二人刚坐下,周某便拿出刀子向谢某接连捅出数刀,行凶后振臂高呼!凶手周某,西安交大本硕博连读,在沉迷网络游戏之前,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同样是在这个6月,5日下午,山东淄博初三学生秦某刺杀了他的同班同学。
凶手秦某是班上的尖子生,一个曾令家长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将手中的尖刀刺向朝夕相处的同学,刺出去的13刀,刀刀致命!母亲抱着倒在血泊中的儿子,家就在咫尺,可孩子再也回不去了。
短短的15天里,这三起事件不禁让人倒抽一口冷气,究竟是怎样的心理,究竟有怎样的“深仇大恨”,能让人对生命漠视到这种程度!本该是国之栋才的周某,本该有远大前程的秦某,当这两个“尖子生”挥起屠刀的瞬间,已经变成两个恶魔。
这几天,高考成绩一出来,各个省市掀起新一轮对“状元”的膜拜。
有太多的家庭和学校,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一切都要为“分数”服务,一切要为“分数”让路。
可家庭和学校教育,偏偏少了最重要的一课:对生命的敬畏在中国,对死亡的忌讳不亚于对性的忌讳。
死亡和性,成为父母对孩子最闪烁其词,甚至难于启齿的话题。
事实上,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就是死亡教育。
所谓的死亡教育其实是通过谈论死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死,孩子才能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自己以及他人生命的存在价值!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死,长大后才能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更加敬畏他人的生命,乃至用一颗宽广的心,去关怀世间的万物生灵!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死,才能正确理解困难、挫折、死亡,而不是动不动就钻牛角尖,做一些自杀、自残的傻事,甚至伤人、杀人的极端行为。
图片源自网络可在我们生活中,缺位的绝不仅仅是生命教育这一课,充斥电视荧幕的“血腥暴力”、网游中的打打杀杀,让多少孩子认为这条命死了,下次还能复活。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修行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修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孩子的成长,更是父母的修行。
别让最温情的父母之爱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
——吴在天经常有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我的孩子爱发脾气。
他们说出来的全是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父母似乎对孩子的表现永远都不满意。
当孩子听到父母的批评时,总是满脸不高兴,他们会沮丧的低垂着头,对自己丧失信心。
有的孩子会愤怒的对着妈妈大叫:“我不喜欢妈妈!”亲子关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书里讲的是父母要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叫《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这本书是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的倾情力作。
他的笔触非常细腻。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亲子关系的建立。
在书中,他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了中国父母的焦虑内心。
言辞犀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的知识为大家进行深度分析人们的心理。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他还告诉人们,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其背后都是家庭情感出现了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往往是在用自以为是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和控制孩子的成长。
然而,他们自己却看不到。
一、父母的情感隔离导致孩子的空心病。
现在有很多孩子有空心病。
空心病是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好了一切,进入大学后就感到人生没有意义了。
因为在此之前都是父母要求他们好好读书,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帮他们做出选择,而自己却没有选择,导致对人生很迷茫很焦虑。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有个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空心病”是怎么来的?徐凯文博士说,是因为焦虑。
1.孩子的生命该由他自己来经历。
我们把孩子生下来后,对孩子总是有各种担心。
担心他没吃饱,于是,会追着喂孩子;担心他会冷,于是,就出现了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担心孩子不好好读书,就没有出路。
于是,父母帮他们把路铺好,无论他们喜欢不喜欢。
大学生空心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大学生空心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摘要】空心病是指一种由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它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空心病作为一个新的病理概念,体现着当代青年的心理现状和表现形式。
目前,对于空心病的差异化成因和针对性政策研究还不够深入。
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旨在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空心病在不同年级、性别、专业上罹患状况的差异程度,进行深入的心理学层面的探析并为大学生潜在性空心病、空心病以及趋向于发生“病变”的病症提供解决方法,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引起社会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空心病;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94-041.空心病的现状与研究问题1.1 研究问题与动机空心病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学概念,空心病的正式表达是“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其最早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在2016年11月的《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提出,其中表示30.4%的北大学生“兴趣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症状表现与抑郁症极相似,但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方式没有效果[1]。
“空心病”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重视,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空心病仅以北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缺乏广泛性、普遍性,需要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地域等学生罹患空心病的针对性分析。
除此之外,相关的解决方案过泛,实践性不强,对于学生和校方而言,在短期内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1.2 研究意义这一研究旨在探索空心病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厘清年级、性别、学科对空心病状况的差异化影响。
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对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力支持和解决方向。
同时,找出大学教育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科目与大学生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教育模式、父母、学校教育方法提供改进意见。
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反思与对策——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视角
第34卷第3期 2018年6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34 No.3Jun.2018◊学生工作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反思与对策—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视角崔欣玉(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滋生出一种对其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极具破坏性影响的“空心病”现象,在催生该现象的极其复杂的因素中,价值虚无主义难辞其咎。
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与渗透导致部分大学生意义世界 失落、功利性倾向显露、道德知行脱节。
为不断消除“空心病”的滋生土壤并引导大学生走出“空心病”状态,高校应通过真实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极富人文关怀的环境构建、高效双向的心理咨询平台的搭建等方式积极应对这 一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空心病;价值虚无主义(反思(对策D0I:10. 15938/ki.iper.2018.03.031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749(2018)03 -0148 -05对“空心病”这一现实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与大 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能否有效发挥个人价值密 切相关。
从价值虚无主义的视角对“空心病”问题 进行反思,旨在探讨“空心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 以此为出发点构建高校应对“空心病”问题的现实 路径、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多维保障。
〇、“空心病”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空心病”的内涵“空心病”又称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是近 年来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正在遭遇、经历并承受的 一种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偏差或缺失而导致的 心理健康问题。
“空心病”一词最早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博士在其演讲 《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提出,通过对学生样 本进行调查分析,徐凯文发现调查对象中“有30. 4Y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 4Y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1],而这些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 越”[1]。
大学生空心病讲座心得体会
大学生空心病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面临着压力和挑战的双重考验。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空心病及其防治措施,学校组织了一场以大学生空心病为主题的讲座。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空心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中专家介绍了空心病的概念和特点。
空心病是指心理和心灵上的虚无感和空虚感,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无力感。
大学生空心病的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过大、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讲座提醒了我们要自觉预防空心病,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
其次,专家强调了积极应对空心病的方法和措施。
在我们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应对困难。
此外,专家还提到了通过锻炼身体、参加社交活动、培养爱好等方式来激发内心的活力和乐趣,帮助我们走出心理空虚的困境。
我特别受益的是专家分享的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经验。
有一个案例是一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和焦虑。
但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价值,最终走出了空心病的困境。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
此外,专家还提到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规划未来方面,专家建议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还学到了要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
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意识到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是保持良好心态和应对空心病的关键。
通过关心和倾听他人,我们也能够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大学生空心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应对措施和方法。
我意识到要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应对,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年轻人,是时候与空心病说再见了
头条年轻人,是时候与说再见了姻本刊记者陈一竹【摘要】空心病这个概念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中提出的,这位学者从心理方面阐述了大学群体中部分存在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现象,这些症状与抑郁症有重叠之处,却也有不同之处。
徐凯文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将其归因于“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并比喻为“空心病”。
本文将从多种角度对空心病进行综述。
【关键词】空心病,价值观,心理健康“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
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提起“空心病”,您可能感到很陌生。
这个概念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中提出的,这位学者从心理方面阐述了大学群体中部分存在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现象,这些症状与抑郁症有重叠之处,如若按照抑郁症疗法进行治疗却收效甚微。
徐主任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将其归因于“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将其比喻为“空心病”。
空心病有什么症状呢?“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
这一切好难。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空心病的主要表现,但以下表现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均为空心病提出者徐主任根据临床观察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许多症状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如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
但与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以上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外在表现与正常人无异。
●会出现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通常人际关系良好,空心病患者非常在意别新闻眼13RRJK新闻眼头条人对自己的看法,认为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是必须要做到的,比如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的形象。
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归因及反思
2020年1月第41卷第1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Jan.,2020Vol.41No.1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归因及反思孙小雯,任凤琴(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身体素质,还要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空心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及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性。
“空心病”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社会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有效治理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应从构建良性社会生态、创新价值评价体系、完善教育内容、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不同角度发力,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空心病;价值观;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0)01-0083-04随着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条件下,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精神上的压抑、自我否定、焦虑甚至抑郁,这些现象的极端表现即为“空心病”。
“空心病”一词专门用来描述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个人消极心理现象,以自我否定、抑郁空虚、信仰缺失等外显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来。
因其受众的特殊性,高校成为此种心理障碍的高发区。
因此,如何使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十空心病"的表征“空心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真正的含义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O空心病的表现与抑郁症相似,同样会出现兴趣下降、情感低落、精力下降的“三低”现象,感觉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空心病”的概念最早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2017年4月份发表的《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演讲稿中提出的,他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正在遭遇、经历并承受一种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偏差或缺失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时代“空心病”解读
时代“空心病”解读作者:徐凯文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6年第11期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
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学生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我今天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空心病”的问题,这是我杜撰出来的一个词语。
当然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似乎有权力去发明一种新的疾病。
这种疾病跟每个人大概都有关系。
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首先我想从今年发生的事情开始。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
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
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他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他已经4年了,入校时他非常优秀。
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他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
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还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四年了。
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机,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我见过非常优秀的孩子,我要说的是,我现在所有说的学生在大学都是特别优秀的学生。
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成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这是他导师告诉我的,他屡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
出院时,我问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
内卷焦虑时代下青少年“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内卷焦虑时代下青少年“空心病”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2016年,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中借用生物学中的植物病害“空心病”来描述当代青少年因为价值观缺失导致的精神障,这一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青少年在不断内卷化的教育环境里,呈现出焦虑症、抑郁症等众多心理问题,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于当前青少年学生中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认清事实、寻找自我,找到人生的发展方向和意义。
一、什么是“空心病”北大徐凯文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对“空心病”这一概念进行阐述:“一些学生非常优秀,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从这个表述看,“空心病”往往发生有良好表现、生活环境和条件优越的“优秀学生”身上。
其核心其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主要的症状有抑郁、孤独、自我缺失、外部认同、被评价的恐惧、自杀倾向、自我否定和厌恶,而且不仅对生物治疗不敏感或者无效,传统的心理治疗疗效也不佳。
二、青少年“空心病”的成因分析(一)“空心病”在高中和大学最常见,源于个体发展受阻1.自我同一性危机导致的自我迷失埃里克森把个体的生命周期分成八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即青少年期,正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冲突阶段,他们会把自己的经历、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与相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别于他人并起拥有稳定人格的自我,对“我是谁”、“我活着有什么意义”等自我认识的问题有明确的答案,拥有自己积极生活的价值观和理想,这样即完成同一性发展任务。
相反,当个体无法将自我经历、感情、能力、目标、价值观整个统一形成稳定人格时,则会导致同一性混乱,即陷入精神空虚漂无地状态,找不到内心深处支撑自己的价值观,对人生失去目标。
现如今,绝大多数青少年是仅仅跟随社会期待和父母意志在学习,奔着考高分上好大学这个单一目标,缺乏对自我了解和对人生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探索,很容易形成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做别人希望的自己,从而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有人甚至感受到精神阉割式的痛苦。
2024年焦虑心理学读后感_1
2024年焦虑心理学读后感2024年焦虑心理学读后感1摆脱时代病!常有人说这个时代的特性就是焦虑。
在我这个80后看来一点都不夸张,焦虑的的确确是我们的“时代病”,更准确的是时代赋予我的“时代病”。
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焦虑的人,时时刻刻都有人在焦虑。
焦虑是好是坏,我似乎在这本《焦虑心理学》中找到了答案。
心理学家指出,焦虑是指一种焦躁与忧虑的情绪,在遇到一些挑战性活动时,焦躁能激发我们的身体机能和提升我们的智力水平,提高我们大脑的反应速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虑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大多数时间我们被焦虑所支配。
极速膨胀的欲望和行动力不足之间的对弈,无时不刻摧残着所剩无几的意志。
摧枯拉朽的思绪经不起焦虑的反复游走。
时代没病,时代的前进让我们病了。
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的时代里,对未来的过度担忧也是我们焦虑的一大根源。
静下心问问自己,你那么担心事情就会好转吗?学会放过自己,找一个好的方向整装再发。
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对虚无缥缈的未来担忧时,我们必将会越来越焦虑。
年轻的我们,单薄的才华总是撑不起华丽的梦想。
压力过大时我们要懂得适时地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遭遇挫折时,则不要过度自责,以免被纠结焦虑的情绪所支配。
当我们感觉累了,那就去休息,不要逼自己太狠,要懂得让身体与自己的内心握手言和。
卢梭说: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外,一切痛苦都是想像出来的。
克服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自己忙碌起来,焦虑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
心理学上把这种克服焦虑的方式称为“工作疗法”,这种心理疗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工作活动,排除焦虑者的心理困扰。
放下焦虑,我们应该荡着时代的浪潮,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2024年焦虑心理学读后感2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有这么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读《焦虑心理学》,里面也有这么一句话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对空心病的感想启发
对空心病的感想启发对空心病的感想启发空心病是指一个人感受麻木,缺乏情感共鸣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期压力、创伤、疲劳或其他心理原因导致的。
空心病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带来痛苦,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空心病使人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竞争,空心病成为许多人的心理问题之一。
然而,我们可以从空心病中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情感需求,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
空心病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本人,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关怀和问候就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此外,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的心理健康。
一个社会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幸福感和稳定性。
政府和各个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
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加强心理教育和宣传,为人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最后,我们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压力和困难,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空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人的心理需求、重视社会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空心病中学到的重要教训。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和改善心理环境,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幸福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有感
齐河县仁里集镇中学
王伟伟
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空心病”,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而且病人从小都是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那么问题来了,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钱?权?人情?面子?
据说在以色列,有一个安息日,在巴厘岛,有一个寂息节,而我们呢?好像从来没有过可以沉思的节日。
以往的春节,热闹非凡,互相拜年,却不能静下心来思考,2020,恰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段,就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吧?也算是我们用这种方式来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吧。
作为教师,我认为社会上有一个不太恰当的价值观,那就是“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挣到钱,才是人生更大的赢家”。
挣钱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动力,但是,学生他们不缺钱啊,这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上课开小差,下课疯玩,放学后玩游戏等等不好的现象,也就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产生了矛盾,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产生了裂痕,有的甚至出现了仇视父母的问题。
曾经我的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跟我说“我说他,他不听,我也不敢打他,怕他离家出走或者自杀”唉!作为家长,说出这样的话,是有多么的悲哀啊!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试图改变社会价值观?这恐怕不是一时能做到的?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标准答案吗?关键是学生们认可吗?
说到标准答案,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以前的应试教育以及现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前的填鸭式教育以及现在的合作探索式教育;以前的老师教以及现在的学生自主学习。
整个的发展趋势就是从接
收到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
我觉得让现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合作与交流。
而这两点就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做到的,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人生价值观,学会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令人生有意义的价值观。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我们老师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作为普通群众,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追求即刻的满足”。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拿起手机,将零散的时间给了抖音、快手、游戏等,美其名曰休息休息,岂不知,有多少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将那短短的零散时间占满不说,甚至还占用了部分上班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陪伴和关爱孩子了。
也许家长所谓的陪伴与关爱就仅仅是“最近学习怎么样啊?”“这次考试考得如何”等等,寥寥几句,可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没有交流,没有关爱,久而久之亲子之间关系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孩子觉得空虚,人生无意义,开始逃课、上网等。
其实人生的价值观也是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建立的。
此时此刻,不如让我们停下来,蹲下身子,与孩子共同游戏、共同交流,陪伴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2020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