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
![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bd524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a.png)
作者: 金玉书[1];杨军[2]
作者机构: [1]中国刑警学院;[2]中国刑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页码: 53-55页
主题词: 膛线痕迹;线条痕迹;射击弹头;弹头痕迹;检验要点;坡膛;枪支;枪管;线膛痕迹;线条特征
摘要: 本文就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深入研讨。
一、广泛利用射击弹头上的线条痕迹 枪弹击发后,弹头从弹壳中拔出,瞬间挤进坡膛、线膛区域。
在射经长约十多个到上百个厘米的枪管内膛时,弹头导引部表面便与枪管内壁(含膛线内表面)发生挤压、剪切、摩擦等多种作用,因而在弹头颈部表层留下了坡膛、线膛等初生的膛线线条痕迹。
这种线痕的面积,要占到弹头痕迹总量的90%以上。
在弹头上所有的线条痕迹中,有的是坡膛线痕,有的是线膛线痕,有的是拔弹线痕;也有的是与发射无关。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80514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1、枪械的原理和枪弹结构。
2、枪弹痕迹的分类及形成。
3、掌握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及枪弹痕迹的分类。
4、掌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5、掌握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
二、教学对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有关问题说明教学时数调整时,内容后有“*”,表示可选。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每次实验2学时)实验一、枪械结构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枪械的的结构和射击循环动作原理,掌握枪支闭锁机构的闭锁过程、闭锁动作与各机件的位置,熟练掌握射击过程中与枪弹接触的各个机件之形状、位置、尺寸,并分析其形成痕迹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枪械的原理难点:枪械的七个循环动作三、内容1、学习枪械的分类;2、了解观察枪械的结构;3、熟悉枪械各部分结构。
四、复习思考题:1、列出枪械的分类。
2、简述枪械的原理。
3、简述64手枪的结构。
实验二、弹头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头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头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阳膛线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射击弹头上形成的各类痕迹的形态、位置出现的稀密程度难点:能够全面地对弹头上的痕迹加以分类三、内容1、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进膛、拔弹、坡膛痕迹2、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①寻找膛线痕迹,确定膛线痕迹数量,确定膛线痕迹的宽度,确定膛线痕迹的倾斜方向,膛线痕迹的斜度;②小线纹痕迹③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四、复习思考题:1.射击弹头上可能会留下哪几个类痕迹?它们分布的一般位置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射击弹头上一般会遗留下哪些线膛痕迹物征?哪些必然会出现?哪些可能得到反映?3.射击弹头上各类痕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征是枪膛结构特点的反映?哪些是发射前后附加的?实验三、弹壳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壳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击针头痕迹、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3d1b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6.png)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备检验:了解案情、熟悉检材、明确检验鉴定的目的、准备检验所需材料。
在了解情况时,要侧重对弹头、弹壳的形成条件,提取、保管的方法等内容。
2. 分别检验:首先检验现场弹头、弹壳,如果送检的弹头、弹壳有附着物,应当先提取下来送理化检验;如果送检的弹头、弹壳上污垢较多,则需用酒精、汽油或丙酮等擦净。
检验送检弹头、弹壳时,要借助质量好的仪器,调整好光线认真仔细观察,确定痕迹的形态、位置以及可利用的稳定的细节特征,为比较检验做好准备。
3. 比较检验:射击弹头、弹壳的比较检验需借助比较显微镜进行。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都是线形痕迹,射击弹壳的痕迹有线形痕迹也有印压痕迹,对于线形痕迹,需要利用比较显微镜进行特征综合比对。
对于压印痕迹可以利用特征对照法进行检验。
4. 综合评断:根据比对检验的结果,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断,做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结论。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把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痕迹和枪弹在射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相混淆,以免在鉴定过程中发生差错。
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69003f5a8102d276a22f19.png)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枪支的概念:枪支是指能够利用火药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发射弹头或弹丸,以达到杀伤、毁坏效能,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下的轻型射击武器。
一、枪支的分类和构造(一)枪支的分类:1、按发射性能分类: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
(1)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又可分为:全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
[1]全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2]半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动完成上弹、发射和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有弹轮,依靠机械作用连续击发,不能自行排壳,需人为地将鼓轮移出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军用枪支;民用枪支。
(1)军用枪支:[1]手枪:是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枪支。
枪支短小,重量轻(装弹重量小于1斤);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程100米;口径5.5-11.43mm;弹匣容量6-8发。
[2]步枪: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伤距离可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自动30发)。
[3]冲锋枪:体积不大,重量较轻;装弹多(30发),射速快;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4]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补充:有效射程: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标。
(2)民用枪支:[1]猎枪:多为发射散弹的滑膛枪。
有单、双管之分,口径较大。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3134bd1cc22bcd127ff0c52.png)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1导论1.1无论是在对袭击者加以认定中,•还是在证实或者驳斥被告人的申辩中,还是在区别自杀与他杀中,确定一个人最近是否开枪射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手上发现射击残留物(GSR),•并且进行检验就占有举足其中的地位。
现在,已经有各种相关技术应用而生。
其中包括现在尚未完全得到确证的石蜡检验,以及其他更先进的技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仪器分析法或者扫描电子显微镜学的原理。
1.2几乎所有的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的技术都有局限性。
首先,•残留物可以被擦去或者洗掉,因此在枪支射击后通常必须尽快进行搜集。
如果由于时间上的拖延导致射击残留物缺乏,则检验就无法进行了。
其次,甚至有效的GSR检验也并不是确信无疑的。
有人指出,GSR检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把人和枪支联系起来。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检验并不认定这个人就是开枪者。
在枪支射击时,GSR•可以附着在任何靠近该枪的人的手上。
有人可能在接触武器或者拆卸弹药部件时粘上GSR.•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把残留物粘到手上。
2石蜡检验技术2.1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就开始采用石蜡或者皮肤亚硝酸盐检验GSR,并很快在执法机关普及开来。
•这种检验方法用于检验亚硝酸盐残留物的存在。
由于在射击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产生反向的爆炸气浪,所以在开枪者的手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这些物质是用于现代子弹中的发射火药即无烟火药的残留物。
石蜡检验这个术语是从石蜡脱膜技术衍义而来的,这种技术用于从手上提取残留物。
在提取之后,用一种试剂对蜡膜进行检验。
试剂一般是二苯胺或者二苯联苯胺。
如果出现颜色反应,即出现暗蓝色斑点,就说明了亚硝酸盐残留物的存在。
2.2石蜡检验的主要问题是它的非专一性。
除了火药外,•相当多的其他物质也含有亚硝酸盐。
因此,也产生阳性反应。
一项研究揭示,烟叶或者烟灰,化肥,药剂,豆科植物和尿等物都可产生阳性反应。
还有一项更综合性的研究则发现,铁锈、有色指甲油、蒸发了的尿的残留物、肥皂和自来水都可产生阳性反应。
枪弹痕迹及检验
![枪弹痕迹及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3f940b59eef8c75fbfb371.png)
枪弹痕迹及检验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1。
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
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
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
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
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
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
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
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
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
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
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
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
(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精品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b1a4e1752ea551810a68718.png)
教学要点
枪支的构造; 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 枪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枪弹痕迹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 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 枪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枪弹痕迹分析
第一节
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
一、枪支的分类和构造
(一)枪支的分类 (二)枪支的构造
国产六四式7.62mm手枪
全长155毫米,全重0.56千克; 弹匣容量7发; 弹头最大飞行距离1100米,初速
305米/秒;
有效射程50米,杀伤距离400米。
国产七七式7.62mm手枪
全长148.5毫米,全重0.5千克; 弹匣容量7发;
弹头最大飞行距离1100米,初速
310米/秒;
形成动作
也称膛线次生痕迹
线膛内壁细小的点、块紧压在弹头圆柱部位表面,因摩 擦作用而形成。 出现部位 多出现在阳膛线痕迹区,且 常覆盖在这个区域中的拔弹痕迹 和坡膛痕迹之上。 小线纹痕迹反映了枪管内表 面的微观特征,主要用于认定射 击枪支。
3、金属卷屑
由于阳膛线的刮切和摩擦产生的金属屑,经翻压, 倒伏在主棱线痕迹的边缘,称金属卷屑。 金属卷屑特征能反 映枪管的磨损程度。它 的分布位置,数量、波 及面积、形态等特征也 是枪种、枪支固有特点 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 的参考作用。
冲锋枪
机枪
民 用 枪 支
猎枪 运动枪支
手枪
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枪支
枪支短小,重量轻(装弹重量小于1公斤); 有效射程一般为50米,最大射程100米; 口径一般为5.6-11.43mm; 弹匣容量一般为6-8发。
国产五四式7.62毫米手枪
1951年,我国模仿苏联 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 夫手枪设计。1954年,设计 定型为国产五四式 7.62毫米 手枪。
枪弹痕迹及检验(借鉴仅供)
![枪弹痕迹及检验(借鉴仅供)](https://img.taocdn.com/s3/m/e6bf2178a6c30c2258019e19.png)
枪弹痕迹及检验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1。
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
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
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
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
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
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
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
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
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
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
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
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
(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
枪弹痕迹检验学整理
![枪弹痕迹检验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98bafc80eb6294dd886cbf.png)
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动态⏹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枪弹痕迹学,又称验枪学、司法弹道学,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械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发射枪械、枪种、射击距离,判明案件性质,从而达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目破案件提供线索。
三)判断作案枪械的性能、状况。
检验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会因为枪械机件失灵而造成误伤或走火,自制枪还要鉴定其是否具有杀伤力等。
(四)对人体致伤效应的检验。
根据弹头对人体致伤机理,检验入孔和出孔,判断创伤是否为弹创,根据弹头对人体损伤面积和侵彻深度,确定作案枪械的威力和射击距离、角度。
(五)确定射击距离。
对射击距离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影响到对持枪案件性质的认定,即确定他射或自射。
(六)对多起案件现场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串并案。
同一现场提取的数枚弹头、弹壳和数个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并案,从中可以确定是同一支枪或数支枪作案,是团伙或流窜犯作案,为侦查部门并案侦破提供线索(七)查明与枪械子弹有关的信息。
查明枪械、子弹的制造国别、厂家和年代等信息,对查找枪械、子弹的来源可提供线索、缩小侦破范围。
(八)特种枪械的技术性能鉴定。
2、枪管内壁磨损程度3、截短枪管一、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弹匣痕迹2、枪击下表面痕迹枪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拉,枪机下表面和弹壳发生摩擦,在壳体表面和底座棱边有时留下较大的擦痕,位置在两条弹匣痕迹之间。
3、弹膛后切口痕迹4拉壳钩前端痕迹5、指示杆痕迹6、推弹突笋痕迹二、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痕迹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圆球形、截锥形、矩形等2、弹底窝痕迹3、弹膛内壁痕迹三、退壳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拉壳钩痕迹2、抛壳挺痕迹3、抛壳口痕迹4、弹匣口刮擦痕迹二、区分发射枪种的依据1、枪弹形态、结构、规格和枪械机件的对应性。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1161c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枪支的概念:枪支是指能够利用火药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发射弹头或弹丸,以达到杀伤、毁坏效能,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下的轻型射击武器。
一、枪支的分类和构造(一)枪支的分类:1、按发射性能分类: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
(1)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又可分为:全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
[1]全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2]半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动完成上弹、发射和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有弹轮,依靠机械作用连续击发,不能自行排壳,需人为地将鼓轮移出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军用枪支;民用枪支。
(1)军用枪支:[1]手枪:是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枪支。
枪支短小,重量轻(装弹重量小于1斤);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程100米;口径5.5-11.43mm;弹匣容量6-8发。
[2]步枪: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伤距离可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自动30发)。
[3]冲锋枪:体积不大,重量较轻;装弹多(30发),射速快;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4]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补充:有效射程: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标。
(2)民用枪支:[1]猎枪:多为发射散弹的滑膛枪。
一种三维测量和检验枪弹痕迹的方法
![一种三维测量和检验枪弹痕迹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dbac6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e.png)
一种三维测量和检验枪弹痕迹的方法
郭威;丁锰;杜春勇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5)002
【摘要】枪弹痕迹是典型的立体痕迹,但在传统检验过程中由于设备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痕迹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随着近年来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立体痕迹已经可以数据化,这为新检验方法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了射击弹头弹壳上立体痕迹的三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其进行三维测量及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使用了更多立体痕迹中的信息,同时由于检验过程的全程数字化,在理论上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如果一些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测量检验方法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郭威;丁锰;杜春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北京,10003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北京,100038;北京市公安局怀柔分局刑侦支队,北京,1014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8.91
【相关文献】
1.初探枪弹痕迹三维自动识别系统 [J], 李小虎;赖杨威;孙文英;杨军
2.试探基于似然比的枪弹痕迹检验鉴定 [J], 尹丽兰;王宏伟;张舒伦;张迪迪
3.基于特殊条件的枪弹弹头、弹壳痕迹检验研究 [J], 张瑾
4.利用高分子材料复制枪弹物证三维形貌及痕迹特征 [J], 李轶昳; 周志飞; 张刚; 崔斌; 王晓琳; 马新和
5.三维枪弹痕迹自动识别技术的探讨 [J], 滕彦麟;吕晓森;张艺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cb7d02fc4ffe473368abbb.png)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1、枪械的原理和枪弹结构。
2、枪弹痕迹的分类及形成。
3、掌握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及枪弹痕迹的分类。
4、掌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5、掌握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
二、教学对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有关问题说明教学时数调整时,内容后有“*”,表示可选。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每次实验2学时)实验一、枪械结构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枪械的的结构和射击循环动作原理,掌握枪支闭锁机构的闭锁过程、闭锁动作与各机件的位置,熟练掌握射击过程中与枪弹接触的各个机件之形状、位置、尺寸,并分析其形成痕迹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枪械的原理难点:枪械的七个循环动作三、内容1、学习枪械的分类;2、了解观察枪械的结构;3、熟悉枪械各部分结构。
四、复习思考题:1、列出枪械的分类。
2、简述枪械的原理。
3、简述64手枪的结构。
实验二、弹头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头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头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阳膛线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射击弹头上形成的各类痕迹的形态、位置出现的稀密程度难点:能够全面地对弹头上的痕迹加以分类三、内容1、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进膛、拔弹、坡膛痕迹2、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①寻找膛线痕迹,确定膛线痕迹数量,确定膛线痕迹的宽度,确定膛线痕迹的倾斜方向,膛线痕迹的斜度;②小线纹痕迹③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四、复习思考题:1.射击弹头上可能会留下哪几个类痕迹?它们分布的一般位置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射击弹头上一般会遗留下哪些线膛痕迹物征?哪些必然会出现?哪些可能得到反映?3.射击弹头上各类痕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征是枪膛结构特点的反映?哪些是发射前后附加的?实验三、弹壳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壳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击针头痕迹、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痕迹检验课件
![痕迹检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e35f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f.png)
案例二:足 迹分析
案例五:枪 弹痕迹分析
案例三: DNA鉴定
案例六:爆 炸痕迹分析
案例选择:选 择具有代表性 的痕迹检验案
例
现场勘查:对 现场进行详细 勘查,记录现
场情况
痕迹提取:提 取现场留下的 痕迹,如指纹、
脚印等
痕迹分析:对 提取的痕迹进 行详细分析, 确定痕迹的来
源和性质
结论得出:根 据痕迹分析结 果,得出案件
同一认定原理的 应用包括指纹鉴 定、笔迹鉴定、 足迹鉴定等
同一认定原理的 准确性取决于对 比点的数量和质 量,以及鉴定人 员的经验和技能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 风速等
痕迹形成:环境因素对痕迹的 形成、发展和消失产生影响
痕迹分析:通过对痕迹的分析, 可以推断出环境因素的变化
应用:环境影响原理在痕迹检 验中的应用,如判断痕迹形成 时间、地点等
生物医学:如DNA鉴 定、病原理之一 物质交换原理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行为人与犯罪现场之间会发生物 质交换 物质交换包括接触痕迹、工具痕迹、生物痕迹等
物质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同一认定原理是 痕迹检验的基本 原理之一
同一认定原理是 指通过对比两个 或两个以上痕迹 的相同点,判断 它们是否由同一 物体或人留下的
法律挑战: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需要适应和遵守
伦理挑战: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解决和应对 应对策略: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加强伦理教育 和道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汇报人:资料超市
PART SIX
提高检验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痕迹,提高检验效率。
增强检验准确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出人眼难以发现的细微痕迹,提高检验准确性。
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
![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s://img.taocdn.com/s3/m/104c195de518964bcf847cbb.png)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一、名词解释枪弹痕迹射击物屑二、判断题1、使用制式枪支的枪柄打击被害人的头部,留下的伤痕属于枪弹痕迹。
()2、底火是一种点火装置,在外界击发冲量的作用下适时发火,用于点燃击发药。
()3、54式手枪射击弹壳,可能找到拉壳钩痕的位置有:底缘棱边,底缘后边缘,底缘前边缘,底槽,底槽斜面等。
()4、猎枪射击现场,除能找到弹壳外,还可能找到弹丸、射击物屑、以及隔层、弹塞等材料()5、64手枪射击弹头主棱线痕迹主要存在于弹头的弧形部。
()三、选择题1、56式步枪弹弹壳由_______等组成。
()A、口部,B、斜肩,C、体部,D底部。
2、12号猎枪的口径是:()A、12cm,B、12mm,C、一磅钝铅加工成12个相同的铅球的直径,D、12磅钝铅加工成的铅球的直径。
3、属于辅助弹的有:()A、曳光弹,B、穿甲燃烧弹,C、普通弹,D、教练弹,E、标准弹,F、强装药弹,G、空包弹,I、特种弹。
4、与64式手枪弹膛内径相同的有:()A、枪支所配用弹种弹壳口部外径,B、枪支所配用弹种弹底外径,C、枪支所配用弹种圆柱部直径,D、枪管阴膛线表面所在圆直径。
5、64式手枪的自动方式是:()A、手动式,B、导气式,C、枪机自由式,D、枪管后退式。
6、弹头对有生肌体的杀伤作用中形成临时空腔的是:()A、直接损伤作用,B、冲击波作用,C、炸裂效应,D、侧向杀伤作用。
7、无烟火药燃烧特点是:()A、有硫磺气味,B、有氧化氮味,C、火焰明亮,D、有烟及固体残查。
8、属于边缘发火式的枪弹有:()A、51式手枪弹,B、QSZ9mm手枪弹,C、三角牌小口径运动步枪弹,D、田竞场发令枪用空包弹9、与枪支口径相同的是:()A、枪管阳膛线表面所在圆直径,B、枪管阴膛线表面所在圆直径,C、枪支所配用弹种圆柱部直径,D、枪支所配用弹种弹底直径。
10、下列54式手枪各部件中,属于输弹机构的有:()A、枪管,B、弹膛,C、托弹板,D、托弹簧,E、推弹平面,F、导弹斜面。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cb7d02fc4ffe473368abbb.png)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1、枪械的原理和枪弹结构。
2、枪弹痕迹的分类及形成。
3、掌握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及枪弹痕迹的分类。
4、掌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5、掌握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
二、教学对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有关问题说明教学时数调整时,内容后有“*”,表示可选。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每次实验2学时)实验一、枪械结构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枪械的的结构和射击循环动作原理,掌握枪支闭锁机构的闭锁过程、闭锁动作与各机件的位置,熟练掌握射击过程中与枪弹接触的各个机件之形状、位置、尺寸,并分析其形成痕迹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枪械的原理难点:枪械的七个循环动作三、内容1、学习枪械的分类;2、了解观察枪械的结构;3、熟悉枪械各部分结构。
四、复习思考题:1、列出枪械的分类。
2、简述枪械的原理。
3、简述64手枪的结构。
实验二、弹头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头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头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阳膛线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射击弹头上形成的各类痕迹的形态、位置出现的稀密程度难点:能够全面地对弹头上的痕迹加以分类三、内容1、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进膛、拔弹、坡膛痕迹2、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①寻找膛线痕迹,确定膛线痕迹数量,确定膛线痕迹的宽度,确定膛线痕迹的倾斜方向,膛线痕迹的斜度;②小线纹痕迹③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四、复习思考题:1.射击弹头上可能会留下哪几个类痕迹?它们分布的一般位置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射击弹头上一般会遗留下哪些线膛痕迹物征?哪些必然会出现?哪些可能得到反映?3.射击弹头上各类痕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征是枪膛结构特点的反映?哪些是发射前后附加的?实验三、弹壳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壳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击针头痕迹、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2c81b190c69ec3d4bb7540.png)
有效射程: 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
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 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 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
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 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 标。
步枪
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 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
伤距离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
自动30发)。
前苏联(俄)AK系列步枪
中中国八一式步枪枪
美国M16系列步枪
冲锋枪
体积不大,重量较轻; 装弹多(30发),射速快; 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
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指能够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 动地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全自动枪支; 半自动枪支。
全自动枪支
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 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 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半自动枪支
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 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 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
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 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 动完成上弹、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 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
有弹轮,依靠 机械作用连续击发, 不能自行排壳,需 人为地将鼓轮移出 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
手枪
军 用
步枪
枪 支
冲锋枪
枪支的 基本构造
枪弹痕迹检验学整理
![枪弹痕迹检验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98bafc80eb6294dd886cbf.png)
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动态⏹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枪弹痕迹学,又称验枪学、司法弹道学,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械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发射枪械、枪种、射击距离,判明案件性质,从而达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目破案件提供线索。
三)判断作案枪械的性能、状况。
检验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会因为枪械机件失灵而造成误伤或走火,自制枪还要鉴定其是否具有杀伤力等。
(四)对人体致伤效应的检验。
根据弹头对人体致伤机理,检验入孔和出孔,判断创伤是否为弹创,根据弹头对人体损伤面积和侵彻深度,确定作案枪械的威力和射击距离、角度。
(五)确定射击距离。
对射击距离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影响到对持枪案件性质的认定,即确定他射或自射。
(六)对多起案件现场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串并案。
同一现场提取的数枚弹头、弹壳和数个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并案,从中可以确定是同一支枪或数支枪作案,是团伙或流窜犯作案,为侦查部门并案侦破提供线索(七)查明与枪械子弹有关的信息。
查明枪械、子弹的制造国别、厂家和年代等信息,对查找枪械、子弹的来源可提供线索、缩小侦破范围。
(八)特种枪械的技术性能鉴定。
2、枪管内壁磨损程度3、截短枪管一、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弹匣痕迹2、枪击下表面痕迹枪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拉,枪机下表面和弹壳发生摩擦,在壳体表面和底座棱边有时留下较大的擦痕,位置在两条弹匣痕迹之间。
3、弹膛后切口痕迹4拉壳钩前端痕迹5、指示杆痕迹6、推弹突笋痕迹二、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痕迹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圆球形、截锥形、矩形等2、弹底窝痕迹3、弹膛内壁痕迹三、退壳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拉壳钩痕迹2、抛壳挺痕迹3、抛壳口痕迹4、弹匣口刮擦痕迹二、区分发射枪种的依据1、枪弹形态、结构、规格和枪械机件的对应性。
枪弹痕迹检验学
![枪弹痕迹检验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8c9f9fbe23482fb5da4c1c.png)
枪弹痕迹检验学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动态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枪弹痕迹学,又称验枪学、司法弹道学,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械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发射枪械、枪种、射击距离,判明案件性质,从而达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刑事科学技术。
一)枪械、枪弹主要研究它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工作原理,种类特点,射击枪械的可靠性,枪弹的杀伤力等。
(二)枪弹痕迹主要研究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弹头、火药气体和射击残屑作用在目标物上的痕迹以及附着物屑的分布特点,并探索它们各自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成份含量等问题。
(三)弹道特性主要研究膛内枪弹的火药燃烧、膛压升降、弹头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遗留痕迹的关系,研究弹头在空中和目标物内运动的方向、角度、速度、动能等变化及计算测量方法。
(四)检验技术主要研究发现、提取、分析和检验各种枪弹痕迹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五)弹痕应用主要研究不同的枪弹痕迹种类、位置、特点及其与持枪犯罪的性质、情节和作案经过的客观联系。
二、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一)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械。
根据射击弹头、弹壳上反映枪械机件痕迹特征,出具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械的鉴定结论,可以由痕及枪,以枪找人,为破案提供证据。
(二)查明作案的具体情节。
勘查涉枪案件现场,要检验枪弹痕迹的特征及有关物证,判断作案枪械种类;确定现场洞孔是否为弹孔,推测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辨别弹头的出入口;判断作案时间、顺序等。
从而进一步判定作案枪械和划定嫌疑人范围,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
三)判断作案枪械的性能、状况。
检验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会因为枪械机件失灵而造成误伤或走火,自制枪还要鉴定其是否具有杀伤力等。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3134bd1cc22bcd127ff0c52.png)
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枪弹射击残留物的检验技术1导论1.1无论是在对袭击者加以认定中,•还是在证实或者驳斥被告人的申辩中,还是在区别自杀与他杀中,确定一个人最近是否开枪射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在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手上发现射击残留物(GSR),•并且进行检验就占有举足其中的地位。
现在,已经有各种相关技术应用而生。
其中包括现在尚未完全得到确证的石蜡检验,以及其他更先进的技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仪器分析法或者扫描电子显微镜学的原理。
1.2几乎所有的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的技术都有局限性。
首先,•残留物可以被擦去或者洗掉,因此在枪支射击后通常必须尽快进行搜集。
如果由于时间上的拖延导致射击残留物缺乏,则检验就无法进行了。
其次,甚至有效的GSR检验也并不是确信无疑的。
有人指出,GSR检验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把人和枪支联系起来。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检验并不认定这个人就是开枪者。
在枪支射击时,GSR•可以附着在任何靠近该枪的人的手上。
有人可能在接触武器或者拆卸弹药部件时粘上GSR.•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把残留物粘到手上。
2石蜡检验技术2.1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就开始采用石蜡或者皮肤亚硝酸盐检验GSR,并很快在执法机关普及开来。
•这种检验方法用于检验亚硝酸盐残留物的存在。
由于在射击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产生反向的爆炸气浪,所以在开枪者的手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这些物质是用于现代子弹中的发射火药即无烟火药的残留物。
石蜡检验这个术语是从石蜡脱膜技术衍义而来的,这种技术用于从手上提取残留物。
在提取之后,用一种试剂对蜡膜进行检验。
试剂一般是二苯胺或者二苯联苯胺。
如果出现颜色反应,即出现暗蓝色斑点,就说明了亚硝酸盐残留物的存在。
2.2石蜡检验的主要问题是它的非专一性。
除了火药外,•相当多的其他物质也含有亚硝酸盐。
因此,也产生阳性反应。
一项研究揭示,烟叶或者烟灰,化肥,药剂,豆科植物和尿等物都可产生阳性反应。
还有一项更综合性的研究则发现,铁锈、有色指甲油、蒸发了的尿的残留物、肥皂和自来水都可产生阳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枪支的概念:枪支是指能够利用火药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发射弹头或弹丸,以达到杀伤、毁坏效能,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下的轻型射击武器。
一、枪支的分类和构造(一)枪支的分类:1、按发射性能分类: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
(1)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又可分为:全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
[1]全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2]半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动完成上弹、发射和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有弹轮,依靠机械作用连续击发,不能自行排壳,需人为地将鼓轮移出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军用枪支;民用枪支。
(1)军用枪支:[1]手枪:是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枪支。
枪支短小,重量轻(装弹重量小于1斤);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程100米;口径5.5-11.43mm;弹匣容量6-8发。
[2]步枪: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伤距离可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自动30发)。
[3]冲锋枪:体积不大,重量较轻;装弹多(30发),射速快;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4]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补充:有效射程: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标。
(2)民用枪支:[1]猎枪:多为发射散弹的滑膛枪。
有单、双管之分,口径较大。
猎枪口径用“号”数表示,“号”指1磅铅能制成多少个圆形弹丸。
我国常用猎枪口径有:8、10、12、16、20号。
(号数大,口径小)[2]运动枪支:指5.6毫米以下的步、手枪或气枪。
3、按枪管有否膛线分类:膛线枪;滑膛枪。
4、按枪管长度分类:长枪;短枪。
5、按枪管口径分类:小口径枪支(3—6毫米);中口径枪支(7—9毫米);大口径枪支(9—15毫米)。
(二)枪支的基本构造1、枪管:位于枪支前部,由无缝钢管制成。
作用:使火药在其中燃烧;使弹头沿一定方向运动;赋予弹头一定的初速度和角速度。
(1)枪管内:枪膛——弹膛、坡膛、线膛。
[1]弹膛:容纳子弹,使其正确定位的场所。
其后部有:进弹斜面、拉壳钩槽。
[2]坡膛:引导弹头进入线膛。
[3]线膛:内有膛线,使弹头在前进时旋转运动。
国产枪支多见四条右旋膛线。
(右手握枪,拇指朝枪口,与手指旋向一致即右旋)阳膛线直径——枪支口径;阴膛线直径——弹头直径。
(2)枪管外:[1]闭锁突筋:用以闭锁枪膛;[2]绞链:使枪管后部上下活动,形成闭锁和开锁。
2、枪套:容纳枪管和复进机;在枪支发射时从枪管尾部关闭弹膛,抵住弹壳,防止弹壳在膛压降至工作安全值之前伸出弹膛过长而炸裂。
(1)套筒内:[1]枪机——用以送弹、击发和退壳。
A.击针:撞击底火;B.拉壳钩:抓出膛内子弹;C.弹底窝:抵住弹壳;[2]闭锁突筋槽:容纳枪管上的闭锁突筋;[3]导槽:用于与套筒座相连接;[4]复进机槽:容纳和规正复进机。
(2)套筒外:[1]准星、缺口:瞄准;[2]枪管套:规正枪管,抵住复进机前端;[3]抛壳口:用以抛出子弹。
3、复进机:使套筒回到前方位置。
附带装置: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帽,导杆座。
4、击发机:作用--形成待发和击发。
(1)击锤——打击击针;(2)击发阻铁——使击锤呈保险或待发状态;(3)扳机;(4)扳机簧。
5、弹匣:作用——容纳托送子弹。
附带装置:托弹板;托弹簧;弹匣盖。
6、机匣:作用——连接套筒和枪管;容纳击发机和弹匣;便于握持。
附带装置:(1)连接轴——通过绞链将套筒、套筒座、枪管连接起来。
(2)连接轴卡笋(卡簧);(3)套筒阻铁——空仓挂机;(4)导棱——连接套筒,规正套筒前后运动;(5)弹匣卡笋;(6)扳机护圈;(7)握把。
7、其它装置。
二、子弹的分类和构造(一)子弹的分类:1、按子弹适用的枪支类型分:(1)手枪弹:钝头,无尾,柱形弹壳,全长35毫米以内。
(2)步、机枪弹:尖头,有尾,瓶形弹壳,全长55---99毫米以内。
(3)冲锋枪弹:可通用上两种枪弹。
(4)猎枪弹:圆筒状,内装散弹丸,口径15---20毫米,全长50---60毫米。
2、按子弹作用性能分:(1)普通弹:手枪、步枪、冲锋枪的基本弹种,用以杀伤有生力量。
(2)特种弹:满足特殊用途。
穿甲弹,曳光弹,燃烧弹,爆炸弹等。
(3)辅助用枪弹:空包弹,高压弹,强装药弹,教练弹等。
(二)子弹的构造:见课件图示三、枪支和子弹上的商标符号枪支和子弹上的商标符号是指文字、标记、验证符号等。
第二节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一、枪弹痕迹的种类及作用(一)枪弹痕迹的分类1、枪痕:指遗留在射击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的痕迹。
2、弹痕:指弹头穿射物体后,留在被射物上的弹孔、弹道、弹道点及毁坏等痕迹。
3、射击附带痕迹:指伴随着弹头穿射目标物,从枪管喷出的烟垢、未燃尽的药粒、枪油、金属屑等微小渣屑。
(二)枪弹痕迹的作用1、确定发射枪支种类及对枪支进行同一认定;2、判断射击的距离、方向、角度、进出口和射击顺序;3、检验枪支;4、建立枪弹档案,查对枪支来源。
二、射击弹头上的痕迹(一)膛线枪管的痕迹特征:(二)平滑枪管的痕迹特征:1、无膛线痕迹;2、擦痕分布不均匀;3、在弹头头部、底部边沿部位,常有撞擦的痕迹特征;4、留在弹头的擦痕,多呈鱼鳞状或云形状;5、弹头易发生变形;6、自制弹头上有锯、锉痕迹。
(三)弹头、枪管作用不正常时出现的痕迹:1、弹头直径过大:膛线痕迹深而长,披甲被刮去或破碎。
2、弹头直径过小:膛线痕迹少而浅,弹头因碰撞有擦痕,形状易发生变化。
3、弹头上的双重痕迹:由枪管内部某部位受热膨胀变形造成。
三、射击弹壳痕迹枪支发射的三个阶段(装弹、击发、排壳),射击弹壳上都会形成相应的痕迹痕迹分布在射击弹壳的壳底面、底槽、壳体、斜肩等位置第三节枪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一、射击弹头的发现和提取(一)射击弹头的发现根据弹孔分析弹道,在弹着点处寻找弹头;根据弹孔和附着物,确定射入口、射出口以及飞行方向和角度,跟踪寻找。
(二)射击弹头的提取先拍照并作相系记录;挖掘时应避免破坏弹头上的痕迹;用清洁的软性物包装,注明发现的有关情况;注意提取弹头上的射击附着物。
二、射击弹壳的发现和提取发现:射击点5米左右的范围结合射击距离和方向,射击人位置以及现场环境判断;转轮手枪和非自动枪支射击,弹壳遗留在枪支中;注意案犯带走弹壳。
提取:提取方法同弹头的。
三、发射枪支的发现和提取发现:在自杀现场或伪装自杀现场,可以直接发现发射枪支案犯一般把枪支带走,有可能抛埋,甚至拆卸成零件隐匿。
提取:首先检查是否有子弹上膛,不能破坏枪支上的痕迹,做好详细记录。
第四节枪弹痕迹分析一、射击枪支种类的分析(一)根据射击弹孔直径大小、形状、分布特点、穿透力大小等分析。
(二)根据子弹结构特点和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分析。
二、射击距离的分析(一)贴近射击(1~5厘米)在弹着点周围能见到各种射击附带痕迹,烧焦痕迹。
由于受火药气体冲击波的作用,在织物、皮肤上可能出现“+”形或“T”形撕裂或缺损特征,接触射击还会留下枪口印痕。
射入口大于射出口。
(二)近距离射击(5~50厘米以内)射入口周围有明显的射击附带痕迹,射程近,面积小,射程远,面积大。
射入口小于射出口。
(三)远距离射击(超过50厘米)无射击附带痕迹,可根据弹孔、弹着点类分析测算射击距离。
射入口小于射出口。
三、射击方向和角度的分析分析案件性质。
明确射击位置、来往去向,判断痕迹特征、缩小侦查范围。
方向:准确判断射入口和射出口;根据出入口分析射击方向。
角度:弹孔的形状;射击附带痕迹的分布情况;弹道特点。
四、分析射击时间1、根据气味分析;2、利用枪支机件的积炭变化进行分析;3、利用亚硝酸盐进行分析;4、通过实验发析。
五、分析射击顺序1、根据裂纹的中断现象分析;2、根据弹孔、擦带及射击附带痕迹有无重叠分析;3、根据弹创在人体的部位分析;4、根据弹壳散落情况分析。
实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