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视角下临床常用中药别名命名意义及规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内涵视角下临床常用中药别名命名意义及规律研究
临床常用中药其别名命名独具特色,意义深远。本文通过文化内涵视角分析中药别名命名特点和规律,探讨中药别名的意义,既丰富了中医药文化,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认识中药别名也易于学生记忆中药名称及其功效,同时也利于提高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确性。
1.引言
历代中药本草相关文献记述有已超过三千多种中药品种数量,到本世纪初期,已确定的中药品种可达一万二千多种,临床常用中药也多达一千多种。从中药临床应用实际出发明确中药命名的文化内涵和命名规律,特别是了解中药名与其别名的命名意义,对于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准确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命名是在各家医者经过几千年来临床中药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而来的。根据药物的某种特征或药性等不同因素而确定并广泛使用的中药名称。经过分析,由于临床中药应用过程中的产地差异、沿袭历代命名、文字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具体主要根据中药的产地、色泽、气味、功效等,出现了临床中药“同药异名”或“同名异药”的混乱场面,这也就是中药别名盛行的历史渊源。
高校中药类教科书上所使用的中药名称对于大多数科班从医者来说在中药命名统一标准方面没有沟通障碍。目前临床中药用药关键是师承方式以及医学古籍中中药药名的不统一问题,尤其在中药别名这个问题上,如果对中药别名不了解,不熟悉,就很可能在临床用药上造成用药调剂失误,进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祸及患者。同样给科研学术研究方面,也不利于医患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2.中药别名文化内涵意义及规律
了解中药别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对于学习中药别名及其药用价值十分关键和重要。有的中药别名源于中药产地、颜色气味、形状或是特殊典故等传统文化背景因素影响,现在就中药别名的文化内涵及命名规律分别阐述:
2.1 根据产地命名
大量中药别名的命名与其地道生产地有关,例如中药牛膝,别名有怀牛膝、川牛膝等,根据产地不同,命名不同,产于四川的称川牛膝,产于河南的称怀牛膝。泻下剂大黄因产地不同,大黄有蜀大黄、西大黄、川军等别名。
2.2根据中药的颜色、气味命名命名
中药别名命名中药物本身颜色会参与中药别名命名,例如,山楂,成熟果实为红色,因此山里红、映山红都是山楂的别名。还有常常以显著气味而命名的中
药,临床常用药苦参,因其味特苦涩,又有苦骨的中药别名。再举例气味较臭的中药臭牡丹,就有很多带臭字的别名,例如,臭草、臭树、臭枫草等别名。
2.3根据药用部位和药物的形状命名
还有中药根据药物来源、形状和入药部位来命名。例如,蝉蜕也叫蝉衣,其来源于蝉科昆虫墨蚱羽化后的蜕壳。大腹皮就是槟榔衣,因其来源于槟榔果实的外果皮而取名槟榔衣。西瓜翠衣很形象就是指西瓜的翠绿色外果皮。
根据其生长形态或药用部位形状而命名的中药八角莲,因其形状似八角,就有八角乌、八角盘、金星八角等别名。
2.4根据药物的功效命名
根据药物归经功效而命名的中药能够揭示该药药物的特定功效。龙眼肉具有益智安神,治疗失眠健忘等疗效佳而又名益智。益母草性味味辛苦凉,具有活血祛淤、消水调经,一般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崩漏,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等功效,又有别名坤草、八重楼等。骨伤科著名中药续断,因具有跌扑创伤、损筋折骨等疗效,因此命名为接骨草。
2.5为避讳、谐音等特殊原因产生的别名
深受封建社会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中药的命名还要考虑封建人名避讳和应对谐音等因素。例如,玄参为避讳帝王之名而改名为元参;玄胡、元胡,都是延胡索的别名。山药最早称作薯蓣,后因唐代宗名“豫”,而“豫”谐音“蓣”,改名为薯药;而在宋王朝,因宋英宗名“曙”,再次为了避讳,更名为山药,改药名一直沿用。
2.6来源于某些神话故事、传说或典故等
何首乌,其块根可入药,具有养血、安神、活络等功效;而制首乌具有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之效。根据民间传说,唐元和七年,文象僧人遇茅山老人而得传何首乌因何首乌服而得名。据古代医学典籍记载,别名有夜合、地精、野苗、交藤等。猴枣得名申枣源于生肖属性。牛黄因天干地支分类二取名丑宝。
3.总结
可见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不同中药的名称或是别名,会极大提高临床应对效率,同样,如果对中药药名不能明确区分,加以鉴别,就会导致临床处方用药不规范,还会影响临床疗效。及时准确了解中药别名的文化内涵及其别名由来和命名规律,了解和明确中药别名的差异将会有助于中药方剂的学习,将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的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