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主要战役
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第二次西征之战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
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蒙古第二次西征- 战争起因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参见蔡州之战),窝阔台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巩固的统治。
也儿的石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以西、乌拉尔河以东之地为蒙古的征服地区,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
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还未平定。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
居住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惧怕蒙古军,已先遣使纳款,蒙古军至,准备投降。
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首领八赤蛮坚决抗战。
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当时分为诸公国,各自为政,不听大公号令,德、意、奥诸国卷入十字军东征。
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有利。
蒙古第二次西征- 战争经过第二次西征--拔都,速不台西征路线图元太宗八年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次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副之,共15万大军,自各地出发,秋季抵伏尔加河东岸集中。
诸王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
速不台率先锋军取不里阿耳(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一波利亚纳东)。
是年冬,蒙哥进征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斡勒不儿里克部首领八赤蛮出没于密林,不时袭击蒙古军队。
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师南下,增援蒙哥。
八赤蛮闻速不台至,大惧,逃入海中。
蒙哥率军进攻宽田吉思海(今里海)岛屿,俘八赤蛮处死。
于是,宽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诸部震服。
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尔加河以东休养士马,决定征讨斡罗斯(今俄罗斯欧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鞑靼自治共和国以西地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
十二月,拔都等诸王率军渡过伏尔加河,攻克烈也赞(一作“也烈赞”,今莫斯科东南亚赞州里亚赞城)、科罗木纳(今莫斯科东南科洛姆纳城)诸城。
蒙古帝国建立亚洲与欧洲的统一帝国

蒙古帝国建立亚洲与欧洲的统一帝国蒙古帝国是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叶由蒙古族领导的一个庞大帝国,其建立让亚洲与欧洲实现了统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建立离不开其强大的领导者和战略的选择,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建立了先例,并为后来的帝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成吉思汗及其帝国的建立成吉思汗,也被称为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
他于1206年成为蒙古部落的领袖,并通过不断的征战和联合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军事战略和领导才能,成功征服了中亚和西亚的许多地区。
成吉思汗的帝国扩展到亚洲和欧洲的尽头,从中国境内的漠南,到中东地区的波斯和阿拉伯,再到欧洲东部的俄罗斯平原。
他采用了各种战略手段,如迅猛的骑兵战术和联合敌人的策略,使他的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二、军事战略的成功蒙古帝国的军事战略是其统一亚洲与欧洲的重要因素。
蒙古军队以其强大的骑兵部队而闻名,这对于蒙古高原这样的广袤平原地带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蒙古人擅长马背上的战斗技巧,他们善于使用弓箭和突击,通过迅速的移动和准确的射击,给予敌人巨大的打击。
除了骑兵的战斗技巧外,蒙古帝国还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战略。
成吉思汗利用外交手段,与部分敌对国家建立联盟关系,然后再加以攻击并征服。
这种战略使蒙古帝国能够快速建立统治地位,而无需花费过多的资源和精力。
三、统一帝国的治理蒙古帝国在建立统一帝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地管理其广阔的领土。
成吉思汗通过设立行省和管辖区域的官员,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管理。
同时,他还鼓励贸易和交流,促进了帝国内部的繁荣和稳定。
蒙古帝国在亚洲和欧洲各地的治理模式并不总是一致的。
在中国,成吉思汗采取了保留原本的官僚体系和儒家思想的做法,以巩固统治。
而在其他地区,蒙古人通常会接受当地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宗教习俗,以便更好地与当地居民沟通和统治。
四、影响和遗产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亚洲与欧洲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帝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故事4个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故事4个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证明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统一蒙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所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成吉思汗的故事吧!成吉思汗的故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当韩侂胄北伐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已经十分腐败。
北方的蒙古族趁这个时机强大起来。
公元1220xx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一个称号,叫成吉思汗。
铁木真本来是蒙古族孛儿只斤部酋长也速该的儿子。
他幼年的时候,金王朝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人民的十分苦难。
铁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杀害的。
铁木真九岁那年,也速该把铁木真带到一个朋友家订亲。
他把铁木真留在朋友家里独自回家,赶了一段路,肚子饿得慌,想找点东西吃,正好看见有一批塔塔儿部人在草原上举行宴会。
他下马走进人群,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塔塔儿人的宴会。
塔塔儿部和孛儿只斤部打过冤家。
也速该没想到这一层,塔塔儿部却有人认出了也速该,偷偷地在也速该吃的食物里放了毒药。
也速该在离开宴会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住,才想到刚才在宴会上中了毒,但是懊悔也来不及了。
他熬着疼痛赶回家里,就咽了气。
也速该一死,孛儿只斤部失掉了首领,都散了伙。
原来归附也速该的泰亦赤部也脱离了他们,还带走了不少也速该的奴隶和牲畜。
钦木真的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泰亦赤部的首领怕铁木真长大起来向他们报仇,就带领人马捉拿铁木真,想把他杀害。
铁木真得到消息,连忙逃到一座森林里。
铁木真在森林里躲了九天九夜,没吃没喝,忍不住饥饿,走了出来。
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
泰亦赤人给他戴上木枷,带到各个营帐里去示众。
有一天,泰亦赤部的首领和百姓都在斡难河边举行宴会,只留了一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
铁木真趁看守不防备,举起木枷把看守砸昏了,逃了出来。
以后,铁木真和他的、弟妹又躲进深山里,靠捉土拨鼠、野鼠当饭吃,日子过得更艰苦了。
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

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206年以前,主要活动是统一漠北各部族,建立大蒙古国;1207年起,主要活动是南进,进行统一中国北部的战争;1219年以后,主要的活动则是西征,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
因而,成吉思汗一生的活动,涉及到蒙古族,涉及到中国,也涉及到世界。
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所体现。
(一)成吉思汗在蒙古民族历史上的地位、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因为有了成吉思汗,蒙古民族才得以形成,蒙古社会才得以发展。
成吉思汗对蒙古历史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蒙古诸部成吉思汗出生的年代,在广阔的蒙古高原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其中,除以克鲁伦、鄂嫩、土拉三河发源处为根据地的蒙古诸部以外,比较强大的还有蒙古部东方呼伦、贝尔两湖及额尔古纳河一带以塔塔儿为首的诸部;土拉河流域的克烈诸部;色楞格河下游的蔑儿乞诸部;西方阿尔泰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南方的汪古部等。
这些部落的首领们,为了掠夺邻部的财富和奴婢,为了复仇或者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进行着相斗、撕杀。
无休止的部落战争,在蒙古高原夺去了不知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妨害了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给了南方的金朝统治者在草原上任意屠杀和掠夺民众的机会。
所以说,成吉思汗出现以前,蒙古高原没有统一的首领,各部落居住分散,互不相联合,他们之间进行着不断的战争和敌对行动。
广大的民众处在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中,遭受了很大的灾难。
当时,蒙古高原各部落民众渴望和平安宁,制止抢掠和残杀,渴望有一个部落或有一位英雄人物完成这一使命。
成吉思汗就是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伟人。
成吉思汗童年的艰难生活,使他从小树立了勇往直前的奋斗意志。
成吉思汗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起,以惊人的胆略、恢宏的气度、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将众多的部落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下。
最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结束了蒙古高原部落之间争雄相斗的混乱状态。
原来散漫的,互相敌对的部落统一起来,结成一个坚固的、纪律森严的国家。
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

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摘要:成吉思汗争雄草原、一统蒙古,马踏中亚、挥戈南俄,攻金灭夏、威震欧亚。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战略战术。
关键词:成吉思汗;战略;战术1 正确灵活的战略1、先攻弱小、后破强敌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采取了先攻弱小、后破强敌的策略。
早年他争得王罕、札木合的支持,大败篾儿乞人,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但札木合及泰赤乌人不能容忍这股新势力,他们联合起来挑战成吉思汗,他在王罕的支持下,二次击败札木合联军,攻灭泰赤乌部和塔塔儿部。
随着成吉思汗的不断壮大,引起了王罕的不安,王罕向他挑战被击灭,接着攻杀乃蛮部太阳罕。
1206年他终于剪灭群雄,一统蒙古。
2、远交近攻、近交远攻成吉思汗征服敌人时,能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近交远攻与远交近攻的战略。
如攻蔑儿乞人时,联合了王罕和札木合。
灭塔塔儿部时,联合了金国和王罕。
攻金国时同南宋订约。
灭西辽时,同花刺子模结盟。
征花剌子模之前,采用了稳住西夏、金朝,全力西征的策略。
3、大迂回战略大迂回战略,这是种外线作战的战略包围方法,源于蒙古人的狩猎活动。
它是在全面侦察敌情的前提下,凭借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穿越大漠、险滩、荒原、雪谷,出其不意地向敌纵深穿插,并与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迅速瓦解对方。
它的突出特点是: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紧盯敌后,左右包抄,将敌人包围而消灭。
大迂回战略首先要讲速度,没有速度,难以对敌人形成合围;其次需长途奔袭,没有长途奔袭,难对敌产生威慑。
兵贵神速,迅速突击,是战争的灵魂。
蒙古军具有突击力强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
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掌控战场主动权,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西征花剌子模时,成吉思汗分三路进军,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部署。
术赤、哲别率领三万人的军团,穿过帕米尔和天山山脉的谷地。
成吉思汗突然出现在摩诃末背后的阿姆河下游地区,令术赤归队,又令哲别率领5000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
成吉思汗西征:横扫欧亚三西征

[键入文字]成吉思汗西征:横扫欧亚三西征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 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12 世纪时,在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形成了许多蒙古部落。
随着蒙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产生,12 世纪末和13 世纪初,蒙古各部落面临着迫切的统一问题。
孛儿只斤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诸部,统一了蒙古各部。
公元1206 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
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
蒙古西征共有3 次,第一次是1217 年至1223 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 年至1241 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 年至1258 年旭烈兀西征。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间,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沙(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晋见成吉思汗,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蒙古征服金国后的真实情况。
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团成员,并表示:朕为东方的统治者,沙就成为西方的统治者吧。
我们双方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要让商人自由通行(阿奇尔译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
1216 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队回访花剌子模国(居今黑海东、威海西,锡尔河南)。
1218 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见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
可是事后不久,双方就发生了两起伤害友好关系的事件。
第一件是边界纠纷和武装1。
成吉思汗西征了哪些国家

成吉思汗西征了哪些国家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成吉思汗生前都发动了哪些战争。
蒙古帝国有三次西征,但成吉思汗亲自领导参与的只有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这一次西征。
在经历了十三翼之战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后,成吉思汗成为草原之主。
由于成吉思汗从小生活在动荡与战乱不断的环境中,使得成吉思汗十分的憎恨背叛,而当花剌子模背信弃义杀害蒙古商人之后,正在征讨金国的成吉思汗愤怒了,于是在破城之后,对花喇子馍人展开了疯狂的屠杀。
成吉思汗十三年,将领哲别率军攻灭西辽,为成吉思汗西征扫清了障碍,于是在第二年,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人为由,成吉思汗亲率20万蒙古大军西征花剌子模。
在西征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回师西夏,展开了灭亡西夏的战争,可在西夏将要灭亡只是,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一带天骄就比止步于灭亡西夏的战争。
而在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国于1235~1242年又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史称长子西征。
这次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兵锋直达意大利,多瑙河及伏尔加河一带。
1251年,为了继承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的遗志,继承帝位的蒙哥发动了蒙古的第三次西征。
因为此时的蒙哥正在全力攻打南宋,于是这一次西征中亚,由旭烈兀进行统一指挥。
这一次西征是蒙古人最后一次西征,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阿拉伯人大败,使得不少阿拉伯人举族逃往埃及等地。
由此,蒙古人通过成吉思汗及其后人的共同努力,前后三次西征,打下了辽阔的疆域,在这三次西征中,蒙古人共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170多个民族。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成吉思汗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成吉思汗的人物生平1.十三翼战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
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
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 十三翼之战”。
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2.统一部落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
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
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
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
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
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
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
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
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
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
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背景。
-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 统一过程。
- 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 成吉思汗的统治措施。
- 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护卫部队。
- 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 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 蒙古灭西夏。
- 过程: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 影响:蒙古军队在灭西夏的过程中,也遭到了西夏军民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去世。
2. 蒙古灭金。
- 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 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 元朝的建立。
-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2. 元朝统一全国。
-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 元朝统一的意义。
-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以其强大的武力和广阔的版图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不仅仅是军事扩张,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整合。
本文将以历史角度全面探讨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
一、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形成蒙古帝国的崛起起源于13世纪初的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作为蒙古部落的首领,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军事战略,成功统一了蒙古部落,并开始向外扩张。
二、西征: 平定西亚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首先指向了西亚地区。
他率领蒙古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势不可挡的骑兵,征服了起伏的草原,纵横回转的沙漠,最终攻破了西亚地区的强大的图尔人帝国,实现了对整个西亚的统一。
三、南征: 征服中国在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将目光转向了东方的中国。
他多次发动战争,最终征服了当时的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
四、北征: 征服北亚和东欧沿着北方边界,成吉思汗开始向北征服。
他率领军队一路北行,征服了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及东欧地区的部分地区,使蒙古帝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五、世界的交流和整合蒙古帝国的征服之路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征服,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整合。
成吉思汗融汇了各个征服地区的文化和知识,形成了独特而世界瞩目的蒙古帝国文化。
他的统治下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尊重各个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并试图通过修建道路和加强交通网络来促进经济交流。
六、对历史的影响蒙古帝国的征服之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古帝国的征服扩张导致了世界版图的重塑,使成吉思汗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其次,蒙古帝国的统治不仅结束了过去的政权,也为后来的世界各国征服者和军事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结语: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架构了一个庞大而辉煌的帝国。
他的征服之路不仅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整合。
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尽管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破坏,但也为世界历史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指元太祖铁木真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
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背景辽及北宋时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儿、篾儿乞等,其中最强盛的、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团,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蛮部。
蒙古各部贵族为了抢夺草原、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部落战争[1] 。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bèi]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颜氏族后裔,蒙古族,元代追上庙号太祖。
在蒙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
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
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
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
“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耶律楚材在诗中赞叹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在耶律楚材看来,蒙古军西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穷兵黩武的过程击败蔑儿乞大约在金及南宋初期,在蒙古诸部战争中,蒙古乞颜氏贵族组成了贵族联盟。
合不勒汗被乞颜氏贵族推举为第一位汗,“统辖丁全部蒙古”[2]。
合不勒汗及其继任者俺巴孩汗、忽图剌汗,都曾与东面的塔塔儿部、北面的篾儿乞部以及金朝进行过多年的战争。
蒙古乞颜氏的孛儿只斤氏贵族首领也速该,被塔塔儿人后来的首领札邻不合用毒药害死,其子铁木真在克烈部首领王汗(罕)(《元史》作“汪罕”,名“脱里”)和札答阑部(亦作“扎答兰氏”)首领札木合的援助下,打败了前来袭击的篾儿乞人,夺回了众多部众,力量逐渐壮大[1] 。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之战略以铁木真与王汗札木合塔塔儿部的关系为例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之战略——以铁木真与王汗、札木合、塔塔儿部的关系为例十二世纪一十年代,金王朝取辽而代之,志在南进,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已远不及辽朝稳固。
金朝不能有效地控制北方,只好修筑绵延千里的界壕,对高原诸部实行较为消极的防御。
于是高原诸部得以竞相壮大自己,相互争斗,各谋成为高原霸主。
到十二世纪中叶铁木真诞生时,蒙古高原正处在“星空团团旋转,大地滚滚翻腾”的群雄角逐的战争烟尘之中。
无数英雄起于朔漠,最后的成功者只有一位,他就是铁木真——成吉思汗。
铁木真由弱而强,逐一战胜对手,必有种种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归于他实施了有效的战略。
铁木真在二十余年的对外战争中,所施行的战略内容相当丰富,仔细考察起来,他在处理与王汗、札木合、塔塔儿部的关系方面最为重要。
下面就以此为例,为铁木真统一漠北之战略作一评说。
研讨成吉思汗的论著,可谓不计其数。
拙文只是尽量汲取前人有益成果,略陈管见而已。
一、铁木真与王汗的结盟与反目铁木真的生年,学界大多数同仁都肯定在1162年。
1170年铁木真九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带他到斡勒忽纳部去求婚,途遇弘吉剌部的德薛禅,也速该为铁木真订下了德薛禅的女儿孛儿帖为妻。
由于当时蒙古族还保留着夫婿入赘风俗的残余,也速该把铁木真留在德薛禅家里,自己单独返回,途中被夙敌塔塔儿人毒害,抵家而死。
铁木真闻讯赶回。
因也速该之死,铁木真一家从此被族人抛弃,生活陷于困顿之中。
同族泰赤乌人还借机陷害铁木真,几乎置他于死地。
铁木真在危难之中渐渐长大,又有博尔术、者勒篾那样忠心耿耿的那可儿围绕在身边,羽翼初张。
这时他来到德薛禅家里,与孛儿帖完婚。
铁木真将孛儿帖父母送给翁姑的陪嫁黑貂鼠皮袄,当作礼物送给克烈部的王汗(时称脱里汗,后称王汗),称王汗为义父。
从此铁木真臣属于王汗,走上振兴自己的道路。
铁木真与王汗的结盟就此开始。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他们之间以父子名义开始的结盟发生在什么时候。
众所熟知,《元朝秘史》在1201年以后才有准确的纪年,拉施特《史集》则说成吉思汗在1194年之前的事迹不能逐年获知,因此他们的结盟时间要依据史实进行推测。
内蒙古历史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内蒙古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新石器时代B. 旧石器时代C. 铁器时代D. 铜器时代答案:B2.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哪些王朝的统治区域?A. 元朝B. 清朝C. 唐朝D. 汉朝答案:ABC3. 内蒙古地区在元朝时期被称为什么?A. 蒙古高原B. 漠北C. 漠南D. 漠西答案:A4. 内蒙古地区在清朝时期实行的是什么制度?A. 郡县制B. 行省制C. 藩部制D. 都护制答案:C5.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6.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哪个民族的领袖?A. 汉族B. 蒙古族C. 满族D. 回族答案:B7. 内蒙古地区在现代历史上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个省级行政区划?A. 内蒙古自治区B. 蒙古自治区C. 蒙古自治省D. 内蒙古自治省答案:A8. 内蒙古地区的“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活动?A. 汉族B. 蒙古族C. 满族D. 回族答案:B9.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内蒙古地区D. 西北地区答案:C10.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青山”是以下哪个山脉的一部分?A. 阿尔泰山脉B. 昆仑山脉C. 阴山山脉D. 天山山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以下哪些朝代的统治区域?A. 元朝B. 清朝C. 唐朝D. 汉朝答案:ABCD2.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包括以下哪些?A. 红山战役B. 漠北之战C. 漠南之战D. 漠西之战答案:BCD3. 内蒙古地区在历史上的著名文化遗址包括以下哪些?A. 红山文化遗址B. 元上都遗址C. 成吉思汗陵D. 昭君墓答案:ABCD4. 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以下哪些?A. 蒙古刀B. 蒙古包C. 蒙古袍D. 蒙古马鞍答案:ABCD5. 内蒙古地区在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以下哪些?A. 内蒙古人民自治运动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C. 内蒙古草原文化节D. 内蒙古经济特区设立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内蒙古地区在清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
历史趣闻元朝历史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蒙古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元朝历史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蒙
古国
导语: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金国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国,并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金国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国,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国,占领中国华北。
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
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
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征服全中国地区,使中国陷入异族的统治之下。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力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
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
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北京)。
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停用大元国号,复称大蒙古国。
蒙古扩张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
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
生活常识分享。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马背上度过战斗一生,确实是 “只识弯弓射大雕”。蒙古大汗国在西征的过程中,基本也是 如此,所以,不久即被当地各族所推翻。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课程小结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意义。
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向南向 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 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 亚的蒙古大汗国
古代蒙古骑兵
成吉思汗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 期混战的局面; 2、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 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3、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4、创制了蒙古文字,颁布了法律。
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因素: 1、辽、金对蒙古人民的的掠夺战争,蒙古各部落的混战,人民 渴望统一、和平、安宁; 2、军事上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 坚强的意志, 坚忍不拔的毅力,机敏果敢的性格。
谈谈你对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 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 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 蒙古大汉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 往任何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他灭金、灭西夏,为忽必 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 名副其实的。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学科:初中历史 作者:徐敏捷
知识点
•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史实。
12世纪时期的蒙古:分裂 战争
铁木真统一蒙古前,草原上的战争 情景:星天旋转,诸国争征, …… 没有逃避 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 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札木合 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统一蒙古进程中与札答兰部首领札

札木合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统一蒙古进程中与札答兰部首领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十三翼之战。
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统一蒙古进程中与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之间的一场战争。
因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札木合而得名。
战争结果铁木真失败。
但因札木合残杀俘虏。
引起部下不满。
并归附铁木真。
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名称,十三翼之战。
地点,蒙古高原。
时间,1190年。
札木合参战方,成吉思汗。
札木合札答兰部。
结果,札答兰部获胜。
主要指挥官,铁木真。
札木合。
战役背景。
12世纪末。
在铁木真的领导下。
蒙古乞颜部迅速发展壮大。
引起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的不满。
金明昌元年。
札木合藉口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杀。
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共三万人进攻铁木真。
铁木真得到札木合部下亦乞列思人的报告后。
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
铁木真和母诃额伦各分统一翼军。
其余各翼多由乞颜部贵族统领。
双方大战于答阑巴勒主惕。
铁木真失利。
退避于斡难河上源狭地。
札木合也领军还本部。
但他却将俘虏分七十大锅煮杀。
引起了各部的不满。
纷纷归心于铁木真。
此战铁木真败而得众。
使其军力得以迅速恢复和壮大。
战役经过。
时间一晃就是四年。
草原诸部间攻伐依旧。
烽烟不绝。
但是。
蒙古部。
札只剌惕部。
克烈亦惕部和塔塔儿部这四大势力之间却平安无事。
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得避免直接冲突。
同时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手段。
吞并各个小势力以壮大自己。
为未来将要发生的大战积蓄实力。
这是相对平静的四年。
也是暗流汹涌的四年。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
眼前只不过一场巨大的暴风雪来临之前的暂时安宁而已。
在这四年间。
铁木真一刻也没有放松。
对内。
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
终于在蒙古部中完全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除了个别野心家之外。
全部落的人心都已经紧紧得维系于他的马缰之上。
蒙古部落的纪律性与团结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一支足以承担任何作战任务的军队也建立了起来;对外。
铁木真积极奉行联合克烈亦惕。
制衡札只剌惕的外交政策。
成吉思汗西征主要战役

成吉思汗西征主要战役在蒙古族发展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民族英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
他对蒙古族的贡献尤大。
他不但对中国领土的蒙古、西夏、西辽、金国、南宋、大理、吐蕃等进行军事及政治的变革,为元朝定下基础,使元朝成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中国政权,且国家版图远胜汉唐二朝。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成吉思汗西征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成吉思汗西征战役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
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刺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
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由此可见,蒙古西征确实对中国史有极深远的影响。
蒙古西征的原因蒙古原是一个游牧民族,它进行大规模西征,是当时国内和国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知道蒙古民族对外征战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蒙古国内的情况。
蒙古帝国是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
在成吉思汗统治下,开国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纯朴的游牧民族。
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对外征战成为了最终结果。
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认为“长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
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长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听从他的命令。
成吉思汗一生十大经典战役

成吉思汗一生十大经典战役1211年,成吉思汗攻打金国叶胡岭。
负责军事的完颜程煜,在野胡岭长城上到处都是军队,而他坐在中间,凭借大山和长城的危险阻挡蒙古人。
山和长城可以增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也分散了军队。
成吉思汗的军队一到叶胡岭就发动了进攻。
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
成吉思汗采用集中突破战术,所有兵力都用在了钟君营。
面对成吉思汗的猛攻,洪雁成渝意识到自己的失策,但为时已晚,因为部队过于分散,联系调度成了问题。
第二,对海城的战役——心理战,以最低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建国后第二年夏末,成吉思汗命人给西夏皇帝厉安全写信,却遭到厉安全的奚落。
成吉思汗起初暴跳如雷,但很快平静下来。
他开始做周密的计划,动员了2万户和挈薛军,训练军队在一个月内攻城,同时派出几个侦察队,留下主力进行情报搜集和部队侦察。
秋正月结束后,他的团如魔法般降临,抵达回纥海城下的西夏王国。
在此之前,他的侦察队把一个西夏牧羊人放入乌拉海城,传播成吉思汗兵团攻破后将杀死城中所有人的消息。
这是成吉思汗惯用的攻击手段,散布恐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三,第一场战役结束时,——机动灵活的闪电战出乎意料在摩诃末,他采用了他的传统法律,并亲自指挥钟君。
他的儿子扎兰丁在右翼。
苏布台一眼就看出摩诃末的中军是主力,右翼不容小觑。
只有左翼力量薄弱,可以进攻。
号角一响,一名来自苏布台的游击队员直奔摩诃末的中军,以引起摩诃的注意,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发挥蒙古骑兵的快速能力,进攻摩诃末左翼。
摩诃末,左翼还没来得及回应就被打败了。
摩诃末,迅速派出一支中国军队救援左翼,这正是左翼想要的。
在摩诃末击败左翼后,他的主力越过喧嚣的战场,绕到摩诃末的中军后面,发起猛烈的穿插进攻。
摩诃末,中国军队大乱,他自己也迅速逃往儿子的右翼。
幸运的是,他的儿子扎兰丁是个英雄,迅速调动机动部队及时阻止了苏布泰兵团的强大攻势。
四、攻占居庸关——诱敌,以少量兵力为诱饵干扰对方判断哲别试探性地攻打居庸关后,立即得出结论:居庸关绝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蒙古科尔沁部简史

蒙古科尔沁部简史蒙古科尔沁部落,为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孛⼉只⽄⽒,科尔沁有好⼉趁、豁尔⾂、胡洛真、⽕⼉⾚、尔填等多种汉语⾳译名见著典籍。
12世纪,众多的蒙古部落逐⿅蒙古⾼原。
孛⼉只⽄铁⽊真经历了塔塔⼉部害其⽗、篾尔⽓惕部掠其妻、遭泰亦⾚兀惕部囚禁等劫难后,经过⼗三翼之战,斡⾥札河之战、阔亦⽥之战、达兰涅⽊格思之战、合兰真沙陀之战、纳忽崖之战等重⼤战役,先后击败篾⼉乞惕部、札答阑部、塔塔⼉部、克列部、乃蛮部等部落,统⼀了蒙古⾼原,于1206年在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宗亲⼤会,建九游⽩旄,被推举为全蒙古的⼤汗,号成吉思汗。
1211年誓师讨⾦。
1218年灭西辽,1219年亲率20万⼤军西征,5年之间横扫欧亚两洲。
1227年的对夏战争中,成吉思汗病死军中,在成吉思汗统⼀各蒙古部落和对辽、⾦、夏的战争中,有⼀⽀精锐的“怯薛”,即侍卫军护卫着他的安全。
这⽀侍卫军由成吉思汗的⼆弟哈布图哈撒尔统领,称为“带⼸箭的豁尔⾂”。
这⽀部队在跟随成吉思汗征战中,屡⽴战功。
哈撒尔号所部“科尔沁”,即“割尔⾂”的同名异译。
科尔沁部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带。
明代中期东迁⾄嫩江⼀带。
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称为嫩江科尔沁,亦即嫩科尔沁。
明正德年间,达延汗之死,导致漠北兀良哈万户反叛,发⽣战乱。
为避战乱,嫩科尔沁部于嘉靖年南迁到已西迁的兀良哈三卫之地驻牧。
明代,后⾦为摆脱与明朝、蒙古两⾯作战的局⾯,积极联络与科尔沁部的关系;⽽科尔沁部为摆脱林丹汗的欺侮与控制,也主动与后⾦联谊。
在这种形势下,科尔沁部与后⾦的联姻就顺理成章地活跃起来。
明万历四⼗年(1612),努尔哈⾚⾚迎娶科尔沁台吉明安之⼥,开始了满、蒙之间的姻亲联盟关系。
万历四⼗⼆年(1614),努哈⾚弟⼋⼦皇太极(清太宗)娶科尔沁部莽古思之⼥为妻,后被尊为孝庄⽂皇后,万历四⼗三年(1615),努尔哈⾚第⼗⼆⼦可济格娶孔果尔⼥为妻;天启五年(1625),皇太极⼜娶科尔沁台吉宰桑之⼥为妻,后被尊为孝庄⽂皇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主要战役十三翼之战――-札木合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将自己的部众组成十三翼在斡难洒附近的答阑版朱思迎战,铁木真败。
但札木合失去人心,而铁木真应得人心。
斡里札河之战――-塔塔儿部侵扰金边,被金国击败退居斡里札河。
1196年铁木真联合克烈部脱里汗出兵截击攻破塔塔儿部营地。
金朝授铁木槙以察兀忽鲁之官,封脱里汗为王。
1202年再次打败塔塔儿部,占领呼伦贝尔草原,控制了蒙古高原东部地区。
打败主儿乞部――1196年因主儿乞部未随铁木真出兵打塔塔儿部,因此,铁木真进攻主儿乞部捕获并处死其首领撒察别乞和泰出。
阔亦田之战――-1201札答阑部札木合被泰赤乌、篾儿乞、塔塔儿、斡亦剌、乃蛮等部推为古儿汗,率各部联军进攻乞颜、克烈部。
铁木真王汗联军在阔亦田迎战打败札木合的联军。
合兰真沙陀之战――1203年克烈部王汗向铁木真发起袭击,铁在合兰真沙陀迎战,铁改退至班朱尼河边,恢复实力。
1203年铁进攻克烈部,击溃王汗主力,俘虏其部众,王汗逃入乃蛮界被杀,其子桑昆逃到苦叉被杀。
乃蛮部的败亡――乃蛮部太阳汗汗联合札答阑部札木合、篾儿乞部脱脱、克烈部札合敢不等反击铁木真。
1204年铁木真将部队按百户、千户编组,向乃蛮部进发,双方在纳忽山交战,太阳汗身亡,铁木真征服了太阳汗所属的乃蛮部众。
札木合、札合敢不先后被杀。
1206年乃蛮部不亦鲁黑汗也被杀,乃蛮部残余势力最终被消灭。
篾儿乞部的溃灭――自1204至1205年铁木真追击并征服了篾儿乞部,将其氏族部落拆散,将部民分配给蒙古贵族。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集全蒙古贵族,举行忽里台,宣告大蒙古国(也客.忙豁勒.兀鲁思)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