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及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含义: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是一套程序化步骤。

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4.教学对象分析(audience analysis or target-population analysis)或称学习者分析(learner analysis):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5.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包括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6.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特定的内容和组织。

7.概念图:就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8.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9.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

10.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12.支架式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该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13.协作学习: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极力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14.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15.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16.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7.混沌性:指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像疑团一样是不可决定的,所以也是不可决定的。这种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带来了事物的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

18.教学系统自动化: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富足、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系统性、技术性、理论性与创造性、计划性与灵活性、具体性、

反思性、实践性、艺术性。

2.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

3.教学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4.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功能: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做什么,如何去做,主要关注的是设计问题。

5.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J.E. Kemp )模式——ID1的代表模式,狄克——柯瑞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6.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7.教学目标的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时限性。

8.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控制、激励、中介、测度功能。

9.Gagne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0.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1.情感领域的目标: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性格化。

12.动作领域的目标分类:感知、准备、由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13.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基本要素:ABCD法。ABCD分别对应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基本方法:ABCD的清晰表述(行为主义观),内外结合法(认知观),基本部分与选择部分(行为不能省略),情感领域: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14.教学目标分析及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视化。

15.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

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16.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课堂”、“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17.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8.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动机模型。包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内容和学生需求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19.成人学习者和传统学习者在学习目的、学习技巧、学习要求、学习时间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较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

20.教学策略特点: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21.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来源: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

2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总体特征:长期性、跨学科性、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性

23.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提高。

24.教学媒体的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25.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选择方法:问题表、矩阵式、算法式、流程图

26.注意的特性:选择性、新异性、简洁性、适中性、期望性;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相对性、对比性;记忆的特性:组块性、有限性。

27.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民主教学、成功教学、灵活教学、双边教学。

28.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激励、调控、教学、导向功能。

29.教学评价分类。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