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一、实验室管理概述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研工作的日益复杂,各大实验室也在迅猛地发展。

实验室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管理,更关系到整个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文化管理。

这些方面联系紧密,不可偏废。

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该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首先,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宣传实验室管理的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制定安全制度,制定必要的紧急预案以及以往发生的事故经验。

其次,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训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应急处理、常见化学品安全使用方法等。

再次,要加强设备和物品的安全监管。

对于常用的有机溶剂等易燃易爆品,应该规范存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及购买其他物品时应该选择无毒害、无公害、无污染的,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隐患。

在日常使用中,对于各类仪器及化学试剂也应该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定和操作规程,且排放实验废液时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环保标准。

最后,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及时处理,加强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

三、质量管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同样重要。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试验的准确性、可再现性、标准性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

试验的准确性是指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再现性则指通过不同的实验者、设备和条件进行某项试验时的可重复性,在结果标准化方面,通过对试验方法的标准化,以及对操作流程的规定和制度化,以及国家标准等规定与要求,保证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各项试验方法的制定和标准化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及准确度,并加强诸如检定与校准等的质量控制以及试剂、器材、数据等质量标准的制定,从而推动实验室技术的发展。

另外,在实验室管理中,人员管理更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室资料档案是实验室在开展科研、教学、检测等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献资料,它对于实验室的发展、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实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确保资料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的全面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档案管理员负责实验室资料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统计等工作。

3. 实验室其他人员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及时上交相关资料,遵守档案管理的各项规定。

三、档案收集与整理1. 实验室资料档案包括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教学资料、仪器设备档案、实验室管理制度等。

2.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将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资料整理成册,上交档案管理员。

3. 档案管理员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登记,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档案归档与保管1. 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档,归档方式可以采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式。

2. 纸质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柜或档案室,档案室应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鼠等条件,确保档案的安全。

3. 电子档案应存储在实验室指定的服务器或云存储平台上,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4. 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档案借阅与使用1. 实验室人员如需借阅档案,应向档案管理员提出申请,填写借阅申请表,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编号、用途等。

2. 档案管理员应核对借阅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确认其具备借阅资格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 借阅档案的人员应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将档案转借他人,不得在档案上涂改、圈点、划杠等,不得将档案带出实验室。

4. 借阅档案的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档案,逾期未归还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实验室文献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实验室文献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实验室文献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度资料归档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实验室文献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论述,以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制度背景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管理实验室内的文献和资料,对于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实验室文献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文献和资料的管理制度,确保文献和资料的安全、准确、及时和便捷的获取,提高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效率。

三、具体要求3.1 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实验室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文献和资料收集团队,负责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文献和资料,并定期更新。

同时,实验室还应指定具体的负责人,落实收集的责任,确保文献和资料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2 文献和资料的整理收集到的文献和资料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查阅。

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或主题,设立相应的分类文件夹或数据库,并进行标注。

同时,应确保整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防止遗漏或重复。

3.3 文献和资料的保存为了保护文献和资料的安全,实验室应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系统。

电子文献和资料可以通过服务器或云存储的方式保存,确保其安全、稳定和易于查阅。

而纸质文献和资料需要选择质量好、防潮、耐用的文件夹或文件柜进行存放,并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整理。

3.4 文献和资料的利用实验室内部的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借阅文献和资料,需填写相应的登记表,并经过主管领导的审核同意。

借阅后,应及时归还,确保文献和资料的正常流转。

在利用过程中,还应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不得非法复制、传播和使用。

四、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该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实验室应设立专职人员进行日常的监督与评估。

定期组织对文献和资料的存储、整理和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对该制度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改进。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1、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1、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建立技术档案,由专人、专柜统一保管。

仪器设备、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与论文、研究培训、技术服务等与技术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

二)各种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建卡、分类保存,尤其是进口仪器资料,绝对不得遗失。

三)仪器使用人员借阅仪器使用操作手册等,必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并且按时归还,不得损坏、遗失。

仪器维修手册仅供维修人员使用。

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料应保持完整,单独立案,包括下列资料:仪器到货、验收时间、安装调试、性能鉴定的详细记录资料;仪器主机部件与附件;合格证;仪器维修手册;仪器使用操作手册或仪器说明书,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修理登记册等。

(五)仪器设备档案是评价仪器设备性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的重要文件。

六)实验原始记录要求认真、完整填写。

实验数据及结果须由实验指导老师签名确认。

七)所有资料、原始数据,未经允许不得带出尝试室,确认需要使用相干资料时,应由尝试中心主任批准后方可借出,要求按规定时间清偿。

八)资料室要做好清洁、防潮、防火、防盗等相关安全工作。

2、档案管理制度一)、档案材料收集1、公司对内收回、对外上报的各种盖有公司公章的文件由各办公室统一搜集管理。

2、各部门均应指定专人(兼职)负责收集整理、移交本部门的存档文件。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文件资料,由主办部门收集存档,会议文件由会议主办部门收集存档。

二)、归档范围1、文书档案1)各种会议的记录和纪要;2)上级机关发来的与公司有关的决定、决议、制度、批复规定、通知、通报等;3)公司对外的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件;4)董事长、总经理的批示指令、批复等;5)集团及各分公司对各部门有存档价值的事情计划、总结、敷陈、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条约、协议书等。

6)公司和各分支机构有存档价值的机构设置,合并撤销、更名、人员编制、调动、招聘辞退、培训、干部任免、员工的薪资与奖励、绩效考核、保险、处分决定等资料。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一、实验室管理体系1、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目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效率高,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维护实验室的高标准,满足实验室活动的准入和管理要求,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

2、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容(1)质量管理: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实验室应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略、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责任、质量方法、质量检查等。

(2)安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政策、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控制、安全管理计划、安全检查等。

(3)服务管理:实验室应确保高质量、高安全的服务,建立服务管理体系,包括服务策略、服务政策、服务目标、服务机构、服务责任、服务控制、客户服务管理计划等。

(4)信息管理:应确保实验室的工作信息准确无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审查、信息分析等。

(5)运营管理:应确保实验室的运营高效有序,建立运营管理体系,包括运营策略、运营政策、运营目标、运营机构、运营责任、运行流程控制、运营报表及其他运营报表等。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1、质量管理(1)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的工作质量。

(2)质量管理应建立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原则,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

(3)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实验室活动,控制不良品的产出。

(4)制定和定期检查质量控制程序,有效地监控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

2、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实验室安全性及可持续性。

(2)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则,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3)应定期检查安全控制程序,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4)应定期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技能。

(5)应建立安全记录体系,定期检查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
13、教学仪器报废申请单 实验室负责人汇 总各科上报 根据仪器改造、更新、老化等 原因各科作出妥善处理保证教学需求的仪 器 每学年一次。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资料
14、易燃、易爆、剧毒药品使用登记簿 各 学科统一专人保管 健全制度,防止事故, 保证安全,专人保管 经常性的工作
损坏(丢失)仪器
规格及型号
分类帐 单


数量
单 价
金额
损坏或 丢
失程度 及
其原因
实验员(签名)
赔偿人
金额
收款人
处理意

见 任课教师(签名)

及其结



领导审批人(签名)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资料
7、各种实验仪器(含标本、模型、挂图)、 器材、标签,目录。
8、实验室借出还物登记表。 9、实验设备技术资料(说明书)登记本,教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资料
4、《教学仪器(器材)报损帐》(教学仪器 损失报告单 )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违反 操作规程造成损失者应由当事人赔偿
5、《实验室低值易耗品帐》
6、《化学药品帐》(中学化学实验室备)
损失日 期
教学仪器损失报告单
学科: 填写
年月日
损坏(丢失)仪器人
班级
姓名
仪器编号 名称
1、实验工作人员档案:是指反映学校 实验教学管理机构、实验室管理教师、 实验教学任课教师基本情况的资料。
2、学期实验计划,总结:实验老师根 据实验教学进度表(任课教师为了保 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学期送交实验 室一份学期实验表)写本学期实验计 划,实验教师每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 作总结。
中小学实验室教学管理资料
实验通知单

实验室资料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为规范实验室资料管理行为,保证实验室资料的安全、准确、完整、及时和便于检索,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所有相关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科研资料、实验数据、教学资料、各类文件和档案等。

1.3 条件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管理设备和工具。

第二章实验室资料的分类与命名2.1 分类根据实验室资料的性质和用途,将资料分为科研资料、教学资料、行政资料等多个分类。

2.2 命名对各类资料进行统一命名,包括文件名、文件夹名、标签名等。

第三章实验室资料的采集与整理3.1 采集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资料采集渠道,及时获取相关资料,并严格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2 整理资料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详细的分类目录,使得资料便于存放、检索和使用。

第四章实验室资料的保管与控制4.1 保管实验室应当为资料管理专门设置存放空间,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4.2 控制对实验室内的各类资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禁止私自移动、修改或销毁资料。

第五章实验室资料的更新与备份5.1 更新实验室资料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在资料有改动、增加或丢失时及时更新记录。

5.2 备份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资料备份制度,对重要资料进行定期备份,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六章实验室资料的借阅与使用6.1 借阅实验室资料管理人员应当对外提供借阅服务,并对借阅资料的使用进行跟踪与监控。

6.2 使用实验室资料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反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进行私自使用。

第七章实验室资料的归档与销毁7.1 归档实验室资料达到规定的保存期限后应当进行归档,并建立详细的归档目录,以便于检索和利用。

7.2 销毁实验室应当制定明确的资料销毁流程,并对过期、废弃或不再需要的资料及时进行销毁。

第八章实验室资料的管理责任8.1 起草和修订本制度的单位负责监督实验室的资料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验室管理复习资料

实验室管理复习资料

临床实验室定义定义:根据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目的是提供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信息,或为评价人类健康对源自人体物质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免疫血液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它方面检查的机构,可以提供咨询服务”。

质量控制:ISO9000:2000,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校准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分析前阶段定义: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将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临床灵敏度:指诊断试验检出阳性病人的百分率(真阳性率)•临床特异性:指诊断试验检查确定未患病者的阴性百分率(真阴性率)检测人员在这一阶段应起的作用:1、宣传和指导作用2、把关作用3、反馈作用4、参谋作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三个特点:1、影响要素的非可控性2、质量缺陷的隐蔽性3、责任的难确定性习题: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不包括A、正确选择项目B选定敏感度和特异度C、做好患者准备D、正确采集标本E、正确运送、保存标本下列哪个因素在定量测定中属于非生物性干扰因素A、营养 B 溶血C、年龄 D、运动E、生理节律变化某全血标本,在室温中放置了4小时方送检,这时可能引起下列何种变化:A、血钾降低、血糖增高 B血钾增高、血糖减低C、两者皆增高D、两者皆降低E、对结果无影响作临床生化定量测定,一般采取空腹血液标本,空腹时间以多少时间为宜:A、2小时左右B、4小时左右C、8小时左右D、12小时左右E、24小时左右用EDTA抗凝血作下列检验,影响检验结果最大的是:A、RBCB、HCTC、CaD、TPE、HBsAg下列何种物质红细胞中含量比血浆中低:A、CrB、LDHC、ASTD、HbE、Ca对真空采血管的评价,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可控制采血量B、减少采血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C、减少溶血的发生D、操作方便,减少工作强度E即使不加添加剂,也可快速分离出血清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可引起下列何种物质测定值大幅度增高A、BUNB、TGC、ALTD、GLUE、UA维生素C对某些试验的干扰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A、氧化性B、还原性C、改变了反应的pHD、与被测物的络合作用E、改变了被测物的空间结构肿瘤患者术后长期化疗,例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患者WBC、PLT降低,下列解释哪一种是正确的A、此治疗药物干扰了检测结果B、此结果不可靠C、此结果并非患者真实情况,无临床指导意义D此结果是真实的,有临床指导意义E、此检测结果反映了病情恶化正态分布:•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的钟型曲线•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既均值u和标准差σ随机误差定义: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10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精选10篇)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是科学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几乎是所有实验室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实验室中,往往有各种危险物品和设备,操作不当、事故发生时,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制定和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还需要全员参与。

本文将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安全管理标准和流程。

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机构:科室或科研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危险品和设备管理: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对所有危险品和设备进行记录、登记和管理,确保每个危险品和设备都经过检测和试验,确保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3)实验操作管理:实验室操作应确保每项实验都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经受过相关培训和考核。

(4)防火安全: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防火器材,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并制定防火演练计划,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5)应急管理: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减少事故损失。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应该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正式的实验室人员和一般访客。

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险品和设备的标识和识别。

(2)实验规程和安全操作的要求。

(3)应急处理知识和应急预案。

(4)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实验室主管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每次安全培训应进行有效记录,以便监督和检查。

三、安全环境建设实验室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通风系统、设备设施、成品存放、卫生及消防设施等。

实验室工作区域应与非工作区域区分开来,非工作区域应有专门的存储危险物品和设备的罐贮和架子。

实验室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手册摘要本篇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管理手册,以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室成员有效地管理和运营实验室。

本手册将涵盖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安全规范、设备管理、实验室卫生、样品管理、实验室文件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室管理手册的正确实施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高效运作,提高实验室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质量。

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2. 实验室组织结构2.1 实验室管理人员2.2 实验室成员2.3 工作职责和责任分配2.4 实验室与其他部门的合作3. 安全规范3.1 实验室安全方针3.2 实验室安全培训3.3 事故处理程序3.4 废弃物处理3.5 紧急情况和疏散计划4. 设备管理4.1 设备购买和维护4.2 设备标识和使用说明4.3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4.4 设备报废和更换5. 实验室卫生5.1 实验室清洁和消毒5.2 个人卫生要求5.3 实验室空气质量控制5.4 废弃物处理6. 样品管理6.1 样品接收和登记6.2 样品存储和保管6.3 样品使用和归还6.4 样品销毁和处理7. 实验室文件管理7.1 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7.2 实验室文件备份和归档7.3 实验室文件的保密性和访问权限8. 预算管理8.1 实验室预算编制8.2 实验室采购计划8.3 资金使用和申请报销8.4 预算变更和审批流程结论通过正确实施本实验室管理手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成员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实验室工作。

实验室的安全性能将得到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也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此外,实验室卫生和样品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将帮助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

预算管理的规范也将有助于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并提高预算使用的透明度。

因此,实验室管理手册的正确实施将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并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和监督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过程。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试的需要。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文件、程序和控制措施,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和实验室记录等。

实验室质量手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它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质量目标和政策等内容。

实验室质量手册应该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指导实验室的工作,并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质量程序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如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室试剂的采购和管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质量程序文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能够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操作程序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如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标准操作程序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能够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记录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记录、校准记录、维护记录和培训记录等。

实验室记录应该完整、准确、可追溯,能够反映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三个方面。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试剂的采购和管理、实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等。

质量控制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制定,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

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保证措施,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实验室记录的管理和归档、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审计和评估等。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实验室资料档案是实验室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研成果的保存和查阅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实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特制定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实验室的资料档案,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适用于全体实验室成员,包括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 资料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3.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严禁对档案资料进行篡改和删除。

3.2 保密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对应涉密档案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3.3 记录原则:及时、准确、详尽地记录科研活动过程和结果,并确保档案资料能够清晰有效地表达科研思想和成果。

3.4 共享性原则:鼓励实验室成员之间共享科研成果和获取档案资料,促进科研合作和知识共享。

4. 资料档案的建立和归档4.1 资料分类:按照科研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将档案资料分为科研课题档案、科研项目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实验记录档案等。

4.2 资料整理: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号,并制作档案目录。

4.3 资料归档:将整理好的资料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归档保存,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和易查。

5. 档案的查阅和借阅5.1 查阅权限:实验室成员有权查阅与自己科研工作相关的档案资料,但需要提前申请,并获得实验室主管的批准。

5.2 查阅程序:将查阅记录登记,并在规定的档案阅览室进行查阅,严禁将档案资料带离实验室。

5.3 借阅权限:实验室成员如有特殊需要,可以向实验室主管申请档案材料的借阅,但必须出具书面借阅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6. 档案的维护和保管6.1 档案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顺利归档。

6.2 档案安全保护:档案室门禁严格控制,档案柜采用防火、防潮、防盗措施,定期备份档案资料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6.3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积极推广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加强档案的电子化保存和维护,提高档案资料的可靠性和可检索性。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

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首先,需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

在设备验收阶段,需要进行设备的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使用培训等工作,确保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安装设备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安全规范,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设备的维护方面,需要制定定期的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清洁、校准和保养等工作。

当设备达到寿命或无法修复时,需要进行设备报废和更新。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它主要包括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设立安全警示和应急预案等。

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清晰明确,包括实验室进出规定、设备操作规范、废物处理规定等。

安全培训和演练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方式,包括火灾逃生演练、紧急救援培训等。

设立安全警示和应急预案是为了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确保实验室及其使用人员的安全。

实验室供应品管理实验室供应品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实验室耗材的采购、存储和管理等工作。

首先,需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及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在耗材的存储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存储系统,包括分类整理、标识和储存环境等。

对于易耗品和易损坏品,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避免浪费和损坏。

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实验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工作。

在招聘方面,需要根据实验室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并通过合适的渠道寻找合适的人才。

在培训方面,需要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和掌握工作。

对于现有员工,需要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加强实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确保资料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资料档案的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资料档案的总体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2. 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工作。

3. 实验室所有人员应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四、档案管理制度1. 资料档案的收集(1)收集实验室各项实验、研究、教学等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实验方案、设备使用记录等。

(2)收集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

(3)收集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培训记录等。

2. 资料档案的整理(1)按照档案类别、时间、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号、装订,确保档案的整洁、美观。

(3)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 资料档案的归档(1)归档前,资料档案管理员对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2)归档时,填写归档登记表,记录档案的基本信息。

(3)归档后的档案,按照档案类别、时间等要求进行存放。

4. 资料档案的保管(1)档案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

(2)定期检查档案的保存状况,发现破损、缺失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补充。

(3)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借阅、归还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5. 资料档案的借阅(1)借阅档案需填写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人、借阅目的、归还时间等信息。

(2)借阅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档案,逾期未归还的,需承担相应责任。

(3)档案借阅期间,借阅人不得擅自复制、篡改档案内容。

6. 资料档案的销毁(1)档案保管期满,经鉴定无保存价值的,可进行销毁。

(2)销毁档案前,需填写销毁登记表,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五、档案管理流程1. 收集:实验室人员根据档案管理制度,收集各类资料。

实验室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手册

实验室管理手册实验室管理手册1: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参考资料2:实验室注册2.1 实验室注册流程2.2 实验室信息记录2.3 实验室安全标识3:实验室安全管理3.1 实验室安全责任3.2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3.2.1 准入规定3.2.2 安全警示标识3.2.3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3.3 实验室安全培训3.4 实验室安全巡检和监控4:实验室设备管理4.1 设备购置流程4.2 设备安装与验收4.3 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 4.4 设备故障处理4.5 设备报废处置5:实验室材料管理5.1 材料采购流程5.2 材料存储要求5.3 材料使用与管理6:实验室文件与记录管理 6.1 实验记录要求6.2 文件管理6.2.1 实验室手册6.2.2 样品标识记录6.2.3 操作规程与实验方法7:实验室废弃物管理7.1 废弃物分类与标识7.2 废弃物收集与贮存7.3 废弃物处理与处置8:实验室安全意外及事故管理 8.1 事故预防措施8.2 事故应急处理8.3 事故调查与分析8.4 事故报告和备案9:实验室质量管理9.1 质量管理体系9.2 样品管理和质量控制9.3 实验室审核与认可10: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10:1 实验数据安全管理10: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0:3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11:附件11.1 实验室注册申请表11.2 实验室安全标识图示11.3 实验室设备清单11.4 废弃物处理记录11.5 安全巡检报告注释:1:准入规定:实验室使用前必须满足的条件和要求。

2:安全警示标识:用于提示人员注意实验室内的特殊危险和安全措施。

3: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火灾、泄漏、中毒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4:废弃物分类与标识:废弃物按照种类分类,并在容器上标明相应的标识。

5:废弃物收集与贮存:废弃物的收集、贮存与分类管理。

6: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对废弃物进行合法、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7:实验数据安全管理:对实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备份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

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对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试剂与材料管理、实验操作规范、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方面。

一、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实验室环境的卫生与安全管理、设备的采购与维护管理。

实验室环境的卫生与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消毒用品和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化学品和危险品要储存和使用符合规定。

设备的采购与维护管理要求选择适用的设备,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校准。

二、试剂与材料管理试剂与材料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试剂和材料的采购与验收管理、试剂和材料的储存与保管管理。

试剂和材料的采购与验收管理要求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材料,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和验收。

试剂和材料的储存与保管管理要求试剂和材料储存于指定的位置,标识清晰,防止受潮、受热和受污染。

三、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它要求实验人员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要点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

四、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存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管理包括实验记录的书写规范、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等。

五、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确保实验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包括实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的制定、实验的质量控制过程和监控措施的落实等。

总结起来,实验室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管理、试剂与材料管理、实验操作规范、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方面。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4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4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对实验室的各类资料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便捷性的一套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示例:1. 实验室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1.1 实验室主管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指定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

1.2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1.3 实验室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应保证资料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2. 实验室档案分类2.1 根据资料内容和形式,将实验室档案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实验记录、仪器设备档案、财务资料等。

2.2 每个类别的档案应有明确的编号和名称,便于整理和查阅。

3. 实验室档案的采集和整理3.1 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采集、整理和归档实验室产生的各类资料。

3.2 档案应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整理,包括文件编号、日期、发起人、审批人等信息。

3.3 档案应按照类别、日期或其他逻辑顺序进行存放,方便查找和管理。

4. 实验室档案的保管和归档4.1 档案室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和保管区域,防火、防潮、防盗,并定期清理和检查档案。

4.2 档案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的档案归档和借阅流程,并对外部人员进行合法身份审查。

4.3 档案室应采用合适的存储设备和软件,对档案进行备份和电子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 档案的借阅和归还5.1 外部人员需要借阅档案时,应填写借阅申请,经主管审批后方可借阅,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5.2 借阅的档案不得外借,应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下查阅,并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处理。

6. 档案的销毁6.1 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已失效的档案进行清理和销毁。

6.2 档案销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填写销毁申请、审批和监督销毁过程,并做好销毁记录。

7. 档案的评审和汇总7.1 定期进行档案的评审,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及时调整和补充档案。

7.2 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并向主管报告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3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3篇)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是指实验室对于产生的各类资料和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销毁等活动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草案:1. 资料档案的定义和分类a. 定义:实验室资料档案是指实验室在工作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与实验室活动相关的文件和数据。

b. 分类:根据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如项目资料、实验数据、人事档案、设备档案等。

2. 资料档案的收集与整理a. 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的人员负责收集实验室的各类资料和档案。

b. 资料和档案应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容易查找和使用。

3. 资料档案的保存与保护a. 资料档案应保存在专门的档案室或文件柜中,并采取防火、防潮、防鼠等措施。

b. 不同类型的资料和档案应制定相应的保存期限,包括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等。

4. 资料档案的利用与传递a. 实验室成员需要使用资料档案时,应填写借阅申请表,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取阅。

b. 资料档案需要传递给其他部门或单位时,应填写档案交接单,明确档案的接受人和接受时间。

5. 资料档案的销毁与归档a. 资料档案在到期或无用时应及时销毁,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如碎纸机等。

b. 长期保存和永久保存的档案应归档至档案库,并建立清晰的档案目录和索引。

6. 档案管理责任a. 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的资料档案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b. 所有实验室成员都应遵守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定期接受档案管理培训。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草案,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2)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____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实验室管理资料

实验室管理资料

实验室管理资料方法学评价: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能,并评价是否可接受,其目的在于明确该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方法学性能来说明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满足临床的需求。

决定性方法:是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研究证明尚未发现其不准确度或不精密度的方法,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接近参考方法:是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较宽的分析范围。

常规方法:指性能指标符合临床需要,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和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适用的临床常规检验方法。

参考物:也称标准品或标准物质,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成分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定方法或给其他物质定值得物质。

一级参考物:是含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

二级参考物:这类参考物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参考物比较而确定,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或有特殊基质的纯溶液。

校准物:有冻干的或溶液,可以用一级或二级参考物以参考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

控制物:即质控品,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分及基质与检测的样本相同或相似,且均匀,且均匀稳定。

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采用控制物和样品同步进行测量,将测试结果与控制物保证值相比较,以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般偏差系数(CB)应小于5%。

特异性:是指只与待测物质起化学反应,不与其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检出限: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检测系统能够检出的最小量室内对比: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方法学方法比对试验称为室内或内部比对。

室间比对: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进行的方法学比对试验称为室间或外部比对量值的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传递链(或实验室间的比对等),使测定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使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技术保证和验证。

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的管理,确保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资料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资料及档案的分类1. 文档类:包括实验报告、实验记录、设备操作手册、技术规范、检验报告等。

2. 数据类:包括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表、图像等。

3. 媒体类:包括光盘、U盘、硬盘等存储介质。

4. 物品类:包括实验设备、试剂、耗材等。

四、资料及档案的管理要求1. 收集与整理(1)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及时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及档案。

(2)资料及档案收集后,应按照类别、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建立目录。

2. 保存与保管(1)资料及档案应存放在专用档案柜或档案室,确保安全。

(2)档案柜应设置专人管理,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工作。

(3)档案柜钥匙由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外借。

3. 查阅与借阅(1)查阅资料及档案应在档案室进行,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携带出室。

(2)查阅资料及档案应填写查阅登记表,注明查阅目的、时间、归还日期等信息。

(3)借阅资料及档案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4. 档案鉴定与销毁(1)档案鉴定工作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

(2)鉴定后的档案,失去保存价值的,应按规定程序销毁。

五、责任与奖惩1. 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实验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做好资料及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等工作。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资料及档案丢失、损坏或泄露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4. 对在资料及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学评价: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能,并评价是否可接受,其目的在于明确该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方法学性能来说明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满足临床的需求。

决定性方法:是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研究证明尚未发现其不准确度或不精密度的方法,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接近参考方法:是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较宽的分析范围。

常规方法:指性能指标符合临床需要,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和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适用的临床常规检验方法。

参考物:也称标准品或标准物质,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成分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定方法或给其他物质定值得物质。

一级参考物:是含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

二级参考物:这类参考物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参考物比较而确定,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或有特殊基质的纯溶液。

校准物:有冻干的或溶液,可以用一级或二级参考物以参考方法定值,用于对常规方法和仪器的校准。

控制物:即质控品,具有与检测过程相适应的特性,其成分及基质与检测的样本相同或相似,且均匀,且均匀稳定。

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采用控制物和样品同步进行测量,将测试结果与控制物保证值相比较,以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般偏差系数(CB)应小于5%。

特异性:是指只与待测物质起化学反应,不与其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检出限: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检测系统能够检出的最小量室内对比: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方法学方法比对试验称为室内或内部比对。

室间比对: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进行的方法学比对试验称为室间或外部比对量值的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传递链(或实验室间的比对等),使测定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使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技术保证和验证。

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系统误差:是指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试中,它保持不变或按某种规律而变化,又称为方法误差,固定误差。

系统误差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

随机误差:是指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定中,它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又称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变化不定,误差无一定的大小和方向,数据呈正态分布。

绝对误差:检测值与真值或约定真值之间的差值。

其单位与检测值相同,可用于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相对误差:是指检测值绝对误差与真值或约定真值之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他能客观的表示出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总误差:常规样本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总和。

不确定度:是指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不确定性,不确定度反应的是对于测量结果的怀疑程度,代表测量结果的质量。

标准不确定度:是指以标准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除以被测量之值。

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出的不确定度,其评定方法为A类评定。

B类标准不确定度:是指用非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出的不确定度,其评定方法为B类评定。

扩展不确定度:是指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在指定概率内含于此区间,即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测量值都处于此区间内,又称范围不确定度或展伸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是由合成不确定度的倍数来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指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其数值等于这些其他的方差和协方差适当和的正平方根。

方法比较试验:是指把试验方法(待评价或待验证的方法)与比较方法(参考方法或准确度已知的方法)进行比较,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待评价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

精密度:是指测量程序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

它常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来描述不精密度,从而度量精密度方法。

可报告范围:指检测方法可以报告的所有结果范围,包括分析测量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

分析测量范围:指患者样品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稀释或浓缩等)检测方法能过直接测定出的待测物的范围,也就是系统最后的输出值与被测物浓度或活性成线性比例的范围,它反映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

临床可报告范围:是指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意义的待测物浓度范围。

此范围如果超出了分析测量范围可将样品通过稀释,浓缩等预处理使得待测物浓度在分析测量范围内,最后结果乘以稀释或除以浓缩倍数。

线性试验:是指用试验方法对一系列浓度样本进行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直线回归,评价该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报告的最低浓度,最高浓度或能检测到的范围。

实验方法的分级: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三者准确度和精密度依次减低,而应用范围则依次增加。

参考物的分级:一级参考物,二级参考物,校准物,控制物方法选择的原则:实用性和可靠性步骤为提出要求,收集资料,确定候选方法。

定量试验和定性实验方法学评价:定量的方法学评价包括准确度,精确到,灵敏度,特异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定性实验仅给出阳性或阴性的试验结果,其特点是使用简便,成本低,操作过程规范或能满足使用者的特殊要求。

定性的性能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前的准备和重复性研究两种研究来进行。

参考物量值溯源的意义:采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来标化参考物,通过严格的测定程序所得到的参考物的值是可靠的,该参考物的量值可溯源到上级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在常规临床实验室,用该参考物去校准常规的检测系统。

方法学的评价:1.准确度的评价:(1)回收试验:用于评估实验方法正确测定在常规样本中加入的纯分析物(质量、浓度、活性)的能力,结果用回收率表示,对实验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评价。

公式在书上基本步骤:制备样本(在常规检测样本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物标准物和同样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以制作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计算加入待测物A的浓度------》用试验方法测定样本中待测物A的浓度-----》计算回收率(2)干扰试验:临床实验室测量过程中,干扰物质可以是测量误差的重要来源。

干扰物质的来源通常有:1.病理条件下的代谢物 2.患者本身原因 3.样本中因素4.样本处理中的因素因此,干扰试验是通过定量检测标本中的物质所引起试验方法的系统误差,以评价方法的准确度。

(3)方法比对试验:是指把试验方法与对比方法进行比较,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待评价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偏倚。

2.精密度的评价:(1)批内重复性试验(2)日内重复性试验(3)日间重复性试验(4)总的不精密度问答题:1.不能溯源到si单位的物质的溯源问题分哪几种情况参考测量程序参考物两两组合2、简述干扰试验的基本原理将阳性干扰物加入临床标本的混合液中,与不加干扰物的同一混合液组进行比较有无偏倚,称为配对差异试验。

混合液的干扰物浓度应具有临床决定性水平,根据分析物情况应做几个临床决定性水平浓度处的实验。

一般最有效的是在较高浓度下对系列可能的干扰物做初步筛选。

如果不具有临床显著意义,则该物质不是干扰物,没必要进行下一步实验。

第四章检验项目的临床效价评价名词解释金标准:是指当前为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或者为一种被广泛接受或认可的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方法。

敏感度:指经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

真阳性例数越多,则敏感度越高,漏诊病例越少。

特异度:指经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所占的比例。

真阴性例数越多,则特异性越高,误诊病例越少。

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用以描述当某就诊者的该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时,其患病与不患病的机会比。

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的比值,用以描述当某就诊者的诊断试验为阴性时,其患病与不患病的机会比。

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是以真阳性率(灵敏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是表示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互相关系的一种方法,所得的曲线可以决定最佳分界值。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人数占试验结果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试验结果阳性者属于真病例的概率。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人数占试验结果阴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试验结果阴性者属于非病例的概率。

尤登指数:又称正确指数,指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是综合评价特意性的指标,理想的试验应为1参考区间:介于参考下限与参考上限之间的值,包括参考上限和参考下限。

医学决定水平:是指某项待测成分的某一浓度,围绕该浓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对确定及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起帮助甚至关键的作用。

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同时做几项诊断试验,只要其中一项为阳性就可诊断患某种疾病的试验方法。

串联试验:又称系列实验,是依次顺序地做几项试验,但只有全部试验皆呈现阳性时才能做出诊断的试验方法。

简答:1.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有哪些常用的指标有: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似然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尤登指数准确度 ROC曲线下面积等。

2.根据所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列举5种金标准并解释金标准的含义病原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检,特殊影像检查,长期随访结果,临床专家共同制定的且被公认的最新的标准是临床疾病诊断的普遍意义的“金标准”。

金标准是指......的诊断方法。

金标准能正确区分受试者患病与否,金标准选择不妥当,可能造成错误分类。

3.ROC曲线的主要作用(1)选择最佳分界值:基于分界值对诊断试验准确性的影响,取ROC曲线上的拐点作为分界值将会得到最大的准确性,但是必须结合似然比,尤登指数以及筛查和确诊等试验目的综合确定。

(2)诊断效率分析:利用ROC曲线,还可利用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价不同检验项目或不同检测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价值。

曲线下面积越大,其诊断价值就越大,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

(3)对检验结果的评价:从ROC曲线可知,灵敏度和特异度随着诊断分界点的升高或降低而变化。

实际上,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也随之而变化(预测值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患病率的函数)(4)综合目前所有的额研究资料,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得的ROC曲线称为系统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曲线),它能更加客观的反应新指标的诊断价值,是评价诊断指标是否具备诊断价值的最高水平证据。

4.应用诊断试验临床效能评价指标时应注意的事项1.特异度和灵敏度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其他评价指标都可用他们来推导,如果缺少这两个指标,则对该检验项目无法进行评价。

2.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在指导临床诊断时比灵敏度、特异度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指标,应用也很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